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知识结构

四年级科学知识结构

我们为什么要观测天气?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科学家如何观测天气? 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雨、雪、冰雹、雾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

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准确观测天气。

1、天气日历: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测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 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规律。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2、云量的表示方法:云量主要是用来表示天气的晴朗情况:

3、温度与气温:通过观测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测量温度的方法:室外阴凉处,1.5米高的地方(或者在百叶箱中)所测得的温度为当地大气的温度。一天中14点的时候气温最高。

4、风速和风向: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在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无风(旗子不动,0级风),微风(旗子微动,1级风)和大风(旗子展开,3级风)三个等级。

5、降水量的测量:制作雨量器的玻璃杯要求必须是直筒透明的。

降水量等级表:记录时间:24小时。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

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 6、云的观测:云的组成: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量的表示方法见上图

云的分类: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呈灰色,若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故层云也叫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积云通常与晴好的天气相联系,但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它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上册 第一单

元 天气

自然界中的溶解现象:水能溶解多种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才能够生存。

溶解的定义:溶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稳定透明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会产生沉淀。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是否溶解于水。

水能溶解的物质:食盐(溶解度:36g )、蔗糖、味精、酒精、高锰酸钾(紫色)、洗发水、醋、小苏打、氧气(少量)、二氧化碳等。

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沙(产生沉淀)、面粉(悬浊液)、食用油(漂浮)等。【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溶解的快慢:受溶解物颗粒大小、溶液温度和是否搅拌等因素的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通过蒸发水分的方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海盐的生产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来生产的。

上册 第

单元 溶

振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它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空气、固体、液体)中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人能发声是由于人的声带在气流的振动下产生声音的。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音叉上的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 声音可以从音量和音高(即音调)两方面来描述。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动时离开原点的最大距离。

二、声音的变化 音量:声音的强弱,由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大,音量大;振幅小,音量小。

音高(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必须在介质中才能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V 固体>V 液体>V 空气

四、声音的接收:

五:保护我们的听力:远离噪声:修建隔音壁;避免长时间使用音频播放器。

控制物体发声:为汽车安装消声器;不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医院、课堂、图书馆)大声喧哗

上册 第三单元 声

一、身体的结构:从外形上,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

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二、骨骼、关节和肌肉: 关节:关节是骨骼与骨骼的连接点。使骨骼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肌肉:在肌肉的收缩和扩张下,牵引着关节活动,做出不同的动作。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同时也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人体在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原因是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

三、运动与人体: 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而人体所需要的氧气由肺部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

氧化碳等废物,再排除体外。呼吸和心跳会加快。

四、口腔:牙齿分为门齿(上下各4颗)、犬齿(上下各2颗)和臼齿三类。牙齿的作用是撕开并磨碎食物,便于身体消化,减轻胃的负担。 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口腔内的食物,使食物得到充分的研磨。

五、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的工作。

上册 第

四单元 我们的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一、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

4、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电,但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 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电源),另一个是要有闭合的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2、电源: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

3、导体:能够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不能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我们用绝缘体阻止电流的流动。

二、简单电路 4、短路: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但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5、交流电: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能用它做实验。

6、开关:用于控制电路中电流通断的元件。

1、电路没有闭合。

三、电路故障 2、用电器损坏 电路检测器

3、电源故障 1、并联电路:特点:电压不变,电流小,灯泡不怎么亮 四、电路的种类 2、串联电路:特点:电压相加,电流大,灯泡很亮。 3、混联电路:并联和串联的混合连接。

下册 第一单元 电

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

一、植物的结构:茎: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

叶: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

花的作用: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

按结构分:不完全花:缺少上述四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花。

单性花(雌雄异体) 雄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 【如黄瓜的花就是雌雄异体】

二、植物的花: 按性别分: 雌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雌花

双性花(雌雄同体)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花药负责产生花粉

花蕊的结构: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中有胚珠,胚珠授粉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花朵开始凋谢。

