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离定律应用中概率的计算方法

分离定律应用中概率的计算方法

分离定律应用中概率的计算方法
分离定律应用中概率的计算方法

2.分离定律应用中概率的计算方法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

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laa,则杂合双亲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所生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1)方法: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再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实例:如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laa,父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母方产生A、a配子的概率也各是1/2,因此生一个白化病(aa)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③亲代的基因型在未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某一性状发生的几率例如: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白化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多少?

解此题分三步进行:

(1)首先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及其几率。由前面分析可推知该夫妇是Aa的几率均为2/3,是AA的几率均为1/3。

(2)假设该夫妇均为Aa,后代患病可能性为1/4。

(3)最后将该夫妇均为Aa的几率2/3×2/3与假设该夫妇均为Aa情况下生白化病忠者的几率1/4相乘,其乘积1/9即为该夫妇后代中出现百化病患者的几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4、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合子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3/4,显性个

分离工程计算题

1、溶菌酶在2.8mol/L 和3.0mol/L 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2g/L 和0.26g/L ,试计算溶菌酶在3.5mol/L 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由Cohn 经验方程21lg ,2 Ci S KsI I Zi β=-=∑,得 ()()2211/22.821 2.828.4/I mol L =??+?-=12lg1.2s=lg 0.26=KsI KsI βββ=-=-,有K 1.1070,有9.3781() ()2221/23.021 3.029/I mol L =??+?-= 当在3.5mol/L 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2231/23.521 3.5210.5/I mol L =??+?-=,33lg 5.56810/S KsI g L β-=-=? 2、溶剂萃取分离A 和B 两种抗生素,初始水相中A 和B 的质量浓度相等,A 和B 的分配系数与其浓度无关,分别为10和0.1.利用混合、澄清式萃取操作,设每级萃取均达到分配平衡,并且萃取前后各相体积保持不变。(1)若采用一级萃取,萃取水相中90%的A ,所需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多少?此时有机相中A 的纯度(即A 占抗生素总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2)若采用多级错流接触萃取,每级萃取用新鲜的有机相,相比均为0.5,计算使A 在有机相中的收率达到99%以上所需的最小萃取级数,并计算有机相中A 的实际最大收率和平均纯度?(3)若采用三级逆流萃取,计算使A 在有机相中的收绿城达到与第(2)问相同所需的相比。 解:(1)由1/1=0.99A A A A E E E ?-=+=,所以 又/,=9=10;/=0.9A A S F A A S F E K V V E K V V =且,所以 同理:=/=0.10.9=0.09B B S F E K V V ? 所以1/10.083B B B E E ?-=+≈ 又因初始水相质量浓度A=B ,故A 的纯度为:0.9/(0.90.083)91.6%+≈ (2)/100.55A A S F E K V V ==?= ,=/=0.10.5=0.05B B S F E K V V ? 由()n n n 116-111,1-==1-0.99(1)66n n A n E E ??+--= ≥+得 则6100,3n n ≥≥,即可,故最小萃取级数为3 当n 大于等于3时,有机相中A 的最大实际收率为:3 3111/699.5%A ?-=-≈ 此时B 的收率为33111/1.0513.6%B ?-=-≈ 故平均纯度为0.995/(0.9950.136)0.88+≈ (3)131199.5%,/1 n A A S F n E E E K V V E ?++--===-,所以,故此时相比为0.55

分离定律中概率计算怎么讲

分离定律中概率计算怎样讲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AA×AA AA 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 ⑶AA×aa Aa 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⑹aa×aa aa 全隐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亲代杂交类型 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 AA×AA;AA×Aa;AA×aa; ⑵全隐aa×aa ⑶显:隐=1 : 1 Aa×aa ⑷显:隐=3 : 1 Aa×Aa 解题思路:(理解)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 3B _ :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 1Bb:1bb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亲代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子代可能基因型及比例 ⑴一种性状一种性状AA×AA;AA×Aa;AA×aa;aa×aa ⑵两种性状 1 : 1 Aa×aa ⑶两种性状3: 1 Aa×Aa 概率计算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AA×AA AA=1 A =1(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A =1(全显) ⑶AA×aa Aa=1 A =1(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A :aa(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A :aa(显:隐)=1 : 1 ⑹aa×aa Aa=1 aa=1(全隐)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类型总结

