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剂的使用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类型可用外观法、稀释法、染色法、滤纸润湿法、电导法等方法进行鉴别,而乳状液的破坏可用加破乳剂法、加电解质法、加热法、电法等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00mL 具塞锥形瓶 2 个,大试管 5 支,25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3 个,滴管3个、滤纸

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 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

镁苯溶液,0.25mol/LMgCl2 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四、实验内容

1.乳状液的制备

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SPAN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现象。

(3)滤纸润湿法:取一张滤纸,用玻璃棒将配制好的乳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 3mol/L HCL 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

象。

(3)取 2~3mL 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0.25mol/L MgCl2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是否转相用稀释法鉴别,下同)。。

(4)取 2~3mL 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 NaCl 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5)取 2~3mL Ⅱ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5%油酸钠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有无破坏和转相。

五、实验记录与结果讨论

用表格记录、整理实验所观察到的现

象,并分析原因。

六.思考题

1.鉴别乳状液的诸方法有何共同点?

2.有人说水量大于油量可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反之为油包水,对吗?试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3.是否使乳状液转相的方法都可以破乳?是否可使乳状液破乳的方法都可用来转相?

4.加入乳化剂,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就能自动形成乳状液吗?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讲义(电13)

……………………………………………………………精品资料推荐………………………………………………… 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杨延宁编 延安大学信息学院 2015年5月

前言 数字电路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十分重视。 本实验讲义是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作数字电路实验而设计和编写的。编写时考虑了本专业的现行计划学时、所用教材内容及后续课程内容等。本讲义编写了八个实验,每个实验计划用时180分钟。 一、数字电路实验目的 1、验证、巩固和补充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本课程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 并能正确使用仪器及熟悉基本测量方法。 3、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准备要求 实验准备包括多方面,如实验目的、要求、内容以及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要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可以简明扼要地写一些要点,而不需要按照什么格式,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内容以逻辑图与电路图(连线图)为主,附以文字说明或必要的记录实验结果图表。在预习报告中要求将逻辑图与连线图同时画出,这是因为,只有逻辑图则不利于连接线路,而只有连线图则反映不出电路逻辑图。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不便进行理论分析。特别当电路较复杂时还应将逻辑图与连线图结合起来。 三、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数字电路实验过程的第一步,一般都是连接线路,当线路连接好后,就可以加电进行试验。若加电后电路不能按预期的逻辑功能正常工作,就说明电路有故障,产生故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学院

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 74LS04反相器1片 三、实验原理 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 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 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 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悬空 1 1 1 悬空0 0 0 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 技术测量室编 年级 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及目录: 实验一、尺寸测量 实验1—1、轴的测量 实验1—2、孔的测量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2—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实验2—2、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测量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测量 实验3—1、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3—2、螺纹中径、螺距及牙形半角的测量实验四、齿轮测量 实验4—1、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实验4—2、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三、被测零件: 四、测量示意图: 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 八、思考题: 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属于什么测量方法?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分度值?刻度间距? 4、仪器的测量范围和刻度尺的示值范围有何不同?

一、实验目的 三、被测零件: 四、测量示意图:六、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 七、测量数据分析并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合格; 八、思考题: 1、用内径千分尺和内径量表测量孔的直径是,各属于哪种测量方法? 2、内径量表测量孔时“转折点”意味着什么?一旦“零位”确定,百分表指针超过“零 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百分表指针不过“零位”发生转折,示值为正还是负? 3、组合量块组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报告: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形状公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四、测量示意图:(要求画出简单的仪器的测量原理图和被测面的测量截面图) 六、作图:分别用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求直线度误差值,并作出合格性结论。 七、思考题: 1、以本实验为例,试比较按最小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值何者更合理? 2、用作图法求直线度误差值时,如前所述,总是按平行于纵坐标计量,而不是按垂直于两条平行包容直线的距离计量,原因何在?

