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 微生物与人类课程论文格式

2015 微生物与人类课程论文格式

2015 微生物与人类课程论文格式
2015 微生物与人类课程论文格式

注意:蓝色字体为考核要求,请在打印时删除。

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微生物与人类》

题目:微生物与科学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33

姓名:周晨阳

学号:201311621332

微生物与生活

摘要:微生物的分布很广泛,虽然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们也常常使工业器材受到腐蚀,使食品及原料腐败和变质,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体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本文在此就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健康疾病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1

1.1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1.2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1.3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2.1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2.2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牛痘疫苗的应用使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消灭了一种疾病——天花,而目前的基因工程疫苗也为疾病的有效预防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乙肝病毒的预防等。

2.3 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2.4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3.1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2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3.3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4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的合理的利用它,这样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应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

2https://www.doczj.com/doc/0814613822.html,/link?url=jH7tJ_0MLdS90tYol0Joj2Ict_dcAl48qHKad9 ftnsUgqTBPuktUG2TsHmgU3LnU-52d8KfueuhE4ibv7UxyqAgczvdVZ84hwf_K tV8ze6O

3《How biotech can transform biofuels》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全)

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排版打印格式 (一)文档排版 1. 用Office或相关软件排版打印。 2. 论文(设计)排版顺序依次为:中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页;英文题目、作者、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页;目录;正文(含引言、研究设计方法、内容、结果分析、讨论等);参考文献(注释)、致谢、附录。若无附录,可省略该项。 (二)页面设置 1. 纸张打印规格:A4纸单面打印。 2. 页边距设置:上、下各2.54cm,左、右各 3.17cm(word默认设置)。 3. 页眉:1.5厘米,0.5磅单线分割,不分奇偶页插入“毕节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楷体,五号,居中,从中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页开始插入。 4. 页脚:插入“第X页共X页”,楷体,五号,居中,从正文开始编写页码。 5. 字体:论文(设计)中除题目及其他特殊规定外,封面、中英文摘要、标题、正文、参考文献、注释、致谢、附录等内容中数字、字母及其他内容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中文字体为宋体。 (三)题目 用小二号黑体,居中;副标题用三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四)标题 目录内容字号为小四号,不加粗,段落左缩进1字符,右缩进1字符,二级在此基础上首行缩进1字符。文科标题格式:一、(一)、1、(1)、第一等;理科标题格式:1、1.1、,但至少应保证有3个一级标题,从“正文”到“致谢”,文字行距为固定值22磅。三级以后的标题和编号的编排原则为:下级标题的显目程度不超过上一级,不重复或混淆,如可采用a、a)、(a)等格式。 (五)正文文字 正文字号为小四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2磅。 (六)图、表、公式、算式 图、表和正文之间空一行,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如:图1、图2; 1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骆泽钰学号:20152240113 院系:物理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摘要:微生物是我们对于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还有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等。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它们与人类关系密切,它们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卢剑2005 微生物防腐剂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科学 [2] 杜瑛2010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科技 [3] 陆建中,林敏,邱德文2007 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4] 唐珊熙1996 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 岑沛霖,蔡瑾2000 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6] 韦革宏,王卫卫2008 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7] 邓紫筠2006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农业与技术 一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 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

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幫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當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時,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內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間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微生物对人类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传染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我们再熟悉不过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餐具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在人类的历史中,无时无刻与病毒再做斗争,进而使医学不断进步,不断发达。虽然人们在不断与病毒做斗争,但是由于病毒变异的速度非常快,即使人们治愈了以前的疾病,

计算机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201503修订版)

