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肪酸测试

脂肪酸测试

脂肪酸测试
脂肪酸测试

脂肪酸检测--科标检测

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在大部分含油脂丰富的食物中,有一半左右的热量是由脂肪和油类提供的。天然的脂肪和油类通常是由一种以上的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各种酯的混合物。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营养素之一,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脂肪的成分中大于90%是脂肪酸,而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系和n-3系含有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也就是人体无法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脂肪酸。所以对食品中脂肪酸的检测十分必要。

在众多脂肪酸检测方法中,GC-MS联用技术发展较早,成熟度较高,其优势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分离度好,分辨率高,重复性佳,保留时间稳定;且由于已有成熟的商品化标准谱图数据库,可对未知化合物进行快速检索和鉴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脂肪酸分析技术。

科标化工分析检测中心可依照ISO、ASTM、DIN、GB、HB等标准完成食品、饲料、药品、纺织品、农业、高分子材料、生物产品、建筑材料以及其他产品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电气性能等测试。中心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MA)实验室认证认可,能出具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此外,本中心分析能力较强,能对橡胶、塑料、油墨、涂料、各类助剂、胶黏剂、未知物等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能对市场上新的产品进行配方分析,为顾客产品研发生产排忧解难。

脂肪酸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一、实验原理

科标中心参照国标及各种文献将脂肪酸衍生化成脂肪酸甲酯,使用十九酸内标,用正己烷提取后稀释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外标法结合内标法定量分析。

二、仪器和试剂

Thermo Trace13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H-4数显恒温水浴锅;盐酸、甲醇、氯仿为分析纯试剂,正己烷为色谱纯试剂。

三、试验方法

1、样品提取

称取适量样品,加入4mL的甲醇/CH2Cl2(1:3)混合溶液,摇匀;恒温在30℃以下超声抽提10min。取出离心管,放于离心机中离心(1800rpm,10min),收集上清液,重复3次;将萃取液在柔和氮气流下吹干。

2、萃取液的皂化

加入3mL 6%KOH 的甲醇溶液(配制:6gKOH/甲醇118mL 左右),超声10min ,放置30min ,重复3次,室温放置过夜(瓶盖盖紧)进行碱水解;加入2mL 正己烷,超声10min ,摇匀,震荡离心,弃除上层正己烷萃取液,重复3次。在上述萃取完剩下的溶液中(水相),加入约1mL 4N 的HCl 使pH<2,再用2mL 正己烷萃取3次。

3、脂肪酸的衍生化

将上述萃取液,转移到带盖玻璃管中,用氮气吹干后,加入约2mL BF3-MeOH ,玻璃管上空间冲入氮气后盖盖密闭,于90℃下加热2h ;待样品冷却后,加入5%NaCl 溶液约1ml ,用2ml 正己烷萃取3次,并将萃取液转移到2mL 进样瓶中,氮气吹干,待分析。

3、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 TG-5MS 30m x 0.25mm x 0.25μm

升温程序:80度起始温度,保持1分钟;10度/min 升温到200度,5度/min 升温到225度,2度/min 升温到250度,保持5min 。

MS ,EI 源,

分流模式:不分流scan 模式

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90℃

氦气,恒流模式,流速:1.2mL/min 。扫描范围:30-400进样量:1μL 。检出限:0.02mg/kg

RT:0.00 - 35.60

2

4

6

8

10

12

14

16

1820

22

24

26

28

30

32

34

Time (min)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

707580859095100R e l a t i v e A b u n d a n c e

20.47

16.09

13.63

18.52

11.31

18.85

22.30

26.64

14.82

8.76

13.51

31.78

17.43

21.84

10.06

24.35

29.11

23.13

26.0131.12

6.02

33.76

30.7925.85

28.2326.97

32.58

29.81

35.01

5.12

8.66

NL:

8.11E8TI C MS 20140804-100PPM

图1.37种脂肪酸甲酯标准品图谱

RT:

0.00 - 35.60

2

4

6

8

10

12

14

16

1820

22

24

26

28

30

32

34

Time (min)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

707580859095100R e l a t i v e A b u n d a n c e

16.09

18.51

23.14

25.05

18.85

15.85

13.63

21.28

18.44

21.83

23.60

25.98

19.78

18.3426.07

17.43

31.1129.12

31.77

28.78

14.82

35.15

13.30

11.305.09 5.7410.987.04

NL:

7.69E8TIC MS 20140802-DX-3

图2.鱼油样品图谱

四、结果计算与评价

科标化工分析检测中心利用外标法及内标法计算含量。附图

1、HH-4数显恒温水浴锅

2、检测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以上试验条件和方法略作处理,如需检测,请直接联系科标检测

几种植物油脂肪酸的成分

1.花生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behenic acid),亚油酸37.6%,油酸41.2%,二十碳烯酸,二十四烷酸等。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2.菜籽油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3.芝麻油 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4.棉籽油 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44.9-55.0%, 5.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90%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6%左右,还含有维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6. 亚麻油 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 7. 红花籽油 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 8. 大豆油 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脂肪酸组成如下:豆蔻酸≦ 0.05% 饱和脂肪酸,棕榈酸 7.5 - 20.0% 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 0.3 - 3.5% 单不饱和脂肪酸,十七烷酸≦ 0.3%,十七碳一烯酸≦ 0.3%,硬脂酸 0.5 - 5.0% 饱和脂肪酸,油酸 55.0-83.0 %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 3.5 –21.0% 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 1.0% 多

