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教学目标的回应

(一)教学目标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教学资源、把握教学生成、评价教学效果等等。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然要决定教学的设计,包括: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对学习方法的确定;对学习情境的创设;……

同样,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必然决定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学的流程;时间的分配;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与选择;课堂教学的调控;……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案例《角的度量》的教学目标

华应龙老师对此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

2、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3、进一步形成角的概念,感受量角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度量的意识。

姚健老师对此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1、尝试测量角大小的过程,认识角的单位和量角的意义。

2、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会用量角器量角。

3、感受测量中单位的重要,体会量角的意义。

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同,但是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华老师是借班上课,姚老师是根据对本班学生现状的了解,从数学的角度,课标的角度,学生需求的角度,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所呈现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十分吻合。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制定目标的依据: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

课标是指导性文件,其中的理念、目标和实施建议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认真研读。

关于研读教材,北京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张丹老师的建议是:在数学核心思想的统帅下进行教材分析。

1、首先要找准教学内容的数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即教学的重点。

2、其次要理清数学核心概念背后的数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3、后是分析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了解学生。

在新课程下,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们普遍比较忽视这个问题,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认知看成一张白纸。而现在的信息社会,学生认知的渠道,绝不仅仅是教材与课堂的学习,他们的认知渠道很多。对于非0起点的问题,怎么办?决定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先对学生有所了解。

案例《9的乘法口诀》

未了解学生之前,教师凭经验和教学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9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似乎都会了,课没法按原来的设计往下进行了。下课后,教师通过反思,决定对另外一个班学生进行了前测。

老师设计的前测有这样一个问题:写出你会的“9”的乘法口诀。

分类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全写对25人56.8%

全写出来但有小问题(表达不规范)5人11.4%

写出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11人25.0%

写出少部分3人 6.8%

结果表明:“9的乘法口诀”已经有多数学生会默写了;少数学生对于“七九”、“八九”等数大的口诀记忆不清,存在问题的仅3人。

学生都会了,这样的课还教吗?教什么呢?

老师分析统计的结果发现,虽然学生基本知道9的乘法口诀了,但记忆口诀的方法属于“死记硬背”,所以有的口诀易混淆。如“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等稍大数的口诀记忆有困难,看来需要对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进行指导,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所以确定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自由说出9的乘法口诀,再具体研究口诀、记忆口诀(找规律、手指操)、应用口诀。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等方法,发现口诀的规律,掌握口诀的记忆技巧。

情感目标:学生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获得方法,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这样的教学是“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尊重、利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发展。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学习。教师必须在充分关注学习的对象——文本的基础上,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

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和学习需求,以此为起点制定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内容:

1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2 学生对此知识的兴趣度和期望值;

3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有哪些;

4 学生希望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调研的方法有:问卷、测试题、访谈等等。

分析调研的结果,把教材的目标和学生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完善教学目标,使其成为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为标准,又能促使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的有效目标。

(三)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1、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三个纬度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每节课的三维目标要具体、有针对性。

3、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层次清晰。从宏观上考虑,从课程目标到阶段目

标,再到单元目标和一节课的目标。

4、要有数学思想、有发展性。

二、话题二:创设好的学习情境

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目标制定的好,落实的好,课就有了好的基础。当然作为一节好课,只有目标还不够,还要有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诸多因素中,创设学习情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对于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

进入新课程以来,情境创设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内容,但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特别是在老师们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大家在创设情境方面,又有一些新的困惑。

1情境是否只能是生活问题的情境?

2是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一个情境?

3情境是否只是指一节课的引入部分?

4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5我们也曾看到,一上课,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你们高兴吗?同学们齐答:高兴!老师说:好,第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纸袋,拿出里面的卡片,我们先进行口算比赛。……这是情境吗?

情境的运用占用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6一些老师在创设情境中出现了只求表面热闹,不求情境所蕴涵的数学内涵,没有引导学生对情境展开深入地探索。

7什么样的情境是有价值的?

