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习目标】

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影响。

2.牢记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影响。

3.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难点突破】

【预习自测】

1.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2.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4.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探究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材料一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一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主,反对教权的政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练习案

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4.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A.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5.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最可能指的是

A.上帝 B.罗马教皇C.君主 D.马丁·路德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7.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8、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

《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挑战教会权威

D.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1-4 B C A C

探究案(1)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4分)

(2)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练习案1-8 B D D A B B A C

一、问题导引

1.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①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②政治上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的分裂、落后,使得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的矛盾异常尖锐;(主因)③同时没有强大的王权,反倒有利于各种反教会思想的存在。

2.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的色彩?

实质:否定教皇权威,主张信仰自由的资产阶级人文思想。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一思想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加尔文宗教改革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加尔文认为人只有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在思想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加尔文主张先定论,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打碎了宗教神学的人文枷锁。

4.加尔文宗教改革与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②形式:都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

③社会基础:都得到社会广泛支持;④斗争对象: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否定教皇权威,⑤内容:都主张“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都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权威;

不同点:加尔文比路德更激进,主张先定论,建立民主教会,不仅否定教皇的权威,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更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其思想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和理论武器。

5.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 挑战“两极”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二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北师 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联系日益 D、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的战争是( ) A、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欧共体的建立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欧盟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地区冲突激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美国是世界霸主 C、多国争霸 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习目标】 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影响。 2.牢记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影响。 3.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难点突破】 【预习自测】 1.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2.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4.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探究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材料一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一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主,反对教权的政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练习案 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五、巩固检测 1、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在:()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三足”是() A、日本、美国和欧共体 B、日本、美国和欧盟 C、日本、美国和德国D日本、美国和英国 4、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影响是()①各成员国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合作②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③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④形成新的侵略集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④ 6、如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年均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A.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C.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六、拓展提高 将欧盟形成过程中的各环节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①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③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会议达成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协议④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⑤“欧洲联盟”成立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第 13 课 挑 战 “ 两 极 ” 教学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 挑战“两极”北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北 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之外,还包括(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表明( )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 A、毒品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问题 D、种族主义问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姓名班级学号编号:013 面批 编者:韩孝圣审核:梁桂秋使用时间:2012年9月27日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1.掌握:西欧宗教改革——背景、进程、主要教派、历史意义 2.掌握: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 3.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 3、思想条件: 4、客观因素(对象):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核心:学说,针对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提出。具体内容。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③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建立廉价教会;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2、结果及意义: ①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针对的是教皇的因行称义,由此A.贬低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

九下13第13课挑战“两极”

课 题:第13课挑战“两极” 教学目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 ?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理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 欧盟的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 ______________ ,他援助西欧的计划是 _____________ ,目的 二、 展示目标 1. 了解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 2 ?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表现 三、 自主探究 根据提纲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欧洲的联合:目的、过程、作用、 、日本的崛起:时间、原因、地位、表现 日本、西欧的发展影响:使日本、西欧与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局面。 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相同的因素?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 示? 四、 归纳总结: 试一试,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 '☆西欧——联合——欧盟〔政治经济文化的 〕 另一中心) 比日丰一发展——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犬国 座 中国——发展——政治大国 其他发展中国家 发展 ---- 壮大 * 五、 巩固检测 1、 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 一的货币是在:( ) A 、欧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 2、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各 方 力 吊 曲极格局

【范文】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课 件www.5yk https://www.doczj.com/doc/0810897409.html,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XX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 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 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 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 倒在了地上。) 3、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思想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一个?梵蒂冈城国——教皇国,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 今天虽小,但中世纪的的教皇国势力很大。那么我就来看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究竟有怎样的权威? 展示——“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是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教权强于王权) 投影:教皇英诺森三世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的势力受到削弱从何时开始的呢?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情景一:教堂门前的大字报 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他们不是来做弥撒的,而是来看教堂大门旁边贴出的一张文告:“关于赎罪券的效能......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教皇贪婪爱财的欲望......”“教皇在一切富人中是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伊朗高原米底国王的还要多,为什么他自己不出钱造教堂呢?为什么要穷苦百姓筹集募捐呢?......” 教堂里的神父挤进人群,看到文告的作者署名“马丁·路德”,他立即去向主教报告此事。教皇怒火中烧,他派人颁布诏书,限马丁·路德六十天之内悔过,否则就革除他的教籍,并致杀身威胁的言外之意。 思考:为什么马丁·路德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件事?这样做有何影响?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德国的分裂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从中古以来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依然存在。16世纪初的德国在名义上虽然是“神圣罗马帝国”,但许多封建领主俨然是独立的君主,他们有自己行政组织,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法律和自己的货币。而天主教会为了更好地控制德国,保持德国的分裂局面。国家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受阻,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挑战“两极”》word教案 (2)

