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01205) (2)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01205) (2)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01205) (2)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01205) (2)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系

2010年12月

目录

1.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的差热分析实验

2.陶瓷材料的吸水率、气孔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3.硅酸盐原料化学成分分析

4.金相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

5.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

6.能谱分析

7.硅酸盐制品原料中常见矿物的观察

8.陶瓷材料微观组织观察实验、电子显微照片的分析

9.X射线衍射仪的认识及样品制备

10.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

11.晶体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

实验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的差热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能产生吸热或放热反应(例如脱水、分解、氧化还原、相变、熔化、晶格结构的破坏和重建等),且吸热或放热的温度具有特征性,因此可以通过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进行热分析,对其进行鉴定。

利用实验室备有的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碳酸钡、碳酸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选择其中一种矿物制备样品后进行热分析实验(此矿物对学生而言是未知的),测绘该单相矿物的差热曲线,标注差热曲线峰谷的起始、终止、峰值温度及外推起始温度得到完整的矿物的差热曲线,然后根据该差热曲线的峰谷温度、数目、形状及大小解释每个峰谷产生的原因,结合矿物物理性质进而初步鉴定所测矿物为何种矿物。

通过此实验使学生了解热分析仪的构造,掌握材料热分析的实验方法,能根据热分析的结果对未知矿物进行鉴定。

二仪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温度测量系统:测温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先经过热电偶冷端补偿器,补偿器的热敏电阻装在天平主机内。经过冷端补偿的测温热电偶热电势由温度放大器进行放大,送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将此热电势的毫伏值转换为温度。

差热测量系统: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本仪器采用哑铃型平板式差热电偶,它检测到的微伏级差热信号送入差热放大器进行放大。如试样没有热反应,则它与参比物的温差△T=0;如试样在某一温度范围有吸热(或放热)反应,则试样温度将停止(或加快)上升,试样与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T,把△T的热电势放大后经微机实时采集,可得图2-1的峰形曲线。

质量测量系统:当物质被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增高,物质内部在某一特定温度下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如分解、氧化等)时,常常伴随着物质重量的变化。热重分析的原理就是将被加热试样的质量(或重量)变换成电信号。

试样质量m在升温过程中不断变化,

就得到热重曲线TG。如图2-2。

图2-1差热曲线图2-2 TG和DTG曲线

试样一般用100~300目之粉末,聚合物可切成碎块或碎片,纤维状试样可截成小段或绕成小球,金属试样可加工成碎块或小粒,试样量一般不超过坩锅容积的五分之四,对于加热时发泡试样不超过坩锅容积的二分之一或更少,或用氧化铝粉沫稀释,以防止发泡时溢出坩埚,污染热电偶。坩埚装样后,可在桌面上轻墩几下。参比物是在测温区内对热高度稳定的物质,一般用α-Al2O3粉沫,粒度为100~300目,最好经过1300℃以上高温焙烧和干燥保存。参比物的导热性能及热容最好与试样接近,以减少差热基线漂移。做金属试样的差热分析时也可用铜或不锈钢做参比物。试样量较少或热容很小时,也可以不用参比物,直接放空坩埚。

三实验步骤

1.用双手轻轻抬起炉子到顶部(双手用力要均匀),以左手为中心,逆时针轻轻旋转炉子。

2.将参比物放在一个坩埚里,将待测试样放在另一个坩埚里,称出试样重量。要求参比物量尽量与试样量相等。

3.左手轻轻扶着炉子上,用左手拇指扶着右手拇指,防止右手抖动,用右手把参比物放在左边的托盘上。同理,把测量物放在右边的托盘上,轻轻放下炉体,接通冷却水。

4.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打开“热分析系统”应用程序,进入应用软件窗口。

5.基本测量参数设置:由于本仪器为全自动变换量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测量要求,使用【基本测量参数设置】菜单,通过下拉菜单选择不同的初始DTA 量程、TG量程、DTG量程、温度轴最小值、温度轴最大值。注:采样间隔只能选500。推荐:DTA量程:100;TG量程:20;DTG量程:2;温度轴最小值:0;温度值最大值:1450。

6.点击新采集,自动弹出【新采集--参数设置】对话框,在左半栏目里填写试样名称、序号、式样重量、操作人员名字。在右边栏里进行温度设置。设置步骤如下:

●点击增加按钮,弹出【阶梯升温——参数设置】对话框,填写升温速率,

终值温度,保温时间,设置完毕点击确定按钮;

●若需分段升温,则继续点击增加按钮,进行设置,采集过程将根据每次

设置的参数进行阶梯升温。

●用户可以修改每个阶梯设置的参数值,光标放到要修改的参数上,单击

左键,参数行变蓝色,左键点击修改按钮,弹出次阶梯升温参数,修改完

毕,点击确定按钮。

●设置完以上参数,点击【新采集---参数设置对话框】确定按钮,系统进

入采集状态。

系统进入自动采集状态,直到实验结束自动停止,保存实验数据曲线。

7.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结束后,点击数据【数据分析】菜单(或单击右键),选择下拉菜单中的选项,进行对应分析。分析过程:首先用鼠标选取分析起始点,双击鼠标左键;接着选取分析结束点,双击鼠标左键,此时自动弹出分析结果。

注意事项:

1.做实验时,放完药品后,炉子一定要向下放好,如没有放下炉子,在实验时会把加热炉烧断。

2.做实验前先打开电源。

3.通冷却水,保证水畅通。

4.参比物放支撑杆左侧,测量物放右侧。

5.每次升温,炉子应冷却到室温左右。

6.开始做实验时,放下炉子后应稳定5分钟左右开始进行数据采集(保证炉堂温度均匀)

