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的保护

世界上最珍贵的乐器是人的声带.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不可以随心更换.它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优美动听的嗓音,因此,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非常重要.

(一)青少年学生的嗓音特征

人的嗓音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是清翠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渐浑厚;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减退.这种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人由儿童到成人要经历青春期(大约从12岁20岁左右).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这时少年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器官、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嗓音也由童声逐渐发生变化,直到变为成人声.这种时期生理学称之为变声期.

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孩在12 15岁,女孩在11 14岁.根据全国各地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的地区早、热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早、营养条件好的地区比营养条件差的地区早、城市比农村早.随着我国人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变声期的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6 13岁左右)、变声期(13 16岁左右)和变声后期(16 20岁)三个阶段.而艺术嗓音的变化则一般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技能训练才能完成.

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变声期前,男女童声嗓音的特征都是音量不大、音色清脆明亮,音域、音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变声期中,由于在内分泌激素、尤其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喉部声带发生变化,声带急剧增长,也显著增宽.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形

成男性特有的喉结.变声后男性的声带增长一倍,最宽可达3毫米,音调比变声前低了一个八度;女性声带增长约二分之一,最宽可达2 2毫米,音调比变声前约低了三度.据国内喉科专家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和目测声带的数据,约以12毫米为短声带,24毫米为长声带,15-16毫米左右为中声带,中短、中长声带则介于期间.一般来说,女高音声带最短、呈白色,

大多从声门处看不见气管环;而男低音声带最长,呈粉红色,从声门处可见到气管环;其他以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的次序排列介于两者之间.

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粘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带后半部分闭合不全等现象,声音很不稳定,唱歌尤其感到吃力,发声器官容易疲劳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变声期嗓音的保护.

(二)嗓音的卫生与保健

滥用嗓音是声乐学习的大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无节制地用嗓,高兴时唱个不停、说个没完,生起气来争吵不休、大喊大叫,这很容易造成对发声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在睡眠不足或休息不够的情况下,滥用嗓音就出现声音和器官上的反应.如: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沙哑,甚至失声.滥用嗓音可出现运动过渡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粘膜下出血,发声功能失调性声门闭合不良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这种损伤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声带肥厚和声带息肉等病变,失去演唱能力.另外,某些刺激性食物对声带粘膜较大,它会使嗓音发干、微血管充血,声带肥厚.在变声期和女性月经期间,还要加强营养,注意起居冷暖和咽喉卫生,不吃燥热性刺激性食物,节制用嗓,以利于嗓音的保护.

初学者练唱宜用中等音量,多练自然声区(中声区),待自然声区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展音域.练唱可分多段时间,每次掌握再15-20分钟.练唱时要保持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以呼吸支持发声,以后可视具体情况逐步延长练唱时间.练唱时还要注意倾听、分辨自己发声的正误,随时调整各个器官的协调运动,使它们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练唱前后,不宜吃过冷过热的食物,特别

是练唱或剧烈运动后,咽喉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旺盛,称为热嗓子,如在此时喝冷饮,喉部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骤然痉挛收缩阻碍血流,引起咽喉肌肉的伸缩失调,导致声嘶或失声.如嗓音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嗓音的保护与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体力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个人的嗓音卫生与保健上有一套完善的方法,他曾精练地概括成以下几点: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学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嗓音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睡眠不足会导致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引起喉肌疲劳,除了生活要有规律和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外,个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和劳动锻炼,增强抗寒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体育锻炼能帮助扩大肺活量,增加肌肉的弹性,有利于歌唱时的气息控制.

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要注意心理的健康.情绪变化是人心理状态的反映.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内各脏腑之间是协调的.整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病能力,使人健康长寿.反之,情绪波动、过度焦虑、生气,可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生病衰老.这对嗓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中医学常说暴怒失音,恸泣失声正是最好的说明.为此,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豁达大度、保持愉快的情绪,以利于身心的健康和嗓音的保健.

常用的嗓音保健方法

1、喉部按摩

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喉结两旁上下移动.指压力量以感觉舒适为度,不可用力过大,每次约2-3分钟.

2、毛巾热敷

把毛巾用热水浸透后拧干敷在颈部(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反复数次.以上保健法可以增进喉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进分泌,减少咽干、喉痛,以及练唱后喉部不适等.

3、吹唇练习

双唇闭合后,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吹动闭合的双唇,使之弹动发出清晰的嘟噜声,也称为弹嘴皮练习.

4、哼鸣练习

牙关松开,双唇轻闭,喉肌放松,用微弱而均匀的气流发出单纯的哼音.

5、气泡音(也称水泡音)练习

头部端正,双眼平视,张嘴松开牙关,用少量微弱均匀的气息平稳地从松弛的声带吹出,发出连贯的气泡音.

以上3、4、5、条练习对于声带振动的平衡、发声器官与呼吸器官的协调、增加声带的肌肉力量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均匀呼气的能力.这些练习对于声带闭合不良或闭合过强等嗓音病变,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嗓音训练方法

呼吸技巧:腹式呼吸,快吸慢呼,吸气不过满

腹式呼吸,是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缩而加压的一种深呼吸。腹部肌肉收缩,加大腹压,腹压使膈肌向上推移,增加胸腔压力,从而使肺脏中空气呼出有力。

训练吸气肌肉群的方法:

1、憋气的方法: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气憋住,不要呼出,憋气的时间越长越好。慢慢地可以锻炼出长时间憋气的能力,也就是胸廓固定的能力。

2、数数的方法: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胸廓

固定;然后用很轻很细的、仅仅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数数1、2、3、4、5、6、7、8、9、10 一直数到不能再数为止;然后,吸一口气再来,如此反复训练。这样数的数字会越来越多,时间会越来越长。最好能一口气数到50以上。

