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概念

物理化学概念

物理化学概念

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2.原电池: 将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能自发地在两极分别发生氧化

和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电解池: 将接有外电源的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迫使两极分别发生氧化

和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4.正极: 电极电势较高的电极.

5.负极: 电极电势较低的电极.

6.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7.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8.离子迁移规律: 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正)离子总是向阴极迁移,阴(负)离子总

是向阳极迁移.

9.电极反应规律: 在阳极,电极电势愈负(小)的电对,愈先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

电极电势愈正(大)的电对,愈先发生还原反应.

10.电流传导规律: 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

的.

11.法拉弟定律: (1).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后,在电极的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

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与一式量该物质发生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成反比.(2).通电于串联电解池,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

的量与其氧化数的变化值的乘积都相同. F

z Q n j j =; F

Q z n z n z n z n z n B B A A j j =+====...2211 12.离子迁移数: 离子j 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Q

Q I I t j j j == 13.摩尔电导率: 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

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c V Λm m κ

κ==

1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

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之和. ∞--∞++∞+=,,m m m v v Λλλ(化学计量单元),∞-∞+∞+=,,m m m Λλλ(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1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

半.∑=2

2

1j j z m I 1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

包括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

17.可逆电极:

(1).第一类电极: 将金属浸入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电极、卤素电极和气体电极

(2).第二类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

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

(3).氧化-还原电极:

18.氢标还原电极电势: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 .以标准氢电极为负极,

指定电极为正极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

18.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

界面间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是不可逆的.也称扩散电势.

19.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必须)的最小外加

电压.

20.极化: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

21.超电势: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

对值.

22.速率方程: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

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前者是微分速率方程,后者是积分速率方程.

23.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

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t

c v t V r j j

d d 1d d 1⋅=⋅=ξ(恒容) 24.反应机理/反应历程: 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

反应的有序集合。

25.基元反应: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26.简单反应: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27.复合反应/复杂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28.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

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29.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

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0.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

数可言

31.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

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

32.反应分子数: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

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3.分数寿期: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α所需的时间αt .

分数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β所需的时间βt .

若βα-=1,则βt t a =. 如: 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 ,而其四分之一衰期1/4t =60min

34.半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

35.初始速率: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36.范特霍夫规则: 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约增加

1~3倍.

4~210≈+T

T k k 37.对峙反应: 可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也称对行反应.

38.平行反应: 同一反应物同时参与几个不同且平行进行的一类反应.

39.连串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

称连续反应.

40.稳态近似法: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

子、离子、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41.控制步骤法/决速步法/速控步法: 在连串反应中,若有一步反应的速率最慢,

它控制着总反应的速率,该最慢反应步称为控制步骤或决速步.用该步的反应速率代替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即称为速控步法。

42.链反应: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

子)的不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

43.直链反应/单链反应: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

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

44.支链反应: 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

以上新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

45.原盐效应: 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6.光化反应: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或由光引发的)化学反应.

47.光化学定律: (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在初级过

程中,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

48.光敏剂: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

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

49.催化剂: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

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

50.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51.自催化作用: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52.催化剂的选择性: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53.比表面积: 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V

A m A a s s S == 54.界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厚度).

55.表面: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

56.表面张力: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l

F ==σγ.也称表面功,即在等温等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环境所做的可逆功.S

r A W d δ=γ.或称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即在等温等压及组成不变的情57.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

差.'

2R p s γ= 58.吸附: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59.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60.化学吸附: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61.吸附质: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62.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

63.表面活性剂: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

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64.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65.表面过剩/表面超额/表面吸附量: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

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2

2d d a r RT a A n S ⋅-==Γσ

66.分散体系(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

统).

67.分散相: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68.分散介质: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69.分子分散体系(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

体系(系统).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

70.胶体分散体系: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 (即10-9~10-7m ,

傅版)或1~1000nm (即10-9~10-6m ,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

71.扩散: 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

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用公式表示

即:x

c A D t n s

d d d d ⋅⋅-= 72.憎液溶胶: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

73.沉降: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74.电脉: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有电荷的溶胶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迁移.