如何分析脂肪酸(Fatty Acid)

常常有客户问我们: 1.如何分析脂肪酸呢? 2.大部分的问题是哪一种的气相柱最适合? 3.或是一定需要衍生吗? 答案是根据需要分析的样品基质是什么。 以下是我们推荐的四种气相柱并讨论其优点。 (1)ZB-FFAP - 这种色谱柱是用来分析没有被衍生的游离脂肪酸。大多数的小分子量,C2 到C8 的有机酸通常不必衍生,可以顶空分析(参考应用资料8186 )。分子量高些的样品可以溶解后,过滤,然后进样(参考应用资料14856)。但是这结果可能会因为样品不太干净,色谱柱寿命就可能短些。 (2)ZB-WAX –使用这种色谱柱,甲酯化的脂肪酸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这种色谱柱对非饱和的脂肪酸的分析会比极性较低的色谱柱选择性更好(参考应用资料1632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样品在分析以前需要甲酯化。甲酯化可以改善峰形和分析效果;甲酯化后使沸点降低,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分离。 (3)ZB-1 HT,ZB-5HT 或是其他低极性的色谱柱- 甲酯化的脂肪酸的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基质时特别推荐此类色谱柱。因为高分子量和高沸点的基质很可能留存在色谱柱中。极性较低的色谱柱在高温下较稳定,可以在较高温操作使高沸点的杂质的洗脱。色谱柱使用寿命也比较长。但是极性较低的色谱柱的分离度不会比极性高的色谱柱好,所以可以应用在一些特殊的样品,需要更多此类色谱柱的应用可以参考我们的应用资料14863。此外我们的特殊柱,极性稍高MultiResidue的色谱柱,可以在较高温下操作,分离效果也好些(参考应用资料16322)。(4)BPX-70 –是专门设计用来来分离顺式和反式脂肪酸甲酯化合物的色谱柱。目前这类色谱柱愈来愈多被使用,因为愈来愈多的国家规定产品要标示反式脂肪酸的比例。 两种常用来甲酯衍生化脂肪酸的方法。 (1)三氟化硼方法: a.约10 毫克的脂肪酸和1毫升10% 的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加入小玻璃瓶中。 b.然后用充氮,加热到摄氏100度五分钟 c.冷却后,加1 ml的水和5 ml的正己烷。涡漩1分钟,然后取上层的有机液。 d.吹干后,加50-200 微升的非极性溶剂溶解。 (2)甲醇甲酯化法:(脂肪酸必须干燥,有时如果没有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结果可能会不好)。 a.在有盖的塑料管中加入2 ml的正己烷脂肪酸液(脂肪酸约10 mg),然后加入0.2 毫升的2M的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 b.在常温中,涡漩2分钟。稍微离心,取有机层样品,做气相检测。

磷脂脂肪酸

磷脂脂肪酸- 简介 目前已发现磷脂物质有1000多种,依极性强弱可分为: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s)、糖脂脂肪酸(glycolipid fatty acids,GLFAs)、中性脂肪酸(Neutral lipid fatty acids,NLFAs)。磷脂脂肪酸是微生物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由甘油酸第三位羟基被磷酸、其它羟基为脂肪酸酯化而成,其磷酸基部分称为极性头部,两条碳氢链成为非极性尾部。 脂肪酸通常被分成6类:直链、直链顺单烯(cis2) 、直链反单烯(tran2) 、支链饱和、环状及多烯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优先与磷脂甘油骨架中间C原子键合) 。脂肪酸经甲酯化后形成脂肪酸甲酯(Fattyacidmethyl esters, FAMEs) ,它们又可分为:羟基取代的FAMEs (OHFAMEs) ;酯连接羟基取代的FAMEs (EL2OHFAMEs) ;非酯连接羟基取代AMEs(NEL2NYFAMEs) ;饱和FAMEs (SAFAMEs) ; 单不饱和FAMEs (MUFAMEs) ;酯连接多聚不饱和FAMEs (PUFAMEs) ;非酯连接不饱和FAMEs (UNSFAMEs)。 不同种类PLFAs常以一系列C原子数目与希腊字母表示。比如,16∶1ω7t 指的是含有“16个C原子P一个双键P双键距甲基(ω)端7个C原子P反式构型”脂肪酸;也可将不饱和程度置于Δx之后,x代表距羧基端(Δ)最近的双键位置。脂肪酸构型可用简单符号表示,如顺式(cis)2(双键两侧2H在同侧)与反式(trans)2(双键两侧2H键在异侧)分别用c2与t2表示;a2与i2代表异型(anteiso)2(甲基在C末端第3位C原子上)和同型2(iso2)(甲基在C末端第二位碳原子上) ;br2表示未知甲基支链的位置;ME2前的数字代表甲基取代基团距分子羧基端C原子数;cy2代表了环丙烷脂肪酸;α2与β2代表羟基脂肪酸的2OH分别在第2、3位C原子上。 磷脂脂肪酸- 应用 PLFAs是几乎所有活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周转速率极快且随细胞死亡而迅速降解,脂肪酸结构与种类多样,对环境因素敏感,分析结果重复性较好。既可用简单试剂和设备测定由PLFAs转化的磷酸盐以确定微生物总量,也可以根据不同菌群的特定脂肪酸C链长度、饱和度及羟基等取代基位置差异研究特殊功能菌群。在微生物定量及活力测定方面,PLFAs与微生物量C、底物诱导呼吸(SIR)及ATP等测定方法所得结果十分吻合。因此,PLFAs在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极具潜力。 对PLFAs的鉴定通常用MIDI系统(Microbial IdentificationSystem) 、气质联机(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液质联机等方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2Electrospray Ionization2MassSpectrometry,HPLC2ESI2MS)鉴定PLFAs。通常,分析PLFAs有以下两个途径和目的:①分析单一菌种组成以便比较或评价不同菌种特征性磷脂,提高PLFAs数据库的多项分类能力; ②分析自然环境或实验室中培养的个别微生物类群磷脂成分,研究特定功能菌群结构变化和代谢途径。目前,PLFAs技术已被用于细菌纯培养对外界胁迫的应答、根系排泄物对根际微生物影响、养分对泡囊丛枝菌的影响、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以及诱导植物抗病性等领域。