植物通过雌花授粉的形式完成受精过程,产生种子。植物靠自身本领、自然因素和动物来传播种子。

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种子由胚根、胚芽和子叶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 植物如何产生下一代? 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即豆瓣)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它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三、动植物的繁殖: 卵生:靠产卵而繁殖后代的动物,如:青蛙、鸡等,后代在体外发育 动物如何产生下一代? 胎生:后代在体内发育,形成幼体再生出母体的繁殖方式 不论是卵生还是胎生,都必须要雌性动物产的卵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生命。

册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分为主食和副食

一、食物的分类: 2、分为植物类食物(素食)和动物类食物(荤食)

3、分为熟食和生食。熟食比较松软,容易消化,但营养物质会有损失。生食不会破坏维生素,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一定要注意卫生。

1、蛋白质: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蛋类、牛奶、肉、大豆、鱼类】

2、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用于储存多余的能量。【食用油、花生、肥肉】

二、食物中的营养 3、糖类: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用于储存多余的能量。【饮料、土豆、面粉、大米】

4、维生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机体机能的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各类蔬菜、水果】

5、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机体机能的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各类蔬菜、水果】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三、如何合理搭配食物 膳食营养原则: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 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少吃零食

温度: 低温冷冻能够长期保存食物。

四、如何保存食物: 水分:脱水或腌制,去除多余的水分,能够长期保存食物。

空气:排气(真空包装)或充气(充入氧气以外的气体)能够长时间保存食物。

添加防腐剂:添加防腐剂能够长期保存食物,但添加剂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岩浆岩:也称“火成岩”。地壳深处或来自地幔的熔融岩浆,

受某些地质构造的影响,侵入到地壳中或上升到

地表凝结而成的岩石【花岗岩】

层积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

一、岩石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

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

砾或泥土。【砂岩、页岩、砾岩】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

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

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

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大理岩】

软硬:软:用指甲划,能划出印痕。最软的矿物是石墨

硬:用小刀刻画,不能划出印痕,最硬的矿物是金刚石。

颜色:铁矿石:红褐色铜矿石:绿黑色。

形状:

二、矿物轻重:

4000种透明度:

光泽度:金属光泽、玻璃光泽、脂肪光泽、

【岩石与矿物的区别】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体,但它并不具备矿物的基本特性。岩石与矿物之间的区别就好像飞机模型和制造这些模型的材料之间的区别。正如岩石的构成要素是矿物一样,飞机模型的构成要素是轮胎、机翼、发动机和其他组成部分。岩石的基本特点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

【不可再生的能源】矿物燃料和核燃料统称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都要经过若干世纪的蓄积才能形成,不可能在几代人的生活期间补充起来。

【可再生的能源】包括木材、水能、潮汐能、风能、地热、太阳能以及水中的氢等。这类能源能自行更新,天然地补充。水力发电很少污染大气,潮汐能和风能也是潜力很大的无污染能源。在水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等天然能源中,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是太阳能和氢燃料。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只要找到经济有效的应用技术,它们的优越性是其他能源所不能比拟的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培养我们的观 察力和实验能力。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一、生物科学知识 1. 动植物的生长:我们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需要阳光、水和二 氧化碳。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例如:水生植物、草地植物和沙漠植物。 2. 动物的分类:我们学习到了动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的骨骼结构和生活习性,可以将动物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3. 动物的生活习性:我们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例如:狮子是群居动物,它们通常在草原上捕猎;蝙蝠是唯一一种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它们在夜间活动。 二、物质科学知识 1. 物质的三态变化:我们学习到物质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 溶解和浓度:我们了解到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同时,我们还学 习到了浓度的概念,浓度高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多。 3. 空气的存在:我们学习到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通 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它的特性。 三、地理科学知识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了解到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公 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两个运动使得我们能够体验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 地球的水资源:我们学习到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重要,包括河流、湖泊、海 洋和冰川等。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水的循环过程,即蒸发、降水和地表径流等。 3. 地球的气候带:我们了解到地球的气候带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不同气候 带的温度、降水量和植被等都有所不同。 四、能量科学知识 1. 热能的传递:我们学习到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通过 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热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的传递过程。 2. 电能的产生和利用:我们了解到电能可以通过发电厂转换其他能源,如水能、风能和化石能源等产生。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灯、电扇和电视等。 3. 光能的传播:我们学习到光能可以传播并照亮物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 察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 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知识,我们对自然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科学的学习不仅 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还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