关于创设学习情境这个话题,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3个问题

(1)创设情境的作用和价值

(2)什么是好的学习情境

(3)怎样创设好的情境

案例一《7的乘法口诀》的四种引入情境

教师甲:

直接运用书中的情境图,一个星期有7天,和相应表格,让孩子们从这个情境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再由孩子们对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完成了“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教师乙:

听儿歌,激趣导入《我爱快乐数字七》

我爱快乐数字七,七的故事真神奇。

七个可爱小矮人,七色花儿真美丽,

七色彩虹挂天空,七种色彩让人迷。

还有七个小音符,哆崃咪发索啦嘻。

教师丙:

在“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中,先放了一段录音,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然后再出现美丽的大海,远处慢慢驶来一只小船。教师问学生海上有什么?(小船)之后,教师又问学生这只小船是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七巧板)有几块?(7块)为了引出一艘小船由一套七巧板拼成。教师在前面用了那么长的时间,绕了半天终于得到了自己要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内容。

教师丁:

仍旧以七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为例,在这个情境的设置

中教师从数学的本质入手,将数型之间的联系,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从图形去理解乘法的意义,从而达

到“7的口诀”间融会贯通的作用。

由3×7=21,和4×7=28,如图:

得出7×7=49,

也许学生由7×10=70,和3×7=21,得出7×7=49。如下图

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你更喜欢哪个情境?说说理由。

问题2、创设情境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

问题3、有的老师认为最后一个没有生活不是情境,到底什么是情境?

案例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一个老师讲这节课,前后用了两个不同的情境,一次是用孙悟空金箍棒的故事的动画片引入,孩子们很有兴趣。但老师似乎有其它的想法,再次讲的时候,就改用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给破损的标本框镶玻璃引发出的问题。

二个案例(略)

问题4、教师应该改变情境吗?为什么?

三、话题三: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师生多向、开放、对话交流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产生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

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具有的学习性、目的性、计划性,又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具有充分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关系。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即“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具体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解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以此为出发点,预设适度的、留有空间的“弹性教案”,对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与对策的准备,这些是“预设下的生成”。

然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许多因素和情境我们无法预见,这就产生了许多生成性的问题。这类预设外的生成也叫做“自然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对我们提出的一大挑战。

精心的预设在教学中未必都能得到期待的生成,相反那些无预设却不期而至的意外生成,却是新课程下数学教学中常常面对的场景。

以什么样的机智引导出需要的生成?

以什么样的心态直面不期而至的生成?

以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梳理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呢?

这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一线教师,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大家极为关注,并迫切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聚集问题

怎样对待预设外的生成?我们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升与毫升的认识》

认识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两个计量单位“升和毫升”,老师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学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

老师:(犹豫了一下)我举个例子吧,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

学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它们是不能相等的。

老师:(对学生2)你说得真好!(对学生1)你理解了吗?

学生1:(有些茫然)点点头。

……(摘自2005、10《小学数学教师》,文章题目《谨慎处理细节留住精彩瞬间》作者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郭木生)

问题:怎么评价老师对学生质疑的处理方法和结果?提问的学生为什么会“有些茫然”?如果你是本节课的执教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你选择怎样的应对方法?如果发现学生对你的解决并不完全满意的时候,你又应该怎样调整呢?

案例二《百分数的意义》

深圳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执教此课时,课前将问题延伸: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上让学生带着感受来思考想了解百分数的那些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

1、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

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3、百分数是干什么的?

4、百分数给生活提供了什么好处?

5、百分数有什么用途?

6、分数用的多还是百分数用的多?

7、百分数是怎么写的?

在课的结束时,教师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不客气地又提了一堆问题。如:

1、为什么用100来做分母?而不用20来做分母呢?

2、百分数和分数可以互化吗?

3、有分数了还要百分数干什么?

4、如果分母换成1000不是更精确了吗?

5、百分数有单位吗?

……

问题:面对这样的场景,如果是你,该怎样接纳?怎样对待,才能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生成,又关注了学生群体的状况?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四、思考问题

问题:

1、对《7的乘法口诀》的4种情境,你更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2、创设情境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

3、教师应该改变情境吗?为什么?