数电实验四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集成寄存器和计数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用集成计数器组成任意模数为M的计数器。 2.加深理解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功能描述;熟悉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用移位寄存器组成环形计数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和实验原理: ㈠计数器: 计数器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用来计数,也可用于分频、定时和数字运算。计数器种类繁多,根据计数体制不同,计数器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和非二进制计数器两大类。在非二进制计数器中,最常用的是十进制计数器,其他的称为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器的增减趋势的不同,计数器可分为加法计数器和减法计数器。根据计数脉冲引入方式不同,计数又可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很少使用小规模的触发器组成计数器,而是直接选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用集成计数器实现任意M进制计数器:一般情况任意M进制计数器的结构分为3类,第一种是由集成二进制计数器构成,第二种为移位寄存器构成的移位寄存型计数器,第三种为集成触发器构成的简单专用计数器。 当M较小时通过对集成计数器的改造即可以实现,当M较大时,可通过多片计数器级联实现。 实现方法:(1)当所需计数器M值小于集成计数器本身二进制计数最大值时,用置数(清零)法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⑵当所需计数器M值大于集成计数器本身二进制计数最大值时,可采用级联法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 常用的中规模集成器件:4位二进制计数器74HC161,十进制计数器74HC160,加减计数器74HC191、74HC193,异步计数器74LS290。所有芯片的电路、功能表见教材。 ㈡寄存器: 寄存器用来寄存二进制信息,将一些待运算的数据、代码或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寄存起来。按功能划分,寄存器可分为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两大类。 数码寄存器用来存放数码,一般具有接收数码、保持并清除原有数码等功能,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郡比较简单。而移位寄存器除具有存放数码的功能以外,还具备将寄存的数码实现移位的功能,即在时钟脉冲CLK作用下,能够把寄存器中存放的数码依次左移或右移。由于将二进制数左移一位等于乘2。右移一位等于除2,因此,移位寄存器可用于二进制数的乘、除运算。按照所存放数码的输入、输出方式的不同,移位寄存器可有四种工作方式:串行输入、串行输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并行输入、串行输出,并行输入、并行输出。 中规模集成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HC194 ,具有左移、右移、置数、保持和清除功能。74HC194的功能见教材。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剂的使用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类型可用外观法、稀释法、染色法、滤纸润湿法、电导法等方法进行鉴别,而乳状液的破坏可用加破乳剂法、加电解质法、加热法、电法等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00mL 具塞锥形瓶 2 个,大试管 5 支,25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3 个,滴管3个、滤纸 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 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

镁苯溶液,0.25mol/LMgCl2 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四、实验内容 1.乳状液的制备 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SPAN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 (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现象。 (3)滤纸润湿法:取一张滤纸,用玻璃棒将配制好的乳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3.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 3mol/L HCL 溶液,观察现象。 (2)取Ⅰ型和Ⅱ型乳状液 1~2mL 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千分尺校正棒。 三、实验原理 1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二)实验步骤 1 用千分表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2 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5 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

研合在一起。 4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如研合立力不大,可在推进研合时稍加一些力使其研合。推合时用力要适当,不得使用强力特别在使用小尺寸的量块时更应该注意,以免使量块扭弯和变形。 5如果量块的研合性不好,以致研合有困难时,可以将任意一量块的测量面上滴一点汽油,使量块测量面上沾有一层油膜,来加强它的黏结力,但不可使用汗手擦拭量块测量面,量块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煤油清洗。 6量块研合的顺序是:先将小尺寸量块研合,再将研合好的量块与中等尺寸量块研合,最后与大尺寸量块研合。 7. 记录数据; 六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乳剂的制备实验

