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一)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一)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一)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一)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案内容: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一) 几何初步、三角形

二. 教案目标: 通过对几何初步、三角形基础知识的复习,解决中考中常见的问题。

三. 重点、难点: 熟练地解决与几何初步、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四. 课堂教案: 中考导航一

????????

?

????

?

??????

????????????质互余、互补的意义、性角的比较与度量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射线平行线

相交线

直线公理直线线段的比较与度量线段公理与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

线段几何初步知识

中考课程标准要求一

中考导航

????

??

?

?????

?

???

???????????????????????作图

性质判定

概念全等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按角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

中考课程标准要求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能折叠成的长方体是( )

(2006年大连市)

答案:D

例2. 如图,AC =BC ,AE 平分∠CAD ,且∠C =40°,则∠DAE =_________。(2005年邵阳市)

答案:55°

例3. 如图所示,l 是四边形ABCD 的对称轴,如果AD//BC ,则有以下结论:①AB//CD ②AB =BC ③AB ⊥BC ④AO =CO 那么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2006年烟台市)

答案:①②④

例4. 如图1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面积为S 。D 1、E 1、F 1分别是△ABC 三边上的

点,且AB 2

1

CF BE AD 111=

==,连结11E D 、11F E 、11D F ,可得△111F E D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11F AD 的面积S 4

1S 1=,S 41S F E D '

1111=?的面积。

图1

(1)当D 2、E 2、F 2分别是等边△ABC 三边上的点,且AB

3

1

CF BE AD 222===时(如图2所示)

图2

①求证:△222F E D 是等边三角形;

②若用S 表示22F AD ?的面积2S ,则2S =__________; 若用S 表示△222F E D 的面积'2S ,则'2S =___________。 (2)按照上述思路探索下去,并填空:

当n n n F E D 、、分别是等边△ABC 三边上的点,且AB 1

n 1

CF BE AD n n n +===时(n 为正整数),△n n n F E D 是__________三角形;

若用S 表示△n n F AD 的面积n S ,则n S =_________________; 若用S 表示△n n n F E D 的面积'n S ,则'n S =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徐州市)

解:(1)①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AB =BC =AC ,∠A =∠B =60°

由已知得AC 3

1CF BC 31BE AB 31AD 222===,, 所以AB 3

2BD AC 32AF 22==

, 所以2222BD AF BE AD ==, 所以2222D BE F AD ??? 所以2222D F E D =

同理可证2222E CF F AD ??? 所以2222F E D F = 所以222222D F F E E D == 所以△222F E D 为等边三角形

②S 3

1S S 92S '22==

; (2)等边;S )

1n (1n n S S )1n (n S 2

2'

n 2n ++-=+=;

例5. 已知线段AC =8,BD =6。 (1)已知线段AC 垂直于线段BD 。设图1、图2和图3中的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分别为1S ,32S S 和,则1S =_________,2S =____________,3S =___________;

(2)如图4,对于线段AC 与线段BD 垂直相交(垂足O 不与点A ,C ,B ,D 重合)的任意情形,请你就四边形ABCD 面积的大小提出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线段BD 与AC (或CA )的延长线垂直相交时,猜想顺次连接点A ,B ,C ,D ,A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005年河北省)

解:(1)24,24,24; (2)对于线段AC 与线段BD 垂直相交(垂足O 不与点A ,C ,B ,D 重合)的任意情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定值24。 证明如下: ∵AC ⊥BD , ∴OB AC 21S ABC ?=

?,OD AC 2

1

S DAC ?=? 24DB AC 2

1

)OD OB (AC 21OD

AC 2

1

OB AC 21S ABCD =?=+?=?+?=∴四边形

(3)顺次连接点A ,B ,C ,D ,A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仍为24。

【模拟试卷】(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 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

A. 0

B. 6

C. 快

D. 乐

2. 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3. 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A、∠B、∠C,如果∠α=∠A+∠B,∠β=∠B+∠C,∠γ=∠C+∠A,那么∠α、∠β、γ∠这三个角中()

A. 没有锐角

B. 有1个锐角

C. 有2个锐角

D. 有3个锐角

4.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5. 如图所示,B是线段AC的中点,过点C的直线l与AC成60°的角,在直线l上取一点P,使得∠APB=30°,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

A. 3个

B. 2个

C. 1个

D. 不存在

二、填空题

1. 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l 所截,a//b ,如果∠1=50°,那么∠2=______度。

