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

一种方法。

(2).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

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四.说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五.说难点

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六.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

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七.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八.教具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萘、石蜡等。

九.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形式,这样做层次分明

一、熔化和凝固现象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熔化的特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十一.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本节课内容做完。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 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 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 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多选)15.萘的熔点是80.5℃,则当萘的温度处于80.5℃时,它() A.一定在熔化着 B.可能在凝固着 C.吸热就熔化 D.放热就凝固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 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 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 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7.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 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 A.在-265℃时,氢是固态B.可用铝锅炼铜 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选钨丝做灯丝 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全面版

三、汽化和液化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本节内容 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 到学物理的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 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 六、教学流程: 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 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接着教师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有教师设计生活情景:冬天我们在教室里生炉子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进行,下一步是什么,学生能够自然的说出探究的下一步思维模式。猜想: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可能会说,水面很剧烈,观察细致的同学还会说,水中也很剧烈等。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步 设计实验: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实验的器材,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及它们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合作展开讨论,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的表格。然后让学生代表说出它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不全的,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完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又将教学活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此时教师也要特别强调:杯盖子一定要盖好,要选择温度高的水来加热,水量要适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以淹没为准。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下一步 进行实验:实验时同位分工合作,一人看表计时,一人读出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并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水温度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下一步 归纳分析:教师扶着引领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怎样的,沸腾时液面情况又如何?⑵、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沸腾在哪些部位发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 和 ,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但是温度 。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 ,温度 。 4、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 是 。 (1)萘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2)蜡在熔化前,不断 ,温度 ;熔化时,不断 ,温度 ; 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 ;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 , 常见的如: (2)、非晶体: , 常见的如: 7、熔点: ,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9.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 的温度有关. B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 .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10、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 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1、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12、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13、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 、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 、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E 点是 态; (2)物体从第 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是 。 15、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16、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 ,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 ,温度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而本节内容 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 到学物理的乐趣。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 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 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 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 六、教学流程:

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 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接着教师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有教师设计生活情景:冬天我们在教室里生炉子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按照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进行,下一步是什么,学生能够自然的说出探究的下一步思维模式。猜想: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可能会说,水面很剧烈,观察细致的同学还会说,水中也很剧烈等。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接着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步 设计实验: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实验的器材,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及它们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合作展开讨论,实验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的表格。然后让学生代表说出它们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表格,不全的,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完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又将教学活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此时教师也要特别强调:杯盖子一定要盖好,要选择温度高的水来加热,水量要适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以淹没为准。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下一步 进行实验:实验时同位分工合作,一人看表计时,一人读出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并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水温度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下一步 归纳分析:教师扶着引领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 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 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 】 3、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 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_____________. A.玻璃 B.萘 C.不变 D.改变 4、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_. A. 0℃ B. 0℃以下 C. 0℃以上 5、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6、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时()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7、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降低 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属于汽化现象 · 8、水杯中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 冰熔化后, 杯中的水面: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9、保温瓶中放有1500克0℃的水,将一小块-1℃的冰放入其中,盖好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块冰将化成0℃的水 B.有少量的水会结成冰 C.冰水质量没有变化 D.冰水的温度没有变化 10、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A.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房间温度在0℃以上 《 二、填空题: 1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 12、铁矿石在炼铁炉里变成铁水,这是________现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刘玉静(朝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辽宁 朝阳 122019) 原载《物理通报》2013年第8期 摘要:如何说课是很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文章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学情、 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阐述“熔化和凝固”这节课. 关键词:物质 熔化 凝固 科学探究 晶体 非晶体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此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如图1反映了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熔化与凝固是一个互逆过程. 1.2 教材的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略) 3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 难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理由: (1)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难点之一; (2)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方法,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 所需材料为粉末状的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将学生按5 ~ 6人一组分好组.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分工进行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是固态、液态,还是固液混合)、记录和照顾仪器等.课前预习、完成导学稿相关内容. 5 学情 教法和学法 5.1 学情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5.2 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探究,尝试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及协作和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凝固(放热) 气态 固态 液态 熔化(吸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液化 (放热) 图1 物态变化关系图[1]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熔化和凝固经典练习题

第2节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先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新课引入。

机械基础说课稿

“轴系零部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轴的结构分析”,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也有着指导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好了这节内容,将对利于他们的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创新。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准备了相关教具、挂图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把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形式活泼、互动性好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节课分别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钟丽萍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一书。第九章讲的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零部件——轴系零部件,该章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零部件的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各类机械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轴的结构分析””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轴上零件的固定、轴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工艺性。 2、教材内容的处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但系统及重点内容深度相对较浅。不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节教材中,虽然把各种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都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对轴的实际应用结构介绍的过少。因此,在授课中增加了介绍减速器的结构和轴的装配结构练习。 ◆教学对象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该课授课对象是机械专业高级工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齿轮传动、联接等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结构;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 掌握:轴的结构安排和轴上零件的轴向与周向固定。 1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4.下列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 5.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图像是() 7.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A.升高B.降低 C.不变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保持不变B.温度降低C.温度升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A.等于0℃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40道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3、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C ,则此温度下的萘: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 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 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 .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 .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 .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5、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6、如图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 人教版

10.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且是一个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及确定目标的依据: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教材从固体熔化实验出发,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应用。 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 1.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做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对比实验。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由于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图像法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的应用,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

最新机械专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年×月我从××××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为×××。毕业后至今,我在××××××任教,任教学科为《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接下来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专业课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系统讲解了机械设备从接受检修开始到检修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及一系列详细的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轴类零件、轴承等的修理与装配知识。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结合本课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所需做的详细作业;难点: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集体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运用讲授法对机械检修工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抓住关键点用点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熔化和凝固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二、熔化和凝固 5 分钟训练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 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 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 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 对。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 新课引入 播放图片,展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激趣,引入新课。出示固态海波和蜡,问:它们是什 么状态?它们怎样才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变不变? 图片设计如下:水可以以液态存在 水可以以固态存在 水还可以以气态存在 . 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后形成水雾 ( 一)物态变化 图片资料: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资料中的物体分类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先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再举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 说出: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岩浆岩的过程、以及冰山的形成和冰山消融的过程,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4个人为一组,按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等分工,这样有助于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将海波的熔化与蜡的熔化同时进行,一半学生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另一半学生探究蜡的熔化规律. (三)熔点和凝固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绘出海波和蜡熔化的图象。 挑选出实验比较成功的小组,绘出的海波和蜡熔化图象,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观察图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1、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 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3、CD 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根据以上的探究,可得出: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物态变化,我是这 样设计的。 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些 物体,让学生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图中的物体按固、液、气体分类 然后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并指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 发生状态变化。我们首先学习物质由固态 变成液态和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这两种 物态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