常用食用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

食用植物油脂肪酸营养成分对比表 人们对脂肪酸的研究中发现,有的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双键”,有的不含双键,人们把含双键的脂肪酸叫不饱和脂肪酸,把不含双键的叫饱和脂肪酸。大多数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阿甘油、葵花子油含量较多,而动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很低。奶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亦低,但含有维生素A、

D,溶点低,易于消化,小儿可以食用。脂肪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但有的不饱和脂肪人体可以合成,有不能合成。 各类碳链长短脂肪酸名称: C6酸己酸 C8酸辛酸 C10酸癸酸 C12酸月桂酸 C14酸肉豆蔻酸 C16酸棕榈酸 C18酸硬脂酸 C20酸花生酸 C22酸山嵛酸 C24酸木质素酸 C26酸蜡酸 C28酸褐煤酸 C30酸蜜蜡酸 ω-3脂肪酸 1970年前后,科学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格陵兰岛(位于北冰洋)的爱斯基摩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要比丹麦本土上的居

民少很多。之后分析爱斯基摩人日常饮食发现他们以鱼类食物为主,因天气寒冷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按医学常识来说,常吃动物性食物,而少吃蔬菜、水果的人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事实是爱基斯摩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人都很难找到。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一现象与一种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简称ω-3脂肪酸,看起来怪怪的名字)的物质有关。如果把对心血管有害的胆固醇及毒素称为“血管里的垃圾”,那么ω-3脂肪酸就是血管里的“清道夫”,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哪些食物富含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只能依靠膳食补给,科学补充膳食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至为关键。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ω-3脂肪酸?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食用呢? 坚果: 坚果中富含ω-3脂肪酸量最高的一个品种是亚麻籽。亚麻籽可以用来制作糕点或小吃;亚麻籽粉可以用来做面包、花卷、发糕、拌粥、拌面、拌酸奶、做煎饼、打豆浆等,亚麻籽粉容易氧化,应做到随做随吃。紧随亚麻籽之后富含ω-3脂肪酸的坚果是核桃和松子。糖尿病患者每天吃两个核桃,一小把松子对健康大有裨益。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脂肪酸成份

油脂中脂肪酸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脂肪酸成分一、目的与要求 油脂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料和辅料,也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和营养成分。必需脂肪酸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一般取自食品用油,即食用油脂。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分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些相关标准(如:GB/T17377)规定应用的检测方法。 甲酯化是分析动植物油脂脂肪酸成分的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也是常用的标准方法(GB/T 17376-1998)。 本实验要求了解气相色谱法测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原理,掌握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学习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组分的色谱分析技术。 二、原理 本实验甲酯化方法采用国标--GB/T 17376-1998,甘油酯皂化后,释出的脂肪酸在三氟化硼存在下进行酯化,萃取得到脂肪酸甲酯用于气象色谱分析。 样品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经过适当的前处理(甲酯化)后,进样,样品在汽化室被汽化,在一定的温度下,汽化的样品随载气通过色谱柱,由于样品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相互用的强弱不同而被逐一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到达检测器(detceter)时经检测口的相应处理(如FID的火焰离子化),产生可检测的信号。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归一法确定不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北京普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气相色谱仪:GC---7800主机,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2.恒温水浴锅 3.移液管 4.胶头滴管 5.小圆底烧瓶 6.冷凝管 7. 样品瓶