一、分离定律: 基础类型: 1.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C.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 分离规律正推: 2.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若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两个孩子中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 A.1/2 B.1/4 C.1/8 D.3/4 练:视神经萎缩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 25%B12.5% C 32.5% D 75% 胚胎致死型: 3.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练: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二分之一。 随机交配类型: 4.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比例占25%,基因型Aa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群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1/9 C1/8 D1/4 练:果蝇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只有灰身个体,其中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 的比例是 A9/25 B12/25C6/25 D4/25 5.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的基因型为AA,Aa与的种子数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3:2:1 B1:2:1 C3:5:1 D4:4:1 二、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分离比正推型: 1. 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 而且都是独立遗传。在一个家族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

分离工程计算题

分离工程习题 四、计算题: 1、已知某混合物含0.05乙烷,0.30丙烷和0.65正丁烷(摩尔分率),操作压力下各组分的平衡常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试求其泡点温度。 乙烷: K=0.13333t+5.46667 丙烷: K=0.06667t+1.13333 正丁烷: K=0.02857t+0.08571 (t 的单位为℃) 解:设温度为10℃, 用泡点方程∑=1x K i i 进行试差,不满足泡点方程, 设温度为7.2℃,重新试差,满足泡点方程,泡点温度为7.2℃,结果见表。 2、已知某混合物含0.05乙烷,0.30丙烷和0.65正丁烷(摩尔分率),操作压力下各组分的平衡常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试求其露点温度。 乙烷: K=0.13333t+5.46667 丙烷: K=0.06667t+1.13333 正丁烷: K=0.02857t+0.08571 (t 的单位为℃) 解:设温度为24℃, 用泡点方程∑=1K /y i i 进行试差,不满足露点方程, 设温度为23℃,重新试差,满足露点方程,露点温度为23℃,结果见表。 3、一轻烃混合物进行精馏塔的计算,求得最小回流 比Rm=1.45,最小理论板数Nm=8.6,现取操作回流比 为R=1.25Rm ,全塔平均板效率为n=0.60,求所 需的实际塔板数。 解:R=1.25Rm=1.25×1.45=1.8125 R R R m -+=-+=118125145181251013.. .. 由图查得, N Nm -=053.

实际板数为=19.43/0.6 =32.4=33块 4、某多组分精馏塔的原料组成、产品组成(组分1为轻关键组分)及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如表所示,已知提馏段第n 板上升的气相组成,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x n+1,i =0.8y n,i +0.2x w,i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x y x n i n i D i ,,,..=--12021。试求离开第n+2板的液相组成。(要求各板组成列表)(塔序从下往上,第n+1 解:(1)用提馏段操作线方程x n+1,i =0.8y n,i +0.2x w,i ,计算'i ,1n x +,即 381.0013.02.0473.08.0x 2.0y 8.0x 1,W 1,n 1,1n =?+?=+=+ 其他组分的计算结果列于表。 (2)用相平衡方程 ∑ +++αα= 'i ,1n 'i ,1n 'i ,1n x x y ,计算'i ,1n y +,计算结果列于表。 (3)由于第n+1板为进料板为进料板,所以,用精馏段操作线方程x y x n i n i D i ,,,..=--12021,计算'i ,2n x +,即 5508.0980.02.06223.02.1x 2.0y 2.1x 1,D 1,1n 1,2n =?-?=-=++其他组分的计算结果列于表。 (4)计算结果汇总 'i ,1n x + 'i ,1n x +α y 'i ,1n + i ,2n x + 1 0.3810 0.9335 0.6223 0.5508 2 0.5234 0.5234 0.3489 0.4147 3 0.0502 0.0246 0.016 4 0.0197 4 0.0454 0.0186 0.0124 0.0149 Σ 1.0000 1.5000 1.0001 5、已知组分1和组分2所构成的二元系统, 当处于汽-液-液平衡时, 两个平衡的液相组成如 下:x x 21005005αβ==.,., 两个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此时分别为P amt P atm 1020065075==.,.,此对称系统的范拉尔常数(用Ln 表示)为A=3.272 求:(1)γγαβ21, (2)平衡压力 (3)平衡的气相 组成。 解:(1)由范拉尔方程计算活度系数 00818 .00.053.272)A(x ln γ953.20.05)(13.272)x 1A(ln γ2 2β1 β 2 2221=?== =-?=-=ββ 008 .1γ 16 .19γβ2 1==β 16 .19γ 008.1γ2 α1==α (2)3411.17185.06226.0x γP x γP P α 2α202β1β101=+=+=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基因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题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 例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技法提炼 “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型二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题技巧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这可简记成“无中生 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学@科网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分离定律题型归纳】 题型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操作技术 1、(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题型二:交配类型及应用 2、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题型三: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3、基因型为Dd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上有D基因,那么与其共用一个着丝点的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是()A.d B.D C.D或d D.D和d 4、基因型为Dd的个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DD、dd、Dd的分离分别发生在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③有丝分裂过程中()A .①①②B.③③①C.②②①D.③③③题型四:相对性状 ....的区分 注意点:①同种生物②同一性状 5、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棉纤维的长和粗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题型五:显、隐性状的判别(方法1、2) 7、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 B.非甜是显性 C.相互混杂 D.相互选择 题型六: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别.对植物而言,可用自交(最简便)和测交。对动物而言,只能用测交。 8、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 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 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 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 题型七: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 9、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题型八:基因型的推断 10、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种植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这株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1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试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12、牛的无角性状(B)对有角性状(b)为显性。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有角小牛,则这头公

