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院校教师招聘____心理学

高等院校教师招聘____心理学

高等院校教师招聘____心理学
高等院校教师招聘____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个性一旦形成,又调节和支配心理过程的进行。二者是构成统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心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

理意志过程(意)

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6、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探索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和指导实践使用。

8、影响心理的因素: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

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0、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

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美)代表人物:杜威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代表人物: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

11、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创始人:奈塞尔(美)

人本主义心理学发起人:马斯洛,罗杰斯

12、心理的实质(大题)

所谓心理的实质问题,主要就是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心理,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心里和客观事物是什么关系等问题。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但是脑本身并不能单独产生心理,心理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是指人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体自身结构及其内部生理状态。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机械被动的客观现实,而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只有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人脑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产生心理,并使人的心理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1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使用科学。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3、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和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

1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教学和德育心理规律的科学。

1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列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1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及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从观察者的参和程度划分,参和性观察和非参和性观察

依据观察的组织程度划分,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根据观察的系统性划分,系统性观察和非系统性观察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作出概括化的结论。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

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个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

(三)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调查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确定调查方案。第二,进行调查准备。第三,收集并分析结果。

(四)个案法

(五)测验法

18、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19、动机的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0、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指示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1、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22、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和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和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3、动机的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性(P46)

(三)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存在着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P49)

24、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社会因素)

(2)学生年龄。

(3)学生的个性特点。

24、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3)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5)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的评价和妥善进行奖惩(具体一点)。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批语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巩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5、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

26、注意的功能(填空):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28、注意外部表现(分析)

注意发生时,最明显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适应性运动出现。

(2)无关动作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例:如何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观察学生的注意程序。(P66)

27、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有限时间内所能注意到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和活动上的特性。

(4)注意的转移

28、学生的注意能否长久保持稳定的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个体本身的特点。

29、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人们不由自主地对

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指: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对比差别的显著程度。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体原因有: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和精神状态。③知识经验。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①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程度。②活动的间接兴趣。③注意活动的组织。④个体的意志努力。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自觉的、有目的的,但无需特别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31、大学生的注意特点

(1)注意向高级形态发展和变化。

具体表现为:①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倾向于兴趣、需要、爱好等内在因素,而不主要依赖于刺激物的吸引力。②有意注意点主导地位。③注意的组织性理高。④有意后注意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注意的品质得以全面提高。

大学生注意的品质已得到较好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其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注意的稳定性更持久,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30、教学中学生注意的组织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①教师讲课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

②对重点内容要在音量、音调上给予突出和强调,并且适当地重复这些重要信息。

②运用恰当的手势和表情,增强注意的效果。

④板书要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字迹清晰醒目,并且可以适当运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⑤教学形式多样化,除教师讲述之外,还应穿插使用提问、讨论、学生表演、教学演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

⑥教具和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⑦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以教学。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具体方法: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使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提高抗干扰能力。

④灵活运用教学技巧,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

⑤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31、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32、记忆的类型

(1)从记忆的形态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从记忆的目的分类:无意记忆、有意记忆

(3)从记忆的时间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3、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34、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36、识记是指通过事物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35、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过程是否有目的性的分类: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的分类: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理解识记)

36、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法、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是否使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

38、保持是把识记过的事物以一定形式储存到头脑中的过程。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是和保持相反的过程。

37、遗忘是指对识记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是错误回忆或再认的现象。

38、遗忘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初期遗忘较快,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具有“先快后慢”的趋势。(分析)38、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再现的两个层次水平:再认、回忆

39、影响回忆的因素:信息加工水平、联想线索、回忆场合、回忆时的情绪状态

40、记忆品质的种类: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41、大学生记忆的特征:记忆的整体水平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逻辑记忆

能力显著提高、善于利用各种记忆方法

43、大学生记忆的特征

(1)记忆的整体水平处于人生的最佳时期。

(2)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逻辑记忆能力显著提高。

(4)善于利用各种记忆方法。

42、记忆的测略

(1)复习的策略

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尝试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和复习;⑤操作活动有助于记忆

(2)PQ4R法:P—预习(preview)、Q—提问(question)、R—阅读(read)、R—复述(rehearsal)、R—回忆(recall)、R—复习(review)

(3)记忆个体的心理调节策略

①要增强自信心;②要调动积极性;③集中注意力;④调节情绪状态;⑤保证充分睡眠

4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44、思维的种类(填空)