计算机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 撰写规范 为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要求和方法,依据“河南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计算机学院制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应严格遵照规则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按此规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文档资料包括:版权使用授权书、原创性声明、中文摘要与中文关键词、外文摘要与外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评阅人评语、毕业论文答辩小组评语、翻译用的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对各部分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采用A4幅面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行距:1.5倍行距;字间距:正常;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靠左边装订。毕业论文要求胶装,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左侧订2颗订书针。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A.封面;B.版权使用授权书;C.原创性声明;D.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E.目录;F.中文摘要;G.英文摘要;H.正文;I.致谢;J.参考文献;K.附录(若图纸中有大于A3幅面时,所有图纸应单独装订成册)。 (一)封面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封面:要求粉色皮纹纸。 版权使用授权书、原创性声明在封面之后,学校制定有统一模板。毕业论文的发明属于职务发明,其知识产权属于培养单位。要十分注意发掘毕业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努力使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并按有关法规进行成果的有偿服务和转让。“原创性声明”要求毕业论文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不得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任务书的格式应符合“河南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条例”的要求。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专业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任务书装订于原创性声明之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是反映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重要途经,是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统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约定的书写格式主要适用于用中文撰写的毕业论文。涉外专业用英文或其他外国语撰写毕业论文的书写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毕业论文由设计图纸和论文两部分组成的,其图纸部分的规范格式由各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图纸的要求对图纸的版面尺寸大小、版式、数量、内容要求等制定详细的规范格式。 一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4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 (二)摘要和关键词 1.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语言力求精练、准确。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2.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3—5个)。(三)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按照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或背景 引言是论文正文的开端,引言应包括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介绍本项研究工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理论依据或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等。要求言简意赅,注意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 2.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在写作上要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章节标题、公式图表符号必须规范统一。论文主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或选题的论证; (2)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实现,包括实验数据的获取、数据可行性及有效性的处理与分析、各部分的设计计算等; (3)对研究内容及成果的客观阐述,包括理论依据、创新见解、创造性成果及其改进与实际应用价值等; (4)论文主体的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自然科学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人文和社会学科的论文应把握论点正确、论证充分、论据可靠,恰当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

论文格式要求

封面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思政) 提交论文日期:2016年4月 论文答辩日期:2016年5月 中国·重庆 2016年4月

目录 摘要………………………………………………Abstract………………………………………………文献综述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一、…………………… (一)…………………… 1.……………… 2.……………………(二)………………………… 1.…………………… 2.……………………………… 二、………………………………(一)……………………1.………………………… …………………………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致谢

参考文献 经典著作类: [1]列宁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列宁全集第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江泽民文选第二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一般著作类: [1]唐铁汉.邓小平现代领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孟东方.邓小平理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央团校青年工作教研室.共青团工作理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4]罗洪铁.现代人才资源开发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期刊论文类: [1]易希康.邓小平关于干部年轻化的一个重要思想[J].求实,2000(5). [2]陈正群.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略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3]罗晓红.新世纪邓小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研究综述[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2). [4]刘明博.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思想[J].理论学习,1997(7). [5]邓亚秋,罗洪铁.邓小平高端人才培养途径思想述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6]陈洪玲.论邓小平干部管理思想的理论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06(6). [7]肖春燕.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习邓小平关于老中青干部经验互补的理论观点[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4). [8]李合敏.论邓小平关于接班人的思想[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3). [9]徐念农.邓小平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J].学术论坛,2004(3). [10]徐国喜.邓小平对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阐述及启迪[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4).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是生存在自然界里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上。与医学最相关的称为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大致分以下数种: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及病毒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药,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个左右,在长期的 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 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营养作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营养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微生物论文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和现在社会的环保要求日益强烈,人类越发重视利用微生物在处理环境污染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对当前人类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及优越性,展望了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环境保护应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劳动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工业生产形成的“三废”(废水、废弃、废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等,进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当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失衡,从而给人类自身带来严重危害。 当前,如何提高人类对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认识,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加强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是环境保护进程中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通过对生态的研究,我们知道,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充当分解者的角色,起着“天然环境卫士”的作用。而且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人类最宝贵、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库。在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资源的再生利用、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微生物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物一般来讲性质相对稳定,难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而生物过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反应过程是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物理、化学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处理环境污染物具有投资省,费用少,耗能低,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可基本达到无害化。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所具有的净化环境的作用,无疑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常常会释放到水体、大气和土壤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造成对环境和人类自身不利的影响,这些物质包括农药、污泥、烃类、合成聚合物、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等。总体上可分为无毒和有毒两大类,前者如纤维素、淀粉、后者如苯酚、多氯联苯、氰化物、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有的短时间内直接表现出来,而有的则具有长期性和积累的特点。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遗传多样性和代谢类型多样性,因此释放于环境中的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降解与转化。同时,微生物具有个体小、繁殖快、易变异和适应力强的特点。微生物可以通过形成诱导酶、产生新的突变体和产生新的酶系、与其他微生物进行共代谢、获得降解性质粒等多种途径实现对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 1.1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化学农药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物,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有机磷、有机硫农药。大部分的农药会在土壤中残留,吸附于土壤,并以空气、地表水扩散至更远的范围,从而对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自身造成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时间除与土壤和气候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决定于药物本身的性质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及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及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标准论文格式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论文份数:一式三份。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上师大商学院论文格式模板(2015版)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学院论文格式模板学院论文格式模板学院论文格式 Title :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Class-Sized Classroom 学生姓名 某某某 学 号 12234567 指导教师 张某某 完 成 日 期 2016 年 4 月

