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摘要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

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空间心理承载量

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

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目前旅游在各国已形成一种时尚,旅游业也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和雇工最多的产业类型。然而旅游业的规模发展历史毕竟太短暂,它对人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冲击太迅猛,致使人们无暇去思考旅游业应该怎样发展;旅游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它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各地旅游区出现了因游客严重超载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或因游客严重不足而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和资金占用……这一切促使人们去思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人类已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已深入人心,倡导旅游的持续

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主题;然而怎样才算是旅游的持续发展?怎样才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判据是什么?作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并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又可简称为旅游承载力)理论,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

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

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

个共轭体。1.2.2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

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

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1.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

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这里,“某种状态或条件”是指现实的或拟定的环境

结构不发生改变的前提条件;所谓“能承受”是指不影响环境系统发挥其正常功

能的条件。因此,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的量度,其大小可以用人类活动方向、强度和规模来反映。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由上述概念派生出的一个具体概念,其定义表述为:在某

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1.4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

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因此,它对于旅游经济的支持能力也具有双重性,即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环境系统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绝对的变动性――短期的波动和长期的显变。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以下特点:

1.4.1客观性与可量性。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

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特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例如某一独立景点在一定时段内(指没有经过大规模改造的时段)所能承载的旅游者数量的阈值保持相对稳定,且这一阈值具有可量测性。

1.4.2变易性。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

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

变化;因降水增加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上述两例均为承载力的增加)。因此,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组成上的变化,反映在承载力上,就是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的变动;质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改变,在量的规定性上的变动表现为指标值大小的改变。

1.4.3可控性。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

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我们把它的这种特性称为可控性,但这种可控性是有限度的。显然,改变旅游地的性质即它所承受的旅游活动类型变化所造成的旅游承载力值的变动最为显著。

1.4.4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

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长此以往,旅游环境系统会遭到质的破坏。最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会导致“疲劳”态,经济收益也比较理想,因此旅游规划人员对它最感兴趣。

2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成体系及其实现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取决于根据不同的旅游环境要素内容划

分的各承载分量值的大小,其组成体系的划分见图2。

各承载分量的含义及其技术实现:

2.1环境生态承纳量(EEBC)

组成旅游环境系统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纳污能力,如大气、土壤、水都

产生自净作用,即自维持功能,这种自净强度决定其承纳污染的能力。自然环境所承纳的旅游活动带来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一个是环境的污染,如旅游者直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宾馆饭店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水、废气,旅游娱乐设施的运行产生的噪声等;另一个是生态的破坏,如游人对草地等植物的直接践踏、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妨碍而导致的种群迁移、游客对珍稀植物的采集而造成的品质退化或灭绝等。因此环境生态承纳量是指生态环境自恢复能力所允许的

游客数量。其函数式:

EEBC=MIN(WEC,AEC,SEC,EEC)

式中,EEBC――环境生态承纳量,取决于4个分量值;

WEC――水环境承载量(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取WEC=水环境容量/人均废水产生量,不以水面为旅游景点或不构成主要环境要素,则取无穷大);AEC――大气环境承载量(对于不产生大气环境污染的旅游活动类型,可取

无穷大;产生大气污染时,AEC=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

SEC――固体废弃物作用产生的容纳量,其公式为:

(附图 {图})

式中,S[,i]――第i种污染物自然环境净化量(量/日),T[,i]――第i种污染物的净化时间(日),Q[,i]――每日由人工处理掉的第i

种污染物量,P[,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P[,i]――每位旅游者一天内产生的第i种污染物量。

EEC――自然植被(土壤)承纳量,取决于自身接受践踏并恢复的能力,须通

过现场监测获得数据。

2.2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

由于旅游者对风景(旅游资源)的欣赏具有时间、空间占有的要求而形成的

某一时段内(如一天)的游客承载数量,称为资源空间承载量。其计算公式为: REBC=资源空间总面积/人均基本空间标准

其中基本空间标准因地而异,不同民情、不同游览项目的值不同,它的求得

是比较和社会调查的结果。

2.3心理承载量(PEBC)

包括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即他们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

数量(人/天)和旅游者心理承载量――游客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实际上,后者与资源空间承载量(REBC)具有量上的一致性,因为空间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是游客对于密度空间的承受标准,因此我们这儿讨论的心理承载量主要针对当地居民而言。

