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实验论文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实验论文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实验论文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实验论文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

右江民族医学院10检本2班庞婷婷

指导老师:汤丽霞,何印蕾,费世杰,何涛

【摘要】目的对标本中的志贺菌属进行培养与鉴定。方法对门诊患者粪便标本运用SS和中国蓝培养基培养志贺菌属,并进行生化,血清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志贺菌属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氧化酶试验阴性,IMVC 为(-+--),KIA为(KA--),MIU为(---),药敏试验: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泰能四种药敏纸片的抑菌圈分别为30㎝、34㎝、38㎝、30㎝。结论分离出志贺菌属,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以及氨苄等的敏感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志贺菌属,培养,鉴定,血清学

【引言】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我们用临床门诊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与鉴定实验,现将实验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器材与试剂】

血平板,MAC培养基,SS培养基,KIA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载玻片,培养箱,光学显微镜,氧化酶纸片,药敏纸片,微量生化管,生理盐水,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液体石蜡,志贺菌诊断血清(包括志贺菌属四种多价血清及福氏,鲍氏或宋内志贺菌单价血清)等

【实验过程与方法】

1.标本采集:在治疗前采集黏液脓血便做床边接种,如不能及时接种可置甘油或卡里-布莱尔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2.分离培养:取粪便或肛拭标本,用接种环挑取粪便中有脓血和黏液的部分直接在中国蓝培养基和SS培养基分区划线进行培养。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3. 鉴定

3.1革兰染色:按照涂片→干燥→固定→染色的步骤进行革兰染色。

3.2氧化酶试验:无菌操作用滴管吸取氧化酶试剂,滴加于滤纸条菌落上,用滤纸条沾取少许被检菌落,观察滤纸条颜色变化。

3.3触酶试验:取洁净玻片1张,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加3%H2O2 1滴,立即观察结果。

3.4动力学检查: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的菌落,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直至离试管底部1cm处左右,再缓慢原路返回,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3.5KIA试验: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的菌落,先穿刺接种到KIA深层,距管底1cm 处左右为止,再从原路退回,在斜面上自下而上划线,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3.6生化鉴定: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的菌落,按照所用细菌鉴定系统要求接种于肠杆菌科细菌微量鉴定系统的微量管内,于35℃培养18~24小时。根据所用细菌鉴定系统中不同生化反应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观察结果。根据生化结果进行编码,检索编码手册,该编码所对应的细菌名即为鉴定结果。(附:肠杆菌科生化

鉴定编码表)

3.7血清学试验

3.7.1志贺四种多价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取1张洁净的玻片,于其中一玻片上滴

1~2滴多价血清,另一张则滴1~2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然后取少量

被检菌落分别与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轻轻摇动玻片,两分钟内呈现明

显凝集者为阳性,呈均匀混浊者为阴性。此实验是鉴定志贺菌,结果应

为阳性。

3.7.2 单价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取1张洁净的玻片,于其中一玻片上滴1~

2滴单价血清,另一张则滴1~2滴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然后取少量被检菌落分别与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轻轻摇动玻片,两分钟内呈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呈均匀混浊者为阴性。

1.本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故被染成红色,动力

实验为阴性。在染色时应注意涂片太厚或太薄,菌体分散不均匀;细菌的菌龄;染液的质量,都会影响结果。细菌的菌龄最好是用18 ~24小时的细菌。

2.本菌兼性厌氧,不分解乳糖,只分解葡萄糖,故O/F试验两只生化管都为黄

色,KIA试验出现上红下黄的现象。在SS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菌落。甲基红试验为阳性。

3.本菌没有色氨酸酶,不能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故加入吲哚试

剂无变化,吲哚试验为阴性。也没有氧化酶,所以氧化酶试验为阴性。也不能产生苯丙氨酸脱氢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脱氨生成苯丙酮酸,故加入苯丙氨酸试剂无变化。但是有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水,并释放出生态氧,因生成氧分子而出现气泡。

4.做玻片凝集时,菌苔必须磨匀,观察结果时,需先观察生理盐水中不出现凝

集颗粒,诊断血清中的颗粒凝集才有阳性意义。在试验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按步骤进行。

