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系统代码结构

推荐系统代码结构

推荐系统代码结构
推荐系统代码结构

代码结构

从源码来看,EasyRec纵向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展现层、业务层和持久层),横向采用模块化(核心模块,插件模块,特定领域模块及推荐模块等)。可以清晰的了解到,EacyRec 的分层很清晰,下面是我理解的模块结构图。

Easyrec代码框架很清晰,目前项目由八个部分组成。

1 上下文组件(Content)

这一模块包含商品关联规则的生成器,随Web应用一起发布并预装的生成器。目前,关联规则生成器是唯一预装的生成器,并作为推荐系统的离线生成器的服务组件。

2核心组件(Core)

这一模块是推荐系统Easyrec的核心包,它包含了系统所有的数据模型对象、数据访问和基本数据服务的相关的所有类。基本的数据服务包括:ActionService、ItemAssocService、RecommenderService和RecommendationHistoryService。在这个模块中所有的类与接口都提供了最一般的方法,对特定信息域,如动作与项目对象,能进行不同的参数化。

3域组件(Domain)

为了对特定领域的内容分离,引入这个包。域组件包提供了为一个通用领域提供服务和数据库访问的类,如象音乐领域这样的特定领域。同时为集成对评价动作信息,提供对第三方数据进行访问的附加接口与实用工能类。

4插件API接口包(Plugin API)

插件API接口包提供推荐系统Easyrec插件开发的基础。它提供了实现推荐系统插件所需的所有接口。是所有插件的父类,定义了扩展插件需要实现的接口。

5插件容器(Plugin Container)

插件容器提供插件执行的框架。.

6插件组件(Plugins)

插件组件包本身就是一个父模块,同时也是目前easyrec支持的多个插件的集合。

7功能组件包(Utils)

功能组件包包含推荐系统Easyrec中其它模块所需要使用的功能类。

8 Web组件(Web)

Web模块是对推荐系统的各种Web服务方法的扩展,从而为各个领域提供模型对象,数据访问类和服务。另外“idmappingservice”允许将外部的字符串IDS到内部的整数ID映射;h 此外,“authenticationservice”管理几个商户的对Web服务方法的授权访问。

数据结构题目及c语言代码

目题程设计《数据结构》课)C语言程序实现采用():3选王(学时目 题1:猴子一堆猴子都有编号,编号是1,2,3 ...m,这群猴子(m个)按照1-m 的顺序围坐一圈,从第1开始数,每数到第n个,该猴子就要离开此圈,这样依次下来,直到圈中只剩下最后一只猴子,则该猴子为大王。 要求:m及n要求从键盘输入,存储方式采用向量及链表两种方式实现该问题求解。 //链表 #include #include // 链表节点 typedef struct _RingNode { int pos; struct _RingNode *next; }RingNode, *RingNodePtr; // 创建约瑟夫环,pHead:链表头指针,count:链表元素个数 void CreateRing(RingNodePtr pHead, int count) { RingNodePtr pCurr = NULL, pPrev = NULL; int i = 1; pPrev = pHead; while(--count > 0) {

pCurr = (RingNodePtr)malloc(sizeof(RingNode)); i++; pCurr->pos = i; pPrev->next = pCurr; pPrev = pCurr; } pCurr->next = pHead; // 构成环状链表 } void KickFromRing(RingNodePtr pHead, int n) { RingNodePtr pCurr, pPrev; int i = 1; // 计数 pCurr = pPrev = pHead; while(pCurr != NULL) { if (i == n) { // 踢出环 printf(\ %d, pCurr->pos); // 显示出圈循序 pPrev->next = pCurr->next;

推荐系统代码结构

代码结构 从源码来看,EasyRec纵向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展现层、业务层和持久层),横向采用模块化(核心模块,插件模块,特定领域模块及推荐模块等)。可以清晰的了解到,EacyRec 的分层很清晰,下面是我理解的模块结构图。 Easyrec代码框架很清晰,目前项目由八个部分组成。 1 上下文组件(Content) 这一模块包含商品关联规则的生成器,随Web应用一起发布并预装的生成器。目前,关联规则生成器是唯一预装的生成器,并作为推荐系统的离线生成器的服务组件。 2核心组件(Core) 这一模块是推荐系统Easyrec的核心包,它包含了系统所有的数据模型对象、数据访问和基本数据服务的相关的所有类。基本的数据服务包括:ActionService、ItemAssocService、RecommenderService和RecommendationHistoryService。在这个模块中所有的类与接口都提供了最一般的方法,对特定信息域,如动作与项目对象,能进行不同的参数化。