(二)试剂:.石油醚、乙醚、氢氧化钾、甲醇均为AR级。 四、实验步骤 (一)样品预处理 酯化测定: 取0.2g油样于10ml容量瓶中,家5.0ml 4:3石油醚—乙醚,使其溶解,在加4.0ml 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振摇1分钟,放置8min后加水1.0ml,静止20min使之分层,取上层液注入色谱仪,保留时间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测定: (1)气相色谱条件 ①色谱柱:石英弹性毛细管柱,0.32mm(内径)×30m,内膜厚度0.5um。 ②程序升温:150℃保持3min,5℃/min升温至220℃,保持10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 ③气体流速:氮气:40mL/min,氢气:40mL/min,空气:450mL/min,分流比30﹕1。 ④柱前压:25kpa (2)色谱分析 自动进样,吸取0.4-1μL试样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高。利用标准图谱确定每个色谱峰的性质(定性),利用软件自带的自动积分方法计算各脂肪酸组分的百分含量。 五、鉴别 1.测定常见植物油主要脂肪酸的构成比并查阅有关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不同的植物油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大部分有相同之处,但是主要脂肪酸的含量是不相同的。根据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即可鉴别油品种类。 2.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通常用硫酸—甲醇法,和AOAC-IUPAC 标准法,我们采用了氢氧化钾-甲醇法,经试验3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磷脂的提取与分析检测技术_王道营

磷脂的提取与分析检测技术 王道营 徐幸莲 徐为民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摘 要】磷脂的提取方法主要是萃取法;总含量的测定方法有称重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磷脂不同组分的分离和测定方法有T LC、HPLC和31P-NM R等;利用RP-HPLC和GC可以对磷脂的脂肪酸的组成分析测定;使用HPLC、GC等和M S的联合使用可以对磷脂分子量及分子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分别对上述5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磷脂;组分;脂肪酸组成;分子结构;分析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07(2005)07-0051-04 磷脂是一类存在于生物界的含磷脂肪物质。在植物的种子、动物血液和脏器、蛋黄及细菌中与油脂并存,是构成细胞基本结构的必需物质,对维持细胞的通透性和细胞内氧的传递起重要作用。磷脂可分为3大类:糖基甘油二酯、神经鞘磷脂(SM)和磷酸甘油酯(PL)。磷酸甘油酯又可分为酯磷脂和醚磷脂,醚磷脂包括胆碱缩醛磷脂和乙醇胺缩醛磷脂,通常所说的磷脂就是指酯磷脂。酯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酸(PA)、二磷脂酰甘油(DPG)以及N-乙酰基-磷脂酰乙醇胺(NAPE)等。一种磷脂就是多种磷脂分子组成的混合物,这造成了磷脂分离和定量上的困难。本文就磷脂的提取和分析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1 磷脂提取 常用的提取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物理萃取法,即用超临界流体技术(SFE-CO 2 ),这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其操作简单,萃取纯度较高;二是化学萃取法,即用氯仿、甲醇、丙酮、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其操作步骤较复杂。原料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对于一些粗磷脂产品可以直接取样进行分析;对于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类样品可采用丙酮沉淀法获取磷脂;对于大豆、动物组织等固体类样品,要先提取样品中的粗脂肪,然后对其进行分离获取磷脂。如章建浩等人对金华火腿的肌间脂质成分的分析,取股二头肌根据Folc h.J等人方法提取脂质,然后用氨丙基硅柱分离,用2%乙酸-乙醚(W/ W)溶液洗出游离脂肪酸,用甲醇洗出磷脂。由于磷脂的结构组成比较复杂,采用一种方法可能对某种磷脂的提取效果好但对另一种的提取效果却很差,因此在分析检测之前必须根据分析目的、分析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2 磷脂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2.1 称量法 称量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磷脂混合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分解,使磷变成正磷酸根离子,再将后者转化成为磷钼酸铵沉淀称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油脂溶于丙酮,而磷脂不溶于丙酮的性质,用丙酮萃取样品,除去油脂,烘干残留物,称量即得磷脂含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油脂中磷脂总量的测定,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但其测定值并非磷脂真实值。 2.2 比色法 比色法有钼蓝比色法、硫氰亚铁胺比色法和酶法比色法之分,三者在磷脂检测上均有应用。钼蓝比色法是将样品与金属氧化物灰化,试样中的磷变为磷酸盐,加酸溶解而得磷酸根,在加入钼酸盐后生成磷钼酸盐,磷钼酸盐被还原而产生钼蓝,其颜色深浅与磷脂含量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进行比色定量。该法容易受样品中无机磷的影响,而使测定值偏高。高氯酸-浓硫酸-钼锑抗比色法也有报道,它是在钼蓝比色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用强酸消化使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用2,6-二硝基酚作酸碱指示

