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了,所以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重力势能的变化一般都

是和重力做功联系在一起,只有重力对物体或是系统做功,那么重

力势能才会发生改变,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

势能增加…

一、重力的功

过程甲、乙结果为:WG=mgh=mgh1-mgh2

分析过程丙的方法是: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由于每

一段很小很小,都可以近似看作一段倾斜直线;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

一小段倾斜直线时重力所做的功;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结果为:WG=mgh=mgh1-

mgh2

重力做功的特点:

对于确定的物体,其重力大小、方向不变,当沿着不同路径向下或向上运动时,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知:

1、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所做的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路径无关。

2、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的乘积。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A、B沿不同的路径下滑,在下滑相

同高度的过程中,不论摩擦力是否相同,也不论运动时间是否相同,重力做功都相同。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符号Ep

表示,物体的质量越大,离地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定义式:E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Ep等于物体的重量mg

和它的高度h的乘积。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

4、重力势能是状态量。

5、重力势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6、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要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高度为零,重力势能为零的一个水平面)。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在确定位

置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有不同的值,这就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公

式中的h是物体的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例如:水平桌面离水平

地面的高度为H,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方h高处,选水平桌面为参

考平面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mgh,若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小球的

重力势能就是mg(H+h)。

选择哪个平面做参考平面,原则上是任意的,而不是硬性规定的,因此重力势能虽是标量但却有正负之分。比如:物体在参考平面以

上h高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当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h低处,其重力势能就是-mgh,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比零势能大,还是比零

势能小。它可表示大小,比如对同一个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有一2J

和一3J两个值,比较其大小有一2J>一3J。

7.重力势能是属于系统的

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了,所以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的。(重力势能的这个特

点与动能不同,动能是运动物体单独具有的)通常我们说物体具有多

少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是,某物体与地

球这一系统具有多少重力势能)。

三、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所以,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有关。

重力做功,重力势能一定改变,重力势能的改变只由重力做功引起。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度为h1的A点落至高度为h2的B点,重力做功以地面为零势能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由mgh1变为mgh2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可见,

总结:

(1)物体的高度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的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物体的高度增加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的量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的大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知识讲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基础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要点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跟物体的初末位置的高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物体沿闭合的路径运动一周,重力做功为零,其实恒力(大小方向不变)做功都具有这一特点. 如物体由A 位置运动到B 位置,如图所示,A 、B 两位置的高度分别为h 1、h 2,物体的质量为m ,无论从A 到B 路径如何,重力做的功均为: cos G W mgl α==mgh =mg(h 1-h 2)=mgh 1-mgh 2. 可见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要点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公式: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P E mgh =. h 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 (3)单位:焦(J). 1J =2 1kg m s 1N m m -???=?. (4)重力势能是一个相对量,它的数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实际上是由h 为相对量引起的.参考平面的选择不同,重力势能的值也就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平面. 在参考平面内的物体,E P =0; 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E P >0; 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E P <0. (5)重力势能是标量,它的正、负值表示大小. (6)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共有的. 要点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1)重力势能是一个相对量,它的数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在参考平面内,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为负值. (2)重力势能变化的不变性(绝对性). 尽管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都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这体现了它的不变性(绝对性). (3)某种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其相应力所做的功.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所做的功;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4)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 P =mgh ,只适用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g 值不变时的范围,若g 值变化时,不能用其计算. 要点四、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4.1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零势能面; ★学习重点: 1. 重力势能 2.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学习难点: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课前预习 1、重力势能 (1)定义: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计算式:Ep=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E p等于物体的和它的的乘积 (3)重力势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单位:符号: (4)对Ep=mgh的理解: a.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能面。(通常以水平地面为参考平面) b. 式中h应为物体的距零势能面的高度。 c. 重力势能可正可负Ep>0,说明物体在零势能面, Ep<0,说明物体在零势能面。 2﹑重力势能的变化ΔE P ΔE P = E P2 -E P1 注: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或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1)定量关系式为: a.下落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减少的数量等于重 力所做的功 b.向上时, 重力做负功(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重力势能 增加的数量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2)功能关系 即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的。 4、重力做功的特点 小结:重力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 课堂讲练: 1、什么是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有一个质量为10kg 的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为3m ,则你能计算出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吗?为什么? 3、若物体处于零势能面处则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Ep = 4、质量0.5kg 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0.8m 的A 点落到地面的B 点,桌面高h=1.2m .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 2) 总结:(1) (2 ) 1、重力做功的特点 当物体向下运动时(1→2),重力做的功为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2→1),重力做的功为 ; 可见: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做 功;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做 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2、重力势能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班级姓名 1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对其做功500J,则物体的( d ) A.动能一定增加500J B.动能一定减少500J C.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0J D.重力势能一定减少500J 2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当其动能等于重力势能时(以地面为零势能面),物体的速度为:( a ) A. B. C. 2 D. 3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高度 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 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为( d ) A.mgh,减少mg(H-h) B.mgh,增加mg(H+h) C.-mgh,增加mg(H-h) D.-mgh,减少mg(H+h) 4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5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B.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C.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D.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v0向不同的方向抛出,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 6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 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减少了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零势能面的选取无关 7大型拱桥的拱高为h,弧长为L,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在以不变的速率v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由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始终不变,重力始终不做功 B.由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力势能的增量为零,重力的总功等于零 C.汽车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总的变化量为0,重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总功为0 D.汽车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上坡时重力做负功,下坡时做正功,总功为零 8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 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9用绳子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使它以加速度α匀加速升高h,在此过程中,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 为( a ) A.mgh B.mgh + mαh C.m(g-α)h D.mαh 10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2年7月28日至8月13日在伦敦斯特拉特福德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奥运会 中的投掷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等体育比赛项目都是把物体斜向上抛出的运动,如图所示.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 落地的过程中( d ) A.物体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均匀的细链条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一端,使L/2长部分垂在桌面下,(桌面高度大于链条长度,取桌面为零势能面),则链条的重力势能为( d ) A.0 B. -mgL C.- mgL D.-mgL 12某学习小组对重力势能的理解提出了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 ( ab ) A.重力势能的变化只跟物体所处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实际经过的路径无关 B.重力势能的变化只跟重力做功有关,和其他力做功多少无关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学习目的: 1.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表述 2. 理解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3. 掌握重力做功的特点 4. 了解弹性势能的特点及与弹性势能有关的因素 5. 掌握机械能的概念及学会分析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习重点: 1.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 重力做功的特点 3. 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重力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 功和能是两个相互联系的物理量,做功的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改变,所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 1.如图所示,力F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增加: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势能 W F = = E k 用一外力F把物体匀速举高H,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但外力对物体做了功,使物体做功的本领增强,势能增加。 W F = Fh = mgh (1)E P = mgh