游客的过度密集导致的当地居民排斥心理,主要来源于由此引起的交通拥挤、物价指数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社会治安不稳定、环境污染(主要是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冲击过强、占用过多(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生存空间等)。对于远离居民点的旅游地可以视为无穷大,但一般的景点旅

游或多或少地与当地居民点联系,因此调查确认当地居民的心理承载量不容忽视。

2.4经济承载量(DEBC)

某一旅游地综合承载能力大小还取决于旅游经济条件,既满足旅客的衣食住

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图2所列的五大要素中,主导因素(基础因子)是投资的强度和规模。

经济承载量主要包括主副食供应、旅馆床位、水、电、煤气、热力、电话、

交通车辆、停车场等诸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旅游者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DEBC= MIN(DEBC[,1],DEBC[,2],…,DEBC[,i])式中,DEBC――经济承载量(人/日);DEBC[,i]――第i种基本要素

供给量形成的经济承载分量,DEBC[,i]=S[,i]/D[,i];S[,i]――第i种要素的日供给量(量/天);D[,i]――第i种要素的人均

日需求量(量/人?天)2.5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的综合实现从理论上讲,Tebc等于上述四个分项的最小值;但由于各分项对它的贡献程

度不同,即每超出各承载量值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极后果不同,各承载量最适人

数与极限人数之差相去甚远。因此,对于重要性程度(即限制性强度)较低的承

载量值应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此系数应根据AHP专家调查或社会取证等方法,针对各分量指数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即

Tebc=min(x[,1]?EEBC,x[,2]?REBC,x[,3]?PEBC,x[,4]?DEBC)

式中,x[,1],…,即是作用系数。

3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判据之一

综上所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本质上是旅游环境系统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综合反

映,而持续发展旅游的首要标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作为旅游环境系统与

旅游经济联系的中间环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历史地成为判断旅游是否持续发展

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旅游环境承载量/旅游环境承载力(极限值)<1时,说明

尚未超载,还具有发展潜力。

当然,是否持续发展的旅游还取决于:①经历了旅游活动的旅游者是否得到

高品味的精神享受(指大多数游客的感受;)②是否促使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③是否促使当地社会、精神文明的加强;④资源环境的贡献与消

耗之比,即指数K=旅游收入/旅游环境损耗是否最优。但从更深层次上讲,这

四个指标均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函数。

旅游环境承载力还具有以下作用(功能):①旅游承载力,特别是最佳承载

力,是进行旅游规划的基础性材料,借以保证旅游者数量严格控制在极限承载量下。②根据旅游承载力的分量值,寻求影响总体承载力发挥的限制性因子,为拓

展旅游承载力提供突破点。③根据旅游承载力的时空差异,寻求解决季节性分配

不均、景点冷热程度不一的途径,为制定空间分流和季节调配方案提供依据。④

旅游景点的超载会导致短期经济收益的增加和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而景点游客

的过度稀疏(远离承载力饱和点)会导致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和经济收益的低下,因此可根据各旅游景点的承载力利用程度,对远离饱和点的游地实施“引凤

”工程,或改变旅游活动类型,或改变资源组成、结构,或着力加强交通可及性、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充分利用旅游承载力资源。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提法目前在国内尚不多见,但对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已

有较大的进展,我们所提及的承载力理论与旅游容量在概念,技术实现诸方面有

一定的共性,然而后者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客观量”无法突出旅游环境系

统的主动性(人具有能动性,心理承载量的提法优于心理容量),不具备旅游承

载力的可控性等特征。因此,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旅游经济与环境提供

了协调判据,是旅游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崔凤军等,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3年第4期,21―25页。[2]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88页。

STUDY ON THE TOURIST ENVI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Cui Fengju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T ai'an Normal College 271000)

Abstract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to correctly judge whether the people's tourist actions are in harmony

with the touri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 this paper, the anthor

puts forward a new tentation theory and index-the touris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TEBC),which can judge whether the tourism economy is

in harmory with its environment, and whether the tourism issustained development or not. At the end, the definition, nature, systemof

structure and the achieved ways of techology are gived.

