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一课时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本课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与方法

■以形写神

示例作品一:《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27.1厘米×57

2.8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有伏,洛神多次反复地以不同姿态出现,给人以飘浮、游离不定之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给人一种不断的“运动感”。

4. 用线:顾恺之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用线紧动、连绵,如春蚕吐丝,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

5. 设色:简雅、清丽。

6. 绘画特色: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7. 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该作品长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可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示例作品二:《历代帝王图》

1. 基本信息:唐代,阎立本(601~673),绢本,全卷51.3厘米×531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刻画了历史上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形象。这13位帝王按历史顺序依次是:前汉昭帝刘弗陵、后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照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3. 构图: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

4. 设色:受佛教艺术的影响,该画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

5. 绘画特色: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猥琐庸腐之态。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的态度十分鲜明。

6. 教学方法:比较赏析。通过对人物画《历代帝王图》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内心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通过人物比例的高大来显示人物社会地位的表现手法。

■再现场景

示例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1. 基本信息:五代,南唐, 顾闳中(约910~980),绢本,28.7厘米×335.5 厘米。

2. 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全卷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

3. 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器、床榻等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

4. 绘画特色:该作品构图严谨精妙,用笔挺拔劲秀,用线遒劲流畅,设色浓重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杰作。

■表达感受

示例作品:《泼墨仙人图》

1. 基本信息:南宋,梁楷,纸本,48.7厘米×27.7厘米。

2. 画面内容:画中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3. 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4.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5. 绘画特色:笔简神具、自然潇洒,人物表情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仙人超凡脱俗又不失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6. 教法建议: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元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等。梁楷

的《泼墨仙人图》可从美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和墨色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隐喻现实

一、新课导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梦中在洛水与洛神相会,醒来之后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即取材于此。

二、新授课程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课件放映《洛神赋图》。

1. 看(画面内容):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2. 析(绘画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二)发展探究

走出三国曹植的梦境,现在让我们走进南唐韩熙载的家中,欣赏正在他家举行的“夜宴”。多媒体课件放映《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1. 看(画面内容):分段欣赏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2. 看(人物塑造):观察主、客的不同表情,分析主、客的不同心理。

课件放映图片,观察对比韩熙载在五个不同场景中的脸部表情,解析韩熙载的内心矛盾。

3. 思考交流:为什么韩熙载郁郁寡欢?

看:视频播放南唐时代背景(国宝档案)。

说:讲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想:思考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三)深入发展

课件放映《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及《泼墨仙人图》。

1. 看:学生观察它们在用笔、用墨和表现技法上的不同(前两者为写实,后者为写意)。

2. 析:《泼墨仙人图》用笔用墨的技巧及绘画效果。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三、课堂拓展

《韩熙载夜宴图》既有绘画价值,又有文物价值。查找相关资料,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做一些探究。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2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古代人物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相似,更着重于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即传神。中国古代画家,由于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不同于西方画家用油画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而现代的中国人物画,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广泛吸收着外来的绘画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

二、发展探究

在中国,画家徐悲鸿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曾经画过千姿百态的马,他的有关马的作品同样享有盛名。

示例作品:《九方皋》

1. 基本信息:现代,徐悲鸿(1895-1953),351厘米×138厘米。

2. 画面内容:该画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微举着头,腰板硬实,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查看眼前这匹不同凡响的骏马……那匹黑色雌马因为遇见知己而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蹄子跃跃欲试。九方皋身后的两个无赖,不懂马的好坏却盛气凌人,他们可卑的气势反衬出九方皋的沉着、镇定与豁达。

3. 取材背景:中国画《九方皋》是画家七易其稿之作。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九方皋相马》。春秋时期,善于相马的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寻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带马来复命,却说不出马的雌雄、颜色,伯乐却赞叹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精神与品质,秦穆公牵来一试,果然是天下少有。

4. 绘画特色:《九方皋》代表了20 世纪初期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可以与蒋兆和的《流民图》相媲美。首先是意境真实,气息高古;其次是构图布局主次、虚实相得益彰;再者,人与马造型严谨而生动,概括而传神,且衣冠器物“合乎古制”,设色古雅质朴。

5. 教法建议:《女娲补天图》《九方皋》两幅作品均取材于传说故事,画家均借画喻情。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通过交流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见证历史