(2)重力势能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个位置或某个时刻所具有的势能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E P = mgh,其中h具有相对性,因此势能也具有相对性,它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不相同。原则上讲,参考平面可以任意选取。 例:物体自由下落,物体质量为10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如图所示。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以位置2为参考平面: E P1 = mgh1 = 1.2×103J E P1′= mgh1′= 200J E P2 = mgh2 = 1.0×103J E P2′= mgh2′= 0 E P3 = mgh3 = 600J E P3′= mgh3′= -400J E P地= mgh地= 0E P地′= mgh地′= -1000J 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正负表示该位置相对参考平面的位置高低,物体在该位置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平面上的多还是少。 重力势能是相对的,但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有密切的关系 将一物体竖直上抛, 在上升阶段: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方案比赛一等奖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 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 (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Ppt课件,装沙的小桶,大小质量各异的3个小球 教学过程设计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物理知识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 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了,所以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重力势能的变化一般都 是和重力做功联系在一起,只有重力对物体或是系统做功,那么重 力势能才会发生改变,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 势能增加… 一、重力的功 过程甲、乙结果为:WG=mgh=mgh1-mgh2 分析过程丙的方法是: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由于每 一段很小很小,都可以近似看作一段倾斜直线;分别求出物体通过每 一小段倾斜直线时重力所做的功;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结果为:WG=mgh=mgh1- mgh2 重力做功的特点: 对于确定的物体,其重力大小、方向不变,当沿着不同路径向下或向上运动时,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知: 1、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所做的功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路径无关。 2、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的乘积。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A、B沿不同的路径下滑,在下滑相 同高度的过程中,不论摩擦力是否相同,也不论运动时间是否相同,重力做功都相同。 二、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符号Ep 表示,物体的质量越大,离地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定义式:E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Ep等于物体的重量mg 和它的高度h的乘积。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 4、重力势能是状态量。 5、重力势能是标量,即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6、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要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首先必须确定一个参考平面(高度为零,重力势能为零的一个水平面)。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在确定位 置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有不同的值,这就是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公 式中的h是物体的重心到参考平面的高度。例如:水平桌面离水平 地面的高度为H,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方h高处,选水平桌面为参 考平面时,小球的重力势能为mgh,若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小球的 重力势能就是mg(H+h)。 选择哪个平面做参考平面,原则上是任意的,而不是硬性规定的,因此重力势能虽是标量但却有正负之分。比如:物体在参考平面以 上h高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当该物体在参考平面以下h低处,其重力势能就是-mgh,重力势能的.正负表示比零势能大,还是比零 势能小。它可表示大小,比如对同一个参考平面,重力势能有一2J 和一3J两个值,比较其大小有一2J>一3J。 7.重力势能是属于系统的 如果没有地球,就没有重力,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了,所以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所有的。(重力势能的这个特 点与动能不同,动能是运动物体单独具有的)通常我们说物体具有多 少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习惯说法(严格地说应是,某物体与地 球这一系统具有多少重力势能)。 三、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高一物理机械能重力做功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四) 重力做功、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 知识要点 (一)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1.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用符号P E 表示,用公式表示 mgh E P =。单位:m 用kg ,g 用2/s m ,高度h 用m 则P E 单位为焦耳,记作J 。 重力势能是能量,是状态量,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 2.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有关,起点位置不同则相对高度不同,重力势能大小不同,所以重力势能有相对性。如水平桌面高度为H ,重物质量为,m 距桌面高度为h ,取地面为 起点(参考平面)重力势能)(H h mg E P +=,取桌面为参考面,重力势能mgh E P =',P E 与P E '不等。 重物在参考面以下P E 为负值 3. 重力势能是属于重物与地球系统共有的。 由于重力是地球施力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被举高才有重力势能,若无重力作用,举起重物不用费力,重物也就没有做功本领,无重力势能,所以重力势能是以有重力为前提,因此重力势能属于重物与地球共有的。 4. 重力势能变化及绝对性 重物从高为1h 处运动到2h 处,则重力势能由1mgh 变为2mgh 、重力势能变化 )(1212h h mg E E E P P P -=-=?。若21h h >,0?P E 重 力势能增加。 h mg h h mg E P ?=-=?)(12,h ?只与1h 、2h 的差值有关与1h 、2h 的大小无关,所以重力势能变化与参考面的选择无关,又叫重力势能变化P E ?有绝对性。 如12h h h -=?,若参考面向上移m 1,则111-='h h 122-=' h h h h h h h h h h ?=-=---=' -'='?121212)1()1( 5. 重力势能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上图中重物m 由A 运动到B ,重力做功0)(12>-h h mg ,)(12h h mg W G -=重力势能变化初末P P P E E E -=?,G P W h h mg mgh mgh E -=-=-=?)(2121 若重物由B 运动到A 重力做功)(21h h mg W G -= 重力势能变化初末P P P E E E -=?)(1212h h mg mgh mgh -=-=G W -= 又如重物沿斜面由A 运动到B

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

7.4重力势能理 上课日期: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系统性 2.深入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3. 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学习等效法计算重力势能 【重点】1.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2.等效法计算重力势能 【难点】等效法计算重力势能 【学法指导】 对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利用“重力做功与过程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认 识等效法求重力势能的变化。 【回顾旧知】 1、重力做功: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与物体的路径 . 2、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 和所处 的乘积. 是标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 。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重力势能与 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 与参考平面的选取 无关. 五、重力势能的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 所共有的. 【情境展现】 情景1如图所示,某物块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高h 的A 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 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物块沿三个轨道滑下到地面。重力做功是否相 同? 情景2物体1的重力势能E p 1=3J ,物体2 的重力势能E p 2=-3J ,哪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如 何理解? 【学海深思】 1.由情景1思考:三种情况下,物块的重力势能的变化相同吗?如果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 参考面,则可认为物块的重力势能为零,你能分析一下物块在三种情况下的能量转化吗? 3 1 2 A h

