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与民俗_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建筑与民俗_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建筑与民俗_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建筑与民俗_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摘 要 面对我国地域习俗和文化传统正悄悄消失的危险,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建筑空间,认为建筑环境、都市的多种选择性源自于不同的民俗文化。建筑空间和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同构的关系。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建筑空间 乡土建筑 都市环境

Abstract The regional custom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are vanishing slowly.Facing that danger,the writer looks closely at architectural space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arthropology. He considers that the origin of various choises in cities and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s is different folkways culture.There is mutual influ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folkways culture.

K ey w ords Cultural anthropology Architectural space County architecture City environment 建筑与民俗

———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张 晓 春

李 翔 宁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一定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学科,它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化的思想历程。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文化变革和分化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些文化用以表达自身的不同形式。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积淀了人类文化。人是万物的尺度,更是建筑形式、功能、建筑文化的尺度。因此,对建筑理论和历史的研究应当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生态进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传统建筑的基础内在价值与意义所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正可以为建筑创作理论提供这样一个方法论的基础。

建筑从诞生伊始便担当起文化载体与延续人类生活的角色。在人类语言、文字等抽象表意系统诞生之前,建筑与建筑环境便被作为维系若干代人之间风俗文化信息联通性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形式有助于一定习俗的形成。比如印弟安人的风俗,进入人家的房屋,不能随便坐立,男女老幼都有特殊的行立坐卧的位置规定,形成这种风俗是由于早期印第安部落的住屋空间狭窄所致;而从另一种意义上看,人类的习俗对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依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建筑正是人类习俗的一种具象形式,建筑的发展变化昭示着习俗的演变。建筑及习俗的演变,在相互制约与影响中,完成了同构过程。

文化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生活世界中的人们看待世界时,无法保持质朴原始的目光,而总要受到特定民俗和思考方式的剪裁安排,从而使万事万物对于人类主体的特定文化习俗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特殊文化体验,具有对特定人类生活的指向性。它不仅仅是形式、功能等实用主义的元素。因此,建筑及建筑空间正是人类习俗与文化演变的外在表现,这样,文化人类学将民俗学(Folk lore)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将建筑、空间、聚落、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筑、环境的研究,也将民俗的有关内容、思想方法和成果作为借鉴。换言之,民俗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的习惯行为与建筑(包括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民俗对城市、建筑的塑造可以从仪式化的和娱乐性的不同人类交往层面来考虑。关于仪式场所,其中贯穿着努力对空间的支配与渗透。米歇尔?福柯认为,空间正是权力、知识等论述转化为实际权力的场所。古今中外那些经过仔细设计的纪念性建筑和仪式化广场,就可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古罗马的图拉真广场和我国北京故宫组群,均采用轴线对称,几进院落与几进建筑的多层纵深布局,室内、外空间的交替,空间纵横变化,运用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而建筑艺术的高潮,也就是皇帝崇拜(皇权)的高潮。

可见,权力意志的表现支配着某些公共建筑的样式。而习俗对于建筑的影响,在娱乐性公共建筑中体现得较为鲜明。建筑理论家吉提恩在其《机器主导———无名史论稿》一书中探讨了“沐浴”这一风俗的形成及与之对应的浴室建筑样式的演变。从传统斋戒洗礼和沐浴修身演化的两种宗教仪式———洗礼和修炼,深刻影响着西方神学与道德观。从古罗马以浴室为中心的公共社交活动到近现代对健康的关注,浴室的型制与形式也经历着兴衰更替。这一过程反映了习俗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同构。

2 

人类的习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样式,并成为建筑意义指向的目标。都市形式或聚落空间形式的社会表意作用的达成,必须通过一定的表意系统为人所解读。人类通过对建筑空间与建筑环境的感性知觉,获得方向感和归属感,这种感性知觉源自于人们对所处的历史文化系统的空间记忆。不同文化对于这种涵义的领悟是有差别的。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行为方式有多种可能。不同社会、不同部族、面对多种人类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不同的选择。正是这不同的选择,导致了诸文化间的迥乎相异。这种相异、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必然差异,而是文化、社会自我选择的结果。这样的选择,塑造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类生活。不同的氏族在自身独特的文化渊源下,必然形成对于建筑环境的有差别的表意系统,这种差别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保存下来,影响着对环境深层意义的把握。