本次实验标本来自粪便,杂菌较多,平板中所得目标菌较少,本应该进行增菌纯培养,但由于时间关系,即采用KIA培养基中菌液进行实验。步骤均无菌操作进行,经过鉴定确定为志贺菌。本次实验采用学生自己设计并实施、老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既培养了我们设计实验的能力,无形中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又极大地激起了我们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倪语星主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

2.1

2.吴爱武主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志贺氏菌的危害程度评估报告 一、生物学特性 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都属于肠杆菌科,根据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的四个种和大肠杆菌属在生化上是难以区分的,因为有产气的志贺氏菌,也有乳糖阴性、不产气、不运动的大肠杆菌,有些大肠杆菌也能引起痢疾状的腹泻。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m ,宽0.5-0.7μm 。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不运动,有菌毛。 志贺氏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按最新国际分类法,将本属细菌分为四个群、39个血清型。 二、危害程度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该菌危害程度为第三类。 三、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宿主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只需少量病菌(至少为10~100个细胞)进入,就有可能致病。致病因素:志贺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菌体内毒素个别菌株能产生外毒素。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急性典型、急性非典型、急性中毒性菌痢三型;二类是慢性细菌性痢疾: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伏型、慢性急性发作型三型。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免疫期短,也不稳定。 四、暴露的潜在后果 暴露后可能引起感染,菌量大时可使实验人员显性感染,菌量很少时常呈暂时的带菌状态。被感不染后,成为传染源,可能对周围及环境造成污染,应及时得到控制。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葡萄糖 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L L MgSO41g/L FeSO4 L 酵母膏 L 孟加拉红 L (富集用)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蔗 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布 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养 用)(富集用) ★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L 121℃ 20min (分离保存 用) 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L 葡萄糖10g/L L L 孟加拉红L 氯霉素L 琼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L 硫酸镁 L 硫酸亚铁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 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3.筛选: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考试公共课程(答案最全)华医

1.最常见的真菌性疾病是()A、皮肤念珠菌病 2.乳胶凝集试验是隐球菌病最快速和最有诊断价值的诊断方法,敏感性可高达: D.99%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不包括:.单一抗菌药物即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4.肾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的抗菌药物为:.四环素、呋喃妥因 5.引起瓣膜异常患者出现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 球菌 6.克雷伯菌属是条件致病菌,临床感染中以哪种细菌多见:.肺炎克雷伯菌 7.对血液和无菌体液培养均应以急诊报告对待,实行三级报告制度,第一级报 告应在初始培养出现阳性报告后:.60~120min 8.对CAP可选择的药物主要有哪三大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新型喹诺 酮类 9.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 AP)是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长时间后并发的肺 炎:.48~72h 10.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发生毛细血管损害,出现“三痛”,即:.头痛、腰痛和眼 眶痛 11.HFRS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综合液体疗法 12.狂犬病从临床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持续时间为:.7天 13.利福喷汀为长效利福霉素衍生物,其消除半衰期约:.30h 14.以下哪些药物不易保留于血浆D.喹诺酮类 15.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什么常常为唯一的临床体征:. 发热 16.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在胆汁中的浓度均可达到血药浓度的:.10倍 以上 17.肝移植后早期深部曲霉病较少发生,但一旦发生,死亡率达:.60%~70% 18.盆腔感染或盆腔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19.MOF病人的死亡率随着受累器官或系统数目的增多而升高,二个器官功能 衰竭死亡率为:.60% 20.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抗真菌治疗应首选:.两性霉素B 21.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 22.我国哪种细菌引起的痢疾为常见:.福氏志贺菌 23.头孢吡肟和头孢匹罗属于:.第4代头孢菌素类 24.治疗衣原体感染的主要药物不包括:.氨基糖甙类 25.我国存在的新生隐球菌以哪一型最多见:.A型 26.以下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是:多粘菌素 27.以下属于Ⅲ类(污染)切口的是:.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 28.有厌氧菌参与的胆道感染多见于曾接受过胆道手术的患者,厌氧菌中以哪种 细菌占多数:.拟杆菌 29.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法是:.B超 30.自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31.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案为:.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32.胎传梅毒系母体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多发生于:.妊娠4月 后 33.以下不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是:.氨基糖甙类 34.关于葡萄球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有鞭毛、有芽孢,除

