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新版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新版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 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 没有社会, 就没有现实的人, 也就没有艺术, 因此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它反映经济基础, 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 她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 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这是她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 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经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 直接和密切。

艺术经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 1) 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 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 可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 2) 另一方面,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 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 3) 艺术与政治相反, 它远离经济基础, 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 只有经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经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 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 1)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 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 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 2) 另一方面, 艺术反过来又能够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 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 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 建立新道德, 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 1)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 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 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 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更加约束, 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 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 2)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 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 1) 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 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 2) 艺术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 3) 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 1) 哲学影响艺术。 ( 2) 艺术反映哲学, 而且对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 1) 哲学是抽象的概念思维活动来反映客观世界。 ( 2) 艺术是具体的, 鲜明的形象

揭示事物的本质的。( 3) 哲学主要是做用于的人们的理智, 以理服人。 ( 4) 艺术不但作用于人们的理智, 还作用于情感, 以情感影响人。 ( 5) 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 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 ( 6) 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与科学:

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 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 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活:

( 1)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 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2)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包括物质, 精神生活)

总结: 作为一种更高的, 更远离经济基础的, 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 它不但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而且是经过”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 而且, 艺术同其它得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 也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艺术与社会生产:

( 1) 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但是社会意识形态, 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 2)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是决定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本质。

为精神生产形态的艺术生产.无论是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 还是从产品的消费来看, 或者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 都与一般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民别。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 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第二层涵义是”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 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 3) 有着一般物质生产的普遍性, 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特殊性:

( 1) ”艺术生产”是和人的意识直接相联系的, 而与物质的关系是间接的, 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 2) ”艺术生产”的特殊性是其审美属性, 她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不是使用价值。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 1) 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 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艺术作为”艺术生产”, 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它不但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 审美目的。它所表现的, 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她对生活的审美认识, 以及她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因此,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 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 审美创造, 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 2) 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 将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 尤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 经过影响人的精

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 应该做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 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 一) 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 1) 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 2) 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 3) 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 二) 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人的本性是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 唯心主义, 错的) 人的本性在一定限度内是变动的, 它像人的生命一样, 经历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这几个阶段, 这也就决定了艺术经历了童年草创期、青壮年高峰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

二、艺术发展的她律性:

( 1)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条规律包含着一下内容:

( 1)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任何艺术的发生, 都以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 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条件, 经济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原因, 经济甚至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一切艺术, 哪怕是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 都是一定社会经济的产物。一切艺术, 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 不论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 不论是再现的还是表现的, 不论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还是反映自然的, 归根到底, 都是由经济决定的。

( 2) 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 在生产关系中地位不同, 有人占据着统治阶级的地位, 有人出于被统治阶级的地位。因而必然有表现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 也有表现被统治阶级思想感情的艺术。经济决定了艺术的不同的性质。

( 3) 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艺术是发展的, 推动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经济的发展。( 4) 经济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高涨必将导致艺术繁荣, 是无疑的, 不可避免的, 可是, 艺术繁荣与经济高涨, 并不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的绝对平衡的关系, 而是复杂的、包含差别的关系, 这就是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

首先, 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 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 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 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 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 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艺术与经济发展的原理。

( 2) 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 重大的, 深刻的影响。

经济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经济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动力。影响艺术发展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等。

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左右有两种错误:

( 1) 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政治决定艺术”。首先, 从理论分析上说, 把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政治, 也就是归结为思想关系, 从而否定”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误入历史唯心主义。其次, 从实践检验来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