Key words

toursit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sustained development;

tourist space; psych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经济地理》 1995 No.1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完整版)生态承载力评价

生态承载力评价 一、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性。 1、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特别是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 或是指:在不削弱某一地区的生产能力的情形下,该区域所能持续支持某一种群的最大生物数量。用生态足迹来衡量时,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所拥有的生物生产性空间的总面积。 自然环境资源财富来自地球生物圈作用,推动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能源有3种,即太阳辐射能、潮汐能和地热能,为避免重复计算,根据能值理论,同一性质的能量投入只取其最大值。风能、雨水化学能和雨水势能都是太阳光的转化形式,只取其最大项雨水化学能。海潮则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引力所引起,与太阳光性质不同,也应计入,可更新资源只取雨水化学能和海潮能。两者的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作为研究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值。 2、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内涵 生态承载力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支持部分;第二层涵义是指生态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为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则分别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指生态系统可维持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生态承载力的特性 (1)客观性生态承载力的客观承载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固有功能之一,这种固有功能一方面是为生态系统抵抗外力的干扰破坏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为生态系统向更层次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2)可变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意义的稳定,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所以说,生态承载力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认为应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积极提高系统的生态承载力。 (3)层次性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表现为小单元的生态系统水平上,而且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摘要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 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空间心理承载量 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 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目前旅游在各国已形成一种时尚,旅游业也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和雇工最多的产业类型。然而旅游业的规模发展历史毕竟太短暂,它对人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冲击太迅猛,致使人们无暇去思考旅游业应该怎样发展;旅游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它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各地旅游区出现了因游客严重超载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或因游客严重不足而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和资金占用……这一切促使人们去思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人类已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已深入人心,倡导旅游的持续 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主题;然而怎样才算是旅游的持续发展?怎样才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判据是什么?作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并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又可简称为旅游承载力)理论,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1.1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 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 如市场)。有四维空间表现如下: 1.2旅游者与旅游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特点 旅游者作用(指对环境系统的作用)和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以下简称反馈 作用)之间形成以下特征: 1.2.1共轭性。旅游者作用与反馈作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一 个共轭体。1.2.2正相关性。旅游者作用越强烈,反馈作用越显著; 旅游者作用是正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民俗)时,反馈作用也是正效应(有利于旅游者活动),反之则受到报复(负效应)。 1.2.3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反馈作用一般滞后于旅游者作用, 但一旦旅游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状态,这种作用往往同步发生。从空间上看,反馈作用不仅发生在旅游者对环境的作用点上,而有可能引起区域性危害。 1.3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表述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如何促进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市场距离与最优吸引半径”“环境承载量”的概念、内含。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讨论比较法 ●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到旅游地进行赏景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要求,才能达到不虚此行?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几节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作用、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掌握了对景区旅游景观的一些欣赏方法和要求,那么,如何使旅游资源得到长期开发,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 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提问:我们在高一地理课上学过了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环境问题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过渡: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板书: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或景区饭店烟囱排放废气;旅客随便丢弃废物。 提问:这两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 生答:会产生环境污染。 板书:1.环境污染 讨论:旅游活动除了上述两种原因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外,还有哪些因素会造成环境污染?分别产生哪些污染? 教师归纳小结: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也产生各类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如:旅游交通工具和旅馆、饭店排放的废气会污染大气;各种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会造成水污染;游客乱抛垃圾,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若景区环境受到污染,将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这不仅会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资料) 材料1 1955年以前,黄山森林覆盖率为75%,现为不到56%。黄山北海景区原号称“万松林”,而今成为“百松林”,年均砍伐木材500 m3,1979年砍伐1200 m3,这些林木被伐,均因旅游建筑用地、用材所致。北京香山饭店在香山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计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或者具体来说是在保证不超出环境目标值的前提下,区域环境能够容许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2、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应考虑的原则(3项):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3、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对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5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4、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5项):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实现达标排放,水体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给予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小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如

