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在企

业合并中,购买方的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经营主要依赖于有形资产,商誉问题并

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商

誉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深

刻地意识到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拥有和控制,无形资

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经济学界、法律学界和会计学界都纷纷开始关

注商誉问题,商誉问题成为会计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具魅力的课题,也是会计实

务界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际贸易日益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更加频繁。适

时地、前瞻性地制定与国际标准趋同的商誉会计规范,可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

竞争中保持相同的竞争地位。否则,会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最终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也应当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出一份力,这样

才能保持与大国相称的地位。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 IASB)等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

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实务,从而更好地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2006年 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资产减值,尤其是

商誉减值问题作了较为全面地规定。尽管如此,我国商誉会计体系仍然存在着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发展不够完善、操作性不够强等。因此,深入研究国外相关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 FASB)于 2001 年6

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42 号?商誉和其它无形资产》(以下简称SFAS142)以及 IASB 于 2004年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 号?企业合并》

(以下简称 IFRS3)和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6 号?资产减值》(以下简

称 IAS36)与《国际会计准则第 38号?无形资产》 (以下简称 IAS38)等,以及

其他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会计文献,进一步探讨商誉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

问题,在立足于我国会计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

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商誉减值的会计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包括对商誉的性质、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报表披露等问题的研究;然后,从会计学的角度对中外商誉会计处理的规范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实际经

济状况和相关规范,尤其是 2006年 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研究论

证其中有关商誉问题处理规定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分析商

誉减值会计问题,尤其是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再次,结

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入对新准则中有关商誉问题规定的理解与运用。最后,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

法和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进一步完善商誉会计体系、发展商誉会计理论尽一

份绵薄之力,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就具体内容而言,本文共分为五章,分别是:第 1章“前言”、第 2 章“文献综述”、第 3 章“商誉减值会计的基本问题”、第 4 章“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

基础与经济后果分析”和第 5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建议及展望”。

第 1 章“前言”简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 2 章“文献综述”概括了有关商誉及商誉减值的研究成果。本章主要从商誉的定义、商誉的构成及本质、商誉的确认及减值计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

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的研究文献作了回顾和小结。

第 3 章“商誉减值会计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7 个部分,即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商誉减值损失的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单元、商誉减值损失的测

试方法、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和时间、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与披露。鉴于国际

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本章主要选取这两个准则体系中有关商誉

减值的规定进行研究。通过与我国 2006年 2月发布的新准则体系进行对比研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新准则中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以及准则运用可

能存在的问题。

第 4章“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后果分析”。本章首先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商誉减值测试的合理

性。然后结合资产负债观,讨论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的必然性。最后,结合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案例,分析了商誉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

第 5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体系的建议及展望”。本章在之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秉着国际趋同这一原则,立足于中国经济实际和制度环境,从 6 个方面

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商誉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以及中国

会计准则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商誉商誉减值 AbstractGoodwill is an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 of a company, which indicates the

ability of a business to earn an above-average return. When one company purchases

anoth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urchase price and the fair market value of net

identifiable assets is recorded as goodwillIn the past, the operation of an enterprise mainly depended on tangible assets, so goodwill had not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people are facing the coming of an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Economic and financial markets interpenetrate, and national economies are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This results in a growing need for comparability of

accounting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ly. Accounting for goodwill illustrates this

phenomeno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oodwill is especially relevant today in light of the

continuing level of activity in corporate mergers and takeovers. Goodwill has been

an extremely contentious topic for accountants and other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with many different treatments allowedAs China joins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creases day by day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circulates more frequently. It is vital that supervisory authorities to furth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orm international treatment for goodwill accountingOtherwise, our companies will be at a disadvantag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because of the drawback of related principles. Meanwhile, China is

a big country in

the world, which requires China to make effort for the harmoniz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Many bodi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 are taking steps to furth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orm international treatment for goodwill accounting. Until

now, many standards in terms of goodwill are issued to norm accounting practiceIn February of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 issue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It makes overall regulations on goodwill

impairment. The new standard is a turning-point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hinese accounting system,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ed

in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re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we make complete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So it is wise to study foreign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goodwill to improve oursFor example, we can study SFAS141/142

issued by FASB in 2001 and IFRS3, IAS36

and IAS38 issued by IASB in 2004 to further the establishment of our goodwillaccounting system. As above mentioned, studying from foreign advanced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guide our accounting practice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meaningfulBased on an intensive study of related standard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re topics

of goodwill, such as the nature of goodwill,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goodwill

impairment, reversals of impairment losses and the disclosure of goodwill

impairment, etc. According to these researches, we can justify related standards

issued in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

in 2006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 This paper is also trying to put forward some correlative

suggestions to complete our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according to above

researches

As far as the detailed contents are concerned,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including the first chapter of “foreword”, the second chapter of “literature

review”, the third chapter of “discussion on basic topics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he forth chapter of “basis and economic effec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 the fifth

chapter of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xisting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The first chapter of “forewor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s on how to

choose the research subject,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case analysisThe second chapter of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ze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ve papers about goodwill. It will be don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efinition of goodwill, the component and nature of goodwill, as well as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goodwill impairmentThe third chapter of

