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下,建国初期我国产生了一波婴儿潮,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加之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劳动力逐渐减少,而退休人口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审时度势,根据人口结构特点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人口(劳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相关经济学理论中也提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等学者都提出了人口增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因此二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但是人口并非越多越好,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临界点。人口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也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

1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与变化测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凸显,近年来关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下降后,人口红利的消失与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社会背负着一定的包袱。但近年来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逐步转型升级的时期,正由投资、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人口结构作为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变量,研究人口结构特点、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所有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年龄结构。人口结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和变化趋势,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在人口年龄结构上,1983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生育质量和平均寿命有效提升,但是也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困境。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5亿,占总人口比为10.8%。世卫组织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

岁以上总人口比7%以上,可见我国已经超过此标准。而且60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3亿,占人口总比的16.7%。随着生活质量和人均寿命的提升,未来多年内,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还会存在持续加深的趋势。其次是人口受教育结构上。教育结构体现了人口的质量,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人口必须实现由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上的转变,高素质人才比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大学文化程度人口为1.2亿。而从2010—2017年,每年又约800万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因此综合看我国人口中高等教育人口为1.8亿左右,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也是相当可观。可以说我国人口结构质量较为优质。另外我国历史上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可以预见未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将会持续增加,为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持续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在人口地域结构方面,人口分布受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一些省域、城乡、东西部差异。例如在人口分布上,漠河—腾冲线以东区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4.4%,且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东部人口密度也存在上升趋势。从城乡差异看,2017年城镇常住人口为8.1亿,乡村为5.8亿。从近年人口迁移看,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城镇人口将会继续增长,而农村人口逐步减少;东部发达人口增加,东北与西部人口将会持续流出。

2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特点与变化,会通过适龄劳动力数量变化、人口质量变化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例如在人口质量不断提升、农民人口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国民经济必然会逐步脱离初级农业生产,而转向工业、信息技术等创新性产业为主。又如人口规模的下降,对社会资源的消耗也会随之降低,进而社会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其他领域,促进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方面,多维度的。首先,人口规模和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红利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适龄劳动人口绝对人数下降。如此为经济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消极影响。由于劳动力的减少,甚至是短缺状态。势必会导致社会生产中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减少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甚至会让许多中小型企业倒闭。二是积极影响,适龄劳动力人数的减少也会推动企业不断进行生产技术升级,

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新驱动和效率驱动的良性发展。其次,人口城乡差异,劳动力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东部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开展生产工作。于此同时户籍管理制度的放松和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大量农村适龄劳动力进入工厂,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的纺织工业迅速崛起。而当地政府为了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投资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出的农村地区,机械化生产得到一定的普及,促进第一产业的升级。最后,高素质教育人口的增加,对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受教育程度直接反映着劳动者素质,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则成为一个国家产业经济升级的知识基础,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工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劳动者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就能够不断提高产出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发展,具体到各个产业依然如此。例如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等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许多高素质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让我国信息产业站在世界第一梯队,“互联网+经济”更是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都来自于高素质人口的贡献。而且从整个大环境看,大量高素质人才为各个产业结构调整也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传统工业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提升,更快实现了国民经济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目标。

3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策略

通过前文论述可知,人口规模变动,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并不可怕,高素质人口数量的提升会降低劳动力减少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业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国民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创新性、技术密集型转变。

3.1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人口城乡和区域结构。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比约为60%,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例约为70%,然后才出现逆城市化。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依然有提升空间。加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第一产业中并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不仅可以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而且人口迁移过程中,也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调整公共服务和相关政策,在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下,鼓励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

