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文化中动物的寓意

俄罗斯文化中动物的寓意

俄罗斯文化中动物的寓意
俄罗斯文化中动物的寓意

俄罗斯文化中动物的寓意

--------俄罗斯,就像中国一样,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神秘未知的世界,下面,跟着我一起去这个神秘的国度了解那里动物们的传奇。

每个清晨,我们睁开眼睛,接受第一缕阳光,然后开始忙碌的一天。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时时刻刻陪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呼气的那些动物们,正是因为他们,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才不觉得孤单。

所以,我们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

现在,就请认真往下读吧双头鹰首先,提到俄罗斯,我们首先不得不说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

当然,双头鹰不是真正的存在。

在俄罗斯的国徽上,双头金鹰雄视东西两边,代表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三顶王冠象征着国家是统一的俄罗斯联邦;金球和权杖象征国家的统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在中心的小盾牌上,勇士圣.乔治(俄罗斯的主保圣人)跨上白马,用长矛杀死了邪恶的毒蛇,象征俄罗斯民族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勇于同一切困难、敌人做斗争的精神。

下面我将动物分成两类来谈。

第一类,具有正面意义的动物。

牛牛在俄语中有三种说法。

公牛(бык),母牛(корова),阉牛(вол)。

公牛(бык)以其强壮的体魄赢的人们的亲睐。

公牛在俄罗斯文化中是健壮,顽强的象征。

谕指健壮,强壮的人。

在语言词汇中也能反映出这个特点:

То же сильный, как бык(像牛一样壮)。

Взять быказарога(抓关键)。

母牛(корова)在俄罗斯农家普遍喂养,用于挤奶,即奶牛。

它能给人带来财富,在俄罗斯文化中它是生活富裕安康的象征。

因此俄语中有Дойнаякорова这个成语。

指能带来财富的人和物,相当于摇钱树,聚宝盆。

俄罗斯人常说:

“Черныекоровы,добелоемолоко。

”(牛黑,但奶白);корова на дворе,харч на столе(家中有母牛,餐桌上有食物)。

俄罗斯人不忘母牛的养育之恩,无论是在多神教时期,还是在俄罗斯接受基督教之后,牛始终有保护神。

牛是食草动物,性情温和憨厚,比如Бохья корова(老好人)。

另一方面,бык和корова这两个动物形象和俄罗斯的婚俗有一定的关系。

在俄罗斯家庭举行婚宴的前一天,要烤制一种又大又圆的面包

(каравай)。

据研究,каравай这一次由корова转化而来。

此外,根据俄罗斯风俗,在婚宴上要把каравай作为礼物赠送给新郎和新娘用来表示祝愿生活富裕,安康,早生贵子。

阉牛(вол)力大,但驯服,顺从。

俄语中有俗语:

“阉牛去做客,不是去喝蜜,而是去运水。

”因为阉牛主要用来载物,走起路来慢慢悠悠,由此产生俄语成语:

ехать на волах意为行进速度缓慢,似牛的。

眼牛仔俄罗斯文化中还指不辞辛劳的人,但不是自愿的而是具有被迫的性质。

如成语:

Работа, как скот。

熊熊(медведь)深受俄罗斯人的喜爱。

虽然熊不灵活,有些笨拙,但俄罗斯人自古就对“熊”还有崇拜心理。

在他们心里,“熊”是心地善良的人,他生性憨厚,对人友善。

熊还是森林之王,是动物大家族的“祖先”,没有熊就没有其他动物。

熊还是人类的“亲戚”,能够死而复生,并懂得人类的语言。

熊有时还代表“未婚夫”。

熊既力大无比,又笨拙憨痴。

“Колабыйм едведь”意为笨熊,笨手笨脚的人。

俄语中有俗语:

“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穷。

”“家中的主人如林中的狗熊。

”。

由于熊的力大无比,以及它用石板的性格,熊的身上又冠以一系列的美称,如“俄罗斯森林之王”“美食家”等等。

如成语:

Дыранеможетбыть двух медведь(一穴不容二熊)。

此外,在上一段提到熊还有“未婚夫”的意义。

俄罗斯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витеть медведя во сне----значит ыть свадьбе(梦见熊就意味着快举行婚礼了)。

熊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它深受俄罗斯人的喜爱,熊在俄罗斯的地位不逊于熊猫在中国的地位。

Медведь Мишка(小熊米什卡)的造型不仅孩子们喜欢,而且也是俄罗斯常用的吉祥物。

马马(лошадь,конь)也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动物之

一。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在人类的生产各生活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现在,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马仍是役力的主要来源。