(4页)长链脂肪酸(油脂,脂肪酸)对厌氧微生物的抑制

油脂,脂肪酸,脂类 贺延龄—P86 2.长链脂肪酸(LCFA) 长链脂肪酸在厌氧过程中并不总能完全溶解,低的PH值和Ca2+能引起沉淀反应。此外,长链脂肪酸被吸附到厌氧污泥的表面(加入Ca2+沉淀LCFA——解毒)。 贺延龄——含脂类废水的厌氧处理 许多废水中含有脂肪类物质,这些物质在高速厌氧反应器中常因以下两种现象而破坏废水处理的稳定性: 污泥常被漂浮的油脂包裹而上浮,从而引起污泥流失 长链脂肪酸的毒性较强,常引起严重的抑制 以含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的工业废水含有的脂肪类物质主要有长链脂肪酸(LCFA)和直链的多元醇(甘油三酸脂,磷脂等)和它们的降解产物。这些脂肪类物质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但它们会使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产生许多问题。 纺织工业废水(以棉花为原料)则含有蜡以及环状醇与带有分支的链状脂肪酸所成的酸,因此较难生物降解。 因为脂类在厌氧反应器中(或者其他生物处理系统中)降解很慢,需要相当长的停留时间,且容易上浮。 简单的物化方法不能去除废水中乳化了的脂类物质,因此,在应用物理方法(重力分离,上浮,过滤)处理后仍会有大量脂类存在于废水中。 脂类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可分为三阶段:(1)脂的分解,即长链脂肪酸和醇之间的酯键断裂,从而将脂类分解为长链脂肪酸(LCFA)和多元醇(2)LCFA和醇的降解,其结果产生乙酸,CO2和氢气(3)将乙酸,CO2和氢气转化为甲烷的甲烷化。 脂的分解通常不是厌氧处理中限速的一步。整个厌氧过程中主要受LCFA降解或者这些脂肪酸的溶解与传质的制约。LCFA并不总能完全溶解,在较低PH值或含ca2+环境中它容易沉淀。它也不易于被吸附到污泥的表面。 LCFA对微生物有毒,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毒。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含有的脂多糖则在一定程度上对细胞起保护作用。革兰氏阳性菌则对LCFA特别敏感。因为大多数产甲烷菌的细胞壁组成与革兰氏阳性菌类似,所以产甲烷对LCFA是相当敏感的。 带有12-14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和带有18个碳的不饱和脂肪酸通常被认为是抑制性是最强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毒性随着双键数目增加,而且他们的顺式结构比与之对应的反式异构体毒性更强。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LCFA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机理是由于(1)LCF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2)LCFA影响细胞壁的表面张力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3)不确定的化学过程的影响。 尽管LCFA的降解很缓慢,但它能够在厌氧条件下降解,一旦这种降解发生,LCFA的毒性会减轻。妨碍LCFA降解的因素会增加LCFA的抑制作用,例如乙酸加入LCFA废水中即会发生这种情况。加入反应器的废水应当尽快混合,这样一方面降低浓度过大的危险,一方面促进其降解。 据研究,过高的LCFA浓度将会使厌氧菌死亡。一旦污泥活力降低太严重,可使得系统因出现酸化而运行失败,则反应器中的污泥应当全部更换,否则需要几个月恢复其原有活力。克服LCFA的抑制作用及污泥上浮和洗出将是厌氧处理含脂类废水的关键所在。 1.厌氧消化过程抑制因素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 朱麒钱楼大钧茅小燕张爱珍李铎 [摘要]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4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用高效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磷脂脂肪酸谱,HOMA-IR评价IR。结果代谢综合征组的C16:0、C16:1、C18:0、饱和脂肪酸(S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18:2n-6、C18:3n-3、C22:2n-6、C24:1、C22:6n-3、PUFA、PUFA/SFA、n-6 PUFA、n-3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BG、HbA1c与C20:3n-6呈显著负相关,FINS与C18:0、BMI 呈显著正相关,与C20:4n-6、PUFA、PUFA/SFA呈显著负相关,HOMA-IR与BMI、n-6PUFA /n-3PUFA呈显著正相关,与C20:4n-6、C20:5n-3、n-3PUFA呈显著负相关,BMI与C16:1、SFA、n-6PUFA /n-3PUF呈显著正相关,与C20:5n-3、C20:6n-3、PUFA、n-3PUFA、PUFA/SFA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SF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UFA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UFA与胰岛素抵抗负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减少SFA的摄入,注意补充PUFA。Serum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ZHU Qi-qian*, LOU Da-jun MAO Xiao-yan, ZHANG Ai-zhen, LI Duo. *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haoxin People’s Hospital, Shaoxin 312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S). Methods Serum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rofile was analyzed with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Insulin resistance was assessed by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fatty acids (C16:0, C16:1, C18:0), saturated fatty acid (SFA) and the ratio of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to n-3 PUFA were higher in MS than those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NC). But the percentage of fatty acids (C18:2n-6, C18:3n-3、C22:2n-6、C24:1、C22:6n-3、PUFA、n-6 PUFA、n-3PUFA) and the ratio of PUFA to SFA were lower in MS group than those in NC group.There we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FBG、HbA1c andC20:3n-6; FI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18:0、BMI,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20:4n-6、PUFA、PUFA/SFA; HOMA-I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MI、n-6PUFA /n-3PUFA,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20:4n-6、C20:5n-3、n-3PUFA; BMI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16:1、SFA、n-6PUFA /n-3PUF,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20:5n-3、C20:6n-3、PUFA、n-3PUFA、PUFA/SFA. Conclusion Serum phospholipid SFA in M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but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 M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PUF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MS. 【Keywords】phospholipid fatty acid, Metabolic syndrome, Insulin resistance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发生于同一个体的临床现象,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代谢异常的共同发病基础。研究发现膳食脂肪是影响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不同[1,2]。因血清、血浆磷脂脂肪酸是反映膳食脂肪酸类型和量的稳定而可靠的指标[3]。本实验对代谢综合征患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单位:312000 绍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朱麒钱楼大钧)浙江大学医学院(茅小燕张爱珍)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李铎) 者和健康人的血清磷脂脂肪酸谱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