非农业部门就业;另一方面,对于进城农民要为其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让农民“进的来,留的下”。最后近年来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松,这一政策调整有利于未来年轻人口的增加,能够缓解人口供应压力,保持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合理。3.2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为经济升级提供人力基础。人口质量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提升国民经济的创新发展能力。现阶段,我国经济正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经济向创新、消费型转变,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也迫切需要提升劳动者素质,来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例如,二战后德国人口迅速增加,为其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在婴儿潮退却后,劳动力成本上涨了80%以上。而由于人力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劳动技术能力的提高,德国工业生产效率同比也增加了4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影响。因此增加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结构质量是保障经济升级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投资,全面提升青少年素质。例如可以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率,让无法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成长为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二是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劳动力短缺的企业投资就业培训工作。例如在农村青年从土地上脱离出来后,很多都没有一定的技术。在针对性的培训中,可以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以满足工业生产岗位需求。3.3制定科学的产业调整政策,迎合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个人素质的提升中,实现优生优育。而人口质量的提升又作用于产业升级。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在这种影响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针对此,面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政府应重视人口结构变化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产业调整策略。例如针对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应引导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高生产效率产业,减少在高能耗、低产出产业的投资。又如面对高素质人口数量提升的情况,政府应主动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让经济从第二产业向新三产过度,提高创新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具体来说,一方面,我国政府要扶持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在劳动力比较优势变化的基础上,对支柱性产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减少低附加值、不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

4结语

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表明,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力的减少导致了人力成本的上涨,而高素质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促进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此笔者在对人口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在人口结构转变的背景下,希望研究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郭晗,任保平.人口红利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当代财经,2014(3).

[2]陈秀梅,韩克勇.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4(1).

[3]郭泉恩,钟业喜.江西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6).

[4]何海林.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耦合的关联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所形成的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丰富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的供给形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出,如果我国的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那么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趋势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到2016年期间将会达到高峰,其后将会转为负增长,但10亿以上规模的高峰平台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左右。因此,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如果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长停止后,我国很快就会面临劳动力的数量短缺问题。 (二)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事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民生和国民健康素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需求迅速膨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加速度和GDP 的增加速度。2002~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平均每4年翻一番。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1.23%。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41%,203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2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

(三)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目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我国流动人口的80%以上来自农村,80%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但这部分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又来到了城镇,凸显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加大了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难度。 家庭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农村过快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除比较完善的“五保”供养制度外,养老保险、低保、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难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城镇老年人形成巨大反差,这是当前社会不公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建议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进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扩大就业基地、人口红利最大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因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虽然现在已经经过了那场下岗的风潮,但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旧处于失业之中,甚至还会有一些永久被劳动力市场所拒绝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他们或许因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但这只是人口数量带来的经济负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

老龄化来袭模型-经济与人口结构

数学建模训练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马维新 2. 钟也磐 3. 成博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年 08 月 19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数学建模训练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人口结构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人口结构、退休政策、生育制度做了一定分析,合理预测我国人口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一,我们确定了六个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六个因素下的十二个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找出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并根据关联程度的大小对十二个指标和人口结构中的城镇化率、性别比例、老龄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做了排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劳动力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受教育程度>老龄化程度 城镇化率>性别比 问题二,我们分别用logistic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利用熵权法对两个预测结果进行加权,得到最终预测结果。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增长和转变过程提供重要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不再简单。自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寇尔和胡佛在1958年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也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严重的负效应。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些机构报告也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除了上述两派学者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比如坎南的适度人口论、库兹涅茨关于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相当有限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对此做出严格的定量评估却十分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纵观经济学家们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区分人口增长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呢?首先,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以界定。人口增长的增长速度,宽泛意义上而言,可分为过度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和适度增长。不同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虽然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人口以其过快的增长,巨大的基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进入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态势也已经终结了以人口快速增长为主要标志的阶段,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其中,人口结构的突出性问题受到我们的关注。因此,找到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国情,发展经济。 历史上对人口结构(人口因素,生育率等)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的思考始于斯密,他指出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是增进人类福祉的关键因素,还指出经济增长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专业化和分工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基础,而贸易则是专业化进一步演进的前提。斯密并没有清晰得给出经济增长的产生机制,而且在斯密的模型中,也没有明确地设计经济增长是如何与人口因素发生联系的。 发端于此的大量经济研究普遍发现了经济变量,诸如人均收入、工资率等与生育率的重要联系。自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的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马尔萨斯模型到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明确提出了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却由于经济学理论尚未成熟,而未能阐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第二阶段,也就是索洛-斯旺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所描述的,人口增长率虽然影响经济的稳态增长水平,但人口增长率是经济系统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因此,也未能明确说明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第三阶段,在增长模型中经济发展也影响家庭生育率的选择,也就是说,生育率等人口因素是生于经济系统的,并以此为新增长理论构建了微观基础。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通过人口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大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然而当论及这一问题,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于是我们将人口结构的划分标准定为年龄。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的因素有多个: 一、国家的生育政策。我国自建国后的生育政策大概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这一时期中,人口快速增长,并且国家并没有任何管制或者限制人口数量的政策出现。 第二阶段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的增长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关注,一场没有任何理论争议的“人口革命”——计划生育实践轰轰烈烈地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理论依据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在2001年,国家已经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一国的生育政策是对人口结构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人口出生率政策控制上,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不同,由此也改变了后来几十年的人口结构。 二、民众的生育观念。民众的生育观念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一)民众对新生人口性别的偏好。中国自古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在今天这一思想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是民众受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影响,造成突然性的大规模人口爆发等改变人口结构。如2000年的“千禧宝宝”潮和2007年的“金猪宝宝”潮,这样的人口潮使得在这一阶段出生的人口呈波峰状爆发。

