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多糖概述

第一讲 多糖概述

第一讲 多糖概述
第一讲 多糖概述

第一讲多糖概述

多糖(Polysaccharides)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多糖的研究历程

核酸、蛋白质和多糖并称为生命三大物质。

核酸、蛋白质研究进程显著快于多糖。(说明原因)

1.生物体内糖的研究历程:

19世纪:认为多糖是能量物质,主要研究多糖的代谢与转化途径;

20世纪:认为多糖是机体的结构物质,主要研究细胞外的基质成分;

21世纪:认为多糖是机体的信息物质,主要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计划

美国:1986年,“糖库计划”;

2001年,“功能糖组学研究计划”,研究蛋白质/糖链—细胞通讯。

日本:1991年,“糖工程前沿计划”;

2002年,“糖链功能1000”计划,研究糖链功能/糖类药物。

欧盟:1994年“欧洲糖类研究开发网络”;

“欧盟第四、五、六框架”,研究糖链结构与功能。

中国:跟踪性研究和探索生研究;

急需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支持。

作为三种生物大分子之一,糖类的研究工作和蛋白质、核酸的研究工作相比,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国际上多糖研究以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过一个相对寂静的时期之后,自80年代各地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掀起。

3.糖链与生理病理的关系

(1)与生理、病理的关系

在正常生命过程中,多糖参与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免疫应答;

在病理过程中,多糖参与癌变、感染过程。

(2)在分子内及分子间的作用

分子内:影响蛋白质的折叠、半衰期,并对蛋白质有监护作用。

分子间:具有细胞识别、抗原性和信号转导作用。

二、多糖分类

1.根据组成单糖的类别,多糖可分为:

(1)均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s):指由同一种单糖组成,如淀粉(starch)、纤维素(cellulose)。

(2)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s):杂多糖则是由多种单糖组成,如树胶(gums)、粘胶多糖(mucillages)、果胶(pectins)、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s)等。

(3)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s ):糖缀合物是指多糖与其它非糖部分如蛋白质、肽、脂类以及核酸等结合形成(glycoconjugates)。

糖缀合物的研究在近30年才渐渐热起来,随着生物和生化技术的发展,一些卓有成效的新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NMR)、质谱(MS)、放射免疫、定点突变等的应用,大量糖缀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被揭示和认识。目前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已达300多种。2.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五大类:

真菌多糖高等植物多糖

藻类地衣多糖动物多糖

细菌多糖

三、多糖的结构

多糖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聚物,自然界分布很广,植物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粘胶、果胶、淀粉,动物的糖原、甲壳质、粘性物质等都是多糖或由多糖组成的。对多糖的结构研究虽远不及蛋白质及核酸,其结构分类与蛋白质的结构含义基本相同,也可分为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而高级结构又可分为二级、三级及四级结构。

1.多糖的一级结构

一级结构主要是由单糖基的构型(L或D)、异头物的构型(α或β)、糖基环化方式(五元环或六元环)、有无分支、糖基上多个羟基是否被取代(如氨基、硫酸基、磷酸基、酰基等取代)、相

邻单糖基相连糖苷键的的位置(1→2,1→3,1→4)、单糖基相邻的顺序等因素组成。

2.多糖的高级结构

多糖的高级结构(即构象)决定于其一级结构,其结构层次可分为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1)二级结构

多糖的二级结构通常指多糖的骨架的形状,即多糖骨架链内以氢键结合所形成的各种聚合体。二级结构一般只关系到多糖分子的主链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例如纤维素分子是锯齿形带状,直链淀粉是空心螺旋状。在多糖链中,糖环的几何形状几乎是硬性的,各个单糖残基绕糖苷键旋转而相对定位,可决定多糖的整体构象。

(2)三级结构

多糖链一级结构的重复顺序,由于糖单位的羟基、羧基、氨基以及硫酸基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导致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或折叠,或者是两链双螺旋排列关系而形成的一定构象即多糖的三级结构。

(3)四级结构

多糖的四级结构是相同或不同多糖链的协同结合而形成的聚集体,也即亚单位现象。多糖的内部基团有相互作用,因其不同氢键的形成而构成特定的高级结构。

四、多糖的生物活性

多糖的生物学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除众所周知的多糖在生物体内有的是贮存物质、有的是结构支持物、有的有水合机械保护作用等等外,随着对糖类在生命现象中重要性的不断认识,发现生物多糖可以携带巨大的信息量,而成为参与生命现象中形形色色识别作用的基础。不论是生物体作为通讯识别的信息分子还是细胞间的识别无不与糖链有关。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凝血、抗溃疡、防辐射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1.多糖的免疫活性免疫包括: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多糖类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它因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而且药物质量容易用化学手段控制等优点,已成为当今新药发展方向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多糖主要是通过激活T细胞、B细胞、活化补体巨噬细胞(Mj)、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T细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活化补体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2.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肿瘤的发生、辐射致癌、心脑血管疾病、器官的缺血再灌流、药物中毒、人体衰老等过程都涉及到自由基和活性氧。已有许多研究指出,自由基和活性氧是细胞癌变的原始引发机制。