82 华中建筑 1998 V ol116 N o14 

建筑与文化

然而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正日益扼杀着不同文化的特质,以一种过度的整合与趋同冲击着传统的宗族、姻亲群体,血缘———地缘文化,抹去了个性化的传统尺度,也使人———这个特殊尺度的作用被悄悄忽视。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工业理性主义的产物,为城市带来了高效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果———城市与建筑环境的变质。商业功利主义取代了人文价值取向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国际式建筑带来城市面貌的雷同,地域习俗与文化传统正日益同历史割裂,文化环境作为一种社会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正如西方学者惊呼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同时,城市面貌正日益失去千百年来西方人向往不已的东方情调。因此,如何保护人类习俗中固有的恒常性因素,使历史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对建筑与城市设计乃至城市规划提出了挑战。而强调不同文化模式、特质,体现不同地域特质的新地域主义与乡土主义建筑,正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3 

作为文化模式的一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对人类生存本质的关照,因而也蕴涵着大量有关人类生存活动的内容。这可以借鉴文化人类学对民俗学的研究,把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置于更广更深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加以考察,便不难发现社会风俗体制的变迁在中国乡土建筑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观点(关于习俗),研究乡土建筑,是将文化人类学的宏观理论建构应用于微观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内,乡土建筑提供给人们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还包括了传统的社会关系,宗法制度等等许多方面。

论及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首先应考虑其历史变迁的轨迹:亲缘关系在传统社会中的格局是以血缘为基本纽带,以等级(身份、长幼、男女)为秩序准则,以婚姻为连接其他同类群体的方式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结构。这一关系网所具有的生产经营、生育繁衍、维系保护和教育濡化等重要的文化功能,在建筑聚落与环境中得到具体的表现:在徽州传统村落布局、祠堂庙宇建筑中,可以看到村落、祠堂的形制完全体现了传统宗法制度的森严,进入这样的民俗文化环境中,不难体会到建筑中蕴涵的传统乡村文化、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乡俗乡规的约束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对建筑形制有影响,而且体现在城市布局中。拿北京城的住宅形制———四合院与北京城的布局比较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规律。撇开形态上的共同,如方整院落、轴线对称、内外有别等不谈,在意义上,四合院与北京城具有共同点都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首先,受现实现世的正统儒家思想的薰陶,采用内容实用的“合院体系”,尺度良好,适于居住,也有利于接近自然,方整的院落实际是一种通用的空间,无论城市、宫殿、庙宇、住宅都是由方整的院落进行组合,符合中国人以不变应万变的哲理;其次,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礼”分析的折射,无论住宅还是城市,内外空间划分清晰、严谨的空间序列说明“尊卑有序”,轴线的使用以及对称的格局则强化了森严的等级关系,在居住点分配的位置上也强调了贵贱之分,如天子居正中,达官显贵居内城,平民百姓居外城,而在四合院中,家长居于正房,长次子居于东西厢房,仆从只能居于外院;第三,受中国传统封闭意识的影响,城市与住宅均是“庭院深深”,把自我禁锢在狭小的天地中,而唯有封闭,才最有利于维护帝王的统治及社会、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安全。