俄语中御马有关的成语也多与忠诚,勤劳等品质有关。

如“Рабочая лошади”(勤劳的人,老黄牛)。

“Ломоваялошади”(拉大车的马,驯服的、干活的人)。

如“старыйконьбороздынеиспортит”(老马不踩犁沟),用老马来比喻有经验的老手。

有些成语也与赛马和象棋有关。

如“Черный конь”(黑马,指赛马比赛中无名气却硬的锦标的马。

现在泛指意想不到的获胜者或实力难料的竞争者。

)马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常常与统帅,勇士,胜利者联系在一起。

如俄罗斯成语:

“胜利的人在马上,不幸的人在马下。

”“Храбрыелюдиналошадях”(勇敢的人上战马)等等。

十四世纪起,白马圣骑士圣徒乔治是莫斯科市的标志,他用长矛刺死恶龙的威武形象先后进入莫斯科城徽和俄罗斯国徽的图案,而青铜骑士彼得大帝的雕像则是圣彼得堡的标志。

说完了这可具有正面意义的动物们,下面我们再看看有哪些动物被赋予了反面的意义。

兔子(заяц),在俄罗斯文化被认为是鬼怪,邪恶的象征。

所以民间把它视为“斜眼的(Косой)”。

俄罗斯人认为兔子横穿马路是不祥之兆。

另外,兔子还有胆小,怯懦的象征意义。

由于兔子胆小,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自然规律中必然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成为更凶猛动物的阶下囚。

“Непохожанапитона, чтобыувидеть заяца”(像蟒蛇看兔子那样看着),比喻冷酷的望着。

俄语中有成语“Какробкий,какзаяц”(胆小如兔),“В то же время, чтобы догнать двухзаяцов”(同时追赶两只兔子,一箭双雕),“宁可像鹰那样去死,也不愿像兔子一样偷生”;“Какзаяц, воры боятся собственной тени”(贼像兔子一样,连自己的影子都害怕。

),“Голодные, как волки,а так же, как робкий,какзаяц。

”(贪婪如狼,胆小如兔)等。

两外,在俄语口语中通常把那些不卖票的乘客或者观众称作“заяц”,因为不卖票的这些乘客心里一定像兔子一样蹦蹦乱跳,忐忑不安,所以就用兔子来形同这些人。

“ехатьзайцем”(无票乘车)。

最初,俄语中常用“как заяц”来表示无票混进剧场。

因为兔子的特性就是伶俐,善跳,跑得快。

虽然现在“заяц”这种原始借意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但是只要人们看到无票乘客,就会想到заяц,这是俄语中特有的文化内涵。

驴驴(осел)在俄语中比喻倔强,愚蠢的人。

如成语“упрамыйкакосел;ослиныеуши”(驴耳朵)比喻明摆着的缺点和错误。

至于“愚蠢和固执”的象征意义,我们来看个例子。

俄语中说一人人固执的时候往往这么说“Глупый,какбык”,“没马的时候,驴也当牲口使用。

”在俄语的方言中,ишак也表示驴。

但它表示的意义与осел截然不同。

用于比喻当牛做马的人,顺从的干最苦最累工作的人。

例如“Чтоаишак”表示不愿意干苦力的一种抗议。

喜鹊(сорока)在俄罗斯文化中是“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搬弄是非”和“贼”的象征。

像“Сорокииз-

заязыкбезкостейиневезение,Воронсказалкабан,вепрьраспространиласьповсемумиру”(喜鹊都因为嘴快而倒霉,乌鸦告诉公猪,公猪传遍世界),“Сорока

хвост бывает прийти”(喜鹊尾巴捎来的,即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消息)等。

俄语中“сорока---воровка”是神话中偷东西的喜鹊。

俄罗斯人吧贼和喜鹊联系在一起,在成语中可以体现出来:

“Играя, как сорока на пикет”(像喜鹊在尖桩上打转转),比喻坐立不安。

“Тожетрещатькаксорока”(像喜鹊一样喋喋不休)比喻令人厌烦的重复同一件事,问题等。

最后,我们再看看那些动物就有双重特征和寓意。

狗狗(собака)在俄罗斯文化中具有双重象征意义。

一方面够忠于主人如“Собаки помнят доброту прошлого”(狗也记得昔日的恩情),“Собака является верным другом народа”(狗是人忠诚的朋友)。

俄国作家契科夫称妻子为“Моясобака”,因为他认为狗是忠诚和高尚的象征。

另一方面,собака常常用以比喻狼心狗肺的人,供人使唤、助人使坏和卑躬屈膝的人。

俄语成语“собакачьясмерть”(狗有狗的死法,比喻坏人没有好下场)。

也说明了狗也被我们赋予了反面的形象。

“Какисобаки,какненавистный”(像狗那样可恶);“собакесобаъясмерть”(恶人不得好死);“Небудьспяшуюсобаку”(不要去惹凶恶的人,以为别去惹是生非);“Вы не имеете права битьменя,тыпротивныйсобака”(你没有权利打我,你这条可恶的狗);“зам?рнутькаясобака”(像狗一样活着,像狗一样冻得要死,形容艰难地生活条件)。