挑战“两极” 教学设计: 一、课标:1.知道欧盟。2.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内容分析:当代世界的主流之一是发展。稳定、开放、联合、全球协作及科技是发展的动力所在。本课主要讲述可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并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识图能力。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归纳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直观地表现基础知识。对教材内外的资料多角度地认识,解释历史事件和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史料信息能力。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提高学生应考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2.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把“发展”当作重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和西欧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两个重要“极点”。那么具体情况如何,请看本课(板书课题)。 二. 分析新课:(让学生念导语,师生共同找出本课重、难点)(1——2分钟) (一)欧洲的联合(板书)(约10分钟) 1.历史背景:①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②西欧诸国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 2.说一说欧洲联盟成立的经过。(结合课本P81“自我测评”;让学生看书思考)挂出P78《欧盟成员示意图》,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师生共同边结合地图边作分析。①从1951年法、联邦德国、意、比、荷、卢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二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057年,这六国又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④1991年底,以上六国加上英国等六国加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就“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达成协议,这是从“欧共体”过渡到“欧盟”的关键;⑤1993年11月,“马约”的批准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从此西欧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参见P77《欧盟旗帜》插图)。 3.欧共体的作用:从经济上、政治上两方面来分析(详见P77“在以后20多年……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

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XX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 二、宗教改革概况 路德宗教改革 简单介绍路德:夏季,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完成)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2、经过: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 (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 1、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及影响如何? 背景:(1)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 (4)直接原因:天主教会腐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2、性质(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3、影响: (1)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挑战两极学案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学习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学习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学法提示: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导入: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西欧和日本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重要“极点”。他们是如何迅速崛起的? 一、自主学习: 1.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塑造了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2.1967年,西欧六国决定合并、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1991年,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定,规定要通过建设,建立,发行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年欧盟成立。xx年,正式启用。 4.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90年代后,日本提出改造的想法,要求成为常任理事国。 二、探究交流:

1.材料中,一战前后欧洲人为“谋求欧洲统一”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一战后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2.今天欧盟已拥有27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反映了欧洲怎样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3.50——70年代的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根据简表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哪个国家?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训练反馈: 1.(xx·江苏泰州·48)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欧盟的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xx·江苏徐州·26)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为此,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建立了()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 3.(xx·江苏连云港·35)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A.欧共体的组建 B.欧盟的成立 C.欧盟的扩张 D.欧元的发行 4.(xx·四川成都·23)二战后,某国在短短40年间,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个国家是()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 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思想 【教学难点】 因信称义与因行称义的区别,先定论的内涵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预习阅读材料 (一) 马丁?路德,(1483—1546)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出生在德意志一个天主教家庭里,由于父亲的支持及栽培之下,路德进了一所有名的大学学习法律,就在一次的暴风雪当中,在祷告中他经历了神的保佑,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到修道院中当修士,放弃法律的学习。大学毕业后进入修道院当修士。 他按照神学家宣扬的天主教信条潜心修道,用各种苦行进行修炼,以求灵魂的得救。但当他亲临心目中“神圣的”罗马城后,大失所望,教皇和教廷大员亵渎上帝的行为罄竹难书。路德在灵魂的挣扎中日益坚定了改革宗教的决心。 (二) 加尔文(1509-1564)出生于法国巴黎北部,父亲是一名律师。1532年归信基督新教,1534年赴瑞士巴塞尔,1536年定居日内瓦并发表《基督教原理》。1538年由于严格改革宗教,和市政当局冲突,被迫离开日内瓦前往斯特拉斯堡,1541年返回日内瓦,重获市政当局支持,建立日内瓦改革宗教会。 加尔文虽然主张教会民主,神职人员都是经过选举产生,但对异端教派的教徒镇压相当严厉,当局将当时被视为异端及政治机会主义者如塞尔维特用火刑烧死。加尔文向其他国家传扬纯正基督教教义,他传扬的教义在荷兰、苏格兰和英格兰影响很大,加尔文对新教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在理论上奠定了宗教改革的基础。他的神学名著是《基督教原理》。救赎预定论(Predestination)是他倡导的神学遗产。 2、你所了解的宗教有哪些。 [新课讲授] 环节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结合视频,思考中世纪教会的角色是什么样的? 2、材料一 14、15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德国虽然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是一些大诸侯国都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编(上)》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挑战“两极”教案 北师大版 复习“冷战”相关内容。 一、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1、欧洲联合的背景: 2、欧洲联合的过程: 建立:20世纪50年代,西欧六国成立了三个组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7年,三个组 织合并,成立“__________________”。 壮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国等六国加入。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逐步 取消_________,对外尽量“用_____________讲话”。 建立:1991年,12个成员国在荷兰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____________(EU )成立。 壮大:xx 年,欧洲单一货币—___________正式启用。xx 年,欧盟成员 国达到_______个。 3、欧洲联合的发展趋势: 4、阅读下列材料,总结欧洲联合的作用: 材料一:在初建的四年里,欧共体成员国的煤产量增加了23%,钢铁产量增加了14.5%。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初露端倪。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欧洲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20世纪欧洲两种不同抉择的结果 对抗: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18年,欧洲列强们全部参加了火并,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支出战费2085亿美元,法国北部沦为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到1945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400万人;德国财产损失3000亿美元,法国财产损失xx 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意大利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合作:世界贸易组织xx 年年度报告:998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2,310亿美元,而欧盟15国为83,460亿美元,这表明欧盟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在世界商品贸易中,xx 年,欧盟的出口总额,已达8,13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欧共体 欧 盟