传统酸面团中细菌与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传统酸面团中细菌与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刘同杰1,李云1,吴诗榕1,金乐天1,2,张国华1,杨浣漪1,何国庆1 (1.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58)(2.朝鲜韩德秀平壤轻工业大学,朝鲜平壤) 摘要:为进一步描述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的理化性质和菌落组成,收集了北方地区6份发酵剂样品,测定了其酸度和菌落总数,并对分离、纯化、初筛后得到的75株细菌和60株酵母菌进行了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样品pH值范围为3.73~5.46,总滴定酸度为8.3~19.8 mL;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分别为8.35±0.07~9.75±0.12 Log cfu/g,6.31±0.22~8.68±0.04 Log cfu/g。鉴定出包括短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rev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在内的乳酸菌8种;酵母菌4种,其中优势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他细菌6种,主要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醋杆菌。结果表明,我国传统面食发酵剂菌相复杂,以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主,还包括芽孢杆菌、醋酸杆菌在内的多种其他细菌,甚至可能含有致病菌。通过比较细菌和酵母在不同酸面团样品中的分布,发现不同来源样品的微生物种类组成存在差异。 关键词:酸面团;菌相分析;16S/26S rDNA测序;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树 文章篇号:1673-9078(2014)9-114-120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4.09.020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and Yeast from Chinese T raditional Sourdough LIU T ong-jie1, LI Yun1, WU Shi-rong1, JIN Le-tian1,2, ZHANG Guo-hua1, YANG Huan-yi1, HE Guo-qing1 (1.College of Biosystems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od Microbiology, Fuli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DPRK Han Dexiu Pyongyang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yongyang, DPRK)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profile of traditionally fermented sourdough for Chinese steamed bread were examined. Six samples of sourdough were collected from northern China. Acidity and colony counts were measured. After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screening, 75 strains of bacteria and 60 strains of yeast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by DNA sequencing. The pH was between 3.73 and 5.46 and total titratable acid (TTA) values ranged from 8.3 to 19.8 mL. In all the samples, the number of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nd yeasts ranged from 8.35±0.07 to 9.75±0.12 Log cfu/g and 6.31±0.22 to 8.68±0.04 Log cfu/g, respectively. Eight LAB species, including Lactobacillus brevis, L. plantarum, and L. sanfranciscensis, and six other bacterial species, including 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Bacilluslicheniformis, and three species of Acetobacter,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four identified yeasts, the dominant species wa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starter cultures for flour-based food are complex bacterial floras dominated by LAB and yeast, in addition to several other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Bacillus spp., Acetobacter spp., and even pathogenic bacteria.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species compositions among LAB and yeasts in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different sourdough samples. Key words: sourdough; elucidation of microbial flora structure; 16S/26S rDNA sequencing; biodiversity; phylogenetic tree 我国传统的面食发酵剂类似于西方发酵面包用的酸面团,在我国一般被称为“老面”、“酵子”、“面收稿日期:2014-04-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71826) 作者简介:刘同杰(1989-),男,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传统发酵食品通讯作者:何国庆(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及发酵工程肥”等[1],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上世纪80年代,即发活性干酵母被引入我国,因其使用便捷,传统面食发酵剂逐渐被取代,但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地区尤其农村地区,仍然使用其制备馒头等主食,因使用传统面食发酵剂制备的馒头品质更优。究其原因,活性干酵母为单一菌种发酵,与传统发酵剂的混菌体系发酵相比,发酵的馒头风味平淡、香气不佳,总体的感官品 114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清于载玻片一端,再取少许待测菌与之混合,同时在玻片另一端取待测菌与生理盐水混合对照。结果:对照呈均匀混浊,待检菌与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混合后,数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集物即为阳性。