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夯原始记录

强夯原始记录

强夯原始记录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强夯施工工序

一.强夯施工工序 具体施工工序分为以下步骤: ⒈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⒉标出第一次夯击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⒊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⒋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⒌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 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⒍按设计及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 点的夯击; ⒎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次全部夯点的夯击; ⒏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 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一、施工准备及注意事项: 1.夯基能要求:要求夯锤为圆锤,重锤重量一般为 10~20t, 锤底直径规格为~2.8m,锤底面静压力25~400kPa以上,落距一般控制在10~20米之间,夯点中距一般为锤底直径的~倍。 2.强夯采用主夯、副夯、全幅满夯的次序进行,主夯点、 副夯点均按正方形布置(每四个主夯点正中央夹一副夯

点),每遍每点夯击数主要通过现场试夯确定。设计按每遍每点6击计算。最后一遍为低能量满夯,夯锤落距一般为4~6米,夯点互相搭夯不大于1/2夯痕,依次夯击即可。每遍时间间隔不少于1周。之后应进行静载实验,检查强夯后路基的地基承载力,如达不到要求则需进行补夯。 3.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选择代表性区段进行试夯, 已取得相应的技术参数以指导大面积施工。本合同段属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单点夯击能为。对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设计时单点夯击能一般路基为,桥头路基与高路堤为;对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一般路基为,桥头路基与高路堤为; 4.强夯处理完毕,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不大于5cm,否 则应增加夯击次数。 一、重夯施工工序

强夯方案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编制说明 根据中冶赛迪设计的《2#边坡施工图总说明》对强夯处理后地基的要求及现场踏勘,重钢中央水地基强夯处理实践经验编制的强夯方案。 本施工方案就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措施、机械设备配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部署。各项措施是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综合制定的。 编制依据 1. 中冶赛迪设计的《2#边坡处理施工图》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7.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84) 二、工程概况 强夯工程地址及地质条件 重钢环保搬迁2#边坡处理项目地基处理工程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重钢环保搬迁新厂区)。场地位于黄草峡背斜北西冀,现局部场地回填已超出设计范围,部分区域需挖除填土后再进行强夯处理,场地经强夯处理后分层回填。回填时采用汽车运输,分层

碾压。 设计要求 1、由于粉质粘土层、填土层相互之间接触面极其与岩体间的接触面间抗剪强度不足,为避免边坡产生沿各接触面间的滑移,该区域需进行强夯置换法处理,要求处理后的土层粘聚力内磨擦角φ≥35°。 2、根据地勘报告,填土层抗剪强度指标偏低,采用1:的坡率会导致坡面不稳,坡体填土应采用分层强夯法处理,要求处理后的土层粘聚力C≥5KPa,内磨擦角φ≥35°。 3、强夯置换的主夯、复夯及满夯夯点布置、夯锤直径、能级等均与强夯处理相同,强夯置换碎石墩应打至基岩面,墩直径不小于。强夯置换要求夯击能≥8000KN/m,有效加固深度≥7m。置换回填石料最大粒径φ≤30cm。 4、依据对重钢中央水处理强夯处理实际经验,对190平台采用强夯置换处理,其余各平台采用点夯,复夯,满夯处理。 三、强夯施工部署 项目组织机构 按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组织进场,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

强夯施工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的工程。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2 施工准备 2.1 主要施工机具 2.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2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2;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2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2.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2.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2.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2.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2.2 作业条件 2.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2.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2.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2.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2.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3 作业人员 2.3.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壮工。 2.3.2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法

当前的建筑施工任务比较繁重,因此需要借助一些强有力的设备和便捷的施工方法才能进行,特别是在打地基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强夯来实现,但是强夯的方式也会根据施工的计划而做出改变,基本的流程如下。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前,平整场地,平整度和表面硬度应满足重型施工设备安全行走的要求。复测场地高程,满足设计起夯面高程要求后,用全站仪向施工场区内引测施工图角点控制坐标,经监理工程师验核后,再按施工图布置夯点,并且用白灰标出夯印。 2、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要对夯锤的落距进行测量,确保每击均能达到设计单击夯击能,同时测量就位后的锤顶面高程和地面高程,锤顶面至自然地面的高度。 3、根据场地周边条件,为了减少强夯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邻近建筑物的一边(10~15米)设置宽1米深2米的防振沟。 二、夯点测放

