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__第1单元1课 沁园春 长沙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__第1单元1课 沁园春 长沙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__第1单元1课 沁园春 长沙
2019-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__第1单元1课 沁园春 长沙

1课沁园春长沙

开卷有益

伟人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里,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响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出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发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深沉慨叹;天安门城楼上的惊世宣言,北抗南援的振臂一呼,显示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浑气魄!壮哉!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毛泽东,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这志向,是从青年时就立在心里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基础导学

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

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

2.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独领一代风骚的毛泽东,用他的信仰、理论、实践,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的独特世界,同时又用他一支出神入化的笔,写下了一篇篇充满魅力的诗词。

3.结构图示

沁园春·长沙

4.相关知识

毛体书法

“把笔抵锋,肇乎本性。”书法家王羲之认为,字是书者人品的写真;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表示:“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都说字如其人,正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写字者,写志也。”如何从字看出作者的性格、审美和品德呢?“品高则下笔妍雅”即是说,一个人若品格高尚,书法就脱俗;若品德清纯,则书法潇洒。

毛泽东8岁进私塾,一直读书写字到13岁。其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王羲之《兰亭序》、晋唐小楷他都认真临习。即使13岁至15岁辍学在家,他白天下地劳动,晚间执笔为父亲记账,同时,在油灯下读书,专心习字。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他仍然不放弃写帖。他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毛泽东始终对书法和诗词的研究孜孜以求,还把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书法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书法艺术风格。在革命年代,他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运笔峻拔,势不可挡,而对将士和人民给予极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唤起人们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

毛泽东手书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

“字如其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范式和价值追求。没有格局,畏畏缩缩的人,写不出大气的字。草书就如同一个人的艺术照,冲破约束,动态洒脱而不矫揉造作、姿态俊美而不哗众取宠、英姿飒爽而不故摆威姿,气质、内涵、动作、表情与艺术手法融为一体,这样的照片一定楚楚动人。

书法里的辩证法。毛泽东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画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看到那汪洋恣肆的笔墨,我们不禁想起了清代书论家刘载的话:“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毛泽东诗人的潇洒浪漫,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革命家的磅礴大气,一一浮现在眼前……

自主预习

一、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沁.园春( ) 百舸.

争流( ) 寥.廓( ) 挥斥方遒.

( ) 稠.密( ) 凋.

零( ) 惆怅.( ) 遏.

制( ) 答案:qìn ɡě liáo qiú chóu diāo chàng è

2.多音字

????? 遒劲.( )刚劲.( )干劲.( ) ?????

否.则( )否.极泰来( ) 答案:jìng jìng jìn fǒu pǐ

二、识记字形(选字组词)

(稠 惆)怅 (沧 苍)桑 (廖 寥)廓

分(泌沁) (侯候)鸟

答案:惆沧寥泌候

三、词语辨识

1.寥廓·辽阔

辨析:二者都有广阔的意思,“寥廓”多指天空宇宙;“辽阔”多指地域。

①文化城,是一幅展现了那碧空、内涵深厚的巨幅宝卷。

②中国是一个疆域、海陆兼备的国家。

答案:①寥廓②辽阔

2.意气·义气

辨析:“意气”指意志,气概;志趣,性格;或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是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①登山队员们风发,斗志昂扬,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始了艰苦的攀登。

②拉小团伙,讲哥们,这是部分青少年中很不好的习气。

答案:①意气②义气

3.遏止·遏制

辨析:“遏止”意为“阻止”;“遏制”意为“制止,控制”。

①革命的洪流不可。

②他以不住的激情,引吭高歌。

答案:①遏止②遏制

4.伫立·矗立·耸立·屹立

辨析:“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立着”;“矗立”意为“高耸地立着”;“耸立”意为“高高地直立”;“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①在秋白故居前,他的音容,他的文采,历历在目。

②电视发射塔在山顶上。

③天朗气清,群山,涧水长流,鸟语花香,确实是一个潜心研读的好地方。

④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

答案:①伫立②矗立③耸立④屹立

5.独力·独立

辨析:“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独立”:①单独地站立。②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国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③不依靠他人。

①她支撑全家的生活,确实不易。

②二战后有许多国家宣布。

答案:①独力②独立

6.激扬·激昂

辨析:“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②激动昂扬,③激励使振作起来;“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①文字,青年所为。