继之用A、B、C、D群最常见的单价血清凝集定种。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见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志贺菌属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到志贺菌属细菌”。 ②经分离鉴定后符合鉴定依据者,可报告“分离出××志贺菌”,若进一步做多种生化反应及因子血清分型后,可报告:“分离出××志贺菌×型”。 (2)沙门菌属的分型鉴定:如果生化反应及形态学检查疑为沙门菌,可选用沙门菌的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首先选用A~F组多价“O”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在试验时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血清凝集试验在5~10min内不出现凝集者可确定为阴性。但若生化反应比较典型,应考虑选用Vi凝集试验。若凝集,则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洗下,制成浓厚的悬液,加热100℃、30min,再与A~F组多价“O”诊断血清做凝集试验。若与A~F组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应再与沙门菌单价因子血清分别做玻片凝集试验,以确定该菌株属于哪一组。一般先选用本地区检出率最高菌型的相应血清做玻片凝集反应。 若已确定哪一沙门菌种后,再分别先用H因子血清检查第I相抗原,然后检查第Ⅱ相抗原,最后确定该菌种属于哪一型沙门菌。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发现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沙门菌属细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出沙门菌”。 ②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阳性,可初步报告为:“分离到××沙门菌”,或“×群沙门菌”。 5.肥达试验 (1)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PA、PB)与肠热症患者血清做定量试管凝集试验,以出现“2+”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效价,测定相应抗体含量,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2)试验方法:为单管稀释法。准备4排小试管,每排7支并标记,另取中号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3.8ml及被检血清O.2ml,混匀,即为1:20稀释,总量为4ml。然后取出2ml按每管分别放人各排小试管中的第1支试管中。再于上述中号试管内加生理盐水2ml混匀,此种血清即为1:40稀释,吸取此稀释度血清2ml,按每管分别加到各排小试管中的第2支试管中。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到各排小试管第6支试管为止,第7支小试管只加入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然后按表2-5操作。 表2-5血清学试验(肥达试验)方法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步骤和方法 1 .形态观察 (1)革兰染色:沙门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细长杆菌。志贺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散在分布。 (2)观察鞭毛染色标本片:镜下可见沙门菌属细菌具有周鞭毛。志贺菌属细菌无鞭毛。 2?菌落观察 (1)沙门菌属:将本菌接种在SS MAC平板上经35 'C孵育18?24h。由于本菌不分解乳糖并产碱,故在SS和MAC 平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凸起的小菌落,产生H2S的菌落可在SS平板上形成中心带黑褐色的小菌落。 (2)志贺菌属:将本菌接种在SS和MAC平板上经35C孵育18?24h。由于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某些菌株可迟缓发酵乳糖,故其在SS平板和MAC平板上形成无色透明的、中等大小的菌落。除宋内志贺菌菌落外均为光滑型菌落。 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方法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氧化酶试验均为阴性。初步试验鉴定:挑取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在KIA、MIU和硝酸盐培养基上,经35C孵育18?24h,同时做触酶试验。其结果见表2—4。 最终鉴定:须做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4 .血清学试验 (1)志贺菌属的分型鉴定:凡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者均需做血清学鉴定。取1环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于载玻片 一端,再取少许待测菌与之混合,同时在玻片另一端取待测菌与生理盐水混合对照。结果:对照呈均匀混浊,待检菌 与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混合后,数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集物即为阳性。继之用 A B、C D群最常见的单价 血清凝集定种。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见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志贺菌属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到志贺菌属细菌”。 ②经分离鉴定后符合鉴定依据者,可报告“分离岀XX志贺菌”,若进一步做多种生化反应及因子血清分型后,可报告:“分离岀XX志贺菌X型”。 (2)沙门菌属的分型鉴定:如果生化反应及形态学检查疑为沙门菌,可选用沙门菌的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 首先选用A?F组多价“ O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在试验时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血清凝集试验在5?10min内不 岀现凝集者可确定为阴性。但若生化反应比较典型,应考虑选用Vi凝集试验。若凝集,则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洗下, 制成浓厚的悬液,加热100 C、30min,再与A?F组多价“ O诊断血清做凝集试验。若与A?F组多价“ O血清发生凝集,应再与沙门菌单价因子血清分别做玻片凝集试验,以确定该菌株属于哪一组。一般先选用本地区检岀率最高菌型的相应血清做玻片凝集反应。 若已确定哪一沙门菌种后,再分别先用H因子血清检查第I相抗原,然后检查第H相抗原,最后确定该菌种属 于哪一型沙门菌。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发现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沙门菌属细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岀沙门菌”。 ②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阳性,可初步报告为:“分离到XX沙门菌”,或“X群沙门菌”。 5 ?肥达试验 (1)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 H抗原,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PA、PB)与肠热症患者血清做定量

