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微生物重点

动物微生物重点

动物微生物重点
动物微生物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 分)一群结构

比较简单,

2.菌落与菌苔: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

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 菌落与菌苔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 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 分)

3.IMVIC 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 分),I——吲哚试

验,M—M.R(甲基红) 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 分).

4.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 分),而又不

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

5.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

由微生物和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 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6..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

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

21.菌株:同种细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同种细菌的不同个体.

2. 干扰素:脊椎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蛋白质物质。5.类毒素: 外毒素经灭活后失去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物质称为类毒素。

6 病毒:形态微小,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微生物。

7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的内孢子。

8培养基:人工配置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基质。

9毒力:细菌不同菌株的致病能力。

10单细胞蛋白:由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后制成的含蛋白质较高的制品。

11荚膜;某系细菌生活过程中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粘液样物质,包围着整个菌体。

12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3消毒: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14灭菌: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15半数致死量:感染实验动物死亡半数所需要的微生物量和毒素量。

16基因重组:微生物DNA与外来DNA进行组合,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7多价苗:两种或以上不同细菌或病毒混合而成的疫苗。

19包涵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形成的特殊结构。

20假菌丝:酵母菌生长迅速时多外菌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菌丝状结构。

2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患某些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疾病的动物。

22遗传性变异;导致出现微生物性状改变的变异

23无菌动物:指一生中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的动物。

24病原微生物:能使动物感染发病的微生物。

25病毒不完全复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能形成功能完整的病毒子。

支原体:介于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

26螺旋体:一群菌体细长并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27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寄生

28蓝细菌:具有光和能力,分布极广,普遍生长在河流,海洋,湖泊,土壤中,在某些极端环境下也能生长。蓝细菌具有固氮能力。

29放线菌:一类具有丝状分支细胞的原核微生物。根据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部分。

30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叫做菌落

伴胞菌体:有些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菌体内产生一个方形或菱形的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菌体

1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壁表面覆盖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性物质。

2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运行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3假菌丝:当环境条件适宜,生长繁殖迅速时,酵母菌出芽形成的子细胞尚未自母细胞脱离前,又在子细胞上长出新芽,如此继续出芽,就会形成成串细胞,即假菌丝。

4霉菌: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固体营养基质上生长,形状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5菌丝体分化:霉菌的菌丝体有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有隔膜菌丝。霉菌菌丝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分化,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还有许多特化形态,如营养菌丝可形成假根,吸器,附着胞,菌核,菌索,菌环,菌网,匍匐菌丝等,气生菌丝可形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有的霉菌菌丝产生色素,呈现不同颜色。

霉菌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无形繁殖为产生无性孢子,其中,内生孢子为胞囊孢子,外生孢子为分生孢子,节孢子,还有菌丝细胞形成的厚垣孢子。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还有菌丝片段伸长,产生分支的方式,为断裂繁殖。

1.病毒的结构: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构成。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了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

2.病毒有高度对称性。即立方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及复杂对称。立方对称与螺旋对称是病毒的两种基本结构类型,复合对称是前两种对称的结合。立方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分别相当于球状,杆状和蝌蚪状这3种形态的病毒。

1.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值规律的实验曲线是一步生长曲线。吸附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噬菌体,为潜伏期,然后嗜菌斑数目急剧增加,为裂解期。寄主细胞全部裂解,嗜菌斑数目在最高处达到稳定,平稳期。

2.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3.类病毒:无蛋白质外壳,亦无脂类成分,仅有一条裸露的核酸。

4.拟病毒:是一种环状单链RNA,它的侵染对象是植物病毒,被侵染的植物病毒称为辅助病毒,它必须借助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毒都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

5.阮病毒:(只有蛋白质外壳,无核酸)是一种很小的,具侵染性并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蛋

6.白质颗粒,无免疫原性,它不同于类病毒,没有核酸,是一种特殊的糖蛋白。

7准性杂交:两细胞融合后,不经减数分裂而导致染色体单元化和基因重组的变异过程。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中间培养,淘汰野生型,检出营养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三种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

菌种保藏法:低温保藏法,隔绝空气保藏法,干燥保藏法,寄主保藏法。

外毒素:病原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分泌物,能游离于菌体外。

内毒素:内毒素存在于细菌体内,菌体裂解是才能游离出来。

类毒素:由于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抗毒素: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

补体:正常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具有酶原活性的球蛋白,由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及肝,脾细胞产生,在抗原抗体反应中,具有补充抗体作用的功能。

干扰素:由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是,该细胞即可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方面的免疫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

少数藻类

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

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

四.问答题要点(共50 分)

何谓革兰氏染色法原理和用途如何?(10 ?