②在的欢呼声中,他健步登上领奖台。

③士气。

④群情,正是发起冲锋的好时机。

答案:①激扬②激扬③激扬④激昂

四、文学常识

1.词,是我国传统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兴于,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也称作“乐府”“”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答案:诗歌宋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的流派有和。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代表词人分别是苏轼、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答案:豪放派婉约派

五、词语积累

激浊扬清:指清除坏的,发扬好的。例句:评点时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

....,匡扶正义,这是杂文义不容辞的使命。

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

容人年轻有为。例句:许多革命先烈在风华正茂

....的时候就英勇牺牲了,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

峥嵘岁月: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引申为不平凡。形容不

平凡的岁月。例句:忆及过去的峥嵘岁月

....,禁不住让人热血沸腾。

六、修辞运用

1.激扬文字(借代)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拟人)

3.“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对比·颜色)

4.“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对比·动作)

5.“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明比)

6.“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暗含对比)

课堂探究

思考1:在诗人的《沁园春·雪》中用一个“望”字引领了下文之景,本词上片也有一个领字“看”,诵读上片,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个“看”引领了哪些内容呢?

答:

明确: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这七句,

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思考2:阅读上片,想像画面,进入意境。这一节,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说说你的体会。

答:

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红色,给人一种喜庆吉祥之感,是一种最厚重的暖色,能激发人昂扬、奋发、热烈的情绪。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写景之后的一句哲理性的概括,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一种辩证对立的关系:客观环境越险恶,主观竞争意识越强烈。它扫尽千古悲秋之气,于伟大的静穆中律动着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之秋景全是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感情烙印。

思考3: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请你找找有没有领字?围绕“同学少年”,展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

答:

明确:想其人,忆其事。作者采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用一个“忆”字把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写他们“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封侯乃读书人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但对于功名富贵,他们不屑一顾,理想气概远超古人。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中流砥柱”。

思考4: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答:

明确:词的上阕,诗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

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读写迁移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伟人少年多立志,宏图伟业源于高远之志。

青年毛泽东面对壮丽秋色,蓬勃的革命形势,心中涌动改造天下、拯救苍生的豪情。在这个宏愿的激励下,他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少年立壮志。“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青少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应该志存高远,树立伟大的理想,以改造天下为己任,并把它作为人生的航标,指引自己在人生的瀚海上乘风破浪。

培养一种意识:教材,巨大的写作资源库!

◎相关链接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

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③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④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⑤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孙中山

⑥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雨果

(2)放眼天下,两耳多闻窗外事。

面对浓浓的秋色,毛泽东发出的不是诗人的嗟叹,而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索;面对动乱的时局,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腔少年意气,一幅宽阔胸襟。青少年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学会从书斋走出来,关注国事天下事,这样才能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相关链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3)心系苍生,心忧天下。

毛泽东面对壮丽河山,想到的是中国的沉浮盛衰,感念的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

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忧患意识。作为个体的人不能仅仅为个人利益而忧愁,患得患失,应该从“小我”中超脱,把“我”融入整个社会,为天下苍生的得失利害而忧,才能让精神境界提升,升华为“大我”,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相关链接

①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②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一片自然景物就是一种心情的写照,换一种心态看世界,色调会迥异

秋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往往是天地之间悲愁的种子,在他们眼里,秋是荒凉、萧瑟而肃杀的,毫无生气可言。而青年毛泽东则以积极昂扬的心态去观照秋天,为秋着上绚丽的色彩,绘出一幅旖旎壮美的秋色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江面,碧绿清澈的秋水溢满湘江,江面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碧水中轻快地畅游。以乐观心态观万物,则万物也会涂上亮丽的色调。由此也可以推想,看人生、看生活莫不如此。

◎相关链接

①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③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霞为霜。——曹丕《燕歌行》

④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毛泽东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在成才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刻苦学习,不停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忧国忧民,远离家乡,不避枪林弹雨,舍家为国,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进行革命。

读书破万卷,革命万里行。毛泽东读《醒世良言》,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感受到国家前途赋予的使命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国奋起。

南宋诗人刘翰曾创作《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将至,暑去凉来,似乎总能触发纤细的情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秋的景致。

2.在名句中选择

(1)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请积累、背诵。

①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贺新郎·别

友》)

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③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西江月·井冈山》)

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⑤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

