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淘宝店铺自考赢家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

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D.省级人民政府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C.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D.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12.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主体颁发许可证的行为属于

A.依申请的行政行为B.依职权行政行为

C.非要式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13.下列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A.某大型央企缴纳l00万排污费

B.某公安局巡警追小偷,借用张三的自行车C.某物业小区保安收取路边停车费

D.交警对随意闯红灯的行人处以20元的罚款1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公安交管局因违章驾车暂扣张某驾驶执照六个月

B.工商局对一企业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营业执照予以注销

C.卫生局对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强制隔离

D.食品药品监督局责令某食品生产者召回其已上市销售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食品

15.下列情形中,不能当场收缴罚款的是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的罚款的

B.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难以执行的

C.依法给予某组织l000元罚款的

D.交通不便,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由当事人提出的

16.某区城管局以甲摆摊卖“麻辣烫”影响环境为由,将其从事经营的小推车等物品扣押。在实施扣押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李某将甲打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扣押甲物品的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B.李某殴打甲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

C.因甲被打伤,扣押甲物品的行为无效

D.甲被打伤的损失,应由李某个人赔偿

17.下列属于行政指导的是

A. 某县政府要求该县四家苗木公司合并成一家大的苗木公司

B.某县政府要求全县农民栽种板栗树,否则罚款C.某镇政府要求全镇农户养殖鸽子,否则取消农业补贴

D.某行政机关对某企业经营不善或不良行为,在未达到违法或者违法情节极为轻

微的情况下提出劝告、希望或警告

18.下列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是

A.巡回法庭B.街道办事处

C.区公所D.税务所19.下列不属于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的是A.回避制度B.表明身份制度

C.合议制度D.辩论和听证制度

20.下列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B.行政奖励C.行政裁决D.行政立法21.下列关于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表述,错误的是A.派出所作出罚款100元的行为,被申请人是派出它的县公安局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C.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

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

D.行政机关独立作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22.下列关于行政复议期限的表述,正确的是

A.被申请人提交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证据,并提出答辩的期间是3日

B.行政复议机关对无权审查的复议案件,按程序转送有权处理机关的期限是5日

C.行政复议机关决定受理的审查期限是7日D.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期限一般是60日,最长不能超过90日

23.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

A.某市人民政府对于某块滩涂所有权归属所作的处理决定

B.某市环保局所作出的开除工作人员吴某的决定C.菜市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关于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

D.某区人民政府对有关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24.下列属于授益行政行为的是

A.某公司给予职工年终奖励的行为

B.某司法局给小刘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C.某司法局给职员小张发放出差补贴

D.某县政府作出行政裁决,确认某块土地属于甲村所有

25.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特有原则的是

A.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

B.两审终审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回避原则

26.下列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张某不服被免去县环保局局长的职务

B.李某不服某市政府发布《关于收取道路桥梁经过费的规定》

C.陈某不服公安机关对其作出刑事拘留的决定D.某县工商局因未给聘用员工交纳社保费不服县劳动局对其作出罚款的处罚决定

27.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司法审查法律适用中应该依据

A.规章 B. 其它规范性文件

C.外国法律D.地方性法规

28.下列不属于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是

A.原告B.被告C.证人D.共同被告

29.《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赔偿范围限于人身权和A.财产权B.劳动权C.政治权D.教育权

30.下列属于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情形的是

A.行政机关越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C.行政相对人自损行为

D.不可抗力的原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关于中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B.国际条约、惯例是一般法源

C.宪法是特殊渊源

D.判例是行政法重要特殊渊源

E.软法规范也是一种特殊法源

32.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

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D.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E.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原则上以司法裁决为终局33.下列属于行政行为效力范畴的有

A.确定力B.执行力C.公定力D.约束力E.追溯力

34.下列属于中国行政指导原则的是

A.民主自愿原则B.合法原则

C.及时灵活原则D.合政策原则

E.比侧原则

35.下列属于中国公民承担行政责任方式的是A.限期离境,驱逐出境,禁止入境B.履行法定的义务

C.承认错误,赔礼道歉D.恢复原状,返还原物,赔偿损失

E.接受行政处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派出机关

37.公务员

38.行政许可

39.行政强制

40.行政规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42.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内容。43.简述行政审判与行政裁决的区别。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4.试述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甲公司是一家生产食品的企业,由乙、丙、丁三人出资成立,乙是法定代表人。在一次县工商局与县质监局的联合检查中,甲公司被认为违法使用“防腐剂”。随后。县工商局和质监局联合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并处5万元罚款的决定。甲公司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甲公司被县商务局强行并入另外一家公司戊,乙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被注销。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