夯点布置:根据夯点布置设计图,在场地上放出强夯夯点的点位,并进行复核,并且每个夯点都要编号(包括每次夯点放线)。 三、夯点施工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量小于50mm)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夯机移位,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第一遍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四、满夯施工 1、根据锤印搭接要求(1/4)放出个排桩点基准线。 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 3、每排均以第一个夯点为基准,各夯点锤印相互搭接1/4,夯至规定击数,逐点推挤,直至完成该排全部夯点。 4、整排推进或隔排推进,直至完成全部满夯。 五、场地平整及工程交验 1、强夯施工结束后,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及检测部门对工程进行检测。 2、检测确定满足设计要求后,在强夯后的现场实际标高上用推土机进行简单场地平整,进行交工验收。

强夯土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3) 二、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概况 (3) 1、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地段 (3) 2、水文地质 (4) 3、工程概况 (4) 三、本项目强夯土方施工整体规划 (5) 四、人员、机械、设备要求及作业面安排 (5) 1、施工人员配备 (6) 2. 主要机械设备 (7) 3. 试验仪器配置 (8) 4. 施工组织安排 (8) 五、施工准备 (8) 1. 资料准备 (8) 2、施工场地准备 (9) 3. 施工参数确定 (9) 4、强夯地基填料的要求 (11) 六、施工工艺 (11) 七、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测 (13) 1、质量目标 (13)

2、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3) 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15) 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5) 2、工期保证措施 (15) 九、安全文明施工 (16) 十、环境保护 (16) 十一、质量检测与验收 (17) 1、承载力检测 (17) 2、质量检验标准 (17) 十二、附件 (18) 1、施工进度横道图 (18)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强夯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2、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 279:2010 3、《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9 4、建筑施工手册 5、长沙松雅湖环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图纸 6、本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二、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地段 环湖支线是环松雅湖主要四条道路中的一条,根据地质勘探研究成果,路线地处捞刀河低级阶地,地下水受捞刀河河水控制,且地下水位埋深不大,水量较大,圆砾层顶部颗粒较细,多有砂层,易形成流砂。不良地质主要为松雅湖成湖工程中原地面处的水田、鱼池等软土地基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进行填埋。最上面一层的填筑土(平均厚度大概5米)虽未经过压实,但土质情况较好,一般标准贯入度有6-8击;中间一层为软弱夹层(平均厚度约3.5米)是成湖过程中被填埋的水田或者池塘等软土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范围及设计参数 (2) 四、施工技术及材料要求 (5) 五、施工方案 (7) 5.1、强夯法施工流程及要点 (7) 1、施工工艺 (7) 2、施工方法 (8) 3、施工要点 (9) 5.2、强夯置换施工流程与要点 (11) 1、施工工艺 (11) 2、施工步骤 (11) 3、施工要点 (13) 六、质量保证措施 (13) 6.1、技术措施 (13) 6.2、检测措施 (15) 七、安全保证措施 (16) 八、环境保护措施 (18) 8.1噪声污染控制 (18) 8.2施工环境控制措施 (19) 九、文明施工措施 (19) 附图1 强夯置换深度分布图

强夯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成都市东南方向,龙泉山脉以东,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距离资阳市约25公里,距离简阳市约15公里,近期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020万㎡,远期规划总占地面积达到4830万㎡,规划6条跑道。 本标段范围:A(4260~2760),B(7331~8146)。施工面积约92万平方米,主要的工作内容: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排水工程。其中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有:3000KN.M强夯置换31200.75㎡,;填挖交界:3000KN.M点夯70605㎡,填筑压实工法:1200KN.M满夯地基605133㎡。 二、编制依据 1、《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行区工程全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2、《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3、《民用机场飞行区土(石)方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范》(MH5014-2002) 4、《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00)

强夯方案 (降水加强夯)