实验 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六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目的】 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种RNA含量较多。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鉴定依据:磷酸与定磷试剂反应产生蓝色物质。核糖与苔黑酚作用产生绿色物质。嘌呤碱与硝酸银能产生白色的嘌呤碱银化合物沉淀。 【实验器材】 150 ml锥形瓶、水浴、量筒、漏斗及抽虑瓶、吸管7、滴管8、试管及试管架9、烧杯、离心机、漏斗 【试剂和材料】 1、0.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 2、酸性乙醇溶液:将0.3毫升浓盐酸加入30毫升乙醇中; 3、95%乙醇; 4、乙醚; 5、1.5 mol/L硫酸溶液; 6、浓氨水; 7、0.1 mol/L硝酸银溶液; 8、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将2 ml 10% 三氯化铁溶液(用FeCl3·6H2O配制)加入到400 ml浓盐酸中; 9、苔黑酚(地衣酚)乙醇溶液:溶解6 g苔黑酚于100 ml 95% 乙醇中(可在冰箱中保存一个月); 10、定磷试剂:(1)17% 硫酸溶液:将19 ml浓硫酸(比重1.84)缓缓加入到83 ml 水中(2)2.5% 钼酸铵溶液:将2.5 g钼酸铵溶于100 ml水中(3)10% 抗坏血酸溶液:10 g抗坏血酸溶于100 ml水中,贮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或棕色则失败,需纯化抗坏血酸)。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如下比例混合。17% 硫酸溶液:2.5%