“съестьсобаку”(字面意思是吃下一条狗,表示对某事很内行)。

在俄罗斯文化中,“собака”这个词有特殊用法,“Собаки являются

друзьями, да, друг, собака, плохая”(狗是朋友,不错;朋友是够,糟糕)。

充分体现了狗的双重象征意义。

俄语中还有很多成语用够的形象来比喻某些丑恶的言行品质。

如“Придерживайтесь вшей лежать вместе с собаками”(与狗同卧沾一身虱子)。

与汉语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意思。

“Как и волосы,и собака вместе”(像毛和狗在一起一样比喻极端不和)。

还有俄语中的公狗(кобель)、母狗(сука)都是负面的象征意义。

“кобель”比喻爪牙,走狗。

“сука”一般是用作骂人的话,意为“狗杂种”,“混蛋”。

“сукинсын”表示“狗崽子”的意思,也是骂人的话。

俄罗斯的文化相当的丰富和特别,动物只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独特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迥异的动物,他们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和特点。

不管是对是错,这都是经过很长的一段历史之后积淀下来的文化,我们作为后人保存和继承成了唯一的任务。

让这些传统的、独特的文化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

2010级英语1班辛晓伟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 课后练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4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5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6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7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8 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语用分析 9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0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11 中英女性爱情观比较——以林黛玉与简爱为例 12 解析《安娜与国王》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13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14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5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 16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18 英汉灾难性新闻导语写作手法初探 19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色分析 20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 21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 22 浅析星巴克现象中的独特文化 23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 24 中美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 25 复仇视角下女性形象研究——以《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为例 26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27 从跨文化角度试评央视国际版的语言现象 28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29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30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31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 32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33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3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35 浅析《格列佛游记》的讽喻特色 36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 37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 3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39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0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拓展阅读:中国文化中各种动物的寓意

中国文化中各种动物的寓意 阅读提示:你知道中国文化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吗? 龙:是动物的神,能兴云布雨,利益万物,顺风得利。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曾被历代皇室御用,现民间视作神圣、吉祥、吉庆之物。与凤一起寓意龙凤呈祥。 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百鸟之首,象征美好和平,被作为皇室最高女性的代表,与龙相配,是吉祥喜庆的象征。 貔貅:招财进宝的祥兽,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是金银财宝,金银财宝只进不出。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金蟾:蟾与钱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据说是龙王的公主,它会吐钱,三足灵兽,古人认为可以致富,是旺财瑞兽。 麒麟:瑞兽,只在太平盛世出现。是仁慈和祥的象征,又有“麒麟送子”之说,寓意麒麟送来童子必定是贤良之臣。 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与鹿和梧桐寓意鹤鹿同春。 神龟:为长寿象征,祝人长寿健康,有龟龄鹤寿之说。平安龟或长寿龟。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带角神龟即长寿龟。 玄武:玄武是龟和蛇的合体。“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玄武主招财,自古以来都被作为守护神。 勇狮:表示勇敢,两个狮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意即位高权重。 猛虎:比喻威武勇猛,显示一种实力。 螭龙: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又叫螭虎或草龙。螭虎在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极为善变,能驱邪避灾;寓意美好,吉祥。 灵猴:聪明伶俐,也是封侯(猴)做官之意。与马一起寓意马上封侯。与印一起寓意封侯挂印。大猴背小猴寓意辈辈封侯猴。

关于动物的比喻句

关于动物的比喻句 1、小狗像狮子一样把肉吞下去,真像一个魔鬼。 2、可爱的小燕子像一个穿着黑衣服的小姑娘。 3、那条小狗一身金黄色的毛,闪闪发亮,像刚刚擦过油似的。 4、各种各样的金鱼,像一个个小精灵展现各自优雅的身姿。 5、小螃蟹像只蜘蛛,在沙滩上飞驰。 6、一只螃蟹像蜗牛一样缓慢迟钝地爬上沙滩。 7、小燕子像温柔的母亲,不怕困难保护自己的孩子。 8、田野里,青蛙的叫声连成一片,呱呱呱、呱呱呱,像是单调地敲着无数面鼓。 9、鹦鹉的嘴就像一把拔鞋钉的钳子,能夹破种子硬壳。 10、这只螃蟹披着一身青紫色的盔甲,舞着一对“大刀”,圆鼓鼓的眼珠子直瞪着,简直就是一个八面威风的大将军。 11、小金鱼的眼睛小小的,像一颗芝麻粒儿。 12、小麻雀可漂亮了,嫩黄的小尖嘴,雪亮乌黑的大眼睛,还披着件“花衣服”呢。啊,小麻雀,你们真可爱! 13、小狗嘴巴只要一吃东西,就像个机器嚼个不停。