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院系外国语言文学系 班级英语本科2班 学号20110303034 姓名李嘉 任课教师李站稳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效果经济发展 一、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中国人口增长产生的经济效果,与先进诸国相比有明显不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初期,人口增长是急速的,这样人口爆炸,抑制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使劳动力的雇用深刻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改革开放以后,人口增长的趋势得到适当抑制,其纯增加的人口规模仍然以每年1,400万人前后的水准追加,这种每年增长部分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的。人口的过快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压迫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从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中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来看,建国以后国内生产总值的成长速度是比较快的,特别是经济起飞的1978年以后显著地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以9.7 %的高水准飞跃地增大,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世界名列前茅。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的数量增大及其资质的改善、劳动生产性的上升、技术的进步及资本集约度的上升,特别是与人口因素的劳动力数量的适度增大和资质的改善密切相关的。然而,中国人口是庞大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加的速度如前所述仍然是快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作为阻碍因素显著地抑制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速度。 另外,从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的人口增长率来看,上升趋势越高对经济发展越产生不利的作用。即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上升,收入显著地变低的现象。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是1.1%,与高收入国美国和欧洲一些高收入国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准。而人均国民收入却在图中描绘回归线的右下方,只不过与低收入国印度相比较处在较高的水准而已。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的阻碍效果。尽管中国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低,但1990—1994年间均以1,300万以上的水准推移,世界最高的人口纯增长量的增大,不仅抑制了人均国民收入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急速人口增长的效果,由于劳动力人口的激增使雇用深刻化,对于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经济的活性化及外国资本和技术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多力量大”思想影响下,建国初期我国产生了一波婴儿潮,如今已经步入老年。加之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经由人口红利转向人口负债,劳动力逐渐减少,而退休人口逐渐增多。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审时度势,根据人口结构特点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人口(劳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相关经济学理论中也提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等学者都提出了人口增长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因此二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但是人口并非越多越好,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临界点。人口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发展也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 1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与变化测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凸显,近年来关于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研究成为热点。尤其是2012年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首次下降后,人口红利的消失与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社会背负着一定的包袱。但近年来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逐步转型升级的时期,正由投资、出口主导型经济向消费、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人口结构作为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变量,研究人口结构特点、预测其变化趋势,对于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特点。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所有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年龄结构。人口结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和变化趋势,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在人口年龄结构上,1983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生育质量和平均寿命有效提升,但是也面临着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困境。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5亿,占总人口比为10.8%。世卫组织将“老龄化社会”定义为65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本的索洛模型中,我们发现,资本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高储蓄率仅仅引起经济暂时的高增长,但经济最终要达到资本与产出不变的稳定水平。为此,我们才把索洛模型扩展到另一个引起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一个大问题。在索洛模型中,我们推导出:在稳定状态下,投资有两个目的,一些投资用于代替折旧的资本,而另一些投资为新增加人口提供稳定状态的资本量。这就解释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中,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是不变的。但是,由于工人数量以一定增长比率增长,所以总资本和总产出也必定以这一速度增长。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经常是递增的,这就减少了稳定状态下的资本存量,然而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这样的话,人口的过度增长恰恰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国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我国自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卓有成效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有力地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不断降低,人口总量也趋于平缓。我国整体经济总量也在不断向上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再让我们放眼全球,由于全球人口自1984年以来的过度增长,自然保护区开始受到威胁,森林开始大面积退化,大量的海洋渔业资源枯竭。这些现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十分消极的。有关数据显示,在人口增长最慢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台湾,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然而,这就出现了另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一味的控制人口增长,甚至达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这样的情况对经济增长来说是不是消极的呢?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因人口增长减缓儿在经济上获益,到了八九十年代却因人口增长减缓儿导致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劳动力的成本不断增加,从而拖累了经济发展,是日本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发展优势。日本如今因人口老化严重,经济发展裹足不前,日本因为在五十年代不曾预见五十年后的情景儿面临人口问题,我国稍有不慎也会重蹈覆辙。想到这个问题,我们不禁会想:我们在今后是不是还能保证这样高的经济增长呢? 中国在过去10年保持了每年双位数的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经济长期增长因素是中年人比例较高,提供内需,也提供大量的生产力。不过,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或许暗示了中国依靠年轻动力来提升经济在未来并不容易。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4月末发布人口普查数据,现时中国人口为13.39亿,10年间增加7,390万,即年平均增长仅为0.57%,这个平均年增率数字相比1990至2000年间的1.07%大幅缩减。这显示了中央政府实行的“一孩政策”发挥作用,过往的人口过快增长势头持续得到控制。在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更表示,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将会继续下降,并预期在2032年前后会达到人口零增长的地步。 在整个人口普查的数据当中,对经济最富意义及启示性的莫过于中国的老年化程度。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份的人口年岁分布为:0至14岁人口16.60%;15至59岁人口70.14%;60岁及以上人口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8.87%。与第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0至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29%,而6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比重则上升了2.93%。这一升一降的情况凸显出中国将于未来10年出现日益恶化的人口老年化问题。 老龄化会带来年轻劳工的缺乏,现时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仍然需要大量劳力作为支撑,尤其当固定投资占GDP近7成的情况下。另外,社会保险这个困扰全世界的问题,在中国这个老龄化社会中尤其明显。在现今社会,中年人远多于老年人,政府可以承担的起社会养老保