四年级科学知识结构

我们为什么要观测天气?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科学家如何观测天气? 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雨、雪、冰雹、雾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 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准确观测天气。 1、天气日历: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测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 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规律。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2、云量的表示方法:云量主要是用来表示天气的晴朗情况: 3、温度与气温:通过观测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测量温度的方法:室外阴凉处,1.5米高的地方(或者在百叶箱中)所测得的温度为当地大气的温度。一天中14点的时候气温最高。 4、风速和风向: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在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简单的划分为无风(旗子不动,0级风),微风(旗子微动,1级风)和大风(旗子展开,3级风)三个等级。 5、降水量的测量:制作雨量器的玻璃杯要求必须是直筒透明的。 降水量等级表:记录时间:24小时。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暴雨:50~100毫米; 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 6、云的观测:云的组成: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量的表示方法见上图 云的分类: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呈灰色,若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故层云也叫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积云通常与晴好的天气相联系,但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它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上册 第一单 元 天气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1.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人为和自然(包括动物和环境): 人为:笑声、跑步声、拍手声、广播声、汽笛声、发动机声…… 动物:虫鸣声、鸟叫声、兽吼声、翅膀煽动声、动物奔跑声…… 自然环境:风声、雨声、水流声、雷鸣声、滚石声、落叶声…… 2.声音的特征:时高时低、时而沉闷、时而清脆,有强有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以被听到、存在一定的规律…… 3.拉伸、按压、揉搓或弯曲物体时,物体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拍打、敲击、拨动物体时,由于物体发生了振动,所以产生了声音。 4.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称为声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5.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6.观察鼓面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细沙或者小豆来感受鼓面的振动;观察音叉发声时,我们可以借助水面来感受音叉的振动。 7.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表示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如音叉上标有“C512”,“C”表示音高,“512”表示音叉每秒钟可以振动512次)。 8.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它们把声音传播到其它地方。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10.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比如:①将放有闹钟的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弱;②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表面,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11.人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从外到内,依次有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神经等结构。 12.耳朵的结构: 耳郭:收集空气中传来的声波; 外耳道:将收集的声波传入内耳; 鼓膜:声波会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可 以将声波转化成振动); 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 觉神经; 耳蜗:把声波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 听觉神经:将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 第一课鸟和哺乳动物 1、鸟的身体相同部分有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 鸟的身体表面覆盖有羽毛,分为正羽和绒羽▁;具有保暖、飞行的功能。 2、鸟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什么关系? 答:①白尾海雕的喙和足尖锐且末端有弯钩,可以撕咬食物。②啄木鸟的喙又长又尖又硬,能一直插进坚硬的木质部,吃掉树洞里的害虫。③鸭的喙扁而平,能从水中过滤捞取食物;鸭掌有足璞,展开如船桨,可以划水。 3、鸟有哪些共同特征?(见书本P4第4题)答: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嚎,足上有鳞片;产卵繁殖。 4、什么是哺乳动物?(见书本P5第3题)牛、羊、猫、兔等动物,身体表面有毛,胎生,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5、能飞的不一定都是鸟,如蝙蝠、鼯鼠、蝴蝶、蜻蜓等不属于鸟类。能在水中生活的不一定都是鱼,如鲸、海豹、海狮等不属于鱼类。 第二课动物的分类 1、什么是鱼类动物?答:生活在水里,用聪呼吸,用鳍游泳,产卵繁殖的动物属于鱼类动物。如鲤鱼、鲨鱼等 2、什么是昆虫类动物?像蝗虫、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3、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答:根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将动 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中包括鱼、鸟、哺乳动物 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和其他,比如蚯蚓,蝴蝶,蜗牛,蜘蛛,乌贼,河蚌等) 4、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分类。 5、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皮肤裸露,幼体用鰓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一般没有鳞或甲)如:青蛙、大鲵。 6、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生活在陆地上,用肺 呼吸,产卵繁殖,如:蛇、龟、蜥蜴 第三课我国的珍稀动物 1、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中华得、扬子鳄、白头叶猴等。 2、人类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答: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疯狂盗猎:修建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等,都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3、我们怎样保护野生(珍稀)动物? 答:①宣传关爱动物的知识,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 野生动物栖息地。③不使用动物真皮制品,不食用野生动物食品。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 第四课用种子繁殖 1、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不同植物的种子,颜色、大小、形状都不相同。 2、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又由胚芽、胚根、子叶组成。 (种子结构解剖实验p14) 3、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条件实验 设计P15) 4、蒲公英果实上有“伞”,靠风力传播种子。苍耳果实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皮毛上,靠动物传播种子。莲蓬呈海绵状,靠水力传播种子。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摸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的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或背阴处,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两点即14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出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出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简化的风速胃3个等级(即0-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 12.