“discussion on basic topics of goodwill impairment” studies some core topics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hey are: recognizing and measuring an

impairment loss, the unit of impairment test, timing and frequency of impairment test,

reversals of impairment losses for goodwill and disclosure of goodwill impairmentGiven the importance of IAS and SFAS, this paper chooses both of them to studyCompared with goodwill standards issued by IASB and FASB, Chines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reasonable. Meanwhile, some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The forth chapter of “basis and economi c effec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

justifies the tes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 from the test of Asset-liability View. At last, this chapter studies theamalgamation of American Online and Time Warner happened in 2000 to discusses

the economic effect of goodwill impairment test.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FAS141 and SFAS142 have apparently solved some of the problems but also

resulted in the largest corporate write-offs in history. By a further analysis, we can

learn why we should test goodwill impairment at the level of a reporting unit

annually instead of goodwill-amortizationThe fifth chapter of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xisting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 is the last part o f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y

and the economy and standard condition of China,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complete our existing goodwill accounting system. As is

expected, this paper will be a bridge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to coordin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Key words: GoodwillGoodwill Impairment目录第1章前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目

标 (2)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1.3.1 研究思路 (2)

1.3.2 研究方法 (3)

第 2 章文献综述 (4)

2.1 商誉的定义 (4)

2.2 商誉的构成及本质 (4)

2.3 商誉的确认及计量 (5)

2.3.1 各国商誉准则制定的演变历程 (5)

2.3.2 会计界理论研究情况 (8)

第 3 章商誉减值会计的基本问题 (11)

3.1 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

11

3.1.1 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 (11)

3.1.2 表明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 (13)

3.2 商誉减值损失的计量………………………………………………………

14

3.3 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单元…………………………………………………

16

3.3.1 IASB 的有关规定 (16)

3.3.2 FASB 的有关规定 (17)

3.3.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17)

3.4 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方法 (18)

3.4.1 IASB 的有关规定 (18)

3.4.2 FASB 的有关规定 (18)

3.4.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19)

3.5 商誉减值测试的频率及时间 (20)

3.5.1 IASB 的有关规定 (20)

3.5.2 FASB 的有关规定 (21)

3.5.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21)

3.6 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 (21)

3.6.1 IASB 的有关规定 (21)

3.6.2 FASB 的有关规定 (21)

3.6.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21)

3.7 商誉减值损失的披露 (22)

3.7.1 IASB 的有关规定……………………………………………………….223.7.2 FASB 的有关规

定 (22)

3.7.3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23)

第 4 章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后果分析 (24)

4.1 理论基础研究………………………………………………………………

24

4.1.1 基于《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研究 (24)

4.1.2 减值测试与资产负债观 (27)

4.2 商誉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研究 (28)

第 5 章完善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的建议及展望 (34)

参考文献 (39)

后记 (42)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第1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表明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我国财

政部 2006年 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自创商

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因此,商誉通常是指购买商誉,即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

的差额。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经营主要依赖于有形资产,商誉问题并

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和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类社会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

取决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拥有和控制,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

20世纪 2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兴起于华尔街,80年代达到高潮,进入 90 年代,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发展。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

誉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商誉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

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经济学界、法律学界和会计学界都纷纷开始关注商誉问

题。商誉问题成为会计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具魅力的课题,也是会计实务中的一

个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际贸易日益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更加频繁。适

时地、前瞻性地制定与国际标准趋同的商誉会计规范,可以使我国企业在竞争

中保持相同的竞争地位。否则,会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制度背景方

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最终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国家,也应当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出一份力,这样才

能保持与大国相称的地位。

伴随着 1993年以来的国内会计改革的进程,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两则两制”规定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到《股份有限公司会

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

值准备,再到《企业会计制度》将计提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可以说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正在朝着全面的

方向发展。

2006年 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资产减值》,这是在充分借鉴 IAS36 的基础上,将我国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准则中的有关内容整

合修改而成的。尽管如此,我国商誉会计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如理论发展不够完善、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仍有待实践检验等。因此,通过

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外相关准则的制定精髓,如 FASB 于 2001 年 6 月发布

SFAS141 和 SFAS142 以及 IASB 于 2004 年发布的 IFRS3 和修订后的IAS36 与

IAS38 等其他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会计文献,使外为中用,更加系统地研究商誉

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在立足于我国会计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2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有

效的激励机制;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4有助于防止隐性国有资产流失;5有助于正确揭示企业由于改制、合并等对企业经济资源和竞争实力的