有声的呼气训练:

1. 弹唇练习: 双唇闭合,即用气息冲击嘴唇, 使它发出嘟嘟的声音, 一定要使双唇颤动, 更要使唇声响亮。

弹唇练习应体会的内容是:

1) 用小腹肌慢收缩的感觉压迫气息冲击双唇;

2) 使气息自始至终均匀流动, 不能一会儿气多, 一会儿气少, 均匀是最关键的;

3) 体会你的弹唇练习, 一口气能弹多长时间, 这也是控制气息的关键练习。另外, 弹唇练习也可以作为一个声带按摩练习, 帮助已疲劳的嗓音尽快恢复健康。

2. 哼鸣练习: 是指用鼻腔共鸣, 是为了将来发出较高声音做准备, 为高低音的上下连结做搭桥工作的。有了哼鸣我们的声音才有光彩。

哼鸣练习是闭口哼唱, 闭口时要感觉口中含一小口水, 鼻腔竖起, 然后深吸气、哼唱。同样要求气息均匀有动感。鼻腔共鸣, 不是鼻音共鸣, 它是指通过鼻窦、鼻腔、腭窦产生共鸣, 而鼻音则是把声音直接送到鼻子里。

切记哼鸣时, 声音是在鼻腔后上方, 眉心处发出, 每天可用一个单音延长练习, 直到眉心产生振动。当我们做好这些练习, 就可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保护与发声训练 嗓音的保护 世界上最珍贵的乐器是人的声带.它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不可以随心更换.它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优美动听的嗓音,因此,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非常重要. (一)青少年学生的嗓音特征 人的嗓音在身体发育过程中都要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婴儿出生呱呱的哭声是尖细的声音,两三岁以后是清翠明亮的童声;十二三岁后渐变粗厚,壮年时期,嗓音更渐浑厚;到了老年,嗓音的功能就减退.这种变化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人由儿童到成人要经历青春期(大约从12岁20岁左右).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生长发育时期,这时少年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器官、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嗓音也由童声逐渐发生变化,直到变为成人声.这种时期生理学称之为变声期. 变声期开始的年龄一般是:男孩在12 15岁,女孩在11 14岁.根据全国各地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年龄最早约为11岁,最迟约为18岁.变声期受地区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的地区早、热带地区比寒带地区早、营养条件好的地区比营养条件差的地区早、城市比农村早.随着我国人民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变声期的年龄也相应地提前了.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前期(6 13岁左右)、变声期(13 16岁左右)和变声后期(16 20岁)三个阶段.而艺术嗓音的变化则一般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技能训练才能完成. 变声属于青春期第二性征表现之一.变声期前,男女童声嗓音的特征都是音量不大、音色清脆明亮,音域、音色基本上无太大差异.变声期中,由于在内分泌激素、尤其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喉部声带发生变化,声带急剧增长,也显著增宽.男性比女性嗓音变化明显,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形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及保护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及保护 锦湖三小许舒炀 一、教师是职业用嗓者 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的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都是因为用嗓过度和不科学用嗓的缘故造成的。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 长期用嗓不正确,就会引起炎症、声带疲劳、闭合不良等,药物无法根治;如果过度用嗓,就会出现声带小结、息肉等;小结可药物治疗,息肉也可手术切除,多数人也能恢复正常发音,但只是治标没治本,大量用嗓,仍会复发。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是治本的关键。 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正确运用嗓音 有些人认为:发声,特别是言语发声,是属于生理本能,无所谓方法。其实,人们发声并不是单纯的喉部器官活动,因为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喉原音”,只有音高特性而没有音色个性,并且音量很小,必须经过共鸣腔体的共振,加工改造成为我们实际发出的声音。这个加工改造过程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共鸣腔体的扩大音量、赋予嗓音色彩的效能,正确动用嗓音。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声音训练方法

声音训练方法 第一、口部训练 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开合练习 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 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 4、舌头练习 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第二、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朗读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练习方法: 1、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 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拔把爸低答底大 夸大上声练习:好美满想仰场…… 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教师嗓音训练与保健

教师嗓音训练与保健 健美动听的嗓音极其负载的口语技能,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一天的工作中不仅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而且要教育、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用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从事教育工作,比从事其他职业的用嗓频率都要高,由于许多教师缺乏嗓音锻炼及驾御自己声音的意识,缺乏发声科学的知识,不知道如何获得发声的最佳动力,通常只会本能地加重喉头的负担,扯着大本嗓叫喊,喉器长期超负荷使用,或在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声带炎和咽喉炎的发病时候,不但未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继续用声都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慢性喉炎,声带疲劳,嗓音嘶哑,严重的如声带囊肿,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等,嗓音一旦出现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得到治愈,但如果不改变原有的不良发声习惯,嗓音疾病还会再出现,以通过有效的科学训练和保护,预防和强化嗓音机能为目的,从根本上解决嗓音问题。 鉴于以上现状,本文从嗓音训练与嗓音保健两个方面,结合了咽音、播音发声、京剧发声的技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的发声基础训练,便于大家探讨。 【嗓音训练】 一、呼吸训练 呼吸的气流是声音的原动力,人类说话、歌唱发音都与呼吸不可分开。人们日常生活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是无意识的呼吸状态,而歌唱者唱歌、播音员播音、教师上课时的语言教学等都需要在意识控制下具有刺激反应的呼吸状态,这种有意识的控制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才能用得恰倒好处,如果没有经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那么气不足,声音音量小,音色不润,喉头承担的力量过大,声音容易疲劳、嘶哑。 呼吸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膈膜等呼吸肌肉群的训练,二是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横隔膜在呼吸与发声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使呼吸有力、肺活量加大、气息充足、发声自如的重要保证之一。吸气时,在瞬间把气吸进横隔膜,也就在腰腹一周,有一种膨胀的状态,然后均匀地把吸的气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声带的挡气,在呵欠状态上发出,如此不断循环反复。 呼吸训练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慢呼慢吸。吸气时犹如闻花香,运用腹肌、横膈膜的力量缓慢地吸