实验实验一 一乳剂的制备与评价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了解乳剂转型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乳剂是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通常为水或油)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制备乳剂时应根据制备量和乳滴大小的要求选择设备。小量制备多在乳钵中进行,大量制备可选用搅拌器、乳匀机、胶体磨等器械。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湿胶法或直接混合法。乳剂类型的鉴别,一般用稀释法或染色法。 乳剂的分散液滴一般为0.1-100μm,微小液滴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大,因而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乳剂的破坏是其必然结果,只是方式与时间上的差异而已。乳剂的物理不稳定性表现为分散液滴可自动由小变大或分层等,其每种形式都是乳剂稳定性发生改变的表征。本实验采用离心法加速乳剂的分层,由于不同处方组成的乳剂在相同的离心条件下乳滴合并或分层速度不同,因而表现出乳剂的浊度或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样品被离心前后在一定波长下对光吸收大小的改变,可计算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用以快速比较与评价乳剂 的稳定性。乳剂的稳定性参数(K E )计算如下: %100A A A K 0 t 0E ×?=式中:K E —稳定性参数;A 0—离心前乳剂稀释液中一定波长下的吸收度;A t —离心t 时间后乳剂稀释液在相应波长下的吸收度。当A 0-A t >0(或A 0-A t <0)时,分散相油滴上浮(或下沉),乳剂不稳定;当A 0-A t =0,即A 0=A 时,分散相基本 不变化,乳剂稳定。即K E 值越小,说明分散油滴在离心力作用下上浮或下沉的 越少,此乳剂越稳定。由此可见,以K E 值的大小,可用于比较乳剂的物理稳定 性,为筛选处方及选择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仪器 天平、研体、显微镜、乳匀机、浊度计。 四、实验方法与制备 (一)石灰搽剂 1、处方 麻油10mL

第十三章 乳状液与泡沫

第十三章乳状液与泡沫 13.1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乳状液的特点、类型及类型的鉴别。 2.掌握乳化剂的作用,了解乳状液的类型理论。 3.了解乳状液的制备、转型与破坏。 4.掌握泡沫的特点及稳定性。 5.了解乳状液与泡沫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2 内容概要 13.2.1 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emulsion)是由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另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用符号W表示;另一种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统称为“油”相,用符号O表示。 乳状液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外相为水,内相为油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oil in water emulsion),用符号油/水或O/W表示;若外相为油,内相为水,则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water in oil emulsion),用符号水/油或W/O 表示。两种乳状液在外观上无明显区别,可通过稀释、染色和电导等方法进行鉴别。乳状液能被外相液体所稀释,例如牛奶能被水稀释,所以牛奶是O/W型乳状液。如果将油溶性染料如红色的苏丹III加到乳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整个乳状液带色,说明油是外相,乳状液是W/O型;若只有星星点点的液滴带色,则是O/W型。水溶液具有导电能力,而油导电能力较差,所以O/W型乳状液的电导率比W/O型的乳状液要大得多。 13.2.2 乳状液的稳定性与乳化 1.乳化剂与乳化作用 直接把水和油混合在一起震摇,虽然可以使其相互分散,但静置后很快又会分层,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入的第三组分称为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乳化剂的种类很多,可以是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也可以是蛋白质、树胶、明胶、皂素、磷脂等天然产物。 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之所以能使乳状液稳定,主要是由于:(1)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了界面张力;(2)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界面膜,从而阻碍了液滴的聚结变大。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时,乳状液中液滴常常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 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表1

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 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 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 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 1 'i n i i h y ==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案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实验1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门电路图形符号与功能; 2?掌握门电路的使用与功能测试方法; 3?熟悉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设备的结构、功能与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双列直插集成电路插座,逻辑电平开关,LED发光显示器,74LS00, 74LS20 , 74LS86,导 线 三、实验电路与说明 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电路,也是构成任何复杂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基本单 元。常见基本集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与非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它们相应的图形符号与逻辑功能参见教材P.176, Fig.6.1。根据器件工艺,基本门电路有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之分。TTL门电路工作速度快,不易损坏,CMOS门电路输出幅度大,集成 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1.74LS00 —四2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2. 74LS20 —双4输入与非门功能与引脚: 3. 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功能与引脚: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74LS00功能测试: ①74LS00插入IC插座;②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③输出接LED显示器;④接电源;⑤拔