对民俗的考察帮助我们把握建筑形制的源流,同时,建筑形制的传播和融合,也受到民间文化活动交流的影响,仍以北京四合院为例: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对周边区域四合院居住的影响甚大。考察建筑传播的渠道:一是,由明清朝时期科举制度,京官荣归故里,往往将北京的住宅样式带回原籍,这种情况在江南及西北地区的明清民居中有所反映;另外,民间的传播主要通过社会中下层人的交往、流动,如经商流动的商号,从这样的民间习俗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建筑形制流传的社会活动因素。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包括宗族、姻亲群体在内的传统社会关系经历了重大变故。从历时性而言,是从被抑制、瓦解到复归和部分兴盛的历史过程。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民俗,如风水、庙会等的重新深入研究,揭示了其文化的精华部分,使之得到公正评价。而中国传统的民俗,也可以经调整与现代化的进程相契合,并且其持续的内在力量在于其对传统的本体性需要,即历史感、道德感,归属感等等的心理需求。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人文环境景观对地方感和认同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民居、聚落、城市不能失去对传统社会心理与社会化的把握。因为失去对文化、对生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体验、把握和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延续性必将被破坏。文化人类学为建筑学科的发展和建筑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和全新的观察角度。在面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问题时,既要认识到传统的迟滞作用,即那些“帮助我们生活同时禁锢着我们而我们竟不知晓的东西”,也要充分关注各种创造与更新的行动和结果。这是阅读文化人类学和建筑传统这两本大书告诉我们的。■

参 考 文 献

1 林惠祥1文化人类学1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

2 庄锡昌1孙志民1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1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

3 常青1人类学与当代建筑思潮1新建筑,1993(3)1

4 常青1建筑人类学发凡1建筑学报,1992(5)1

5 沈克宁1乡土环境中的几个文化问题1建筑师(总56)1

6 陈志华1外国古代建筑史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1

7 罗小未,蔡琬英1外国建筑历史图说1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61

8 中国古代建筑史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

收稿日期 1998 06 10

?建筑科技信息?

神户的中国建筑

在日本神户,为当地日本居民所熟知的中国建筑有两处,前者为孙中山先生流亡日本时所住的“移情阁”,后者为一个关帝庙。移情阁是我国革命家孙中山当年受清政府通辑流亡日本时住的地方,孙中山特意选择了神户并长期在这里隐居。这座三层楼的建筑物看上去好像是常见的六角形楼房,而实际上它是八角形的,是一位早年在神户发了大财功成名就的中国人吴锦堂所造的别墅。如果把面向八方的窗子打开,映入眼帘的景致是各不相同的,据说,“移情阁”因此而得名。也许就是因为把孙中山先生隐藏在这里特别设计的吧。而造在神户中山平路上的关帝庙则是原封不动的中国建筑风格,这个粉刷得色彩极为鲜艳的建筑物和日本寺庙的风格完全不同。对关羽这个人物,日本人也格外喜爱,横滨中华街尽头的中华学院也供奉着他。走在神户,看到熟悉的中国建筑,格外惊喜。

1996年10月5日 《新民晚报》

92

 华中建筑 1998 V ol116 N o14 

人类学入门书目

个初步的人类学书目(入门部分·一) 转引自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0716042950.html,/www/bbs/ 编者按:以下是中国的(中文的)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基本入门读物。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者社会上对人类学民族学感兴趣的朋友,想轮廓性地了解人类学民族学(基本理论、学科框架、研究方法、概要历史),以下是一些最基本的读物或参考书目。这些书目以中国大陆作者所著和来源于中国材料方面的出版物为主,略选少量外国的及港台的。(加 * 号的为推荐) 概论部分: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杨堃著《民族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梁钊韬等编著《中国民族学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美)基辛(Keesing,M.R.) 著;北晨译《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美)墨非(Murbhy,Robert F.) 著,王卓君、吕辿基译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理论与方法: 夏建中编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庄锡昌,孙志民编著《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 著;夏建中译 《社会人类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田野调查概论: 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 学科史: 王建民等著《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 林耀华、庄孔韶著“中国的民族学:回顾与展望”。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六期。 (美)顾定国(Gregory Eliyu Guldin)著,胡鸿保、周燕译 《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散论(或文集):