1.油脂 (1)天然高级脂肪酸 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含碳原子数较多,且为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约有50多种。油脂中常见的脂肪酸见表4-1。 表4-1油脂中常见的脂肪酸 天然存在的高级脂肪酸具有如下的共性: ①绝大多数为含有偶数碳原子的一元羧酸,碳原子数目在十几到二十几个。 ②绝大多数多烯脂肪酸为非共轭体系,两个双键之间由一个亚甲基隔开;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为顺式构型。 ③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碳数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双键越多熔点越低。例如,十八碳的硬脂酸69 ℃,油酸13 ℃,花生四烯酸-50 ℃。 ④十六碳和十八碳的脂肪酸在油脂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人体中最普遍存在的饱和脂肪酸为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高等植物和低等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2)油脂的皂化值及碘值 1 g油脂完全皂化时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皂化值。根据皂化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油脂中三羧酸甘油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皂化值越大,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表示该油脂中含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脂肪酸较多。皂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指标之一。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油脂,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可用碘值来定量衡量。100 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称为碘值。碘值与油脂不饱和程度成正比,碘值越大,油脂中所含的双键数越多,不饱和度也越大。由于碘与碳碳双键加成的速度很慢,所以常用氯化碘或溴化碘的冰醋酸溶液作试剂。有些油脂可作为药物,如蓖麻油用作缓泻剂,鱼肝油用作滋补剂。 表4-2几种常见油脂中的脂肪酸的含量(%)和皂化值及碘 值 (3)食用油的变质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我们都知道油脂和含油较多的食品(例如香肠、腊肉、糕点等)放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辣、带涩、带苦的不良的味道,有些油脂还有一种特殊的臭味。这种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变质,产生难闻的气味的现象,称为酸败。发生了油脂酸败的食物不仅吃起来难于下咽,而且还有一定的毒性。长期食用酸败了的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 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缺乏,引起各种炎症。油脂的酸败 是因为在空气中的氧、水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氧化成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继续分解或氧化生成有臭味的低级醛、酮和羧酸等。光、热或潮气可加速油脂的酸败。为防止油脂的酸败,必须将油脂保存在低温、避光的密闭容器中。还可以在油脂中加入少量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一般在油脂中加入0.02%的维生素E,就可以抑制其氧化反应的进行。 油脂的酸败程度可用酸值来表示。油脂酸败有游离的脂肪酸产生,它的含量可以用KOH中和来测定,中和1 g油脂所需的KOH的毫克数称为酸值。酸值越小,油脂越新鲜;一般来说,酸值超过6的油脂不宜食用。 (4)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类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重要成分之一,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①供给和贮存热能。每克脂肪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出约38 kJ的热量,比等质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供热量大一倍多。脂肪贮存占有空间小,能量却比较大,所以贮存脂肪是储备能量的一种方式。人类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一部分贮存在体内,当人体的能量消耗多于摄入时,就动用贮存的脂肪来补充热

磷脂脂肪酸提取

磷脂脂肪酸分析 实验原理: 磷脂脂肪酸是几乎所有活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周转速率快且随细胞死亡而迅速降解,脂肪酸结构与种类多样,对环境因素敏感,分析结果重复性较好。 目前已发现的磷脂物质有1000多种。依据极性有强到弱,磷脂可分为磷脂脂肪酸、糖脂脂肪酸和中性脂肪酸。脂肪酸通常被分为6类,直链顺单烯(cis-)、直链反单烯(tran-)、支链饱和、环状及多烯脂肪酸。脂肪酸经甲酯化后形成脂肪酸甲酯(FAMEs),它们又可分为:羟基取代的FAMEs;酯连接羟基取代的FAMEs;非酯连接羟基取代FAMEs;饱和FAMEs;单不饱和FAMEs;酯连接多聚不饱和FAMEs;非酯连接不饱和FAMEs。 仪器及设备 气相色谱、MIDI软件数据库、氮吹仪、固相萃取装置、通风橱、离心机、离心管(Teflon 盖子),试管(Teflon衬垫)、移液管、SPE硅胶柱(6ml),高纯氮气,一次性吸管,水浴锅试剂 柠檬酸缓冲液:柠檬酸3.75g,柠檬酸钠4.41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甲醇、氯仿、盐酸、丙酮、氢氧化钠、正己烷、甲基叔丁基醚(HPLC级) 试剂1 皂化试剂 氢氧化钠45.0gm 甲醇(HPLC级) 150.0ml 蒸馏水150.0ml 试剂2 甲基化作用试剂: 6N 盐酸325.0ml 甲醇275.0ml 试剂3 抽提溶剂: 正己烷(HPLC级) 200.0ml 甲基特丁醚(HPLC级) 200.0ml 试剂4 洗脱液 氢氧化钠10.80gm 蒸馏水900.00ml 实验步骤: 1、称取2g新鲜土壤于50ml离心管,加入12ml提取液(甲醇:氯仿:柠檬酸缓冲液=2:1:0.8=6.3:3.2:2.5ml)(在加入过程中会有机无机发生分层,建议分别加入),涡旋振荡1min,然后室温下往复式振荡2h,静止10min。 2、室温下5000rpm离心10min,上清转入分液漏斗。 3、再加10ml提取液于离心管(甲醇:氯仿:柠檬酸缓冲液=2:1:0.8=5.3:2.6:2.1ml),涡旋振荡1min,然后室温下往复式振荡30min,静止10min。 4、室温下5000rpm离心10min,上清转入分液漏斗,两次上清合并。 5、分液漏斗中加入氯仿5.8ml和柠檬酸缓冲液5.8ml,振荡1min,静止约1h,将下层转入另一收集管,置于50℃水浴,用氮气吹干。然后再加入2ml氯仿,在50℃水浴中用氮气吹干。样品置于-20℃保存。 6、把硅胶柱放置在固相萃取装置上,用5ml氯仿预洗脱柱子后,用收集管中加3×0.5ml氯仿溶解样品,并转移到SPE萃取,然后分三次加入20ml丙酮,弃掉洗脱液。再分两次加入甲醇12ml,收集含PLFA的洗脱液。在50℃水浴中用氮气吹干。