3域组件(Domain) 为了对特定领域的内容分离,引入这个包。域组件包提供了为一个通用领域提供服务和数据库访问的类,如象音乐领域这样的特定领域。同时为集成对评价动作信息,提供对第三方数据进行访问的附加接口与实用工能类。 4插件API接口包(Plugin API) 插件API接口包提供推荐系统Easyrec插件开发的基础。它提供了实现推荐系统插件所需的所有接口。是所有插件的父类,定义了扩展插件需要实现的接口。 5插件容器(Plugin Container) 插件容器提供插件执行的框架。. 6插件组件(Plugins) 插件组件包本身就是一个父模块,同时也是目前easyrec支持的多个插件的集合。 7功能组件包(Utils) 功能组件包包含推荐系统Easyrec中其它模块所需要使用的功能类。 8 Web组件(Web) Web模块是对推荐系统的各种Web服务方法的扩展,从而为各个领域提供模型对象,数据访问类和服务。另外“idmappingservice”允许将外部的字符串IDS到内部的整数ID映射;h 此外,“authenticationservice”管理几个商户的对Web服务方法的授权访问。

数据结构:树形结构完整代码,各种遍历方法,直接能跑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ElemType int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T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 *rchild; } BiTNode, *BiTree; typedef BiTree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queue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queuenode *next; } QueueNode; //LINKQUEUE //HEAD POINTER, AND REAR POINTER ARE A V ALIBALE typedef struct { QueueNode *front; QueueNode *rear; } LinkQueue; int InitQueue(LinkQueue *Q); int DestroyQueue(LinkQueue *Q); int QueueEmpty(LinkQueue Q); int EnQueue(LinkQueue *Q, DataType e); DataType DeQueue(LinkQueue *Q); int CreateBiTree(BiTree *T); int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PreOrderTraverse2(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InOrderTraverse2(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PostOrderTraverse2(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Level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 (*visit)(TElemType e)); int printElem(TElemType e); int InitBiTree(BiTree *T); int DestroyBiTree(BiTree *T); int ClearBiTree(BiTree *T); int BiTreeEmpty(BiTree T); int BiTreeDepth(BiTree T);

数据结构源代码(清华大学+严蔚敏)