建筑类外文文献及中文翻译

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ed with an overviewRei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s rapid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built, reinfor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been great.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reinforced connecting to improve project quality 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reduce cost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Reinforced steel bars connecting technolog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road categories linking welding machinery and steel. There are six types of welding steel welding methods, and some apply to the prefabricated plant, and some apply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some of both apply.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achinery commonly used reinforcement linking method primarily applicable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Way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 and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n actual produ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conditions of work,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he choice of suitable methods to achieve the best overall efficiency. 1、steel mechanical link 1.1 radial squeeze link Will be a steel sleeve in two sets to the highly-reinforced Department with superhigh pressure hydraulic equipment (squeeze tongs) along steel sleeve radial squeeze steel casing, in squeezing out tongs squeeze pressure role of a steel sleeve plasticity deformation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reinforced through reinforced steel sleeve and Wang Liang's Position will be two solid steel bars linked Characteristic: Connect intensity to be high, performance reliable, can bear high stress draw and pigeonhole the load and tired load repeatedly.

文化人类学入门

一、进入19世纪后,人类学进一步从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欧洲大陆对人类学狭义的解释)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人类学并列为人类学的四大学科之一。 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的角度对人类进行研究的学科,它包括人类的起源、发展、种族差异、人体与生态的关系及现存灵长类的身体和行为等内容。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物质遗存的学科,它关心古代的人工制品、遗迹及与人类有关和自然环境,试图复原人类无语言学历史文化的原貌。(史前考古学考古人类学) 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系统的性质、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人类学的语言学更将语言视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项目,从语义出发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 人类学的起源 1.起源于古希腊、罗马。 美国社会学家A.哈登、R. 纳罗尔等认为:古代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应当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等这些“机敏的思想家”。 2.起源于大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3.起源于1859年出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思想开始风靡全球。 此后,文化人类学经过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逐步走向成熟 综合说法: 地理大发现以前是文化人类学的启蒙时期(或称萌芽时期); 地理大发现以后进入形成时期; 以《物种起源》和《历史中的人》的出版为标志进入成熟时期。 成熟时期学派分立,主要的代表有:古典进化论学派、传播论学派、历史特殊主义学派、法国社会学学派(即年鉴学派)、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新进化论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学派、解释人类学学派等。 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要点及代表人物?请对此观点简单作一评价? 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 1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价其他民族的文化。要判断或解释他人的的行为就因该依照他群的文化逻辑或文化模式,并以此为标准。 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 弗朗兹博厄斯(美国人类学之父)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

建筑-外文翻译

外文文献: Risk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 By: Paul Stanford Kupakuwana Cost Engineering Vol. 51/No. 9 September 2009 ABSTRACT This analysis used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o analyse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partial collapse of the roof of a building housing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Standards Association of Zimbabwe (SAZ). In particular, it examined the prior roles played by the team of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AZ’s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 wa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risk. There was a clear indication of the failure of a contractor and architects in preventing and/or mitigating potential construction problems as alleged by the plaintiff. It was reasonable to conclude that between them the defects should have been detected earlier and rectified in good time before the partial roof failure. It appeared justified for the plaintiff to have brought a negligence claim against both the contractor and the architects. The risk analysis facilitated, through its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a construction problem,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further served to emphasize the point that clients are becoming more demanding, more discerning, and less willing to accept risk without recompense. Clients do not want surprise, and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litigation when things go wrong. KEY WORDS:Arbitration, claims, construction, contracts, litigation, project and risk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was done by consulting engineers Knight Piesold (KP). Quantity surveying services were provided by Hawkins, Leshnick & Bath (HLB). The contract was awarded to Central African Building Corporation (CABCO) who wa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provision of a specialist roof structure using patented “gang nail” roof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2及参考答案

成人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一、名词解释 1.人类学:人类学在英语中由两个希腊语词“人”和“科学”组合而成,意为“研 究人的科学”。 2.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 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 3. 国家干预主义: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 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4.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5.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教育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 较”,立足当代,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科学的综合研究。 6.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填空题 1.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这三大基本概念是:全面、真实、必然。 2. 在文艺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性质、原理和批评标准等,文艺史探索文艺的演变发展,文艺批评则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 3.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作“能指”,语言的表意性思想)叫作“所指”,它们的关系如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 4.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区分;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