传染病学重点笔记——传染病学填空题

㈠填空题㈡填空题 1. 慢性肝炎可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 2. 急性肝炎可分为2个类型:黄疸型,无黄疸型。 3. 重型肝炎可分为3个类型: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4.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最直接、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是HBV DNA。 5. 在我国最常见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是1b型。 6. 各型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1.痢疾杆菌释放的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毒素作用,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 2. 中毒性菌痢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三型。 3. 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目前我国流行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 4. 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 ㈡填空题 1. EHFV基因L编码聚合酶, M编码膜蛋白,S编码核衣壳蛋白。 2. 我国EHF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I型汉滩病毒和Ⅱ型汉城病毒,分别由野鼠和家鼠传播。 ★EHF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 ★EHF少尿期的治疗原则为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 导泻和放血疗法及透析治疗。 ㈠填空题 ★流脑的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 ★暴发败血症休克型流脑的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确诊流脑的依据是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的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葡萄球菌。

4. 密切接触流脑者医学观察7天。 ㈡填空题 ★伤寒的临床特征包括:①持续发热;②相对缓脉;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④玫瑰疹;⑤肝脾肿大;⑥白细胞减少。 ★伤寒极期的典型表现包括:①发热;②消化系统症状;③循环系统症状; ④循环系统症状;⑤皮疹;⑥肝脾肿大。 3. 能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的标本可来自:①血液;②骨髓;③粪便;④尿液;⑤玫瑰疹。 ㈡填空题 1. 狂犬病毒含五种主要蛋白即糖蛋白,核蛋白, 聚合酶,磷蛋白和膜蛋白。 ★被犬咬伤后的处理,首先应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 ★狂犬病的确诊可通过分离病毒,检测组织内的病毒抗原,RT-PCR检测病毒核酸及脑组织染色找内基小体。 4. 狂犬病毒的糖蛋白蛋白决定了其嗜神经性。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用于狂犬病预防接种。 ㈡填空题 1. 霍乱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2.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在霍乱的传播中,以水的作用最为突出。 3. 霍乱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4. 霍乱的治疗原则为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5. 对霍乱病人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6天,并隔日粪便培养一次,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接触者应严密检疫5天。 ㈡填空题 1. 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野鼠和猪。 2. 钩体病的基本病理损害是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 3. 钩体病临床表现类型和严重程度与感染钩体的类别、毒力、数量有较大关系。 4. 钩体病病原治疗首选抗生素是青霉素。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讨论稿)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 一、目的 本程序用于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等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以规范操作程序,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从人体粪便中沙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保存的梯相关操作。 三、生物安全要求 标本及相应的致病菌操作必须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四、试剂及仪器设备 4.1试剂 采便盒、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亚硒酸增菌液(SF)、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沙门志贺培养液、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XLD)、麦康凯琼脂、沙门显色培养基、结晶紫沙门培养基(YS)、三糖铁(TSI)、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MIU)、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条、磁珠菌种保存管 4.2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微生物鉴定仪 五、采样方法 5.1 标本应为新鲜的或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或肛拭子,最优标本是转移到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拭子。肛拭子

