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秋的喁语》

第四单元《秋的喁语》

第四单元《秋的喁语》
第四单元《秋的喁语》

主备人课题第四单元《秋的喁语》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乐曲ABA的结构,感受其流畅连贯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名画等理解乐曲,通过语言和绘画表现自己的想法。

3.乐意倾听,喜欢欣赏活动。

学情分析

教学

重、难点

理解感受音乐作品

教学手段

或方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及内容二次备课内容(一)出示画《秋日私语》,组织谈话。

教师:这是什么季节?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

(二)欣赏教师讲述的配乐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内

容及基本结构。

教师:秋天的脚步慢慢走来,秋天的清风拂过林荫道,

阳光穿过树冠照射在地面上,地面的落叶被踩的沙沙作

响,树林是那么的寂静,鸟儿唱着思乡的歌谣准备离开北

方,天是那么的高,前方的路是那么的遥远。心情带着

单单的忧郁,不知是惋惜落叶的飘零,还是在追忆往昔的欢乐?

(三)完整欣赏乐曲,了解乐曲ABA结构。

1.完整地倾听音乐。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音乐,音乐中就讲了这个故事。

2.出示图谱和小鸟,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感受乐曲ABA结构。

3.分段欣赏音乐,尝试表现乐曲。

4.交代作品:《秋日私语》。

教师:这首动听的乐曲名字叫《秋日私语》,是法国作曲家塞内维尔和图森保罗谱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三)再次出示画,激发创作。

教师:这是白金尧作家画的,名字也叫《秋日私语》,把你听音乐的感受也通过画画出来。

(四)结束活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 文课程纲要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苏教版第八册) 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课文 50课时 练习 14课时 综合性学习 10课时 习作 14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18课时 总计 106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能准确认读250个生字,其中179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会默写。有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了解字义,认清字形的习惯。 2、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举例、查字典、近义词替代、反义词转换、联系上下文)重点练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正确搭配,尝试运用教材中部分理解积累的词语。 3、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4、能继续了解承接、总分、概括与具体、并列等段落结构(自然段)。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承接、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总分),初步认识逻辑段。 5、能围绕一个意思用总分(或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能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连接词按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连贯;学习根据单幅图展开合理想象,写清楚一件事情;能用日记经常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的生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6、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 7、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8、能根据所见所闻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能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谈谈对热点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 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计20分)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对齐,也就是()对齐。 2、0.47加上()个0.01是0.5;()加上7个0.1是1。 3、6.53至少加上(),才能得到整数。 4、11.67比()少8.49;41.74比()多17.45。 5、比9.25吨多500千克是()吨;比 1.95米少8厘米是()米。 6、7.5与0.61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7、小丽带了15元去买一本10.2元的书,她还剩()元,如果他想买两本,那么还缺()元。 8、两个数的和是 3.79,如果一个加数增加 4.2,另一个加数减少 3.5,和是() 9、两个数的差是 2.51,如果被减数减少 1.3,减数增加 1.2,差是()。 10、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比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大()。 11、根据 6.4- 2.47=3.93,请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一个减法算式()。 12、2.17+3.84+6.16=2.17+(3.84+6.16)应用的运算律是()。 13、一桶水,倒去 3.2升,剩下的比倒去的多 2.8升,这桶水原()升。 14、李师傅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米的绳子接起了捆扎报纸, 接头处用去0.2米,接好后的绳子长度是()米。 二、缜密思考,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计5分)