7.升温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先关闭仪器电源。

8.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冷却水30分钟左右。

一实验记录

试样名称:试样重量:

参比物名称和重量:升温速度:

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由所测得DTA曲线,求出各峰的起始温度、峰温和样品热效应值,将数据列表记录;依据所测得TG曲线,由失重百分比推断反应过程。

差热曲线分析结果

实验二陶瓷材料的吸水率、气孔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烧结是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过程,对陶瓷的实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烧结通常理解为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密度和强度的提高。如果烧结过程中,物料的比重没有发生变化则物料致密度的提高必然伴随着物料内孔隙的排除和物料体积的收缩。因此,人们常用吸水率,气孔率,体积密度,烧成收缩等指标来衡量坯体的致密度和烧结状况。测定陶瓷材料的以上指标,有助于正确制定坯体的焙烧温度制度。通过本实验,要求熟悉并掌握其测定方法。

二、定义

1.体积密度:试样经110℃干燥至恒重后,其质量与其总体积之比,用g/cm3表示。

2.吸水率:试样孔隙,可吸收水的重量与试样经110℃干燥至恒重的重量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3.气孔率:分开口气孔率,闭口气孔率和总气孔率。

(1)开口气孔率:试样中与大气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试样总体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在数值上,它等于吸水率与体积密度的乘积。

(2)闭口气孔率:试样中与大气不通的孔隙的体积与试样总体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3)总气孔率:试样中全部孔隙体积即开口和闭口孔隙的体积与试样总体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闭气孔少而且难以测定,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只测定开气孔率。

三、测定设备及装置

1.设备

烘箱、静水力天平、真空泵、真空干燥器

2.装置(如图1-1)

四、测试步骤

1.取同批试样中三个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纹,重5-10g的实心柱体,用硬毛刷刷洗净后,放入110℃烘箱里烘2小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量(g0)至恒重准确到0.01g。

2.将称至恒重的试样,放在真空干燥器中抽真空,在真空度大于720mmHg (约0.1014Mpa)下保持10分钟注水至完全淹没试样为止,注水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再继续保持真空5分钟,然后先缓慢放入空气再关闭真空泵,打开干燥器盖静置15分钟,试样孔隙中的空气即被除去。

3.将被水饱和后的试样用镊子夹出,用饱和水后的湿绸布轻轻拭去试样表面上的水(注意避免孔隙中的水被吸出)立即在空气中称重(g1)准确到0.01g。

4.在水中称试样的重量(g2)准确到0.01g。注意:在此称量过程中,溢流杯的水平一定要保持与溢流嘴平衡。

五、记录表格及计算算式

(1)体积密度=g0/(g1―g2) (g/cm3)

(2)吸水率=(g1―g0)/g0×100%

(3)开口气孔率=(g1―g0)/(g1―g2) ×100%

六、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只测定开口气孔率?

实验三硅酸盐原料化学成分分析(测氧化钙、氧化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硅酸盐原料化学成份的基本组成。

2.了解硅酸盐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及原理。

二、主要仪器及试剂

(一)仪器

1、酸式滴定管(50ml)1支;

2、250 ml三角瓶3个;

3、50 ml移液管1支。

(二)试剂

1.DTA溶液(0.01mol·L—1);

2.碳酸钙标准溶液(0.1~0.12g· ml—1);

3.PH=10缓冲溶液;

4.30%KOH溶液;

5.(1+4)三乙醇胺;

6.钙指示剂;

7. K-B指示剂。

三、测定方法及原理

硅酸盐是硅酸(xSiO2·yH2O)中的氢被铝、铁、钙、镁、钠、钾以及其它金属取代形成的盐。通常主要测定水分,灼烧减量,SiO2、Al2O3、Fe2O3、CaO、MgO、TiO2、Na2O、K2O等的含量;在特殊情况下,也要求测定其它元素,分析结果总量应该接近100%。

1.SiO2的测定

可采用重量分析法。即试样经过溶解后,可加入动物胶脱水干燥,高温灼烧至恒重,然后称重。

7.Fe2O3的测定

(1)配位滴定:

即试液在PH=1~2酸性溶液中,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Fe3+。反应式如下:

Fe3++In2―(无色)→ FeIn+(红色)

FeIn++H2Y2―→ FeY―(黄色)+ In2―(无色)+2H+

(2)比色法:

即试液在PH=8.5~11.5时,Fe3+与磺基水杨酸生成1:3的黄色配合物,在分光光度计上于λ=420nm测定其吸收光谱。

3.Al2O3的测定

一般采用返滴定法或置换滴定法。即试液在PH=3~4左右,加入过量的EDTA 溶液,煮沸,冷却再调节到PH=5~6左右,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2+盐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不计体积)。然后加入过量的NaF或NH4F,加热至沸腾,再用Zn2+标液滴定置换的EDTA。反应如下:

Al3++Y4―(过量)→AlY―

Y4―(剩余)+Zn2+→ZnY2―

AlY―+6F―→AlF63―+Y4―(置换出来的EDTA)

Y4―+ Zn2+→ZnY2―

4.TiO2的测定

试液在0.5~1.0mol·L—1硫酸介质中,TiO2+离子和H2O2生成1:1[TiO(H2O2)]2+黄色配合物,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λ=420nm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就可知溶液中TiO2+的含量。

5.氧化钙的测定

即在PH=12~13左右,以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反应式如下:

Ca2++H2Y2—=CaY2—+2H+

指示剂:钙指示剂。终点:酒红色→纯蓝色。

6.氧化镁的测定

在PH=10左右,用LKK-B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钙镁的含量。然后此体积减去测钙消耗的EDTA体积,即为测镁消耗EDTA的体积。反应式如下:

Mg2++Y4—=MgY2—Ca2++Y4—=CaY2— (PH=10)

Ca2++Y4—= CaY2— (PH=12~13)

四、测定步骤

1.CaO测定

精确移取分离二氧化硅后的溶液5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三乙醇胺(1+4)2ml,摇匀;加30%KOH10ml,激烈振荡后静置2-3min;加入适量的钙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纯蓝色。按下式计算CaO含量:

C CaO=V2×C×M CaO/50.00

式中:V2—滴定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M—为CaO的摩尔质量。

2.MgO的测定

精确移取分离二氧化硅后的溶液5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1+4)三乙醇胺2ml,摇匀;加PH=10氨缓冲溶液10ml;加K-B指示剂2滴;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蓝紫色。按下式计算MgO含量:

C MgO=(V1—V2)×C×M MgO/50.00

式中:V1 为此次滴定消耗EDTA的体积;

V2为滴定CaO消耗的EDTA体积;

C为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M为MgO的摩尔质量。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实验四金相显微的调节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表面形貌的方法。

二、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金相显微镜

在现代金相显微分析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100~2000这个范围,如果要求更高的放大倍数,只能借助于电子显微镜了。这里仅对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作一般介绍。

①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大家都知道,放大镜就是用一块会聚透镜(凸透镜)把物体放大的一种简单的光学仪器。

当物体AB置于透镜焦距f以外时,得到倒立的放大实像A…B?,它的位置在2倍焦距之外。如果物体AB在透镜焦距之内,就可得到一个放大了的正虚像A…B?。

A…B'/AB就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由于放大镜到物体之间的距离a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a=f),而放大镜到像间的距离b近似相当于人眼的明视距离(250mm),故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

N=b/a=250/f(1)由(1)式可知,透镜的焦f越短,则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一般采用的放大镜焦距在10~100毫米之间,即放大倍数在2.5~25倍之间。如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将会由于透镜的焦距缩短和表面曲率过分增大而使图像模糊不清。为了得到更高的放大倍数,就要采用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可达到1500~2000倍。

显微镜是由两组透镜所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而靠近人眼的透镜叫目镜。借助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就能将的体放大到很高的倍数(~2000倍),图Ⅰ所示是在显微镜中得到放大物像的光学原理图。

图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光学行程

被观察的物体AB放在物镜之前距其焦距略远处,由物体反射的光线穿过物镜。经折射后得到一个放大了的倒立实像A'B',再经目镜将实像AB放大成倒立虚像A'''B''。这就是人们在显微镜下研究实物时所观察到的经过二次放大后的物像。

在显微镜设计时,让目镜的焦点位置与物镜放大所成的实像位置接近,并使最终的倒立虚像在距眼睛250毫米(约是人眼的正常明视距离)处成像,这样就可以看得最为清晰。

主要取决于:放大倍数;透镜的质量;显微镜的鉴别能力。

② 显微镜质量

主要取决于:放大倍数;透镜的质量;显微镜的鉴别能力。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N 物=L/F 1 目镜的放大倍数:N 目=D/F 2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应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

2

1F F D L N N N **?=

=目物总

其中:L -------显微镜的光学筒长度(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的距离)。 D -------明视距离(250mm ) F 1-----物镜焦距。 F 2-----目镜焦距。

2)透镜成像的质量

单个透镜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几何光学条件的限制,映像会变得模糊不清或发生畸变,这种缺陷称为像差。像差主要包括球面像差(简称球差)和色像差(简称色差)。

球差的产生是由于透镜的表面呈球曲形。通过透镜中心及边缘的光线折射以后不能交于一点,而形成几个映像前后分布。有校正球差的采用多片透镜组成透镜组,即将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称为复合透镜),由于两种透镜有性质相反的球面像差,因此可以相互抵消。

色像差的产生是由于组成白光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穿过透镜时折射率不同。这些光在平面上成的像不能集中于一点,而呈现带有彩边的光环。通常采用单色光源(或加滤光片)。也可使用复合透镜来消除色像差。 3)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是显微镜也是物镜最重要的特性,它是指显微镜对于试样上最细微部分,能获得最清晰映象的能力。

通常用可以辨别的物体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d 来表示。被分辨的距离越短,表示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越高。

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可由下式求得:

()

A N d *=

式中:λ—入射光源的波长

N ﹡A —物镜的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 数值孔径可由下式求出:()**sin N A ηφ= 式中:

?—物镜与物体间介质的折射率。

φ—通过物镜边缘的光线与物镜轴线所成的角度。

一般情况物镜与物体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光线在空气中的折射率?=1,若物镜的角孔径为60o,则其数值孔径为:

()()

o o

*=*=*=

sin301sin300.5

N Aη

若在物镜与试样之间滴入一种松柏油(?=1.52),则其数值孔径为:N﹡A=1.52*Sin30°=0.76,可用这种方法提高显微镜的鉴别能力。

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倍数一起刻在镜头的外壳上,例如镜头上刻有25/0.50或在65×的下面刻有0.75等数字,这个0.50或0.75即表示物镜的数值孔径。高倍物镜通常都为油浸系,油镜头用“油”(或OIL,OL,HL)或外壳涂一黑圈来表示。

③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

金相显微镜是精密、贵重的光学仪器,必须细心谨慎使用,注意做到下列各点:

1)显微镜应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

2)在使用显微镜以前必须将手上污物洗净擦干。

3)旋转显微镜支柱上的粗调螺丝或细调螺丝可调节焦距。先放置粗调螺丝,当呈现出模糊的图像时,再转动细调螺丝,直到所观察的像清晰为止。在旋转粗调或细调螺丝时,必须缓慢,不可骤然上升或下降。