目录 1、编制说明 (2) 2、工程概况 (2)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2) 3.1单点夯击能试验 (3) 3.2地基加固后土体物理性指标 (4) 3.3大面积地基加固方案技术措施 (4) 3.3.1强夯工艺流程 (4) 3.3.2机具及施工材料要求 (4) 3.3.3井点降水施工 (5) 3.3.4强夯施工技术措施 (7) 3.3.5强夯施工 (8) 4、工程质量标准 (10) 5、工期计划、机械配备及人员计划安排 (10) 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1) 7、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13) 8、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6) 附图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 (18) 附图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9) 附图三:HSE管理机构 (20)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标准、规范 1.1.1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道路地基处理设计图纸 1.1.2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地基处理招标文件 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启东市石化产业园区,工程总面积为28.33万平方米,其中经九路约60000平方米,纬九路约50000平方米,经八路约40000平方米,如意大道延伸段约133300平方米。 2.2.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地基处理设计工艺包括:强排水+强夯。强夯工艺拟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每遍点夯 夯能1500KJ,夯锤底面积按4.0~4.5m2计,夯点间距3.5*7m,夯点布置为梅花形布点,每遍 夯点击数暂定为3-5击,且最后一遍最后两击平均贯入量小于10cm。普夯夯能为1000KJ, 普夯一遍,搭接夯,标准为二击点夯,间距为点间互压1/3锤径。强夯时采用井点降水,降 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可采用真空泵强排水,立管深度、井点间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强夯点夯施工过程中要求降低地下水位不小于2米。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该处理场地上覆约1米厚的吹填沙,下层为淤泥质粉土,透水性较差。鉴于上下层情况, 在强夯施工前沿道路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明沟,深度大于1.5米。井点降水时井点管内贯中粗

强夯验收标准

轻型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软基处理工程验收标准 强夯地基验收标准 依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 主要检验项目 2.3.6.1 夯锤的重量、尺寸、落距和夯点的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 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2.3.6.2 强夯处理后地基的强度或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施工段全数检查。检验方 法:检查地基检测报告。 一般检验项目 2.3.6.3 夯击的范围、夯击顺序、夯击遍数及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并观察检查。 2.3.6.4 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2.3.6.4 的规定。 强夯地基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2.3.6.4

轻型井点降水验收标准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轨道交通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13-2005) 一、检验批及检验频率 降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进行,各种降水方法每个检验批的井点数量可按表A.0.1的要求进行;当井数少于表A.0.1的规定的检验批抽检井数要求时应全数检验。 表A.0.1 检验批划分 二、验收标准 1 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2 对不同的土质应用不同的降水形式,表7.8.2为常用的降水

表7.8.2 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 3 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4 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5 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 6 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7.8.6的规定。 表7.8.6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强夯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 新建铁路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四标段(XXTJIV)第六单元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或填片石强夯施工。 二、施工准备 1.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建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制订必要的保护措施。 2.探明施工区域地质状况,进行详细原位测试,采原状土样作室内试验,有条件可作室内动力固结试验,测定土的动力性能指标。 3.场地清理平整,填片石地段片石填至设计高程以上0.5m后用小块石找平。 4.准备施工机具,主要机械设备:起重机、夯锤、脱挂钩装置,辅助机械设备:推土机、压路机、打夯机。按试夯方案提出的机具型号、数量选择配套设备,并试车检查。 三、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工艺见流程图。 1.准备阶段 试夯方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试桩的施工参数:夯击能量、夯点布置、夯点间距、夯击遍数、间歇时间等,提出一组或多组试验方案。 试夯:现场试夯,试夯过程中做好现场测试和记录。基本测试项目有夯点沉降及夯坑周围隆起、振动影响范围、饱和软粘土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情况等。夯击结束一周至数周后(对疏松、孔隙大且含水量较小的地基夯后一周,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与夯前相同。对比夯前、夯后测试资料,符合效果则可确定为施工参数,否则调整夯击参数后重新试验。 试夯结束后即对场地测量放线,测量场地水准高程,埋设各夯点标桩,并用白灰圈