1、44个百分之一加上0.56的结果是1。() 2、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3、一个两位小数加上另一个两位小数,和一定是两位小数。() 4、一个三位小数减去一个一位小数,差一定是三位小数。() 5、和是小数,两个加数一定都是小数。()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一根电线长20米,第一次剪去3.8米,第二次剪去4.15米,这根电 线和原来相比,短了()米。 A、12.05 B、7.95 C、 3.8 D、 7.23 2、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 2.6,另一个减少 1.2,和就增加()。 A、2.6 B、3.8 C、 1.2 D、 1.4 3、两个数的差是 4.5,如果被减数减少0.6,减数增加 1.4,差是()。 A、5.3 B、3.7 C、2.5 D、 6.5 4、把0.5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来的数大()。 A、0.522 B、5.22 C、57.42 D、574.2 5、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减数是4.8,差是()。 A、7.2 B、1.2 C、16.8 D、10.8 6、甲乙两数的和比甲数多 2.7,比乙数多 3.5,甲数比乙数多()。 A、6.2 B、0.8 C、3.5 D、2.7 7、一支钢笔和一本练习本共12.7元,已知钢笔的单价是8元,一支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几何图形初步》

D C B A F E D C B A B A F E D C B A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建”字所在 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 .美 B .丽 C .云 D .南 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 ^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 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 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 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 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 4.如图,对于直线AB ,线段CD ,射线EF ,其中能相交的是( ) … 5. 把一条弯曲的河道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航程,其中的道理可以解释为( ) A .线段有两个端点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线段可以比较大小 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BOC=40°, 则∠AOD=( ) ° B. 50° ° D. 140° 7.用度、分、秒表示°为( ) A. 420291'''? B. 4391'? C. 40291'''? D .4391'''? 8.甲看乙的方向是北偏东3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

D C B A { A .南偏西30° B .北偏东30° C .北偏东60° D .南偏西60°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线段A B 和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B .射线OA 和射线AO 不是同一条射线 C .数轴是直线 D .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 10.如图,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点将线段MB 分成MC:CB=l:2,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1.直角三角板绕其一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__. 12. 如图,已知B 是AC 的中点,C 是BD 的中点,若BC=2cm ,则AD=________cm. 。 13.已知α∠与β∠互余,且40α=∠,则β∠为 . 14.如果?79-2x 与?21+6x 互补,那么x =____________. 15. 计算:(1)(?180-422391'''?)÷3= ;(2)5234'?×3+2435'? . 16.如图所示,OD 平分∠BOC , OE 平分∠AOC .若∠BOC =70°,∠AOC =50°, 则∠DOE = . 17.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 18.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中那样折叠后, 若得到∠B AO '=700,则∠OG B '=______. 19.已知∠AOB=60°,∠BOC=15°,那么∠AOC=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3分) 20.(8分)如图,已知A 、B 、C 、D 四点. 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画直线AB ; (2)画射线AD ;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立体几何图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柱体; 包括:圆柱和棱柱,棱柱又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棱柱体按底面边数的多少又可分 为三棱柱、四棱柱、N棱柱; 棱柱体积统一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即V=SH, 第二类:锥体; 包括:圆锥体和棱锥体,棱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以及N棱锥; 棱锥体积统一为V=SH/3, 第三类:球体; 此分类只包含球一种几何体, 体积公式V=4πR3/3, 其他不常用分类:圆台、棱台、球冠等很少接触到。 大多几何体都由这些几何体组成。 2平面几何图形如何分类 a.圆形 b.多边形:三角形分为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 分为不规则四边形,体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分:矩形,菱形,正方形、五边形、六…… 注: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1立体几何图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柱体; 包括:圆柱和棱柱,棱柱又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棱柱体按底面边数的多少又可分 为三棱柱、四棱柱、N棱柱; 棱柱体积统一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即V=SH, 第二类:锥体;