示例作品:《开国大典》

1. 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1914~1973)。

2. 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3. 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4. 表现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5. 艺术特色: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6. 教学方法: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表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瞬间,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发生的时代与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遥远,学生对这段历史也不甚熟悉,这对理解该作品造成了一定难度。可尝试用创设情境对比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影片做一回放,再将记录当时史实的相关照片与作品对照,最后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也更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开国大典》的创作之精妙。

1. 课件放映徐悲鸿《马》的系列作品若干幅。

看:作品图例。

想:徐悲鸿为什么喜爱画马?借马以言志。抗日战争期间,他画马以抒发其杀敌救国的热情。建国后他笔下的马矫健英武,豪气逼人,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祖国、勇往直前。他画的奔马,昂首扬尾,气宇轩昂,所向无敌。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之势,是新中国形象的写照。徐悲鸿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正因如此,纸上笔端,那些自由的马,才能扬起千里飞沙、万里风尘,从思想深处呼啸而出。

2. 课件放映作品《九方皋》。

想: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戴缰辔,只有《九方皋》这幅画中的黑色雌马,例外地戴上缰辔,这是为什么?“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析:画家借作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借古喻今,对旧社会埋没人才给予针砭,对昏庸误国的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鞭挞。

三、深入研究

1. 课件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再现开国大典历史。

2. 课件放映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欣赏思考:学生参看教材, 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3.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4. 师生讨论总结: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绘画构图技巧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拓展思考

中国人物画如何继承和发展?写一篇研究性的小文章,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相关链接

◆画家档案

1. 顾恺之(346~407),原名长康,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和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著名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2.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别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是画院最高的荣誉,但他却不想受制于他人,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梁楷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3.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四岁入塾,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他长于国画、油画,尤擅素描,造诣极深。平生积极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鞠躬尽粹,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1953 年卒于北京,年仅59岁。

3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第一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2)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准备:绘画工具等

课时:2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1) 说说“他”的特征

(2)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4)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丽萨》

(1) 出示艺术作品

(2)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3) 教师简单介绍达?芬奇、《蒙娜丽萨》

(4)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5)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高自画像》

(1) 出示艺术作品

(2)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4)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过渡: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六、引导评价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

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

七、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存入学习档案袋,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搜集罗中立《父亲》相关资料。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4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1) 出示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像》《阿Q像》。

(2) 学生仔细观察、体验。

(3) 各小组任选其一,写100个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4) 小组派代表读一下,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说。

2、看“话”画“图”

教师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一幅人物肖像画。(3分钟左右)

肖像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肖像画,学生教师进行点评。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如有学生了解的,请学生向其他学生作介绍)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出示漫画作品。学生自己体验、讨论。说说漫画的特点(夸张)。

5、特征的把握

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1)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

(2) 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3) 可以画正面,也可以画侧面。

(4) 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5) 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五、引导评价

(1) 能否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并和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

(2) 能否将人物特征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对自己所表现的人物是否满意?被表现的人物(同学)是否满意?

(3) 和同学一起讨论他们的作业,询问他们对这样的学习活动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4) 同学和老师如何评价你的作品?

(5) 请填写好评价表,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5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四、教学内容要点: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

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我们平时学画

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

1. 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 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 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可见凡·高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2)出示凡·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4. 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

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 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变体画《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色彩)的创作方法。

6. 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7. 展示评价

五、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

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六、教后感:

6 第四课动感生活

第一课时

生活中人们忙碌或悠闲的身影构成了我们的动感生活,教材通过各种风格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动态人物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从观察动态开始,以速写为手段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速写资源,在把握住人物大体动态的描绘后尝试进行有主题的人物创作。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展开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动态变化的规律,探索人体运动的特征和绘画的各种语言,借助各种风格的人物画作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与表现内容。在学习中感受画动态人物的无穷乐趣,更使我们进一步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一、教学路径

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是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辛勤劳作、努力学习、运动休闲。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观察各种状态人物的动作变化,使我们了解身体运动时的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

发现──用速写的手法可以快速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精彩瞬间。速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水彩的、线条的,也可以是块面与线结合的,我们可以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得速写的素材,也可以在报纸、杂志及影像作品中捕捉精彩的瞬间,锻炼我们的人物造型能力。