分离工程试题库-叶庆国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改革系列参考书分离工程试题库 叶庆国钟立梅主编 喬匣才午刮L大寺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教研室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在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属于山东省“重中之重”学科,一直处于山东省领先地位,而分离工程是该专业二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利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等基础基础知识中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分离和提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突出的弊端就是手工计算工程量大,而且结果不准确。同时III 于现代化化学工业日趋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学生能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对高水平工业工程师的需求,开展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我们的学生能否承担起现代化学工业的重任,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分离工程课程的改革主要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分离工程例题与习题集、分离工程试题库的编写等工作。訂前全国各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使用的教材一般均为山化学工程与丄艺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化丄分离过程(陈洪紡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其他类似的教材已出版了十余部。这些教材有些还未配习题,即便有习题,也无参考答案,而至今没有一本与该课程相关的试题库的出版,因此编写这样一本学习参考书,既能发挥我校优势,乂符合形势需要,填补参考书空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分离工程试题库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贯穿II询已出版的相关教材,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和计算题多种题型,有解题过程和答案,为学生的课堂以及课后学习提供有力指导。 编者2006 年3月

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分离定律解题技巧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性状为______性状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则新性状为_________性状,亲本性状为__________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份的性状为_________性状 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____________,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_______________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______________;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或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被鉴定个体为___________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所用的方法为: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采用测交、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单。 针对训练: 1、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色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授粉,观察果穗 2、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A.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3、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三、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或表现性状的推导 (1)正推类型:依据双亲推子代 可依据亲本遗传因子组成或性状表现类型推子代 (2)逆推类型:依据子代推亲本 ①隐性纯合子突破法:隐性类型一旦出现即可写出遗传因子组成,可判断双亲中至少各有一个隐性基因 ②分离比推导法 子代分离比为3:1→双亲均为杂合子子代分离比为1:1→双亲为测交类型 子代全为显性→双亲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子代全为隐性→双亲全为隐性纯合 针对训练: 4、控制蛇皮颜色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进行传递,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黑斑蛇遗传因子组成与亲本黑斑蛇相同 D.乙实验中,F2黑斑蛇遗传因子组成与亲本黑斑蛇相同 5、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 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断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6、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 B.30 C.60 D.90 7、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③测交后代的表现性状类型比④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⑤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8、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A.25% B.12.5% C.32.5% D.75%