4)移动样品的位置,可推移载物盘。

5)物镜或目镜不得用手指或其它粗糙物品接触,其玻璃部分如附有污物应以擦镜纸或细绒布抹擦之,但不得使用酒精,以防透镜被溶解。

6)在调节焦距时,应先旋转粗调螺丝降低载物台。使样品很接近物镜,但切勿与之相碰,防止物镜损坏,然后再先后放置粗调和细调螺丝,使载物台缓慢上移,并在目镜中观察图像。

7)显微镜上所装各种部件不得取下。

8)金相样品的观察面不得用手指抚摸。当样品不在显微镜上观察时,应将观察面朝上。

④常见样品的光学显微图

图2 陶瓷材料的表面形貌图3 金属材料的表面形貌

2. 金相样品制备

制备显微试样包括取样、磨光、抛光及浸蚀四个步骤。本实验只进行金相样品的磨光、抛光和浸蚀。

①取样

取样时应根据被分析材料或零件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例如研究零件破裂原因时,应在破裂部位及正常部位取样,进行比较分析。试样最适合的尺寸是直径为12mm,高为10mm的圆柱体或面积为12*12mm2,高10mm的长方体。

根据材料性质不同,可用手锯、用车床切削、用锤子击碎以及用砂轮切割等方法截取试样。在取样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试样受热组织发生变化。

取得试样后,应将试样表面制成平面,同时边缘要倒成圆角(如分析化学热处理表面组织时则不能倒角)。

②磨光

试样抹平后,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然后进行磨光,磨光可用手工或机械两种方法。

1)手工磨光

手工磨光是在不同号数的金相砂纸上进行。砂纸号数由01,02,03,04四种。01砂纸最粗,04号砂纸最细。磨光时所用砂纸从粗到细顺序进行,磨光过程中,磨削压力不宜过大,用力要均匀。

在一张砂纸上磨好后,应将试样冲洗干净,然后将试样转90o换细一号的砂纸再磨。这样,又粗到细依次磨削,磨好后将试样洗净,然后在抛光机上抛光。

2)机械磨光

一般是在预磨机上进行,即把砂纸用水玻璃粘在预磨盘上使用,试样易从粗砂纸到细砂纸依次分别进行磨光。

③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除去试样表面的细磨痕,最后得到一个光亮的镜面。抛光分为机械抛光、电机抛光和化学抛光三种方法,其中以机械抛光应用最广。

机械抛光是在抛光机上进行。

在抛光过程中,应不断将抛光也洒在抛光盘上,抛光液是由抛光粉与水配成细的悬浮液。抛光钢和铸铁使用的抛光粉为氧化铝和氧化铬,有色金属等软材料可用细粒度的氧化镁。

抛光时压力不宜过大,抛光时间取决于试样表面磨光的质量,一般约为5~15分钟。

金相试样经抛光后,其磨面应光亮无痕,且石墨或夹杂物等不应抛掉或有拽尾现象。这时试样先用清水冲洗,在用无水酒精清洗磨面,然后用吹风机吹干。

④显微试样的浸蚀

金相试样经抛光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光亮的表面和夹杂物、石墨、孔洞、裂纹等。要观察组织,必须经过适当的腐蚀,使显微组织能正确的显示出来。浸蚀方法有化学浸蚀方法和电解法两种。

化学浸蚀是将抛光好的试样磨面在化学浸蚀剂(常用酸、碱、盐的酒精或水溶液)中浸润或拭擦一定时间。由于材料中各相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不同,故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在浸蚀剂中就构成了许多微电池,电极电位的相位为阳极而被溶解,电极电位高的相位阴极而保持不变。故浸蚀后就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在显微镜下,由于光线在各处的反射情况不同,就能观察到材料的组织特征。

浸蚀时间取决于材料的性质、浸蚀剂的浓度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时的放大倍数。总之,浸蚀时间以在显微镜下能清晰地揭示出组织的细节为准。若浸蚀不足,可再继续进行浸蚀,但一旦浸蚀过度。试样则需要重新抛光再进行浸蚀。

三、本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

1. 奥林巴斯GX71型倒立金相显微镜

图4 Olympus GX71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本实验观察的样品为陶瓷样品,在观察前需对陶瓷样品的表面用砂纸进行抛光。

2.陶瓷表面形貌的观察: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抛光后的陶瓷样品进行观察。

3.利用陶瓷的表面形貌图定性分析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特点,了解其组成相(晶相、玻璃相、气相)的大小、形状、分布。

五、实验记录

1. 陶瓷样品的表面形貌图

2. 根据陶瓷样品的表面形貌图,对样品的晶粒尺寸、晶粒形状和致密性等进行定性描述。

实验五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扫描电镜的组成结构

2. 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与样品表面作用产生的物理信号进行成像的仪器,是材料研究中使用的一种重要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成像及记录系统、真空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电子束与样品表面作用产生的物理信号主要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透射电子、特征X射线及俄歇电子等。用于成像操作的主要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其中二次电子对试样表面形貌比较敏感,而背散射电子对原子序数比较敏感,由此产生了形貌衬度和原子序数衬度。

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是利用同一个收集器收集的,在收集器前端加上一个负的偏压,进入收集器的是二次电子;如果施加一个正偏压,则是背散射电子进入收集器,这些信号被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进行放大,最后再次转变为电信号并进行成像。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 待观察试样。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好需要观察的试样(金属可以是断口试样、普通金相试样,非导电的陶瓷及高分子试样需喷涂导电层)。

