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1896-1981)原名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茅盾"是他创作<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医生,10岁是父亲去世,母亲是一位有知识,有远见的妇女,可以说她是茅盾的启蒙老师,19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同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管编译所工作从此步入文坛,192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同时他也参与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并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时代和社会,1982年由

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他辟居日本,直到1930年回国与鲁迅并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部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奖励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创作:

(一)小说:

1.长篇小说:<蚀>是矛盾的第一部作品,由三个系列中篇组成,它们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创作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

2.<虹>创作于1929年4月-6月,是一部整体感侵强的显示主义作品.

3.<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发表,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是他的代表作.

(二)短篇小说:

<野蔷薇>,<农村三部曲>,<泡沫>,<幻象,感想,回忆>,<烟云集>,<林家铺子>,<委屈>

(三)散文:

茅盾的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27年,大革命后,创作的一系列散文,包括<严霜下的梦>,<卖豆腐的哨子>,<雾>,<叩门>.

2.30年代,他创作的散文有<故乡杂记>,<乡村杂景>,<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

3.40年代创作的散文有<风景谈>,<白杨礼赞>.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鲁迅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是()。(1.0分)1.0 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子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1.0分)1.0 分 A、 喜剧大团圆格局 B、 时代感强烈 C、 零度写作 D、 语言风趣幽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分)1.0 分 A、 《祝福》 B、 《狂人日记》 C、 《伤逝》 D、 《风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是()。(1.0分)0.0 分 A、 鲁侍萍 B、 周朴园

C、 繁漪 D、 四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1945年5月,《白毛女》第一次在()公演。(1.0分)1.0 分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1.0分)0.0 分 A、 《小二黑结婚》 B、 《山乡巨变》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生死场》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端木蕻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刘半农 C、 萧红 D、 瞿秋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1.0分)1.0 分 A、 《春蚕》 B、 《九十九度中》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1.0 分 A、 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和控诉 B、 对北京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 C、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D、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描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子夜>与国货年》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鲁迅 C、 瞿秋白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 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 C、 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 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赵树理的小说可以称为()。(1.0分)1.0 分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茅盾(1896-1981)原名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茅盾"是他创作<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医生,10岁是父亲去世,母亲是一位有知识,有远见的妇女,可以说她是茅盾的启蒙老师,19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同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管编译所工作从此步入文坛,192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同时他也参与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工作,并写了一大批文学论文,主张文学应该反映时代和社会,1982年由 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他辟居日本,直到1930年回国与鲁迅并肩战斗,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部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奖励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创作: (一)小说: 1.长篇小说:<蚀>是矛盾的第一部作品,由三个系列中篇组成,它们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创作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 2.<虹>创作于1929年4月-6月,是一部整体感侵强的显示主义作品. 3.<子夜>原名<夕阳>,1933年发表,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一个高峰,是他的代表作. (二)短篇小说: <野蔷薇>,<农村三部曲>,<泡沫>,<幻象,感想,回忆>,<烟云集>,<林家铺子>,<委屈> (三)散文: 茅盾的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27年,大革命后,创作的一系列散文,包括<严霜下的梦>,<卖豆腐的哨子>,<雾>,<叩门>. 2.30年代,他创作的散文有<故乡杂记>,<乡村杂景>,<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 3.40年代创作的散文有<风景谈>,<白杨礼赞>.

茅盾文学奖介绍及历届获奖作品-推荐下载

茅盾文学奖介绍及历届获奖作品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长 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 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 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指导思想 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长篇小说作品。 评选范围 1、茅盾文学奖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现每四年评选一次凡在评选年度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能体现长篇小说完整艺术构思与创作要求,字数13万以上的作品,均可参加评选。评选年度以前发表或出版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之作,在得到评委会不少于半数委员的