完整版本分离定律常见题型包括答案.doc

因。 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常见题型归纳 一、有关显性与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Ⅰ :根据子 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 代性状判断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 Ⅱ : 根据子代性 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 1→ 状分离比判断分离比为 3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显性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Ⅰ : 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 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 ;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 , 则可能为纯合子。此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 但只适合于植物 , 不适合于动物。 Ⅱ: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 , 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 则一定为杂合子 :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 , 则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 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 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例 1.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 +101 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 紫花 +102 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例 2. 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1) - ( 3)的遗传问题( ) ... ( 1)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2)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叶和狭披针型叶的显隐性关系 (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 二、表现型与基因型的推断方法 1.正推型: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②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出现隐性性状, 则基因型一定为aa, 其中一个来自父本, 另一个来自母本。 ③后代分离比推断法: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 1, 则亲本基因型为Aa 和 Aa, 即:Aa × Aa→3A∶ 1aa。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 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 Aa× aa→ 1Aa∶ 1aa。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 则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显性纯合子,即:AA× Aa 或 AA× AA或 AA× aa。 例3.番茄的红果( A)对黄果( a)为显性,两株红果番茄进行杂交,F1中全部都是红果。这两株 红果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 AA× Aa B .AA× AA C . Aa× AA D . Aa× Aa 例 4.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 a 控制 , 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 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亲本表现型 F1 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黄果红果 1 红果×黄果49 2 504 2 红果×黄果997 0 3 黄果×黄果1511 508 A. 番茄的果色中 , 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 1 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 aa ) C. 实验 2 的后代黄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 3 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 或 AA 三、关于自交与自由交配计算问题 1、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对于植物,自花传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交方式; 对于动物(雌雄异体)自交更强调与交配的雌雄个体基因型相同。如基因型为2/3AA 、1/3Aa 植物 群体中自交是指:2/3AA 自交、 1/3Aa 自交,其后代基因型及概率为3/4AA、 1/6Aa 、 1/12aa ,后代 表现型及概率为11/12A 、 1/12aa 。 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即交配。仍以基因型为2/3AA、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 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如下:♀2/3AA×♂ 2/3AA、♀ 2/3AA ×♂ 1/3Aa 、♀ 1/3Aa ×♂ 2/3AA 、♀ 1/3Aa ×♂ 1/3Aa 。其后代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 1/36aa ,表现型为 35/36A 、 1/36aa 。 2、杂合子 Aa 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Ⅰ . 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第n 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n 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亲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比例 F 所占比例 Aa× Aa Ⅱ . 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Aa× aa AA× AA或 AA× Aa 或 AA × aa aa× aa 2、逆推型:由子代推亲代的基因型 判断搭架子:显性大写在前, 隐看后代表现型填空 显隐性性小写在后 , 不确定就空着有无隐性性状 ①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 A 来表示,隐性由图中曲线得到启示:在育种过程中,选育符合人们要求的个体,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性状不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即aa,根据子一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再发生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分离工程习题

分离工程习题 一、填空: 1、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方法)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2、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3、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4、机械分离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旋风分离、静电除尘 5、速率分离过程是超滤、渗析(膜分离、渗透)。 6、平衡分离过程是(吸收、萃取)、精馏、蒸发。 7、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义为(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的比值)。 8、理想气体的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 9、活度是(修正的)浓度。 10、低压下二元非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12等于(02 201 1p p γγ)。 11、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化学位)相等。 12、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3、逸度是(修正的)压力。 14、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方程求定的。 15、露点方程的表达式为(∑=1K /y i i ) 16、泡点方程的表达式为(∑=1x K i i )。 17、泡点温度计算时若1x K i i >∑,温度应调(小)。 18、泡点压力计算时若1x K i i >∑,压力应调(大)。 19、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 20、绝热闪蒸过程,节流后的温度(降低)。 21、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1K /Z 1Z K i i i i >∑>∑且时,其相态为(气液两相)。 22、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1Z K i i <∑时,其相态为(过冷液相)。 23、若组成为Z i 的物系,1K /Z i i <∑时,其相态为(过热气相)。 24、绝热闪蒸过程,饱和液相经节流后会有(气相)产生。 25、设计变量与独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Ni =Nv -Nc )。 26、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7、回流比是(可调)(固定、可调)设计变量。 28、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少)。 29、分离要求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 30、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不变)。 31、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32、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 P 1'值越(大)越 好。 33、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底组分形成具有(负)偏差的非理想溶液。 34、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使A P 1'值越大,溶剂的选择性(增大)。 35、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底)出来。 36、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37、均相恒沸物在低压下其活度系数之比γγ12/应等于(02P )与(o 1P )之比。 38、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的平衡常数小的组分主要在塔内(底)板被吸收。 39、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主要在塔内(顶)板被吸收。 40、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是(难)吸收组分。 41、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易)吸收组分。 42、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有利)。 43、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44、压力越高对吸收越(有利)。 45、吸收因子A (反比)于平衡常数。 46、吸收因子A (正比)于吸收剂用量L 。 47、吸收因子A (反比)于液气比。 48、完成一个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功最小的过程是(可逆)。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及解题规律