出夯锤轮廓线,便于找正锤位。 2.施工阶段 根据试夯结果,确定正式施工方案。 夯点布置,按正方形插档法布置。如图: 强夯施工步骤: ①在已平整好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高程; ②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③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④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⑤重复步骤④,按正式施工方案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⑥换下一个夯点,重复步骤②~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⑦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填片石地段补填片石并找平,测量场地高程,停歇规定时间,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 ⑧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⑨用低能量夯“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夯后检测间隔时间:对于碎石土和砂土1~2周后,对于粉土和粘性土2~4周后。 3.收尾阶段 加固场地经检验合格后即可用推土机、压路机等进行夯后场地整平压实,场地标高尽量接近或略低于设计标高。

强夯机毕业设计说明

第一章强夯机简介 1.1强夯法简介 1.1.1强夯法特点 强夯法是一种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改善其抵抗振(震)动液化的能力等。同时,强夯法可提高土层的均匀性,减少工后差异沉降。 强夯法是一种主动加固方法,该法自诞生以来,以其经济易行、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能环保、质量容易控制、适用围广、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在全球各类工程的地基处理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1.1.2强夯法的诞生 强夯法基本思想源于古老的夯击方法,用夯击法加固地基土或土工构筑物是我国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经采用的施工方法。在人类生活的半坡遗址上,即发现原始公社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建筑的柱基垫土经过夯实。进入文明社会几千年以来,中国就一直用夯实法,用夯(木夯、抬夯)、硪(石硪、铁硪)加固地基,并用其修建土工构筑物,如堤、坝、台、墙(小至建筑墙壁,大至城墙),阿房宫前殿遗址即为东西宽1300m、南北长500m、面积60 万m2 的大夯土台基,最初的万里长城及以后的长城心墙也多用土夯实筑成。 强夯技术(Dynamic Compaction)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自1975 年介绍与引进,1978 年开始在工程中试用以来,受到中国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强夯技术能大量消耗建筑及工业垃圾,利用各种无机固体废料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强夯技术处理后地基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能充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强夯法施工如下图。

图1.1强夯法施工 1.2国外强夯机发展及现状 1.2.1国外强夯机发展及现状 图1.2最早的强夯机 在1975年,法国梅纳介绍了一种特制的起重机,它采用液压驱动的强夯专用三角架可以将400kN的夯锤提升到40m的高度。法国尼斯机场为起降波音客机而延长跑道,向海中填土,延长部分有3000m,填土厚原海底为松软的粉土厚50~80m。要求加固深度达40m。为此在现场特制了一台起重量为2000kN、提升高度为25m、自重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适用于饱和及高含水量的黏性土与黄土地基。 1.2 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24-9-9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规程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3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 术语和符号 1.3.1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1.3.2 强夯法

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1.3.3 符号 fak——承载力特征值; Es——压缩模量; Eo——变形模量; H——有效加固深度。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 1.4.1.1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正确领会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设计内容,应在开工前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组织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发现疑问及时和设计方取得联系。 1.4.1.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的施工进行总体策划,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及施工要点,施工质量受控措施,做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合理调度计划,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工程特点及进度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3 测量准备 根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的基准点与技术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测量控制网应能够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要求。

强夯施工方法25153582文档

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厂区地基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大连星辰实业有限公司 编制人:董大光 负责人:曲德雄 编制日期:2011年10月1日

强夯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TGJ79-2002;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业主的技术要求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厂区地基处理工程,本工程施工范围为1号路、13号路、6号路、15号路所围区域场地。根据业主之要求,由于本工程地基处理面积较大,根据本工程特点,分为6块施工区域,同时施工。本方案点夯 4.5米*4.5米梅花形,每块施工区域面积332.46*132.97平方米,夯点74*30个。施工总面积为6*132.97米*332.46米=265238.74平方米。 3.施工准备工作 3.1 组织准备 选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优化组建施工项目部,明确职责范围,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各项工作,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3.2 技术准备

3.2.1 认真作好图纸自审工作,积极与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认真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文件,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使各道工序顺利进行。 3.2.2 准备和熟悉与工程有关的规范,安全技术,规定,标准和图例 3.3 劳动力准备 组织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施工操作人员进场。对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验证考核、录用后要进行入场教育。 3.4 设备施工机具的准备 按照计划要求将工程需要的设备、施工机具组织进场,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转,施工机械设备必须达到完好标准,并按平面布置的规定安装调试或存放和保管好。 3.5 现场准备 做好水、电、路通讯畅通,场地平整,搭设施工临建,做好物资储备,做好季节性施工物资储备管理。 4.主要施工顺序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