目 录 ………………………………… I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选题登记表…………………………………II 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记录表.......................................Ⅳ 摘要 .............................................................................................Ⅴ Abstract (Ⅵ) 1 1 .................................................................. 1 (2) 1.5研究的基本框架……………………………………………………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2.2文献综述 3、分析过程……………… 3.1 3.1.1 现状分析………………………………………… 3.1.2 问题引出………………………………………… 3.2运用理论或数理工具分析问题 ................................................... 3.3或比较分析 4参考文献 ....................................................................................... 8 附录 (10) 附录A .................................................................................... 10 附录 A.1........................................................................... 10 致谢 (1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微生物与人类》 课 程 论 文 题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院:理学院 班级:信记1142 姓名:梁进 学号:201411921220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实际上,人体的外表面 (如皮肤)和内表面(如肠道)生活着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它们占据这些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它们也协助吸收或亲自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菌群的失调(如抗生素滥用)可以导致感染发生或营养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病原。 关键字:微生物流感病毒青霉素微生物发酵 1 1.1 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展开了战争。 1929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 1.2 微生物对人类有着众多的影响。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还可以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等。有益之处:作为分解者,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1]。 2 2.1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2.2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性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专业班级:制药类11班姓名:甘青玉学号:20108094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引起人类疾病也能造福于人类。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在现今科学如此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微生物,让微生物给我们带来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益处。 关键词:疾病、青霉素、健康、菌群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人类每天都和这些恐怖的传染病作斗争,在精神和资源方面深受侵害,人力和物力财力不断投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000000人中,有1/3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疟疾、霍乱“卷土重来”,伊波拉病毒、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拿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危害力不减小,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图文并茂版)

你说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如有附标题,则为小二号黑体) 作者(四号楷体) 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摘要”两字宜用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宜用小五号仿宋体,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1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 以下紧接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的英译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The low consumed power design of the hand-hold device based on AT91RM9200 (与中文题目对应,三号,粗体,除题目的第1个字母及专有名词的第1个字母用大写之外, 其余第1个字母用小写,字体五号) ZHANG San (姓在前,全用大写,名第1个字母用大写,其余为小写,字号五号)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arc detection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scanned line-drawing graphics recognition. It is a kind of method which is from arc supposition to arc verification. Firstly extract the skeleton of the line-drawing image, then use the piecewise linear polygon to approximate the skeleton for more simplif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quantum of data. After that, the local discrete curvature of every dominant point of the linear polyg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discrete curvature is used to assume some arcs exist locally. Finally the hypotheses are verified by mapping the hypothetical arc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image according to the arcs’ circle parameters. This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can deal with the conditions of rupture, intersection and overlapping and it is robust and fast.(与中文摘要意思对应,语言流畅,信息具体,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 Key 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graphics recognition; arc detection; image skeleton; discrete curvature; line drawing(关键词除专有名词外都用小写。摘要及关键词字号为10) 以下正文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具体字体要求见注2,正文为1.25倍行距。 0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1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图片名称标注在下方,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 表1 名称……表格要求见注4 Tab. 1 ……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E-mail:……

上师大论文格式模版

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学院论文格式模板学院论文格式模板学院论文格式 Title :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Class-Sized Classroom 学生姓名 某某某 学 号 E1109011132 指导教师 张某某 完 成 日 期 2015 年 9月

目 录 (设计)诚信声明 …………………………… I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选题登记表…………………………II 上海师范大学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Ⅳ 摘要 …………………………………………………………………………………Ⅴ Abstract (Ⅵ) 1 1 (1) ……………………………………………………… 2 1.5研究的基本框架……………………………………………………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2.2文献综述 3、分析过程……………… 3.1 3.1.1 现状分析………………………………………… 3.1.2 问题引出………………………………………… 3.2运用理论或数理工具分析问题 ................................................... 3.3或比较分析 4参考文献 ....................................................................................... 8 附录 (10) 附录A .................................................................................... 10 附录 A.1........................................................................... 10 致谢 (12)

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微生物息息相关的,要对微生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让微生物为人类所用。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可以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