4、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对于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应怎样回复?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教学目标的回应 (一)教学目标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我们才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教学资源、把握教学生成、评价教学效果等等。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然要决定教学的设计,包括: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对学习方法的确定;对学习情境的创设;…… 同样,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必然决定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学的流程;时间的分配;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与选择;课堂教学的调控;……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案例《角的度量》的教学目标 华应龙老师对此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 2、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3、进一步形成角的概念,感受量角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度量的意识。 姚健老师对此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1、尝试测量角大小的过程,认识角的单位和量角的意义。 2、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会用量角器量角。 3、感受测量中单位的重要,体会量角的意义。 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同,但是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华老师是借班上课,姚老师是根据对本班学生现状的了解,从数学的角度,课标的角度,学生需求的角度,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所呈现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十分吻合。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制定目标的依据:解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学生。 课标是指导性文件,其中的理念、目标和实施建议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认真研读。 关于研读教材,北京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张丹老师的建议是:在数学核心思想的统帅下进行教材分析。 1、首先要找准教学内容的数学核心概念是什么,即教学的重点。 2、其次要理清数学核心概念背后的数学核心思想是什么。 3、后是分析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了解学生。 在新课程下,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们普遍比较忽视这个问题,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认知看成一张白纸。而现在的信息社会,学生认知的渠道,绝不仅仅是教材与课堂的学习,他们的认知渠道很多。对于非0起点的问题,怎么办?决定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先对学生有所了解。 案例《9的乘法口诀》 未了解学生之前,教师凭经验和教学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9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似乎都会了,课没法按原来的设计往下进行了。下课后,教师通过反思,决定对另外一个班学生进行了前测。 老师设计的前测有这样一个问题:写出你会的“9”的乘法口诀。 分类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全写对25人56.8%

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反思 2016年暑假,当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完美国作家萨尔曼?可汗写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后,我感到无比振奋,感受到了教育的变革,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于是我就憧憬着有一天我也可以这样上课。2017年我开始学着制作微课,并将制作的单一微课《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发布到网上,初战告捷,我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与微课结下了不解之缘。2018年8月我参加了胜利教育中心的微课程培训,感受到了同行们在教改上的锐意进取,我也决心多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微课的制作,2018年我制作的微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教育中心微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但是由于已经讲完新课后录的视频,所以没有在教学中应用。直到2019年4月,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将自己录的微课发布到家长群里,让学生自学微课,课堂上的时间我们主要来做练习,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即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放在家里自学,本应在家里完成的课后练习放到课堂上进行,实现了时空的翻转,课堂形式的翻转。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我永远忘不了实施翻转课堂那一天的情景,4月2日一早,我一到教室就让学生把座位调成5到6人为一组学习小组,全班40人分了6个学习小组。上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但是老师不讲课,让你们自己对照微课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题目,大家做题时可以互教互学,然后咱们再集体展示,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学得好。”学生都愣住了,老师怎么不讲课?当我在学校的电脑屏幕中的不是课件,而是我提前录好的微课时,学生更是瞪大眼睛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视频,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那一天微课视频播放时异常安静,一改平时老师讲课时的喧闹,每个学生都在思考,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生怕有所遗漏,整个微课只用了5分钟多一点的时间,有一个地方学生示意没听懂,我就停下来让他们又听了一遍,直到他们明白了又继续放视频。接下来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我让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合作学习,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只在小组间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通过集体汇报交流,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经过学生自己讲解和小组间补充,顺利高效地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这节翻转课堂课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高涨,自己做题,自己讲解,遇到疑难老师只是点拨一下,没想到课堂效果却出奇的好,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课堂观察评价表.

课堂观察评价表 请制作并填写课堂观察评价表(附件3提供“样例”供学员参考,具体评价表学员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要求: 1.字数不限。 2.内容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3.课堂观察评价案例表模板见附件3 样例: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 班级:_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___执教人: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______ (3-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学生)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是否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合理、灵活 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是否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 能否与他人分工合作,克服困难