体验──运用速写的方法,借助动态线,尝试快速画出身边同学的各种动态。

研究──通过经典作品的研究,进行有主题、有场境的人物创作分析。

创作──十四五岁,好动的年龄,如花灿烂、美丽。选定某一主题,运用线条、色彩,或写实或装饰的画法,创作一幅描写我们动态生活的作品。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动态人物画作品,体会绘画人物的神韵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对人体运动时具体结构变化的研究和探索,初步了解人体结构、比例、动态的基本知识,感受人体结构、动态美。

技能目标:选定某一主题,运用线条、色彩,或写实或装饰的画法,创作一幅描写我们动态生活的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动态人物的学习,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人物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感受人体的运动美,体会人物的神韵和不同风格作品的艺术魅力。并学会

借助动态线快速描绘人物,有主题地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主题地创作动态人物作品。

三、教学要点

速写:速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方式。快速地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借助报纸上的照片、杂志上的插图,以及影视中的图像,抓住动作特点,用线条或色块快速记录,锻炼我们捕捉动态的能力。画速写时,通过眼睛去看的同时,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和其他的感官:听觉、嗅觉和触觉──以及自己多年积累的感受。如果仅仅靠眼睛,它们有时会错误地引导我们。

动态人物的创意:抓住动态人物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是写实也可以装饰的),完成有主题、有场景、有故事的动态人物作品。

人体动态的基本特征:人体由于重心、重心线和支撑面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人体动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立蹲与坐卧、走跑与推拉、跳跃与游弋。

人体概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分为头、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分。头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眉以上至后脑;面颅位于眉以下,形成面部轮廓。躯干分为颈、胸、腹、背、腰五个部分。上肢分为肩、上臂、肘、前臂、腕、手等部分。下肢分为髋、大腿、膝、小腿、踝、足等部分。动态线是人体中表现动作特征的主线。动态线一般表现在人体动作中大的体积变化关系上。人物侧面时,动态线往往体现在外轮廓的一侧;当人物正面时,动态线会突出脊椎和四肢的变化。抓住动态线对于画好动态速写是至关重要的。

画动态线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动态线是由人体动作变化产生的,是外形上最明显、衣服与身体贴得较紧的部位。

2. 画动态线时,要抓住大的部位,抓关键的动势并注意动态的重心。

3. 动态线是非常简练的线条,要根据动作的复杂程度决定动态线的多少,在每个动作中,主要的动态线仅有一条,其他的是动态辅助线。

4. 抓住人体各个关键部位的结构关系,如头与肩、手臂与躯干、骨盆与腿、大腿与小腿的关节和小腿与脚的结合处。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与尝试

1. 通过欣赏亨利?摩尔的一组《做作业的女孩》,大家用语言描述画中女孩的情景。

2. 师生一起欣赏《逛街》《端着一篮石头的男孩》等作品,发现用速写的手法不仅展现

苏少版、人美版等版本七年级美术全册多套试题及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苏少版、人美版等版本七年级美术全册多套试题及复习资料

七年级美术期末试卷 一、连线:将作品与作者正确连线(10分) 《格尔尼卡》莫奈(法国) 《拜克托瓦尔山》毕加索(西班牙) 《夜咖啡馆》马列维奇(苏联) 《池塘》凡高(荷兰) 《雨后乡间之晨》塞尚(法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毕家索是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的著名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向日葵》 C、《大卫》 D、《桃花飞雁》 2、橙色是由()两组原色调合而成的。 A、蓝+紫 B、红+黄 C、红+黑 3、中国画又称() A、艺术 B、造型艺术 C、水墨画 D 、绘画 4、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A、董希文 B、罗中立 C、徐悲鸿 5、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属于中国画中的()表现形式 A、工笔画 B、写意画 C、白描画 三、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中国画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墨分五色即 ()、()、()、()、()。 2、色彩的三要素是()、明度、()。 3、透视的一般规律是()。 4、《出水芙蓉图》属于()画 5、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节 三、绘画(35分) 请你用线描画1种生活用品。 七年级美术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不包括() A 叙事 B 说明 C 交流 D 欣赏 2.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 A.鲜艳 B.强烈 C.强对比搭配 D.同类色搭配 3.《捣练图》这幅作品的作者是() A.梵高 B.毕加索 C.张萱 D.周昉 4.《簪花仕女图》是什么朝代的作品()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南北朝 5.立体图像的表达() A.物象的直观感受 B.物象的反向表达 C.物象的主观理解 D.物象的结构分析