活性氧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多种有机氧自由基、单线态氧(O1)、无机和有机过氧化物(ROO·)等,它们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多糖具有抗氧化性,且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中所含酸性基团有关,并与它与否与其它大分子形成缀合物有关。3.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是目前公认的多糖抗肿瘤作用产主要机制之一。

多糖是生物反应调节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活免疫细胞,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

基因的表达,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

4.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近十年来进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5.多糖的抗病毒作用

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已被药学界认可。

对于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酸化多糖、中性多糖、脂多糖、糖蛋白和结合有肽的多糖。

硫酸化多糖包括:硫酸葡聚糖、角叉菜胶、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多糖中包括:猪苓多糖、裂褶菌多糖、松果多糖等。

6.多糖的抗感染作用

多糖抗感染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宿主免疫功能和直接杀菌,抗病毒作用来实现的。

7.多糖的抗衰老作用

衰老会导致由T细胞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多糖类化合物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抗老延寿的作用。

另外,很多研究表明,多糖的抗衰老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8.多糖的降血脂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保持一个动态平衡。而一旦平衡遭到破坏,血脂含量的增加使动脉内膜受到损伤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多数研究认为,可溶性好的和有凝胶特性的多糖,如琼脂、果胶、海藻胶、阿拉伯树胶和从魔芋中提取的葡甘聚糖等多种粘液质均能起到降低血浆与肝组织胆固醇含量和调节脂蛋白代谢的作用。

现已发现的具有降血脂活性的多糖有茶叶多糖、海带多糖、木耳多糖、枸杞多糖、灵芝多糖、薯蓣多糖、莼菜多糖等

9 其它作用

多糖除具有上述功能以外,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作用。

如枸杞多糖有抗疲劳作用,它能显著地增加小鼠肌、肝糖元的储备量;

酸性多糖类海洋药物具有抑制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增生,提高颗粒层形成的作用。

香菇多糖可显著地预防老年白内障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的并发症发生。

瓦茸多糖对照射过γ射线的小白鼠脾脏损伤有修复作用。

五、多糖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前沿

研究多糖对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是近年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已发现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及神经退行性变等疾病都与凋亡调节紊乱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揭示多糖的活性机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多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细胞膜天线

3.多糖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多糖活性中心及结合位点研究

六、多糖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多糖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研究一直是多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多糖的组成、糖苷键类型、分子量、取代基团、空间结构、溶解度、粘度之间的关系。

1.多糖的组成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植物多糖一般由半乳糖或半乳糖醛酸等组成。

酸性杂多糖具有抗补体活性,如当归多糖、艾叶多糖、薏苡仁多糖、柴胡多糖、紫根多糖等主要是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2.多糖的糖苷键类型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多糖的糖链结构以及重复结构中的主侧链上糖残基的比例与多糖活性有很大关系。

主链结构为β-1, 3,有β-1, 6侧链的葡聚糖,只是主侧链上分子比为7:2结构的多糖,如竹荪多糖、木耳多糖都对大鼠的角叉菜胶浮肿和热水浮肿性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

菌体活性多糖一般由葡萄糖组成,而且葡聚糖主链上的β-1,3甙键和支链上的β-1,6甙键为活性所必须的。

3.多糖的分子量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多糖的分子量对其生物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如多糖分子量大小不同使其生理活性也不一样。

多糖分子量很大,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往往影响其作用效果。将多糖降解到适宜的分子量,可得到高活性的多糖片段或寡糖。

4.多糖的取代基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多糖及其衍生物中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对其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如糖链上硫酸基、乙酰基、烷基和羧甲基等的取代位置和含量及络合元素的种类决定了多糖有何活性及活性大小。5.多糖的空间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高级结构对功能的影响比一级结构还重要。多糖的立体构型是它生理活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例如:经X射线分析,表明香菇多糖及裂褶多糖均为β-三股绳状螺旋型立体构型,但在香菇多糖中加入尿素或二甲亚砜,使分子的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后,则其活性丧失。