void Union(List &La, List Lb) { // 算法2.1 // 将所有在线性表Lb中但不在La中的数据元素插入到La中 int La_len,Lb_len,i; ElemType e; La_len = ListLength(La); // 求线性表的长度 Lb_len = ListLength(Lb); for (i=1; i<=Lb_len; i++) { GetElem(Lb, i, e); // 取Lb中第i个数据元素赋给e if (!LocateElem(La, e, equal)) // La中不存在和e相同的数据元素 ListInsert(La, ++La_len, e); // 插入 } } // union void MergeList(List La, List Lb, List &Lc) { // 算法2.2 // 已知线性表La和Lb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 // 归并La和Lb得到新的线性表Lc,Lc的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int La_len, Lb_len; ElemType ai, bj; int i=1, j=1, k=0; InitList(Lc); La_len = ListLength(La); Lb_len = ListLength(Lb); while ((i <= La_len) && (j <= Lb_len)) { // La和Lb均非空 GetElem(La, i, ai); GetElem(Lb, j, bj); if (ai <= bj) { ListInsert(Lc, ++k, ai); ++i; } else { ListInsert(Lc, ++k, bj); ++j; } } while (i <= La_len) { GetElem(La, i++, ai); ListInsert(Lc, ++k, ai); } while (j <= Lb_len) { GetElem(Lb, j++, bj); ListInsert(Lc, ++k, bj); } } // MergeList Status InitList_Sq(SqList &L) { // 算法2.3 // 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L.elem = (ElemType *)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 (!L.elem) return OK; // 存储分配失败 L.length = 0; // 空表长度为0 L.listsize = LIST_INIT_SIZE; // 初始存储容量 return OK; } // InitList_Sq Status ListInsert_Sq(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 算法2.4 // 在顺序线性表L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新的元素e, // i的合法值为1≤i≤ListLength_Sq(L)+1 ElemType *p; if (i < 1 || i > L.length+1) return ERROR; // i值不合法 if (L.length >= L.listsize) { // 当前存储空间已满,增加容量 ElemType *newbase = (ElemType *)realloc(L.elem, (L.listsize+LISTINCREMENT)*sizeof (ElemType)); if (!newbase) return ERROR; // 存储分配失败 L.elem = newbase; // 新基址 L.listsize += LISTINCREMENT; // 增加存储容量 } ElemType *q = &(L.elem[i-1]); // q为插入位置 for (p = &(L.elem[L.length-1]); p>=q; --p) *(p+1) = *p; // 插入位置及之后的元素右移 *q = e; // 插入e ++L.length; // 表长增1 return OK; } // ListInsert_Sq Status ListDelete_Sq(Sq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 算法2.5 // 在顺序线性表L中删除第i个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 i的合法值为1≤i≤ListLength_Sq(L)。 ElemType *p, *q; if (i<1 || i>L.length) return ERROR; // i值不合法 p = &(L.elem[i-1]); // p为被删除元素的位置 e = *p; // 被删除元素的值赋给e q = L.elem+L.length-1; // 表尾元素的位置 for (++p; p<=q; ++p) *(p-1) = *p; // 被删除元素之后的元素左移--L.length; // 表长减1 return OK; } // ListDelete_Sq int LocateElem_Sq(SqList L, ElemType e, Status (*compare)(ElemType, ElemType)) { // 算法2.6 // 在顺序线性表L中查找第1个值与e满足compare()的元素的位序。// 若找到,则返回其在L中的位序,否则返回0。 int i; ElemType *p; i = 1; // i的初值为第1个元素的位序 p = L.elem; // p的初值为第1个元素的存储位置 while (i <= L.length && !(*compare)(*p++, e)) ++i; if (i <= L.length) return i; else return 0; } // LocateElem_Sq void MergeList_Sq(SqList La, SqList Lb, SqList &Lc) { // 算法2.7 // 已知顺序线性表La和Lb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 // 归并La和Lb得到新的顺序线性表Lc,Lc的元素也按值非递减排列。ElemType *pa,*pb,*pc,*pa_last,*pb_last; pa = La.elem; pb = Lb.elem; Lc.listsize = Lc.length = La.length+Lb.length; pc = Lc.elem = (ElemType *)malloc(Lc.listsize*sizeof(ElemType)); if (!Lc.elem) 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 pa_last = La.elem+La.length-1; pb_last = Lb.elem+Lb.length-1;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及代码实现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与代码实现 什么是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是利用集体智慧的一个典型方法。要理解什么是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简称CF),首先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想看个电影,但你不知道具体看哪部,你会怎么做?大部分的人会问问周围的朋友,看看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而我们一般更倾向于从口味比较类似的朋友那里得到推荐。这就是协同过滤的核心思想。 协同过滤一般是在海量的用户中发掘出一小部分和你品位比较类似的,在协同过滤中,这些用户成为邻居,然后根据他们喜欢的其他东西组织成一个排序的目录作为推荐给你。当然其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 如何确定一个用户是不是和你有相似的品位? 如何将邻居们的喜好组织成一个排序的目录? 简单来说: 1. 和你兴趣合得来的朋友喜欢的,你也很有可能喜欢; 2. 喜欢一件东西A,而另一件东西B 与这件十分相似,就很有可能喜欢B; 3. 大家都比较满意的,人人都追着抢的,我也就很有可能喜欢。 三者均反映在协同过滤的评级(rating)或者群体过滤(social filtering)这种行为特性上。 深入协同过滤的核心 首先,要实现协同过滤,需要一下几个步骤: 1. 收集用户偏好 2. 找到相似的用户或物品 3. 计算推荐 (1)收集用户偏好 要从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中发现规律,并基于此给予推荐,如何收集用户的偏好信息成为系统推荐效果最基础的决定因素。用户有很多方式向系统提供自己的偏好信息,而且不同的应用也可能大不相同,下面举例进行介绍:

以上列举的用户行为都是比较通用的,推荐引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应用的特点添加特殊的用户行为,并用他们表示用户对物品的喜好。 在一般应用中,我们提取的用户行为一般都多于一种,关于如何组合这些不同的用户行为,基本上有以下两种方式: 将不同的行为分组:一般可以分为“查看”和“购买”等等,然后基于不同的行为,计算不同的用户/物品相似度。类似于当当网或者Amazon 给出的“购买了该图书的人还购买了...”,“查看了图书的人还查看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文章编辑(附录中有全部代码)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文章编辑问题 起止时间:2013年6 月24 日至2013年7 月12 日 问题描述 静态存储一页文章,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并且可以对文章中特定内容进行查找及替换,同时也可以删除指定内容。 基本要求 (1)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 (2)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输出该次数; (3)查找出文章中某一段文字,并用其他文字进行替换; (4)删除某一子串,并将后面的字符前移。 输出形式: (1)分行输出用户输入的各行字符; (2)分4行输出"全部字母数"、"数字个数"、"空格个数"、"文章总字数"; (3)查找出指定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地方并替换,输出替换后结果; (4)输出删除某一字符串后的文章; 实现提示 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分别用几个子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并且使用菜单的形式,可以选择所要进行的操作(查找、替换、删除、统计等)。

文章编辑系统 1概要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文章编辑系统,本系统的功能描述如下:用户新建文本、浏览新建文本、文本字符统计、指定字符串统计、指定字符串删除、指定字符串替换等操作。 1.新建文本 2.浏览输入文本 3.文本字符统计 4.指定字符串统计 5.指定字符串删除 6.指定字符串替换 7.退出系统 本系统包含七个功能模块,分别为:新建文本模块,浏览输入文本模块,指定字符串统计模块,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指定字符串替换模块以退出系统模块。新建文本模块实现用户录入文本信息,并且系统自动保存录入信息。浏览输入文本模块实现了显示用户录入信息的功能。指定字符串统模块实现了对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的统计。指定字符串统计实现了统计用户自定义字符串个数的功能。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实现了对用户自定义字符串的删除。指定字符串替换模块实现了替换用户自定义字符串为用户定义的新字符功能。退出系统模块实现了退出系统功能。

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

新闻个性化推荐系统(python) 关zhu并回复微信公众号:数据挖掘DW (ID:datadw )可获取源代码和数据集。 最近参加了一个评测,是关于新闻个性化推荐。说白了就是给你一个人的浏览记录,预测他下一次的浏览记录。花了一周时间写了一个集成系统,可以一键推荐新闻,但是准确率比较不理想,所以发到这里希望大家给与一些建议。用到的分词部分的代码借用的jieba分词。数据集和代码在下面会给出。 1.数据集 一共五个字段,以tab隔开。分别是user编号,news编号,时间编号,新闻标题,对应当前月份的日(3就是3号) 2.代码部分

先来看下演示图 (1)算法说明 举个例子简单说明下算法,其实也比较简单,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我们有如下一条数据 [plain]view plaincopy 1.5738936 100649879 1394550848 MH370航班假护照乘客身份查明(更新) 11 5738936这名用户在11号看了“MH370航班假护照乘客...”这条新闻。我们通过jieba找出11号的热点词如下。

[plain]view plaincopy 1.失联 311 三周年马方偷渡客隐形护照吉隆坡航班护照者 我们发现“航班”、“护照”这两个keywords出现在新闻里。于是我们就推荐5738936这名用户,11号出现“航班”、“护照”的其它新闻。同时我们对推荐集做了处理,比如说5738936浏览过的新闻不会出现,热度非常低的新闻不会出现等。 (2)使用方法 整个系统采用一键式启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首先建立一个test 文件夹,然后在test里新建三个文件夹,注意命名要和图中的统一,因为新闻是有时效的,每一天要去分开来计算,要存储每一天的内容做成文档。test文档如下图,就可以自动生成。 使用的时候,要先在Global_param.py中设置好test文件夹的路径参数。一切设置完毕,只要找到wordSplite_test包下面的main()函数,运行程序即可。