2. 开启总电源,打开扫描电镜开关抽真空并开启电脑及运行相关软件。

3. 待真空达到要求后,破真空,打开样品室放置样品,样品用导电双面胶粘在样品台是,放置前测定高度(含样品台),在计算机中选择样品高度并确定,关闭样品室。

4.再次抽真空。

5.真空度达到要求后,点击“TV1”,把放大倍数调小,找到需要观察的大致区域。

6.选择成像信号。

7.调整放大倍数并聚焦,再点击F3慢扫描,观察图像。

8.拍摄照片并记录。

五、实验要求

1.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 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拍摄图像,分析衬度原理。

实验六能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能谱分析原理。

2.了解能谱仪的构造及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能谱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能谱仪是按X射线光子能量展谱的。

能谱仪通过锂漂移硅固态检测器(Si(Li)检测器)将所有波长(能量)的X射线光子几乎同时接收进来,每一能量为E的X光子相应地引起n = E/ε (ε为产生一对电子—空穴对需要消耗的能量)对电子—空穴对,不同的X射线光子能量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数不同。Si(Li)检测器将它们接收后经过积分,再经放大整形后送入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然后在荧光屏以脉冲数-脉冲高度曲线显示,这就是X 射线能谱曲线。

图1 能谱仪结构框图

能谱仪的特点

1) 能谱仪所用的Si(Li)探测器尺寸小,可以装在靠近样品的区域。这样,X 射线出射角φ大,接收X射线的立体角大,X射线利用率高,可达10000脉冲/s·10-9A。能谱仪在低束流情况下(10-10-10-12A)工作,仍能达到适当的计数率。电子束流小,束斑尺寸小、采样的体积也较小,最少可达0.1μm3,而波谱仪大于1μm3。

2)分析速度快,可在2-3分钟内完成元素定性全分析。

3) 能谱仪工作时,不需要象波谱仪那样聚焦,因而不受聚焦圆的限制,样品的位置可起伏2-3mm,适用于粗糙表面成分分析。

4) 工作束流小,对样品的污染作用小。

5) 能进行低倍X射线扫描成象,得到大视域的元素分布图。

6) 分辨本领比较低,只有150eV(波谱仪可达10eV);

7) 峰背比小,一般为100,而波谱仪为1000;

8) Si(Li)探测器必须在液氮温度下使用,维护费用高,用超纯锗探测器虽无

此缺点,但其分辨本领低。

能谱仪分析方法:

1) 定点元素全分析(定性或定量)

首先用同轴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将待分析的样品微区移到视野中心,然后使聚焦电子束固定照射到该点上。以波谱仪为例,这时驱动谱仪的晶体和检测器连续地改变L值,记录X射线信号强度I随波长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图2 定点元素全分析

2) 线扫描分析

在光学显微镜的监视下,把样品要检测的方向调至x或y方向,使聚焦电子束在试样扫描区域内沿一条直线进行慢扫描,同时用计数率计检测某一特征X 射线的瞬时强度。若显象管射线束的横向扫描与试样上的线扫描同步,用计数率计的输出控制显象管射线束的纵向位置,这样就可以得到某特征X射线强度沿试样扫描线的分布。

3) 面扫描分析

和线扫描相似,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进行面扫描,将X射线谱仪调到只检测某一元素的特征X射线位置,用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脉冲信号控制同步扫描的显象管扫描线亮度,在荧光屏上得到由许多亮点组成的图象。亮点就是该元素的所在处。因此根据图象上亮点的疏密程度就可确定某元素在试样表面上分布情况。将X射线谱仪调整到测定另一元素特征X射线位置时就可得到那一成分的面分布图象。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1.扫描电镜。

2.能谱仪。

3.待分析样品。

四、实验步骤

1.前面操作步骤同扫描电镜。

2.开启能谱仪电脑,启动能谱分析软件。

3.在电镜下观察图像,如要进行能谱分析,将操作权由能谱仪控制。

4.选择感兴趣的区域,采集数据。

5.分析元素,根据样品已知信息,添加存在的元素,删除一定不存在的元素。

6.计算各元素含量。

7.保存图像、能谱曲线、计算的数值。击确定按钮。

五、实验要求

1.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

2. 分析样品的元素类型及含量。

实验七硅酸盐制品原料中常见矿物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硅酸盐制品原料中常见的矿物具有特殊的形态、颜色、光泽、解理、断口特征。

在实验室备有的各种硅酸盐矿物中选用若干矿物(这些矿物对学生而言是未知的),学生通过独立操作矿相显微镜对待测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解理、断口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结合陶瓷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等课程理论知识,对待测未知矿物进行鉴定。

通过此实验,使学生了解矿相显微镜的结构,掌握矿相显微镜观察硅酸盐矿物的实验方法,学会描述矿物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矿物的物理特征,对未知矿物进行鉴定。

二、仪器和原理

1. 矿相显微镜

矿相显微镜操作基本类似金相显微镜,可参见本实验指导书实验五中金相显微镜原理及操作。注意:偏光、透射光、反射光模式的使用。

2. 矿物描述的方法

观察描述顺序如下:

①描述形态:单体矿物描述其结晶习性、形态和晶面条纹等。

集合体矿物描述属哪种类型集合体,若集合体中的晶面大而清晰者,仍应先描述单体矿物形态。

②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先描述其颜色,若为深色,硬度小于5的矿物,再用条痕板试其条痕色,后选择矿物的新鲜面,仔细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

③描述矿物的力学性质:解理、断口、硬度、比重,若其他特征清楚的矿物,还要描述矿物的其他性质。须注意:一种矿物的各项鉴定特征在一块标本上未必都能全部看到,尤其是晶形、颜色、解理更是这样。因此要多看几块同类矿物标本,再根据标本上可见到的主要特征来辨认、鉴定矿物。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 柳昌庆 第十三章课后参考答案