是否具有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数学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3-2)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评价表(教师) 教师素质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评价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是否具有良好的素养,包括数学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等。 教学观念是否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否关注学生的差异。 是否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是否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全面。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得当。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数学学习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数学学习是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 际和教学内容要求 是否符合数学学科 的特点,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是否运用讨论和有效的提问等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是否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发表时间:2018-08-30T16:49:20.30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3月上作者:费谏章 [导读]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主角,而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摘要:针对当前翻转课堂模式下,对教师教学行为如何评价问题,提出了多元化、全面化、多样化的评价思路和设计方案,研制出了《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虽然翻转课堂从美国流传到我国才几载,但对我国的传统课堂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什么是翻转课堂呢?通俗地讲,就是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先在课前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可见,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主角,而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就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标准,而必须运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评价设计,使用新的评价标准。 一、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新理念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课内和课外的教学功能被置换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在课中必须完成角色转变,走近每一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在课后,除了批阅作业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因此,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必须秉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主体,不能只由学科专家教师担任。由于翻转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故按照新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主体,应该由学生、教师本人和学科专家教师共同构成。 2.评价角度的全面性 按照翻转课堂的一般结构,要对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就需要对教师课前教学行为、课中教学行为和课后教学行为,采用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决不能以偏概全。 3.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更要关注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下的参与程度如何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否积极等。因此,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新设计 1.重视对教师的课前教学行为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阶段的教学准备,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否正常展开的前提条件。此环节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指标有五项: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视频、课前练习设计以及在线答疑。评价由学生、教师本人和学科专家教师共同完成。最后取他们三方面评价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最终评分。 2.重视对教师课中教学行为的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中阶段的教学行为,是关乎落实各项教学目标的关键。该环节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指标有四项:教师角色转换情况、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情况、课堂精讲精练情况以及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情况。评价由学生、教师本人和学科专家教师共同完成。最后取他们三方面评价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环节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最终评分。 3.重视对教师课后教学行为的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后阶段的教学行为是夯实教学目标的保障,也直接关乎教师和学生能否可持续发展。本环节里,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指标有五项:作业批阅情况、个别辅导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情况、课后教学反思情况和进行业务研修情况。评价由学生、教师本人和学科专家教师共同完成。最后取他们三方面评价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本环节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最终评分。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新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展示交流汇报是翻转课堂的主旋律。所以,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围绕这个主旋律来展开。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评价模式中的不足,大胆运用新理念,采用新设计,使用新标准。 笔者经过认真学习领会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结合自己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运用,以及多年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价的经验,最终研制出《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如下表:

课堂观察量表样例.doc

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记录表一教师提问记录 观察内容次数认知难度候答时间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提问类型3.推理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 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 消极批评 教师回答方 式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 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无回答 2、机械性判断是否 学生回答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性评价回答 1、提问后没有停顿 2、提问后停顿过长 停顿3、提问后适当停顿3-5 秒 4、学生答不出,耐心等几 秒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时间、地点课题 观察者资姓名年龄教龄料 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者、引导者、促进者单位 ——学生学习的组织 视角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得分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观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察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 记氛 录 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10、能否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时间、地点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单位 观察内容次数效果评价ABCDE 1、描述性问题 教师提问类 2、判断性问题 型 3、论证性问题 5、理解性疑惑 学生提问类 6、判断性疑惑 型 7、实证性疑惑 8、师生互动 观 察 10、师班互动 记 11、以问题推进互动 录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 12、以评价推进互动 13、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言语互动过 14、30 秒以下 程记时15、30 秒以上 教师对学生 16、热情 提问的态度17、冷漠 18、忽视 互动管理19、有效调控 20、放任

小学音乐课课堂观察记录

小学音乐课课堂观察记录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六年级的一位音乐教师,执教内容是人教版第11册音乐课《七子之歌——澳门》。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的,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二是低效的,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三是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的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小组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每二人一组,重点观察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提问;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以观察本校教师的一堂音乐课为主,再辅以观察特级教师音乐课《七子之歌——澳门》,后者作为参照物,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1.从量上看来,教师课堂提问数量偏多,一堂课共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达1.6个问题之多。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 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 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3.教师所提的核心问题并不多,共有5个,但在交流时分解成了很多小问题,平均每个核心问题要化解成8个左右。其中第二个五分钟时段原本只有一个问题,可执行教学过程中却分成了13个问题。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细小的问题来支撑一个核心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三。请看上课老师当晚在学校博客上写下的教学日记: 上周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下周一开一节课——开课目的不详。心中总惦记着这次“空降式”的开课任务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这“谜团”总算是“拨开乌云见青天”——原来是进行一次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这一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课上完后,我先回了办公室。直到下节课都快开始,杨校长终于完成了相关统计也回来了。于是自然地有了一段讨论…… 所谓真理是越辩越明,可这回那真是越讨论越迷糊了。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在是让人困惑。不说别的,就说说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效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精心设计