75.电渗: 在外加电场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膜(或毛细管)的定向移动.

76.流动电势: 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介质通过多孔隔膜(或毛细管)相对静

止带电界面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电渗的逆过程.

77.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

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电泳的逆过程.

78.聚沉值: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

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

79.感胶离子序: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例: H +>Cs +>Rb +>NH 4+>K +>Na +>Li +, F -->Cl -->Br -->NO 3-->I --

80.悬浮液: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

81.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

82.唐南平衡: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

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况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n p T S A ,,)d G (

∂=γ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1 2 21ln ln p p nRT V V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 2 1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 W =ΔU = ?T C d V ;ΔH =?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 ?T C d V ;ΔH =?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 298(B H H m f B m r θ θ ν?=?∑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 ([,p B C T H m p B B m r ∑=???ν。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T Q dS δ≥ “=”可逆;“>”不可逆 三、熵 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 2、熵的定义:T Q dS r δ= 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 5、熵变的计算 (1)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2 1 12ln ln p p nR V V nR T Q S r ===? (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1 2 ,ln T T nC S m p =?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12 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 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 r θθν∆=∆∑

物理化学常用名词和概念-上

物理化学常用名词和概念 上册 1.物理化学: 利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技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 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2.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亦称为物系或体系。 3.环境: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且影响能及的部分。 4.封闭系统/封闭体系: 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一类系统。 5.孤立系统/隔离系统: 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6.敞开系统: 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7.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广延性质/广延量: 其数值与系统所含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的一类物理量。这种性质具有加和性,在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8.强度性质: 它在数值只取决于体系自身的特点,与系统的数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的一类物理量,它在数学上是零次齐函数。 9.热力学平衡:当系统的诸性质均不随时间而改变,则系统就处于热力学平衡,它包括:热[动]平衡、力[学]平衡和物质平衡。 注意:不能说成“包括:热[动]平衡、力[学]平衡、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四个平衡,因为若系统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就不存在化学平衡的问题,而一个系统若只有一个相也就不存在相平衡的问题,但只要有物质存在,就会有物质平衡的问题。 10.物质平衡: 系统内既没有物质从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净迁移,又无净化学反应发生。 即系统内各部分的组成均匀一致,且不随时间而变。它可包含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11.相平衡: 当系统中有多相共存时,各相的组成和数量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12.化学平衡: 当系统中有化学反应发生时,各物质的数量均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13.状态函数: 其数值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状态,而与系统的历史无关;它的变化值仅 取决于系统的起始和终了状态,而与发生该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的一类物理量。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其环积分为零。 14.状态方程: 表示系统状态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15.热力学过程/过程: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系统发生的由始态到终态的变化。 16.途径: 系统完成由始态到终态的变化所经历的具体的步骤。与过程的涵义基本相当, 但内涵更具体些。 17.等温过程: 系统终态温度与始态温度相同的变化过程,过程中间的温度可以不同。恒温过程:系统温度至始至终保持恒定不变的变化过程。 18.等压过程: 系统终态压力与始态压力相同的变化过程,过程中间的压力可以不同。恒压过程: 系统压力至始至终保持恒定不变的变化过程。 19.等容过程: 系统终态体积与始态体积相同的变化过程,过程中间的体积可以不同。恒容过程: 系统体积至始至终保持恒定不变的变化过程。 公式类定义: *等温/等压/等容过程: 系统终态温度/压力/体积与始态温度/压力/体积相同的变化过程,变化过程中间的温度/压力/体积可以不同。 *恒温/恒压/恒容过程: 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至始至终保持恒定不变的变化过程。 20.绝热过程: 系统与环境不发生热传递的变化过程。 21.循环过程: 系统从始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了始态的变化过程。 22.自由膨胀过程: 向真空膨胀的过程。 23.准静态过程:系统从一个平衡态连续经历无限个接近于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 的过程。即过程中系统偏离平衡状态无限小并且随时恢复平衡状态,变化均匀缓慢且无任何突变的一类过程。 24.热力学可逆过程/可逆过程: 系统经过某一过程从状态1变到状态2之后,如果能使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结构和化学反应规律的一门科学。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供参考。 1. 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平衡状态的一门科学。常见的概念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参数等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现,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被毁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热转移方向的一条基本规律。它表明热能是从高温体传向低温体的过程,而不是相反的方向。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指在绝对零度下,所有物质的熵为0,这也是指物质在0K时达到的最低可能状态。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PV=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6. 相图和相变:相图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态图,相变则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7.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暴露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的系统,在一定数值条件下的能量转移过程。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等。 8. 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过程进展的一门科学。常见的概念包括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等。 9. 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它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难度和速率的大小。 10.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向反应速率等于正向反应速率时的状态。平衡常数可以用来量化反应平衡状态的强弱。 11. 热力学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它是物质稳定性的一个基本特征,也可以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可行性。 12. 溶液化学:溶液化学是研究物质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常见的概念包括溶解度、电解质、非电解质等等。 13. 离子产生平衡常数:离子产生平衡常数是指在水溶液中一种弱电解质的分解到离子和离子再结合的平衡常数。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焦耳实验:ΔU=f(T); ΔH=f(T)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δW=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p eΔV 可逆过程:W=nRT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ΔU(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ΔH(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U+pV; d H=d U+d (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a+bT+c’T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0 ; ΔH=0 ;W=-Q=p e d V 等容过程:W=0 ; Q=ΔU= ;ΔH= 等压过程:W=-p eΔV ; Q=ΔH= ;ΔU= 可逆绝热过程: Q=0 ; 利用p1V1γ=p2V2γ求出T2, W=ΔU=;ΔH= 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C V(T2-T1)=-p e(V2—V1)求出T2,W=ΔU=;ΔH=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Q=nΔ_H; W=-p(V2—V1)=-pV g=-nRT; ΔU=Q+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可逆;“>”不可逆 三、熵 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 2、熵的定义: 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 5、熵变的计算 (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3)理想气体等容过程: (4)理想气体pTV都改变的过程: (5)可逆相变化过程: (6)化学反应过程:

物理化学概念

物理化学概念 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2.原电池: 将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能自发地在两极分别发生氧化 和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电解池: 将接有外电源的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迫使两极分别发生氧化 和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4.正极: 电极电势较高的电极. 5.负极: 电极电势较低的电极. 6.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7.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8.离子迁移规律: 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正)离子总是向阴极迁移,阴(负)离子总 是向阳极迁移. 9.电极反应规律: 在阳极,电极电势愈负(小)的电对,愈先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 电极电势愈正(大)的电对,愈先发生还原反应. 10.电流传导规律: 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 的. 11.法拉弟定律: (1).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后,在电极的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 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与一式量该物质发生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成反比.(2).通电于串联电解池,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 的量与其氧化数的变化值的乘积都相同. F z Q n j j =; F Q z n z n z n z n z n B B A A j j =+====...2211 12.离子迁移数: 离子j 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Q Q I I t j j j == 13.摩尔电导率: 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 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c V Λm m κ κ== 1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 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之和. ∞--∞++∞+=,,m m m v v Λλλ(化学计量单元),∞-∞+∞+=,,m m m Λλλ(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1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 半.∑=2 2 1j j z m I 1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 包括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 17.可逆电极: (1).第一类电极: 将金属浸入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电极、卤素电极和气体电极 (2).第二类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它是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和过程的基础。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一、热力学 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研究热和能量的转化与传递。它涉及能量、热量、温度以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系统和环境、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焓以及熵等。热力学原理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以及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物质和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机理。它关注反应的速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等。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催化剂的设计以及环境中的化学动力学现象至关重要。 三、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系统的性质与行为的学科。它研究电子、原子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化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以及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理论等。量子化学在计算化学、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探讨了物质中原子之间的排列和相互作用方式。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行为。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分子的构建以及设备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物理化学是化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以及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等领域在化学科学和相关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总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T ; ΔH =fT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12 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 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 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 r θθν∆=∆∑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是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到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是化学和物理学结合的重要分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物理化学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能量与热力学 能量是物理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是宏观的,如燃烧产生的热能,也可以是微观的,如原子和分子间的键能。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学科,它通过热力学定律和熵的概念描述了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和行为。 二、量子力学与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是物理化学中另一个基本理论。它描述了微观尺度下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量子力学的建立为解释原子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量子力学,原子的电子存在于能级上,并遵循一