动开关进行测试,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

2. 74LS20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3. 74LS86功能测试: 实验过程与74LS00功能测试类似。 4. 用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①根据半加器功能:S A B , C AB,用74LS00设计一个半加器电路; ②根据所设计电路进行实验接线; ③电路输入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接LED显示器; ④通电源测试半加器功能,结果记入自拟表格。 5. 用74LS86和74LS00构成半加器并测试其功能: 实验过程与以上半加器功能测试类似。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内容必须包括实验名称、目的要求、实验电路及设计步骤、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总结与体会等。2?在报告中回答以下思考题: ①如何判断逻辑门电路功能是否正常? ②如何处理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 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设计性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MSI的功能与使用; 2?进一步掌握组合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3?学会用MSI实现简单逻辑函数。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 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 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 五、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 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2、用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内、外径。 3、对所测数据进行误差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二)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外径的同一部位5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下表中,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入上表中,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⑶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3、内径百分表测量步骤: (1)内径百分表在每次使用前,首先要用标准环规、夹持的量块或外径千分尺对零,环规、夹持的量块和外径千分尺的尺寸与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相等。 (2)内径百分表在对零时,用手拿着隔热手柄,使测头进入测量面内,摆动直管,测头在X方向和Y方向(仅在量块夹中使用)上下摆动。观察百分表的示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讲义(试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简要讲义 适用专业:电气专业 编写人:于云华、何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2015.3

目录 实验一:基本仪器熟悉使用和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 (3) 实验二: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4) 实验三: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5) 实验四:触发器的功能测试及其应用 (7) 实验五:计数器的功能测试及其应用 (8) 实验六:计数、译码与显示综合电路的设计 (9)

实验一:基本仪器熟悉使用和常用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建议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仪器与设备,学会识别常用数字集成芯片的引脚分配; 2、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3、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常用数字集成逻辑芯片的逻辑功能:74LS00,74LS02,74LS04,74LS08,74LS20,74LS32,74LS86等(预习时查出每个芯片的逻辑功能、内部结构以及管脚分配)。 2、采用两输入端与非门74LS00实现以下逻辑功能: ① F=ABC ② F=ABC③ F=A+B ④ F=A B+A B 三、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步骤和内容)主要包括: 1、实验电路设计原理图;如:实现F=A+B的电路原理图: 2、实验真值表; 3、实验测试结果记录。如: 输入输出 A B F3 00灭

四、实验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注:本实验室提供的数字集成芯片有: 74LS00, 74LS02,74LS04,74LS08,74LS20,74LS32,74LS74,74LS90,74LS112, 74LS138,74LS153, 74LS161 实验二: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建议实验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基本门电路设计、实现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2、学会测试、调试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入、输出逻辑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最少的门电路设计三输入变量的奇偶校验电路:当三个输入端有奇数个1时,输出为高,否则为低。(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2、用最少的门电路实现1位二进制全加器电路。(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3、用门电路实现“判断输入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符合规定的电路”,测试其功能。要求如下:人类由四种基本血型:A、B、AB、O 型。输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符合下述原则: O型血可以输给任意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血的人,但AB血型的人能够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A 型血能给A型与AB型血的人;但A型血的人能够接受A型与O型血; B型血能给B型与AB型血的人,而B型血的人能够接受B型与O型血。 试设计一个检验输血者与受血者血型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逻辑电路,如果符合规定电路,输出高电平(提示:电路只需要四个输入端,它们组成一组二进制数码,每组数码代表一对输血与受血的血型对)。 约定“00”代表“O”型 “01”代表“A”型 “10”代表“B”型 “11”代表“AB”型(预习时画出电路原理图,注明所用芯片型号) 三、实验步骤:(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情况简要总结步骤和内容),与实验一说明类似。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数字逻辑、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 北京印刷学院 1

北京印刷学院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指 导 书 (适用于数字逻辑、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 电路教研室编 2

3 实验一 示波器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COS5020型或V —212E 型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用示波器测量脉冲波形主要参数的方法 3.熟悉TPE —D6数字电路学习机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电路学习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双线显示示波器内的CAL 信号 通过检验该信号的周期与幅度,熟悉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并测量该信号的周期与幅度。 =CAL V =C A L T 2.示波器测量 用示波器测量数字电路学习机中CP 脉冲的周期(开关放在可调连续脉冲Ⅰ、Ⅱ位置,电位器顺逆时针旋转到底位置),以及该脉冲的逻辑高电平。 =I ax m V =I min T = ax m V = min T 3.观察与测量RC 网络对矩形波信号的响应 本实验所用的电路形式如图1-1所示。 图1-1 RC 实验电路 v I 为输入方波信号,其周期为T =0.1ms 。 (1)RC 微分电路 实验电路中的Z 1和Z 2分别是电容C 和电阻R ,元件参数按表1-1选取,观察与测量输出信号v O 的波形,并测量其脉冲宽度。 (2)RC 积分电路 实验电路中的Z 1和Z 2分别是电阻R 和电容C ,元件参数按表1-2选取,观察与测量输出信号v O 的波形,并测量其脉冲上升时间。 四、预习要求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刘惠娟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2004