包括:圆锥体和棱锥体,棱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以及N棱锥; 棱锥体积统一为V=SH/3, 第三类:球体; 此分类只包含球一种几何体, 体积公式V=4πR3/3, 其他不常用分类:圆台、棱台、球冠等很少接触到。 大多几何体都由这些几何体组成。 2平面几何图形如何分类 a.圆形 b.多边形:三角形分为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 分为不规则四边形,体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又分:矩形,菱形,正方形、五边形、六…… 注: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 【知识点归纳】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点、线、面、体 A.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 B.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线可分为直线、射线、线段 C.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D.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可分为平的面、曲的面。 二、直线、射线、线段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 们的交点。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下载)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盘是那样明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 ..紫葡萄?(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繁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缩句。 1.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湛蓝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不清的星星在夜空中像璀璨的钻石一样发出炫目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狡猾的狐狸用花言巧语欺骗了乌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害羞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棵我童年时种下的树已经长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英勇的五连战士顺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修改病句。 1.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苏教版第九册第四课备课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第四课备课教案 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诗歌。 2、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②押韵。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 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

第四章达标测验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的棱柱有() A.4个面 B.6个面 C.12条棱 D.15条棱 A (1)A B (2) C D B (3) Cγβ α (4) 2.如图△2从正面看可看到的是() 3.如图3,图中有() A.3条直线 B.3条射线 C.3条线段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如果PA=PB,那么P是线段AB的中点; B.作∠AOB的平分线CD C.连接A、B两点得直线AB; D.反向延长射线OP(O为端点) 5.如图4,比较∠α、∠β、∠γ的大小得()A A4 A 3A 2 A.∠γ>∠β>∠α; B.∠α=∠β; C.∠γ>∠α>∠β; D.∠β>∠α>∠γ. 6.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A.210° B.30° C.150° D.60° 7.两个角,它们的比是6:4,其差为36°,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互余 B.互补 C.既不互余也不互补 D.不确定 8.∠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A.∠α=∠β; B.∠α>∠β; C.∠α<∠β; D.以上都不对 9.如果∠α=3∠β,∠α=2∠θ,则必有()O A1 (5) B A.∠β=1 2 123 ∠θ;B.∠β=∠θ;C.∠β=∠θ;D.∠β=∠θ; 334 10.如图5所示,已知∠AOB=64°,OA 1平分∠AOB,OA 2 平分∠AOA 1 ,OA 3 平分∠AOA 2 ,OA 4 平分∠AOA 3 ,则∠AOA 4 的大小为() A.8° B.4° C.2°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线段AB=8cm,延长AB至C,使AC=2AB,D是AB中点,则线段CD=______. 12.如图,从城市A到城市B有三种不同的交通工作:汽车、火车、飞机,除去速度因素,坐飞机的时间最短是因为___________. 13.57.32°=_______°_______′_______″;27°14′24″=_____°. 14.已知∠a=36°42′15″,那么∠a的余角等于________. 15.∠1+∠2=180°,∠2+∠3=180°,根据________,得∠1=∠3. 16.表示O点南偏东15°方向和北偏东25°方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等于____ 17.如图,∠AOC=90°,∠AOB=∠COD,则∠BOD=______°. 铁路D C A 航线 B B 公路 (6) O (7) A 18.102°43′32″+77°16′28″=________;98°12′25″÷5=_____. 19.已知线段AB=acm,点A 1平分AB,A 2 平分AA 1 ,A 3 平分AA 2 ,……,A n 平分AA n-1 ,则AA=_______________cm. n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豆沙镇中心完小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小数加法和减法》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填空。(共16分) 1.7.85至少加上( )才能得到一个整数。 2.4.17比3.39大( ),比5.86多1.4的数是( ),9比()多5.45。 3.把22个0.01和6个0.01合起来是();比9个0.1多3个0.1的数是()。4.比1小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它与1的和是(),它与1的差是()。5.小明收集废品2.5千克,比小华少0.28千克,小华收集废品( )千克。6.两个数的和是37.4,如果这两个数各增加0.4,那么现在两数的和是( )。7.小明计算4.26减去一个小数时,由于粗心把减号看成了加号,得4.61。那么这道减法算式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 8.小红计算某数加5.2时,把5.2误看成了52,算得的结果是67.8。这道题的正确结 果是()。 9.算算看看,想想填填: 0.1+0.11=() 0.1+0.11+0.111=() 0.1+0.11+0.111+0.1111=0.4321 …… 0.1+0.11+0.111+0.1111+……+0.111111111=() 二、计算。(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4.77-4.7=5-0.9= 2.4+ 5.6= 4.8+0.8= 1.9-0.9=7.58-0.08= 5.7+0.9=5-0.5= 2.竖式计算。(最后两道题要求验算) (10分) 4.92+7.88= 16.31-6.8= 3.7+1.73=30-13.65=