预测总量大于上述两类指标中的某一类指标,则需调整规划,降低污染物总量。 5、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 6、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就是该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特定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与以下因素有关(5个):涉及的区域范围与下垫面复杂程度;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及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区域内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区域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特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沉积、清除机理。 7、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3种):修正的A-P值法;模拟法;线性优化法。 A-P值法特点:不需要知道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粗略估算制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决策和提出区域总量控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该法原则只适用于大气SO2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计算PM-10的环境容量时,可作参考方法。 模拟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复杂环境功能的信件开发区,或将进行污染治理与技术改造的现有开发区。需要通过调查和类比了解或虚拟开发区大气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周边发展的影响。 线形优化法:将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为约束条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分析 万艳芳 201302411101 【摘要】旅游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旅游地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之一。如此一来,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本文主要探讨旅游游环境承载力的进程、科学内涵、特征、功能、组成体系及成就与不足,并预测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承载指数;持续发展 注:文章主题的确定来自于今年国庆节三峡大坝旅游区免费新规的出台,带动了游客“井喷,以及去年黄金周因人气太旺而发生游客滞留事件的九寨沟景区,使我不能忽视旅游环境超载状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自己对环境承载力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加坚定我了解旅游承载力的决心。首先进入中国知网,选择文献全文,输入“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进而出现大量关于旅游承载力的文献,然后挑选需要的材料即可。 引言 随着国内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各种对旅游目的地过度开发而产生的消极效应也开始出现: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的无序建设,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依据,通过研究旅游环境承载力,能分析评价区域旅游开发潜力并掌握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性限制因素,并能为区域旅游部门制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本文将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国内主要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国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国内学者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最早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红红(1983)在《城市规划》中,对“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振礼和金健(1985)的“特定区域旅游规模”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李雪财务1141 10号 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旅游资源当中的自然风光资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观为基础的。其中种类很多。 自然风光资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和欣赏价值,和欣赏价值,能够吸引人们参观游览的自然风光。我国辽阔的疆域,巨大的家纬度差异和背倚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呈网格状分布的地貌格局,以及地形的高差,形成自然地理地域分异中的水平地带交错,加深了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我国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资源的地理基础。自然风光资源以名山奇峰、秀水胜景、天象气候、珍禽异兽、观赏植物为旅游业发展增光添彩。 山岳风光。我国多山,山岳风光是以其形体给旅游者以雄伟、高大、庄重、深邃、奥秘、秀丽、奇绝等丰富的美感。一般说,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气候变化多端,可以进行消夏避暑、观光旅游、登山健身、科学考察等多种活动。根据美学形象和观赏效果,结合成因,山岳风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花岗岩山岳风光,花岗岩坚硬耐蚀,三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现象我国是世界上风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旅游资源当中的自然风光资源都是以自然地理景观为基础的。其中种类很多。 自然风光资源就使指那些具有美感十分普遍,常常形成许多别具风格的奇山怪石景象,例如海南崖县“南天一柱”,黄山“莲花峰”、“仙人指路”、九华山“观音峰”等。我国自北向南均有分布,著名的有黄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①喀斯特山水风光。喀斯特地貌天然造型极为丰富,常见的有: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桥、地下河、溶洞等。我国有石灰岩面积13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4%,以喀斯特山水著称的云南、贵州、广西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典型。这里有桂林山水、漓江风光、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型纹的石海洞乡、广东肇庆七星岩等。同时南方喀斯特区几乎无山不洞,例如广西阳朔月亮山、贵州安顺的龙宫洞、柳州的万华洞等,北方如北京十渡、北岳恒山等。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华,串状起伏,形如梯田,凹处积水滋生出各种藻类,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色调,景象异常壮丽,以四川松潘境内的黄龙寺附近最为典型。 ②丹霞山风光。红色砂岩造型以广东仁化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称“丹霞地形”红色砂岩胶结、固结程度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风化侵蚀,也便于人工斧凿或雕刻,例如四川乐山大佛、广元摩崖石刻等。我国红色砂岩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风景区除丹霞山外,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江西贵溪的龙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乐山等。河北承德避署山庄四周的山岳也是丹霞风光。 ③火山地貌风光。火山是一种地质活动的产物,火山地貌景观中火山锥、火口湖、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中国主体功能区的问题与走向 刘栋 (41406057,法学)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以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甚至唯一目标导致了当今中国的资源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的冲突,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这一全新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方案,但是主体功能区划却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划,资源环境,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一、中国主体功能区出现的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加速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在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各地都将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致力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的地域差异很大,对于不适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加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要付出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将受到极大威胁。樊杰、洪辉(2012)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宗旨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功能,包括引领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化开发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点开发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限制开发区,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禁止开发区。 二、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现状 张玉娴、黄剑(2009)认为主体功能区最早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前司长杨伟民提出。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2006年10月1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07 年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草案。由此,主体功能区筹划工作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体功能区划和建设将成为我国国土区划和国土开发整治的主要形式。目前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级单位都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号召,开始了省级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今,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已经完成了各省的主题功能区的规划。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 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ft然的美对人们 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 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丁?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 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 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 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 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 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衡量技术方案设计