14、可爱的小鸟在树上鸣叫,像一位歌唱家。 15、黄鹂在树枝上鸣叫,像一位歌手在歌唱。 16、吸木鸟有像听诊器一样的钢嘴,通过敲树作声,它能准确地判断并寻捕蛀虫。 17、小白狗,它浑身长着雪白的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像穿着一件干净的白毛衣;一对大眼睛咕碌碌直转,仿佛两颗黑宝石。 18、宁静的夏夜,蟋蟀们蛐蛐的叫着,好像无数的演奏家在开音乐会。 19、麻雀的小尾巴露在外面,三根带褐色斑点的羽毛,像片花瓣,颜色虽不鲜艳,样子却很好看。 20、小金鱼全身的鳞片是红色的,像一块块碎了的红宝石。 21、这只天真可爱的卷毛狮子狗,小黑尾巴一摆动起来,像个滚动的小绒球。 22、蟹背是一个青紫色的壳,像古代武士手中的盾牌,非常坚固。 23、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可机灵了。 24、金鱼像一片片鲜艳的红绸似的游来游去。 25、猫头鹰身披褐色的毛衣,柔软、轻松,夜间飞翔没有声音,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达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格言等词语,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对动物的认识,体现人们对动物大致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因而这些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的十二生肖动物为切入点,通过查阅词典、文献资料等,搜集整理了大量含有动物名称的相关词语,在进一步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探讨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而挖掘它们隐含的文化内涵。 一、动物词语的语义基础 之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人们借助动物构成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语言意义,是和其生活地域、生活习性、人与自然关系、文化价值观等因素有关联,有着深厚的语义形成基础。 (一)根据形体、生活习性特征表达的语义 英汉语言都有根据动物的形体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所形成的词语。它们形象逼真地反映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从而引申出一定的语言意义,例如,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柔软易弯曲,在行走时,蜿蜒曲折前行,因而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另外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阴险、狠毒”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是清早鸣叫,因而汉语中有“闻鸡起舞、雄鸡一唱天下白”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1]260根据“蜜蜂(bee)”、“猪(pig)”、“猴(monkey)”等的生活规律和生理特点,英汉语言中都有“忙碌”、“懒惰”、“精明、淘气”等语义。 (二)根据人们对待动物的情感态度所表达的语义 现实生活中,人们和各种动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们对动物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到这些动物词语的褒贬意义,赋予语言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对待某些动物,由于各民族呈现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的态度,体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表达相同的语言意义。例如,英汉民族都把“羊(sheep)”看成一种善良、温顺、柔弱的动物,因而在其意义表达中包含了相同的情感态度。汉语中有“像小绵羊一样温和、乖巧”,英语中有“as gentle as a lamb / as meek as a sheep”。“猪(pig)”的生活习性、环境决定了中西文化中都认为猪是懒惰、肮脏的动物,因而有关猪的词语都含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对待另外一些动物,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意识形态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表现在这些词语上,它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褒贬语义。例如在对待“鸡(chick)”、“鱼(fish)”、“蝙蝠(bat)”等词语方面,由于这些动物名称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福(happiness)”,因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2]33-36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这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折射。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词汇是语言中的最敏感、最活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动物词汇几乎是所有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词汇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动物词汇都反映各自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性格、情感联系起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词汇在语言中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许多动物已经在人类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且体现在语言中。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成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的一些动物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探讨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动物词汇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喻义,产生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引言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是指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产生的意义。这种文化是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人们常常借动物词汇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些是一致的,如fox(狐狸)都用来表达“狡猾”。但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制约,有些会有偏差,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比较分析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与不同。 2.文献综述 每个词汇都有它自身的含义,当我们使用其隐含或比喻意义时,这些可被称之为词汇的内涵。许力生(2006:129)曾给出定义: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这些附加意义显示出人们对单词或短语所指代含义的态度和感受。隐含的反应要更基本、更深刻,而且比外延意义更能决定我们对不同词汇该做出何种反应。因此,内涵体现了理解过程中的价值。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整个语言系统的骨干。当然,它也是反映文化差异最明显且最广泛的要素。胡文仲(1999)说过,在语言系统的要素之中词汇是最灵活、最直接的一个,它包含了最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动物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们可以折射出人类生活的历史发展。由于文化背景,英汉动物词的意义差异较大,比较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在东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作为语言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廖光蓉(2000:17)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动物词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动物词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中西制度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动物也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 1、龙——dragon “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如: 龙的传人(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the Chinese people) 真龙天子(the real dragons, the ancient emperors) 望子成龙(hope one's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生龙活虎(doughty as a dragon and lively as a tiger, full of vim and vigor) 龙腾虎跃(dragons rising and tigers leaping, 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 龙凤呈祥(prosperity brought by the dragon and the phoenix) 英语中的dragon是一种长着翅膀的巨大蜥蜴,它代表力量、残暴、恐怖和邪恶,在神话和传说中往往充当反面角色。《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在西方国家中,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 如: 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凶狠的母夜叉, 最好离她远点。 鉴于这种差异,有人用the Chinese Dragon指中国的“龙”,更有人提议用“Loong”这个新创的词来表达。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了解中国文化,不少西方人都已经接受中国“龙”的含义。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还是把“亚洲四小龙”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奥运会也没有用“龙”作为对外宣传形象。 2、狗——dog 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引起卑贱恶劣等联想。如: 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狗急跳墙(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不顾一切地捣乱) 狼心狗肺(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狗尾续貂(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非常不相称) 狗头军师(在背后出坏主意的人) 狗眼看人低(为人势利,瞧一般人不起)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