数据结构算法大全有代码

排序算法有:插入排序,合并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没有实现) 。比较一下学习后的心得。我不是很清楚他们的时间复杂度,也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谁快谁慢,因为书上的推导我确实只是小小了解,并没有消化。也没有完全理解他们的精髓,所以又什么错误的还需要高手指点。呵呵。 1. 普及一下排序稳定,所谓排序稳定就是指:如果两个数相同,对他们进行的排序结果为他们的相对顺序不变。例如A={1,2,1,2,1}这里排序之后是 A = {1,1,1,2,2}稳定就是排序后第一个 1 就是排序前的第一个1,第二个1 就是排序前第二个1,第三个1 就是排序前的第三个1。同理 2 也是一样。这里用颜色标明了。不稳定呢就是他们的顺序不应和开始顺序一致。也就是可能会是A={1,1,1,2,2}这样的结果。 2. 普及一下原地排序:原地排序就是指不申请多余的空间来进行的排序,就是在原来的排序数据中比较和交换的排序。例如快速排序,堆排序等都是原地排序,合并排序,计数排序等不是原地排序。 3. 感觉谁最好,在我的印象中快速排序是最好的,时间复杂度:n*log(n) ,不稳定排序。原 地排序。他的名字很棒,快速嘛。当然快了。我觉得他的思想很不错,分治,而且还是原地排序,省去和很多的空间浪费。速度也是很快的,n*log(n) 。但是有一个软肋就是如果已经是排好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就是n*n, 不过在加入随机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得以好转,而且他可以做任意的比较,只要你能给出两个元素的大小关系就可以了。适用范围广,速度快。 4. 插入排序:n*n 的时间复杂度,稳定排序,原地排序。插入排序是我学的第一个排序,速 度还是很快的,特别是在数组已排好了之后,用它的思想来插入一个数据,效率是很高的。因为不用全部排。他的数据交换也很少,只是数据后移,然后放入要插入的数据。(这里不 是指调用插入排序,而是用它的思想) 。我觉得,在数据大部分都排好了,用插入排序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方便。数据的移动和交换都很少。 插入排序主要思想是:把要排序的数字插入到已经排好的数据中。(我自己理 解的哈)。例如12356 是已经排好的序,我们将4插入到他们中,时插入之后也是排好序的。这里显而易见是插入到 3 的后面。变为123456. 实现思路:插入排序就是先是一个有序的数据,然后把要插入的数据插到指定的位置,而排序首先给的就是无序的,我们怎么确定先得到一个有序的数据呢?答案就是:如果只有一个,当然是有序的咯。我们先拿一个出来,他是有序的,然后把数据一个一个插入到其中,那么插入之后是有序的,所以直到最后都是有序的。。哈哈。结果就出来了! 当然在写的时候还是有一个技巧的,不需要开额外的数组,下标从第二个元素开始遍历直到最后一个,然后插入到前面已经有序的数据中。这样就不会浪费空间了。插入排序用处还是 很多的,特别是链表中,因为链表是指针存放的,没有数组那么好准确的用下标表示,插入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嘻嘻。。废话少说, 源代码奉上: 1 #include 2 #include 3 4 // 插入排序从小到大,nData 为要排序的数据,nNum 为数据的个数,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 5 bool InsertionSort(int nData[], int nNum) 6 { 7 for (int i = 1; i < nNum; ++i) // 遍历数组,进行插入排序 8 { 9 int nTemp = nData[i];