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⑨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⑩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关于立志的名言:

①志,气之帅也。(《孟子》)

②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③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

④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唐·张九龄)

⑤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

⑥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

⑦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宋·文天祥)

⑧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明·冯梦龙)

⑨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清·顾炎武)

⑩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就越纯洁。(伏尼契)

3.从历史中比较

王夫之: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笔纸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清是清廷,明是明朝,王夫之就这样借这副对子表现了晚节的大忠。这正像宋韩琦所说,“保初节易,保晚节难”“莫差老圃秋容淡,要看黄花晚节香”。

4.在现实里印证

黄莽:一位志向远大的北漂诗人

他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80后,但他却是从莽莽大别山走出的真正传奇人物。1993年春,未满13岁的他跟随老乡前往江苏盛泽打工,而后辗转颠沛于江浙、广东、深圳等20多个省市,先后干过油漆工、饭店服务员、门童、广告业务员、网管、理发师、保险推销员等。走在充满荆棘、坎坷艰辛的路上,他被欺负过,被嘲笑过,被看不起过,伤过、苦过、泪流过……正如他在《浪淘沙·学诗》中写道:“莫负少年时,谁料霜催。江湖惆怅窃神医,一本天书吟昼夜,平仄相随。山水最多诗,欲把心

知。邻家子弟笑余痴。漫道沧桑应壮志,不屑横眉。”

(二)素材这样运用

范文参考

霜叶似杜鹃诗情毛泽东

刘曼云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芳树笼楚道,浏阳岳麓绕。圣地韶山,令我心驰神往。

在115年前的“霜重树色催寒近”的今天,伟大的毛泽东诞生在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韶山,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连接着“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中国历史翻开了绚烂的一页。

峥嵘岁月史诗般地舒展:南湖的一叶扁舟、秋收起义的烽火、八角楼的星火、遵义城头的金光、长征路上的足迹、延安窑洞的灯火、天安门上的红旗,历史地再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气吞山河的瑰伟,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展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在“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激励下,坚信英特纳雄耐尔必将在中国取得彻底胜利。“弱至极时能伏虎,人到绝境可屠龙”,同仇敌忾,艰苦抗战八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用小米加步枪对抗着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洋枪洋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看见了天安门的漫天绮霞:“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代表中国人民向世人宣告,东方雄狮猛醒了。

“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一个世纪伟人的真知灼见。《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将我带到了“伫

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唯有楚才,于斯为盛”,镌刻在我心中的毛泽东是神话般的雄才大略。“横空出世,莽昆仑”,戎马倥偬的倦旅中,无私无畏的超然和远大抱负的气魄扑面而来:大同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将“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洒脱、豁朗直逼内心。

徜徉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雄伟的诗章,让心灵漫游于“湘江畔,您燃起火炬通天亮,号召工农闹革命;井冈山,您率领我们反围剿,红旗一展百万兵”的峥嵘岁月,让我怎不感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与“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是如此的熨帖。妻子杨开慧在长沙就义,怎不使毛泽东“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葛洲坝水利工程和正在建设的向家坝等水利工程,使“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实现了毛泽东的遗愿。在今天满山红叶似杜鹃的日子里,将红叶收藏于我的记忆中,并告诉我的孩子:长歌楚天碧。

【经典评论】本文通过特殊的视角、崭新的切入点和一系列毛泽东的诗词,再现了毛泽东的诗人情怀和诗人气质,把诗人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按一定的时空转换构成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社会生活广度的画面。塑造出革命领袖诗人的光辉形象,立体性地展现了毛泽东的伟人风范,使其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更加光彩照人。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类文品读1】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鉴赏: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北戴河度假休养。一日,海滨风浪大作,急雨横注,作者不顾警卫人员劝阻,执意下海畅游一个多小时,上岸后,提笔写就本词。上阕起始两句,以雄浑的笔触把雨中大海气势开阔、壮丽奇伟的景象渲染出来。在这种雄壮辽阔的背景衬托下,突出海面上的打鱼船,以之与苍茫大地、浪涌海面形成对比,强调空间的宽度与广度。通过“知向谁边?”,由渔船过渡到大海,进而由空间转换到时间。下阕开篇三句,借述古以颂今,给人以深邃的历史沧桑感。毕竟魏武曹操当时的理想与抱负远远不能同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故而结尾所言“换了人间”,更赋予上阕景物描写与下阕历史回忆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极大地提高了诗词的境界,其中既有对几千年来旧社会的批判,又有对新社会的热情赞美。且具有余味深长、含蓄不尽之意。