龙与中国文化

龙与中国文化 【摘要】 龙是中国最神圣的动物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虽然在其他国家也有龙的相关神话和崇拜习俗,但是龙的文化只有在中国发展的最为完善。在西方的大多数国家,龙甚至是被作为邪恶的象征,而且西方龙的形象也与中国龙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中国历来被称为“龙的故乡”或“龙的国度”,也只有中国人能被称为“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从七八千年前到21世纪,龙崇拜经久不衰,其延续时间之长,史无前例。从古代的帝王到平民百姓,都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拜倒在龙的脚下,其崇拜之广,崇拜人数之多,世所罕见。我们有理由相信,龙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民俗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龙文化图腾神灵崇拜王权 一、龙的起源 要说龙的起源,首先要讲到图腾崇拜,龙最早是作为一种图腾出现的。图腾崇拜是早期人类的观念停留在“人类社会——自然界”二元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早期的本能活动主要有“求食”、“求偶”和“求安”三种。“求食”和“求偶”本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因而创造各种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求安”本能活动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因而创造各种精神文化。在洪荒的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死亡的危胁,尤其是猛兽的侵袭。为了在生存斗争中求得自身的安全,原始时代的人们除了采用积极地方法抵御各种威胁之外,还采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求得安全。这种方式不是跪拜祈求,而是结亲或认亲,于某种动物结为亲属,或认某种动物为祖先,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有很多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有虎图腾,狼图腾,蛇图腾等等。 但是,我们又能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龙这种动物。那么,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学术界,大多数证据表明龙是以蛇为原形构造出来的。第一,第二……。综上,我们认为龙是在蛇图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蛇在世界许多民族中,是比较普遍的图腾之一。如…… 远古人们奉蛇为图腾的原因有多种原因。第一种是由于恐惧。……第二种是由于神秘。……第三种是由于羡慕。……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蛇图腾与其他图腾相比,更具有神秘的色彩。而在此基础上,人们把蛇图腾神化,便得到了更加神秘的龙图腾。 二、龙与神灵崇拜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龙产生于蛇图腾,并独立的成为了一种图腾。而随着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人们的观念也在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自然界中动物力量的局限性。于是,人们的观念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二元结构转变到了“人类社会——自然界——神灵世界”的三元结构,图腾崇拜也发展到了神灵崇拜的阶段。 人们最早崇拜的神灵是雷神,这与早期的农牧业生产时密不可分的。首先,人们以为雷与农作物和牧草的发芽、生长、结果有关。人们发现,春雷响后,万物复苏,因而他们误以为雷有催生万物的功能。其次,雷电往往与雨水是相伴而来的。古人误以为雷电主宰着雨水,而雨水又是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关键。因此,期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人们自然会祈求雷神保佑。 当有了雷神观念之后,人们自然的会想到塑造雷神的形象。而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雷神形象,史籍中有不少记载。……为什么古人把雷神、雷电想象成龙蛇?第一个原因是原始时代人们的二元对立转换的思维结构。原始人们的思维是直感的思维,认为万事万物是