2.情景2中,你能通过重力做功来解释你的判断吗? 3.如图5-21-1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m,质量为10kg,放在水平地面上,拿住一端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图5-21-1 【交流共享,合作探究】 1.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J,则() A.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50J B.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 C.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50J D. 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不变 2. 井深8m,井上支架高2m,在支架上用一根长3m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有;若以井底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来源:学科网] 2. 在水平地面上平铺着n块相同的砖,每块砖的质量都为m,厚度为d。若将这n块砖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高中物理复习第十九讲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练习必修

第十九讲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1.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运动过程中,可视为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热气球缓缓升空 B. 树叶从枝头飘落 C. 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 D. 跳水运动员在水中下沉 2. (2020届盐城学业水平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小孩沿高5m滑梯由静止滑下,g取10m/s2,在此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为100J,重力势能减小了100J B. 重力做功为-100J,重力势能增加了100J C. 重力做功为1 000J,重力势能减小了1 000J D. 重力做功为-1 000J,重力势能增加了1 000J 3. (2020届苏州学业水平模拟)无人机在空中匀速上升时,不断增加的能量是( ) A. 动能 B. 动能、重力势能 C. 重力势能、机械能 D. 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4. (2020届南京学业水平模拟)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对其做功500J,则物体的( ) A. 动能一定增加500J B. 动能一定减少500J C.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0J 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500J 5. (2020届扬州学业水平模拟)如图所示,m1与m2通过轻质绳连接,m1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是一个相对量。它的数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相关。在参考平面内,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在参考平面 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都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这体现了它的

;可知E p =21 kx 2 。这与前面的讨论相符合点为弹簧的原长处。当物体由 点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当物体由移动的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减小,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总之,当弹簧的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相似。依功能关系由图象确定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3.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度量.动能定理的实质说明了功和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利用动能定理来求解变力所做的功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果物体只受到一个变力的作用,那么:W=E k2-E k1. 只要求出做功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ΔE k,也就等于知道了这个过程中变力所做的功. ②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但是其中只有一个力F1是变力,其他的力都是恒力,则可以先用恒力做功的公式求出这几个恒力所做的功,然后再运用动能定理来间接求变力做的功: W1+W其他=ΔE k. 可见应把变力所做的功包括在上述动能定理的方程中. ③注意以下两点: a.变力的功只能用表示功的符号W来表示,一般不能用力和位移的乘积来表示. b.变力做功,可借助动能定理求解,动能中的速度有时也可以用分速度来表示. 五、理解动能定理 (1)力(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就是动能定理,其数学表达式为W=E k2-E k1。 通常,动能定理数学表达式中的W有两种表述:一是每个力单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二是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这样,动能定理亦相应地有两种不同的表述: ①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②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重难点例题启发与方法总结】 【例题1】如图,桌面离地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 空气阻力,设桌面为零势能面,则小球开始下落处的重力势能(B) A.mgh B.mgH C.mg(H+h) D.mg(H-h) 【解析】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开始下落处在零势能面上面高H处,故该处的重力势能为mgH。 【例题2】在离地面80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以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求: (1)第2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2)第2s内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析】(1)2s末小球下落了h=gt2/2=20m,故重力做功W G=mgh=40J。

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汇总

“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桌面距地面0.8m,一物 体质量为2kg,放在距桌面0.4m的支架上. (1)以地面为零势能位置,计算物体具有 的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桌面过程 中,势能减少多少? (2)以桌面为零势能位置时,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少多少? 【分析】根据物体相对零势能位置的高度,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即得. 【解】(1)以地面为零势能位置,物体的 高度h1=1.2m,因而物体的重力势能: Ep1=mgh1=2×9.8×1.2J=23.52J 物体落至桌面时重力势能: Ep2=mgh2=2×9.8×0.8J=15.68J 物体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Ep=Ep1-Ep2=23.52J-15.68J=7.84J 而物体的重力势能:

物体落至桌面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说明】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其数值与零势能位置的选择有.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它与零势能位置的选择无关,其变化值是与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有关.当物体从支架落到桌面时重力做功: 【例2】质量为2kg的物体自高为100m处以5m/s的速度竖直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落2s,物体动能增加多少?重力势能减少多少?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位置,此时物体的机械能为多少?(g取10m/s2) 【分析】物体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a=g,由运动学公式算出2s末的速度和2s内下落高度,即可由定义式算出动能和势能. 【解】物体下落至2s末时的速度为: 2s内物体增加的动能: 2s内下落的高度为: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此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h′=H-h=(100-30)m=70m 以地面为零势能位置时,物体的机械能为: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 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 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 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练习卷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2.如图所示,A点距地面高为h,B点在地面上,一物体沿两条不同的路径ACB和ADB由A运动到B,则 A.沿路径ACB重力做的功多一些 B.沿路径ADB重力做的功多一些 C.沿路径ACB和路径ADB重力做功一样多 D.无法判断沿哪条路径重力做功多一些 3.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A.mgh,减少mg(H–h) B.mgh,增加mh(H+h) C.–mgh,增加mg(H–h) D.–mgh,减少mg(H+h) 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沿倾角不同的斜面加速下滑,α1>α2,且第一个斜面光滑,第二个斜面粗糙。由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分别为ΔE p1和ΔE p2,则 A.W1=W2 B.W1

C.ΔE p1>ΔE p2 D.ΔE p1<ΔE p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与第2 s内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之比为1:3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D.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6.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拉力和重力作用向上运动,拉力做功是1 J,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有可能不是1 J B.从同一高度将某一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平抛或斜抛,落到地面上时,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相同的 C.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物体到达地面,考虑空气阻力和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相同的D.物体运动中重力做功是–1 J,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不是1 J 7.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得多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8.质量相等的均质柔软细绳A、B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直至全部离开地面,两绳中点被提升的高度分别为h A、h B,上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分别为W A、W B。若 A.h A=h B,则一定有W A=W B B.h A>h B,则可能有W Ah B,则一定有W A>W B 9.物体从某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下列所示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的是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4《重力势能》导学案(含答案)

课时7.4重力势能 1.认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5.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这个系统所共有的。 重点难点: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全面理解和掌握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不要贪多,可以在后续课中逐渐加深理解。在教学中多举例子,由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入手分析,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工地上的打桩机吗?桩锤高高举起后再让它自己落下,就能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为什么桩锤举高后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它到底蕴含的是什么能?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1.重力做功 (1)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①负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②正功。 (2)重力做功的特点:用无限分割的方法可以证明,物体运动时重力做的功只跟它的③起点和④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⑤运动的路径无关。 (3)表达式:W G=mgh=mg⑥(h1-h2),其中h1、h2分别表示物体起点和终点的高度。 2.重力势能

(1)高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摇摇欲坠,如图所示,站在它的下面你可能会感到胆怯。这是因为 ⑦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当它下落时重力做功,可能对你造成伤害。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叫作⑧重力势能。 (2)表达式:E p=⑨mgh,单位:⑩焦耳(J),与功的单位相同。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4)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作参考平面。如图所示,若取井中水面为参考面,则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正值,井底物体的重力势能为负值。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汽车的重力有没有做功? 解答:重力没有做功。 2.物体沿不规则斜面滑下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属于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 解答:重力做功属于恒力做功。 3.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能不能确定哪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解答:不能,要先确定零重力势能面。 主题1:重力做功和物体运动路径的关系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基础篇)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基础篇) 一、选择题: 1、图中虚线是一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其重心运动的轨迹,则从起跳至入水的过程中,该运动员的重力势能( ) A .一直减小 B .一直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 增大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苹果,从距地面高度为H 的树上开始落下,树下有一深度为h 的坑,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则苹果落到坑底时的重力势能为( ) A .mgh -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 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上方连接一个长为L 、劲度系数k 的轻弹簧,现用手拉着弹簧P 点缓慢向上移,直到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P 点位移是H(设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 A .MgH B .Mg MgH k + C .2Mg MgH k ()- D .Mg MgH k - 4、关于弹性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B .只有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才具有弹性势能 C .弹性势能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D .弹性势能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 5、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小球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 .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6、在一次“蹦极”运动中,人由高空落下,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对人做正功 B .人的重力势能减小了 C .橡皮绳对人做正功 D .橡皮绳的弹性势能增加了 7、竖直弹簧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高为h 的地方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经几次反弹以后小球最终在弹簧上静止于某一点A 处,则( ) A .h 愈大,弹簧在A 点的压缩量愈大 B .弹簧在A 点的压缩量与h 无关 C .h 愈大,最终小球静止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愈大 D .小球第一次到达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比最终小球静止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 8、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下面的猜想有一定道理的是( ) A .重力势能与物体离地面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弹簧的伸长量有关;重力势能与重力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可能与弹力的大小有关,而弹力的大小又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 有关.因此弹性势能可能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 和弹簧的伸长量的二次方2 l 有关 B .A 选项中的猜想有一定道理,但不应该与2l 有关,而应该是与3l 有关 C .A 选项中的猜想有一定道理,但应该是与弹簧伸长量的一次方,即l 有关 D .上面三个猜想都没有可能性 二、解答题: 1.质量为5 kg 的钢球,从离地面100 m 高处自由下落1 s ,1s 内钢球重力势能减少了________ J(g 取10 m/s 2,