翻转课堂结题报告

《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课题阶段总结翻转 莱阳一中英语组孙晓斋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翻转课堂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因很多学生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 帮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形式下学生与同伴、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进行互动。这一次次的互动,不仅促进了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相互转化,而且使参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会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习得能力进一步提高。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广泛普及的社会形势下而产生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研究目的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学生上自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自主自习上预习新课、通过查找资料和同学探讨合作完成学道、课堂上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重点性的点拔,课堂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我校自2009年就开始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接下来我就自己在该课堂模式下的评价谈两点自己的做法。

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 (试行) 1.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2.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3.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4.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5.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6.情景创设。 7.学生的学习情况。 8.课堂提问有效性。 说明: 请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要求教师领会其实质,促进教师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说课要抓住工具要点,遵照新课程相关的理念,表达的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

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执教者资料姓名单位课题 观察者资料编号时间 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 学生表现评分说明 1. 学生课前有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 2.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主要表现。 3. 有否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并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 /回应)吗? 4. 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 应)吗? 5. 提出提问,提出问题的人数,质量如何? 6.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形式、过程、质量如何? 7.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 /阅读/思考)有哪些? 8.学习中,能否对师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 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完 成率达到多少?. 10. 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 板演/演示)? 评价 要点 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评价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评价 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哪一年级组织的公开课、研究课,还是随堂听课,课后都要组织教师对授课人的课堂教学作评价或个别交换意见,其目的是通过评课找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和不足,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课堂评价范围很广,既要看教师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否体现,还要看教的数学基本功等等,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呢,特别是即将进入新课程,又如何评价呢?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看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节课的整体安排和布局,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来确定,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一般3-5分钟);②探究新知,这是教学的核心。(一般15-20分钟);③课堂练习(一般10-15分钟);④课堂小结(一般2-3分钟),评价时,主要看教师课堂结构是否严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思路是否清晰,重点部分是否突出,板书是否科学。 二、看教法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观,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重教,不注重学生

的学,教学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主要表现: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成为你讲我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模式,把学生看作装知识的容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学会,更谈不上会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学生只是跟着老师学,机械地刻录,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而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三、看学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方式,只注重学会,而忽略会学,学会重在学生接受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发现新知识,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会学是一种创新学习,因此,看教学是否体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否体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总之,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转变:1、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心学生的学,体现师生互动,不但要看教师的讲授、提问、引导、启发、还要看学生是否自觉学习、主动参与,发现、探究、思维、操作、归纳、汇报、交流等过程。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重点 评 价 内 容 评分A B C 教学目标与内容(20分) 教学目标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定位 准确、表述清晰完整,符合学生认知现状 和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1086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水 平,容量适当. 1086 教师教学过程与方法(30分)课堂环节结构包含(1)搭脚手架(2)进 入情境(3)独立探究(4)协作学习(5) 学习效果评价!过程设计精致,建构活动 体现学科本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讲解 精当,启发思维. 1086 以学定教,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探究和合作 学习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 学法指导,学生智力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 的重要观点上,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和学 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086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特点和学生差 异,开展分层教学,结合巡视、面批进行 个别指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评价与矫正. 1086 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活动参与率 高,思维品质发展良好,不同层次学生获 得相应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15129 学生经历有意义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基于深 度准备的合作互动,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 15129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0分)展,微课程、自主学习单等发挥作用效果 好. 教学反馈迅速、多样、有效,基于教师的 预设,主动提问、思考、交流、建构,课 堂生成有价值. 1086 课堂文化建 设(10分)学习习惯良好,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 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有足够的耐心 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善于捕捉合 适的时机激励学生. 1086 总分(满分100分)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评价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报告 舟山市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赵飞君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课程的生成之地,所有的课改问题都在课堂里聚集、碰撞,课程理念、课程要求将在这儿凸显和整合,最终得以实现。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深入,也就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而要想切切实实抓好课堂教学,必须要突破“课堂教学评价”这个“瓶颈”问题。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评价标准飘忽,即评价标准或笼统或繁复,缺乏语文学科个性,缺乏可操作性;二是评价方法模糊,广大的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是在传统意义“听课”基础上,面面俱到的人云亦云,没有倾向性,没有具体的目标取向;三是评价主体错位,教师没能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造成教学评价与教学实践的“两层皮”现象。 规范的“课堂观察”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与基础,随着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日益深入,“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跟传统的“听课”所不同的,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目前对课堂观察的研究主要还限于专家层面,这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发挥是很不利的。本课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研组为基本的“研究团队”,旨在让一线教师掌握一定的课堂观察记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内化、教学行为跟进,同时引领学校教研组的研究范式,促进学校教研组建设。主要的研究目标有四个: 1.设计多种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具有针对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评价表。 2.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观察、记录、评价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协作观察中创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3.提高教师对课的敏感度,促进对新课程理念的内化,实践智慧的提升。 4.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与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相比,我们的这一课题研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学科个性,二是研究的主体。我们的研究指向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观察与评价,要根据构成语文课堂的关键因素建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评价框架”,并设计多种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节课.