动物比喻句大全集

动物比喻句大全集 导读:本文是关于动物比喻句大全集,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2、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可机灵了。 3、公鸡像是一个召唤者,鸣叫几声太阳就出来了。 4、燕子像战斗机一样在高傲地飞翔。 5、小小的青蛙镶嵌着像黑宝石的眼珠,一身绿色的皮衣美丽极了。 6、青蛙猛地一蹿,张开大嘴,吐出一条飞叉似的长舌头,一下子粘住了蚊子。 7、黄公鸡昂首曲颈,正在引吭高歌,犹如一位初次登台的男高音歌唱家,神采飞扬。 8、远远的传来了青蛙那有节奏的叫声,就好像一部小夜曲。 9、公鸡打鸣如同敲响钟声一样叫醒了沉睡的人们。 10、我家院子里有一只神气的大公鸡,它又高又大,它穿着一身漂亮的花衣服。 11、螃蟹最大的护身符是身前那一对大钳子,无坚不摧。 12、蝴蝶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13、大公鸡鲜红的鸡冠在远处看像一团火。 14、螃蟹走起路来与众不同,满地乱爬,神气十足,活像个横冲直撞的醉汉。 15、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像一朵鲜艳的花,停落在叶片上。 16、燕子在屋檐下唧唧地叫着,就像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 17、海燕叫喊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18、鸟儿在树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对谁诉说心中的欢愉。 19、鸽子的尾巴,宛如海面上翻起的海浪,澎湃着。 20、袋鼠的尾巴像棍棒一样撑在地上,同两只后脚配合起来,成了一副挺好的三脚架。 21、孔雀的尾巴像五彩洒金的大扇子那样美丽。 22、鸟儿在树上唧唧喳喳的唱着欢快的颂歌。 23、菜园里,花圃中,成群的蝴蝶,像是从空中撒下来的五颜六色的纸片似的,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24、金鱼的尾巴又大又薄,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25、一只蜻蜓嗡嗡的掠过,好像一架小小的轰炸机在做低空俯冲。 26、漫天蜻蜓起伏,如同繁花在风中起舞。 27、水田里,青蛙在热烈地争鸣,像是开着一个热闹的音乐会。 28、蝴蝶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的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的象征。龙的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正是对“龙”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的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的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Satan)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现代英语中用dragon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dragon,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的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的牛满身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 鲁莽闯祸的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 比喻呆头呆脑的人;cow比喻肥胖丑陋的人;to buffalo sb.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dog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的目的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的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的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y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地原因 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地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地词汇极多.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地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地短语和其他成语.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地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地情感,丰富自己地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地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由于各民族地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地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地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地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地文化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这样地情况,即一种动物地概念意义( )完全相同,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相反.由于英汉两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地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地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地文化内涵.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地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 (一)因历史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我国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够兴云降雨地神异动物,它集蛇、鸟、马、鹿、鱼、鹰等八种动物于一身,因而它具有这八种动物地本领,能上天,能入地,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能在空中飞.中国人都以龙为吉祥如意地象征,并以“龙地传人”而自豪.在我国几千年地历史中,龙有至高无上地地位,一直作为封建专制权力地象征.龙地勇猛和不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所推崇地.正是对“龙”精神地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抗争精神和崇尚正直地道德观念,从而构成民族特有地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因此,在汉语中有关龙地成语就特别多.例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许多褒扬之词.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巨大地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地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是邪恶地象征.龙被认为是凶残肆虐地怪物,应予消灭.《圣经》中与上帝作对地魔鬼撒旦()就被称为 . 现代英语中用喻人常包含贬义,如果把一个女人叫做,意思是她很凶猛,令人讨厌. (二)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地自然环境中,各属于不同地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地地域文化.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地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地文化内涵和寓意.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我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地工具.因此,牛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地形象,人们对牛地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地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老黄牛,孺子牛,壮实如牛等. 相反英语国家地人们不以牛为“农家宝”,而只是“盘中餐”.他们眼中地牛满身缺点,如鲁莽闯祸地人狂怒凶悍胡言乱语. (约翰牛)是英国人地绰号,这个词在()地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地是一个名叫地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牛犊)、(母牛)、(水牛)地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地,如比喻呆头呆脑地人比喻肥胖丑陋地人 .指哄骗某人. (三)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地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民族中都有人养狗,且狗与所指称对象完全一致,但英汉民族对养狗地目地和态度很不相同.英语民族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作伴.有地人没有子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地狗能得到相当多地“优待”和“特权”.它们有吃,有穿,还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写“狗曲”.狗得病时可请兽医,还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地‘假期’待遇”.但在汉民族中,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实现地.而在英语中有很多带“”地褒义短语和句子.比如,“ , ”指爱屋及乌,“ ”指幸运地家伙,“ ”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 ”指有功者应受奖赏,“ ”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相比,中国人则更在意狗地奴役性和使役性.中国人养狗地目地主要是用来看门.因而在我国,狗地地位比起英语国家地同类来说要低得多了.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认为狗是令人讨厌地东西,汉语中与狗有关地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狼心狗肺、鼠窃狗偷、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然而,中国人与西方英语国家地人们对猫地喜好情感恰好与狗相反.中国人喜欢猫,是因为它活泼可爱,可