2. 在△ABC 中,若∠A =78o 36',∠B =57 o 24',则∠C =_______________。

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cm ,底边长是8cm ,那么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__cm 。

4. 如图是由9个等边三角形拼成的六边形,若已知中间的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 ,则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

5. 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B =AC ,∠BAC =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给出以下五个结论:

①AE =CF ②∠APE =∠CPF ③△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④AP EF = ⑤S 四边形AEPF =

ABC S 2

1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如图所示,平面上的四边形ABCD 是一只“风筝”的骨架,其中AB =AD ,CB =CD 。 (1)九年级王云同学观察了这个“风筝”的骨架后,他认为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垂足为E ,并且BE =ED ,你同意王云同学的判断吗?请充分说明理

由;

(2)设对角线AC=a,BD=b,请用含a,b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

2. 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

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3. 已知:线段m、n

(1)用尺规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使它的底等于m,腰等于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不证明);

(2)用至少4块所作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轴对称多边形(画出示意图即可)。

4. 如图,其中含有三个正方形,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一一列举出来。

5. 两条平行直线上各有n个点,用这n对点按如下的规则连结线段;

①平行线之间的点在连线段时,可以有共同的端点,但不能有其他交点;

②符合①要求的线段必须全部画出;

图1展示了当n=1时的情况,此时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0;

图2展示了当n=2时的一种情况,此时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

(1)当n =3时,请在图3中画出使三角形个数最少的图形,此时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个;

(2)试猜想当有n 对点时,按上述规则画出的图形中,最少有多少个三角形? (3)当n =2006时,按上述规则画出的图形中,最少有多少个三角形?

【试卷答案】

一、 1. B 2. B

3. A

4. A

5. B

二、 1. 50

2.

44

3. 10

4. 30a

5. ①②③⑤

三、

1. 解:(1)王云同学的判断是正确的。理由是, 根据题设,∵AB =AD ,∴点A 在BD 的垂直平分线上 ∵CB =CD ,∴点C 在BD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 为BD 的垂直平分线,BE =DE ,AC ⊥BD (2)由(1)得AC ⊥BD ab 2

1AC BD 21AE BD 21

CE BD 21S S S ABD

CBD ABCD =?=?+?=

+=∴??四边形 2. (1)答:上述两同学回答的均不全面,应该是:其余两角的大小是75°和75°或30o 和120°。 理由如下: (i )当∠A 是顶角时,设底角是α ∴30°+α+α=180° α=75°

∴其余两角是75°和75°

(ii )当∠A 是底角时,设顶角是β ∴30°+30°+β=180° β=120°

∴其余两角分别是30°和120° (2)(感受中答有:“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等) 3. (1)作图(略) (2)

4. △AEO ≌△CFO △CGQ ≌△AHP

△ADC ≌△ABC

5. (1)4

(2)当有n 对点时,最少可以画)1n (2-个三角形 (3)4010)12006(2=-?个

答:当n =2006时,最少可以画4010个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拼一拼

第二节拼一拼 一、学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2、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二)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 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 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通过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初一数学图形认识专项练习题