定的能级跃迁规则。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 元素的电子结构,以及这种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动力学与反应速率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通过实验观 察和理论研究,可以确定物质之间的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活化能。化学动力学研究对于构建反应机理和控制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工业生产中优化反应条件和降低环境污染等。 四、分子光谱学与结构分析 分子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以及从中所获取 到的信息的学科。它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等 技术,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分子光谱学的发展为物质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五、表面与界面化学

表面与界面化学是研究物质表面和相界面性质的学科。表面现象和界面现象在自然界和工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洗涤剂的清洁效果;通过调控表面能可以提高材料的润湿性和抗腐蚀性。表面与界面化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界面现象以及开发新的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化学与电池 电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转化的学科。电池作为一个典型的电化学系统,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电池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移动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电化学的进展不仅促进了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发展,还为储能技术和电化学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对于认识物质的本质和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能量、量子力学、化学动力学、分子光谱学、表面与界面化学以及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物理化学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我们对物理化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的物质变化和科学发展的脉络。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与化学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运动规律、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的科学。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本文将从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理化学基本概念 1.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化学平衡可以通过平衡常数(K)来描述,平衡常数的大小可表示反应的倾向性。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是守恒的,即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

形式。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以表示为热量等于内能的增量和对外做功的总和。 3.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宏观世界中不可逆过程的源头,它表明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将热量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总会有一部分热量转移到了周围环境中,以熵的形式存在。熵是一个宏观上反映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趋向于更高的熵状态。 4.化学势 化学势是衡量系统中化学自由能变化的量。更具体地说,化学势可以表示为系统内单个物质的一部分 Gibbs 自由能变化,即化学势变化(Δμ)= Gibbs 自由能变化(ΔG)/摩尔数。对于闭合系统,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势变化Δμ应该小于零。 二、物理化学应用

1.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产生的电现象和利用电现象研究化学反 应的学科。在电化学中,常用的参数有电动势、电解质浓度、电 极电势等。电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池中产生的电能 就利用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并将它转化为电能。此外,电化学还 可以应用于环境治理、电化学污染防治等领域。 2.物质的分析 物理化学方法在材料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卫生等领域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例如,在食品检测中,物理化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测 其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杀虫剂等;在环境检测中,物理化 学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3.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是研究物质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与物理化学密不可分。物理化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性质、结构、热力学特性等,为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理化学是对物质及其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它 结合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性,揭 示了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原理。本文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 概念与原理,涵盖物质的性质、分子与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方面。 1. 物质的性质 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其中包括物质的质量、密度、热容、热导率、电导率、折射率等基本性质。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 方法进行测定,并通过物理化学定律和理论进行解释。例如,质量守 恒定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没有净变化,而密度可用于确定物质状 态的改变。 2. 分子与原子结构 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主要涉及分子和原子的组成与排列 方式。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成,而原子又由更基本 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通过量子化学的理论与计算方法, 可以揭示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化学反应动力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反应机理。反应速率受到 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物理化学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