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习指导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习指导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 274200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具体思想主张包括: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任何行为;最高权威是《圣经》;基督教会包括一切信徒;基督教徒应各司其职;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行,而是通过对《圣经》的理解和对上帝虔诚信仰来免罪。后来加尔文又进一步解释成先定论。从两人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学习方法】 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两位伟大人物及主要教派(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路德教、加尔文教),宗教改革的意义。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观点,培养从比较中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4、通过学习感受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敢于向世俗特权作斗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富于进取的人文主义精神。 5、在思辩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干知识梳理】 欧洲宗教改革(16~17世纪) 1、历史背景: (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2)政治原因: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 (3)思想原因: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直接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 2、兴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地区。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②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③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④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思考]:宗教改革为何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提示]: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个人因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 [思考]:“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三种学说有什么异同? [提示]: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异: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前者是封建主义的代表,后两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16世纪天主教的根本变革是顺应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潮流的进步之举,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 4、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②改革影响: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 伟大人物”。

五年级数学第13课时 自我挑战内容

五年级数学 第13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自我挑战内容 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啊?挑战一下自己吧,看看你能收获几颗星! 第一关:基础题。(☆) ⒈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情况如下表: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温度/℃ 37.6 38.3 38.5 39.5 39.2 38.5 37.6 37.5 37.5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某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⑴ 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 ⑵病人的体温从几时起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⑶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37 38 39 40 体温/℃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36 年 月

第二关:综合题。(☆☆)⒈下面是生活超市2019年营业额统计图。 生活超市2019年营业额统计图 (1)纵轴上每格的长度表示( )万元。 (2)生活超市第( )季度产值最低,第四季度比第二季度产值多( )万元; (3)生活超市全年平均每季度的营业额是( )万元。 第三关:拓展题。(☆☆☆) 1.张明从A城到B城参加“疫情援助”,他把汽车从A城到B城的行走情况制成下图: (1)汽车在距离B城( )千米处休息了一段时间,休息了( )小时。 (2)从A城到B城的这段高速公路上,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休息时间除外)(得数保留整数) 一二三四季度 2020年1月 营业额/万元 250 200 150 100 5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两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3课挑战“两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认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欧盟的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教学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 温故知新: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二战后的世界格 局 (即与的军事对 峙) * 目标自学: 1、1951年,法国等六个国家签署;1952年,成立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塑造了欧洲共同体的雏形。 2、1967年,西欧六国决定合并、、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欧洲共同体。年欧盟成立。1999年发行,欧盟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3、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特点,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号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开始谋求地位。90年代后,提出改造的想法,要求成为。 * 互动导学: 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西欧和日本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两个重要“极点”。他们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活动探究之一:走进欧盟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统一欧洲,但都失败了。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说一说:材料一中,二战前后欧洲人为“谋求欧洲统一”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3课 挑战“两极”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 极”课时训练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就读某中学的李科告诉同学,他叔叔于1972年曾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 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李科同学的叔叔留学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2、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 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由欧洲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3、1971年尼克松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里的“挑战”是指() A.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 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状态 4、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5、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成立后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西欧的经济发展,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B、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C.新的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形成 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 6,右图所示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是 ( ) ①美国的扶持②坚持“教育先行”③重视科技④资源丰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给欧洲一体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下列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 B、它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 C、成立时由五个国家组成 D、它是一个政治军事组织 8.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是( ) ①都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 ②都引进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③都受到朝鲜战争的刺激作用 ④都进行了一定的社会改革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二.选择搭配题 9、请你选择右边的有关内容填到左边的括号中,选择可重复。 ()(1)欧洲共同体 A.1951年 ()(2)欧洲煤钢联营 B.1957年 ()(3)欧洲经济共同体 C.1967年 ()(4)欧盟 D.1993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