38.5元 10.85元 62.8元 25元 3.计算下面各题。(12分) 7.84+2.38-4.65 16.8-5.42-4.2 5.4+3.75- 6.8 2.6+8.04+3.68 三、选择。(10分) 1.从1里面连续减去( )个0.1,所得的结果是0。 A .10 B .100 C .1000 2.一个等腰三角形中,相邻的两条边分别长5.6厘米和7.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周长不可能是( )厘米。 A .13 B .18.6 C .20.4 3.一个三位小数加上一个两位小数,它们的和一定是( )。 A .两位小数 B .三位小数 C .五位小数 4.一个加数减少0.7,如果要使和增加8.5,另一个加数应( )。 A .减少9.2 B .增加9.2 C .增加7.8 5.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 A .5.89 B .4.5 C .0.45 四、解决实际问题:(共44分,第1题8分,第2题6分,其他每题5分。) 1、 (1)保温杯比保温瓶便宜多少钱? (2)小华妈妈选购了一个炒锅和一个烧水壶,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七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学校 班别 姓名 学号 总分 一、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 个交点。 2、经过两点, 且 一条直线。 3、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是因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4、若AB ∥CD ,HG ∥CD ,则有 ∥ ∥ 。 5、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AC= = 21 。 6、用三种方法表示右图的角: 、 、 7、右图有 条线段。 8、0.5周角= 平角= 直角= 度。 9、0.15°= ′= ″ 10、若∠1:∠2:∠3=1:2:3,且∠1+∠2+∠3=180°,则∠2= 度。 11、直线AB 上有一点C ,直线AB 外有一点P ,由A 、B 、C 、P 四点可以确定 条线段。 12、钟表在3点30分(即3点半)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 度。 13、如右图所示,图中有 个小于平角的角。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一点P 只能作一条直线。 B 、经过三点只能作三条直线。 C 、直线AB 和直线BA 表示同一条直线 D 、直线a 比直线b 短 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B 、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C 、小于平角的角是钝角 D 、一周角等于四个直角 A B C