菜单推荐系统

菜单推荐系统 菜单推荐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虽然与人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但还是有由于计算机操作不方便,而浪费人们大量时间。在吃饭选择地点,饭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们高度强烈的时间观念,同时为人们带来方便,于是设计了菜单推荐系统。为明确软件需求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特撰写了本文档。菜单推荐系统其系统功能在内部tomcat服务器上运行。餐厅管理员,顾客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方便的管理自己的事务。老板,顾客都可以了解本系统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顾客只需进行输入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或用鼠标点击即可获取自己想要的菜单。 关键词:设计目的菜单推荐系统系统设计 Design of menu recommendation system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life, computer applications have spread to all areas of daily life. the computer and human relations become more closely, but due to the inconvenience of computer operation, and the waste a lot of time people. At local restaurant, in order to adapt to modern society people’s highly strong concept of time, and bring convenience for people, we design the menu recommend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define the software requirement, arrange the project planning and progress, organize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and write the document. Menu recommendation system its system function in the internal Tomcat server running. Restaurant Manager, customers simply through a simple operation, you can easily manage their own affairs. The boss, customer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software. Customers only need to input some simple Chinese characters, numbers or click with the mouse can get your desired menu. Keywords: design purpose menu recommendation system system design

(完整版)数据结构线性表的主要程序代码

数据结构顺序表的主要代码(LIZHULIN) 1./***有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初始化、建立(表头插入、表尾插入)、求长度、插入、删除、输出***/ /***********单链表的初始化、建立、输出*****************/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node { /*定义线性表的单链表存储结构*/ int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inkList; /****************单链表的初始化*************************/ Initlist(LinkList *L) { /*动态申请存储空间*/ L = (LinkList *)malloc(sizeof(struct Lnode));/*建立头结点*/ L->next = NULL; } /*************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在表尾插入***************/ Create_L(LinkList *L,int n) { LinkList *p,*q; int i; Initlist(L); /*单链表初始化*/ q=L; printf("input the value\n"); for(i = n;i>0;--i) { p = (LinkList*)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scanf("%d",&p->data); /*输入元素值*/ q->next = p; p->next = NULL; q=p; /*插入到表尾*/ } } /* Create_L */ /*************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在表头插入************** Create_L(LinkList *L,int n) { LinkList *p; int i;

数据结构经典题目及c语言代码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程序实现采用C语言) 题目1:猴子选王(学时:3) 一堆猴子都有编号,编号是1,2,3 ...m,这群猴子(m个)按照1-m的顺序围坐一圈,从第1开始数,每数到第n个,该猴子就要离开此圈,这样依次下来,直到圈中只剩下最后一只猴子,则该猴子为大王。 要求:m及n要求从键盘输入,存储方式采用向量及链表两种方式实现该问题求解。 //链表 #include #include // 链表节点 typedef struct _RingNode { int pos; struct _RingNode *next; }RingNode, *RingNodePtr; // 创建约瑟夫环,pHead:链表头指针,count:链表元素个数 void CreateRing(RingNodePtr pHead, int count) { RingNodePtr pCurr = NULL, pPrev = NULL; int i = 1; pPrev = pHead; while(--count > 0)

{ pCurr = (RingNodePtr)malloc(sizeof(RingNode)); i++; pCurr->pos = i; pPrev->next = pCurr; pPrev = pCurr; } pCurr->next = pHead; // 构成环状链表 } void KickFromRing(RingNodePtr pHead, int n) { RingNodePtr pCurr, pPrev; int i = 1; // 计数 pCurr = pPrev = pHead; while(pCurr != NULL) { if (i == n) { // 踢出环 printf("\n%d", pCurr->pos); // 显示出圈循序 pPrev->next = pCurr->next; free(pCurr); pCurr = pPrev->next; i = 1; } pPrev = pCurr;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含代码

西安邮电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校园导航系统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8位):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时间:2011年12月11日~2011年12月15日

一. 设计目的 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巩固《数据结构》中所学的内容; 2.提高自己上机编程以及调试能力。 二. 设计内容 1.设计所在学校的校园平面图,所含景点不少于10个。以图中顶点表示校园内各景点,存放景点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等相关信息。 2.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相关信息的查询。 3.为来访客人提供图中任意景点的问路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景点之间的一条最短的简单路径。 三.概要设计 1.功能模块图; 2.各个模块详细的功能描述。 1. 可以手动创建一个校园图。 2. 可以直接从文件读取校园各个景点的信息。 3. 可选择从任意个景点作为起点进行遍历。