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进行商誉会计的理论研究,对推动商誉会计理论的发展、

规范和统一商誉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作为管理工具为

管理服务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1.2 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商誉性质、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商誉减值损失的测试方法、以及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和披露要求等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在深入研究各

国有关商誉的会计准则的制定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财政部 2006年 2月发布的新

会计准则体系,论证准则中有关商誉问题处理规定的合理性。同时,针对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对进一步

完善商誉会计体系、发展商誉会计理论尽一份绵薄之力,实现本文研究的预期

目的。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 研究思路

首先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包括对商誉的性质、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报表披露等问题的研究;其次,从会计学的角度对中外商誉会计处理的规范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实际经济状

况和相关规范,尤其是 2006年 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研究论证有

关商誉问题处理规定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研究,深入探

讨商誉减值会计问题,尤其是减值测试的经济后果及其背后的理论支持。最后,2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笔者对于完善我国有关商誉的会计准则、增强准则

实用性的一些政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以理论的规范研究为主,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最终得出关于完善我

国有关商誉的会计准则的政策建议。

3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第 2章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定义什么是商誉呢?西方国家很早就对商誉的本质问题展开了探讨。

Tearney1973初步探讨了商誉的定义,即一个企业在购买另一个企业时所付出

的,超过被购买企业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的那部分价格,

理论上讲就是公司有了超额的收益。他建议采用现代评估技术来确定所购买商

誉的真实价值。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案例来进一步分析商誉及其账务处理。在

19世纪 80年代,最早的定义涉及到商誉的就是购买价格和所取得公司的账面价

值之间的差额。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理论被进一步发展,它可以被总结为两种不同的形

式:超额利益论和剩余方法论。在超额利益论下,商誉被认为是合并公司的利益超过类似企业正常盈利的那部分差额。在此定义下,将来超额盈利的折现被

确认和记录为企业的商誉。但这却使得商誉难以准确计量,因为将来的盈利带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剩余方法论下,商誉被定义为购买价格和所取得公司

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即商誉是基于一个彻底的调查,在排除既不是其他

有形资产,也不是其他无形资产的情况下,所不能确认的价值余额。这一定义也非常类似 19世纪对商誉的定义和理解。2002年, FASB颁布的 SFAS142 将商

誉定义为:商誉是购买成本超过所购买公司应分配的资产和负债净值的差额。

这实际上是将商誉作为资产来确认和计量。可见,这个新的准则还是属于剩余

方法论的范畴,但在原先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清楚地界定和规范,从而使

其应用更具有操作性。

常大鹏2004从商誉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出发,论述了人们对商誉的认识过

程;进而就商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一般性介绍,并总结归纳出商誉会计

的“三元理论” ,即超额收益论、剩余价值论和无形资源论,并分别就这三种理

论对商誉概念的定性和定义进行了分析介绍。2.2 商誉的构成及本质许多学者都对商誉的性质和构成要素作了深入全面的探索。经过归纳,对于商誉的构成要素,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商誉构成要素主要有: 1杰出的管理人员;2科学的管理制度;3融洽的公共关系;4优秀的资信级4

最新商誉减值会计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提要本文首先对商誉减值的确认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其次介绍我国商誉减值的具体会计处理;最后对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在会计实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商誉;外购商誉;减值测试 一、引言 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盈利的能力。商誉的会计处理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一直成为会计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立足于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通过对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研究,为我国商誉减值会计处理方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在比较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做出思考。 二、商誉减值会计处理国际惯例 (一)商誉减值的会计确认。由于对商誉特性认识的不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也莫衷一是。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与其他

主要国家已经达成一致,即只确认外购商誉,其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测试法。随着FASB和IASC要求采用减值测试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减值测试法,并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改进。 (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选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基于商誉的不可辨认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对商誉减值采用“两步法”。第一步,比较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和账面金额。如果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金额,可初步判断为商誉已减值,应实施减值测试的第二步,以计量商誉减值损失的金额;第二步,比较报告单元商誉的公允价值和账面金额以计量减值损失。如果报告单元商誉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公允价值,超过部分应作为减值损失在报表中以确认,确认的减值损失不能超过商誉的账面金额。减值损失确认后,商誉的账面价值应按调整后的金额记账,而且商誉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予转回。这种方法利于缩小企业的会计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距,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IASC使用“一步法”。首先,进行自下而上的测试,确定商誉的账面价值能否合理分摊至查核中的现金产出单元;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金额,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其次,如果企业不能将商誉的账面金额合理分摊至查核中的现金产出单元,则实施自上而下的测试,确定商誉的账面金额能合理分摊的最小现金产出单元,比较现金产出单元的账面金额与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探讨

