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0广东省循环经济

发展规划

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机遇和挑战 (3)

一、发展基础 (3)

(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3)

(二)资源节约工作成效显著。 (3)

(三)环境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3)

(四)基本建立省级发展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 (4)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4)

二、发展机遇 (6)

(一)具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6)

(二)具备良好发展契机。 (6)

(三)具备较好的工作平台。 (6)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更迫切要求。 (7)

三、面临的挑战 (7)

(一)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 (7)

(二)循环经济工艺流程和技术基础薄弱。 (8)

(三)亟待建立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 (9)

(四)地方立法工作和政策扶持激励滞后。 (9)

(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 (10)

(六)对循环经济认识不足。 (10)

第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目标与重点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举,减量化优先。 (11)

(二)全面布局、点线面结合。 (11)

(三)体现特色、力求实效。 (12)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12)

(五)法制保障、制度推进。 (12)

三、发展目标 (12)

(一)发展阶段定位。 (12)

(二)2012年发展目标。 (13)

(三)2020年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指标。 (15)

四、工作思路 (16)

(一)突出一个主题。 (16)

(二)实现两个转变。 (16)

(三)构建三个层面、四个层次循环。 (16)

(四)落实四项任务。 (16)

(五)注重五个环节。 (17)

(六)夯实六方面基础。 (17)

(七)抓好十大行业。 (17)

第三章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任务 (19)

一、主要内容 (19)

(一)做好区域布局。 (19)

(二)强化基本管理制度。 (20)

(三)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21)

(四)建设循环型企业。 (24)

(五)建设循环型园区。 (26)

(六)建设循环型社会。 (28)

(七)建设生态产业。 (30)

(八)倡导绿色文化,促进绿色消费。 (31)

二、重点任务 (32)

(一)推进资源节约与利用。 (32)

(二)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 (37)

(三)加快建设绿色政府。 (40)

(四)加快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41)

第四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44)

一、示范企业 (44)

(一)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44)

(二)清洁生产企业。 (44)

(三)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44)

(四)节能先进企业。 (44)

(五)节水示范企业。 (44)

二、示范园区 (45)

(一)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45)

(二)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园区。 (45)

(三)节地示范园区。 (45)

三、示范城乡 (45)

(一)循环经济示范市县。 (45)

(二)绿色社区和绿色村镇。 (45)

四、重点项目 (45)

(一)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46)

(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46)

(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 (46)

(四)污泥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46)

(五)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46)

(六)公共平台示范项目。 (46)

五、关键、共性技术 (47)

(一)节能与新能源技术。 (47)

(二)节水技术。 (47)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47)

第五章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49)

一、实行多种激励政策,构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49)

(一)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 (49)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49)

(三)实行合理的价格、收费政策。 (50)

(四)完善绿色采购和引导社会绿色消费政策。 (50)

(五)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50)

二、强化自主技术创新,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51)

(一)提高循环经济适用技术自主开发能力。 (51)

(二)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51)

(三)加强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经验推广。 (52)

三、完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52)

(一)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52)

(二)加强和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52)

(三)建立和落实有关配套制度。 (53)

(四)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标准化建设工作。 (53)

四、完善服务手段,构筑发展循环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 (53)

(一)建立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的公共信息化网络。 (53)

(二)建立公共性污染物交易中心。 (54)

(三)加快建设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 (54)

(四)加快循环经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 (54)

五、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扩大循环经济交流与合作 (55)

(一)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55)

(二)建立粤港澳合作协调机制。 (55)

六、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55)

(一)加强常规性宣传和舆论引导。 (55)

(二)坚持开展资源节约公益活动。 (5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