赞同后,亦可参评。 2、多卷本长篇小说,一般在全书完成后参加评选。 3、鉴于评选工作所受的语言限制和各种具体困难,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均要求以汉文的译本出版后参加评选。 4、同一作者不宜连届获奖。 评选标准 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民 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 和精神;对于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较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发 展趋势的作品,尤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2、要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 染力的佳作。 评选机构 1、评选工作由“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承担。 2、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聘请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出任,每一届评委会成员的组成应有更新,更新名额不少于评委总数的1/2。评委 名单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名,报告主席团,报请上级主管部 门备案。 3、评奖委员会下设评奖办公室,处理评奖活动中的具体工作。 4、评奖委员会组成后,须认真讨论评选标准,申明评奖纪律,统一思想,以确保评选工作的导向性、权威性与公正性。 评奖程序 1、参评作品征集。参评作品的征集工作由评奖办公室进行。经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后,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作协、各行业文协、全国各有关出版单位和大型文艺杂志社发 出作品征集通知,请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向评奖办公室报送符合评选要求的参评作品。 2、推荐备选作品。评奖办公室报请中国作协书记处批准,聘请熟悉长篇小说创作的若干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组成审读小组,对推荐作品在广泛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出适当数量的作品,作为提供给评委会审读备选的书目。经由三名以上评委联名提议,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书目以外,增添备选书目。 3、投票产生获奖作品。评委会在认真阅读全部备选书目的基础上,经充分的协商与讨论,可选择用记名投票方式或不记名投票方式产生获奖作品。投票方式由评委会以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择定。投票分两轮:第一轮投票,对候选篇目进行初步筛选;第二轮投票, 决定获奖作品。作品获得不少于评委总数的2/3的票数,方可当选。 4、获奖作品的数量。每一届评委会根据长篇小说创作的实际状况确定该届评选的获奖数量。一般情况下,获奖作品3-5部。为保持此项文学大奖的权威性,应坚持"宁缺毋滥" 的原则。 5、评奖揭晓。评选结果由中国作协统一发布。对获奖作品,颁发奖状(证书)、奖牌 和奖金。对出版获奖作品的出版社、杂志社、责任编辑颁发奖状(证书)。颁奖方式由评委会讨论决定。 评奖纪律 1、为确保评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要坚持评奖标准,逐步向评委名单公开、投票过程公开以及评委评语公开制度过渡。每一位评委或评委会集体要对获

茅盾先生的作品特点

创作特色 编辑茅盾创作题材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可以说茅盾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1]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茅盾在都市的背景下运笔自如,展示了对都市题材优秀的驾驭能力。而在都市题材之外,茅盾也深化了鲁迅开创的乡村题材创作,他的《农村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农村里的三个小说,其中《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幅浓郁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形象的描画了帝国主义侵略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上产所带来的恐慌。[9] 茅盾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子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茅盾也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但是最具特点的是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而《子夜》中,茅盾又将这种心理描写提升到象征主义的应用上,从第一章吴太爷的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可以散在各处的象征性细节窥见到这个老封建的内心世界,如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节。[9] [1] [14] 小说之外,由于时代政治性的缘故,茅盾的散文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如《白杨礼赞》整个艺术构思中,以无边无垠、雄壮、伟大但又显得单调的西北黄土高原来衬托傲岸挺拔的白杨树,以白杨树的形象实体的描写来透出它的精神,同时又以白杨树的实体与精神来展现抗日军民及其领导者共产党的伟大气概。《风景谈》用虚实结合、避虚就实的手法在浩瀚的西北沙漠背景上推出忍辱负重、坚韧沉毅的骆驼队,并借助叮当的驼铃声作为节奏,以猩红大旗作为标帜,象征性地描绘出民族危难当头的时代环境中党领导的解放区所处的历史地位,所体现的民族的伟大精神。[15]

外国文学(1)第1次(答案)

外国文学(1)作业 第一章古代文学 简述题: 1、简述希腊神话的内容和特征 (一)神话的起源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民留给后世的一份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遗产。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不可能科学地解释自然,只能借助于想象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这就产生了神话。 (二)神话的内容 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神的故事主要包括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的故事。 (三)神话的特点 希腊神话的特点是高度人格化,人神同形同性。 2、简述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思想内容 首先,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历史社会生活。 其次,史诗热情歌颂了英雄们的勇敢、智慧、刚毅、顽强和崇高的荣誉感、责任感,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等人物。 再次,荷马史诗中已经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热爱现世生活。二是肯定人的力量。三是歌颂了劳动。 (二)艺术成就 史诗中已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 史诗结构巧妙完整。作品没有从头至尾叙述十年的战争。而是采用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个人物、一个事情、一段时间上。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简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阐述《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城市文学代表作。作品假托动物世界的故事,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类的社会。列那狐对伊桑格兰狼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列那狐的形象体现了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和狮王、狼那样的大权贵进行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也欺凌残害弱小者,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论述题: 1、试述《神曲》的两重性