论中国人口质量极其提高

论中国人口质量极其提高 摘要;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人口质量受到多方关注,通过了解人口质量和中国的人口质量现状及其提高,能使中国社会经济得以长期发展,在经济现代化的竞争环境中,得以腾飞! 关键词;人口质量;中国人口质量;优生;教育。 从是微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思想,文化科学素质。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地区人口综和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它是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亦称人口素质。 测量人口质量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直接指标有平均预期寿命和长寿水平,残疾人口所占比重,青少年身体发育指标,教育水平指标,死因指标。间接指标反映了一国或一地区为提高人口质量提供的社会条件。有医疗卫生和保障的普及程度,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体育事业的普及程度,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图书和报刊的出版发行量,环境监测状况与污染指数等。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此研究分别产生了优生学和人力资本理论等。 ‘优生学’一词源于希腊文的‘优良’和‘生育’的组合。它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的遗传素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防止出生缺陷的科学。人口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受到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教育是改善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它使人口质量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邓小平说过;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是人类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收益,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口质量。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不仅在客观上要求人口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且也提供了保证人口质量不断全面发展的客观可能性。恩格斯讲过:"摆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框框的社会"将"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5页)列宁也指

论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论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摘要]:人类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构成社会。人口是促进与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但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对经济、资源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关键词]:人口因素作用影响 人类自身繁衍生息的活动一代代地持续着,周而复始地生产出人类自己,因此产生了人口因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一定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发展速度等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制约和影响的重要作用。 一、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人口因素是构成社会的主体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构成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既要进行生产劳动,又要战胜自然的侵袭。但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和自卫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在一定数量人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才能与自然抗争,也才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第二、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不同的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应是同社会的生产和科技水平要求相适应的人口数量。其次,人口素质越高就越能适应生