( 答:原理: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内含脂类较多,在革兰氏染色中易被脱去初色,用复红染色后为红色菌体(2 分),而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脂类少,粘肽多,酒精难以脱去初色,仍为兰紫色(2 分). 作用: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把细菌分为两大类,为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奠定基础.(2 分) 2.叙述补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及判定方法.(10 分)

原理: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被活化的补体成分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不能与单独的抗原与抗体结合.(2 分)其原理是根据补体是否被结合来说明待检系统中的抗原抗体是否相应,而补体是否被结合则通过指示系统是否溶血来反应( 2 分). 要素:补体,待检系统(已知抗原和未知抗体或已知抗体和未知抗原)及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2 分) 判定方法:如待检系统抗原中抗原与抗体对应,发生特异性结合,补体被消耗,指示系统不溶血,补反阳性;(2 分)如待检系统抗原抗不结合,则补体存在,指示系统溶血,补反阴性.(2 分.

3.细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细胞壁的化学结构有何关系?(8 分)

3.答:(1)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有差异,主要说明粘肽和脂类的含量不同. (2)由于两种类型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差异,使两种类型细菌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敏感性不同.如青霉素对G+细菌效果好.

4.叙述病毒的基本特性.(8 分)

4.答:(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DNA 或RNA). (2)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严格细胞内寄生. (3)繁殖方式是复制. (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5. 结合禽流感叙述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8 分)

5.答:(1)引起禽流感流行的病原体是A 型禽流感病毒,它是传染一个必要条件. (2)禽是禽流感病毒的易感对象,其存在也是是禽流感流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3)禽流感病毒可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易感途径感染禽类. 这 3 个条件是引起禽流感流行的必要条件,如果其中任一个条件缺,则禽流感无法流行.但外界环境因素如气温等可影响禽流感的发生.

2. 说明细菌与病毒的主要区别点。

答:(1)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DNA 或RNA)。(2)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严格细胞内寄生。(3)繁殖方式是复制。(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4.简述任一种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答:(1)从分类、形态特性、培养特性、抗原性及抵抗力等方面说明。(2)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病原体分离、免疫血清学方法、动物试验等方面说明。

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形态发展学阶段、生理学发展阶段和近代微生物学发展阶段。

2.细菌的基本形态是球状、杆状、螺旋状。

3.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是发现微生物是引起腐败的原因、炭疽杆菌等疫苗的研制及预防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4.细菌的繁殖方式一般为二分裂,真菌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病毒的繁殖方式为复制。

6.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包括碳、氮、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物质。

1 革兰氏阴阳细菌细胞壁差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结构简单;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占40%-95%,还含有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结构复杂,内层为肽聚糖组成,仅占10-20%,外层由脂多糖、磷脂、蛋白质组成。

2 内毒素与外毒素异同点?

外毒素一般分泌到细菌外,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极强,毒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蛋白质组成,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不耐热,在甲醛作用下脱毒成为类毒素。内毒素组成细胞壁成分,只有在细菌死亡破裂后才释放,毒力较低,无组织特异性,由脂多糖组成,免疫原性差,耐热,100摄氏度不被破坏,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3 细菌生长曲线及特点。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表现为曲线生长,分为4个期:

迟缓期:细菌适应新环境,菌体增大,代谢活跃,细菌数不增加;对数期:细菌此时生长迅速,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的直线,此时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形态,染色体特性及生理活性最典型;稳定期:因营养消耗,代谢产物蓄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活菌数保持不变;衰亡期:由于营养物质的耗尽,代谢产物的影响,细菌大量死亡,活菌数快速下降,如不移到新培养基,最终可全部死亡。此时细菌的形态、染色不典型。

4 人工培养细菌生长条件?

应提供给细菌生长条件包括;(1)供给足够的营养,如水、碳素、氮素、无机盐类、生长因子等。(2)要有能被细菌利用的水,这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3)提供适于细菌生长的PH值,一般PH值在6.8-7.4之间。(4)适宜的温度,一般在37摄氏度最好。(5)气体条件,根据需阳菌和厌氧菌对氧气要求不同提供。

5 影响消毒作用的因素?