一、工作背景 (一)基本概念 据《江苏省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点(试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可以科学预期的时期内,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所能够持续支撑该区域2020年、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及远景规划所确定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人口规模,以及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规模,由此可能允许的最低的耕地保有规模、最适的生态用地规模和最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具有资源环境承载的基础性、承载容量有限性、承载空间可调控性、动态变化性、区域关联性特点。(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表征指标。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深刻揭示影响各设区市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与影响要素,科学反映各设区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水平,明确区域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主要原则有客观真实、限制性、可操作性、可应用性、“红线”原则。

二、评价内容 (一)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其一,全面查清资源环境现状。对影响承载力的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查清资源与环境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阶段和功能定位。其二,分析资源环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资源禀赋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或约束因素识别 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资源要素或环境容量保障能力、粮食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范等方面,识别国土保护与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影响或约束因素。重点关注采煤塌陷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三)资源环境关键因素情景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保持现有速度”、“基础情景”、“快速增长”三种情形,资源环境基础条件设置“改善”、“基础情景”、“减弱”三种情形。其中,基础情景依据各个因素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规划确定,如:市、县、区政府考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龙门石窟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它的环境承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龙门石窟的环境承载力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对龙门石窟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到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标签:龙门石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 1 概述 龙门石窟景区位于千年帝都洛阳市南郊,总面积10.42平方公里。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研究分析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理论,结合旅游实践,可知:龙门石窟旅游景区作为生态敏感区,根据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对旅游人数进行限制,实施小规模旅游,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景区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达到致富的目的。但是,生态旅游对于龙门石窟这样的AAAAA级景区来说,在实践中受到大众旅游的挑战。2007年5月3日,龙门石窟接待游客3.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17.6%。 [1]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目标容量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入个人的观点和看法,结合大众的旅游特点,从不同的视角通过定量分析,对龙门石窟旅游环境的承载力问题进行探讨,对一定范围内的旅游地环境承载力应用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评价 旅游容量是指旅游环境所能承载的能力[2]。关于承载力的论述最早出现在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是指在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某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某种个体的最大数量[3]。后来这一概念经变异和衍生,逐渐应用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阀值[3]。通过对上述概念进行演变和派生,逐渐出现一个具体的概念——旅游环境承载力。崔风军[4]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等当代人以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的数量。通过对比国内外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国内外通过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国外是以游憩体验管理概念为出发点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侧重点是控制环境影响,当非直接(管理游客)繁荣方法行不通的情况下,才对游客的数量进行控制。我国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中,其侧重点主要是以控制游客人数为目标,游客人数在应用旅游环境容量化模型的过程中也是最终的指标。从总体上来看,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我国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水平。 1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对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综合衡量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 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目的是为建设用地供给的空间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区概况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东南部,粤西地区的东部,东经110°54′-111°29′、北纬21°22′-21°59′。东部以儒洞河与阳西县为界,东北部与阳春县相邻,西北至北部与高州市接壤,西至西南部与茂南区、茂港区毗连,东南濒临辽阔的南海。电白区海岸线长约2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设立茂名市电白区,原茂港区并入电白区成立新的电白区。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构成,遵循综合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区域性等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状况、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密切相关因素,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效率五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环境合并为资源环境子系统,将社会、经济合并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效率单独为一个子系统。本次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并借鉴国际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学者崔凤军的理论观点为支撑,以广西巴马县核心景区为例进行测算分析,巴马县核心景区的资源空间承载力和居民心理承载力仍有一定承载空间,而水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并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加快基础设置建设、控制盘阳河景区候鸟人数量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巴马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标签: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巴马县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导致了各种消极效应:物价飞速上涨、景区过度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病态膨胀、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对于旅游景区管理而言,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有利于指导旅游区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巴马县核心景区为例测算和分析当地旅游环境承载力,以此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及景区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量化方法,以促进巴马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及构成体系 一个地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有限,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程度及所能承受的游客人数也是有限的,过多的游人、过多的旅游活动势必会破坏生态,引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环境客观上存在一个容量的极限值,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旅游环境容量。1995年我国学者崔凤军等人提出旅游环境承载力,用以代替旅游环境容量。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其概念体系和测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模型。本文主要是采用崔凤军定义观点及模型来分析测算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包括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适宜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由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1]这个定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质上是某一时期、某一环境的旅游活动阈值,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相关数据是可调节变化的。二是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系,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四个部分。 二、巴马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1.区域背景 巴马地处广西西北部,地处东经106°51′—107°32′,北纬23°49′—24°23′,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由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引入到旅游业与目的地环境的关系;阐述发展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有利影响,而重点突出它对环境的破坏作用,针对这些现实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即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旅游业旅游环境影响