分离定律的常见题型 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子代性状分析: 黄花×白花→黄花(为显性性状); 黄花自交后代既有黄花又有白花(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 →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 练习1:(双选)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 A.紫花×紫花=紫花 B.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C.紫花×白花=紫花 D.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练习2: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 南瓜杂交,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 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F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若测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若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若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待测个体为 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出花粉粒用碘液检测。 若一半蓝色,一半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若全为一种颜色,则待测个体为 对于动物来说,可用测交法鉴别;对于植物,自交法更简便 练习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的组成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三、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表现型(正推型):

(完整版)分离工程试题总结(最终版)

一、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2、分离因子(等于1),则表示组分i 及j 之间不能被分离。 3、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 )或(物质MSA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4、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6、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8、流量加合法在求得 ij x 后,由(H )方程求 j V ,由(S )方程求 j T 。 9、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0、三对角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 1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热力学效率定义为(系统)消耗的最小功与(过程)所消耗的净功之比。 14、分离最小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可逆)时所消耗的功。 15、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 16 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7、分离过程可分为 机械分离 和传质分离两大类。其中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过程中有 质量传递 现象发生。常见的传质分离过程有 精馏 、 吸收 、 萃取 。 18、在泡点法严格计算过程中,除用修正的M-方程计算 液相组成 外,在内层循环中用S- 方程计算 级温度 ,而在外层循环中用H-方程计算 汽相流率 。 19、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液泛 、 雾沫夹带 、 压力降 和 停留时间 。 20、常见的精馏节能技术有 多效精馏 、 热泵精馏 、 采用中间冷凝器和中间再沸器的精馏 和 SRV 精馏 。 21、常压下 苯-甲苯 物系的相平衡常数更适合于用公式Ki= pis/ P 计算。 22、清晰分割法的基本假定是:馏出液中除了 重关键组分 外没有其他 重组分 ,而釜液中除了 轻关键组分 外没有其他 轻组分 。 23、下列各单元中,混合器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0 , 分配器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1。 二、简答题 1、怎样判断混合物在T ,P 下的相态,若为两相区其组成怎样计算? 答:对进料作如下检验 = 1 B T T = 进料处于泡点,0=ν i i Z k ∑ > 1 T >B T 可能为汽液两相区,ν>0 < 1 T 1 T D T 进料为过热蒸汽 2、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节省精馏过程能耗有哪些措施? 3、根据两相状态不同 , 平衡分离过程可分成几类 (1) 假定有一绝热平衡闪蒸过程,所有变量表示在所附简图中。求: 1) 总变更量数Nv; 2) 有关变更量的独立方程数Nc ; 3) 设计变量数Ni;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复习过程

基因分离定律题型题型(详细好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 ×—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教程文件

分离工程试卷及答案

分离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共27空,每空2分,共54分) 1. 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传质分离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分离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分离过程,常见的平衡分离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表征表征能量被利用的程度有两类效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要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提高其___________________效率,就应该采取措施减小过程的有效能损失。有效能损失是由 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3. 泡露点计算是分离过程设计中最基本的汽液平衡计算,按规定哪些变量和计算哪些变量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影响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5. 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中围绕非平衡级所建立的 MERQ 方程分别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常见的精馏过程节能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理想气体和理想溶液混合物传热速率________________最小分离功,非理想溶液混和物传热速率 ________________最小分离功,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 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 B.临界点 C.泡点 D.熔点 . 2.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A.很高 B.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3. 设计变量数就是() 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 B.约束数 C.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 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 4. 在多组分混合物的吸收过程中,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一般主要在靠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在其余级变化很小。 A.轻关键组分 B.重关键组分 C.轻非关键组分 D.重非关键组分 5. 多组分精馏与多组分吸收过程均不能对所有组分规定分离要求,而只能对分离操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组分即关键组分规定分离要求,其中多组分精馏过程最多只能有( )个关键组分,多组分吸收过程最多只能有( )个关键组分。() A.1 B.2 C.3 D.4 6. 下列各单元中,(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0,( )单元的可调设计变量数为 1。() A.混合器 B.分相器 C.分配器 D.再沸器 7. 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 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 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 D.视具体情况而变 8. 如果二元物系有最低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A.正偏差溶液 B.理想溶液 C.负偏差溶液 D.不一定 9. 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10.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 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 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