四年级上册科学练习-3.4《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l人教版

3.4 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一、填空题。 1、利用(),可以制作一件小乐器。 2、在制作小乐器之前,先要做一个初步的(),再寻找合适的()。 3、在收集到材料后,根据()制作小乐器。 4、将5个大小不同的小鼓绑在一起就制作成了一个简易的()了。 5、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进一步()。 二、判断题。 1、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改进做好自己的小乐器。() 2、乐器的音准,在制作过程中就能准确达标。() 3、在制作小乐器时,可以不用设计图,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4、敲打饭碗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5、可以根据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来确定小乐器的制作方法。() 三、单选题。 1、下列乐器中属于吹管乐器的是()。 A、长笛 B、吉他 C、钢琴 2、下列乐器中属于打击乐器的是()。 A、二胡 B、架子鼓 C、排箫 3、如果想制作一面小锣,你会选择()。 A、小铁盘 B、吸管 C、纸盒 4、如果想制作一个小排箫,你会选择()。 A、纸杯 B、橡皮筋 C、吸管 四、简答题。 1、自制小乐器有哪几个步骤,请简要说明? 2、“我的小乐器”评价表要从哪几个方面对自制小乐器进行评价? 3.4 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答案

一、填空题。 1、废旧材料 2、设计材料 3、设计图 4、架子鼓 5、改进设计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单选题。 1、A 2、B 3、A 4、C 四、简答题。 1、答:自制小乐器分为四个步骤,依次为设计、制作、演奏和改进。 2、答:1、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能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乐器优美获得大家认可; 4、外形美观制作精致; 5、材料环保成本低。

《嗓音训练》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嗓音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I 课程实施细则 一、教师信息 姓名:朱玲莹、施国新职称:助教、教授 办公室:教苑楼A107室电话:********、******** 电子信箱:*********@https://www.doczj.com/doc/071248806.html, 答疑时间:课前或课后45分钟现场答疑;邮件、微信工作时间外答疑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嗓音训练 课程名称(英文):Voice Training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64 学分: 2 先修课程:无 开设专业::表演 三、课程简介 作为表演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嗓音训练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期间。纵向来看,推翻多年以来单一地以专业美声教学形式来进行戏剧表演专业演员的

声音训练的教学形式;提出“声、台、形、表”中的“声”应该定义为声音而非声乐,声乐只是作为手段而非目的的立场,都是重大的专业课程改革举措。横向来看,如何训练戏剧表演专业的演员在舞台上能说会唱已不是我们一个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戏剧表演界都关注的一个难题。 四、课程目标 通过对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嗓音能力的训练,从而使之在表演过程当中能根据环境、角色、情绪等各种因素,对声音做出自如的控制,做好语言的最佳载体则是我们这门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总结归纳为声 音洪亮 至远、音色可塑丰富、嗓音持久耐用——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六、修读要求 本课程属于技能基础课程,课外每天保证1小时的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基本功训练需达标;声乐演唱(把握音准节奏,有感情地背唱);朗读(在音量、音调、音色、音质上调控自如)。 学习标准:培养对艺术的敏锐度,对生活情趣的观察力,赋予正确的审美标准。

老师的嗓音疲劳及发声技巧

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往往被视为教师的看家本领,可教师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却被忽视了,这就是教师的嗓子。教师全部的职业活动,几乎都在讲坛。教师在工作中几乎一刻都离不开使用嗓子,但与其他经常使用嗓子的专业人员,如演员和歌唱家不同,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有关嗓音保健的培训。一副好嗓子可谓是教师不可缺少的本钱,但教师的用嗓卫生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帕瓦罗蒂嗓子疼,这位世界级的男高音大腕可以取消演出;但教师却没那么幸运,再怎么难受也得熬着,即便声音变得沙哑了,也只当是不可避免的职业病。殊不知,日复一日的忍受却给教师留下了后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认为: “教师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让未来的教师明白这一点。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嗓音,就没有工作。 为加强教师嗓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查清教师嗓音健康状况,宁波市海曙区中医院五年内对31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有1146名教师的发音器官做了认真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有运动性嗓音疾病的共有391人,占34.12%;患有咽炎的303人,占到26.44%,各类学校任课教师发病情况是中学占36.36%,小学占36.8%,幼儿园占35.3%,大学占22.6%;中等专业学校占20.4% 各类学校教师运动性嗓音疾病发病率大大高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高出几位甚至几十倍,中、小学教师尤为严重。他们发病的原因是说话多,声带长期疲劳;其二是发声方法不科学,损伤喉部肌肉;其三: 患有其它疾病得不到适当休息,继续用声;其次是嗓音保健不得力,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教师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为我的嗓音想过。”宁波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说: “我最大的担心是如何在教室里站在一班学生面前。除了担心自己开始讲话时声音会发颤之外,我几乎没有考虑过我的嗓音。”一位小学教师说: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用嗓是否卫生有效,有的时候就是比较干渴,厉害的时候就比较疼,而且有时候会咳嗽,甚至咳个不停。”这位老师是属于慢性咽