苏教版美术教案

苏教版美术教案 标题:第十一册第一 我栽种的植物() 教学目标 本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前准备 教具:一株或多株植物、种子、花盆一只、泥土一包、清水一瓶、底盆一只、小铲子一把、塑料纸‘块、录像片等。 学具:学生自己喜欢用的画具。 设计方案 方案1 时:l时。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株植物、花盆、泥土、清水盆子、小铲子,问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植物栽入盆中。 请一至两名同学上讲台进行种植,提示其他同学进行观

请学生复述栽种过程,评价其栽种方法正确与否。 请大家分别说一说白己喜爱的植物。 教师插放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录像,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请学生讲一讲植物生长的几个过程。 分小组交流各位同学与植物有趣的故事。每小组推荐一名小记者注意收集故事材料。 布置作、业:每位同学画一幅《我栽种的植物〉 作业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记者介绍了解到的有趣的故事。对画面进行评价。 对作业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提示优秀作业留在教室展示一次。 第二:向动物朋友学习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让学生运用仿生学的原理,观察、认识和利用自己熟悉的动物的特异能力及习性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并用绘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串通学生的各种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勇敢表

苏少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第一课时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本课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以故事导入,在“七步诗人”曹植的梦境中感受画家顾恺之的以形传神的绘画功底;再走进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家,引导学生在韩熙载的夜宴中感受南唐末期宫廷官员的生活;最后将梁楷《泼墨仙人图》与前两幅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解。 第二课时: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人物画作品。从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奔马开始说起,感受画家在绘画中的真情寄寓。再通过油画《开国大典》的赏析,回顾那段令中国人民难以忘却并引以为豪的历史。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2课身边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 第5课当一回蔡伦 第6课多变的颜色 第7课物品上的花廊 第8课生活中的图表 第9课走近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试题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考察练习 一、选择题 1.《洛神赋图》是中国画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是东晋画家()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P1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梁楷 2.下列哪一幅画出自《洛 神赋 图》? () P1 A. B. C. D. 3.唐代画家()所作《》,记录了从汉代至隋代十三位帝王的肖像。P1 A.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顾恺之,《历代帝王图》 D.顾恺之,《步辇图》 4. 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杰出的人物画作品,他用长卷记录了大臣韩熙载在家大宴宾客、听乐观舞的场面。观画时是一段段地看,我们甚至可以给每一段起一个名字依次是()。P2 A.观舞、休憩、听乐、清吹、告别 B.清吹、观舞、休憩、听乐、告别 C.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 D.清吹、休憩、清吹、听乐、告别 5.下列

画面据来自于《韩熙载夜宴图》,哪一幅描绘了观舞的场景?()P2 A. B. C. D. 6.明代画家陈洪绶所 画的人物形象夸张, 甚至有些怪诞,下列 哪一幅是他的作品? P4() A. B. C. D. 7. 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免胄图》,是一张表现金戈铁马的()作品。 P3 A.白描 B.写意 C.兼工带写 D.工笔 8. 大写意人物画的开山鼻祖是南宋的画家()。P4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梁楷 9.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意思是说选马的人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表,而是马的内在精神品质。P5 A.千里马 B.愚公移山 C.九方皋 D.相马 10. 董希文的油画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P7 A.女娲补天图 B.九方皋 C.开国大典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 11.画家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也可以描绘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或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下列哪幅画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美术教案苏少版国标本教案