在天气日历中,问哦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15.请你画出集中天气符号 16.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即14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17.风向是风出来的方向 18.测量风速的一起是风速仪 19.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0.云可以是看作天上的雾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一把,剪子一把、硬纸板一块、大头针一个、带橡皮的铅笔一只制作过程: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1课知识点: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 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 2. 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 (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3V,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 (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 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 1. 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 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上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牛顿和伽利略一样,强调把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3、听一听周围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5、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7、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8、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9、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10、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11、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2、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13、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14、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 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 通。 15、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16、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 17、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 的作用是什么? 人的耳朵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三大部分。外耳包括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打靶、小孔成像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2、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4、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在白屏幕上出现小的光斑,许多小光斑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倒的虚像。 5、平面镜反射光,只改变光传播的方向,没改变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6、平面镜的应用:①汽车后视镜;②医用额镜;③投影仪反射镜;④潜望镜等。 7、平面镜的影像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左右相反。 8、雨过天晴,天空中会出现彩虹。彩虹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 9、彩虹是七色光构成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虹颜色排列规律:外红内紫。 10、太阳光俗称白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合而成。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 11、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2、光的利弊:利:①照明;②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弊:①强光会刺伤眼睛;②光污染。 13、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光的利用上前进了一大步。 14、现在的电灯不仅明亮,而且节省能源。 15、人体必需的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无机盐、水。 16、常见的五类食物:谷类、奶类、肉豆蛋类、水果蔬菜类、油脂类。 17、谷类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18、果蔬类含有很多维生素、纤维、无机盐、水,能助消化,维持人体生长发育。 19、肉豆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是人体生长发育重要原料。 20、奶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 21、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能增加食物的香味,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22、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营养学家为人们的健康饮食设计了“食物金字塔”,提倡饮食要均衡,还提倡各类食物都要吃,塔基的食物要多吃一些,多喝水。 23、人体消化经过的器官:口腔→胃→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直肠。 24、食物在小肠变得更细小,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透过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吸收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废物进入直肠经肛门排出。 25、我们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也需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 26、人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哭喊,标志着人开始自由呼吸了,人的生命活动就离不开空气。 27、人体呼吸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8、呼吸的作用:吸收新鲜空气来补充能量。 29、胸部每起伏一次就是一次完整的呼吸。胸围差越大,呼吸功能越好。 30、肺活量是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全部的气体量。肺活量的大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指标。肺活量大,肺功能强。 31、不同年龄人肺活量不同:儿童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肺活量约2.6升,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大到5升。 32、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 33、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34、冷水洗澡、增强锻炼;按时作息,添衣防寒;可以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35、血液在我们体内流动,心脏和血管的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是心脏和血管。 36、心脏是由结实的肌肉组成,时刻都在有节律的跳动,像水泵一样推动血液在血管流动。 37、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与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要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知识要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带的振动: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你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3、吹笛子时是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2、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其次是液体,气体最差。 3、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因为真空中不能传声。 4、“土电话”的声音传播过程是:话筒(空气)→电话线(棉线)→听筒(空气)→人耳 三、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1、人耳的结构 (1)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耳郭负责收集声音。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zhēn] 骨