包括:(1)消毒剂的性质,不同化学结构的消毒剂的杀菌能力不同。(2)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消毒作用则加强,作用时间长,则消毒效果就好。(3) 微生物的类型及数量,有些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能力很强,微生物的数量越多,消毒的效果就越低。(4)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有机物的存在,干扰消毒剂杀微生物的作用。

6 病毒增殖的一般过程。

包括(1)吸附期,病毒主要进入细胞内,首先要吸附在易感细胞表面上(2)进入期,病毒通过吞饮方式或直接穿入方式进入细胞内(3)脱壳期,病毒进入细胞后,脱去衣壳,才能开始复制。(4)生物合成期,病毒进行基因组复制和子代蛋白质合成。(5)病毒的装配和释放,病毒在细胞内装配完整的病毒子,然后通过不同方式释放的细胞外。

7 炭疽杆菌诊断与鉴定。

疑似炭疽杆菌的牛严谨解剖,取材注意消毒。涂片镜检,染色后镜检,发现有荚膜竹节状大杆菌,革兰氏阳性。分离培养,在普通平板上粗糙,边缘不整齐的大杆菌,在血平板上卜溶血。动物接种小白鼠死亡,镜检有竹节状大杆菌,则可确诊。

8 巴士杆菌诊断。

|(1)涂片镜检,瑞士染色后镜检,发现典型的两极着色短杆菌。(2)分离培养,分别接种

在血平板上和麦康凯培养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的菌落,不溶血。(3)动物接种,小白鼠死亡,镜检两极着色的短杆菌即可确诊。

9 猪丹毒杆菌诊断。

|(1)涂片镜检,染色后镜检,发现纤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2)分离培养,接种血平板,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周围有绿色的溶血圈。(3)动物接种,接着死亡,镜检发现纤细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即可确诊。

10 青贮发酵过程及特点。

分成耗氧期、发酵竞争期、稳定期。(1)耗氧期也称发酵预备期,各种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量增殖,消耗大量氧气,造成酸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2)发酵竞争期,厌氧条件下,乳酸菌大量生长,产生乳酸,使PH下降,不利于兼性细菌的生长。(3)稳定期也称青贮完成期,随着乳酸进一步积累,PH值不断下降,其他微生物停止活动或死亡,当PH 值在4-4.2时,乳酸1.5-2%时,绝大部分细菌死亡,是青贮料得到长期保存。

11 青贮中的微生物及起作用?

(1)乳酸菌产生乳酸,兼性厌氧菌,是制作优良青贮饲料的主要微生物。(2)肠杆菌兼性厌氧菌,利用碳水化合物变成无价值的废物,对蛋白质进行腐败性分解,破坏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3)丁酸菌厌氧菌,产生丁酸,是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主要有害微生物。(4)腐败菌破坏饲料中的蛋白质,降低青贮料中的适口性。(5)霉菌引起发霉。

微生物的5大共性及特点:

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性。④适应强,易变异。⑤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

①延缓期:分裂延缓,代谢活跃。V=0,个体增大或增长,RNA含量高,尤其是rRNA,嗜碱性,合成代谢活跃,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②对数期:R最大,时代最短,生长速率恒定。细胞各组分平均生长,酶系活跃,代谢旺盛。③稳定器:R=0,菌体量最大,细菌有年轻转为衰老,开始积累内含物,开始形成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他代谢产物。一般这一时期形成芽孢。是发酵产物的最佳获取期。④衰亡期:R<0,负增长,细胞形态退化,自溶。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物理:①温度(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嗜热嗜温嗜冷)。②辐射(紫外线,光复活现象)。

③氧气(专性好氧,专性厌氧,兼性厌氧,微需氧,耐氧)。④氧化还原电位。⑤温度和渗透压。⑥水分。2、化学:①氢离子浓度。②重金属及其化合物。③有机化合物。④卤素及其化合物。⑤燃料。

微生物形态,构造: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杆菌呈杆状或圆柱形。呈弯曲杆状的细菌统称螺旋菌。细菌的一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内膜系统,细胞核和质粒,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及其它休眠结构,菌鞘,附器。

革兰氏染色:结晶紫碘液染色,碘液媒染,乙醇脱色,香红复染。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细菌经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胞膜或原生质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碘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不含类脂,故不会因乙醇脱色而褪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脂类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结晶紫碘复合物会被脱去,在复染时又会被染上红色。