商誉这一概念是随着企业产权有偿转让行为的发生,才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出现的。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因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或信誉卓著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是由于生产经营效率高,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使企业获得的超额获利能力。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出售;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无法单独计价,它们的价值只有把企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确定。商誉可以是自己建立的,也可以是向外购入的,企业自己建立和拥有的商誉,由于企业继续经营,并未准备出售和转让,因而,不能将其拥有的商誉转化。但如果拥有商誉的这个企业转让给其他企业时,购买方以高于企业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这个企业,这时购买方可将买价与净资产的差价作为无形资产入账核算。所以,只有从外购入的无形资产-商誉入账。也就是说,商誉只是在一个企业兼并或购买另一企业时才会发生转让、买卖关系,才可进行商誉的无形资产核算。商誉的价值一般应以每年超额收益的三到五倍为宜,由双方共同协商确定。购入商誉的账务处理:借:无形资产-商誉贷:银行存款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资产,它能在较长时间,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为了使收入和费用合理配比,企业已计价入帐的无形资产,应从受益之日起,在一定期间内分期摊销,平均摊入管理费用。年摊销额=无形资产价值/有效使用年限。商誉没有使用期限规定,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按10年平均摊销。无形资产没有残值,其作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不直观,因为没有物质实体,获取其折旧程度的信息并不重要,所以无形资产价值的转移直接冲减无形资产原值。其账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贷:无形资产-商誉商誉被认为是一个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商誉资产是核心,有形资产依附于商誉发挥作用,这种超额收益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利用自创的商誉去获得超额收益,但是在公司收购与被收购中,商誉可以使被收购公司获得超额收益。最近,以依靠销售渠道、市场占有率、企业形象、产品品牌等商誉来控制企业的现象不断涌现,形成以商誉配置生产要素的现象。因此,商誉不仅是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而且是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因素,商誉资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对如此重要的商誉资产应单独核算。但是按照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只有在购并时才入帐,平时不反映,不确认,不揭示。当商誉的价值很小,或商誉的作用不大时,会计不反映商誉资产的信息,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商誉的价值较大,并发挥重要作用时,再不揭示商誉的信息,就不符合“真实公允”的原则。长期以来,不在会计上确认非购买商誉的主要理由是:(1)稳健主义;(2)缺乏确认其价值的基础;(3)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实际上稳健性原则只是在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应用。虽然商誉的价值获得的超额收益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商誉是大量存在的,不是收购时才产生的,而且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使商誉的计量成为可能。从商誉存在的普遍性、重要性来看,有必要对非购买商誉在会计上的确认问题重新进行讨论,使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被会计加以确认、计量和入账。[!--empirenews.page--] 综上所述,自创商誉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利用商誉进行收购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超额收益。可以说商誉的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超额获利能力,以其作为商誉会计的理论基石,可以重构商誉会计理论框架。商誉会计还应解决确认、计量、入账三方面的问题。 1.有无获取超额收益能力作为商誉确认的标准。它必须蕴藏着可能的未来收益,企业能够借助它获得超额收益(超额收益通常是指超过平均利润率的收益);商誉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2.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誉的计量标准。商誉的确认依赖于计量,只有通过计量,确认才有意义。企业的自创商誉有些是明显地花代价取得的,如宣传产品品牌的广告费,有些是以不太明显的代价取得的,如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商誉形成的复杂性,也使会计的计量复杂化。按照传统的商誉会计理论对自创商誉难以进行可靠的计量。但是可靠性应是相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估计成本或价值,使用合理的估计也不失为资产计量的一种方法。利用商誉的定义对其价值进行合理的估计,其计算公式为:超额收益=实际收益-按平均利润率计算的收益。计算出的超额收益不等于商誉的价值,必须还原为资产的价值,依据是“等

企业并购中商誉的会计处理-最新资料

企业并购中商誉的会计处理 企业并购是对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对 财务会计的影响。从美国企业并购历程可以看出, 企业并购与现代财务会计形成是相伴而生的。而当我国企业并购面临发展的新阶段时,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制定38项会计准则,使我国企 业的财务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 新准则的实施也必然会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企业价值评价、财务报告数据、资产处置、税务筹划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 也进而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并购动机、风险、方法方式的选择、事后资产处置和财务处理。本文专门针对在企业并购中对产生商誉的会计处理展开讨论。 、商誉描述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2 号――企业合并》的规定: “购买成本超过购买方在交易日对所购买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的部分, 应作为商誉并确认为一项资产。购买产生 的商誉代表了购买方预期取得未来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 未来 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辨认资产的协同作用而形成, 也可能形成于某些资产,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 并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的标准, 但购买方在购买时却准备为之发生支出。” 美国《企业合并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 “收购成本大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的总和的差额应确认为一项资