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目录-全部7届33部获奖作品(免费下载)

(全部7届33部作品)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年) 《黄河东流去》李准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8年)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浴血罗霄》萧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金瓯缺》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年) 《战争和人》(一、二、三)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门柳》(一、二)刘斯奋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年) 《抉择》张平 《尘埃落定》阿来 《长恨歌》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王旭烽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5年) 《张居正》熊召政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无字》张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雄时代》柳建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东藏记》宗璞

组图: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乌镇颁奖颁奖词摘录 时间:2008-11-11 15:06:00 核心提示:”贾平凹的写作动力,来自对作品的不满意:“正因为不满意,才老想把自己证明一下,可永远证明不了,写着写着就老了。”得奖之后,迟子建最大的感受是想赶快回归平静,“作家需要一种平静的生活和写作状态,我们不是为了一个奖来写作,它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贾平凹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79862400.html,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作者:蒋晓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2期 摘要:茅盾是“划时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立足于现实,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本文在剖析茅盾其人及其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茅盾小说的三大艺术特征:理性思维模式、时代性和非主流倾向,以期能够为广大文学创作者提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茅盾;小说特色;时代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引言: 除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之外,茅盾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得的成就,不仅凭借其高超的文学修养,还得益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中,茅盾更精准地感应时代脉搏气息,把反映时代风云和现实斗争的重大文学题材打造成一部部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 1.茅盾生平及其小说创作 茅盾本名沈德鸿,出生于1896年,浙江人。茅盾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深刻、视野开阔,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他创作的《蚀》三部曲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真实地展现出来,也让热血青年的“愤怒之音”响彻文坛。后来的《子夜》、《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的创作日趨成熟,主题更加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后期的《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小说不再局限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解释”,开始号召广大民众为了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寻找“怎样方能抗战到底”的出路。一言以蔽之,茅盾的小说兼具真实性和倾向性,有着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把真善美统一的文学主张与唯物主义审美原则很好地结合起来。 2.茅盾小说特色与艺术特征 2.1理性思维模式 茅盾的小说语言简短深刻,无论是选词造句,还是小说结构模式、人物命运安排、人物心理刻画都闪耀着理性的色彩。从选词造句上来讲,茅盾小说中的语言平实、细腻、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褒贬。以《子夜》中评价曾沧海的那段话为例,“自从四十岁上他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部分作品简介-精品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部分作品简介-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语文、道路、方法、领域、基层、问题、矛盾、体制、继续、现代、整顿、保持、统一、发展、建设、加深、建立、发现、稳定、格局、内涵、理想、思想、精神、氛围、利益、素质、环境、政策、倾向、制度、特色、规模、结构、形势、反映、关系、考验、塑造、形成、丰富、管理、坚持、鼓励、教育、完善、改革、中心、内心 芦沟中学语文组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 《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 《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年) 《黄河东流去》李准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 《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8年)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浴血罗霄》萧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金瓯缺》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年) 《战争和人》(一、二、三)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门柳》(一、二)刘斯奋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年) 《抉择》张平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正确答案:B 2.《祝福》收录在()。 A、《呐喊》 B、《彷徨》 C、《而已集》 D、《坟》 正确答案:B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篇。() 正确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B、《在酒楼上》 C、《伤逝》 D、《祝福》 正确答案:C 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正确答案:D 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1-4次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集A型题: 1.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A.古诗十九首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孔子 3. 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A.《尚书》 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提出来的D.司马迁 5. 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的是A.《诗经》 6. 《九辩》的作者是:C.宋玉 7. 我国历史上,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的作家是D.杜甫 8. 成语“夙兴夜寐”出自D.《氓》 9. 《论语》是( )散文. A.语录体 10. “在天愿作比翼鸟”下一句为:B.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C.宋玉的《九辩》 12. 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C.王维 13.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D.《长恨歌》 14. 《淮海居士长短句》为( )的词集A.秦观 15.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C.陈子昂 16.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 )为主. B.议论 17. 以四言诗为主,为后世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是:A.《诗经》 1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C.纪传体通史 19. 晚唐“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D.李商隐