3、下列图形中,无端点的是( ) A 、角平分线 B 、线段 C 、射线 D 、直线 4、平面内三条两两相交的直线( ) A 、有一个交点 B 、有一个或三个交点 C 、有三个交点 D 、上述都不对 5、在长方形、长方体、三角形、球、直线、圆中,有( )个平面图形。 A 、3 B 、4 C 、5 D 、6 6、已知AB=10cm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AC=16cm ,那么线段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为( ) A 、5cm B 、4cm C 、3cm D 、2cm 7、若点B 在点A 的北偏东30度,则点A 在点B 的( ) A 、南偏西30度 B 、北偏东60度 C 、南偏西60度 D 、西偏南60度 三、 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 、B 、C 、D ①画射线CD ②画直线AD ③连结AB ④直线BD 与直线AC 相交于点O 2、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拼在一起,试确定图中∠A 、∠ B 、∠AEB 、∠ACD 的度数,并用 “<”将它们连起来。 A D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一、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 结论: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 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2)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 (3)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3、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线段的比较 (1)叠合比较法;(2)度量比较法。 5、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6、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有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BC=2 1AB 或AB=2AC=2BC 。 例题:1、如果线段AB=5cm ,BC= 3cm ,那么A 、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 .8 cm B 、2㎝ C .4 cm D .不能确定 解:D 点拨:A 、B 、C 三点位置不确定,可能共线,也可能不共线. 2、已知线段AB=20㎝,C 为 AB 中点,D 为CB 上一点,E 为DB 的中点,且EB=3 ㎝,则CD= ________cm . 解:4 点拨:由题意,BC=0。5AB=10cm ,DB=2 EB=6cm,则CD=BC -DB =10-6=4(cm) 3、平面上有三个点,可以确定直线的条数是( ) A 、1 B .2 C .3 D .1或 3 二、角 1、角的概念: (1)角可以看成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叫角的边,共同的端点叫角的顶点。 (2)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方法: 角用“∠"符号表示 (1)分别用两条边上的两个点和顶点来表示。(顶点必须在中间) (2)在角的内部写上阿拉伯数字,然后用这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角. (3)在角的内部写上小写的希腊字母,然后用这个希腊字母来表示角。 (4)直接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 3、角的度量:会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4、角的单位:角的单位有度、分、秒,用°、′、″表示,角的单位是60进制与时间单位是类似的。度、分、秒的换算:1°=60′,1′=6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54133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 1,走,我们去植树补充习题答案 一,读一读,再抄写。 二,读一读,根据提示写句子。 1,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2,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沟渠,山坡,欢声笑语,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数木可以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森林,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栽的小树。 四,把收获写下来。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以后要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四下1、走,我们去植树补充习题答案! 二、1、蜜蜂是勤劳的天使 2、叫洪水止住脚步让庄家快乐成长。 三、2、树木依靠叶子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绿色宝库是森林绿色的希望是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植下的小树。 四、读了这些文字,我真的感受到了森林的重要,它可以调节气温,清新空气,制造氧气。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它! 四下2、第一朵杏花补充习题答案! 二、2、慎重严重郑重 三、选3 四、1、霎时间转眼间须臾 2、兴奋激动 3、严谨一丝不苟 四下3、燕子补充习题答案! 一、聚集俊美偶然 分散丑陋时常 二、1、分红的桃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2、在暖暖的阳光下,小猫侧身躺在墙角,舌头先舔下自己的爪子,然后在脸上抹了几下。三、 1、 (2)、细雨柔柳青草花小燕子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1)电线小燕子欢快动听 (2)几痕表现朦朦胧胧,像有又像无,很逼真,如果换成几根就太清楚了没有作者写的耐人寻味。 四、剪闹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五、抓住小猫耳朵大,胡子硬眼睛灵活来写的。 四下4 一,通过学习,你弄懂古诗中的那些字词的意思?写下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九册)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质量检测试卷 (5)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质量监测试题 数学 五年级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来到数学快乐测试园,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请认真思考,细心答题,你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轻松做题吧! 一、口算。 0.7+0.9= 0.8+0.6= 8.24+3.76= 4.1-3.8= 14+0.78= 14.6-0.34= 1.3+8.56= 0.8-0.55= 4-0.04= 1-0.03= 30.5+3.05= 0.8-0.45= 0.78+2.2= 5-0.08= 3.25+0.75= 10-0.1= 1.5-0.5= 1-0.9= 2.3+0.6= 0.9+0.8= 1.9-0.9= 3.5- 2.4= 0.36+0.64= 0.96-0.3= 3.5+4.2= 6-0.5= 2.7-0.4= 1-0.3= 0.8+ 0.7= 4.5-3= 7.8-1.1= 3.4-1.5= 1.5-0.5= 1-0.9= 2.3+0.6= 0.9+0.8= 1.9-0.9= 3.5 -2.4= 0.36+0.64= 0.96-0.3= 1.5-0.5= 1-0.9= 2.3+0.6= 0.9+0.8= 1.9-0.9= 二、计算下列各题 8.65-6.31= 10-7.64= 13.6+8.46= 0.99+1.1= 1.23+6.52= 5.32-0.93= 6.35-5.23= 1.23+5.69= 1.26+5.21= 0.96-0.23= 7.26-4.93= 2.16-0.23= 9.28+7.32= 5.2-0.9= 2.65+9.32= 4.63+8.92= 7.65-6.23= 8.28+4.75= 9.23+5.45= 6.23-4.53= 6.52+2.63= 4.62+8.95= 7.24+6.21= 8.52+4.65= 10- 3.65= 3.2+1.73= 18.7+3.14= 23.5-2.8= 三、脱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简便计算。(注意书写整洁) 45.55-(6.82+15.55) 34.52-17.87-12.23 3.6-1.28+3.09 4.32-(1.26+2.34) 2.5+3.25+0.75+7.5 4.57+3.17+3.43+ 5.83 23.75-8.64-3.36 17.83-9.5-7.83-0.5 3.45+8.7+16.55+1.3 8.54-5.96 27.38-5.34+2.62-4.66 21.63-(8.5+9.63) 3.6-1.28+3.09 4.32-(1.26+2.34) 2.5+3.25+0.75+7. 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试卷七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