利用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进而对反应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提供基础。 4. 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物质热学性质和能量转化规律。它描述了化学平衡、热效应、热力学循环和化学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热力学通过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函数(如熵、焓、自由能)来描述物质的热学性质及其变化趋势。 5. 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揭示了分子和原子的量子力学性质和电子结构。量子力学提供了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得到分子和原子的波函数。基于量子化学理论,可以计算和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分光学性质、反应活性等。 在物理化学领域,研究者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物质的本质和行为规律。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不断拓展和应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化学的相关领域。

物理化学解释

物理化学解释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下面是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解释: 1. 粒子:物质由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其他微观粒子。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取决于这些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可分辨单位,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而成。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受分子的结构和组合方式的影响。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化学键的强度和类型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 4. 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制。它涉及到反应速率的测量、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反应机制的解释。 5. 热力学:热力学研究能量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变化和传递。它包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函数(如焓、熵和自由能)以及热力学平衡条件的研究。 6. 平衡态:平衡态是指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平衡态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反应的驱动力和平衡常数的确定。

7.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它提供了解释原子和分子结构、光谱学和化学反应等现象的基础。 8. 表面化学:表面化学研究物质的表面和界面的性质和反应。表面化学在催化、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9.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电荷在物质中的转移和化学反应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它涉及到电解过程、电池和电解质溶液等方面的研究。 10. 光谱学:光谱学研究物质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提供了分析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物理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解释,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和行为,并为解释和应用化学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物理 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它是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 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 从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1. 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的学科。它的基本概念包 括能量、热、温度、熵、焓等,其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 是反映物体热运动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 量守恒原理,对于一些闭合系统,能量不能被创造和毁灭,只能 从一种形式转为另一种形式,并且系统对外做功或者吸收外界的 热量时,能量守恒原理表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2. 催化反应

催化反应是指通过添加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的反应。催化 剂不参与反应本身,但是能够改变反应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 提高反应速率。因为催化剂本身的使用量非常少,所以催化剂不 仅在环保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有很大的 促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产品、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 3. 非均相体系 非均相体系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组成的的体系,例如:气体与液体、固体与液体、气体和固体等。在非均相体系中,物 种的分布不确定,各种物质形态也可能不一样,在多相物体系的 分离提纯或者化学反应等技术领域,非均相体系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物理化学应用 1.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在太阳能电池 的工作原理中,物理化学的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太

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光能转换为电子激发,其实际上是光电效应的应用。在此,热力学、电学、光学等多个学科技术都被应用。 2. 储能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引起,储能技术越来越被关注。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为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电池的发展一直是物理化学领域的一项主要研究方向。纳米储能技术的兴起,也是物理化学在储能技术中的一次重要突破。 3. 食品与制药 食品、制药等是制造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传统的食品制造技术要求使用或产生物理化学的反应,例如调味料的加工、生化合成过程的控制等。物理化学研究为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总结 简介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它涉及了物理和化学两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物理方法和理论来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物理化学的主要概念进行总结和介绍。 1.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能量、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1.1 能量 能量是物理化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各个物质之间以及化学反应中转化,但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物理化学主要研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如热量的传导、吸收和释放等。 1.2 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力学性质和能量变化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来描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规律。热力学主要关注热传导、热扩散、相变等能量转化过程。 1.3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微观性质的学科。它通过研究量子力学原理和量子力学方程来解释和预测微观粒子的运动、能级和相互作用等。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概率性质和量子力学态等。 1.4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涉及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过程有重要影响,例如分子间力的大小决定了物质的凝聚态。 2. 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2.1 光谱学 光谱学是利用光的各种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学科。光谱学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2 热力学测量 热力学测量是通过测定物理化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来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常用的热力学测量手段包括热量计、热电偶、量热仪等。 2.3 分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是通过研究物质在特定波段的光谱特性来获取物质信息的方法。分子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等。