菌落特征包括大小,形状,边缘情况,隆起情况,表面光泽,表面状态,质地,颜色和透明度等,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横隔分裂方式。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繁殖,也可借菌丝断裂片段繁殖。

酵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无性繁殖: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

温和噬菌体侵染敏感细菌后与细菌共存的特性称溶源性。

病毒的特点:非细胞生物。①个体极小。②缺乏独立代谢能力。③没有细胞结构。④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⑤具有双重存在方式。病毒既是一种致病因子,也是一种遗传成分。

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有机:糖,无机:CO2)、氮源(有机,无机,气态)、能源(异样,化能自养,光能自养)、无机盐、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水(70%~90%)。培养基分类:成分:天然,合成,半合成。物理:固体,液体,半固体。功能:基础,加富,选择,鉴定。

微生物类型分类:光能自养,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细菌多数为化能异养)。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①单纯扩散:顺浓度梯度,无能量。②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无能量,特异性载体蛋白。③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耗能,特异性载体蛋白。④基团转位:耗能,特异性载体蛋白。溶质在运送前后分子结构变化。

灭菌和消毒的区别:利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措施称为灭菌,采用温和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中的所有病原菌的措施称为消毒。

高温蒸汽灭菌:①干热灭菌:灼热灭菌,干热灭菌(烘箱160℃)。②湿热灭菌:煮沸灭菌(100℃,15分钟),高压蒸汽灭菌(121.5℃,0.1MPa,15~2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锅),间歇灭菌,巴斯德消毒法。

?巴斯德消毒法:牛奶,62.9℃,30分钟,71.6摄氏度,15分钟。①高温瞬时法:72℃,15秒。②超高温灭菌法:135~150摄氏度,2~6秒。

?抗生素抗病机理:①抑制细胞壁的形成。②影响细胞膜的功能。③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④阻碍核酸的附制。⑤影响能量的利用。

?基因突变的特点:自发性,不对应性,稀有性,独立性,诱变性,可逆性,稳定性。(转换,滇换,缺失)。

?光复活:被紫外线损伤的细胞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大部分受损的DNA可以恢复,这个现象称为光复活。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导:通过缺陷型噬菌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缺陷性噬菌体:亦称缺损性噬菌体或不完全噬菌体,这种细菌噬菌体因在基因中带有缺失或变异,因而即使单独侵染寄主细胞自身也不能增殖,如果在细胞内和其他完全的噬菌体基因组共同存在,则往往可以借助其机能而增殖。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期末答案.docx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期末答案 问:《自由引导人民》是作者对1830年法国发生的七月革命事件的真实写照。 答:× 问:下列关于华盛顿城市设计描述正确的是()。 答:属于多点辐射城市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城市 问:企业开展目标营销的第二个步骤是()。 答:目标市场选择 问:林肯纪念馆和华盛顿纪念馆之间的广场有两个纪念碑,分别是()。 答:朝鲜战争纪念碑越南战争纪念碑 问:()是设计公司的产品和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位置的行动。 答:市场定位 问:对于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下列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答:每天做2次这样的练习在一个安静的空间中进行每块肌肉群2-3次对于特别紧张的部位可以多做几次 问:如下图所示的目标市场战略是()。 https://www.doczj.com/doc/0719275199.html,/star3/375_1024/ec0ecf6b06d24eeee8ffac1ad ef37f27.png 答:无差异市场营销 问:《楚辞》的形式是在()时期。

答:汉代 问:现今常用的古筝型号是21弦S筝。 答:对 问:()决定了烧制陶瓷的过程中窑变的效果。 答:B 问:8ECDIS的航行监控可提供偏航报警.转向点提醒等报警或警示,一般还能进行_____以外的报警或辅助计算。 答:油耗计算 问:古琴定型于东汉时期,后经演变而来的古琴有(B)根弦。 答:7 问:《大学》认为明德专属于君主。 答:错误 问:羊毫加健毛笔对于画()类型的画没有优势。 答:A 问:模版和母版是同一回事 答:× 问:日本歌曲《樱花》应用的是()音阶 答:都节 问:真正实现全球覆盖的是_____系统。 (130600:第6章 EPIRB-SART设备) (A-0,B-0,C-0,D-0,错误-0) 答:COSPAS/SARSAT 问:孙成要打什么酒?() 答:老酒