教师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

【摘要】教师的嗓音需要着意保护。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健康的嗓音是做好工作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而教师职业需要大量的利用嗓音,那么,就必须掌握科学用嗓的规律,注意用嗓的保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较之其他专业的教师更深感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嗓音科学发声训练保养 教师每天都需要在大量的时间中通过声音讲课与做学生工作,因此,用嗓的量和度都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要多并大好几倍。如果用嗓不当,或者只用声不练声,或者发生其他一些病理原因,就会造成嗓音的质量下降,讲不响,讲不长,甚至于沙哑失声,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感教师嗓音的重要性,愿意利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学中积累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 影响嗓音的原因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无论音质和音高等诸多嗓音因素怎样,健康的嗓音标准则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持个人正常讲话的音质和音量。但是影响嗓音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这些因素大致为: 1.1发声器官――声带及相关器官的原因。由于器官的先天或后天病变造成发声器官的畸形,呼吸器官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质量差的,只有先进行医学治疗后再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 1.2发声方法不当,对嗓音损害。一般人以为,既然发声器官就是嗓子里的声带,想声音大些就使劲在嗓子里说,往往是伸脖子、拉长声带来发音的。这对于长期需要有一定音量来“说话”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声带拉长会变薄,在为取得大音量而用了过于猛烈的呼气的冲击下,造成“扯脖子喊”,就会显示出耐力差、常充血、咽喉疼痛等病症。 2 科学发声的训练 2.l呼吸与共鸣同步结合练习 步骤一:呼吸调节法。良好的呼吸是美好发音的基础。呼吸应该是快吸慢呼的胸腹式呼吸,我们用抽泣或吓一跳的感觉吸气然后慢慢呼出,同时强调自然、深长。这时我们腰带一圈的身体:腹肌、腰肌、肚子即横膈膜都打开撑住,直到口中说话的气息慢慢消失。这样练习的时候,把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不到有明显气流冲出时,说明这时候的呼吸的力量和速度掌握得恰好。 步骤二:声音共鸣法。运用呼吸合理正确的“贯通”体共鸣腔。人体可以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和腹腔等。通过改变这些腔体的形状来和声带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的效果,使声音丰满、圆润,声带负担减轻。首先:口腔、咽腔共鸣。软腭上提抬起,找打哈欠结束时的状态。喉头向下,软腭抬起,下巴放松,使喉到嘴唇的共鸣管道尽量拉长,同时打开喉咙,让气息将说话声音毫无阻挡地送到充分打开的鼻腔和口腔。这样声带发出的声音得到了共鸣,音量自然增加许多。 2.2用声乐练声的方法纠正呼吸和共鸣错误 由于大多数的发音方法不正确是呼吸的气息和声带闭合的配合不当造成的,所以利用练声曲使练习者在发音时在每句练声要求时间之内,给气息和声带的正确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如:a、o、e、i……的音阶练习。不仅如此,利用有关母音的强化,还能纠正和治疗一些因不良发音造成的声带上的毛病。利用练习练声曲时各个发音器官的积极状态,帮助练习者寻找声音共鸣的感觉,学会使声音产生共鸣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音量的问题。 2.3加强咬字、吐字能力,增强口腔这个“扩音器”的效能 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指的是字腹到字尾的过程中的口力。字头要咬得“重”些,字尾必须交代清楚。我们中国的汉字发音一般是由子音和母音构成的。子音在口腔的前半部形成,母音是在口腔的后半部形成。舌前三分之二管发子音,舌根、咽、喉是用

歌唱时的嗓音保护 教案

教案歌唱时的嗓音保护 教学班级:学前教育专业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学习生活中注意保护嗓音。 二、幼儿在歌唱中的嗓音保护。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合理、符合科学性的歌唱方法,促使艺术嗓音的早日、顺利形成。 教学难点: 在声乐训练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来保护嗓音。 教学过程: 一、怎样进行科学的发声 1.良好的呼吸状态 唐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气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对演唱呼吸动作的部位、状态、感觉、方法做了全面的概述。德国著名歌唱家雷莉.列曼总结自己几十年的歌唱经验时说:“吸气时我把腹部和膈肌缩进,胸部挺起,借助于肋骨来保持气息。” 凡是好的发音方法,在呼吸问题上都是通过小腹肌肉收缩

的力量,对腹腔内器官的推冲作用将力量自下而上传导到隔肌,使它作用于肺底,把储存在肺内、支气管内的空气形成支持发生的动力。由于隔肌的运动张力,两翼肋下同时有向外扩张的支持力量,这样的呼吸状态,是呼吸的气流在作用于发声器官的时候,容易产生“贝诺利氏”的声学效应,宜于声带、咽喉、气管以及发声器官肌肉、软骨之间的动作的协调,从而气息流畅、平稳、声音丰润柔美,刚柔相济具有伸缩性,富有表现力。 2.合理的练习发声 ⑴应根据个人的声音特点,因材施教。 ⑵开始练声时间不宜过长,音域不要太宽,声音力度不要过强,不要过早唱太大、太难的作品,要多练习唱柔和、连贯的曲调。 ⑶歌唱姿势要正确、自然美观,以不妨碍整个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有利于歌唱为标准; ⑷练声前要做适当放松运动,如转转脖子、张开口、保持抬头、放松喉头等等; ⑸在正确姿势的基础上微笑→抬起上牙→舌放平→慢吸气→发声; ⑹幼儿歌唱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教给幼儿正确的发声方法,防止和纠正大声喊叫的唱法;适度的掌握幼儿唱歌的音量;幼儿歌曲的音域和唱歌时的定调