小学四年级第七册全册美术教案苏少版国标本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美好莱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有个性的贺卡、准备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贺卡的材料的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二、体验材料。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动手制作。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多种方法来绘制一张贺卡。 四、交流作品。 在贺卡的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集体互赠作品,欣赏评析不同的风格的贺卡。 课题二:诱人的瓜果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 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1、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 课题三:瓜果的想像 教学目标: 1、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能掌握切挖、拼接、组合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作品。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大胆参与和积极创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瓜果也美丽》、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水 果,小刀、水彩等绘画工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面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在贺卡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美好莱的祝愿,增进情感的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有个性的贺卡、准备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种个性贺卡、并能动手绘制一张 教学难点:贺卡的材料的运用的巧妙,作品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种贺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运用及表现方法,激起创作的热情。 二、体验材料 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旧材料及纸张,探讨如何运用到作品中。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像设计、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动手制作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剪、贴、揉、卷、折、撕等多种方法来绘制一张贺卡。 四、交流作品 在贺卡的空白处写上祝福的话语。集体互赠作品,欣赏评析不同的风格的贺卡。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去观察、体会、表现各种瓜果的外形、颜色等 2、能够运用色彩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画板、学生自己喜欢的瓜果和绘画的用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绘画的形式与色彩表现瓜果,体验艺术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突破瓜果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像与创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你画我猜 一个学生简单地画出一个瓜果的线条,其余同学猜瓜果的名称。 2、揭题:诱人的瓜果 二、教学新课 1、看颜色,说瓜果 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说说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师的画 引导学生欣赏瑞典当代画家格利斯的绘画作品《静物》。 3、欣赏伙伴的作品 通过欣赏课体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学习表现方法,激发表现的激情。 4、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自己的作品、交流讨论 5、完成作业。教师相机指导 三、小结评价 作品展示。通过各种途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选取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四、课后拓展 尝试用没有运用过的方法来表现瓜果。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学生版)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人物画的概念 2.<洛神赋图>(中国画)作者时期形式 3.《历代帝王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4.《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5.《小庭婴戏图》(中国画)时期 6.《免胄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7.《泼墨仙人图》(中国画)作者时期技法 8.《高先读书图轴》(中国画)作者时期 9.《女娲补天图》(中国画)作者时期 10.《九方皋》(中国画)作者时期 11.《开国大典》(油画)作者时期 第一课关注你、我、他 1.人物面部比例一般可归纳为 2.幼儿的眼睛通常在 3.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一般分为 4.传统人像画的三个基本角度是 5.《儿子》(素描)作者 6.《与毕沙罗互画的肖像习作》(素描)作者 7.《全家福》(色粉画素描)作者 第二课在临摹中感受 1.绘画中人体比例是以为单位。亚洲成人的身体通常是以 的高度。 2.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 3. 熟悉法国画家德加的《舞女》系列作品。 4.临摹并不只是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5.变体画的概念: 6.《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作者 7.《舞女系列》(色粉画)作者 8.《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只狗》(水彩画) 9.《午休》作者(课本P14) 10.《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作者 11. 《午休》作者(课本P15) 第三课动感生活 1.速写的概念 2.重心线 3.动态线 4.观察变化的动作,了解身体运动时的一些特征。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做 作业的女孩》(速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5.《油彩未干的画布》(油画)作者 6.《端着一筐石头的男孩》(素描)作者 7.《大提琴手》(油画)作者

苏教版小学第八册美术教案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常国富) 第一课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 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 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课看花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材料

苏少版-------七年级(下)美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1.中国古代画家,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所以其作品在表现人物的体积与明暗上不同于西方的油画。 2.《洛神赋图》的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它是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 3.顾恺之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 4.《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唐代的阎立本,记录了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 舞的场面。 子仪免胄面对回纥大军,以至诚感到回纥首领重新与唐朝和好的历史故事。 12.《女娲补天图》的作者是清代的任伯年,此图隐含着画家对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13.“海派”是清末活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画家群体的统称,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他们基于民族传统,吸收外来艺术,又采集民间艺术,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心声的作品。 14.《九方皋》的作者是现代的徐悲鸿,该画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15.《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现代的董希文。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在天安门举行庆典的盛况。 第二课《关注你我他》 1.《儿子》(素描)徐悲鸿 2.《邻居小江》(素描)陈丹青 3.《老房东》(素描)徐明华

4.《黑衣少女》(油画)苏天赐 5.《全家福》(色粉画)毕加索 6.《邻家孩子的父亲母亲》(素描)徐乐乐 7. 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上中下三个等分,即上中下三停,指发迹——眉——鼻底——下颌,这三段距离大体相等。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单位,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8. 成人眼睛在头顶至下颌的1/2处,婴儿眼睛在1/2略下处。 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 1.《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的作者是德拉科洛瓦(法国)。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线的魅力》教案