强夯设计要求

强夯设计说明 1. 工程概述: 不锈钢产业园双峰基地厂房位于双峰县城西开发区,和森路以北,印塘路以东,八本街以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本厂地内拟建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及其它附属用房。现场地三通一平还未到位,场地未进行去表,现场勘探已经完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大部分为挖填方区,其中填方区深度最深达23米,填方区范围大且很深,须进行强夯处理。由于填方区深度不一,范围大;厂区道路须过30~60吨重型汽车;二期部分建筑具体位置未定;避免厂区内填方区的不均匀沉降而影响以后厂区的建筑安全、道路硬化、园林绿化等,现设计要求厂区填方区应进行强夯处理。由于厂区内厂房的±0.000标高定为111.60,同时考虑以后基础埋深为1.5米左右,现将厂区须强夯范围标高界限定为111.00,即现有场地标高低于111.00的范围均须进行强夯处理。为了不影响场地平整的施工进度,同时考虑场地平整由政府部门负责施工,本工程场地回填本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难以实现,现设计要求场地采用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进行强夯处理。由于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最大影响深度为8米左右。采用更大的强夯夯基能价格很高,同时最大影响深度为10米左右,市场上数量也较少,所以当填土深度超过8米的范围,设计要求

业主方联系政府部门负责施工的施工单位应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压实系数应≥0.85。当施工有难度时,填土深度超过8米的范围应进行两次强夯处理。即场地标高103以下的填方区进行一次强夯,标高111.00以下至标高103.00的填方区进行第二次强夯。 2. 强夯设计技术要求: 一.标高111.00以下至标高103.00的填方区强夯要求: (1) 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 (2)有效加固深度7 m以上,压缩模量>15Mpa。 (3)强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场地平整底面设计标高以下深度4 m范围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压实系数≥0.95,4m-7 m范围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压实系数≥0.90。 二.标高103.00以下的填方区强夯要求: (1) 强夯夯基能为3000KN.M. (2)有效加固深度7 m以上,压实系数≥0.90。 三.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强夯法施工方法

强夯法施工方法 编写人: 审核人:

背景技术: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这种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这种振动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体波包括包括压缩波和剪切波,面波如瑞利波、乐夫波等。 如果将地基视为弹性半空间体,则夯锤自由下落过程,也就是势能转换为动能的过程,即随着夯锤下落,势能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间,势能的极大部分都转换成动能,夯锤夯击地面时,这部分动能除一部分以声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一部分由于夯锤和土体摩擦而变成热能外,其余的大部分冲击动能则使土体产生自由振动,并以压缩波(亦称纵波、P波)、剪切波(横波、S波)和瑞利波(表面波、R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在地基中产生一个波场。离开振源(夯锤)一定距离处的波场如下图所示。 重锤夯击在弹性半空间地基中产生的波场

一、本工程设计简述 1、本工程强夯布点形式为正方形,夯点间距为4m。 2、强夯设备能量必须达到3000KJ(KN·m)每夯,锤底面积为不小于4m2。 3、强夯法施工工艺采用点夯、复夯、满夯的工艺组合,隔行隔点分遍完成;如下图:①代表第一次夯点,②代表第二次夯点。

4、能级采用不同能级组合:高能级处理深层,中能级处理中间层,低能级处理浅层,满夯处理表层的组合。 5、夯点的夯击次数详见下表,且同时符合下列设计要求:

(1)每点最后两夯的平均沉降不小于10c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应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 6、两遍点夯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小于7天。 7 、满夯后地表采用震动压实接着平整场地至设计标高,震动压实激振力不小于400KN ;震动压实次数为4~6次,一次一个循环且间隔不少于4小时。 8、压实度要求 二、强夯施工 2.1.施工场地准备 (1)施工区的范围应在强夯处理范围的基础上再增加向外扩展的用以施工设备支撑、转移、回转所需宽度。 (2)施工前,必须查明施工区周围及场地范围内需保护的建筑物、地下构筑物、挡土墙和地下管线等的位置及标高,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施工范围确定后,应清除场地耕植土、污染土、有机物质植物、树木和拆除建筑物的基础等,有积水的洼地应进行排水、清淤。 (4)整平场地至起夯面标高,整平后的施工场地平整度、密实度应能承受施工机械的重量,满足施工设备行走、运转和运输的要求。 (5)高水位地基强夯时,地下水位以上必须保持3.5m 以上的覆盖层厚度,当不满足这一条件时,应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或采取降水措施。 (6)应用20m×20m 方格网测量夯前场地标高