产。这项资产通常称为商誉。” 商誉是企业在并购时,支出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 值的差额,是企业拥有的在未来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一 种无形的特殊经济资源。其产生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企业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率 高, 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预计能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一般盈利水平的超 额利润。它的价值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时才体现, 按总额来核算,平时这种价值是不计入企业账务中, 只有企业发生并购时才计算确认这种价值。 二、商誉计量与减值确定 (一)确定商誉内含公允价值 尽管商誉不能独立于整体资产而存在, 但是有其内在价值, 需要确定商誉的内含公允价值,首先要确定商誉所属的资产组的 公允价值;其次要将商誉所属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分摊于资产组内 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最后, 商誉所属资产组的公允价值与分摊于资产组内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差额,即为商誉内含公允价值。 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142 (缩写《SFAS142)有明确的规定,报告单元的公允价值是指在熟 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的当前交易中,买入或卖出报告单元总体所使用的金额。通常情况下活跃市场的市场报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如果可获得, 应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基础; 如果不能获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商誉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在企 业合并中,购买方的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经营主要依赖于有形资产,商誉问题并 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步入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商誉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商 誉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深 刻地意识到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拥有和控制,无形资 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经济学界、法律学界和会计学界都纷纷开始关 注商誉问题,商誉问题成为会计研究领域中一个极具魅力的课题,也是会计实 务界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际贸易日益增加,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更加频繁。适

时地、前瞻性地制定与国际标准趋同的商誉会计规范,可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 竞争中保持相同的竞争地位。否则,会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最终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也应当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出一份力,这样 才能保持与大国相称的地位。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 IASB)等纷纷组织专家学者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 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实务,从而更好地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2006年 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资产减值,尤其是 商誉减值问题作了较为全面地规定。尽管如此,我国商誉会计体系仍然存在着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发展不够完善、操作性不够强等。因此,深入研究国外相关准则,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 FASB)于 2001 年6 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42 号?商誉和其它无形资产》(以下简称SFAS142)以及 IASB 于 2004年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 号?企业合并》 (以下简称 IFRS3)和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6 号?资产减值》(以下简

新准则对商誉会计处理变化的影响

新准则对商誉会计处理变化的影响 商誉是一种不能被单独识别与确认的资产,数值上等于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全球企业并购案盛行的今天,商誉成为会计界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在2007年实施的新准则对有关商誉的事项作了一系列新规定,这次变化基本实现了国际趋同,而对其后续处理方法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本文将从国外对商誉处理的经验出发,试析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将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一、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变化的基本情况 继欧盟2005年实施国际会计准则后,我国在2007年也向国际趋同跨了很大的一步,其中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上有了重大变化。有关商誉,新准则涉及主要三点会计政策的变更:CAS No.6——《无形资产》准则将商誉剔除在无形资产的范围之外;CAS No.20——《企业合并》准则明确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作为企业合并的使用范围,并规定只有购买法合并才能够确认商誉;CAS No.8——《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由公允价值法代替直线摊销法,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

我国早期采用商誉十年直线摊销的方法等于承认了商誉是作为无形资产的一个种类,并按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然而定义上不可辨认的商誉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毕竟有本质的区别,将其处理方法分开,不失为新准则的进步之处。但对商誉会计方法的变化将影响到每年转入损益的商誉摊销额,进而影响利润表的净利润金额,这对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且带来大量商誉的购买方有巨大影响。 二、国外会计准则对商誉会计处理的演进 1、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目前国际上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永久保留法。直接冲销法是将商誉在取得后立即冲销资本公积,该方法将购买商誉视为一项特定资本交易所产生的价值差额,其实质是代表收购价格高于目标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形成的资本损失。但该方法不将商誉视为资产,这同商誉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特征相悖,目前只有少数国家采用该方法。系统摊销法则将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该方法承认商誉是企业获取超额经济利益的能力,并且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减值测试法是在年末利用公允价值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若其有减值则按减值额摊销。该方法最符合商誉作为资产的特征,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盈余管理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在会计实务界总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地设置秘密准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侵犯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危及社会安定。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和实施立即引起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该准则对一些资产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有以下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将不得转回:(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3)固定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新准则的实施将使得企业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保持相应的谨慎态度,有利于进一步地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准备操纵企业利润,对公司的资产价值以及业绩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遏制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地验证。 (二)选题意义 新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做了相关的改进,但是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具体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依然还存在有待该井的地方,不可能完全避免盈余管理,所以,盈余管理仍需要规范。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试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出发,探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如何规范企业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盈余管理行为,旨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为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合理的意见。