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节课 观察和评价一堂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哪一年级组织的公开课、研究课, 还是随堂听课, 课后都要组织教师对授课人的课堂教学作评价或个别交换意见, 其目的是通过评课找出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和不足, 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 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课堂评价范围很广, 既要看教师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结构是否合理,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否体现, 还要看教的数学基本功等等, 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呢, 特别是即将进入新课程,又如何评价呢?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看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节课的整体安排和布局,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来确定,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一般3-5分钟 ;②探究新知,这是教学的核心。 (一般 15-20分钟 ;③课堂练习(一般 10-15分钟 ;④课堂小结(一般 2-3分钟 ,评价时,主要看教师课堂结构是否严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思路是否清晰,重点部分是否突出,板书是否科学。 二、看教法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观,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重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学变成教师的单边活动 , 主要表现:一是以教为中心, 学围绕教转, 教学成为你讲我听, 我问你答, 我写你抄, 我给你收的模式, 把学生看作装知识的容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学会 , 更谈不上会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学生只是跟着老师学,机械地刻录,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 , 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而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 求得新的发展,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课例课堂观察评价量表

课例 + 课堂观察评价量表一

观察量表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观察量表三:情境资源的有效性

观察量表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1、准备(视角)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做了准备?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 (3)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准备习惯分别怎么样? 2、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对哪些感兴趣?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多少人没认真听?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阅读/提问)?有多少人? 3、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 (8)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9)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0)提问对象(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1)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2)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 (13)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4、自学 (14)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难生的参与情况? (15)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6)学生的学习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教师/学生)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7)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难生情况? 5、达成 (18)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 (19)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有多少人? (20)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 (2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认同、领悟? (22)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完成情况?反馈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 6、环节 (23)由哪些环节构成? (24)这些环节是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 (25)这些环节是否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 (26)这些环节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 7、活动 (27)教师有哪些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 (28)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 (29)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 (30)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 8、手段 (31)教师运用哪些手段(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 (32)这些手段是根据什么(自身水平/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选择的? (33)这些手段是如何运用的?怎么样? (34)这些手段的运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 9、机智 (35)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怎么样? (36)教师遇到哪些课堂管理事件?如何应急处理?怎么样? (37)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调整的依据?效果怎么样? (38)学生答错、犯错后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方式怎样? 10、特色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课堂观察与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观察是校长、主任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能够准确把我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能够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教师。课堂观察还是一种研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持续发现自己,持续改造自己,持续成就自己。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课堂观察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收集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追求的是对话和反思,追求的是交流和探讨,追求的是民主、交互、研究的氛围,谋求的是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观察的研究和促动作用呢? 一、做好课堂观察前的准备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注重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协助。”所以,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二、课堂观察要增强思考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对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协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协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升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 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能够操作、能够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翻转课堂的评价实施意见