么是这个样子。 5.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马氏文通》,它的作者是马建忠。 6. 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又相互对立独立的两部分: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和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界。由此,人们对世界认识也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7.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8.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同研究。 9.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10.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11.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 12.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层次内容的物质载体;第三层次是指各种制度、风俗。 13.现代咨询是以周密调查和严格的严格的科学分析为依据的。14.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模糊性,所以定性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定性研究的失当,往往会导致定量分析的失效。

外文翻译建筑学

芬兰建筑主要因两点而闻名实用而直接的现代主义和一种同自然之间的虚构的关系。从阿尔瓦·阿尔托和他同时代——包括埃里克·布吕格曼和保利·布卢姆斯泰特 . 在内——的那些设计了年前的芬兰现代建筑作品的建筑师开始就是如此。阿尔托在年代的设计特别是完成于年的帕伊米奥疗养院布吕格曼设计的私人住宅和图尔库的公寓区以及布卢姆斯泰特的教堂设计都是芬兰现代建筑早期阶段的标志。在这之后现代主义运动的主流和分支总是成为芬兰建筑学习的对象。如此忠诚于现代主义的原因可以归结到芬兰自年独立以来的社会发展以及北欧人一贯的建筑和设计方向。北部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在北欧的多种现代主义中建筑是与众多北部 欧洲的文化特性交织在一起的。起决定性的因素是气候和自然环境 同时还有从路德教而来、体现在北欧福利国家的一种共有的精神。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地民众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因素——“自由信步”的理念简而言之即在一定限度内每个人都有权利进入到自然环境及其所赋予的一切中去。这一传统在那些居住环境与自然紧密相联的地方广为人知在北欧国家更是根深蒂固。波罗的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富足、多样且尺度较小。内陆中不计其数的湖面形成了广阔的水路。芬兰被称为“千岛之国”。实际上可以说芬兰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各种独特的场所。我们没有一望无际的海岸沙滩或巨大的高差但是我们拥有河、湖和群岛。多样且无所不在的水陆交替为芬兰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一种韵律。这种韵律既是视觉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此外四季的变换——温暖明亮

的夏季和寒冷多雪的冬季——强化了景观的多变对自然空间的应用有着显著影响。关于芬兰建筑前文所述都与芬兰人所认知的好建筑密切相关。在这里成为好建筑的关键因素是同地段或场所的联系 及其空间体验。当代芬兰建筑中的自然和现代主义尤哈那·拉赫蒂孙凌波译: . , . , . ' , , ' , ' , , . , , . Finla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nland . , . . , , . . . , , , , . Finland. , , . , , . ’ . , , . , . , 首先成为好建筑要尊重地段及其历史无论它是在自然环境里还是在城市之中。以阿尔瓦·阿尔托为代表的年代的芬兰建筑师一贯坚持在项目进程中对地段上的树木加以保护。这是让自然成为建筑院落一部分的方式之一。在这个时代区域划分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部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精选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 及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小学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了整体联动。 2.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3.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1900年由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而掀开新的一页,引发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 4,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倡导以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被尊为“近代史之父”。 5.20世纪对纯客观主义的史学传统发动猛攻的首推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他提出: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6.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着作是马建忠借鉴拉丁语法通析汉语语法结构于1989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7.美国和英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和泰勒在各自的着作《古代社会》和《原始文化》中,以空前丰富、翔实的资料,阐述人类的历史变迁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派。 8.现代西方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哎《正义论》一书,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伦理学、政治学、法学领域中最主要的理论着作。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语言学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A )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2.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 )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 B。边缘学科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何为文化人类学 1、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它研究人本身生物性问题及创造的文化,通常从整体上对人本身及其文化进行研究。 2、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一门从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整体研究人类文化及文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跨文化比较指超越我们这一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较的方法。 4、田野调查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获取资料进行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种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稳固、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 6、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理论,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们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们不能用自己文化中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7、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包括:①人类学总论②文化人类学略史③原始宗教 ④原始艺术⑤原始社会组织⑥原始物质文化⑦原始语言文字等 8、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①为人类积累了许多关于人类自身及其生物的、技术的、文化的发展史的知识。 ②可以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中避免误会 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他文化习俗的知识④客观评价人类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 ⑤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可以改变的。 ⑥人类学家把自身的专长应用到一些具体领域,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9、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特色 ①以田野调查为基根的实证主义②泛文化比较③将人类文化现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④以文化相对论的观念看待人类不同的文化⑤“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 ⑥包容、宽容、理解的人文精神 10、专业名词、人类学家的英文写法(题型为英译汉) 第二章何为文化、社会、民族、族群 1、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社会(society)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3、民族(natio、nation)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表现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稳定的共同体。 4、族群(ethnic、group)族群主要是以文化来区别边界的人们共同体,是以社会组织来社会组织来区分边界的社会组织,是一种认同。 5、种族(race)种族指那些具有特定生物遗产特征的人群,是对人们身体特征进行区分的一些标准。 6、Nation 指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接受同一个政府管辖的社会群体,共同的政治生活使得人们凝聚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 7、nation的两种不同视角客观派认为nation是历史自然演化的产物,强调nation形成中的客观因素,如地域、血缘等。主观派认为行为、情感、精神以及成员的归属感在nation