几种新型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特性

几种新型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特性 中国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油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大豆、葵花籽的产量也名列前茅。但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断增加的植物油消费量,国内油料生产的植物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油料和植物油,由此可见,要想满足人们对食用油脂日益增长的需求,光靠大宗油料的生产是不够的。我国油料资源极其丰富,除了大宗油料外,其它木本油料、草本油料和野生油料的种类也非常之多,而这些油料大部分都未开发应用。因此,根据我国油料资源丰富的特点,研究开发新油源,从而对人们油脂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产生重要影响。 1.松籽油松籽油是从松籽中提取的油脂,它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且理化指标好,营养性能佳,具有滋补功能,是一种尚待开发利用且极具潜力的新型油脂。松籽在我国有丰富的资源,全国各地基本都有,但以东北、西南地区最为丰富且大多数尚未利用。 油松籽油脂肪酸种类较多,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仅为1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2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松籽含壳67.15%,含仁32. 85%,全籽含油22.96%,提取的松籽油色泽浅而清亮,脂肪酸组成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为28.81%、亚油酸含量为46.13%、松油酸含量为13.23%。松籽油中甘三酯含量为97.64%,甘二酷含量为1.37%,甘一酷含量为0.49%,甘油含量为0.1%。[10]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具有益智、软化血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强视力等。[2] 同时,松籽油有松籽的独特香味,可望成为高价值的保健食用油资源。 2.元宝枫油元宝枫油是从元宝枫树的种仁中提取的一种食用油脂。元宝枫是械树科械属落叶乔木。元宝枫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是绿化观赏、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并且在食品、医药力一面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在陕西、河北,民间早有食用元宝枫种仁的习惯,其味道与花生仁相似。元宝枫的种仁结实量大,含油量高。[3] 元宝枫油属于半干性油,其理化特性与大豆油、花生油、核桃仁油相似,可作为食用油使用。元宝枫油在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以上,是制备营养保健油的优原料。医学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作用,进而减少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元宝枫油中亚油酸含量较高,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它与平滑朋的收缩、脂类代谢中酶的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脉搏与血压的调节、类固醇激素的生理功能,前列腺素的合成及其他的生命机能有关。此外亚油酸还具有营养脑细胞、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元宝枫油具有营养保健和药疗功效。

脂肪酸知识介绍

脂肪酸 定义及相关类型 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 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脂肪酸是最简单 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不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至少含有—C=C—双键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occential fatty acid):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动物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三脂酰苷油(triacylglycerol):又称为甘油三酯。一种含有与甘油脂化的三个脂酰基的酯。脂肪和油是三脂酰甘油的混合物。 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成分的脂。如卵磷脂,脑磷脂。 鞘脂(sphingolipid):一类含有鞘氨醇骨架的两性脂,一端连接着一个长连的脂肪酸,另一端为一个极性和醇。鞘脂包括鞘磷脂,脑磷脂以及神经节苷脂,一般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膜内,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内含量丰富。 鞘磷脂(sphingomyelin):一种由神经酰胺的C-1羟基上连接了磷酸毛里求胆碱(或磷酸乙酰胺)构成的鞘脂。鞘磷脂存在于在