初一数学图形认识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一圆柱,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 ___________ : 2?有一棱柱,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___________ : 3?有一圆锥,从它的侧面展开,问:展开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 4 ?有一正方体,观察后请写上;有__________ 顶点,经过顶点共有_____________ 条边.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是可以分解成若干 个扇形,而扇形是由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经过这条 __________ 的__________ 的两条_________ 组成的图形. 6 ?你知道圆锥由__________ 面组成的,那么其中一个是____________ ■勺,另 一 个是_________ 的.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七棱柱共有_ 面、____________ 棱、顶点, 其 中有_________ 面的形状和面积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图形是十边形,它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通过它的一个顶点分别与其它顶点连结,可分割成三角形. 8.如图所示,用四个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根据截面的形状填空: (1) C 2)(3)(4) (1)截面是;(2)截面是 (3 )截面是;(4)截面是 10 .现有一张长52cm宽28cm的矩形纸片,要从中剪出长15cm,宽12cm的矩形小纸片(不能粘贴),则最多能剪出________________ 张.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A.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侧视图是圆 B.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C.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认识》章节总结复习题 一、点: 你会画点吗?请画一个___,当沿着一个方向,点越来越密、越来越多的时候,用集合的思想来看,就构成了________。 过一点可以画________条直线;那过两点可以画____条直线。 二、线: (1)叫________,________个端点,(有、无)限长 叫________,________个端点,(有、无)限长 叫________,________个端点,(有、无)限长 (2)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下图中,任画一条直线,使其有不同的位置关系: 这种称为两条直线()这种称为两条直线() 三、角: 以右面的射线为基础,任画一角: 你画的角是________角。角以度数为依据,可以分为________角(小于90度)、________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________角(=90度)、________角(=180度)、________度(=360度)。 四、面: (1)、在线段中,以O点为固定点,线段OA旋转一周,A点经过的轨迹叫做________形,O点叫做________,线段OA叫做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在角中,分别在两边上截取2厘米,3厘米,并用线段把截点连起来,构 成________形,这属于________三角形。按角来分,三角形可以分为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________度。 (3)、在角中,分别在两边上截取2厘米,并用线段把截点连起来,构成________ 三角形,三角形按边来分有一般三角形、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三角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之 和________第三条边。(填大于、小于) (4)、在角中,在两边上分别画直线,使之经过A、C两点, 相交于一点,就得到________边形,我们都学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上述四种图形用集合圈来表示: 五、体: (1)、________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它的面________,它有________条棱,棱长________。 (2)长方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或是________组成的。共________个面,其中对面________,有________条棱。把一个长方体摆正放在面前,左右指向的棱叫做________,共________条;上下指向的棱叫做________,共________条;前后指向的棱叫________,共________条。 (3)、除了正方体、长方体以外,还学了两个大小一样圆与(正方形或)长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叫做________;上下两个圆叫做________,他们之间的距离叫做________。当上面的圆不断的缩小至一个点的时候,这时就构成了________体,这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________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总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站成笔直的一排,确定两个同学的位置,这一排的位置就确定下来了,这是因为 2、经过A 、B 、C 三点可以画_____________ 条直线 3、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AC= = 2 1 。 5、用三种方法表示右图的角: 、 、 6、右图有 条线段。 7、0.15°= ′= ″, 41°18′36″= __________ 度. 8、运动会上,甲乙两名同学测得小明的跳远成绩分别为PA =5.52米,PB =5.13米,则小明的真实成绩为__________米. 9、如图4,CD ⊥OB 于D ,EF ⊥OA 于F ,则C 到OB 的距离是______, O 到CD 的距离是______,O到EF 的距离是______. 10、如图2,a 代表水面,b 代表三名选手从十米跳台入水示意图,比赛结果,图(1)水花最小,得分最高,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当入水轨迹与水面__________时,无水花溅起得分最高. 1 C B A A B C D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A 、B 、C 、D 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 2.延长线段AB 到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C 在线段AB 上 B.点C 在直线AB 上 C.点C 不在直线AB 上 D.点C 在直线AB 的延长线上 3、已知?=∠?=∠?=∠18.40,"30'1740,'1840C B A ,则( ) A 、A ∠> B ∠> C ∠ B 、B ∠>A ∠>C ∠ C 、C ∠>A ∠>B ∠ D 、A ∠>C ∠>B ∠ 4、如图,已知l OM l ON ⊥⊥,,所以OM 与ON 重合,其理由是( ) A 、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 、垂线段最短; D 、平面内,过一点只能作一条一直直线的垂线。 5.如果直线a ∥b ,b ∥c ,那么a ∥c ,这个推理的根据是( ) A.等量代换 B.平行线定义 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三、 作图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 、B 、C 、D ①画射线CD ②画直线AD ③连结AB ④直线BD 与直线AC 相交于点

图形认识知识点大全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图形:我们把从事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几何图形上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又称空间图形。 ▲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上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种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平面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几何图形的形成:几何体简称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体和体相交的地方形成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组合成各种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几何图形的结构: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2直线、射线、线段 ▲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 、点B 。 ▲直线的表示方法:①可以用这条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字母(大写)来表示;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直线的特征:①直线没有端点,不可量度,向两方无限延伸;②直线没有粗细;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④两条直线相交有唯一一个交点。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②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相交,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②不相交(即平行)。 ▲射线: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射线的表示方法:①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在两个字母前加上“射线”;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射线的性质:①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②射线只向一方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不能度量、不能比较长短;③射线上有无穷多个点;④两条射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可能只有一个,可能有无穷多个。 ▲线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②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图,点M 将线段AB 分成AM=BM 两段,M 即为线段AB 的中点。 判定M 为中点: 中点M 的性质: ∵ AM =BM (或AM =BM=2 1AB , ∵M 是线段AB 的中点,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二)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二、认识图形 01、课题:走进乡村 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 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 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 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