科学练习1

科学练习1 一、选择 1、古代,人们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运用的原理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B) A.慢 B.快 C.一样 2、在罐子中悬挂着一个电铃,如图,打开电铃,再逐渐抽去罐 子里的空气,可以观察到铃声( B) A.越来越强 B.越来越弱 C.强弱不变 3、下面是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时不同阶段的图片,按溶解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B) ①②③ A. ①③②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4、下列图中属于卷云的是(C) A. B. C. 5、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 A.摩托车消音器 B.道路隔音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6、吃火锅时,不用往锅里继续放盐,可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B) A.汤上面淡下面咸 B.汤里的水分蒸发导致 C.锅底的盐没有溶解 二、资料阅读 (一)CCTV10《大真探》是深受大家喜欢的野外求 生节目,里面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位探险家在荒岛 上寻找水源,只发现一个浑浊不堪的小水潭。于是, 他找来颗粒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和松针,装在布 袋里做成了一个装置。 7、运用装置,他能将( C )从水中分离出来。 A.落叶 B.小鱼残骸 C.落叶和小鱼残骸 8、但用这个装置获得的水并不洁净,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帮助 杀灭细菌。使用酒精灯时,我们常用右图中的( A )加热。 9、使用酒精灯时,方法正确的是(C)。

A.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灯帽熄 灭酒精灯 10、如果有酒精洒到灯外燃烧,应该用(C)。 A.水浇灭 B.用物体扇灭 C.湿抹布盖灭 11、他用另外方法获得了一些洁净的淡水,煮汤补充能量。他在水中 加入适量食盐,(C )杯中食盐溶解的最快。 A. B. C. 10℃40℃40℃ 12、等食盐完全溶解后,盐水( C)。 A.中部最咸 B.底部最咸 C.各个地方都一样咸 13、他在汤中倒入橄榄油,静置后发现油都浮在汤的上部,说明橄榄 油( A )溶解在水中。 A.能 B.不能 C.无法确定能不能 三、实验分析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杯子,制成一个“土电话”。 14、他们相距5米,小明轻声讲话,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棉线中传播。 15、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了棉线的中间,小刚发现听到的声音远不如刚才那么清楚了,这是因为手让棉线上的声音振动停止或减弱。 16、相同的距离,小明用相同强弱的音量说话,改用铁丝连接,则小刚听到的声音更大(选填“大”或“小”),这说明金属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棉线好(或者传播声音更快)。 1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8、耳朵中的(C )可以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A.耳蜗 B.听小骨 C.鼓膜 19、长期使用耳机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对身体是(A ) A.有害 B.有益 C.无益也无害 20、现实生活中,人们有哪些减少噪音,保护耳朵的方法。(至少写2个方法) ①控制音量②隔音墙③戴上保护装置等

教师职业与嗓音保健

教师职业与嗓音保健 王晓勇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03) 摘要:当前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患上了嗓音疾病,给教学工作带 来了诸多影响,这一事实应引起重视。如何缓解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笔者根 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这部分饱受痛苦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健词:教师;嗓音;保健 众所周知,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往往被视为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教师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却被忽视了,这就是教师的嗓子。教师在工作中几乎一刻都离不开用嗓,与其他经常使用嗓子的专业人员,如演员、播音员和歌唱家不同的是,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有关嗓音保健方面的培训。如果帕瓦罗蒂嗓子疼,这位世界级的男高音可以取消演出,但教师却没那么幸运,再怎么难受也得熬着,即便声音变得沙哑了,也只当是不可避免的职业病。殊不知,日复一日地忍受却给教师的声带留下了隐患。世界上最名贵的东西莫过于人的声带,它不象琴弦或吹管乐器上的簧片随时可以更换,一旦受到严重的损害,可能永远成为废物,不仅无法歌唱,就连平时说话亦感困难,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其它疾病影响健康。在国外的许多大学,如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嗓音训练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一大重要课程。“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詹姆斯·威廉姆斯教授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在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中,除了音乐专业,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嗓音保健的培训,等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教学之后,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更是无暇顾及嗓音的保健,于是原本清亮的嗓音渐渐地变得暗淡、干涩乃至沙哑,更有甚者,到最后发展为声带息肉或声带小节等。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使用和保护嗓子呢﹖以下是个人的心得体会,拋砖引玉,愿为参考。 1.使用共鸣 言语发声的原理是由气息作用于声带,引起声带振动并发出声音,称为“基音”。“基音”只具有音高特性而不具有音色个性,而且音量较小。而我们通常听到的语言发音都是通过人体的共鸣腔体(如胸腔、鼻腔、口腔、头腔等)共振的结果。通过共鸣使声音得到美化,使音量得到扩大。这个过程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共鸣腔体扩大音量、赋予嗓音色彩的效能。一般情况下,说话多运用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头腔共鸣较难做到。为了扩大音量,可以适当增加胸腔共鸣,在课堂上讲课要稍微地挺胸收腹,放松下巴和咽喉,身体不能僵硬,要用横隔膜的力量把声音送出去。这样,声帶有气息强有力的支持,声音就不容易疲劳,就能做到科学用嗓。 2.调整呼吸 “气为音之帅。”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气息充沛则声音宏亮持久,气息柔弱则反之。讲课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不大一样。平时,人们交谈时所需音量较小,气息浅,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讲课时需要音量大,有一定的力度,因此,气息就要相对深一些。所谓气息也就是呼吸

谈教师的科学用嗓与嗓音保护

(转载) 谈教师的科学用嗓与嗓音保护 教师的科学用嗓和嗓音保护的问题,是广大教师不可避免都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实行知识传播。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不过,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绝大部分教师均未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极易造成嗓音的损坏。所以,改变教师用嗓不科学的局面,甚为紧迫。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基础的发声原理入手,介绍一下教师的科学用嗓和嗓音保健等问题,使老师们了解如何科学用嗓,合理护嗓,以达到“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的目的。 一、发声器官的构造及发声原理 1、发声器官的构造 人类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即动力器官)、发声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组成。呼吸、发声、共鸣是非常重要的三要素。