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依据思维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分类: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依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的分类: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依据思维的创造程度的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45、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46、美国学者杜威把为题解决的推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发生问题、提出问题、设定假设、推断、证明和实验。

47、我国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48、以下几种因素对问题解决有较大的影响:问题情景、动机强度、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状态和个性因素。

49、动机强度(分析)

动机虽不直接调节人的思维活动,但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动机适度时,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但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决效率。因此,动机强度适中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心理状态。

52、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登技术。

50、托兰斯提出了教师应当遵守并用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简答)

(1)尊重和众不同的疑问

(2)尊重和众不同的观念

(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4)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

(5)使评价和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5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5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问答)

(1)对活动的动力功能

(2)对认知操作的调节功能

(3)对身心健康的保健功能

53、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54、情绪状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情绪体验在强度、紧张水平、速度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情绪状态的三种表现形式:心境、激情、应激

55、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比较持久的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惊恐、悲痛欲绝等都属这种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6、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57、道德感的体验形式可分为三种

(1)直接的情绪体验

(2)和具体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60、美感体验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愉悦性和直觉性。

61、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都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都是和一定的原则、标准、社会要求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人的高级情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平常所说的情感就是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

62、情感的功能在教学中的使用

(1)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3)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

58、大学生情绪发展得特点

(1)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2)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并存

(3)情绪的冲动性和理智性并存

(4)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并存

59、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控:认知调控、心境调整、激情调控、加强自身修养

60、如何保持愉快的心境?

(1)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2)关心社会生活,吸取生活乐趣

(3)保持必要的社会交往和情感叫交往

(4)随时注意对消极心境进行调节

61、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62、根据能力使用的普遍性来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根据能力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成分的多少进行划分: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依据能力使用的不同方面来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63、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上。

64、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65、能力发展的因素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展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以及主体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素质

素质是有机体生来俱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不能发展相应的能力。而良好的素质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培养、训练,能力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人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使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产前环节、早期经验、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个体能力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学校教育更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力的速度和水平。

(3)实践活动

一方面,实践活动是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转变为个体自身能力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人的各种不同水平和类型的能力,是由于实践活动的性质不同、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而导致的。能力是在实践中积累和发展的。

66、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只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指向性等方面。具体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67、气质表现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基本类型。

68、气质规律在教学中应如何使用

(1)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

(2)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待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

(3)教育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气质特征。

69、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70、(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71、性格的形成的几个影响因素

(1)先天生物因素;(2)家庭环境;(3)学校教育;(4)实践活动;(5)文化和社会。

73、大学生性格的塑造

首先,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其次,要制订目标,设计自我教育计划,积极实现自我。再次,要有意识地调整自我,以坚强的意志自觉地进行性格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积极塑造良好的性格。

74、道德泛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协调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总和。

72、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或特征。

73、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1)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第一,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第二,社会道德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人品德的标准。第三,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

(2)品德和道德的区别表现在:第一,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依赖于个体的存在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第二,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其内容全

面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三,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但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第四,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品德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7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简称知、情、意、行。

76、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

75、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其发展趋势的规律是:

(1)从“他律”到“自律”

(2)从效果到动机

(3)从对人到对己

(4)从片面到全面

76、柯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1)“好孩子”取向阶段

(2)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2)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77、道德情感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78、品德形成的价值内化三段论,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

(1)遵从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遵从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等特点。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和他人接近。和遵从相比,认同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上和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或信奉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79、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德?

(1)大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

①形成学生积极的态度定势;②消除学生的“意义障碍”。

(2)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①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②重视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③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

(3)大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

①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②针对不同的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③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方法。

(4)道德行为的培养

①创设重复良好道德行为的情境,不给不良的道德行为有重复的机会;②提供良好的道德榜样;③要求学生知行一致、言行一致;④采取如化手段,巩固其良好的道德行为,阻抑不良的道德行为。

80、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和社会保持同步。它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能积极调解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8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和控制情绪。

(5)具有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82、常见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和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在测试焦虑、成绩波动大、学习缺乏动力、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

(2)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封闭、缺乏社会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

(3)和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恋、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

反应、对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

(4)和求职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

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和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气管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

(5)大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还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等问题上。

8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个体因素的影响

(2)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3)社会变革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8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2)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和咨询紧密结合起来。