学生实验须知 1.在规定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入室前必须更换拖鞋, 除有关书籍和文具外,其它物品一侓不准带入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后,严禁随地吐痰;严禁吸烟和乱抛纸屑, 保持室内清洁和安静。 3.凡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均不得乱动。 4.实验前,首先预习实验指导书,在指导老师的同意下 方可使用仪器。 5.严格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要细心。仪器的光学 镜头严禁用手模或用手帕檫模。 6.实验时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告诉指导老师,不得自 行拆修。 7.实验完毕,将仪器、被测工件整理好,认真填写实验 报告,并将实验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后才可离室。 8.实验成绩为期终考查之一,必须保存全部实验报告。 9.凡遇不遵守实验规则时,指导教师可随时停止其实验。

目录 1实验二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2实验三形状误差的测量 2实验四位置误差的测量 3实验五在工具显微镜上测量外螺纹的各项参数4实验六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4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 4实验八齿轮周节偏差及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 4实验九在双啮仪上对齿轮的综合测量 5实验十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光切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原理。 2.练习用9J光切显微镜测量Rz、Ry及S的方法。 二、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应用光切原理设计而成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仪器称为光切显微镜(或双管显微镜)。我国生产的光切显微镜有JSG—I型和9J型,光切显微镜适于测量微观不平度+点高度Rz 、轮廓的最大高度 Ry,以及较规则表面(如车、下、铣、刨等)的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和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值。 9J型光切显微镜的外型如图3—1所示,仪器测量的微观不平高度范围为(0.8—63)um,其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在线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门电路功能测试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了解TTL系列、CMOS系列外形及逻辑功能。 2.熟悉各种门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 3. 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a)东南大学在线实验平台-SEU远程实境实验平台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三.预习要求 1)复习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2)常用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的功能、特点。 3)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用途。 四、实验原理及芯片外引线图、逻辑符号及逻辑图 1.TTL门电路 TTL门电路是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门电路,基本门有与门、或门和非门。复合门有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和异或门等。这种电路的电源电压为+5V,电源电压允许变化范围比较窄,一般在 4.5~5.5V 之间。高电平的典型值是3.6V(高电平≥2.4V合格),低电平的典型值是0.3V(低电平≤0.45V合格)。 对门电路的多余输入端,最好不要悬空,虽然对TTL门电路来说,悬空相当于逻辑1,并不影响与门、与非门的逻辑关系,但悬空容易接受干扰,有时会造成电路的误动作。不同的逻辑门,其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有不同的方法。 ⑴TTL与门、与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TTL与门、与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是:把多余的输入端与有用的输入端并联使用;把多余输入端接高电平或通过串接限流电阻(大于或等于1KΩ)接V CC。实际使用中多采用把多余的输入端通过串接限流电阻接V CC的方法。其处理方法如图5-1所示。 (a) (b) (c) 图5-1 TTL与门与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⑵TTL或门、或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TTL或门、或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是:把多余的输入端与有用的输入端并联使用;把多余的输入端接低电平或接地。 2.CMOS门电路 CMOS门电路具有输入电阻高、功耗小、制造工艺简单、集成度高、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大(3~18V)、输出电压摆幅大和噪声容限高等优点,因而在数字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电平的典型值是电源电压V DD,低电平的典型值是0V。由于CMOS门电路的输入电阻很高,容易受静电感应而造成击穿,使其损坏,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乳状液的制备原理 2. 掌握乳状液以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什么是乳状液?乳状液的类型有哪些? O/W型,W/O型 2. 乳状液的鉴别方法 ?稀释法 ?导电法 ?染色法 3. 常见破乳方法 1) 加入适量破乳剂 2) 加入电解质 3) 用不能生成牢固的保护膜的表面活性物质代替原来的乳化剂 4) 加热 5) 电场作用 三. 实验步骤 1. 乳状液的制备 在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 的甲苯,每次约加1mL,每次加甲苯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到分层的甲苯相,即为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mL2%的司盘的甲苯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 的水,每次约加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见分层的水。得Ⅱ型乳状液。 2. 乳状液类型鉴别 1) 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几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有净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 染色法: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2mL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1滴亚甲基蓝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3) 导电法:采用电导率仪测定乳状液的电导率,记录下电导率 的数据。 3. 乳状液的破坏和转相 1) 取Ⅰ型和Ⅱ型各1~2mL,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在水浴中加入,观察现象。 2) 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0.25mol/L的MgCl2溶液,每加一滴剧烈摇动,注意观察乳状液的破乳和转相。 3) 取2~3mLⅠ型乳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NaCl溶液,剧烈振荡,注意观察乳状液的有无破乳和转相。 4. 注意事项 在制备乳状液时,甲苯或水应分次加入,每加一次剧烈振荡。 5.思考题 1)叙述步骤2和3中的实验现象,并说明乳状液I和II的类型。