动物微生物试题

、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80S(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为70S)。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0.5μm x2.0μm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对数生长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碳水化合物。 7.食用菌是由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灭菌。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6/1。 10.根瘤菌可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码写在题干的○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核酸④脂肪 2.常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是○ ①石灰②CuSO4 1③KMnO4 ④漂白粉 3.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 ①加富培养基②选择培养基③鉴别培养基④普通培养基 4.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①纤维素②几丁质③肽聚糖④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①荚膜②细胞壁③芽胞④鞭毛 6.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 ①乙酸②乙醇③乳酸④丙醇 7.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①细菌>放线菌>真菌②细菌>真菌>放线菌③放线菌>真菌>细菌 ④真菌>细菌>放线菌 8.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9.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 ①30% ②70%③95% ④100% 10.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①硅胶②明胶③琼脂④纤维素 11.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 ①CO2 ②CH4③NH3 ④H2S 12.酵母菌属于○微生物 ①好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④微厌氧型 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①巴氏消毒②干热灭菌③间歇灭菌④高压蒸汽灭菌 14.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 ①互生关系②共生关系③竞争关系④拮抗关系 15.菌根是○和植物的共生体 ①细菌②放线菌③真菌④酵母菌

【完美奉献】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药理名解来源:徐翔的日志 1、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的过程为分布。 2、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为生物利用度。 3、吸收、首过效应: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全身血循环前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大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效应。 4、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 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者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 5、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应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6、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受体阻断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对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称内在拟交感活性。 7、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8、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浓度成正比。 9、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10、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11、ED50, LD50:ED50为半数有效量,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即LD50。 12、稳态血药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1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兴奋时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毛果芸香家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14、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程试卷B卷及答案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程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病毒凝集单位 2.异养菌 3.变态反应 4.抗体 5.灭菌 6.拮抗作用 7.干扰素 8.免疫 9.非特异性免疫 10.细菌的呼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 2.有囊膜的病毒有三类形状,即()、()、()。 3.外毒素主要由革兰氏()性菌产生,毒性较()。 4.布氏杆菌为革兰氏()性菌,炭疽杆菌为革兰氏()性菌。 5.。湿热灭菌法包括()、()、()、()。 6。生物制品可分为()、()、()三大类。 7.细菌摄取营养的方式包括()()()()。 8.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距土壤表面()厘米深处,因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温度适宜,氧气较足,所以微生物较 多。 A 1-5 cm B 10-20cm C 50-80cm D 100-200cm 2.合成能力较强,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复杂的有机物质,这种菌叫()。 A 厌氧菌 B 异养菌 C 需氧菌 D 自 养菌 3.结核杆菌属于() A 专性需氧菌 B 兼性厌氧菌 C 厌氧菌 D 专性厌氧菌 4.下列哪种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A 细菌 B 病毒 C 立克次氏体 D 真菌 5.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值为() A 8-9 B 4-5 C7.2-7.6 D 10-11 6. 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点的是() A 逆浓度 B 需要载体 C 不需能量 D 选择性 强 7. 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A琼脂B明胶 C 硅胶 D纤维素 8. 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 A 105℃,2小时B1 21℃,30分钟 C 160℃,2小时 D 160℃,4小时 9. 遗传物质只是DNA或RNA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病毒 10. 关于IV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有补体参与 B 属于细胞免疫反应 C 接触变应原后30分钟内发生 D 机制涉及ADC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柯氏染色法的基本程序。它常用于什么菌的鉴别? 2.病毒具有哪些基本特性? 3.免役的功能有哪些?