多数哺乳动物动物细胞的质膜内,是髓鞘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lecithin):即磷脂酰胆碱(PC),是磷脂酰与胆碱形成的复合物。 脑磷脂(cephalin):即磷脂酰乙醇胺(PE),是磷脂酰与乙醇胺形成的复合物。 脂质体(liposome):是由包围水相空间的磷脂双层形成的囊泡(小泡)。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主要成分。根据脂肪酸分子结构中碳链的长度分为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少于6 个),中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6~12 个)和长链脂肪酸(碳链中碳原子超过12 个)三类。一般食物所含的脂肪酸大多是长链脂肪酸。根据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又可将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以上双键)和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三类。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液态,大多为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子油等。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组成的脂肪在室温下呈固态,多为动物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等。但也有例外,如深海鱼油虽然是动物脂肪,但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因而在室温下呈液态。下表是一些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磷脂脂肪酸(PLFAs)谱图分析技术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内容摘要】定量描述微生物群落是微生物生态学的难题之一。应用传统的微 生物培养方法和显微技术, 需要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 即首先从环境样 品中分离出纯菌株, 再对该菌株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分析。文章综述了磷脂脂 肪酸谱图分析法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估算微生物生物量、确定群落 结构、指示特定微生物,指示生理和营养状况等,并指出此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及 改进方法。 【关键词】磷酸脂肪酸微生物生态学应用及发展 一、引言: 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及其丰富的[1],微生物能把有机质作为营养源转化为组成物质和能量,它们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分离和鉴定处理系统中的优势菌,了解特定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种群分布、遗传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和认识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功能菌的作用,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微生物鉴定和群分析方法建立在微生物纯种培养分离基础上,但自然环境中有 99%以上的微生物还不能通过人工培养,在微生物的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正文: 1.磷脂脂肪酸(PLFAs)谱图分析技术概述 1.1 PLFA 概念、分类和命名 磷脂是含有磷酸基团的脂质,目前已发现了1000多种磷脂类物质。磷脂作为微生物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甘油分子的第3位羟基被磷酸或其他羟基所酯化形成的。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tail)。 PLFAs(磷脂脂肪酸,phosphohpids fattyacids)谱图分析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磷脂——几乎是所有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中磷脂的含量在自然条件下(正常的生理条件下)恒定[ 2 ],其长链脂肪酸的形式——磷脂脂肪酸PLFAs 可作为微生物群落的标记物。此外,磷脂不能作为细胞的贮存物质,在细胞死亡后将很快降解(厌氧条件下约需2d,而好氧条件下约需12—16d)m,可代表微生

水稻植株及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异质性

水稻植株及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异质 性 胡桂萍,刘波*,郑雪芳,张建福,谢华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市,350003) 摘要:【研究目的】水稻植株和水稻内生微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磷脂脂肪酸,利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水稻内生微生物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样本提取是连同植物体一起研磨,磷脂脂肪酸含量包含着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本研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水稻组培苗磷脂脂肪酸的分析,排除植株体磷脂脂肪酸对其内生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的干扰。【方法】试验以兴优制5、兴优HK02、准优HK05、准优航653和水稻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改良磷脂脂肪酸法分析水稻植物自身磷脂脂肪酸和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异质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和其内生微生物共有磷脂脂肪酸有直链磷脂脂肪酸20:0、12:0、16:0、18:0和支链磷脂脂肪酸如18:3ω6с(6,9,12)、19:0 CYCLOω8с、15:1ω6с等,且共有磷脂脂肪酸在水稻中含量均低于30mg/g,共有磷脂脂肪酸在内生微生物中的含量高于30mg/g。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主要为支链磷脂脂肪酸,如甲基磷脂脂肪酸,羟基磷脂脂肪酸等,共有22种如i20:0、20:1 ω9с、12:0 3OH等,含量差异很大,为0.91mg/g-11481.25mg/g。对水稻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进行对应分析CA得到,遗传距离近的水稻品种其对应距离也近,CA载荷图显示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对应距离小于2的为多元分布,即该磷脂脂肪酸分布在多个水稻品种中;大于2的为单一分布,即仅在特定的水稻品种中分布。【结论】水稻植株及其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有异质性。水稻植株和其内生微生物共有磷脂脂肪酸在水稻中含量均低于30mg/g,在内生微生物中的含量高于30mg/g。内生微生物独有磷脂脂肪酸主要为支链磷脂脂肪酸,有单一和多元分布两种,并与水稻品种遗传有关。 关键词:水稻;组培苗;内生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异质性 Heterogeneity of fatty acids contained in the plants from rice and their endophytes HU Gui-ping, LIU Bo *, ZHENG Xue-fang, ZHANG Jian-fu, XIE Hua-an *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3,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he fatty acids were existed both in the rice plant and the rice endophytes. The research aim was to distinguish the fatty acids in the rice endophtes from that in the rice plant.【METHOD】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tty acids contained in the plants from rice and their endophytes were analysised by the modified detecting method with four hybrid rices named in xingyouzhi5、xingyouHK02、zhunyouHK05、zhunyouhang653 and a rice tissue culture plantlet as a control.【RESULT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fatty acids of straight chain fatty acid such as 20:0、12:0、16:0、18:0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uch as 18:3ω6с(6,9,12)、19:0 CYCLOω8с、a17:0、i16:1 H、16:0 N ALCOHOL、15:1ω6с、i15:0 3OH were found both in the rice plants and the rice endophytes, however, the amounts of the fatty acid in the rice plant were all less than 30mg/g compared to that of more than 30mg/g in the rice endophytes. The other 22 fatty acids including iso-, anteiso-, methyl- branched and hydroxy fatty acids etc. were only detected in the rice endophyes, for example i20:0、20:1 ω9с、12:0 3OH, the amounts of them were arranged from 0.91mg/g-11481.25mg/g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分子品种创制”(2006AA100101),国家863项目“农作物重大病害多功能广谱生防菌剂研究和创制”(2006AA10A211);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STIF-Y03)。 作者简介:胡桂萍,硕士,从事微生物物质分析研究,E-mail:hugp_2007@https://www.doczj.com/doc/0813648343.html, 通讯作者:刘波,博士、研究员,从事微生物生物技术与农业生物药物研究,E-mail:fzliubo@https://www.doczj.com/doc/0813648343.html, 谢华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huaanxie@https://www.doczj.com/doc/0813648343.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