13-4有一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弹性元件为实心圆柱,直径D=40mm 。在圆柱轴向 和周向各贴两片应变片(灵敏度系数s=2.),组成差动全桥电路,供桥电压为10v 。 设材料弹性模量E=2.1?1011 pa ,泊松比υ=0.3。试求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该灵敏度用μv/kN 表示)。 解:设受压缩 F,轴向贴的应变片 R S R R ξ=?=?31 横向贴的应变片:SR R R μξ=?=?43 设原电阻 4321R R R R === ,则受力F 后: 11R R R ?-= , 33R R R ?-=, 22R R R ?-= , 44R R R ?-= 电桥输出电压变化: x U R R R R R R R R U ) )((43214 231+-= ?

x x x U R R R U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22)(2 1212 12 212 1?+?- ≈?+?-?+?- =?++?-?+?- = x U S U U 2 )1(ξ +- =?∴ E r F E r F A F 22πσξπσ?=?=?=?= ?∴ 代入上式 x U E r F S U U 22)1(π?+-=?∴ 测力传感器灵敏度 E r SU U F U K x 22)1(π+=??= ) (101.2)(02.0) (1022)3.01(11 22Pa m V ?????+= π 又因为: 218.91002.11m N Pa ??=- 所以: ) (8.9102.1101.202.0) (103.11112N V K ??????? =-π N V 10102.32103.1-???= N V 91089.41-?= KN V μ4189.0= 13-5在一受拉弯综合作用的构件上贴有四个电阻应变片。试分析各应变片感受的应变,将其值填写在应变表中。并分析如何组桥才能进行下述测试:(1) 只测弯矩,消除拉应力的影响;(2) 只测拉力,消除弯矩的影响。电桥输出各为多少? 组桥如图。

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郑华文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14年5月

说明和评分 1学生按照实验预约表进行实验;在实验前,需对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做做复习并对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要求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不允许大声喧哗和进行与实验不相关的事情。 2进入实验室后,应遵守实验室守则,学生自己应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按小组进行实验,在操作时应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避免盲目操作引起设备损坏,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3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试验,应掌握开关及的顺序和步骤:1)不允许带负荷开机。输出设备不允许有短路,输入设备量程处于最大,输出设备衰减应处于较小。2)在实验系统上电以后,实验模块和实验箱,接入或拔出元件,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插拔前要确认不带电,插接完成后,才对实验模块和试验箱上电。3)试验箱上元件的插拔所用连线,在插拔式用手拿住插头插拔,不允许直接拉线插拔。4)实验中,按组进行试验,实验元件也需按组取用,不允许几组混用元件和设备。 4在实验过程中,在计算机上,按组建立相关实验文件,实验中的过程、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按组记录后,各位同学拷贝实验相关数据文件等,在实验报告中应有反应。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评分标准: 1)实验成绩评分按实验实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实验实作以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表现和实验结果记录文件评定,评定为合格和不合格;实验报告成绩:按照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要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情况评定成绩。初评百分制评定。 2)综合实验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物联网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 实验指导书 四川理工学院通信教研室 2014年11月

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走马灯IAR工程建立实验 (5) 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 (14) 实验三点对点通信实验 (18) 实验四 Mesh自动组网实验 (21) 附录 (25) 实验一代码 (25) 实验二代码 (26) 实验三代码 (28) 实验四代码 (29)

前言 1、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被评为是未来四大高科技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是继互联网之后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传统行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的数据传输。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网络特性。数据节点之间通过特有无线传输芯片进行连接和转发形成大范围的覆盖容纳大量的节点。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网络能够自由和智能的组成,网络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即网络的节点可以智能的形成网络连接,连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网络具有自维护特征,即当某些节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不影响网络的其它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高级灵活的网络特征,传感器网络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非常简便,可以在不增加单个节点成本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布设。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节能、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尚属一个新兴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理念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ZigBee基础创新套件”产品正是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使这种新技术能够得到快速的推广,让高校师生能够学习和了解这项潜力巨大的新技术。“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套件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用户可以根据所需的应用在该套件上进行自由开发。 2、ZigBee基础创新套件的组成 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4个 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1个 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1个 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1个 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 )1个 电源6个 天线8根 CC Debugger 1套(调试器,带MINI USB接口的USB线,10PIN排线)物联网实验软件一套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版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吴鸿韬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6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要求 (1) 第二章白盒测试实践 (3) 第三章黑盒测试实践 (6) 第四章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7) 第五章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35) 第六章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56) 附录1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1) 附录2小组实验报告封皮参考模版 (72) 附录3软件测试计划参考模版 (73) 附录4 测试用例参考模版 (77) 附录5单元测试检查表参考模版 (81) 附录6测试报告参考模版 (82) 附录7软件测试分析报告参考模版 (87)

第一章实验要求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测试实验,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流程、会设计测试用例、书写测试报告,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软件测试工作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共设计了2个设计型、3个验证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如表1所示。设计型实验包括白盒测试实践和黑盒测试实践,验证型实验包括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自动化功能测试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主要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测试工具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综合型实验以《软件设计与编程实践》课程相关实验题目为原型、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测试设计与分析,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管理,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软件测试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1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内容学时实验性质实验要求 实验一白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二黑盒测试实践 4 设计必做 实验三自动化单元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四自动化功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五自动化性能测试实践 4 验证必做 实验六、综合测试实践课外综合选做 二、实验环境 NUnit、JUnit、LoadRunner、Quick Test Professional、VC6.0、Visual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第 3 组姓名+学号: 胡孝义 2111701272 付青云 2111701146 黄飞 2111701306 黄光灿 2111701322 柯桂浩 2111701321 李婿 2111701346 邝祎程 2111701312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实验班级: 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 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 2.初定设计方案: 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 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 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计算公式为 ξ=2222n 4n n πδδ+ (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 ωd = 2 1ξ ω-d (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 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2019年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传输部分)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五月