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就越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人口的质量和构成,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不相适应时,就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例如,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下,物质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加。如果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增长快,能够为物质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就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人口数量少、密度小、增长慢,劳动力不足,就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在物质生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是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加的情况下,就对人口数量的需求相对减少,对人口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速度适当,人口素质较高,就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密度过大、增长过快,就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三、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 主要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相当多的人就业困难。 (二)人口增加与消费品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人口过多地对农业、工业、交通、住房及其他消费品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压力。 (三)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矛盾十分尖锐。我国科技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青壮年文盲较多,适龄学生升学率较低,生产过程事业存在的诸多困难,无一不与人口过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四)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增加了国家、集体、家庭的负担,既拖了经济

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

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 [内容摘要]:我国自19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需要考虑使人口保持一个适度的发展,以期继续长期稳定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人口经济计划生育适度发展人口负担系数人口红利 一、前言 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于为国民经济长久稳定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因此当前我们有必要对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作探讨,为的是合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如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二、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成果 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因此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但是,在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方面,全球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这里可以用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自1978年以来,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卓有成效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有力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从以下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增不断降低,人口总量的增长也趋于平缓。 同一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总量在存量和增量上的变化则是不断向上发展,这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人口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发达国家人口缓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同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永远处于错综复杂时空运动过程之中。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倍受学者的关注。人口以及在人口基础上形成的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的第一构成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演着双重角色。作为生产者,在人口基础上形成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作为消费者,人口处于消费主体地位,体现着经济社会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的承载者。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以人口和相应的人力资源为前提,一国人口状况和人力资源的特征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由于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与经济问题是我国在新世纪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了解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问题,也是面对严峻现实的实践问题。可以说做好人口工作,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当前有必要对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为的是合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定规模的人口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因为经济归根结底是靠人来推动的,同时人口规模的大小又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承载水平。 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既有正向促进作用、又有反向抑制作用。从世界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方面,增长的人口规模带来了就业和生活需求压力,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产生明显的人口“推进力”和“发明拉力”,加速了工业化过程和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规模的大幅减小将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所以,适度的人口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各地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模式、人文背景和人口素质状况等的不同,适度人口规模也将会不同。因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单纯的。 对于我国的情况而言,当经济发展还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阶段,科学技术不发达,科技因素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小,适度增加的人口规模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然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人口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一些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不但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至1/7不等。我国主要的工农业产品总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也较低。同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低,住房医疗卫生和教育服务供应短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迫于

经济增长与人口的关系

当代经济与人口的关系 世界人口倍增时间不断缩短。统计数据表明,公元初期世界人口数为2~3亿,到1492年为5亿,2005年12月19日突破65亿,预计将在2012到2013年间突破70亿。虽然世界总人口不断增加,但是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改变,总人口中年轻人比下降,老年人数目增多。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1955年的29岁提高到当前的66岁,而且以后还会更家延长。人口快速增长中的城市化趋势。人口问题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过去关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重点,在于分析探讨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那么现在则越来越多地关注低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人口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发展问题,人口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增长,另一个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口合理分布、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好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迄今为止,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马尔萨斯派和反马尔萨斯派。即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利还是有害。 一、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害方面 马尔萨斯派的主要观点是,人口增长会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态环境退化,社会总储蓄减少(投资率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尽管技术进步可以加速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下去,那么,技术进步的步伐将最终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从长期的观点看,人口增长阻碍经济的增长。 将世界各国按人口生育率从高向低排列,可以发现高生育率国家都是贫穷国家,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的国家却有不同的收入水平。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过高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再高的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不会很高。其次,在环境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长扩大了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尤其是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其价格不段上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在粮食方面,现有的耕地不能满足人类越来越多的粮食和农产品需求。最后随着各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口的病残率上升,社会养老和医疗的压力加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储备不足,支付越来越