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 发布日期:2011-01-15 15:00:32 商誉的界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差额。应确认为商誉。即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并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即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不形成商誉。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一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企业合并成本的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在购买目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 号》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 号》将与合并相关的直接相关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科目.与企业合并类型无关。如此处理会使企业合并成本降低.从而间接影响了合并商誉的大小。 商誉的列示 按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商誉在个别报表中不列示.而是将其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中.并只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商誉在购买方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都应该列示。 案例 甲企业以公允价值7000 万元、账面价值5000 万元的无形资产为对价.对乙企业进行吸收合并,甲、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甲企业购买过程中支付审计费、评估费等直接相关费用100 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购买日乙企业持有的资产情况如下: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3000 万元、公允价值为4000 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2000 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 万元:长期借款账面价值为1500 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 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500 万元、公允价值为5500 万元。编制甲企业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解析 1.甲企业合并成本=7000 万元 注:《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规定企业合并成本为7100 万元(7000+100),《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将直接相关费用100 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不再计入合并成本。 2.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5500 万元 3.商誉=企业合并成本一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7000 —5500=1500(万元) 4.无形资产转让收益=7000 —5000=2000(万元) 甲企业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4000(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3000(公允价值) 商誉1500

商誉会计论文

关于商誉会计思考 摘要: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 反映出现实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作用非常微弱。针对这一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对目前商誉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 从对商誉基本概念、特点和性质的认识,商誉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商誉会计的规范方法。 关键词:商誉计量思考 前言 商誉不仅是一个会计概念、经济概念,也是会计实务与经济生活中经常会面对的一个问题。但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对于商誉本质内涵的认识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析,以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现行会计标准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 一、商誉的含义及特点 (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两种。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二)、商誉的特点 1、复杂性指商誉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以及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商誉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知识产权。多种因素包括生产经营能力、

商品品质和商业道德等。在市场竞争中,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决策者们智力劳动的创造性成果,其外在形式表现为社会的评价,其内在实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长期性指商誉是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长期、连续性活动逐渐形成的 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形成商誉知识产权,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和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的长期智力投入方能形成。而一旦形成,它又具有惯性特征,即可以在较长时间里发生无形的作用。 3、依附性指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定的指无形资产,它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单独出售。它只有在企业整体出售成交,或整体合并成功后,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商誉是由企业享有的而且不可分离的权利。企业的商誉是社会或他人包括同业竞争者基于对其生产、经营、服务标准方面品质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通过经营者日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与竞争活动逐渐形成的,是外界对企业的信用与名誉状况的客观认同。所以,商誉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企业,离开了某一特定的企业,这种商誉就变得毫无价值。 4、经济性指商誉是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 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良好的声誉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任何对其商誉的诋毁、贬低行为,都可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该企业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因此,诋毁、贬低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商誉会计研究的现状 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 商誉作为会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源于企业合并业务。企业合并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其中,吸收合并可以说最直接地提出了商誉会计问题。吸收合并时,兼并企业出示的购买价格(购买成本)有时高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把购买价格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来探讨,使商誉问题开始进入会计的视野。为了对企业兼并时表现出的商誉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创造的商誉相区别,会计界对前者(即企业合并时表现出的商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毕业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1) 一、资产减值的相关概述 (2) 1.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2) 1.1.资产 (2) 1.2.资产减值的含义 (2) 2.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2) 2.1.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计量理论 (2) 2.2.资产减值会计符合资产谨慎性原则 (3) 2.3.资产减值会计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 (4) 3.新准则下资产减值主要容 (5) 3.1.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5) 3.2.资产减值适用围 (6) 3.3.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6) 二、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及存在的问题 (6) 1.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6) 1.1.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难以确定 (7) 1.2.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7) 2.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提出更高要求 (9) 2.1.企业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变相利用 (9) 三、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及存在的问题 (10)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 (10) 1.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时间 (10) 1.2.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 (10) 1.3.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基础 (11) 2.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存在的问题 (12) 2.1.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有难度。 (12) 2.2.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存在不合理性。 (12) 四、完善资产减值会计 (14) 1.加强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宏观环境 (14) 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4) 1.2.发展资产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14) 1.3.加强以独立审计为主的外部监督 (14) 2.加强和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部环境 (15) 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抑制盈余管理 (15) 2.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并购商誉的会计核算