【类文品读2】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鉴赏:这首词写于1928年秋。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的是战前我军严阵以待的战斗场景和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前两句互文见义,展示的是黄洋界关隘上下红军战士同仇敌忾的战争氛围,为表现红军战士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的下两句作了环境铺垫。下阕具体描写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及原因。“森严壁垒”既指物质上的准备,如工事的构筑等,也指全军上下的密切配合,最后两句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连夜逃遁的丑态,表达了我军战士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这首词高昂雄壮,轻松明快,充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围绕“我自岿然不动”这一中心,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这一具体战例的描述,小中见大,歌颂了人民战争的正义和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tu í p ǐ的篱l í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p àn 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x ìng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y ú y īn 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zh ōu 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r ǎn ;漫màn 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li áo ku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 ēng r ?ng 岁月稠ch ?u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 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a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j ì li áo 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 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一等奖 共1课时 1*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有学过毛泽东诗词和有关秋景的诗词,但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一定对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不熟悉,对现代词也不熟悉,这是要重点讲授的地方 3重点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在初中应该有学过毛主席的诗歌以及有关秋天的诗作,毛主席的诗歌通常给人豪迈激昂之感,面对着自古悲寂寥的秋天,我们的诗人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2【讲授】讲授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既然“沁园春”是词牌,那“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牌和词的标题的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 4、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1.听录音,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 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学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包括四个模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每个模块下又有子目录。首先,阅读鉴赏,共四个单元,分别为写景状物散文、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和演讲辞,共计十三篇课文。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 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佳作,我们现在基本都已完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我不再多做分析,(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刻。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支撑文章思想情感、构思布局和艺术风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品味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它是最能体现散文语言的美。)下面是第一单元的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体验,抒写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要试着与学生一起体验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感受作者的情怀。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我们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要尽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阅读,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点拨,但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祖国语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养料。 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共七首。《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屈原执著、高洁的风范等有一定了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后三首分别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曹操这位“乱世枭雄”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本色;还可以体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乐趣。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一)汇总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分析(必修一) 我省我市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高一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对于这套新教材,不少教师还较陌生。如何使用好这套教材,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能切实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本人学习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照人教版语文教材,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从宏观整体和微观具体认识、分析、使用好这套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三大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五方面目标: 积累·整合----知识、能力的积累与融会贯通,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整合而形成的语文基本能力。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感受鉴赏基础上的深层次提升、吸收和内化(人文与知识)。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实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应用目的。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学习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更高层次上的目标(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 欢迎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设计 一、自我介绍: 我姓*,是本班的语文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 二、介绍高中语文 (设计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语文是什么,弄清学了十几年的语文是什么,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感知语文,从而有了方向。并且明确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我们既然要一起走过这一年,或许要更多的时间,那么就有必要弄清 什么是"语文"。那什么是"语文"? 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发表一下高见 国语国文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 明确: 50年代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就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听、说、读;写) 2、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

高考只考三门:语文、数学、英语。高考中很重要。语文不好,其他学科也很难学得好。学习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因为语文而高考失利的例子太多了。 书本虽重要,但切不可囿于书本,要走出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中,语文是无所不在的。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文(说话,交谈,看书,读报,逛街,娱乐,写作,思考等等) 3、怎样学好高中语文呢?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以前上课的故事]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 1.字趣。语言中的每个字或者是每个标点的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 外国记者讽刺说:对牛弹琴。周恩来回敬道:"对,牛弹琴!" 2.句趣。欣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因为此诗此句而出名。"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耐人寻味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含答案