物理化学基础概念

分子的自由程:在分子的每两次连续碰撞之间所经过的路程叫做自由程,自由程在不断的无规则的变化,其平均值叫做平均自由程。(P 36) 摩尔气体常数:各种气体不论温度如何,当压力趋于零时,)/0 T pv p m →(均趋于一个共同的极限值R ,R 成为摩尔气体常数,R=8.3145J ·mol -1·k -1。(P 20) 压缩因子:在压力较高或温度较低时,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很大,定义“压缩因子Z ”来衡量偏差的大小。nRT pV RT pV Z m ==理想气体pV m =RT ,Z=1。对实际气体,若Z>1,表明在同温、同压下,实际气体的体积要大于按理想气体方程计算的结果。即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当Z<1时,情况则相反。(P 41) van der Waals (范德华)方程式:RT b V V a p m m =-+)(2 其中a,b 为修正因子,可通过表查出(P 44) 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变化中的热效应,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热力学第三定律时一个关于低温现象的定律,主要时阐明了规定熵的数值。有了这个定律,在原则上只要利用热化学的有关数据就能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热力学第零定律则是热平衡的互通性,并为温度建立了严格的科学定义。(P 64) 系统与环境:我们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余的分开(其界面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就称为系统(以前也称为体系),而在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且影响所能及的部分,则称为环境。(P 67) 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把系统分为三类: 隔离系统:系统完全不受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或能量的交换。隔离系统也称为孤立系统。例如:一个完好的热水瓶,无热,功,物质的交换。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但可以发生能量交换。例如:一个不保温的热水瓶。 敞开系统:系统不受任何限制,与环境之间可以有能量交换,也可以有物质的交换。例如:一个打开瓶塞的热水瓶。(P 67) 状态函数:当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时(定态),系统的性质只决定于它现在所处的状态,而与其过去的历史无关。若外界条件不变,系统的各种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而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一系列性质也随之而改变,改变多少,只取决于系统的开始和终了状态,而与变化时所经历的途径无关。无论经历多么复杂的变化,只要系统恢复原状,则这些性质也恢复原状。在热力学中,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理量叫做状态函数。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可以按全微分的关系来处理。 热:由于温度不同,而在系统与环境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就是热,用符号Q 表示。并规定,当系统吸热时,Q 取正值,即Q>0,系统放热时,Q 取负值,即Q<0。 焓:常用符号H 表示,是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状态函数:H=U+PV (式中U 是系统内能,P 是压力,V 是体积)。焓是体系的性质,在一定状态下,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焓,但无法测定焓的绝对值,在化学上,可通过测定恒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从而求得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焓的差值,即焓变。用∆H 表示,即∆H=H 生成物-H 反应物,如果化学反应的∆H 为正值,则反应为吸热反应,表示体系从环境吸收热能,∆H 为负值,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表示体系向环境放出热能。∆H 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正反应与逆反应的∆H 值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如果一个反应可以看成是多个反应之和,那么,总反应的∆H 就等于各步反应的焓变之和。 熵:体系内部质点混乱程度或无序程度的量度,是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常用S 表示。当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改变时,其熵值就会改变,在一定条件下,每个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熵变值。化学反应的熵变,就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熵的差,熵变用∆S 表示,一个气体化学反应,若是分子数增加的,则熵增大,此时体系的混乱度增大;若是分子数减少的,则熵减小,此时体系的混乱度减小,给一个体系加热,可使体系内部指点的混乱度增大,熵增大,故熵变∆S 跟加给体系的热量∆Q 成正比;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V V ;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 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ln V 1 2 = nRT ln p 2 p 1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T 2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 ⎰ T C p d T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 C V = ( ∂U ) C ∂T p = ( ∂H ) ∂T p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1

m B m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 ⎰ -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 ⎰ C V d T ; ΔH = ⎰ C p d T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 ⎰ C p d T ; ΔU = ⎰ C V d T 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 p 1V 1γ=p 2V 2γ 求出 T 2, W =ΔU = ⎰ C V d T ;ΔH = ⎰ C p d T 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 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 T 2, W =ΔU = ⎰ C V d T ;ΔH = ⎰ C p d T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 ∆ H θ (298) = ∑ν ∆ H θ (B ,298)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C p - C V = nR r 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