建筑类外文翻译范例-毕业设计外文翻译范例

土木工程概论 摘要: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但最主要的是建筑,建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整个世界每天都在改变,而建筑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力学的发现,材料的更新,不断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引入建筑中。以前只求一间有瓦盖顶的房屋,现在追求舒适,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科学,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使其更加完美。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力学;材料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相对应的。在英语中,历史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都属于Civil Engineering ,因为它们都具有民用性。后来,随着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化工都已逐渐形成独立的科学,Civil Engineering 就成为土木工程的专门名词。至今,在英语中,Civil Engineering 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 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其中与“住”的关系是直接的。因为,要解决“住”的问题必须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而解决“行、食衣”的问题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要“行”,必须建造铁路、道路、桥梁;要“食”,必须打井取水、兴修水利、进行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排水等,这是直接关系。而间接关系则不论做什么,制造汽车、轮船也好,纺纱、织布、制衣也好,乃至生产钢铁、发射卫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它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

土家族民俗建筑

公共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古典家具艺术鉴赏任课教师:叶聪 论文题目: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 学生姓名:吴琴学号:1306104038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级: 1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目录: 《一》、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 一、简介 二、吊脚楼的由来 三、地理位置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选址、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选址 二、材料 三、环境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建筑特色及建筑形式 一、吊脚楼的结构 二、吊脚楼的建筑特色 三、吊脚楼的建筑形式 《四》、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传说、历史发展、民居的优势及文化内涵 一、建筑传说 二、历史发展 三、民居的优势 四、文化内涵 《五》.、结语

摘要: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由落地建造的座子屋与架空的横屋组成的"半干栏",是我国南方干栏式建筑一个独特的类型。吊脚楼民居主要分布于鄂西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的武陵山区。吊脚楼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专家们研究少数民族民居住宅的重要对象。笔者将从吊脚楼的地域特征、来由、建筑特色等方面来分析湘西土家楼吊脚楼。 《一》、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地域特征简介 一、简介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二、地理位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二》、土家族吊脚楼独特的建筑材料及环境 一、建筑材料的选用 观察湘西吊脚楼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发现以当地的杉木作为主要材料。杉木是中国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树种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杉木树体高大,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加工容易,不翘不裂,耐腐防虫,耐磨性强,而且具有芳香气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为中国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因为杉木材的这些优点,被广泛用于湘西吊脚楼的建筑构架、围板、栏杆、地板、门窗和雕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吊脚楼周边的环境 (所有图片来自百度)