1沁园春长沙 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续传奇,12年后再度大逆转夺金! 1994年,中国女排不仅丢掉亚洲冠军,世锦赛也跌到第八名的低谷,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的时间。当时,袁伟民的一句话让郎平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动容:“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多少年来,“铁榔头”郎平四处漂泊,但不管在美国、意大利,还是在土耳其,她都关心着中国女排的发展。1996年到1998年,她临危受命,出任主教练,为中国女排的重新崛起打下了一份坚实的基础。 2013年,郎平再次接过女排的教鞭,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于2014年世锦赛夺得亚军,给国人带来了惊喜。2015年9月,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出征日本,第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赢得的三大赛事第八个世界冠军。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郎平之所以执教中国女排,正是由于她强烈的责任感。敢于发挥、敢于承担责任,这是郎平在平时训练中,一再向队员们灌输的思想。郎平责任在肩,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两度低谷出山,令人敬佩!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日知录》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林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沁.园春()怅.寥廓.()() 浪遏.飞舟() 橘.子洲() 方遒.() 百舸.争流() 峥嵘 ..()() 百侣.() 【答案】qìn chànɡkuòèjúqiúɡězhēnɡrónɡlǚ 二、多音字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 《离骚》 注音版

l í离s āo 骚 d ì帝ɡāo 高y án ɡ阳z h ī之m i áo 苗y ì裔x ī兮,z h èn 朕h u án ɡ皇k ǎo 考y u ē曰b ó伯y ōn ɡ庸 。s h è摄t í提z h ēn 贞y ú于m ěn ɡ孟z ōu 陬x ī兮,w éi 惟ɡēn ɡ庚y ín 寅w ú吾y ǐ以j i àn ɡ降 。h u án ɡ皇l ǎn 览k u í揆y ú余c h ū初d ù度x ī兮,z h ào 肇x ī锡y ú余y ǐ以j i ā嘉m ín ɡ名 :m ín ɡ名y ú余y u ē曰z h èn ɡ正z é则x ī兮,z ì字y ú余y u ē曰l ín ɡ灵j ūn 均 。f ēn 纷w ú吾j ì既y ǒu 有c ǐ此n èi 内m ěi 美x ī兮,y òu 又z h òn ɡ重z h ī之y ǐ以x i ū修n én ɡ能 。h ù扈j i ān ɡ江l í离y ǔ与p ì辟z h ǐ芷x ī兮,r èn 纫q i ū秋l án 兰y ǐ以w éi 为p èi 佩 。m ì汨y ú余r u ò若j i ān ɡ将b ù不j í及x ī兮,k ǒn ɡ恐n i án 年s u ì岁z h ī之b ù不w ú吾y ǔ与 。c h áo 朝q i ān 搴p í阰z h ī之m ù木l án 兰x ī兮,x ī夕l ǎn 揽z h ōu 洲z h ī之x i ǔ宿m ǎn ɡ莽 。r ì日y u è月h ū忽q í其b ù不y ān 淹x ī兮,c h ūn 春y ǔ与q i ū秋q í其d ài 代x ù序 。w éi 惟c ǎo 草m ù木z h ī之l ín ɡ零l u ò落x ī兮,k ǒn ɡ恐m ěi 美r én 人z h ī之c h í迟m ù暮 。b ù不f ǔ抚z h u àn ɡ壮ér 而q ì弃h u ì秽x ī兮,h é何b ù不ɡǎi 改h ū乎c ǐ此d ù度 ?c h én ɡ乘q í骐j ì骥y ǐ以c h í驰c h ěn ɡ骋x ī兮,l ái 来w ú吾d ào 道f ū夫x i ān 先l ù路 !x ī昔s ān 三h òu 后z h ī之c h ún 纯c u ì粹x ī兮,ɡù固z h òn ɡ众f ān ɡ芳z h ī之s u ǒ所z ài 在 。z á杂s h ēn 申j i āo 椒y ǔ与j ūn 菌ɡu ì桂x ī兮,q ǐ岂w éi 维r èn 纫f ū夫h u ì蕙c h ǎi 茝 !b ǐ彼y áo 尧、s h ùn 舜z h ī之ɡěn ɡ耿j i è介x ī兮,j ì既z ūn 遵d ào 道ér 而d é得l ù路 。h é何j i é桀z h òu 纣z h ī之c h ān ɡ昌p ī披x ī兮,f ū夫w éi 唯j i é捷j ìn ɡ径y ǐ以j i ǒn ɡ窘b ù步 。w éi 惟d ǎn ɡ党r én 人z h ī之t ōu 偷l è乐x ī兮,l ù路y ōu 幽m èi 昧y ǐ以x i ǎn 险ài 隘 。q ǐ岂y ú余s h ēn 身z h ī之c h án 僤y ān ɡ殃x ī兮,k ǒn ɡ恐h u án ɡ皇y ú舆z h ī之b ài 败j ì绩 !h ū忽b ēn 奔z ǒu 走y ǐ以x i ān 先h òu 後x ī兮,j í及q i án 前w án ɡ王z h ī之z h ǒn ɡ踵w ǔ武 。q u án 荃b ù不k u í揆y ú余z h ī之z h ōn ɡ中q ín ɡ情x ī兮,f ǎn 反x ìn 信c h án 谗y ǐ以j ì齌n ù怒 。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北川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一册: 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