关于翻转课堂评价的实施意见 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 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发布了—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 88%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受访教师表示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 80%受访教师声称他们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也正在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那么,怎样的翻转课堂才是科学的课堂,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促进教育的变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呢? 一、翻转课堂评价的意义 以纸质笔试的传统测试方式是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因为,翻转课堂还涉及到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个人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实现翻转课堂优势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翻转课堂评价的方法 1.评价方式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 2.评价过程 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3.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 4.评价结果 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实验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反思日记等的内容中的表现。

翻转课堂测验第四单元

单元四测验(一) 1 单选(0.5分) 下面哪一项不是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自我评价当中需要考虑的? 得分/总分 A. 协作精神 B. 表情与仪态 0.50 /0.50 C. 创新和实践 D. 能力提高 2 单选(0.5分) 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中,有时教师需要进行精讲,精讲的内容可以通过下列哪些方式确定?得分/总分 A.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并选择教材中的难点内容 B.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找出学生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 C. 结合教学目标分析并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D. 让学生针对课前任务,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分析这些问题 0.50 /0.50 3 单选(0.5分) 实施同伴教学法的课堂中,学生的概念性认识是如何建立的? 得分/总分 A. 以教师设计的概念性问题的为先导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产生自己的答案后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然后再独立回答此前提出的问题,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小组同学向大家分享与解释小组发现,教师根据需要补充总结。 0.50 /0.50

B. 学生先独立回答概念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各个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然后通过各个小组的总结,形成共识。 C. 教师对概念性的内容再次强化,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再通过全班讨论发现求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教师进行补充指导。 D. 学生先独立回答概念性的问题,然后全班讨论求解过程中可能产生问题,教师对概念性的内容再次强化,学生形成共识。 4 多选(0.5分) 对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下列认识准确的有 得分/总分 A. 把学习交还给学生,大大减少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和压力 B. 容易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0.17 /0.50 C. 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更容易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0.17 /0.50 D. 更容易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0.17 /0.50 5 多选(0.5分) 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 得分/总分 A. 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0.17 /0.50 B. 采用促进学生参与的活动策略 0.17 /0.50 C. 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0.17 /0.50 D.

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评价量表数据分析——科技翻译

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评价量表分析 ——以4.25科技翻译课威力 一,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观看视频情况平均分:3.86 (满分5分) 如图所示,平均分比较高,说明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完成程度。 (1)预习情况,有60%的同学进行预习,说明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观看视频完整程度上,有90%的同学说自己完整观看了视频, 第1周视频观看率第2周视频观 看率 第3周视频观 看率 第4周视频观看率第5周视频观看率 30.53% 67.57% 60.57% 64.13% 66.12% 在计算五个任务周的视频观看情况中,并没有发现这么高,平均观看率为57.88% (3)在注意力方面,多数同学观看视频比较集中。 (4)在内容理解方面,有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能够听懂, (5)在观看完视频后的讨论方面,只有52%的人有提出问题,说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课堂上协作学习过程 1.学习态度方面平均分4.75(满分5分)

如图所示,大部分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态度端正。能够积极听取意见。 任务完成平均分4.61 (满分5分) 题目\选项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不符合很不符合平均分 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17(73.91%) 5(21.74%) 1(4.35%) 0(0%) 0(0%) 4.7 给他人提供建议14(60.87%) 7(30.43%) 2(8.7%) 0(0%) 0(0%) 4.52 如图所示,在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方面,通过课堂观察,每个组都在成果展示方面完成了任务,但是却只有

73%的=人表示完成,说明在合作中存在部分同学主导题目解答,参与讨论,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合作学习中。 在沟通配合上平均分4.7(满分5分) 题目 \选项十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不符合很不符合平均分 协作中配合默契15(65.22%) 8(34.78%) 0(0%) 0(0%) 0(0%) 4.65 能与别人共同商讨、解决问 题 20(86.96%) 3(13.04%) 0(0%) 0(0%) 0(0%) 4.87 认真听取别人意见18(78.26%) 5(21.74%) 0(0%) 0(0%) 0(0%) 4.78 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14(60.87%) 8(34.78%) 0(0%) 1(4.35 0(0%) 4.52 沟通交流的内容与本节课问 题相关 16(69.57%) 6(26.09%) 0(0%) 0(0%) 1(4.35%) 4.5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