动物比喻与文化的关系

动物比喻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语言中有许多相同的修辞手段,比喻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界中千姿百态、形象万千的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常常成为人们用来打比方的对象,即比喻的喻体。用动物作比喻的喻体,可使喻义简练、准确,即丰富了语言文化的表现力,又使得人或物、事与理的表达更为生动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各国语言。然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到语言中的动物比喻上。 动物比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民族心中的形象与所能引起的联想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1)同一种动物,喻义大体相同英汉语言中,有不少动物具有相同的文化联想与感情色彩。例如,绵羊比喻温顺,狐狸比喻狡猾;狮子比喻凶猛,驴子比喻蠢笨;孔雀比喻骄傲,癞蛤蟆比喻丑陋;蜜蜂比喻忙碌,蜗牛比喻慢腾腾等。 (2)同一种动物,喻义部分相同鱼以及鱼与水的密切关系在英汉比喻中很常见,例如,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l:大鱼吃小鱼,比喻弱肉强食等。但是,英语还用big fish比喻大亨;cool fish比喻厚脸皮的人;loose fish比喻放荡的人,这些喻义是汉语里没有的。 (3)同一种动物,喻义不同或截然相反汉语中喜鹊代表吉祥、喜事临门,而给西方人的联想却分别是碎嘴、饶舌,在西方作为聪明与智慧化身的猫头鹰,却令中国人觉得是不好的预兆;蝙蝠因为与“福”同音而让中国人联想起“幸福、福气”,然而它给西方人的联想却是丑陋、凶恶。同一动物,在英汉两个民族类中的文化形象有时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能造成不同民族在传递和交流语言信息时,对动物喻体的选择会各有倚重,甚至还会导致喻体相同而喻义相悖,指称意义完全对应,语用含义却大相径庭的“语言文化冲突”。“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被敬奉成神灵。它是民族之象征,同时也是皇权的象征。华夏子孙习惯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通常代表邪恶和破坏,或是宝藏的守护者。在希腊传说中,dragon 指一种危害生灵的猛兽,后来泛指一切凶狠残暴的人。再如,汉语中的“狗”几乎都是以“卑贱”的形象出现的,常常带有贬义,如:狗奴才、癞皮狗、看家狗、狗腿子、丧家犬、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而英语中的“dog”则不但不带贬义,反而享有people'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之美誉。像top dog (位居要津);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a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还有,英语中的“owl”是表示智慧的鸟,,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如果说某人owlish 往往是形容他聪明、严肃。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与owl在英语中的形象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汉族广大地区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由于它在夜间活动,鸣声凄厉,因此人们把它的叫声与死人相联系,说猫头鹰叫孝。谁要是在树林中听见了猫头鹰的叫声,就预示着家里可能有人会死。 (4)同一种动物,只在一种语言中有喻义鸳鸯(mandarin duck),在英语中不过是一种“有着漂亮羽毛的中国鸭子”,在汉语里却令中国人产生了许多浪漫的遐想,是成双成对、恩爱无比的化身;crane(鹤)在汉语中象征着长寿。所以,中国有些父母爱给孩子取名为“鹤年”和“鹤龄”,以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鹤常与松树相匹配,象征“顽强不屈“和”长生不老”,在书画艺术中松鹤一体称松鹤延年。作为礼物送给长者会深受其喜爱,特别是作为生日礼物。但对西方人来说,鹤并没有如此的联想意义。英语中鸵鸟(ostrich)与河狸(beaver)常分别用来比喻“不敢正视现实”和“卖力、急于讨好别人”,然而中国人对它们却没有类似的联想。 (5)不同的动物,喻义相同或相似由于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汉英两种文化语境中,动物词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色彩,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源于家耕,中国古人与耕牛相依为命,而英国文化起源于游牧,西方人与马感情甚笃。马在英语里有强壮、勤劳、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等比喻意义,而这一文化意象在汉语中却被牛所承载。所以,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论中英文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ains a nation's social consciousness, history, culture, customs and other soci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making the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values, codes of conduct, and lifestyl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is much more obvious in animal word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given the same kind of animal i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a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by contrast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reveal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language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作者/ 李海艳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词汇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面,由于人类有着相似的思维能力和共同的认知规律,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动物词汇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动物词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有所差异。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充分考虑这些动物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下面,本人将从三个方面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进行分析。一、所指动物相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相近无论中西,人类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人们认识动物的角度都是基于动物的基本属性,因此导致对动物产生的联想大致相同或相似,自然就会赋予动物词汇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例如狼(wolf)对待猎物凶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来形容人残忍、贪婪,如“as cruel as a wolf”(像狼一样凶残)。狐狸(fox)用来形容人奸诈、狡猾,英汉语言中都有“As sly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鸽子(dove)在中西文化中都常常被视为和平的象征,在一些大型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放飞鸽子的情形,代表着人类企盼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英语也