(完整)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 第一单元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单元概览】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选编的7首中国诗歌,2首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九首诗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贯穿:《沁园人?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阅读时,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中,我们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诗歌,也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意象,就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歌的情感表态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 【方法指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现代诗歌基本体例及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在阅读鉴赏中,能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它们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要做到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我们对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作品进行真正的阅读鉴赏。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现代诗歌鉴赏的原材料,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现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独领风骚数百年叩问大地叩问天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兴义八中高中语文组王永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读成诵,掌握词中难解的字词,疏通词意。 (2)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 (3)把握诗人的情感。 (4)掌握词中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受到毛泽东等革命志士对国家命运担忧,敢于为革命献身的精 神的感染,树立“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情怀。 二、教学重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概括并理解词中意象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如果说几千年前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屈原虽忠君爱国,却遭谗言流放, 在楚先王之庙写下长篇诗歌《天问》,叩问苍天,只是徒劳地在等待天地的回答,让皇天后土见证他的衷心,那么几千年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代风流人物毛泽东在湘江之滨,橘子洲头,也在同样的叩问天地“谁主沉浮”,答案又是什么呢?还是徒劳地在等待天地的回答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吧!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 2、提出字词疑点,教师板书指导: 漫江:满江舸:[gě]船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万类:万物沉浮:盛衰携来.:助词,无义,携同稠:[chóu]多恰:正直挥斥:意气奔放,能力巨大遒(qiú)劲头正足粪土:把……当作粪土遏(è):阻止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加深字词印象,理解词意) 三、细读探索 1、学生齐读,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意象 2、学生齐背《再别康桥》《天净沙·秋思》(注:《再别康桥》已经做了调整,学习完毕), 在草稿纸上写意象,两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写两首诗诗的意象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1 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 长沙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百舸.(ɡě) 中.流(zhōnɡ) 遒劲.(jìn) 橘.子洲(jú) B.峥嵘 ..(zhēnɡ rónɡ) 重.阳(chónɡ) 遏.止(è) 沁.园春(qìn) C.漫.江(mǎn) 寥.廓(liáo) 挥斥.(chì) 逶迤.(yí) D.惆怅.(chànɡ) 稠.密(zhōu) 抨.击(pēnɡ) 磅礴.(bó) 解析:B A项,“劲”应读jìnɡ;C项,“漫”应读màn;D项,“稠”应读ch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 解析:C 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祥尽—详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上半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欧元区经济脆弱,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 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型之困,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间不容发 ....。 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参加本地高考,报考条件需符合《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并 与报名者本人的计分挂钩,这一方案一出台,很多翘首跂踵 ....的外来报考者不禁大感失望。 ③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玩了场“吃货总动员”,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触即发 ....。 ④温子仁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 ....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在《速度与激情7》中,他克服了男主角保罗·沃克意外去世所带来的拍摄难题,最终使该片在全球热卖。 ⑤金马奖将自身定位于大中华区全体华语片之审度标准,多少避免了本土金像奖日趋凋零的 尴尬,但参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从矮子里拔将军的最终评选,多少有点捉襟见肘 ....。 ⑥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的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并驾齐驱 ....,北京作为人口流入的重要地区,应允许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 1.投影片 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诵读鉴赏 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①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②生齐读,熟悉内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整体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21·世纪*教育网 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 ②理清思路:(见预习提示) 明确: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 ③初步概括形象特征:(外观其行,内察其心) 明确:独立深思,忆旧言志。 ④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 检查背诵,若不能背,说明原因可能是没有进入意境;若能背,指出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3、鉴赏评价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们还要深入体会,具体把握情感特征。 ①联想设疑,制造悬念: 前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21教育网 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隐逸,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思呢?21·cn·jy·com 在“寒秋”的氛围中,联系“长沙”、“湘江”,我们会想见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诗人南下——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见P171注释①背景说明),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 【课文简介】 《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 (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x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 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 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 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