第六课《现代魅力》 淮安市南陈集中学曹亚梅 一、教材分析: 《线的魅力》是苏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在这一学习领域中,学生通过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美和线的艺术魅力,能够初步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技法,并能运用和掌握这一造型手段,表现生活,表达情感;并通过讨论、欣赏、临摹、写生等多种方式丰富艺术感知,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线造型这种艺术语言,初步掌握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2.通过体验与探究,学会观察、了解、感悟不同的线的存在形式。 3.通过欣赏与感悟自然和生活中的线,增强对生活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 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 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 欣赏、演示、合作、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 2.学生:预习书本上的范画,初步感悟线条,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播放线条的相关视频 师生互动: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总结:看了这段有关线条的视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能感受到线条的活力和美感。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在自然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存在,不同的线条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能启发人的丰富的联想。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线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线的魅力 (二)走进生活,欣赏感受 提问:自然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只要大家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一定可以发现很多的线。线是无处不在的!请大家看一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线。你能说出这些线给你带来的感受吗?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 期末考察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A.花鸟 B.鱼虫 C.动物 D.静物 2.赵佶的书法被称为“()”。 A.赵体 B.瘦金体 C.宋体 D.欧体 3.以下被称之为“黄家富贵”的画家是()。 A.黄胄 B.黄筌 C.徐熙 D.黄庭坚 4.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 A.石涛 B.扬州八怪 C.朱耷 D.徐渭 5.下列作品中,()是黄筌的代表作品 A.《芙蓉锦鸡图》 B.《双喜图》 C.《墨葡萄图》 D.《写生珍禽图》

6. 以下被称之为“徐熙野逸”的画家是()。 A.徐熙 B.黄筌 C.文同 D.朱耷 7.中国花鸟画《双喜图》是()的代表作品。 A.赵佶 B.崔白 C.文同 D.朱耷 8.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代的()为自己的《墨葡萄图》题的一首七绝,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触。 A.明徐渭 B.清朱耷 C.宋文同 D.宋赵佶 9.《蟹篓图》是()的作品 A.齐白石 B.张大千 C.陈之佛 D.朱耷 10.下列关于“没骨法”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不用墨笔立骨的技法 B.用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表现描绘对象意态神韵的画法 C.用单色完成的绘画 D.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11.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用精美的文字、逼真的画面,带领我们走进了奇异的昆虫世界。并著有()一书。 A.《植物记》 B.《昆虫记》 C.《进化论》 D.《动物记》

2021年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二课教案《人类的朋友》苏教版

2021年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教案《人类的朋友》苏教版 课题: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人类朋友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提高全体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课本上的范画介绍与赏析,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画法,并能对身边的动物进行写生。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对人类的朋友的认识,创造出优秀的“人类朋友”的形象. 教学重点: 对人类朋友认识和理解,学会画“人类的朋友”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线条进行写生。 教学难点:保护环境,保护共同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范画一张、动物写生图片数张,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有关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人类朋友,画动物的知名画家介绍,临摹动物一张。课本范画自己选择。 第二课时:介绍动物写生的一般方法,找身边熟悉的动物进行写生,最好选择狗。 教学过程设计: 1课时 一、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1、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发展过程是什么?举例说明: -- 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 2、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 说明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改变。 3、教师小结(略) 二、学习新课:人类的朋友 (一)播放课件后讨论: 1、为何这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2、课题为叫“人类的朋友”? 3、我们应怎样做? (二)赏析课本范画: 1、看了课本上的范画你想到了什么? 2、你认为他们所表现的形式一样吗? 3、你最喜欢哪一张画、为什么? 4、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朋友?请用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三)学画“人类的朋友” 1、看课本范画《绵羊》讲解临摹步骤 ①前用淡线条画出形象的轮廓,从长线条开始,画出主要结构的大体位置及从轮廓开始。 ②根据轮廓进一步画出形象的头、腿的结构及逐渐深入。 ③细细地描绘及是形象的质感。 2、出示范画,介绍其它动物的画法 三、学生临摹,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与评价 五、根据展示情况,进一步完善作业。32502 7EF6 绶33841 8431 萱 40092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 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备课内容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欣赏评述教学班级七年级班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探讨的重点是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独特艺术传统。 精选的十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分别以以形写神、再现场景、表达感受、隐喻现实、见证历史为标题,从写实、写意等角度予以介绍。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了解人物画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通过对中国历代人物画佳作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人物画以笔墨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特征和传神写照的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 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 情感目标: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创造目标: 1/ 3