有“dove of peace”之说。另外,“天鹅”(swan)都象征“高贵”和“圣洁”“蜜蜂”(bee)使人都联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二、所指动物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由于受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影响,导致有些动物词语所反映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西方对狗和龙的'态度。西方人把狗视为人类的忠实朋友,既可以用来看门或打猎,也可当做人的伴侣和宠物。英语中许多带有dog 的词语都含有明显的褒义。 (范文网.fwsir.) 例如“a top dog”(优胜者,头头),“a lucky dog”(幸运儿),“a jolly dog”(快活的人)等,还有很多带有dog的谚语都含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中国人虽然也养狗,但在汉语中带有狗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甚至是侮辱性的,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的人,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鸡鸣狗盗”“走狗”等。“龙”(dragon)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位置,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而西方的龙是长着一对巨大的蝙蝠翅膀,身体粗壮,而且有巨爪,会喷火焰的怪物;是喜欢收集财宝和美女,是邪恶、黑暗、残暴的象征,

动物的比喻句

动物的比喻句 1、夜里,小猫的眼睛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2、小球球的全身长满土黄色的皮毛,仿佛穿着一件皮大衣。它的皮毛绒绒的,用手一摸软绵绵的,仿佛一件皮大衣,舒服极了。 3、熊猫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4、小黑猫长长的尾巴像小鞭子似的,左右摇摆。 5、我家养了两只小鸭子,它们的毛黄黄的绒绒的,像两个小黄豆。 6、一对雪白的天鹅,像两朵硕大的白莲似的浮在水面上。 7、圆圆是一只小母狗,它圆滚滚的,全身长满了灰色的卷毛,用手一摸,软软的,滑溜溜的,用手一摸,真像一团可爱的小绒球,可爱极了! 8、猫的胡子非常硬,像钢针一样,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9、鲸鱼像海底潜水艇一样巨大、安稳。 10、八哥全身乌黑,好像穿了一件黑制服,远看,仿佛掉进墨缸里;又好像宋朝时的包拯,铁面无私。 11、袋鼠的尾巴像棍棒一样撑在地上,同两只后脚配合起来,成了一副挺好的三脚架。 12、天鹅那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 13、金鱼有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一张又圆又阔的嘴巴,一张一合的腮,和像薄纱一样的鱼鲫。

14、小狗乖乖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眼珠滴溜滴溜的转着,好似两颗黑宝石。 15、叔叔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它身穿雪白的衣服,尖尖的耳朵,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绿宝石,尾巴长长的,神气极了。 16、小猫的嘴巴像个小月牙,里面长了四颗锋利的牙齿像刚磨过的尖刀,好像一口就能把老鼠咬死。 17、我家的小狗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动物。穿着一身金黄的外衣,毛茸茸的大尾巴,小巧的,像梅花一样的脚,黑珍珠似的眼睛。 18、鹤群长距离飞行时,常常排成“v”形或“y”等形。远远望去,飘飘然呈现出一副轻逸而潇洒的风姿。 19、袋鼠妈妈长着一张长长的脸,雪亮的眼睛眶里镶着黑珍珠般的眼珠。尖尖的鼻子上有个黑黑的鼻子头儿,像一块香甜的巧克力。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文化联想意义对比分析 摘要: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文化动物词意义上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空缺,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动物词;文化; 联想意义 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文化意义是指社会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借代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具有其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则大相径庭。 许多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其语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同一动物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给人带来的联想也截然不同。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 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 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对同一动物在英汉语言中文化意义基本重叠,部分重叠,完全不对应和存在语义空缺的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联想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第一种是汉英动词完全相同的涵义,动物千姿百态,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有关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使表达鲜明,形象生动,各民族人民对某些动物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汉语和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使用动物名称时,其文化内涵往往是相同的。例如“狐狸”一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引起“精明,狡猾,多疑”的联想,汉语里“狐媚,狐疑,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假虎威,狐群狗党”等词多带贬义,英语中的fox也表示“诡计多端”之义,如:Don't trust that man.He's a sly old fox。(不要相信那个人,他是只狡猾的老狐狸。)由此可见“狐狸”与fox在英汉两种文化里是象征“狡猾”和“欺骗”的动物。很多不同文化中引起不同民族的相似的联想。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s 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第二种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由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动物名称可以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汉语里常用“虎”来比喻“勇猛威武”,如“龙腾虎跃”、“虎踞龙盘”、“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里却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狮)来表示。在西方,狮子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如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凛凛)。中国的俗语“老虎屁股摸不得”,对应的英语则说Don'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狮子)。英国人还以lion为自己国家的象征,勇武大胆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为lion-hearted(狮心),史称“狮心查理王”。另外,lion还引申作“危险”、“险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于虎口)。 可见,由于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中设喻的喻体也不同,汉英不同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如下表达法中,如表示不敢做声的“曦若寒蝉”与as mute as fish(沉默如鱼),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与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热砖上的猫)或like a hen on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