实验一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SDH传输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OPTIX 2500+设备具体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器材 1、OPTIX 155/622M设备1台,OPTIX 155/622H设备2台。 三、实验内容说明 对实物和终端分组进行现场讲解。 四、实验步骤 (一)、系统硬件介绍: 1、本实验平台为华为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多ADM技术,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同时提供E1、64K语音、10M/100M、34M/45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和配置,目前提供E1、64K语音、10M/100M三种接口。 2、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3、本实验平台提供传输设备为OPTIX2500+,OPTIX2500+传输速率为为622M和。 一、OPTIX 155/622M设备介绍 OPTIX155/622网元外形如图一所示: OptiX 155/622设备由机柜、子架、风机盒 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可灵活配置 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 继器(REG)。系统可配置为STM-1单系统或双系统、 STM-4单系统或双系统、两者的混合系统,并可实 现由STM-1向STM-4的在线升级,又可以通过调整配 置以满足网络灵活逐级扩容的需求。 本传输实验平台采用三套OPTIX 166/622 SDH光传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现代通信网》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10通信工程专业 2 班成绩评定_______ 学号姓名:(合作者 )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一题目基本组网实验第10周星期四第5-6 节 一.实验目的 自己组建小型网络,学习最简单的静态路由协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常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有: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IS-IS、BGP,小型网络一般使用静态路由协议、RIP,大中型网络一般使用OSPF、IS-IS、BGP 协议是用用于大型网络自制系统AS之间的选路协议。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命令,可以利用路由器把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不同网段的PC互相PING通。 利用一台PC和AR18、AR28搭建小型网络环境,实现相邻小组PC的互相PING通。 静态路由命令格式:ip route X Y Z,其中X是目标网段,如172.16.1.0;Y 是子网掩码,如255.255.255.0;Z是去往该目标网段的下一跳的IP地址,如 182.168.1.254.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AR28路由器、AR18路由器,一台PC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测试 为了方便测试,本实验需要借助另一小组的一台PC机做测试,因此需要把相邻的两个小组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还要添加一些为了测试方便而做 的配置,这些配置用斜体字加粗表示。 1.按照实验指导书拓扑图进行pc机、路由、交换机的连接。 2.实验一组实验实际配置: 用PC机接AR18-1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18-1配置:

[Quidway]sysname ar18-1 [ar18-1]interface e3/0 [ar18-1-Ethernet3/0]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3/0]quit [ar18-1]interface e1/0 [ar18-1-Ethernet1/0]ip address 172.16.1.253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1/0]quit [ar1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4 用PC机连接AR28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28-1配置: [H3C]sysname ar28-1 [ar28-1]interface e0/0 [ar28-1-Ethernet0/0]ip address 172.16.1.254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0]quit [ar28-1]interface e0/1 [ar28-1-Ethernet0/1]ip address 192.168.2.253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1]quit [ar2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3 [ar28-1]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192.168.2.254 3.用dis ip routing-table命令查看路由表。 AR18-1路由表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李全龙宋艳艳 2005年10月

前言 《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管理和维护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网络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网络开发与应用》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课程。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李全龙老师,参与网络课程助教环节的教师为宋艳艳同学。

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客户服务器程序,掌握Socket编程框架,熟悉典型的Socket系统调用;通过一个典型的并发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程序开发;还提供了一些设计实验以使同学们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总之,通过上述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网络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情况提前做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对需要编程的实验,写出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框图和清单。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此外,网络实验采用当堂检查方式,每个实验都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通过,过期视为未完成该实验,不计成绩。以避免集中检查方式产生的诸多不良问题,希望同学们抓紧时间,合理安排,认真完成。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2017年9月

软件说明 电话号码问题 某城市电话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名称和内容分别是:地区码:空白或三位数字; 前缀:非'0'或'1'的三位数字; 后缀:4位数字。 流程图 源代码 import .*; import class PhoneNumber extends 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final String[] st = {"Name","Local","Prefix","Suffix"}; static int c_person=0; TextField t_name,t_local,t_prefix,t_suffix; RecordDialog d_record; MessageDialog d_message; person a[]=new person[100]; public PhoneNumber() { super("电话号码"); (250,250); (300,240); Panel panel1 = new Panel(new GridLayout(4, 1)); for (int i = 0; i < ; i++) (new Label(st[i],0)); Panel panel2 = new Panel(new GridLayout(4, 1)); t_name =new TextField("",20); t_local =new TextField(""); t_prefix=new TextField(""); t_suffix=new TextField(""); (t_name); (t_local); (t_prefix);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7年0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戴新编 广州大学 2017.4

前言 测试技术顾名思义是测量和试验的技术。测试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和理论课程相比,测试技术的实践环节显得更为关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从各门课程中学到的单元技术知识,独立构建、调试测试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测试系统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它综合体现了各种单元技术在测试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是测试专业的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开始。 测试技术覆盖了很多知识领域,从测试信号的基本概念到现代测试信号分析方法,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到一个复杂大型的测试系统的建立,但在实际中,无法在一门课程里囊括所有这些知识和经验。本指导书根据目前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紧密结合理论教学,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基本内容,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希望能够使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调试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使用,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化电路及显示单元的调试,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自行组建测试系统,并能够独立调试。 具体内容应包括:a.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在传感器使用及系统组建、调试的过程掌握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的使用。b.传感器的使用:熟悉热电偶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原理及使用。c.常见物理量测试实验:温度测试实验、转速测试实验、液位测试实验、振动测试实验。由于条件限制,以上的实验内容还只能部分涉及。 实验完成后按要求应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一种工程技术文件,是实验研究的产物。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写出的报告,会为将来进行工程实验、科学研究书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乃至于养成一种习惯,因此应按工程实际要求学生:内容如实,数据可靠;语言明确、简洁;书写工整、规范。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必要时画出连接图)、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包括图表、数字、文字、表达式等)、对实验方法或结