首先是呼吸器官,它包括: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其次是发声器官,它包括:喉头(也称喉结或喉器)、声带;最后就是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因为音高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发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发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发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共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准确、合理地使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们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而发声技巧的训练就是充分调动这三方面的器官的积极活动。 2、发声原理 声音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实行发声运动。

科学发声

科学发声 1声音品质训练使嗓音响亮、饱满、圆润 2口齿磨练训练使口齿清晰、伶俐,发音准确 3正确呼吸方法使身体舒展、贯通,气韵充足 4正确发声状态自如运用共鸣,声音坦诚、真挚,发声有力 5音域拓展开发开发嗓音潜质,使嗓音更有表现力 6科学练声方法合理运用和保护嗓子 怎样才能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悦耳声音呢? 1、呼吸训练 2、发音器官训练 3、正音练习4 、共鸣训练5、如何保护嗓子 我们先了解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发声原理: 构造: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咬字器官(人体发音器官主要有哪些?)呼吸器官:从人的语言功能角度看,呼吸通道、胸腔腹 肌。 声音质量包括:高低音、节奏、音量、语调、抑扬顿挫。在某种意义上,声音是人的第二外貌。因此,要求语音标准、声音悦耳。 1、呼吸训练 发音训练的第一课就是呼吸训练。[意大利男高音之父卡鲁索说:“在所有学习歌唱的人中,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谁就成功了一半。”]气息是发出声音的动力,更是各种声音技巧的“能源”。 呼吸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气不足,声音黯淡无光;用气过猛,又损害声带,而且嗓音重。一般人是单纯的胸式呼吸法,声音虚而不实,没有底气。我们采用胸腹式联合胸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是用胸腔和腹腔联合运动而完成呼吸动作。其吸气要领是: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膈——横膈膜,在胸、腹之间。像一个圆屋顶,吸气时把小腹收缩,膈肌就下降,弓形的肋骨提高和扩展。这就增加了胸腔的容积。小腹收缩,不单纯向后,而是腹肌向中收缩。这中心就是丹田(脐下三指处)。 吸气练习: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非不可捉摸。我们日常生活动作中经常遇到,请体会一下: 1、假设你现在饿极了。突然,窗口飘来一阵炒菜香味,是烧肉,还是煎鱼?请大家闻闻看,究竟是什么味道? 2、鲜花一枝包在手绢里,通过嗅觉品评出它的名字来。要舒适自如,避免紧张僵硬。吸气时深沉而安静,使五脏六腑都感到熨帖愉快。 3、体会用力抬起一件笨重物体的感觉:气息自然下沉腹肌收缩。 4、早上来到野外,深呼吸,体会胸扩腹收。 呼气练习: 呼气要领是:稳劲--持久--及时补换。不过,要掌握好这一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要经过专业训练,但也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吹蜡烛,让火焰尽可能小而又不离开。 还可以利用早上起床的时间做一些训练,具体方法是: 1、全身平躺在床上,双肩自然并拢,体会呼吸状态。(小腹若不会收,可用双手帮助由两侧向丹田推动) 2、齿缝放气:慢慢吸好气后,蓄气、保持片刻,嘴微开,上下点开一小缝,发出“丝-----”声,要细要匀,坚持用一口气。或用耳语声音数数,看谁延续最长,气快完时,要沉着冷静,自然放松,不要紧张。憋住气,不要失去信心,这样便可使呼吸气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3、全身平躺在床上,尽力伸展身体,收缩腹部,把一本书平放在横隔上,另一只手放在胸骨上,然后尽力吸气,呼气的同时说“哈,哈,哈”,这样练习几次,能够使气息充盈全身。然后再说出“早--上--好”,“同--学--们”,说的时候,手要能感觉到胸腔是在振动。 然后坐起,双脚紧贴地面,保持身体挺直,再说几次“早--上--好”。最后,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连续说“早上好,早上好”。注意在说的时候,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打枣----数葫芦) 我个人认为:熟悉语言产生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语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通过频繁使用而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表情达意的手段。其实,做到正确发音吐字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论教师用嗓技巧和嗓音的保护.doc

论教师用嗓技巧和嗓音的保护

论教师用嗓技巧和嗓音的保护 摘要]知识传播离不开交流,嗓音作为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使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论文在介绍教师咽喉常见疾病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声音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用嗓发音和日常讲话发音的区别,并提出了用嗓技巧和发音保护方法,从而为教师科学用嗓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发音技巧;用嗓保护;训练 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反之,沙哑、低沉的嗓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加上教学环境污染较重