并购商誉会计核算专题 一、并购商誉的概念 1.如何界定商誉 商誉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概念,对商誉的定义五花八门,目前对商誉的定义多为从实务操作角度对商誉的界定,而不是严格的定义。而且各国界定的商誉也有不同,其中对商誉是否属于无形资产就有非常不同的看法。 (1)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界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8年修订的第22号国际会计准则(IAS 22)《企业并购》将商誉定义为“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购买企业在交易日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权份额的部分。”该项会计准则进一步指出,“购买企业时产生的商誉所代表的是购买企业指望取得未来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该项经济利益可能由于购买的可辨认资产的协同作用而形成,也可能形成于某些资产,这些资产在单个考虑时并不符合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的标准,而购买企业却准备在购买企业时为之发生支出。” 第38号国际会计准则(IAS38)《无形资产》中明确指出:“无形资产的定义要求无形资产是可辨认的,以便与商誉能清楚地区分开来。”由此可以看出,IASC规定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 (2)美国对商誉的界定 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的第141号财务会计准则(SFAS141)《企业并购》中,商誉被定义为“购买企业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获得的资产与承担的负债的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的金额包括不符合SFAS141规定的应确认为其他资产的无形资产。”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颁布的第17号意见书(APB 17)的观点,是准则变迁中从未动摇过的基石。无形资产被定义为,没有实物形态的长期资产(不包括金融资产),包括商誉、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机密等。可见美国的无形资产包括商誉。 (3)英国对商誉的界定 英国1997年12月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商誉和无形资产》(FRS10)认为,外购商誉是指:收购成本与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总和的差额。当收购成本大于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总和时出现“正商誉”,但当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总和大于收购成本则会出现“负商誉”。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因收购而产生的商誉,其本身既不是一项像其他资产的资产,也不是一项价值损失。商誉是联结收购方自身资产负债表上作为资产列报的投资成本与合并财务报表上被并方资产和负债分摊价值的桥梁。虽然商誉本身不是一项资产,但是不作为股东权益的减少而仍然作为报告主体的资产列报。 英国的商誉界定中引入了“负商誉”,“并购商誉”具有连接投资成本和享有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公允价值的工具作用,是一项不是资产但作为资产列报的项目。 (4)中国会计准则的规定 2006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明确的商誉定义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属于不可辨认的资产。 2.商誉的实质 商誉通常被认为是某一主体具有“能获得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能力与信誉”。在会计学界,对商誉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有: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 资产组概念的引进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资产组的认定在具体操作上十分复杂,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从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监管来看,全面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l)我国企业的管理惯例和较低的管理水平不利于资产组概念的广泛运用。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3至5年)现金流量预算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IAS36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测算企业层面上的现金流量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是测算资产组的现金流量。 (2)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尤其是就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而言,由于采取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等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组划分标准的模糊性,随意扩大或缩小资产组合据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比国外上市公司而言可能会更为强烈。 (3)资产组的运用,将大大增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成本,同时执行效果可能不甚理想。为提高按资产组确定可收回金额的可操作性,必须提供大量且详细的指南和解释,这可能大大增加准则制定部门的会计成本。即使这样,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辨认资产组以及对资产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测算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因此,资产组的运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尽管财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业为调节利润的目的秘密计提减值准备,但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与账务处理

二、商誉减值与账务处理 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相关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 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应当按照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 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了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如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但确认的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商誉减值损失不应超过其分摊的商誉金额,超过部分属于该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损失。 会计处理:以测试减值损失50万为例。其原确认商誉30万元,合并相关存货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材料公允价值为1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金额不超过分摊入资产商誉额如) 30万 贷:商誉减值准备3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0万元 贷:存货减值准备8万元 材料减值准备12万元 一、商誉的会计确认处理 (一)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和新设合并,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形成商誉。 合并成本确认:一次性交易购买日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有价证券公允价值;分次合并交易成本之和;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可能影响企业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约定,如果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其影响金额且能可靠计量,购买方可将其影响金额计入合并成本。 会计分录处理: 借:相关资产科目(各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 商誉(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 贷:相关负责(各项可辨认负责公允价值) 相关成本(合并成本)