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目录 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1) 实验基本操作说明 (8) 信源编码技术 (9) 抽样定理实验 (9) PCM编译码实验 (16) ADPCM编译码实验 (22) △m及CVSD编译码实验 (24) 抽样定理孔径失真现象观测以及其应对方法 (30) 基带传输编译码技术 (33)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33) CMI/BPH码型变换实验 (38) 基本数字调制技术 (42) A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2)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4)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7) D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50) QPSK/OQPSK数字调制实验 (53) 信道编译码技术 (55) 汉明码编译码实验 (55) 循环码编译码实验 (58) BCH码编译码实验 (61) 卷积码编译码实验 (64) 卷积交织及解交织实验 (68) 同步技术 (71) 滤波法及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提取实验 (71)

载波同步实验 (75) 帧同步提取实验 (77) 模拟调制技术 (79) 幅度调制及解调 (79) FM调制及解调实验 (81) 信道模拟技术 (83) 低通和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 (83) 时分复用及解复用技术 (86) 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实验 (86) 综合实验 (91) HDB3线路编码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91)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 (94) 载波传输系统实验 (96) 带限传输系统实验 (98)

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一、 按键及接口说明 信号源功能1 功能2 主菜单 POWER USB CLK PN15FS T1 T2数 字信号源W1W2 W3 128KHz A-OUT MUSIC 256KHz 选择/确认 返回 电源指示 主控&信号源模块 模拟信号源 时钟输出 PN 序列输 出帧同步信号输出 待扩展接口 幅度调节旋钮 模拟信号输出 128KHz/256KHz 正弦载波输出 MP3音乐输 出 控制旋钮 逆时针控制向下选取,顺时针旋转向上选取,按下为确认选取项。 返回上级按键 待扩展按键 数字信号源设置菜单 模拟信号源设置菜单 主菜单界面 图1 主控&信号源按键及接口说明 二、 功能说明 该模块可以完成如下五种功能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 模拟信号源功能 模拟信号源菜单由“信号源”按键进入,该菜单下按“选择/确定”键可以依次设置:“输出波形”→“输出频率”→“调节步进”→“音乐输出”→“占空比”(只有在输出方波模式下才出现)。在设置状态下,选择“选择/确定”就可以设置参数了。菜单如下图所示: 模拟信号源 输出波形:正弦波输出频率:0001.00KHz 调节步进:10Hz 音乐输出:音乐1 模拟信号源 输出波形:方波输出频率:0001.00KHz 调节步进:10Hz 音乐输出:音乐1占空比: 50% (a )输出正弦波时没有占空比选项 (b )输出方波时有占空比选项 图2 模拟信号源菜单示意图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测试技术实验 指导书 赵爱琼编 付俊庆审 长沙理工大学测控教研室 07 年3 月

前言 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非常强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实验,了解测试系统中各环节(包括传感器、信号变换与放大、仪表显示与记录装置、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分析与处理)的作用与特点,加深同学们对测试技术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本实验指导书适用于交通运输、机电、机制、测控、自控、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测试技术课、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课、传感器与自动检测课、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的实验。各专业可根据课时的需要适当取舍,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动脑动手,以达到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书由赵爱琼老师编写,付俊庆教授审稿,并经测控教研室全体老师讨论定稿 由于编写仓促,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测控教研室 07年3月

目录 实验一霍尔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二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三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 实验四压电式传感器特性实验与振动实验 实验五电阻应变片及电桥性能实验 实验六动应力测量 实验七振动测量 实验八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设计 附一: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组成附二: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霍尔传感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2、掌握霍尔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方法 3、了解霍尔传感器在振幅测量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 1、CSY-2000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其中所取单元:霍尔传感器实验 模板、霍尔传感器、直流源±4v、±15v、测微头、数显单元、低频振 荡器 2、电子示波器、工控机数据采集系统 三、实验原理: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KIBsinα。若保持霍尔元件的激励电流I不变,而使其在一均匀梯度磁场中移动时,则输出霍尔电势值U只决定于它在磁场B中的位移量。本实验即通过对U大小的测量来得其位移。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霍尔传感器按图1安装。霍尔传感器与实验模板的连接见图2进行。1、3为电源±4v, 2、4为输出 图1

感测技术实验1

感测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 三、实验器材(型号、规格、件数) 四、实验数据及记录 五、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 六、结论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性能测试——差动半桥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 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二、 实验原理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 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 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 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 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 R1、R2、R3、R4中,电阻的相 对变化率分别为 △ R1/R1、△ R2/R2、△ R3/R3、△ R4/R4。根据直流电桥输出电 压,单臂时U 。二旦兰,差动半桥时U 。二旦仝,差动全桥时U 。=E 兰,由此 4 R 2 R R 可见,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三、 实验所需部件 直流稳压电源(土 4V 档)、电桥、差动放大器、F/V 表、测微头、双平行悬 臂梁、金属箔式应变片、主、副电源、导线若干。 四、 实验电路 五、验步骤及内容 1. 差动放大器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 增益置最大(顺时针方向旋到底),“+、- ”输入 端用实验线对地短接,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V 表的输入插口 Vi 相连。用 “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可先把F/V 表的档位开关置于 20V 档,调到零后再调 。 |。开? 副电源 4V _ + V 直流稳压电源 A -4 电桥平衡网络放大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