20. 下列《楚辞》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的一部是C.九辩 2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沉郁顿挫 22.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C.史记 23. 被称为诗仙的是:B.李白 24. 范增这一人物出自A.《史记?项羽本纪》 25. 《九歌》是一组在祭祀中用于娱神的乐歌,共有诗A.11首 26.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D.王维 27. 被王国维评价为“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C.李煜 28. “有教无类”为( )的教育主张. B.孔子 29.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A.欧阳修 30. 《诗经》中的《风》D.量大,多为民歌 31. 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D.《论语》 32. 《漱玉词》为( )的词集A.李清照 3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D.《长恨歌》 34. "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惯用的论辫手法. C.孟子 3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C.顶真 36. 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均出自A.《项羽本纪》 37.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B.《短歌行》 38. 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D.汉书 39.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B.晚唐 40.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D.白居易 41. 《行路难》的作者是C.李白 42. 《诗经》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C.国风 43.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流传至今的是A.毛诗 44.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C.韩非 45. 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我们称为最有文学色彩的,是 D.《庄子》

漫谈茅盾先生

漫谈茅盾先生 写作的无奈与纯粹 小文:巴老先生,你好!欢迎来到《小文解构》,我读了您的随想录,发现您相当尊敬茅盾先生,我们来看看茅盾这张照片,他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文人,与金正恩将军的发型倒有点像,不知道是茅盾有政客的风范,还是金将军有文人的气质。 巴金:虽然茅盾先生只比我大八岁,但他对于文学的贡献,我只有佩服的份。中国现代文学走上现实主义道路,他功不可没。 小文:哎呀,你太夸张啦,他哪有那么伟大?以我渊博的知识,他写那么多小说,也是被迫无奈。他因为参加了革命,成了通缉犯,只好躲起来,躲起来就没法挣钱了,而家里老婆怀孕,正需要钱,怎么办呢?只有卖文章挣钱,所以就拼命写小说。不过,与您同姓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更加疯狂,首先从他的长相,实在看不出他是一个作家,倒像是杀猪的屠夫。他因为要还债,自虐一般写小说,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把不加糖与牛奶的咖啡当水喝,他曾经说过,他将死于三万杯咖啡。有人统计过,他一辈子大概喝过5万杯浓咖啡,他从1829年正式开始创作,1850年去世,21年大概7665天,每天喝6.5杯浓咖啡,太恐怖了。 巴金:你说得没错,茅盾先生有时写小说,的确是为了养家糊口,巴尔扎克是为了还债。 小文:动机不纯,不是为文学而文学,所以没有那么伟大(法国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是真正美的,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为这是某种需要的表现,而人的需要如同他那个可怜的、残缺不全的本性一样,是卑污的、龌龊的。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 巴金:这样说,有点欠妥,我们不要管作家是为了什么而去写小说,也许他们动机不纯,但不代表他们写出来的就不是杰作,就像有些人动机很纯,把自己献给了神圣的文学,不代表他们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小文:对对对,这里就有一个有心栽花花不开的人,名叫高升,辽宁晚报报道,高先生初中三年级就主动辍学在家写小说,希望能够成为郭敬明,可是写出小说又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结果高先生的父亲负债六万为他自费出书。这不是为文学而文学,而是为出书而出书。中国这么大,郭敬明这样的人有几个呢?成为郭敬明的概率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喔,不过大部分中国人民还是比较明智滴,他们都在买彩票而不是在写文章。我们只希望这位高先生真如他的名字一样,可以高升,但是不要因为痴迷写作而拖累家庭拖累父母。另外,像韩寒那样退学写作的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特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著有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其他、诗集与关评论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造一座房子住梦》《平凹与三毛》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贾平凹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5位, 引发广泛关注。 代表作