病毒与疾病-微生物论文

病毒与疾病 摘要: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代谢上无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他们小于细胞,但大于大多数大分子,他们无例外地在生活细胞内繁殖。 关键词:科学;生物学;病毒 一、HIV病毒 艾滋病毒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病毒,全球因感染艾滋病毒而死亡的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它在感染后会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将病毒根除[1]。在2004年底,全球有约四千万被感染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同生存的人,流行状况最为严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但该年涨幅最快的地区是东亚、东欧及中亚。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此病毒基因变化多种多样,他们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对艾滋病病毒消毒可采用对乙肝病毒的消毒方式,同样可以使其灭活。 HIV感染者同时也是传染源,他们的血液、精液、唾液、尿液、阴道分泌液、眼泪、乳汁等都可以分离得HIV病毒。对于HIV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受过人们的误解,以为接触就会感染上这种可怕的疾病,那么HIV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性传播:通过同性恋之间及异性间的性接触能感染。目前已经在对异性间的行传播有了足够多的重视。而早些年间,艾滋病被称为“男同性恋者的免疫缺陷病”,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就是是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要比一般方式更容易对皮肤粘膜造成损伤,人体的肠粘膜是柱状上皮相对于阴道的鳞状上皮更易损伤,因此最早的艾滋病人几乎均为同性恋者。关于安全套的使用对于艾滋病防治的作用,近些年来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以往认为安全套的保护率接近100%,现在看来橡胶材质的安全套,分子网间隙是大于HIV病毒的直径,所以是不能完全防止艾滋病的传播。所以完全依靠安全套是不大可靠的了,更应注意是洁身自好。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静脉嗜毒者共用不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造成严重感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若干规范 (试行稿) 本科毕业论文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我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细化《华侨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程》,特制定《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细则》。 一、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各类毕业论文(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设计类论文 学生至少要独立完成用计算机进行绘制6张A3图纸或用手工绘制1号标准图3张和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说明书或论文中一般包括任务的提出,方案论证或文献综述,设计与计算(可分为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几部分),结果分析,结束语等内容。 2.理论研究类论文 选题必须有一定实际意义。正文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的现状和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设计计算等。 3.实验研究类论文 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

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至5个。 (一)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主要符号表、参考文献、致谢及附录等。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二)主体部份 包括:绪论、正文、结论 ①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引言篇幅不要太长。 ②正文一般包括:是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实验研究类毕业论文主体部分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及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建议等。 设计类毕业论文主体部分包括:1.设计说明书:工程概况、工程设计规模、方案的拟定(处理工艺路线及原理)、工程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包括计算及优化方法)、技术经济分析、推荐方案。2.设计图纸:包括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断面布置图、管道布置详图、支吊架图、单体构筑物(零部件)详图。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选修课 学年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当今人们对微生物的错误理解的一次梳理,。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 正文: 微生物学在它诞生之初,引起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正是这门科学对于防治人类和家畜传染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微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家畜繁育的病原菌,阻挡或者消灭它们就能防治疾病。由于巴斯德用不可动摇的实验证据否定了生物自然发生的可能,兼之一整套微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发现病原微生物最频繁的时代,几乎每年都有能导致严重疾病的病原菌被人类缉拿归案。 1.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21世纪,虽然我们能够制服引起一般传染病的微生物,但是,艾滋病和新出现的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还有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例如,世界各地一度似乎销声匿迹的结核病,近年来却死灰复燃,患病率节节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千2百万人中,有3分之一是由传染病造成的。 1.1消灭病原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无法统计的经费,但有些疾病的罪魁 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的患者和感染者还在每年成倍增长。人类和病原 微生物的斗争也许是一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微生物学甚至比 别的学科重要得多,如果人类被病原微生物消灭了,其它科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但不一定了解为什么会生病。人和动植物都会患病,但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发的。例如血吸虫病是较高等的软体动物引起的,肺 癌多半由环境因素(如吸烟)造成,流血不止的血友病则是遗传性疾病。虽然今天不 是由微生物引发的疾病,例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在人类死亡原因中的比 例逐年在增加,然而大量致病微生物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是人 类死亡的头号杀手。 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即传染病种类繁多。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 是医学微生物学的任务,也是微生物学的首要任务。 1.2病原微生物简介 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体中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就是病原体生存的场所,我们称为病原体的宿主,病原体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一过程称为感染。不过人体或动物不像人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可以让病菌不受限制地肆意生长繁殖,轻易地导致机体死亡。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在发生感染的同时,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这称之为免疫。感染和免疫是一对矛盾,其结局如何,根据病原体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如果宿主足够强壮,可以根本不形成感染;即使形成了感染,病原体也多半会逐渐消亡,于是患者康复;如果宿主很虚弱而病原体很凶猛,则感染扩散,病人将会死亡。除了宿主自身的力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和其它措施的协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数疾病是可以很快治好的。依靠不断发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