通过欣赏、学习先贤的绘画佳作,希望能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并古为今用,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个性思考■ 以形写神示例作品一: 《洛神赋图》 1. 基本信息: 东晋,顾恺之(346~407),绢本,全卷 27. 1厘米572. 8 厘米。 2. 画面内容: 画作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中内容。 画面中,紫色伞下站立的就是曹植,他表情肃穆,双眼凝望着水面,仿佛见到了思念已久、变成洛水女神的甄氏。 远处凌波而来的洛水女神,衣带飘逸,婉约动人。 3. 构图: 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 画中以人物为中心,安排了各个场景,有分、有连、有起、

苏少版一年级美术下册 《这是我呀》教学设计

这是我呀 教学目标: 1、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 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运用适合自己的美术语言进行表现,掌握初步表现技巧。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对美 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 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媒材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 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发现自己美 1、教师带一只精美的盒子进教室,盒子里装一面镜子,小朋友们非常好奇。不知老师带的什么东西。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能看到大千世界中许许多多的人,可是老师喜爱的人,你不借助工具却永远看不到。你想通过这个盒子看看吗?,指名几位外貌特征与众不同的学生轮流观看,当学生看到自己时教师叙述这个学生的外貌特征,让大家猜猜是谁? 2、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五官(眼、鼻、口、耳、眉毛)、脸型、发型,这些形象特征不相同,所以小朋友们能根据老师的描述猜出他是谁。 (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是学习的内趋力。所以每节课都应考虑更为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情感兴趣。)

二、观察分析,了解自己。 1、师:谁能说说自己的形象特征呢?把自己的“魅力”之处讲给同学听,看同学是否能够认出你。 2、学生照镜子介绍自己。 师:看样子,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这节课我们就来画自己。 揭示课题:这是我呀 三、欣赏作品,体会个性美。 1、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小朋友的自画像,请大家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的?还可以给你喜欢的画取个名字。 2、学生下位欣赏。(看、摸、说、想) 3、游戏《找一找》 有幅画叫《爱生气的小眼镜》你能找到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她的脸上架着小眼镜,嘴噘的老高,一看就知道是她。 师:这幅作业怎样表现的? 生:头发是用黑线贴上去的,眼睛和脸是用水粉画的。 给下面的自画像起名字,并说说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 师:还有那些自画像?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我给幅起名《我爱足球》…… 生:我的找到了《大耳朵的小男孩》 (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做准备。给别人的画起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范作中人物有什么独特个性。二是小作者是如何选用不同材料和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的。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学生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学生自由创作作了铺垫。) 4、师:什么材料去做?认为自己什么表情画起来最好看,对着镜子做表情欣赏。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造型·表现)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3课情感的记录 第4课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5课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6课花的变化 第7课图案之美 第8课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与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与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与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与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与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与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与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就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就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就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与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四年级美术第八册节日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第八册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 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 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 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 看说说,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 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 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模仿游戏:学生自己模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 山元宵节看花灯……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 与课堂的欲望. (4)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 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7)评价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 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 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 力。 (8)课的拓展: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教案 单元欣赏评述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通过欣赏,使学生对19世纪末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力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 情感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重点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②通过对后印象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 难点①如何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①精选三段音乐:a.自然界的风、雨、雷、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b.(初中音乐课)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c.雅尼音乐选段。②制作抽象三维动画一段。 学生准备: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静物画图片(可能大多数为实物照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指导 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一、导入:学生聆听音乐,试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诸如缥缈的、激情的、空灵的、令人沉醉的等。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19世纪末的绘画。 ②学生思考: a.你能读懂这些作品吗? b.画家为何要这样来画风景和静物呢? c.这些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深入讨论各幅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者生平、性格特征等;并推选代表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 ④再提问: a.你能接受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b.你喜欢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为什么? c.在照相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绘画是否还有存在、发展的空间? ⑥,让学生分析二者在技法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艺术效果。 ⑦让学生就自己所准备的静物画、风景画照片,试创作现代派风格的作品一幅(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