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 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丑石》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作品特点 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 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 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贾平凹的文 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 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传统,在新汉语写作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最长的长篇小说中国最早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

中国最长的长篇小说中国最早最长的一部长篇 小说 大家都爱看小说,要让大家说出最早最长的一部小说就不是很清楚了吧?以下是WTT整理的资料可以参考: 最长的历史小说 现代作家蔡东藩 (1877 1945) 从1916 年起用10年时间编写而成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它也是我国最长的通俗演义小说.全书按朝代分为11 部, 1040 回, 600 万字.其规模之宏伟, 卷帙之浩繁, 内容之丰富, 在中国历史演义中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故事的形式,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从秦始皇到1920 年共2166 年的历史.其中包括《前汉演义》和《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朝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它是一部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 体例特殊, 自批自注的长篇历史巨著.书中有些资料虽出野史, 不免失之准确, 但它用艺术的形式, 把2000 多年各个朝代的兴衰变化和历史人物、历史事展现了出来, 堪称我国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教材.

中国最早的小说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马它、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神怪故事所占比例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 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

中国重要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简介(最新版)

最新版中国重要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简介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至今已颁发到第九届。从2011年起,由李嘉诚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71-198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 《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82-1984) 《黄河东流去》李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沉重的翅膀》(1984年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 《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85-1988)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1987、1988年版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获奖名单 《浴血罗霄》肖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金瓯缺》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 《战争和人》(一、二、三) 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中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

茅盾先生的作品特点

十多年前,我一场大病之后,渐渐地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年里,收获 是厚重的,过去梦寐以求,但终求不得的许多珍品今天终于如愿得手。令我尤 其惊喜的是,当我得到茅盾的第一幅书法立轴之后,我便继续追踪下去,在漫 长的时光中,我又陆续寻觅到了一批茅盾的诗词、书法作品,除了二幅镜芯外,其余均为纸本立轴。这些作品有的公开发表过,有的尚未见诸报刊。将有关茅 盾的一批珍贵的文学资料及艺术作品整理出来,尝试着解读茅盾书法作品的美 学意义,应该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我的书法藏品中,最早的一幅是茅盾用行书书写的诗作,为五律。纸本立轴,1.8平方尺。因时间久远,纸张已发黄,且有斑点,但字迹清晰,虽是1946 年书,其字体仍显秀丽、飘逸。诗云:“垂成归不得/危坐对沧浪/病叶惊秋色/ 残蝉怕夕阳/可堪疏旧计/宁复更刚肠/的的孤峰意/深宵一梦狂。”这首五律均是 繁体字,他题写的上款是“林和靖旅馆写怀/黄裳先生雅正”。全诗无标点。书尾 签名“茅盾”,并盖“茅盾印信”的白文钤印。最后题“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上海”。 “林和靖旅馆”中的“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以写梅花题材的诗最为著名。他 是浙江奉化人。由此推论,店主人可能是一个文化人,或许与林和靖有什么宗 族上的联系。黄裳则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出版家,已辞世,山东人。 1947年,茅盾先生仍用行书书写了一幅七律。纸本立轴,2.8平方尺。这是 一首郁达夫的遗诗。诗云:“飘零琴剑下巴东/未必蓬山有路通/乱世桃园非乐土/炎荒草泽尽英雄/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 一征鸿。”上款写有“郁达夫遗诗”,“梅林兄留念”。全诗繁体字,无标点。字体 清秀而多韵味。“郁达夫”,现代著名作家;“梅林”,生平不详。诗尾署名“茅盾”,且盖有篆书“茅盾”的朱文钤印,印章后题写的日期为“一九四七、九、二日、上海”。此幅书轴,我已珍藏。 我没有寻觅到1950年代茅盾的书法作品,按情理是应该有的,比如说赠巴金、施蛰存、戈宝权等人的书法,但我无缘收藏到。艺海寻珠,我仍在细细探寻, 随即发现了茅盾在1962年书写的一幅书法作品。水墨纸本,立轴,3平方尺。这幅立轴上,书写了李白的一首《早发白帝城》,还书写了一首王之涣的《凉 州词》。两首诗是连着写下的。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部精彩长篇小说