4. 输入景点序号查询该景点相关信息。 5. 输入两个景点查询两个景点的最短,最佳及其所有的路径。 6. 将校园图信息保存入文件。 四.详细设计 1.功能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2 行参数传递。 2. 全局变量visited 数组 在后再在depthfirstsearch()中用。 3. 全局变量shorest[][],path[][] 在floyd()中被赋值来分别记录v[i]-v[j]最短路径和 v[i]-v[j] 所经过景点。 3.重点设计及编码 两景点最短距离 弗洛伊德算法 void floyd(adjmatrix *g) { int i,j,k; for(i=0;ivexnum;i++) for(j=0;jvexnum;j++) shortest[i][j]=0; for(i=0;ivexnum;i++) for(j=0;jvexnum;j++) { shortest[i][j]=g->arcs[i][j].adj; path[i][j]=0; } for(i=0;ivexnum;i++) for(j=0;jvexnum;j++) for(k=0;kvexnum;k++) if(shortest[i][j]>(shortest[i][k]+shortest[k][j])) { shortest[i][j]=shortest[i][k]+shortest[k][j]; path[i][j]=k;

【原创】python机器学习:推荐系统实现(以矩阵分解来协同过滤)数据分析报告论文(附代码数据)

咨询QQ:3025393450 有问题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欢迎登陆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067777408.html,/datablog python机器学习:推荐系统实现(以矩阵分解来协同过滤)数据分析报告 用户和产品的潜在特征编写推荐系统矩阵分解工作原理使用潜在表征来找到类似的产品 1. 用户和产品的潜在特征 我们可以通过为每个用户和每部电影分配属性,然后将它们相乘并合并结果来估计用户喜欢电影的程度。

咨询QQ:3025393450 有问题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欢迎登陆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067777408.html,/datablog 相同的计算可以表示为矩阵乘法问题。首先,我们把用户属性放在一个名为U 的矩阵中,在这个例子中是5,-2,1,-5和5。然后,我们把电影属性放在一个名为M的矩阵中,我们使用矩阵乘法来找出用户的评分。 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已经知道用户属性和电影属性。为每个用户和每部电影提供属性评级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自动的方法。我们来看看电影评分矩阵,

咨询QQ:3025393450 有问题百度搜索“”就可以了 欢迎登陆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067777408.html,/datablog 它显示了我们数据集中的所有用户如何评价电影。这个矩阵非常稀疏,但它给了我们很多信息。例如,我们知道用户ID2给电影1号五颗星。所以,基于此,我们可以猜测,这个用户的属性可能类似于电影的属性,因为它们匹配的很好。换句话说,我们有一些线索可以使用。 让我们看看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线索来了解每部电影和每个用户。在我们刚刚看到的等式中,U乘M等于电影等级,我们已经知道一些用户的实际电影等级。我们已经拥有的电影评分矩阵是我们方程式的解决方案。虽然它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是这个阵列仍然有很多漏洞,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文章编辑附录中有全部代码精修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文章编辑附录中有全部代码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文章编辑问题 起止时间:2013年6 月24 日至2013年7 月12 日 问题描述 静态存储一页文章,每行最多不超过80个字符,共N行,程序可以统计出文字、数字、空格的个数,并且可以对文章中特定内容进行查找及替换,同时也可以删除指定内容。 基本要求 (1)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数和空格数及整篇文章总字数; (2)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输出该次数; (3)查找出文章中某一段文字,并用其他文字进行替换; (4)删除某一子串,并将后面的字符前移。输出形式: (1)分行输出用户输入的各行字符; (2)分4行输出"全部字母数"、"数字个数"、"空格个数"、"文章总字数";

(3)查找出指定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所有地方并替换,输出替换后结果; (4)输出删除某一字符串后的文章; 实现提示 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分别用几个子函数实现相应的功能,并且使用菜单的形式,可以选择所要进行的操作(查找、替换、删除、统计等)。

文章编辑系统 1概要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文章编辑系统,本系统的功能描述如下:用户新建文本、浏览新建文本、文本字符统计、指定字符串统计、指定字符串删除、指定字符串替换等操作。 1.新建文本 2.浏览输入文本 3.文本字符统计 4.指定字符串统计 5.指定字符串删除 6.指定字符串替换 7.退出系统 本系统包含七个功能模块,分别为:新建文本模块,浏览输入文本模块,指定字符串统计模块,指定字符串删除模块,指