目录 引言 (1)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2) 二、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3) 三、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3.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3) 3.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 3.2.1交通工具污染 (4) 3.2.2封闭环境中的大气污染 (4) 3.2.3旅游设施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 3.3对环境美学的影响 (4) 3.3.1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4) 3.3.2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建设 (5) 四、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5) 4.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5) 4.2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6) 五、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6) 5.1 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6) 5.2旅游社会环境的保护对策 (7) 结论 (8)

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

浅谈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 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预警机制及其方法,并构建了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承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石岐区处于较高状态,沙溪镇处于较低状态,其余镇(区)均处于中级状态。二是中山市的推荐发展模型为资源节约型,其中黄圃镇推荐现状延续型和资源节约型,东区、小榄镇和东升镇推荐资源节约型或环境保护型,五桂山推荐环境保护型,阜沙镇和南朗镇推荐协调发展型,其余各镇(区)的推荐发展模型均为资源节约型。 关键词: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山市;发展模型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或bearing capacity)是一个起源于古希腊时代的古老概念,最初被引进区域系统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一般被定义为某一生境(habitat)所能支持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20世纪初期,承载力概念开始在畜牧场管理中得到明确的应用;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在人类生态学研究领域提出承载力的概念。80年代以《农业生态区域法在土地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为代表的耕地粮食人口承载力研究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90年后,承载力的研究逐步扩展到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理论方法也逐渐完善起来。研究人员发现,单一因素的承载阈值并不能从根本上确定区域承载状态,各种资源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资源承载力研究更能贴切的反映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综合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的新方向。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移步伐的加快,中山市作为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对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考验也日益严峻。人口、经济容量与土地所能承载的阈值是否适应,已成为中山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目前,缺乏对中山市承载力的研究,仅有尹杰等对中山市东升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从人口、建设规模、经济和生态等基础因素入手,结合中山城市发展特色,探讨了中山市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总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39万。2013年中山市农用地面积92840.41hm2(其中耕地面积12206.41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05%,建设用地面积66422.74hm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61006.28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7.24%,其他土地面积19103.3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0.71%。 二、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价 1、主要单指标阈值确定 单指标阈值的确定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本研究的部分指标参照了《广东省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相应指标的2020年规划值;其他指标则参考了广东省或者全国的平均值,以及个别指标的警戒值等。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作者:————————————————————————————————日期: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旅游管理 浙江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安吉A级景区为例 张丽娜 生态旅游作为一项强调教育、保护环境、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等特征的旅游活动,在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已然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方向之一。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过于盲目,运营规模超出了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因此,探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对引导生态旅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 自美国学者赫兹(Hetzer)1965年第一次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生态旅游下定义,丰富和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经过近50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内涵日益丰富,即生态旅游是在原始自然区域保护相对完整、区域文化相对和谐的基础上强调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 学界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目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在本文将采用孙道玮先生的观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旅游地域单元(如旅游区、游览区、旅游点等)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包括(游览、休闲、认知、探索等),在满足游客游览要求的同时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影响最低,保护并改善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当地社区居民从旅游业中充分获得收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交通位置便利,境内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

旅游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前言 旅游与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常意义上来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这里指的环境自然是自然环境。从旅游角度上,一方面任何旅游活动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都是人类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环境就没有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但若教育、管理之后,也会带来一些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旅游业是资源一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该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早期,旅游还是比较奢侈的消费,那时旅游人数少、规模小。强度低,对旅游地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大自然自身的循环净化能力可将其消化,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往往在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所以旅游业曾有过“无烟工业”的美誉。长期以来,人们也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更注重它的经济效益,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现代旅游业是一个涉及众多要素的广泛的综合产业,由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及相关产业构成,还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其对环境的影响,学术界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