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 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 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教学反思:先从图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找出这类图形的共同点——探索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这样课的结构 好,让学生在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学 习。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 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 (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4课时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整理回顾“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在该领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3、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进一步掌握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方法。 教学难点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练习。 1、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2、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1)长江大约长6300(); (2)小华家住房面积是98(); (3)豹子每时大约可以跑120(); (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5(); (5)课桌大约高80()。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4、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1)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2)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5、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第一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平方分米)1×1=1(平方分米)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块)2400÷1=2400(块) 第四步求出价钱:600×5=3000(元)2400×3=7200(元) 比较:边长为2分米的方砖要便宜,需要600块。 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85页第6题。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 (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来讲,难度不大。算式:20×15=300(平方米) 问题2:让学生思考一下小路的面积如何去求?引导学生思考: 小路的面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并让学生思考:整个面积的长和宽是多少米?(20+1+1)×(15+1+1)=374(平方米) 小路的面积=374-300=74(平方米) 2、搭一搭、看一看。 出示由4个正方体所搭成的物体形状,然后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

1、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认识 一、填空题。 1、数一数,下图中有()条直线,()条射线,()条 线段。 2、一个三角形内角度数比是1:2:3,这是()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或()、()。 4、用圆规画一个直径3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cm。 5、有4cm和9cm长的2根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三角形,第3根小棒最长是()cm,最短是()cm。(小棒长度为整厘米数。)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腰的长度和底的长度比是3:2,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腰长()厘米,底长()厘米。 7、一个梯形的下底是18厘米。如果下底缩短8厘米,就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28平方厘米,原梯形的高是()厘米。8、六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厘米,也可能是()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1、以长方形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把长方形旋转一周,可以得到()。

A、长方体 B、圆柱体 C、圆锥体 2、将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不可能是()度。 A、180 B、360 C、540 D、72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4、在边长是a分米的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A、78.5% B、21.5% C、a2 D、0.785a 5、弧线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处把平行四边形 分成了Ⅰ、Ⅱ两部分。比较Ⅰ、Ⅱ两部分的 周长,结论是() A、Ⅰ长些 B、Ⅱ长些 C、无法比较 D、一样长 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总是相等的。 A、面积 B、周长 C、高 三、画图题。 1、过直线外一点P,画直线L的平行线。 ·P L

数学图形认识教案

数学图形认识教案 【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教学设 计】 《图形的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黄庄小学校内公开课: 授课老师:郭必勇;授课时间2014.05.0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六年级(下)第68页,图形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知识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 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图形的知识,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图形间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想一下,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图形之间有哪些联系? 2、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整理的情况用图表、集合圈、 知识树等方式表示出来。 3、每个小组准备若干课堂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方便胶 教师准备: 1、教师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 2、一些贴有基本图形的名称的磁性小卡片 3、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上节课,陈老师请大家回顾了图形之间的联系,而且将所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下面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再听听别人的整理方法,看看他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开始活动吧!

二、学生小组内交流

三、在小组内重新整理,并汇报。 1、师:相信每个同学在自己整理的过程当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肯定都是不完善的。那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图形的疏理,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想法? 下面,老师就想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商量一下,设计出一个你们都认可的整理方案。 可以吗? 为了方便大家整理呢,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纸袋,里面装有我们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名称,你们一会儿可以下白纸上先摆一摆,再帖一帖,整理出你们的作品。 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边商量,边开始行动吧。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自己组的整理方案,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请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完成自己组的整理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⑴师:大部分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可能还有个别小组的同学还没有完成,没关系,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完成这些小组是怎样整理的。 相信经过大家的商讨,每个小组的整理方案都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那就让 ⑵第我们交流一下我们的整理方案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一个小组的 汇报 和六边形。不规则图形只有一个,是圆。 师:好,这是刚才刘浩他们组的整理情况。你看一看,你有没有什么质疑和建议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小组内提出来进行交流。 张慧:我觉得将圆放在不规则图形中有些不合适,因为不规则图形包括很多。 师: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你是这个意思吧。 圆是一个基本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分为一类吧?师:还谁愿意来说一说? 余天:我觉得应该将正方形分到长方形里面,因为含有长方形的一切特征,所以该将正方形分到长方形里面。 师:你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丁鹏飞:四边形和三角形都是多边形,为什么不分到多边形那一类? 刘浩:我对于这个多边形,我主要将比四边形(边数)多的图形归为多边形。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听一听老师的看法,我认为不管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它们都是由若干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包括五边形、六边形它们的边都是有数量的,所以说,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属于多边形。师:那圆能不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学过的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罗列学过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梳理出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网络图等形式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组织学生展示梳理的结果,并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呈现的好作品,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与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图来。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图形的知识网络。) 二、结合你熟悉的 物体或图形,说说 立体图形与平面 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材呈现了三幅图,是从不同的角度提示学生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第一幅图呈现了一个正方形,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 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 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小学阶段学过的几种立体图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虽然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的复习,也注意让学生适当动手操作,以实现所学内容的认识上的提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图形认识的理解与教学