87、狭义的心理咨询主要是个别面谈。

85、心理咨询的重要特征

(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

(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地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6)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88、心理咨询的原则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交友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尊重信任和细心询问相结合的原则;(5)整体性原则;(6)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7)保密性原则;(8)咨询和治疗相结合的原则;(9)预防性原则。

86、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

(1)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咨询,帮助学生了解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开发潜能,促进人格成熟,提高生活、学习质量。

(2)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帮助学生认识在学习、交往、感情、择业等方面出现的适应不良的原因,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改善适应能力。

(3)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和成才的关系,不同应激对学生健康的消极影响,挫折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的预防,不良性格的改善等。

(4)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咨询,主要包括大学生中常见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各类神经症、性心理失常、精神病康复期的咨询。

87、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为:在学业上奠定稳固的基础,为将来工作和事业发展作准备;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促进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学习和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习和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建立明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教师编招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测试题

教师编招考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 分/1 题) 1、()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3、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 A 、皮亚杰 B 、加德纳 C 、斯腾伯格 D 、戴斯 5、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 6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 与推测的过程是() A 归因 B 印象 C 自我认知 D 态度 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 D 运气 9、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 () A《教学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C《教育实验心理学》D《教育实用心理学》 10、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11、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成熟带来的行为的持久变化 B ?由于疲劳造成的活动效率的降低 C.-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 .肌肉受到伤害引起的行为变化 13、心理学家()提出把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A.加涅 B ?奥苏贝尔C ?伊利 D ?布鲁纳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学习是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 B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 C人类所有的学习都是高级的学习D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套题)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教师招聘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心理规律 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__心理特征________两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人格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 6.心理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原则、系统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_1898_____年,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成为 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8.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以及马斯洛的___条件反射____________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 派。 9._____脑_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_________。 10.__________是心理内容的源泉。 1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神经元_____________。 12.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4.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一般把前三部分合称为________,而间脑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大脑半球表面上的三条重要的沟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顶枕裂。 16.大脑皮层的三条沟裂把大脑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额叶、________、________和颞叶。 17.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______。 18.条件反射是在_____________基础上,经过反复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1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__________属性的认识。 2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_________________,而人的感觉器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做 _______________。 21.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_____________。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 试题 https://www.doczj.com/doc/07448716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三、重点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个神经元负责传导刺激的部位是: A 树突 B胞体C轴突 D突触 2.流体智力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后天的学习B先天的因素 C社会文化 D A和B 3.除嗅觉外,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的最后一个信息中转站是: A海马 B下丘脑 C丘脑D桥脑 4.有关情绪与情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情感是情绪在基础上形成的 B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C情绪具有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持久性D情绪具有深刻性,情感具有激动性 5.同样是遇到交通堵塞,张力焦躁愤怒,而李飞却很平静。下面哪种情绪理论能解释这种情绪反应的差异? A评定-兴奋理论 B两因素理论 C面部反馈理论D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6.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区是: A小脑B海马 C 杏仁核 D下丘脑 7.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波长和饱和度 B色调、明度和照度 C波长、明度和饱和度D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8.小明要出门旅行,妈妈叮嘱他带上大约15种左右的必备物品,根据Miller 的观点,若小明没有用笔记下妈妈话,他大约记住物品的数量是: A少于5个 B 10-12个C 5-9个 D 15个 9.学习后休息,比学习后继续学习其他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的作用 B记忆恢复的作用 C倒摄抑制的作用小 D前摄抑制的作用小 10.乔姆斯基认为,我们生来就有一种(),儿童期只要接触语言就会学会语言。 A词汇理解装置B语言获得装置 C语言和语法转换装置 D超神经机制装置 11.“窥一斑而见全豹”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2.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此时判断山峰间距离远近的最佳线索是: A眼睛的调节B视轴的辐合C空气透视D运动透视 13.问题解决的启发性策略优于算法策略的原因是: A它保证问题的解决 B不需要尝试 C受定势影响小D节省时间 1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1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选项是: A表扬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B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喜欢的玩具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2018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6 份试卷) 2017-09-15 16:06 | ( 分类: 我的教师梦) (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 想 2. 在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的教育家是( )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 制约 4.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 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6.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 十五大 B. 十四大 C. 十三大 D. 十二大 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 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 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 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