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工-绘画教案-海底世界

手工-绘画教案-海底世界

构建开放、整合、活动的美术课

----《下雨了》《海底世界》案例解读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去处理教材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如何开发和利用这类教学资源去构建课堂而更有利于学生美术艺术的熏陶?我们可以以“开放、整合、活动的美术课”的新面容”带给学生别样的艺术体验。



二、案例分析

1、开放教学时空 培养感知能力

教学案例一:

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下雨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雨带来的变化”,有意识的选择下小雨的天气上此课。

师:“下雨的时候,周围会有什么不一样?你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拿着自己的雨伞到室外去,直接观察一下下雨的情景吧。”当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去感受雨的时候,学生的兴奋度达到了顶点,因为孩子天性就喜欢玩水。他们时而踩水;时而扔掉雨伞去淋雨;仰起头看雨滴往下落;有的学生还说他尝了一下,发现雨是甜的;有的学生伸出小手去接滴下来的雨。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直接感受下雨的情景。然后回教室交流感受,小组讨论,说说在室外你都感受到了一些什么?

生1:树叶、地面被雨水洗得很干净。

生2:小雨打在手背上的感觉很冰凉。

生3:我听到雨滴落到垃圾筒上发出咚咚的声音。

……

并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讨论:

下雨时,人们的衣着会有什么变化?街道上有什么不一样?小动物、昆虫们在干什么?雨天的色彩是怎样的?……?

生1:人们会穿雨衣、穿雨鞋、打雨伞;

生2:街道上到处都是水;

生3:小动物们都躲在自己的窝里不出来;

生4: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天色比较暗,教室里都要开灯;

……

通过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真实的雨,也激发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再让孩子们去画一画,孩子们展示出来的作品就更加丰富而有童趣。

解读: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

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在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美术课堂的意义早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这么一个方寸大小的空间,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到室外,让学生在雨中玩一玩,让学生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画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又比如象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时,课前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学活动前置、开放,课前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查找有关海底方面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或是一个小故事、传说以及人类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情况等。提醒学生可以到网上查、到图书馆找资料、回家咨询长辈、到书店找、同学互相参商等等。这种开放性的学习,首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资料查找,使学生积极参与对海底世界的了解,体验海底世界的无穷魅力;并积累起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其次,这样一种学习也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建构自己的学习材料,将培养起学生的一种学习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方法。

2、尝试学科整合 引领全方位体验

教学案例二:

教师在执教《下雨了》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了解雨的不同种类。首先把美术和语文课进行整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利用语文课所学的知识储备令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师引导:雨也有不同的性格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时而顽皮……你知道不同性格脾气的雨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生1:温柔的雨是小雨。打在小朋友身上都没感觉的。

师:还有春天的毛毛雨。

生2:大雨很暴躁。

师:是啊,还有雷阵雨,又打雷又下雨,停可怕的。

学生马上附和:是啊,是啊。捂着耳朵想象着。

生3:太阳雨很调皮。一会儿下,一会儿停。

……

引导学生体会雨声时,又把美术和音乐进行有机整合。

师:你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

生1:嘀嗒、 嘀嗒---

生2:沙沙沙 沙沙沙---

生3:刷-刷---

生4:哗哗、哗哗——

师:“哗哗”说明雨已经很大了哦。

生5:丁冬、丁冬——

在学生惟妙惟肖地动情模

仿后,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小雨沙沙》的歌曲,跟唱,做动作。

从学生展示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独特的体验:有的是小朋友在雨中撑着伞跳舞,有的是小猫在大树下听雨唱歌,有的是暴雨从乌云妈妈的怀里蹦出来……

解读:

知识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是一个整体,新知识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各个知识块之间并不是互相离散、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为结合、互为作用的。在美术教学中尝试学科间的综合,增加课的文化信息量,将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各知识块间的整合,促进学生心智的整体发展。在上面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综合性的课堂内容安排,使学生在课堂里通过说、唱、玩、画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多角度、多侧面的体验了雨的不同面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涨。艺术都是相通的,就象人们常说的“音乐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画中有流动的旋律”等等。那么整合的美术课堂也必将给学生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饱满的情感。

3、创设活动情景 激发创作热情

教学案例三:

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为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我先请学生观看海底世界的录象,再请学生选择海底世界里的任意一种情景,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不同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要求以“话剧小片段”的形式自编自演,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共同来选择安排角色,共同协商台词与动作,共同制作表演所需道具及化妆品等。最后各个小组长共同组织表演顺序。同学们有扮演大鲸鱼的、和各种其它的鱼的;有扮演可爱的海豚、小海马、大乌贼、美丽的海星的;也有扮演传说中的虞美人、龙王;有扮演一棵海草、一株美丽的珊瑚、以及海洋探险家、海底地质勘探工作者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生动地表演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不同寻常的经历,仿佛自己真的是海底世界中的一员。

解读:

依据多元智能的理论,我们应该努力倡导一种“丰富多彩”的学生观,挖掘孩子的潜力,给他们表现的舞台。本课教学中我为儿童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表演和海底世界录相的欣赏,学生思维已被充分打开,所以进行制作和绘画时,思维活跃,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创作的作品的形象与色彩都很丰富。在编排组织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群策群力,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学生体验了成功地做好一件事的过程和乐趣,同时还尝试了话剧的

艺术表演形式。通过此类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