负商誉的会计确认及其会计处理

第20卷第1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Vo1.20.No .1 2010年3月 Journa l ofH 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 n g M ar .2010收稿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彭慧英(1978-),女,湖南邵阳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与统计。 负商誉的会计确认及其会计处理 彭慧英 (湖南工程学院计划财务处,湖南湘潭411104) 摘 要:负商誉问题在会计领域一直存在争议,对负商誉的会计确认、负商誉的本质及其会计处理等问 题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鉴于负商誉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在对负商誉的处理上同时考虑调整性负商誉、 暂时性负商誉和长期性负商誉三种不同性质的商誉,分别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关键词:负商誉;调整性负商誉;暂时性负商誉;长期性负商誉 中图分类号:F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0)01-0024-03 由于负商誉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确认、处理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负商誉确认与处理问题的研究,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1-3] 。 一 负商誉的存在问题和会计确认 负商誉,一般是指企业购并时,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低于被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负商誉的存在的理由如下: 首先,从企业购并的性质看,收购企业是一项实际发生的产权交易,就像买卖商品一样,是一种有偿交换。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可以背离的,商品价格与价值一致是偶然情况,不一致则是经常现象。所以,收购企业的价格有可能高于企业价值(净资产公允价格),也有可能低于企业的价值。一个企业之所以愿意出高价收购另一个企业,/不过是为了换取一种无形资源)))预期未来的超额盈利能力。0这种超额盈利能力便是商誉。同样,一个企业以低价收购另一个企业是因为并购后购买企业必须承担被购企业的隐性成本(或隐性负债),导致未来经济资源的付出,负商誉是对这一付出的补偿。所以,负商誉与商誉是存在于企业购并中的两种经济现象。 其次,一个经营不善、年年亏损、行将倒闭的企业,实际上已表明了负商誉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困难企业,若继续经营下去就会使亏损额更大。有人主张通过破产来挽救困难企业,但企业一旦进入破产 程序,资产将按清算价格变现,其价值会大大降低。 所以,企业宁愿以低于其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以求得比继续经营和破产更有利的结果。 最后,从我国现阶段企业购并的实践看,其购并的主要目的是为众多困难企业寻找出路,鼓励和支持业绩好的企业兼并困难的因有企业,所以往往在购并中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将困难的国有企业以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转让给具有优势的收购企业。由于这种/优并劣0的并购行为已成为我国目前企业购并的主要方式,所以,负商誉的出现在某一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带有普遍性的。 负商誉的会计确认应依据负商誉的性质。对负商誉的确认依据两个基本点:一是负商誉只是收购价格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的一个构成内容;二是负商誉是一种投资折价。基于此,可以将收购价格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的构成因素分为可以辨认因素和不可以辨认因素。对于可以辨认因素分别按其原因进行处理,对于不可以辨认因素则确认为负商誉。在这一/差额0中可辨认因素一般有两个:隐性负债和净资产评估价值不实。由于负债和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一般容易确定,因而其公允价值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难以确定,很有可能是其公允价值被高估了,而不是什么负商誉。因此,应将收购价格低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首先计列隐性负债的价值,将隐性负债变为真实负债。然后按比例冲抵被并购企业很可能被低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直至减至零,若仍有差额,才确认为负商誉。设置资产类的备抵帐户/负商誉0记录负商誉的有关内容。随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在经营自身的同时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渐渐的形成的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资产,那就是商誉。在我国来说商誉会计的平台在逐渐变大,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与国际上趋于平行。对商誉而言,他和其他大多数的资产不同,它不会随着使用而消亡,它的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它会给自身的企业增添一笔辉煌,使之达到超额利润。 标签:自创商誉;外购商誉;正商誉;负商誉;减值测试 一、商誉的简述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商誉按其来源分,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合并商誉又叫外购商誉。其中合并商誉又可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 二、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及其建议 (一)自创商誉确认的可行性 要判断商誉是不是资产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定义和认定标准,虽然自创商誉已经得到的会计界学者的支持与认可,要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把企业价值放在客观的真实的反应出来。 (二)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必要性 从原则方面分析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具有必要性。不确认自创商誉违背以下原则: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商誉是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进而形成的,而并不是因为企业合并或者其他诸多的一些因素而形成的。再此过程中不去理会那些消耗的事物,只是一味的在商誉中所带来的收益,那对企业来说将是个灾难,那样就很难公正的客观的去保证我们的企业会计信息。 1、相关性原则 提供关于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决策信息进而帮助决策者,使之不会违背相关性原则。

商誉会计研究

第I页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对企业的现实收益和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和日俱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本文以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现状,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将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为规范分析提出的理论提供实证支持和检验。在对国内外基本理论和相关准则的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商誉会计研究的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作者本文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二章,有关商誉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重点讨论了自创商誉的确认和披露,从资产确认标准和会计原则视角进行分析,认为不确认自创商誉有悖会计计量的基础和基本的会计原则,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自创商誉确认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分步骤地进行确认和披露。第四章和第五章,针对前面的理论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我国商誉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个企业并购案例进行商誉会计处理的分析,剖析不同的商誉会计对企业产生的不同的经济后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以期进一步完善商誉会计的研究,指导实践,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誉会计;超额收益;外购商誉;自创商誉

Abstract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asset of the enterprise,goodwill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y,goodwil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an help the users who us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e true value of enterprise assets,and help enterprises to fully utilize the resources and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n the marke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literature achievements ,combing our country ‘s economic environment reality and enterprise’s state ,and then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his text also does the case study to positively provide and examine the theory proposed by the normative analysis. We discussed the natur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goodwill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relevant domestic home and broad.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ory remark, a summary of goodwill accounting study made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Chapter 2 shows an explore of the nature of goodwill, including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goodwill. It focused on the recognition and disclosure of internally generated goodwill from the asset recognition criteria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gle. And got the view that not confirming the internally generated Goodwill is contrary to the basis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Therefore, under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conditions for recognizing goodwill have been mature. It is the right time for us to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measure underlying goodwill. This part, ncluding chapters 4 and 5, which put forward problems in the goodwill accounting by Combining the preceding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reality. Finally, we make an analysis of goodwill accounting by a M&A case, dissect the different economic consequences caused by different goodwill accounting and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zing, we hope to perfect the study of goodwill accounting, guide the practice,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