(1)当事人针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哪些行为能够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3分)

(2)若对吊销营业执照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应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4分)

(3)若对商务局强行合并甲公司的行为不服,则谁能够作为原告提起行政诉讼?(3分)

46.甲厂依法经菜市采砂许可证法定发放机关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准,取得了为期5年的采砂许可证,并经某区水电局等部门批准,在该市江河管理站划定的乙区域内采砂。后因缴纳管理费用与水电局发生纠纷。随后,该水电局向丙厂颁发了采砂许可证,准予

丙厂在甲厂已被划定的乙区域内采砂。淘宝店铺自考赢家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水电局向丙厂颁发采砂许可证书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5分)

(2)甲厂是否有权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申请应向哪个机关提出?(5分)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淘宝店铺自考赢家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 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D.省级人民政府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精品】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第一编绪论 第1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的涵义 1。行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的分类考察 1 / 241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名词解释)狭义的行政仅包括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使的执行、管理职能. (单选)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单选)静态行政的涵义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的涵义是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单选)行政执法属于实质行政。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2 / 241

二、行政与行政国 (单选)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行政与法治国 (单选)“行政国”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名词解释)(05-4)(02—4)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多选)(05—4)(02-4)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 3 / 241

象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多选)(06—4)(03-4)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 (单选)海关系统的内部关系,属于垂直领导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多选)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 三、行政法的形式 4 / 241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 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 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 种法律效力 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 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 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 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 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 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 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 为的总称 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 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 诉讼 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 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 制行为 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 属其所属行政机关 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 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 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 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 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 利义务关系 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 相关法律责任的组织。 2.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地域管辖。 3.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 控。 4. 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在内容上违反了 行政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件。 5. 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 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属于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I、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 更和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 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的法理。

II、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 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 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乂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十层次,每个层次所 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乂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十部门,每个部门所管 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 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考点重点新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相对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而言,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 (一)行政权 1.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就其各自所管理的事项行使的权力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等;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仍然保留了

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行政权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前者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其内容多而复杂;后者则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超越行政权限,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现代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职权,并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行政法学重点(自考)题型:单选题30*1+多选题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3*5+论述题1*10+案例分析题2*10 1.行政: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赋予或认可、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 活动的权利,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特点:强制性弱化;单方性缩小范围;优益性限制。 3.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 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4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特点:2形式上+3内容上:内容;效力位阶变动;交织。 行政法的2作用: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用 4.行政法关系:经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 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的5特征:行政主体;平等但非对称性; 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争议司法解决 6.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 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3特征: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3联系与3区别 (地位、主体、客体) ◆基础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 律关系。 ◆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 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 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8.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 法律部门,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3体现:调整对象;与宪法的关系;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 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具体内容: ◆法律保留原则: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 律的明文依据,。 ◆法律优先原则: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 反法律的措施。包括:法律优先行政;行政不得违法。 10.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5个具体内容:立法目的;正当考虑,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自然规律;社会公德 5个子原则包括: ◆行政公开原则:内容公开;过程公开;信息公开。3 功能:腐败;保障知情权;加强合作。 ◆行政公正原则:实体公正(徇私情、存偏见、武断专 横)和程序公正(法官、接触、听取意见) ◆比例原则:采取某项措施时,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 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 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利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 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 例。 ◆信赖保护原则: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 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 的不利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权 1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13.行政优益权:行政职权具有优先性,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许多职务上 的优先条件。即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同一范围内相遇时,具 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包括行政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 协助权,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行政受益权: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14.行政职责: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内容包括: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 15.行政权限: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所不能逾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考点、重点新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相对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而言,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 (一)行政权 1.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就其各自所管理的事项行使的权力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等;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仍然保留了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行政权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前者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其内容多而复杂;后者则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超越行政权限,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现代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职权,并保障其有效行使,充分发挥其积极能动的作用。同时对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加强监督,防止被违法行使或滥用,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秩序。 (二)公民权利 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和权能。公民权利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这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和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现代社会,公民权利的范围日趋扩大,权利的规定日趋细密。但是公民权利的行使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公民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 (三)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公民权利即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自由和权能。公民权利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和自由、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而行政权力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在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每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是平衡的。对于行政主体来说,它要依法行政,既要保