和镫[dèng]骨。鼓腊是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3)内耳: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耳蜗可以把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行器官。 2、人耳中见声音的过程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3、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听诊器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体内声波鼓动膜腔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于腔道细窄,气体振动幅度就比前端大很多,由此放大了患者体内的声波振动。 四、不同的声音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乐谱中七个音符由低高分别是:1(do)、2(re)、3(mi)、4(fa)、5(sol)、6(la)、7(si)、 4、相同材质的物体,越短、越细、越紧,弹拨或敲击时,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粗、越松,弹拨或敲击时,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5、影响管乐器音高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6、敲击装有水的碗时,碗里的水越多,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碗里的水越少,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7、吹装有水的瓶口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中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瓶中的水越少,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 点整理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16、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检测时要检2次。 17、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18、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比用一节电池(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所以小灯泡(不会更亮)。 19、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比只字一个灯泡发光(暗些)。两个灯泡并联起来,灯泡亮度和安一个灯泡(一样)。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20、安全用电小常识:①不要用湿毛巾擦带电设备;②不要在大树下避雨;③不要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用电器;④启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铁塔等。⑤不碰掉落到地上的电线。 科学实验: 1、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见科学书第9—10页; 2、检测导体、绝缘体的方法,见科学书第11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1位置和运动 1.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2.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的四要素:参照物、方向、距离、时刻。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是不同的。 2运动的方式 1.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2.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百米赛运动员: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曲线运动:荡秋千的小孩;转弯的火车;投出的铅球;转动的风车;颠簸的木马。 3.一个物体可能同时有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①.运动员的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②.直升机的螺旋桨(直线运动和转动);③.比赛中的乒乓球(曲线运动和转动)。 3运动的快慢 1.一场200米的短跑,雨燕耍4秒;猎豹要8秒:短跑运动员要20秒;蜗牛要20小时。 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的就越快。 3.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4.常用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o 5.比较运动物体的快慢:①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速度快: ②同路程,比较花费时间,时间短,速度快。 6.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 7.比较列车的快慢: 自行车:4米/秒G高铁>D动车>T特快>K快车 短跑运动员:10米/秒 汽车:60千米/小时 高铁:216千米/小时 飞机:810千米/小时 4运动和力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磁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3.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4.自行车刹车系统组成:(7个)车闸、刹车线、刹车盘、刹车片、钢圈、链条、脚蹬。 5.刹车制动后轮过程:捏紧车闸时,刹车线拉紧刹车片,挤压刹车盘,产生摩擦力,阻碍后轮转动。 6.刹车制动前轮过程:捏紧车闸时,刹车片紧紧压在了滚动车轮的钢圈上,产生摩擦力,阻碍钢圈的转动。 7.转动的脚蹬怎么让后轮转起来:给脚蹬施加力,脚蹬的转动,通过链条带后轮转动。 5运动物体的能量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 2.保龄球可以击倒球瓶说明:运动的保龄球具有能量。 3.运动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影响越大,说明它的能量越大。 4.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例如,用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 电流通路。 7.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 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 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像导线外