10部精彩长篇小说 10部精彩长篇小说(图片来自网络) 文:行之 这世上优质的长篇小说很多,光是语文教材上出现的文学大家,他们的长篇小说都够一个普通读者看上一辈子。凡是称得上世界名著或经典作品的,不论个人主观喜好与否,必定存在某方面的卓越。这些作品从古至今,累积到现在,数类庞杂。我看过有人列出一百本经典长篇著作,都不可能一网打尽。在我看来,经典和精彩,实则是两码事。譬如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即便再经典,你也很难用精彩二字来形容。就算是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情节性已经相对较强,但仍然很难说它们是精彩的长篇。 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甚至伟大的长篇小说未必就一定很精彩。就好比一道营养上乘的菜肴未见得就一定很美味。譬如沈从文的《边城》,以文笔,形式,人物塑造见长,但要比情节,甚至都没有三流的网络小说来得跌宕。我个人理解的长篇小说所谓的精彩,就是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忍释卷,甚至是读不完就难以入睡,或者都舍不得读完的阅读体验。在我阅读的经历里,这种体验并不多。这里推荐的,选择的都是较为偏爱的,在内容优质前提下情节又比较精彩的

书目。1、都梁《血色浪漫》 都梁最有名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亮剑》,这部长篇小说也因为被拍成了同名电视剧,从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相比较而言,他的长篇《血色浪漫》虽然也拍成过电视剧,但是影响力有限。从电视剧上来说,虽然大体忠于原著,但还算不上精彩。但回到原著本身,简单来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喜欢的青春小说。青春小说,似乎是80后作家的专属,韩寒、郭敬明,两面大旗在青春小说的概念里唱主角。我也曾一度迷过他们的小说,但随着年龄增大,对他们小说的感触就会越来越淡。再回头看,觉得最好的青春小说,都不是这些80 后写的,我觉得是都梁的《血色浪漫》。这部小说写了一帮文革时期年轻人的成长及命运。从他们少不经事,写到历经沧桑,阅尽风尘。主角钟跃民号称是个“挎着菜刀的诗人”,热血,勇敢,不羁,而富有诗意。能温情似水的念诗,更能拎着菜刀上街上干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帮人有着特殊的青春,崇尚武力,冷兵器,上山下乡,参军,创业,命运被时代摇摆,爱恨纠葛。小说人物对白精彩、生动,情节紧凑,一波三折。当时读得手不释卷,还差点被其中几个感人桥段催下眼泪,真是使劲咬着牙挺着才不至于哭出来。2、余华《兄弟》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之前就阅读完了他所有的作品,后面偶有新作上市,我也是第一时间关注的。说起余华,

矛盾先生的作品特点

茅盾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 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可以说茅盾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茅盾在都市的背景下运笔自如,展示了对都市题材优秀的驾驭能力。而在都市题材之外,茅盾也深化了鲁迅开创的乡村题材创作,他的《农村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农村里的三个小说,其中《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幅浓郁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形象的描画了帝国主义侵略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上产所带来的 恐慌。[9] 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子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茅盾也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但是最具特点的是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而《子夜》中,茅盾又将这种心理描写提升到象征主义的应用上,从第一章吴太爷的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可以散在各处的象征性细节窥见到这个老封建的内心世界,如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节。[9] [1] [14] 小说之外,由于时代政治性的缘故,茅盾的散文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如《白杨礼赞》整个艺术构思中,以无边无垠、雄壮、伟大但又显得单调的西北黄土高原来衬托傲岸挺拔的白杨树,以白杨树的形象实体的描写来透出它的精神,同时又以白杨树的实体与精神来展现抗日军民及其领导者共产党的伟大气概。《风景谈》用虚实结合、避虚就实的手法在浩瀚的西北沙漠背景上推出忍辱负重、坚韧沉毅的骆驼队,并借助叮当的驼铃声作为节奏,以猩红大旗作为标帜,象征性地描绘出民族危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