乳剂的制备与鉴别

乳剂的制备与鉴别 【摘要】目的:掌握采用不同乳化剂制备乳剂的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干胶法制备菜油乳剂;等量植物油与石灰水混合搅拌后制成石灰搽剂;用稀释法鉴别两种乳剂的类型;用染色镜检法鉴别两种乳剂的类型。结果:制成的菜油乳剂是一种乳黄色的均匀液体,能够被水稀释,用油溶性染色剂苏丹-Ⅲ染色,乳剂内相被染成红色,用水溶性染色剂亚甲基蓝染色,乳剂外相被染为蓝色;制成的石灰搽剂为乳白色的粘稠状物质,不能被水稀释,用苏丹-Ⅲ染色,乳剂外相被染成红色,用亚甲基蓝染色,乳剂内相被染成蓝色。结论:菜油乳剂为O/W型,石灰搽剂为W/O型。 关键词:乳剂;干胶法;新生皂化法;稀释法;染色镜检法 乳剂是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乳剂一般包括水包括(O/W)和油包水(W/O)两种类型。乳剂易于制备和保存,对药物具有缓释控释性,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对于易水解和挥发的药物,有保护作用。作为药物载体,乳剂给药系统近年来已被广泛研究与应用[ 1 ]。乳剂的作用特点是: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使口感更适宜等。现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外对农药O/W型的研制和开发十分重视[ 2 ]。菜油乳剂在生活中常用作有机农药和外用乳膏的配制。石灰搽剂常用来治疗烧伤。本实验分别采用干胶法和新生造化法制备菜油乳剂和石灰搽剂,并分别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两种乳剂的类型,以此对乳剂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1 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显微镜(重庆奥特光仪器有限公司);FA10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2试剂 菜油(红蜻蜓菜油);阿拉伯胶(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西黄蓍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尼泊金乙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氢氧化钙;苏丹红;亚甲蓝。 2 方法与结果 2.1菜油乳剂的制备方法与结果 2.1.1 菜油乳剂的制备(干胶法) 先将阿拉伯胶 2.81g、西黄蓍胶0.31g置干燥研钵中,研细,待均匀后加入全量菜油12.5 ml 稍加研磨至均匀。按油:水:胶为4:2:1的比例,一次加入纯水 6.25ml,迅速沿一个方向研磨,用力均匀,直至产生特别的噼啪乳化声,即成稠厚的初乳。再将0.05g 的尼泊金乙酯溶于1ml的乙醇溶液,然后用少量纯水将初乳分次转移至量杯中,搅拌下加尼泊金乙酯醇溶液,最后加纯水至全量50ml,搅匀即得。 2.1.2结果 得到稠厚的乳黄色乳剂,略带少许菜油气味,静置一段时间后无分层现象。 2.2 石灰搽剂的制备方法与结果 2.2.1 石灰搽剂的制备(新生皂化法) 将3g氢氧化钙溶于10ml水中得饱和溶液,取5ml氢氧化钙上清液和5ml 菜油置于同一试管中,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2.2.2结果 得到淡黄色的乳剂,有菜油气味,静置一段时间后无分层现象。 2.3 稀释法鉴别与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