不是最佳标本,仅在病人无粪便标本时采用。 5.2 粪便标本:应采集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取稀水样、粘血样、脓血样,黏液样部分。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无菌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水和其他物质。 5.3肛拭标本:若无法获得粪便(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也可以采用肛拭子,即无菌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 处〈儿童约2-3cm),同一方向轻轻旋转2-3周。以目测能见到粪便为准。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5.4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若室温保存,不能超过1h;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冷藏条件下24小时内送检。 六、检验程序 七、操作步骤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小组组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分离纯化酵母菌的技术与方法 2.了解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技术 3.增强无菌操作技术的意识 二、基本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获得只含某一种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叫做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酵母菌常见于含糖份比较高的环境中,如果园土、菜园土及果皮等的表面。多数酵母菌喜欢偏酸条件,最适pH为4.5-6.0.酵母菌生长迅速,容易分离培养。马丁氏培养基是一种用来分离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此培养基是由葡萄糖、蛋白胨、KH2PO4、MgSO4·7H2O、孟加拉红(玫瑰红,Rose Bengal)和链霉素等组成。其中葡萄糖主要作为碳源,蛋白胨主要作为氮源,KH2PO4和MgSO4·7H2O作为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钾、磷和镁离子。而孟加拉红和链霉素主要是细菌和放线菌的抑制剂,对真菌无抑制作用,因而真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可以得到优势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真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1.用品:苹果、葡萄糖、琼脂、水、1%孟加拉红水溶液、马铃薯 2.设备与器材:1ml的无菌吸管、无菌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 1、马铃薯培养基的配置 培养基成分:马铃薯 40克、蔗糖(葡萄糖) 4克、琼脂 4克、水 200毫升、 pH 自然。配置方法: (1)配制20%马铃薯浸汁:取去皮马钓薯40g,切成小块,加水200ml.加热煮游30 min ,用纱布过滤,然后补足失水互所需体积。121Pa灭菌30min.即成20%马铃馨漫汁,贮存备用。 (2)配制时,按每100ml 马铃薯浸汁加入2g蔗糖,加热煮沸后加入4克琼脂,继续加热融化并补足失水。 (3)分装、加塞,包扎。 (4)高压蒸汽灭菌:121Pa灭菌30min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之一。 一、分类 志贺菌属可用特异性抗血清将其分为4个血清群(种):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特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1989年CDC分类系统将生化反应特性相近的A、B,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A、B、C血清群;而将生化反应特征与之相异,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DNA G+C含量为49~53mol%。 二、临床意义 志贺菌属细菌的致病主要与细菌的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有关,志贺菌属细菌因菌毛的作用,细菌黏附于肠黏膜的表面,并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病灶,引起炎症反应。本菌属各菌株均有强烈的内毒素,由于内毒素的释放可造成上皮细胞死亡及黏膜下发炎,并形成毛细血管血栓,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患者出现典型的脓血便;另一方面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内毒素血症),导致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A群志贺菌1型和2型产生的志贺毒素,ST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也称为Vero毒素VT对小鼠有强烈的致死毒性,有VT1和VT2两种。ST属VT1型。 志贺菌属细菌主要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典型的急性菌痢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小儿常可引起中毒性菌痢,患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四种志贺菌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较为严重,其他志贺菌引起的感染则相对较轻,具有自限性且很少致死。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多见。多数菌痢为散发病例,可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可因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而引起暴发流行。 三、生物学特性 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菌体大小(1~3μm×(0.7~1.0)μ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为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2~7.4。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且生长良好。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可形成乳糖不发酵、中等大小、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宋内志贺菌常形成粗糙型菌落。 志贺茵属菌种有O抗原,无H抗原,部分菌种有K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抗原,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A、B、C、D)和40余个血清型。O抗原耐热,加热100℃ 60分钟不被破坏。K抗原存在时能干扰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100℃ 60分钟可消除K抗原对O抗原的干扰作用。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的检验(国标法) 一、增菌 称取检样25g,加入装有225mLGN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固体食品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粉状食品用金属匙或玻璃棒研磨使其乳化,于36℃培养6~8h。 培养时间视细菌生长情况而定,当培养液出现轻微混浊时即应中止培养。 二、分离和初步生化试验 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HE琼脂平板或SS琼脂平板1个;另取1环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各1个,于36℃培养18~24h。 志贺氏菌在这些培养基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葡萄糖半固体各1管。一般应多挑几个菌落,以防遗漏,经36℃培养18~24h,分别观察结果。 下述培养物可以弃去: a. 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上呈蔓延生长的培养物; b. 在18~24h内发酵乳糖、蔗糖的培养物; c. 不分解葡萄糖和只生长在半固体表面的培养物; d. 产气的培养物; e. 有动力的培养物; f. 产生硫化氢的培养物。 凡是乳糖、蔗糖不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无动力的菌株,可做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三、血清学分型 挑取三糖铁琼脂上的培养物,做玻片凝集试验。 先用4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检查,如果由于K抗原的存在而不出现凝集,应将菌液煮沸后再检查; 如果呈现凝集,则用A1、A2、B群多价和D群血清分别试验。 如系B群福氏志贺氏菌,则用群和型因子血清分别检查。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和群抗原见表1。可先用群因子血清检查,再根据群因子血清出现凝集的结果,依次选用型因子血清检查。 4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不凝集的菌株,可用鲍氏多价1、2、3分别检查,并进一步用1~15各型因子血清检查。如果鲍氏多价血清不凝集,可用痢疾志贺氏菌3~12型多价血清及各型因子血清检查。 四、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在做血清学分型的同时,应做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即: 葡萄糖铵 西蒙氏柠檬酸盐 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 pH7.2尿素 KCN生长 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 除宋内氏菌和鲍氏13型为乌氨酸阳性外,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必要时还应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和氧化酶试验,应为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不符合的菌株,即使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仍不得判定为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慈禧 73岁大寿第5天时 高烧、寒战、水样便、脓血粘液便、腐肉血便,不愿离开厕所 御医鸦片缓解症状“关门留寇” 一周后丧命 概述 卫生部《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 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国内地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 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特征,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概述 命名:细菌性痢疾=志贺菌病(shigellosis ) 法定传染病乙类 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 直肠、乙状结肠炎症与溃疡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发热及全身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多数急性自愈。少数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 病原学 生物学性状: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G-短小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1.病原体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无鞭毛 2.抗原分型目前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A(病情最重)12 ——外毒素 福氏志贺菌B(我国主要,易转慢性)16 鲍氏志贺菌C(我国较少)18 宋内志贺菌D(病情最轻)1 我国流行主要为福氏志贺菌(B群) 次为宋内志贺菌(D群) (一)抗原结构 1. 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分为4个血清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又依次称为A、B、C、D群)。