七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一点P 只能作一条直线。 B 、射线AB 和射线BA 表示同一条射线 C 、直线AB 和直线BA 表示同一条直线 D 、射线a 比直线b 短 2、下面表示ABC 的图是( ) A A B C D 3、如图(7) ,从A 到B 最短的路线是( ) A 、 A -G -E - B B 、A - C -E -B C 、A - D -G - E -B D.、A - F -E -B 4、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 A 、可能是0个,1个,2个 B 、可能是0个,2个,3个 C 、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 D 、可能是1个或3个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C.线段的中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B.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D.AB=BC,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 7、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不能确定 8、AB=10,AC=16,那么AB 的中点与AC 的中点的距离为( ) A 、13 B 、3或13 C 、3 D 、6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时4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30° B 、6时30分,时针与分针重合 C 、3时3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90° D 、3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30° 10、如图,四条表示方向的射线中,表示北偏东60°的是( ) 二、填空题 1、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钉在墙上,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 B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练习

15? 65? 东 (5) B A O 北 西 南一、填空 1 (1)线段AB=5,延长AB 到C,使BC=2AB,若D 为AB 的中点,则DC 的长是 _________. (2)线段AB=5cm,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BC=8cm,则AC=________. 2 如图, D 为AB 的中点, E 为BC 的中点, AD =1cm, EC =1.5cm, 则DC =____cm. 3 ∠α的补角是137°,则 ∠α=__________,∠α的余角是__________; 65°15′的角的余角是_________;35°59′的角的补角等于__________。 4.(1)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余角为_________°. 5.如图5所示,射线OA 表示_____________方向, 射线OB 表示______________方向. 6.如图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 (1)若∠AOC =32°48′56″,则∠BOC=____°____′____″ (2)若∠BOC = 5 3∠AOB ,则∠AOC=________°. 7.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交点个数最多有_______个. 8.时钟4点15分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__________。 9.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是∠AOC 的平分线,∠1=17°,则 ∠2=_____°,∠3=______° (图3) (图4) 10.如图4,OM 是∠AOB 的平分线,射线OC 在∠BOM 的内部,ON 是∠BOC 的平分线若∠AOC=80°,则∠MON=__° 二 选择 11.已知线段AB =10 cm ,AC +BC =12 cm ,则点C 的位置是在:①线段AB 上;②线段AB 的延长线上;③线段BA 的延长线上;④直线AB 外.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A )0种 (B )1种 (C )2种 (D )3种 12.分别在线段MN 的延长线和MN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P 、Q ,使MP =2NP .MQ =2MN .则线段MP 与NQ 的比是………( ) (A ) 31 (B )32 (C )2 1 (D )23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 (B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A B O B O C A M N C B A 1 3 2 O E D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苏教版第八册) 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课文 50课时 练习 14课时 综合性学习 10课时 习作 14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18课时 总计 106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能准确认读250个生字,其中179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会默写。有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了解字义,认清字形的习惯。 2、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举例、查字典、近义词替代、反义词转换、联系上下文)重点练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正确搭配,尝试运用教材中部分理解积累的词语。 3、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4、能继续了解承接、总分、概括与具体、并列等段落结构(自然段)。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承接、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总分),初步认识逻辑段。 