(完整版)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影响分析毕业设计

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 析 专业统计实务 学生姓名孙学涛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黄犚 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孙学涛 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问题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分配间的关系日趋明显。中国作为拥有者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的不健康正默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依据目前中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分析人口结构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会很有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搜集的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人口结构变化对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加以处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环境 1.2选题的目的 1.3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1人口结构的概念 2.2人口结构变化的变量分析 2.2.1人口增长率变化情况分析 2.2.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变化情况分析 2.3经济增长的变量分析 2.3.1人均GDP年增长率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3.1建立分析模型 3.2参数估计 3.3模型统计检验 3.3.1拟合优度检验 3.3.2 F检验

中国人口质量及其优化

南京邮电大学2017-2018学年 第二学期 《人口社会学》期末考查 题目中国人口质量及其优化 院(系)社会与人口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班级B161302 学号B16130226 姓名殷田辉 指导老师潘金洪 2018年06月18日

《人口社会学》授课教师成绩评定表

中国人口质量及其优化 摘要:人口质量(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 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等方面的状况。人口质量反映了人口群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并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空间分布不均匀、人口质量偏低、人口老龄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中国人口质量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减缓了提升中国人口质量的脚步,进而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发了很多矛盾。中国人口质量问题亟待改善。 关键词:人口质量;教育;制度;大众观念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凭借GDP1.33万亿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之前的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左右,十一五期间更是接近11.2%,被世界称为“中国速度”。经济的增长是离不开人的,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经济增长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密不可分。 一、我国人口现状分析 当前,世界人口分布有以下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衡,亚洲人口最多,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是人口分布密集之地;2、城乡分化,20世纪末有二分之一的人生活在城市中,现如今这个比重则会更大。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与世界人口分布有相似性,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人口基数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16年底,我国年末总人口达到了13.8271亿人。其中,男性人口为7.0815亿人,女性人口为6.7456亿人; 2、中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比较严重,我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大致为105:100,这与2010年人口普查性别比基本相同; 3、我国的劳动力较为充足,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5%,也就是说大约有10.3亿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4、人口分布不均衡。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沿海多,内陆少,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大,乡村人口分布密度小。2010年,中国城市化人口为6.6557亿人,农村人口为6.7415亿人,这一数据逐年在发生着变化,但发展趋势是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城市人口会持续增长,农村人口会有所下降; 5、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人口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4933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8%,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严重老龄化社会,政府养老投入金额越来越大,社会负担加重,影响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理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性别比例、流动因素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才能实现人口与全县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著名的“乘除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就我县而言,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做大总量、增大“分子”的同时,努力控制和优化人口数量这个“分母”,提高人均指标这个重要标志;努力把人口多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虽然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全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低生育水平连续多年保持稳定。但是人口多、人均少的实际情况,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是全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人口增长存在反弹势能。一些地方对计划生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任何工作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回升。特别是目前处于贫富极端的人群超生现象突出,干扰了正常的生育秩序,增加了社会抚养成本。 ? (二)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素质已成为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县不会缺少劳动力,但考虑到素质、技能等因素,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问题还将长期存在。人口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缺陷儿出生呈上升趋势,虽然每年县技术站以及县各大医院都要接诊因胎儿先天畸形采取补救措施的孕妇,但每年仍有160——200个缺陷儿出生,约占每年全县出生人口总数的4-6%,成为社会、家庭的包袱,影响到家庭和谐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每年考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返回县城参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很小。 全县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影响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下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 (三)人口性别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想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男女比例在103——107之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也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虽然我县从2001年——2006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9、106、99、108、104、100,总体保持在正常范围。但是农村部分群众生育观念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选择性别生育、溺弃女婴现象仍然存在,潜在的性别失调危害因素不容忽视,必须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 (四)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目前看,外来流入人员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由于目前我县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流出人员远远高于流入,特别是我县流出壮年劳动力较多,甚至产生了“空心村”。一些技能型人才的流出,是全县经济的发展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全县经济发展中,人口因素中存在着急需解决的不利因素。对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就是说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 二、对策和建议 ? (一)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计划生育教育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时间:2005.01.13 地点:会议室 备课:尹浩 课题: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我国的人口形势与国情,领会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自觉响应国家和军队的计划 生育政策。 内容: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回顾。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 三、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 时间:60分钟。 方法:理论讲解,课后讨论。 2001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而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其中第一条规定: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见从党中央江主席已把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也充分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最重要的基本国情;同时,由于未来几十年,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所以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丝毫不容乐观。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回顾 (一)建国前:从奴隶社会到蒋家王朝,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动荡,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随生产力逐步上升,没有明显的高峰及减少,在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较平衡的人口问题,因而未能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更没有把人口的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二)建国后:计划生育经历了三起两落,形成了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1、1956年到1957年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面对此次高峰,党和政府提出要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专这们也积极献策,但由于“大跃进”在人口问题上“左”的思想影响,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积极支持,反而受到批判,因而计划生育刚起就落了。 2、来势更猛的1962年至1965年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全国人口突破了7亿大关,再次引起了党和国家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国家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可是不到两年就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人口出生又处于无政府状态。 3、1966年到1971年,6年净增1亿2千多万元,形成了第三次生育高峰。70年代以后,党和国家深感人口盲目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亲自领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再次开展起来,但由于在人口问题上“左”的影响并没有认真清理,因而计划生育工作的声势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 4、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确人口政策,决定严格控制人口,