清华严蔚敏《数据结构》的全部代码实现C语言

/* c1.h (程序名)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malloc()等*/ #include /* INT_MAX等*/ #include /* EOF(=^Z或F6),NULL */ #include /* atoi() */ #include /* eof() */ #include /* floor(),ceil(),abs() */ #include /* exit() */ /* 函数结果状态代码*/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 #define OVERFLOW -2 因为在math.h中已定义OVERFLOW的值为3,故去掉此行*/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typedef int Boolean; /* Boolean是布尔类型,其值是TRUE或FALSE */

/* algo2-1.c 实现算法2.1的程序*/ #include"c1.h" typedef int ElemType; #include"c2-1.h" /*c2-1.h 线性表的动态分配顺序存储结构*/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 /*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初始分配量*/ #define LISTINCREMENT 2/*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分配增量*/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elem; /* 存储空间基址*/ int length; /* 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 当前分配的存储容量(以sizeof(ElemType)为单位) */ }SqList; #include"bo2-1.c" /* bo2-1.c 顺序表示的线性表(存储结构由c2-1.h定义)的基本操作(12个) */ Status InitList(SqList*L) /* 算法2.3 */ { /*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顺序线性表*/ (*L).elem=(ElemType*)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L).elem) 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 (*L).length=0; /* 空表长度为0 */ (*L).listsize=LIST_INIT_SIZE; /* 初始存储容量*/ return OK; } Status DestroyList(SqList*L) { /* 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操作结果:销毁顺序线性表L */ free((*L).elem); (*L).elem=NULL; (*L).length=0; (*L).listsize=0; return OK; } Status ClearList(SqList*L) { /* 初始条件:顺序线性表L已存在。操作结果:将L重置为空表*/ (*L).length=0; return OK; } Status ListEmpty(SqList L)

个性化推荐系统代码

Newstj.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newsdy { public: string newsid; int times; newsdy *next; newsdy(); }; class newstj { public: int sum; string newsid; newstj *next; newsdy *NDYnext; newstj(); }; Newstj.cpp #include"StdAfx.h" #include"newstj.h" newsdy::newsdy() { newsid=" "; times=0; next=NULL; } newstj::newstj() { newsid=" "; next=NULL; sum=0; NDYnext=new newsdy; } Recommend.h // Recommend.h : PROJECT_NAME 应用程序的主头文件 // #pragma once #ifndef __AFXWIN_H__ #error "在包含此文件之前包含“stdafx.h”以生成 PCH 文件" #endif #include"resource.h"// 主符号

// CRecommendApp: // 有关此类的实现,请参阅 Recommend.cpp // class CRecommendApp : public CWinApp { public: CRecommendApp(); // 重写 public: virtual BOOL InitInstance(); // 实现? DECLARE_MESSAGE_MAP() }; extern CRecommendApp theApp; Recommend.cpp // Recommend.cpp : 定?§义°?应?|用??程¨?序¨°的ì?类¤¨¤行D为a。?ê // #include"stdafx.h" #include"Recommend.h" #include"Recommend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endif // CRecommendApp BEGIN_MESSAGE_MAP(CRecommendApp, CWinApp) ON_COMMAND(ID_HELP, &CWinApp::OnHelp) END_MESSAGE_MAP() // CRecommendApp 构造 CRecommendApp::CRecommendApp() { // 支持重新启动管理器 m_dwRestartManagerSupportFlags = AFX_RESTART_MANAGER_SUPPORT_RESTART; // TODO: 在此处添加构造代码 // 将?所¨′有?D重?要°a的ì?初?始o?化?¥放¤?置?在¨2 InitInstance 中D } // 唯?§一°?的ì?一°?个? CRecommendApp 对?象¨? CRecommendApp theApp; // Recommend.cpp : 定?§义°?应?|用??程¨?序¨°的ì?类¤¨¤行D为a。?ê // #include"stdafx.h" #include"Recommend.h" #include"Recommend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