强夯施工工艺及基本规范

强夯施工工艺详解 2013-01-18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此法最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由于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土作为形成地表覆盖层的次生物质,其分布相当广泛。在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多达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湿陷性黄土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以及技术、经济上的探讨,是一个既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在建设中大量运用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1 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 黄土是由沙砾、粗粉粒、大孔隙胶结构组成,黄土湿陷性是由于水和外力的作用产生的显著附加下沉。强夯是将大吨位重锤起吊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在极短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反复冲击及其产生的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使土体受到瞬间的加荷(受压)、卸荷(受拉)及剪切的反复作用,土中孔隙压缩,同时土体周围产生裂隙,孔隙水顺利排出,土体迅速固结,使土粒原有的接触形式破坏而产生位移,变为新的较为稳定的接触形式,从而达到增加土体密度、提高强度的目的。 2 强夯施工步骤 认真调查,确保强夯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无构筑物。清除地表土,清除范围为路基坡脚外2~3m。整平后在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点位偏差控制在±20cm 范围内,并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重复,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即每个夯点夯6击。除满足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外,还要求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的90%。 换夯点,重复至,直到完成第1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第2,3,4遍夯击。 选用锤质量为3t、落距为6m进行低能量满夯2遍,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要求后一遍与前一遍错开半夯;最后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灰土封闭。在基底地面铺设一层厚2:8灰土。施工时,石灰撒入土中,不洒水进行初拌,拌匀后应闷料8~12h,再进行洒水复拌,拌匀后即整平、压实;待强度检测合格后在灰土垫层上铺设一层防渗复合土工膜。 边坡加固。路基面下处铺设双向精编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每层垂直间距为,最上两层沿平面铺通,其余各层深入路堤边坡宽度,格栅距边坡线的距离不小于,

强夯法施工工艺

第六节强夯法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审核图纸:复核设计资料,绘制夯点布置图。 2、施工机具与设备: 1)强夯法的主要设备包括:夯锤、起重设备、脱钩装置三部分。 2)检查到场设备的各项性能,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并运转良好,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保养。 3、地表处理: 1)在施工前先做好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及时引出地基加固处理范围。 2)清除地表淤泥、草皮及杂物并用带密封槽的车运至指定位置,按设计要求处理。 3)待地表凉干后,用推土机将地表大致整平。 4、夯前勘察: 强夯区域内应有设计院测出的工程地质勘察点,包括地质柱状图及物理力学指标,必要时可补勘核查夯前地质层次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5、施工工艺试验: 现场的测试工作是强夯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施工前先选择一段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强夯试验并进行测试,具体测试工作如下: 1)地面沉降观测:每夯击一次及时测量夯击坑及其周围地面的沉降、隆起。通过每夯击后夯击坑的沉降量控制夯击数。通过地面沉降观测估计强夯处理地基的效果。 2)孔隙水压力观测:沿夯击点等距离不同深度以及等深度不同距离埋设孔隙水压力测头,测量在夯击和间歇过程中地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和水平距离变化的规律。从而确定最大夯击能,合理选用夯击点间距,夯击间歇时间等。 3)深层沉降和侧向位移测试: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深层沉降标测量不同深度土体的竖向位移和在夯坑周围埋设测斜管测量土体侧向位移沿深度的变化,可以有效地了解强夯处理有效加固深度和夯击的影响范围。 4)强夯振动影响范围观测:通过测试地面振动加速度了解强夯振动影响范围。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单点夯击能(锤重乘以落距)、最佳夯击能、夯点距离、夯击击数、夯击遍数、间歇时间等施工工艺参数,制定实施性施工工艺细则,并对现场施工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高能级强夯施工