动物微生物试题库

动物微生物试题库

《动物微生物》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制品: 2、免疫: 3、抗体: 4、类毒素: 5、干扰素: 6、菌落: 7、消毒: 8、血清学检验:9、抗原:10、培养基:11、ADCC作用:12、微生物:13、芽孢: 14、立克次氏体:15、侵袭力:16、非特异免疫:17、病原微生物:18、包涵体 19、凝集反应:20、半抗原:21、灭菌:22、衣原体:23、细菌:24、病毒血凝现象:25、体液免疫:26、变态反应:27、病毒干扰现象:28、支原体:29、间歇灭菌法: 30、假菌丝:31、免疫应答32、侵袭力:33、CPE:34、质粒:35、抗原决定簇: 36、LD50: 37、革兰染色法: 38、微生态制剂: 二、填空题 1、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根据单个细菌的形态,可以把细菌分为,和三类。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3、病毒主要由和构成,有的病毒还具有囊膜与纤突。 4、微生物可粗略地分为八大类,包括,,,,, ,,。 5、常用的湿热消毒或灭菌法有,,,。 6、免疫有、、的功能。 7、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8、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有、、、、。 9、干热灭菌法包括,。 10、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 11、微生物中原核型的包括,,,,,。 12、口蹄疫病毒主要有、、、、、、 7个血清型。 13、变态反应分为,,和。 14、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15.病原体一般感染途径有___ 、___ ___、__ _、

__ __和_____ ___ 16、免疫系统包括___ __、___ ___和___ ___。 17、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_ ___、__ ___和___ ___三个阶段。 18、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无溶血现象出现称补体结合试验___ ___,说明样品中__ __抗原存在。 19、抗体是由_ __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20、常见的G+无芽胞杆菌类细菌的代表菌有____ __ ____,_____ _____等。 21、螺旋菌与螺旋体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以________ 运动,后者以_________ 运动。 22、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 _____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 __________。 23、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___ _、___ ____、___ ___和____ __4种。 24、病毒是严格的_ _,它只能在__ ___内繁殖,其繁殖过程可分为 __ _、___ ___、___ __、___ ___和__ ___五个阶段。 25、细菌荚膜的功能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支原体的菌落形态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7、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 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处于 _____ ____________。 29、细菌是 __________ 微生物,一般球菌的直径为__________,杆菌的宽度为__________,长度为 __________。 30、动物微生物包括、和三大部分 31、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菌,被染成红色的是菌。 32、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 33、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适宜的、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 34、细菌色素分为和两种 35、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36、吞噬细胞包括、、等。 37、狭义的生物制品指,和, 38、常用的培养基按其用途可分为、、、 和五大类。

《药理学》常考大题及答案整理

《药理学》常考大题及答案整理 李沁 写在前面:这份东西是根据一位马师兄(很抱歉我忘记名字了)的题目提纲整理的,里面的 一些对章节学习的提示也是来自于他。大题基本都COVER到了,答案我是尽量按照书上的,可能会有漏的点请大家自己补充,PS,由于我只是一名考试党,只能说尽量帮助大家度过 考试。对于考试中的非主流题目虽然不能担保了,但是背完它大题基本就没问题的。另外,下划线表示我没找到书上的答案。 资料有风险,参考需谨慎!第二章第三章:药效学和药动学 基本上不出大题,但是喜欢出选择题,所以还是要理解一些关键性的概念(比如药效学里头 的神马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激动药和拮抗药啊,药动学里头的ADME过程中的一 些关键概念等)(还有就是药动学那里的一些公式可以不用理会,考试不考计算)。 总论部分兰姐会讲得比较细,只要大家把她讲的内容掌握就差不多了。 以前考过的大题有: 1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什么意义? (1)效价强度是达到一定效应(通常采用50%全效应)所需剂量,所需剂量越小作用越强,它反映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其意义是效价强度越大时临床用量越小。 (2)效能是药物的最大效应,它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其意义一是表明药物在达到一定剂 量时可达到的最大效应,如再增加剂量,效应不会增加;二是效能大的药物能在效能小的药 物无效时仍可起效。 2什么是非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是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它能引起受体够性的改变,从而干 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同时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即使增大激动药的剂量 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有水平。随着此类拮抗药剂量的增加,激动药量效 曲线逐渐下降。 3肝药酶活化剂对合用药物的作用和浓度的影响? 第六章到十一章:传出神经系统药 一般会出简答题,但不会出论述题。 从第七章到十一章的内容都比较重要,但是从历年大题来看以β受体阻断药考得最多,其次 是阿托品。