自考行政法学背诵要点

行政法学重点(自考)题型:单选题30*1+多选题5*2+名词解释5*3+简答题3*5+论述题1*10+案例分析题2*10 1.行政: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2.行政权:赋予或认可、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利,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3特点:强制性弱化;单方性缩小范围;优益性限制。 3.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4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特点:2形式上+3内容上:内容;效力位阶变动;交织。 行政法的2作用: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用 4.行政法关系:经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的5特征:行政主体;平等但非对称性;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争议司法解决 6.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在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3特征: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3联系与3区别(地位、主体、客体) ◆基础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8.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3体现:调整对象;与宪法的关系;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具体内容: ◆法律保留原则: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律的明 文依据,。 ◆法律优先原则: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反法律的措施。包括:法律优先行政;行政不得违法。 10.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5个具体内容:立法目的;正当考虑,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自然规律;社会公德 5个子原则包括: ◆行政公开原则:内容公开;过程公开;信息公开。3功能:腐败;保障知情权;加强合作。 ◆行政公正原则:实体公正(徇私情、存偏见、武断专横)和程序公正(法官、接触、听取意见) ◆比例原则:采取某项措施时,权衡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若为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而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利益不利的措施时,应当将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 ◆信赖保护原则:对其行为应守信用,个人或组织对行政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以使其免受不可预计的不利后果。 ◆尊重和保障人权 1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13.行政优益权:行政职权具有优先性,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同一范围内相遇时,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包括行政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行政受益权: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14.行政职责: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内容包括: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循法定程序。 15.行政权限: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所不能逾越的范围或者界限。 16.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据其统治意志,按照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和监督的国家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的6特征:高度政治性和权威性;执行性和法律

自考笔记自考复习资料自考串讲00261行政法学

通常称为“公共行政”。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 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 理;(4 1.行政权的涵义 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 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 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 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秩序。 (二)公民权利 民权利不是绝对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三)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能。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 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5 义务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义务 7.公正廉洁、克已奉公的义务 (二)承担行政责任(三)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四)刑事责任 法应予准许的一种利益,称为法律保护的利益;利益称为反射性利益。 (二)公民有听证的权利 为。它包括三层意思: (一)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行政职责的行为。 志性:(四)效力先定性: 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 或科以义务: (二)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 (三)变更法律地位: 行政主体等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 (一)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二)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的拘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相对方的拘束力。 2.对行政机关的拘束力。(三)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求。 (四)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1)行政行为具有执行的效力, 行政行为都必须执行。(2 力, 制执行;(3)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政行为成立后,就必须立即予以执行。 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准,可分为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所谓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效力的行政行为。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得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得相关法律责任得组织。 2、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得分工 与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与共同地域管辖。 3、行政: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与其她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得决策、组织、管理与调控. 4、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得行政违法,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得行为在内容上违反 了行政法律规范得实质性要件。 5、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得)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得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就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得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得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得、特定得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得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得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得危害,尚未构成犯罪得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就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得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得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得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得措施.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权益造成得损害所给予得补 偿,属于国家补偿得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得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得经 济与社会生活得需要,基于国家得法律、法规与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 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得行政目得,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得 行为。 行政程序:就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得过程中所遵循得步骤、顺序、方法、方式 以及时限得总与.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得法律地位、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 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得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得合法性进行审查得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就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 现公共利益得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得资格。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就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得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与控制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就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得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得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得法源:即行政法得渊源,就是指行政法得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就是指行政法所调整与规定得,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得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就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得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得对象。包括物、行为与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得权利与承担得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得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与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就是指行政权力得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得条件、种类与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得意图与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得“理”就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得行为准则得法理。 11、行政主体:就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得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得法律责任得组织。 12、行政职权:就是国家行政政权得表现形式,就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得权能。 13、行政职责:就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得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得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得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得核心就是依法行政。14、国家行政机关:就是指一个国家得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与有关法律得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得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得结构:就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得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得最高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得最高行政决策权力与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就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就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得工作人员。

自考行政法学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