包括教师在内的众多职业用嗓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职业用嗓人员的嗓音保健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也成立了嗓音研究协会和嗓音研究室。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这些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经过任何用嗓技巧的培训。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国内外关于“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的教学经验,将播音发声、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和训练手段运用于说话发声训练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用嗓特点,简便易学、见效较快的科学练嗓和嗓音保健方法,使教师们学会科学用嗓,合理护嗓。 一教师咽喉常见病症 教师由于长期用嗓,使咽部组织疲劳损伤,咽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等症状。讲课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马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电话: 教师良好的发声状态、标准的语音、完美的吐字归音、语言表达的日臻成熟,是离不开长期艰苦而持之以恒的基本功训练的,练习时一定要有耐心,逐步寻找正确的呼吸和发声状态。任何基本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恰当地分配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即便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仍然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不是停留在大自然的生活语言,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语言表达。 教师嗓音疾病原因分析: 1、发声方法不科学; 2、用嗓不当,包括用嗓过度和滥用嗓音; 3、过度劳累,抽烟饮酒、嗜食辛辣或冷饮过度; 4、不良生活习惯; 5、身体健康状况欠佳; 6、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期用嗓过度; 7、个体的心理品质。胆汁质、多血质类型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嗓音患病率高。 为了达到正确用声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 ⊙气息下沉,保持声音宽厚、通畅; 气息控制在丹田,可根据发声需要自如调控其松紧; ⊙起声合理,声带闭合状态良好; ⊙喉部放松,避免声音捏、窄、挤、僵; ⊙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声音畅通,共鸣充分; ⊙吐字归音,要做到字头叼住弹出,部位准确;字颈要定型标准,过度柔和;字腹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字尾要归音到位,完整自如。吐词准确有力,圆润饱满,清晰优美; ⊙弹性声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声音挂于硬腭前部,柔和、响亮、扎实、悦耳,富于变化,嗓音有穿透力、吸引力,表现力强。 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 综合感觉: 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获得综合感觉须做到: 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嗓音训练的基本方法全集(很实用)资料

嗓音训练的基本方法 嗓音工作者容易患慢性喉炎,反复发作,难以恢复。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药物,而是要靠正确的发声方法。为什么普通人自然讲话时间稍长些嗓子就很累, 甚至嘶哑, 而电视台主持人连续说几个小时, 嗓音还是那么有力, 富有光彩?就在于他们有专业训练过的咽音法发声。我们提倡在工作中不能凭自己的自然嗓音去硬讲,也要利用发声技巧。 呼吸技巧:腹式呼吸,快吸慢呼,吸气不过满 腹式呼吸,是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缩而加压的一种深呼吸。腹部肌肉收缩,加大腹压,腹压使膈肌向上推移,增加胸腔压力,从而使肺脏中空气呼出有力。 训练吸气肌肉群的方法: 1、憋气的方法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气憋住,不要呼出,憋气的时间越长越好。慢慢地可以锻炼出长时间憋气的能力,也就是胸廓固定的能力。 2、数数的方法做法是先吸一大口气,吸足气后,把胸廓固定;然后用很轻很细的、仅仅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数数1、2、 3、 4、 5、 6、 7、 8、 9、10……一直数到不能再数为止;然后,吸一口气再来,如此反复训练。这样数的数字会越来越多,时间会越来越长。最好能一口气数到50以上。 下面两条有声的呼气训练, 为我们的声音控制奠定了基础。 (1)“弹唇”练习: 双唇闭合,即用气息冲击嘴唇, 使它发出“嘟嘟”的声音, 一定要使双唇颤动, 更要使唇声响亮。“弹唇”练习应体会的内容是: 1) 用小腹肌慢收缩的感觉压迫气息冲击双唇; 2) 使气息自始至终均匀流动,不能一会儿气多, 一会儿气少, 均匀是最关键的; 3) 体会你的“弹唇”练习, 一口气能弹多长时间, 这也是控制气息的关键练习。另外,“弹唇练习”也可以作为一个声带按摩练习, 帮助已疲劳的嗓音尽快恢复健康。 (2)“哼鸣”练习: 是指用鼻腔共鸣, 是为了将来发出较高声音做准备, 为高低音的上下连结做搭桥工作的。有了“哼鸣”我们的声音才有光彩。“哼鸣”练习是闭口哼唱, 闭口时要感觉口中含一小口水, 鼻腔竖起, 然后深吸气、哼唱。同样要求气息均匀有动感。鼻腔共鸣, 不是鼻音共鸣, 它是指通过鼻窦、鼻腔、腭窦产生共鸣, 而鼻音则是把声音直接送到鼻子里。切记“哼鸣”时, 声音是在鼻腔后上方, 眉心处发出, 每天可用一个单音延长练习, 直到眉心产生振动。当我们做好这些练习, 就可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 发声技巧:利用共鸣, 使喉头自然放下 把咽喉共鸣腔调整为一头粗一头细,这种共鸣位置,对声音有扩大作用。因此,发声前要把口张大,使后颈部竖起来,使会厌软骨站起来,舌体向下挺起来,使软腭和悬雍垂放下来。形成一根直的管子。声音从声带发出后,向上直接冲到鼻咽顶部,在头顶回旋。这种声音听起来非常洪亮、浑厚,有金属音质。这就是“头声区的发声方法”。检验这个方法是否运用正确,只要在说时摸一摸后脑部和头顶部有无振动感觉就可知道。 这里我选择了一个母音u, 作为大家发声共鸣的第一个练习. U(乌) 音能有效的放下喉头,给声音上下通畅奠定了基础, 再就是u 母音比较圆, 易集中, 是别的母音不可替 代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模范音, 其他母音要尽量在u 母音的感觉上发出, 那么您的声音就会统一而又圆润。我们平时练习u 音时, 要特别注意: (1) 不压喉头, 使喉头自然放下, 可用深吸气来体会喉头放下; (2) 下巴、舌根都要放松, 使口咽腔不僵硬; (3) 发音时要感到鼻腔、口腔、胸腔是贯通的, 像一根通畅的管道。正确的u 母音能感到头腔和胸腔都有共鸣的振动。我们平时用一个单音, 找我上面所说的感觉。