动物微生物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 分)一群结构 比较简单, 2.菌落与菌苔: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 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 菌落与菌苔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 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 分) 3.IMVIC 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 分),I——吲哚试 验,M—M.R(甲基红) 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 分). 4.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 分),而又不 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 5.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 由微生物和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 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6..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 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 21.菌株:同种细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同种细菌的不同个体. 2. 干扰素:脊椎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蛋白质物质。5.类毒素: 外毒素经灭活后失去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物质称为类毒素。 6 病毒:形态微小,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微生物。 7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的内孢子。 8培养基:人工配置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基质。 9毒力:细菌不同菌株的致病能力。 10单细胞蛋白:由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后制成的含蛋白质较高的制品。 11荚膜;某系细菌生活过程中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粘液样物质,包围着整个菌体。 12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3消毒: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14灭菌: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15半数致死量:感染实验动物死亡半数所需要的微生物量和毒素量。 16基因重组:微生物DNA与外来DNA进行组合,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7多价苗:两种或以上不同细菌或病毒混合而成的疫苗。 19包涵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形成的特殊结构。 20假菌丝:酵母菌生长迅速时多外菌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的菌丝状结构。 2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患某些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疾病的动物。 22遗传性变异;导致出现微生物性状改变的变异 23无菌动物:指一生中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的动物。 24病原微生物:能使动物感染发病的微生物。 25病毒不完全复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能形成功能完整的病毒子。 支原体:介于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 26螺旋体:一群菌体细长并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27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 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 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 性免疫应答。 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这种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够生长和分裂的细菌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菌。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特性。 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药理学考试重点[1]

1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首过效应:药物通过肠粘膜及肝时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4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5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6表观分布容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7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之越小。 8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问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9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10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1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要达到原来反应必须增加剂量。 12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13习惯性: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停药后主观感觉不舒服、不习惯,并不出现客观上的体征表现 14成瘾性: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生理上的依赖,与习惯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停药后产生阶段症 15协同作用:能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的,目的是减少不良反应 16拮抗作用:能是药物原有作用增强的,目的为增强疗效 17胞裂外排: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促进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通过裂孔将囊泡内容物一并排出至突触间隙,其中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可与其各自受体结合,产生效应,此即为胞裂外排。 18共同传递:许多神经均贮存有二或三种递质可供释放,此现象称为共同传递 19“开关反应” :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而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表现为“开”时患者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而“关”时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20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或加重现象。 22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使用a受体阻断药后,可使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的a效应被阻断,而舒张骨骼肌血管的B2效应占优势,此时给予肾上腺素血压不但不升,反而下降。23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此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24人工冬眠: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并可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25灰婴综合征: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能力差。大剂量使用氯霉素可致早产儿和新生儿药物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故称灰婴综合征。 26抗菌药: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27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8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29抗菌后效应:抗菌后效应(PAE)——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某种抗菌药物后,再去除培养基中的抗菌药,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的现象 30二重感染:正常人口腔、咽喉部、胃肠道存在完整的微生态系统。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题 一、多选题 1.中枢免疫器官有ABD A 胸腺 B 腔上囊 C 脾脏 D 骨髓 2.中枢免疫器官的特点有ACD A 胚胎早期出现 B 胚胎晚期出现 C 控制机体免疫反应 D 能诱导淋巴细胞分化 3.抗原具有BD A 特异性 B 免疫原性 C 专一性 D 反应原性 4.抗原按性质分为AC A 完全抗原 B 自身抗原 C 不完全抗原 D 异嗜抗原 5. 全菌抗原或整个病毒粒子抗原所制备的血清为C A 多联血清 B 单价血清 C多价血清D --- 6.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ABCD A IgG B IgM C IgA D IgE 7.单克隆抗体的特点ABCD A纯度高 B专一性强 C 重复性好 D能在动物体内外持续产生同质性抗体 8.抗体具有亲细胞性质,能与下列细胞结合ABC A 肥大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神经细胞 9. 血清学反应的类型有ABCD A 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10.沉淀反应的类型有ABC A 电泳 B 琼脂扩散试验 C 环状沉淀试验 D ELISA 11.试管凝集的特点有ACD A 方法简单 B 特异性不强 C 可定性 D 可定量 12.常用于检测炭疽病的实验方法是B A 琼脂扩散试验 B 环状沉淀反应 C 对流免疫电泳 D 血凝试验 13.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有AD A 乳胶凝集 B 试管凝集 C 平板凝集 D 间接血凝 14.补体结合实验中,如果最终出现溶血现象,其结果应为C A 阳性 B 不确定 C 阴性 D A或B 15.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AC A 特异性强 B 特异性不强 C 抗原间血缘越近交叉程度越高 D 不会出现带现象 16.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7.下列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说法正确的有AC A 先天的,遗传的 B 作用慢,范围窄 C 为第一线防御作用 D 有再次反应的能力,有记忆 18.干扰素的特性有AC A 可溶性蛋白 B 对热不稳定 C 对酶敏感 D 对病毒种类有特异性 19.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屏障有BD A 血脑屏障 B 皮肤 C 胎盘屏障 D 黏膜 20.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ABCD A 遗传 B 年龄 C 环境(温度、湿度) D 动物种类 二、名词解释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及记忆口诀