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4.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例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例如遥控开关。 1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而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家里和教室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6.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 (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2、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1、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22、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3、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3、一个蚕茧的蚕丝约为(1500)米长,最长的可达(3000米)。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必背知识点清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必背知识点清单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1.我们周围的声音有风声、水声、雷声、脚步声等。风声是由空气发出的,水声是由水发出的,雷声是由空气发出的,脚步声是由地面发出的。 风声水滴声雷声 脚步声 2.风声、水声、雷声等都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3.人们的说话声、演奏乐器的声音、车辆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声、工地或工厂里各种机器的响声、集贸市场的喧哗声等都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声音。 4.我们通过耳朵来听声音。我们周围的声音有的低沉浑厚,有的清脆悦耳,有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有的声音听起来很刺耳。 5.音叉是一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高,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向周围发出声波的振动系统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7.研究橡皮筋振动后产生的现象:用手迅速抓住正在振动发声的橡皮筋时,它的振动会立即停止,声音不再产生。 8.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9.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0.敲击鼓面、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都能发出声音,用手轻轻触摸这此还在发声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在振动。

11.吹竖笛的时候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空气在振动。 12.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振动。 13.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1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如果把玻璃限,内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15.声音能在空气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 17.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8.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9.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由于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20.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 (1)在使用“土电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使话闲内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把振动传给连在“话筒”上的“电话线”,然后沿着电话线一直传递到另一头,于是对方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土电话”中的传播途径是:声波→空气→电话线→空气→人耳 21.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动物王国 第1课蚂蚁 1.蚂蚁的身体结构 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 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

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 5.鱼的身体结构 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 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 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 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 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 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因为是胎生繁殖,哺乳方式养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17.鸭嘴兽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18.常见的哺乳动物有猫.狗.羊.兔子.老鼠.狮子.老虎.蝙蝠.海豚.鲸鱼.海狮 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 19.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20.我国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朱鹮.扬子鳄.华南虎.白鳍豚 2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蚂蚁 1、(蚂蚁结构图) 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3、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4、预防蚊虫叮咬的方法: ①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上衣。 ②喷涂驱蚊液。 ③不直接接触昆虫。 5、被蚊虫叮咬后处理方法: ①涂抹风油精。 ②止痒花露水。 ③用肥皂水局部涂抹。 ...... 6、皮肤被叮咬后可能会出现红肿。如果叮咬面积较大瘙痒、水肿症状明显,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有较明显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7、苍蝇、蜻蜓是昆虫。蜘蛛不是昆虫(原因蜘蛛4对足。)

二、鱼 1、(鱼的结构特征) 2、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3、鱼有5种鳍分别是背鳍、尾鳍、臀鳍、腹鳍、胸鳍。胸鳍、腹鳍各一对,鱼共有7个鳍。 4、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有的鱼有鳞片有的鱼没有鳞片,例带鱼。) 5、鱼鳍作用维持鱼身体平衡,帮助鱼在水中游动。尾鳍作用控制方向。 6、鱼的呼吸实验中将食用色素在鱼的嘴前挤出,会看到色素从鱼的嘴里进入从鳃部流出,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被吸收了。 7、鱼类用鳃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退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8、海马、鲨鱼是鱼。 鲸鱼、海豚不是鱼。(原因它们都用肺呼吸。) 三、鸟 1、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2、鸟的喙像钳子。 3、一般雄鸟羽毛更漂亮。目的吸引雌鸟。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3.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植凤仙花 1.种植凤仙花的方法 (1)选种: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准备好花盆和土,先把一块小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3)用手指在土里按2-3个洞,深度1cm左右。在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的种子,然后用土盖住洞。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 (1)观察工具:种植杯。 (2)在透明玻璃的内壁上放几层卫生纸,里面放点土,让卫生纸粘在玻璃壁上。 (3)将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4)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3.种子萌发:指种子从吸胀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长出了根 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迅速向下生长,然后长出茎和叶。 (2)无论把种子朝什么方向放置,根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3)根、茎、叶三者之中,根生长最迅速,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 2.根芽:从植物根部长出的幼芽。根和芽出土后,移植后可成为独立植株。 3.主根系统:具有强壮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 4.须根系统: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根,根细长如须。 5.变态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根称为变态根。变态根是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6.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此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面下降。 (5)结论: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7.植物的根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并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 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 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15、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 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水在(100度)水开始沸腾。 18、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19、用手蘸少量水,抹在手背上,感觉(凉),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把手背的热量带走了) 20、(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