强夯技术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的对比 (1)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 回填土地基经挤密碎石桩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从100kPa提高到133~167kPa,平均仅提高50%,而费用高达200~300元/m2,平均每提高10kPa需要费用50元。如果该工程60万m2回填土地基全部采用这种方法加固处理,总费用约为一亿元,且工期大大延长,所以该方案不宜作为大面积地基加固方案。 (2)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方案 根据该工程的试桩结果,填方区回填土地基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比挖方区同类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约低40%,这充分反映了4~8m厚的回填土对桩承载力的影响。再加上回填土湿陷性造成的负摩阻力影响,每根桩约有近一半的桩长不能发挥作用,按全部工程2万根桩计算,将近一万根桩被白白打入地下,浪费十分惊人,而且工期在幅度延长。所以,采用桩基础也不合理。 (3)强夯法加固处理方案 回填土地基经强夯加固后,地基承载力可以从100kPa提高到200kPa左右,按50元/m2加固费用计算,平均每提高10kPa仅需费用5元/m2,成本仅是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的10%,该工程60万m2回填土地基如果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仅此一项就比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节省投资数千万元,与上述两种方案相比,强夯法又可大大缩短工期,因此,强夯法是较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强夯法是一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地基处理方法,符合我国工程建设“资源节约性、节能环保性”发展方向。如在辽宁某船厂项目中,由于高能级强夯法合理而有效应用,直接节省钢材1200t,节省混凝土超过6万m3。大连某石油仓储项目,因采用了高能级强夯法地基加固+环墙浅基础的方案,直接节省钢材2200t,节省约48000m3混凝土。按此比例推而广之,如果全国每年有500万m2高能级强夯面积,总量可直接节省约40万t钢材,450万m3混凝土,180万t水泥。在不考虑运输的情况下,间接可节省60万t标准煤,480万t水,13860万kW?h电,因煤炭和电力消耗量的减少烟粉尘排放350t,排放二氧化碳120万t,二氧化硫排放9000t,其节能环保的优势和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强夯法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变形与承载力双控且以变形控制为主的设计方法,对高能级强夯工程尤其如此。具体来讲,强夯地基处理的设计要结合工程经验和现场情况,主要从夯锺、施工机具选用、主夯能级确定、加固夯能级确定、满夯能级确定、夯点间距及布置、夯击遍数与击数、有效加固深度、收锺标准、间歇时间、处理范围、监测、检测、变形验算、稳定性验算、填料控制、夯坑深度与土方量计算、减振隔振措施、降排水措施、垫层设计、基础方案、结构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强夯和强夯置换的区别主要在于:(1)有无填料;(2)填料与原地基土有无变化;(3)静接地压力大小;(4)是否形成墩体(比夯间土明显密实) 强夯

道路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道路所经区域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原为xxx的取土场,结束后填埋,为杂填土,填埋年限约3年黄褐色,湿,局部饱水,松散、多孔隙、成份混杂,以粘性为主,含砂、砖块、碎石、钙质结核、植物根系、建筑垃圾等,局部夹青灰色淤泥质土。该层层底埋深0.50-7.80米,层厚0.50-7.80米,平均层厚4.42米。 本次设计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标线部分及交叉口预埋信号管道)、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参照城市支路 2、设计车速:30km/h 3、交通等级:轻交通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 5、道路标准荷载:BZZ-100 四、道路设计 1、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线型:依据xxx规划》定线,整体南北走向。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最大纵坡为0.685%,最小凹形竖曲线R=7500米。 3、道路横断面设计 xxx路道路红线标准宽20米,双向两条机动车道,道路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 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3米+14米+3米=20米),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车行道路面采用直线型路拱,横坡采用1.5%双面坡控制;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采用1.5%单面坡。 4、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 ①路基处治 该路基为杂填土软弱路基,路面结构层下回填0.5米厚天然级配砂砾石垫层,压实度不低于95%,垫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垫层下3米范围(杂填土不足3米时挖至原状土层)内杂填土进行挖除,并用强夯夯实,压实度(重型标准)≥90%;然后素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91%;与原状土衔接处开挖台阶再进行填筑,台阶宽度不小于2m。 ②路基填挖交界处理 ③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腐殖土,或含杂草、树根等及含水饱和的湿土,透水性不良的土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