药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及记忆口诀 药理学重点总结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与机制 1.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用阿托品拮抗)。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用于青光眼。 2.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碘解磷定:胆碱脂酶复活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常用解救药。应临时配置,静脉注射。 4.阿托品:M受体阻滞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抗感染中毒性休克,抗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用镇静药和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同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同类药物莨菪碱。合成代用品:扩瞳药:后马托品。解痉药:丙胺太林。抑制胃酸药:哌纶西平。溃疡药:溴化甲基阿托品。 小编知道大家通过药理学重点总结这篇文章已经对药理学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药理学名词解释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药理学归纳总结各章节名词解释汇总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3、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的表现。 5、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药物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又称脂溶性扩散,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生物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以上内容是对药理学名词解释的重点总结,接下来我们看看怎么记忆药理学知识,口诀是什么? 你必须要要掌握的药理学记忆口诀抑制胃酸分泌药: ①、胃酸分泌机制:内源性组织胺、胃泌素和乙酰胆碱与胃粘膜壁细胞组织胺受体、胃泌素受体和乙酰胆碱能受体结合后能刺激胃酸分泌; ②、壁细胞分泌H+,是通过H+-K+-ATP酶将细胞内H+泵出细胞外。 ③、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与组织胺H2受体结合,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阻断胆碱能M1 受体,H+泵抑制药(奥美拉唑)抑制壁细胞H+-K+-ATP酶,皆能抑制胃酸分泌而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1)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少数藻类。(每少一项扣0.5,错6项扣完) 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 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每错一项扣0.5) 4.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的特点是细胞免疫、带菌免疫与变态反应同时存在两大特点 5.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五种。 6.变态反应的类型包括Ⅰ型(过敏型)、Ⅱ(细胞毒型)、Ⅲ(免疫复合物型)、Ⅳ(迟发型)型。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机制是: A 抑制中枢PG合成 B 抑制外周PG合成 C 抑制中枢PG降解 D 抑制外周PG降解 E 增加中枢PG释放 2、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A 导水管周围灰质 B 脊髓 C 丘脑 D 脑干 E 外周 3、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 A 阻断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 B 降低感觉纤维感受器的敏感性 C 阻止炎症时PG的合成 D 激动阿片受体 E 以上都不是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的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对乙酰氨基酚 5、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布洛芬 6、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 A 减慢其在肝脏代谢 B 增加其对细菌膜的通透性 C 减少其在皮肤小管分泌排泄 D 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 E 增加其与细菌蛋白结合力 7、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机制是:

A 减少尿酸的生成 B 促进尿酸的排泄 C 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 D 抑制黄嘌呤投氧化酶 E 选择性消炎作用 8、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 激活环加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B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C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D 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E 激活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9、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 促进炎症消散 B 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 C 抑制抑黄嘌呤氧化酶 D 促进PG从肾脏排泄 E 激活黄嘌呤氧化酶 10、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前者: A 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 B 抑制肝药酶,减慢甲磺丁脲代谢 C 加快胃粘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 D 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 E 以是都不是 11、保泰松降低强心甙作用的原因是: A 增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 B 增加其排泄 C 减少其吸收 D 增加其代谢 E 增加其分布容积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5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实验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 实验报告 组长:********** 组员:********** 二零一二年四月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 (一)器材 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 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 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 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 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 (二)试剂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 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 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 三、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 1、麦康凯培养基 (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

(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将两 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 15~30min。待冷却至50 ~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 (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 (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 (1)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 (2)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调节pH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待冷却至50 ~ 55℃时,倾注平板。 4、液体培养基(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装入大试剂瓶中,不加琼脂,不分 装) (二)病料取材 在病猪死亡后,首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 在,未发现,则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对其进行生理解剖,观察其病理特征 现象,取出病猪的十二指肠、胃、肝脏三处的组织物,并注意组织的完 整性,用储物袋密封保存。 (三)细菌粗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