5、能围绕一个意思用总分(或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能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连接词按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连贯;学习根据单幅图展开合理想象,写清楚一件事情;能用日记经常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的生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6、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 7、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4分) 60×9= 14×70= 35×2= 125×4= 1-2 7= 90÷30= 333÷3= 420÷7= 76÷38= 1 6 + 56 = 1+3+5+7+9= 62+65+68= 134-34-57= 287-63-37- 2.列竖式计算,打☆的题目要验算(共16分) 376÷28= 400÷60= ☆2700÷150= 627÷33= 224÷28= ☆ 720÷68=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 分)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2.小月亮气象小组测得某天的气温如下:13℃、15℃、22℃、24℃、21℃、19℃,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平均气温是()。 3. 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 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 ()辆;产量最多是() 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 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 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4.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 参加()小组的是() 小组人数的2倍。 三.选择题(共12 分) 1.2018年10月,某地的平均气温是2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这个月每天的气温都不超过23℃ ②. 这个月每天的气温有可能都不是23℃ ③. 这个月每天的气温一定都不是23℃ 2.如图,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4 ②6 ③8 3.如图,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句子(最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句子(最新) 一、按要求写句子。 1.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矗立在公路两旁。(仿写比喻句) 一棵棵白杨树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心情得更加生动。 例: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害怕) 看到满分的成绩单,我高兴得_______________。(高兴) 3.雷锋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兰芳卖房度日。梅兰芳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写句子。 1.运动会上,赛事都是热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夜晚,蟋蟀住在它舒服的住宅里悠游自在地唱着歌。(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仔细观察就不能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蟋蟀没有特别好的工具。(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蟋蟀用前足扒土。蟋蟀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缩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 1.根据算式5.38+ 2.12=7.5,写出两道减法算式是( )和()。 2.2.47比3少(),()比4.14多0.73。 3.被减数比差大6.2,减数比被减数少 4.7,被减数是( )。4.某天早上的气温是6.5℃,中午气温上升了3.1℃,晚上气温比中午降低了4.2℃。这天晚上的气温是()℃。 5.小红用一根1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一边长0.25米,另一边长0.375米,第三边长()米,这是一个()三角形。 6.在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中,差是3.75,如果被减数增加0.6,减数减少0.6,差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8和0.80相比,它们的( )。A.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B.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一样 C.大小不相等,计数单位一样 D.大小不相等,计数单位也不一样 2.一根绳子长2米,第一次用去0.6米,第二次用去0.9米,这根绳子短了( )米。A.0.5 B.0.6 C.0.9 D.1.53.被减数是三位小数,减数是一位小数,差是()。 A.一位小数 B.两位小数 C.三位小数 D.四位小数4.1里连续减去()个0.1,结果是0 。

A.10 B.100 C.1000 D.10000 三、计算题。1.直接写得数。 1.2+3.5= 0.66-0.6=4-0.46=0.1-0.01=4.8+2= 10-0.1= 2.7+0.8= 2.6+34= 2.用竖式计算。 5.9+14.58= 3.78+3.42=23-15.8=45-2 6.74=四、解决问题。 1.同学们用竹竿量湖水的深,已知竹竿长4米,量完后露出水面部分的长是 2.36 米。湖水深多少米? 2.妈妈在儿童玩具商店里买了两个玩具,一辆儿童汽车18.5元,一个小熊玩具17.85元,妈妈买这两个玩具一共花了多少元? 3.小军买了两本书,其中《故事大王》售价6.3元,《童话世界》售价 7.8元。他付出一张人民币后,营业员找回5.9元。你知道小军付出的 是一张面额多少元的人民币吗?(用计算器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