广西人口质量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质量的作用已在代替人口数量的作用,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正在明显上升。 一、广西人口质量发展的现状 (一)广西人口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1.广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 人口寿命是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后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70-74岁之间稳步上升,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70.09岁增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4.00岁,增幅达3.91岁。在四次人口普查中,广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2、2.53、1.89岁和0.50岁。 2.广西婴儿死亡率有所下降 广西“六普”的婴儿死亡率已由“四普”的40.40‰下降至“五普”的27.59‰和“六普”的17.00‰,“五普”比“四普”减少了12.81个千分点,下降了31.71%;“六普”比“五普”减少了10.59个千分点,下降了38.38%。 (二)广西人口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1.广西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1)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1982、1990、2000、2010年四 次人口普查,广西人口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37、6.30、7.60和8.82年。由此可见,广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次提高0.93、1.30、1.22年,“五普”和“六普”人口平均受教育年 限与全国持平。 (2)从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的构成看, “四普”中接受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别是62.74%、26.67%、9.49%、1.10%;“五普”中接受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别是48.63%、37.50%、11.11%、2.76%;“六普”中接受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所占的比重分别是36.22%、44.32%、12.62%、6.84%。接受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 “五普”比“四普”降低了14.11%,而接受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10.83%、1.62%、1.66%;接受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六普”比“五普”降低了 12.41%,而接受初中、高中或中专、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程度 的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6.80%、1.51%、4.08%。这说明广西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占的比重最大,受教育层次较低。 (3)从每十万人所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看,“四普”中每十万人所拥有的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为45077、19161、6816、792人;“五普”中每十万人所拥有的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为42038、32422、9605、2384人; “六普”中每十万人所拥有的小学、初中、高中或广西人口质量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 赵菊花 (广西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近年来,广西人口质量虽然提高较快,但总体上文化层次不 高,就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偏低,青壮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为了促进人口质量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广西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口身体素质。 [关键词]广西省;人口质量;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9.27[文献标识码]A TheRelationbetweenPopulationQualityandtheCoordinatingEconomyDevelopmentinGuangxiProvince ZHAOJuhua Abstract:Populationqualityplaysadecisiveroleineconomicdevelopment.Inrecentyears,thepopulationqualityofGuangxihasrisenatspeed.However,thetotalliteracylevelofthepopulationandtheeducationdegreeoftheworkingpopulationislow,andtheliteracyqualityofyoungadultsneedstobeimproved.Inordertofacilitatethedevelopmentofthepopulationqualityandacoordinatingeconomy,Guangxishallputgreateffortineducationtoincreasethetotalliteracyleveloftheresidentsandinmedicaltreatment,publichealthcareandsocialsecuritysystemtoimprovethephysicalqualityofthepopulation. Keywords:Guangxiprovince,populationquality,economy,coordinating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2-10-23 [作者简介]赵菊花(1970-),女,广西昭平人,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应用统计。[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立项科研项目: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1204LX37)。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82-028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