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志贺氏菌属的抗原有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和菌毛抗原。根据O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成A、B、C、D四个群,现有39个血清型。临床以福氏菌2a型、宋内菌为多见。 按O抗原的不同可以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病原菌流行类型不断变迁 3.致病力包括三方面 ——侵袭力 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细菌侵袭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炎症 ——内毒素(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脂多糖)。 引起发热、毒血症和休克 ——外毒素(志贺毒素Shiga toxin)由痢疾志贺菌Ⅰ型产生→A群、个别D群,抑制蛋白质合成,致细胞死亡.与HUS相关。 神经毒(产生神经系统症状) 细胞毒(肠粘膜细胞坏死) 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水样泻) 4.抵抗力: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检测

3.12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2。 3.13 粘液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3。 3.14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中14。 3.15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16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操作步骤 4.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或加入装有225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连续均质1min~2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41.5℃±1℃,厌氧培养16h~20h。 4.2 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20h~24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单个菌落直径大于其他志贺氏菌。若出现的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48h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 脂平板 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 MAC琼脂无色至浅粉红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XLD琼脂粉红色至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4.3 初步生化试验 4.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管,置36℃±1℃培养20h~24h,分别观察结果。

4.3.2 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4.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 4.4 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4.4.1 生化试验 用4.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即β-半乳糖苷酶、尿素、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试验。除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13型的鸟氨酸阳性;宋内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1型,鲍氏志贺氏菌13型的β-半乳糖苷酶为阳性以外,其余生化试验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另外由于福氏志贺氏菌6型的生化特性和痢疾志贺氏菌或鲍氏志贺氏菌相似,必要时还需加做靛基质、甘露醇、棉子糖、甘油试验,也可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和氧化酶试验,应为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不符合的菌株,即使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仍不得判定为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生化特性见表2。 表2 志贺氏菌属四个群的生化特征 生化反应A群:痢疾 志贺氏菌 B群:福氏 志贺氏菌 C群:鲍氏 志贺氏菌 D群:宋内 氏志贺氏 菌 β-半乳 糖苷酶 -a--a+ 尿素----赖氨酸 脱羧酶 ----鸟氨酸 脱羧酶 ---b+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3(DOC)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 吴英玲 10197020 10生物创新班 摘要: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可利用乳酸豆芽葡萄糖培养基富集培养酵母菌,然后在YPG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将分离的酵母菌转接于YPG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箱内 4 ℃下保存。用TTC显色剂及杜氏小管观察法筛选出发酵能力高的酵母菌。并通过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微生物鉴定。采用PVA-海藻酸钠固定化技术固定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关键词:酵母菌分离鉴定固定化酒精发酵 Abstract: Yeast like acid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actic acid glucose medium enrichment culture yeast, bean sprouts and purification by marking method on the YPG culture medium of yeast will transfer separation of the yeast in the YPG cant medium cultivation, staying long placed in the refrigerator after use the TTC chromogenic agent, save and duchenne tubular observation screen high fermentation ability by colony morphology of yeast cel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ans to identify the microorganisms using PVA - sodium alginate immobilized technology fixed yeast cells for ethanol fermentation。 前言 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卵圆形、圆柱形,其菌落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专性或兼性好氧,广泛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馒头、面包等食品发酵;在工业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

细菌各论总结

细菌各论总结

补充:1、葡萄球菌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腐生葡萄球菌—白色或柠檬色 2、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于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可与IgG的Fc段结合,可进行协同凝集,并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生物学活性。 3、肺炎链球菌主要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方法:胆汁容菌试验、菊糖发酵试验、荚膜肿胀试验。

补充:1、肠杆菌的共同特点: (1)形态结构:中等大小的G-菌,大多有菌毛、鞭毛,少数有荚膜,没有芽胞。 (2)培养:兼性厌氧或无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二者不发酵乳糖。 (4)抗原结构: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最外层,具有属特异性。H抗原:菌体失去鞭毛后发生H-O变异。荚膜抗原:具有型特异性。 (5)抵抗力:外界生存能力强,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6)变异:最常见耐药性变异。 2、埃希菌的分类 3、大肠菌群指数:是指每1000(g)ml水中大肠菌群数。我国卫生标准:在每1000ml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 4、志贺菌的分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我国最常见)、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 5、肥达反应: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第2周) (1)原理:伤寒杆菌有三种抗原:分别为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体表抗原(Vi抗原)。其中以O抗原及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而Vi抗原的抗原性不强,且相应抗体效价低且为时短暂,随细菌的消除而消失,故不列为肥达试验的检测项目。当抗原遇到特异性抗体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通过对凝集物量多少来推算病人体内抗体的多少,以协助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2)方法:试管凝集法(定量):当TO≥1:80,TH≥1:160,PA、PB均≥1:80才有意义 (3)动态观察:双份血清抗体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4)临床意义: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O抗体(IgM), H抗体(IgG) O 、H抗体均升高,患伤寒的可能性大; O 、H抗体不升高,患伤寒的可能性小;只有H升高,则可能是预防接种过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