科学练声-提高嗓音的表现力感染力

《科学发声》训练课程 你渴望说话时嗓子不累吗? 你渴望长时间讲话嗓子不疼不哑吗? 你渴望让自己演讲的嗓音具有磁性魅力吗? 你渴望让自己演讲的嗓音具有足够的动力吗? 你渴望让自己演讲的嗓音具有十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吗? 你渴望让自己朗诵的嗓音真挚感人深入人心吗? 你渴望在舞台上一展歌喉,让自己的歌声更加绚丽迷人吗? 你渴望打造提升自己的公众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吗? 《科学发声》训练课程 提高嗓音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课程描述 从影视表演到现实生活,从高雅的艺术形式到日常口语、教师授课、领导讲话、律师辩护、政治谈判乃至商业营销,无一能离得开嗓音的运用。良好的嗓音是一个人在交际场合树立形象,创造个人魅力,提升讲话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的重要保证,每个人从婴儿开始都有一副好嗓门,有着最自然科学的发声方法,长时间的发声也不会有问题,但随着人逐渐长大,有的人发声沙哑难听,有的人长时间说话嗓子感到疲劳,声带疼痛,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发声方式造成的。 《科学发声》训练课程通过主讲人十几年对发声学的潜心研究,开创性地提示了发声行为的内在机理,为科学练声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这些方法将帮助我们改善我们的发声状态,使嗓音充分地展现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期四讲(3小时一讲)的课程,给学员一个接受专业训练的机会,让您的发声由外行变内行,从业余走向专业! 二、教学大纲

三、师资介绍 本课程由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理事,著名男高音、朗诵艺术家、演讲家、发声学专家——《科学练声》一书作者甄立夫老师亲授。 甄立夫(百度搜索可见信息和图片) 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理事,著名男高音、朗诵艺术家、演讲家、发声学专家,北京卡耐基学校特聘教授。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济南。1984年毕业于济南铁道学院,曾任哈尔滨铁路局技术员、工程师,1986年至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历史系。1993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和钢琴。从1995年底开始专门从事发声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至今,2003年出版了专著《科学练声》,融自然科学、哲学、艺术于一体,集歌唱、朗诵、

发声入门—正确发声和嗓音保护

发声入门—正确发声和嗓音保护 发音方法不科学是易患嗓音病的首因。防止声带发生病变,防止声带受到刺激和过度疲劳,需要练习正确的发音方法。下面为您介绍有关呼吸、发声和嗓音保护的一些技巧和知识。 1、呼吸 呼吸是发音的动力来源,要发出美妙的声音,呼吸尤其关键。就像判断一部跑车的好坏,关键是看它的马达一样。只有正确的呼吸才有正确的发音,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常见的几种呼吸方式: (1)锁骨式呼吸 吸气时用肩膀抬高的方式,但因肺部上小下大,所以吸气量较小,说话时用此方式呼吸较无效率。 (2)胸式呼吸 吸气时胸部向外扩张,吸气量居中。 (3)腹式呼吸 吸气时腹部会向下向外推,可使吸气量大,气吸得最深。 (4)胸腹式呼吸 就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胸肺部和腹部间有横膈膜,若吸气时能使用到横膈膜,可使吸气量更大,气的运用较灵活,我比较推荐用这种呼吸方式。 自己练习呼吸的方法 (1)练习应在舒适及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如果练习时觉得头昏

应停止,并及时询问是否练习的正确。 (2)刚开始可躺着练习,一手置胸前,另一手置腹前。鼻子缓慢吸气,感觉胸腹部的涨大,再由嘴部慢慢吐气,同时控制腹部慢慢缩小。 (3)同上,但鼻子吸气速度较快,吐气还是缓慢进行。 (4)改成坐着或站着练习步骤2及3。 (5)同上,但吐气时发出“嘶……”的声音,重复练习。 (6)同上,但吐气时数数,循序渐进,逐步加长练习。 (7)每天坚持练习。 2、发声 在养成一定的胸腹式呼吸习惯后,就可以进行发声练习。其实正确的发声就是在正确的吸气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呼气,正确的呼气就是运用腹部的气,来使声带振动发声,也就是所谓的运用“丹田之气”发声。 如何运用气息使声带振动,关键就是打开喉咙。如何打开喉咙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打哈欠的感觉或者是倒吸一口凉气时的感觉。使得口腔保持这样的状态,然后再运用气息发声。 发声练习方法: (1)人处于自然挺拔的状态,身体不可太紧张,也不能太松垮。口开大程度以是否能容纳食指与中指并拢的宽度为准,保持打开喉咙的状态,脸部自然放松。

如何练嗓音 胸腔共鸣

如何练嗓音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教师普通话训练 教师每天大声讲课,嗓音负担很重,如果不采用胸腔共鸣的发声方法,不但声音缺乏底气、不洪亮,而且容易导致嗓子疲劳甚至声带损伤! 怎样才能让讲课变得更轻松自如?怎样才能让说话的效果更美、更有底气? 共鸣腔与共鸣 共鸣腔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共鸣能起到美化声音、扩音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的动作要领是:

【1】吸气过程中,腹部自然地鼓胀起来,注意不要太用力——其生理原理是横膈膜下降,使得肺部有更大的扩张空间。 【2】呼气过程(说话、歌唱)中,随着胸腔内气量的减少,腹部在逐渐收缩的过程中要继续保持轻度的鼓胀感——其生理原理是吸气肌与 呼气肌之间的轻度相持对抗能够延缓腹部收缩的速度,使得气流稳定持久。(注:呼气肌和呼气肌是参与对横膈膜、胸廓的控制的肌肉系统)【3】每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声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灵活的相持对抗运动来完成。声音的大小、强弱完全由气流、由呼吸肌来控制,而不是由咽喉嗓子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的“声靠气传”。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或朗诵。【提示:腹式呼吸法可以在上课时、走路时、睡觉时、吃饭时、卧床时、说话时等几乎任何时候练习。最好能形成平常呼吸的习惯】 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