对文化人类学的看法

认识社会学之根本——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这是文化人类学最根本的定义,也是我在学习文化人类学以前对于文化人类学的全部理解。简单来说,在我看来文化人类学就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再大一点也可以算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该怎么样理解这门学科、如何去剖析这门学科与社会学内在的联系、学习这门学科能够对我们的社会学学习提供怎样的帮助、以及我们该如何学些这门学科,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真正思考过。 在上过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以及阅读过课程教材和少量的相关书籍以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对于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有课属于自己的认识,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及其文化发展的脉络、规律,研究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研究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徐杰舜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既然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特殊角度来研究文化和人的学科,所以,我认为,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的人以及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当基础的问题。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这决定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之前认为的文化人类学就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无味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奠定了我现在对于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全新态度。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人类是社会成立之根本,而文化亦是名族得以延续传承的之保障,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科,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更加倾向于拓展个人的视野,让其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社会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学科,这种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以及其自身思考问题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肯定了文化人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社会学的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撇开其与社会学的联系不谈,这门学科的研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值得肯定的。文化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分配提供保证。它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的延续提供保证。它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它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序,

建筑设计外文翻译文献

建筑设计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外文: Structural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oping Roof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 out common mistakes and problems in actual engineering design according immediately poured reinforced concrete sloping roof especially common residential structure.It brings out layout and design concept use folded plate and arch shell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beam and column Layout to reduce costs and expand use function for user of garret . 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need to open the roof holes, windows, and with other design with complex forms . The corresponding simple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structure treatment also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 sloping roof;folded plate; along plane load;vertical plane load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文化人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文化人类学 (英文):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简介 文化人类学,就是从物质生产、社会结构、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研究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处长、变迁和金化的进程,并且比较各民族、各部落、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团的文化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借以发现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本课程主要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流派,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田野调查等以及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分支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田野工作和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分析特定的文化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地位及研究意义,掌握跨文化比较方法;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掌握普同性、文化相对性、适应和整体性的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学科概述: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跨文化比较研究法;(1课时)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1课时) 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普同型,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1课时)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3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进化论、船舶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新进化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象征人类学以及解释人类学各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思想,理解各个理论流派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摩尔根、泰勒、博尔斯、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布朗、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整体分析理论 第一节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摩尔根、泰勒的理论观点),

建筑外文文献及翻译

外文原文 Study on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Project Based on the Priority and the Cost of Projects Lin Jingjing , Zhou Guohua School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61003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project’s priority. which is introduced into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 . The objectives of the model were the minimum cost loss due to the delay of the time limit of the projects and the minimum delay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highest priority .Then a Genetic Algorithm to solve the model was introduced.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was used to test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algorithm. Index Terms—Genetic Algorithm,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Multi-project’s project’s priority . 1.INTRODUCTION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multi-project management, which has been the focus among researches 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 ,the share are competition of resources such as

建筑与民风民俗

建筑与民风民俗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我们的建筑从原始社会为了躲避风雨雷电的袭击和猛兽的伤害,利用树枝、石块构筑巢穴,供栖身之用,到现在不仅要坚固、保暖、实用、美观,还要符合各地的天气气候及民风民俗的需要。 我们也可以从一个建筑的样式大致知道它会被建在哪,那里的天气气候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民风民俗。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群落。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情况和民风民俗的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以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它积淀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客家土围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在客家人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又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就诞生了客家人“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苗族、壮族、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这类吊脚楼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南方自由式民居是指不采用院落形式,总体构成和单体造型都十分自由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南方乡野和小城镇。自由式民居多数规模较小,特别重视空间的合理利用,不特别强调礼法制度,一切在其他民居中特别重视的尊卑亲疏的区分,在这里都不太受重视,设计思想近于"功能主义"。但它们仍然追求造型的完美,因为冲脱了礼制的约束,思想解放,组合灵活,所以更加多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