重力势能功和能的关系

重力势能功和能的关系 一、重力势能的基本概念 1、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物体重力势能的值随参考平面的选择不同而不同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严格说是属于物体和地球这个系统的 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加 D.物体位于参考面之下其重力势能取负值 2、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B)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v0向不同的方向抛出,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 (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3、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J,则( BD ) 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小50J D.重力做功为-50J 4、井深8m,井上支架高为2m,在支架上用一根3m长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C ) A.100J B.700J C.100J D.无法确定 5、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物体到顶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长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少 D.上述几种情况重力做功同样多 6、空中某点,将三个相同小球以相同的速率v水平抛出、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则从抛出到落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重力做功相同 B.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第18讲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高中复习汇总]

第十八讲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情分析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A ★★★★★ 弹性势能 A ★★★★★机械能守恒定律C★★★ 1.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受到重力而具有的跟物体和地球的的能量.表达式为E p=mgh.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有关. 2.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做的正功;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重力所做的功只跟有关,跟物体运动的无关. 3.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4. 机械能是和的统称,即E机械=E k+E p.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为E k1+E p1=E k2+E p2. 1.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常用方法和常见情形: (1) 直接分析某一物理过程中动能与势能之和是否不变,例如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则物体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2) 分析受力:如果只受重力,则机械能一定守恒,例如不计空气阻力时做抛体运动的物体. (3) 分析受力做功:如果除重力以外有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机械能也守恒,例如在光滑曲面上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 2. 机械能守恒时几种列方程的形式: (1) 选取零势能面后,确定初、末位置的总机械能,列等式E k1+E p1=E k2+E p2. (2) 不需要选取零势能面,找出物体初、末位置动能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列等式|ΔE k|=|ΔE p|. 3.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研究系统(通常是物体和地球、弹簧等)和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 进行受力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 选择零势能面,确定物体在初、末位置的动能和势能; (4)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重力势能和弹簧弹性势能

7.4重力势能理 姓名 上课日期: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系统性 2.深入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3. 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学习等效法计算重力势能 【重点】1.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2.等效法计算重力势能 【难点】等效法计算重力势能 【学法指导】 对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利用“重力做功与过程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认识等效法求重力势能的变化。 【回顾旧知】 1、重力做功: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与物体的路径 . 2、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 和所处 的乘积. 是标量。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 。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重力势能与 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 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五、重力势能的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 所共有的. 【情境展现】 情景1如图所示,某物块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高h 的A 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 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物块沿三个轨道滑下到地面。重力做功是否相同? 情景2物体1的重力势能E p 1=3J ,物体2 的重力势能E p 2=-3J ,哪个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如何理解? 【学海深思】 1.由情景1思考:三种情况下,物块的重力势能的变化相同吗?如果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参考面,则可认为物块的重力势能为零,你能分析一下物块在三种情况下的能量转化吗? 3 1 2 A h

2.情景2中,你能通过重力做功来解释你的判断吗? 3.如图5-21-1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m,质量为10kg,放在水平地面上,拿住一端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图5-21-1 【交流共享,合作探究】 1.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J,则() A.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50J B.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 C.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50J D. 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不变 2. 井深8m,井上支架高2m,在支架上用一根长3m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有;若以井底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 2. 在水平地面上平铺着n块相同的砖,每块砖的质量都为m,厚度为d。若将这n块砖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至少需要做多少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