图形认识的理解与教学 小学关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部分,正确理解与把握《标准》对图形认识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是十分重要的。 问题1 小学阶段图形认识教学的内容要求、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内容:在第一学段,《标准》要求“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休”,“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等,其中既涉及了对简单几何体的认识,也涉及了经过抽象后的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 在第二学段,认识的图形增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等一维图形;对角的认识扩大到了平角、周角,增加了梯形、扇形,对三角形的认识从一般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维图形的认识对象增加了圆锥。与其他二维、三维图形相比,点、直线、平面这些基本图形抽象的程度更高,因此必须结合对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抽象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 《标准》关于“图形的认识”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且三维、二维、一维图形交替出现,目标要求逐渐提高。 要求: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 对图形自身特征认识,是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基础。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对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之间关系的认识。 特点:《标准》要求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从对实物观察与操作过程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作用:人类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生存活动和成长,儿童生下来,最选感知的应该是三维世界,人们认识周围事物的时候,常常都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几何图形性质,是我们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一个必备工具。比如说学习三角形的稳定特性,还有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特性,都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所以图形与几何的教育价值,首先应该表现在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生存空间。 图形认识的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分析推理的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云积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图形,刻画现实世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推理的力量。同时图形的认识对于学生系统学习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通过认识三角形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还有第三学段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及定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2 小学阶段图形认识教学有哪些方式和途径 1、注重儿童几何学习的经验 儿童在玩各种积木或玩具的过程中,在选择和使用各种生活用具的过程中,在接触到的各种自然现象中,甚至于他们在玩类似“过家家”的游戏中,逐渐感觉到了各种用具在几何方面的特点。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听课记录-精选学习文档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听课记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听课记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

人教版小学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图形的认识》领域内容的 分析及教学建议 永定县实验小学马建瑛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分为图形的认识、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以及图形的测量四大块,本次主要就“图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和老师们进行交流,谈谈本人对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在这部分中,有两个内容跟大家交流,一个是图形的认识整个内容呈现的线索;第二就是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第一部分:内容呈现的主要线索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为什么新课程提倡先认识立体,再认识平面,反过来再去认识立体: 首先从孩子的认知规律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在孩子的现实生活当中,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立体的,比如说他们的铅笔盒,比如说他们每天看到的黑板、桌椅这些都是立体的。而平面图形是附着在立体上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 再有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如果我们再把它细化,应该是从立体到平面到基本元素,之后再到平面、再到立体,而前后的两个平面,两个立体是有着区别的。开始学生们是从直观上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而后来则要尝试把握这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 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去看一个人,你首先是对他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你才会去关注这个人的眉毛、鼻子、眼睛;反过来当你关注了眉毛、鼻子、眼睛以后,你再去整体认识这个人,你就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原因三,新课程强调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三维和二维的转化,即从立体转换到平面,反过来由平面再转换到立体。对于这一点,当然可以通过观察物体这样的素材来体现,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体现这样一个过程:从立体图形中找到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中去还原立体图形。 2、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然后学习了图形及其特征以后,再应用于生活的过程,这也是“图形的认识”内容编排的一个重要线索。在此想强调的是,现在老师都比较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但是反过来将图形及其特征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似乎挖掘的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们和学生们共同思考,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特征以后,在生活中能不能运用这些特征。这里举一个中学课堂中的例子,我觉得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很有启发。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 设计理念: 《认识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 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 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 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 ④积木块、魔方。 ⑤三棱镜。 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 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 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 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 ④三棱镜。 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