参考书目

[1]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2]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3]达世禄.色谱学导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师治贤,王俊德.生物大分子的液相色谱分离和制备(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

[5]何炳林,黄文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6]吴寿金,赵泰,秦永祺.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朱正美,等译.糖生物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中国民俗概论考试版

岁时节日的由来 来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将岁时视为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四时的代谢有如生命机体的生长衰亡,在旧死和新生的季节循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时间更新的意识。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不仅具有伦理属性,同时它亦具有如生命再生的更新特征。 中国八大菜系 鲁川苏粤、浙徽湘闽菜称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 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部分地方风味组成。特点:讲究刀功、火候,味浓厚、嗜葱蒜,尤以烹制海鲜,汤菜和各种动物内脏为长。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调味以咸为主,酸甜为辅。 山东自古就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名菜:油爆大虾、红烧海螺、糖醋鲤鱼,奶汤鲫鱼等。 川菜: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号称百菜百味。名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干烧鱼翅等。 苏菜:由扬州、苏州、南京地方菜发展而成。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产生背景:南北经济融合,隋炎帝开凿大运河,唐代经济繁荣。 名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水晶肴蹄、鸭包鱼等。 粤菜:广东负山面海,保持古越人饮食,吸收西洋饮食。原料广采博收,追求生猛。如蛇、鼠、蝙蝠。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脆嫩不生,油而不腻。广州、潮州、东江三个流派,广州菜为代表。特点: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炖,口味爽、淡、脆、鲜。配以点心、粥品。名菜:烧乳猪、盐焗鸡、古老肉等。 浙菜: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特点: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名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鸡等。 徽菜: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特点: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名菜:火腿甲鱼、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鸭等。 湘菜: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毛家红烧肉等。 闽菜: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特点: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红糟,酿酒的酒糟)最具特色。名菜:雪花鸡、红糟鸡翅、拉糟鱼块、太极明虾 窑洞式:以洞穴栖身演变而来的住宅形式 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 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 环形土楼 成因:战乱、盗匪迭起,多森林、山石 特点:封闭性好,安全性高,防御性强;聚族而居,具有亲和感与凝聚力。客家土楼的特点是以一圈高可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祖堂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设在核心内圈中央,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外围土墙特厚,常可达2米以上。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客家土楼主要有三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它的建筑特点有三点: 1)中轴线鲜明。一般来说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其它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2)以厅堂为核心。突出主厅的位置,以厅堂为中心,规划院落,再以院落为中心进行土楼整体的组合。

教育心理学实战演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知识点: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民族泛指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或行为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狭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等。广义的民族概念认为,民族一词的含义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现代发展的民族概念主要指文化的概念,而淡化了语盲、历史、宗教的问题。比如同一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可以有不同历史渊源;相反,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后期融合成新的民族。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中国民族民俗概述 一、中国的民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确定的民族有56个,即: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枯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汉族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民族的总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8.49%,故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一)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 中国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聚居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人居住。人口分布呈现出了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所占的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呈“C”字形分布在从东北、内蒙古到华北、西北、西南的广大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中国民族的语言与文字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共有l0个语族、16个语支、60多种语言。 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使用的文字。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分为非拼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大类。前者包括汉字、音节文字(如彝文);后者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为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阿拉伯字母体系(老维文、老哈萨克文)、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朝鲜文字母体系、拉丁文字母体系和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二、中国的民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比如我国56个民族在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统称为中国各民族的民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第一章 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第一次课 导入:课堂讨论 一、你学习民俗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你心目中的民俗文化是什么? 三、你学习民俗文化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中国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 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常识,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 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课程的整体框架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民俗学、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欣赏和分析评价民俗文化的能力,加深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广阔,中国的民俗文化涉及范围 极其广泛,本课程本着取其精要、删繁就简的原则,重点介绍、整理并研究一些相关的民俗种类,在教学上,必须坚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达到培养能力,了解国情,学以致用的目的。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中国民俗文化概说第二章中国服饰民俗第三章中国饮食民俗(上)(日常饮食习惯、饮食习俗、地方菜系)第四章中国饮食民俗(下)(各地风味小吃、饮茶习俗、饮酒习俗)第五章中国居住民俗第六章中国交通出行民俗

第七章人生交际礼仪民俗第八章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第九章中国生产商贸民俗第十章中国社会组织民俗第十一章中国民间信仰民俗(民间诸神、民间禁忌、民间消灾)第十二章中国娱乐民俗第十三章中国语言民俗第十四章中国民间文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 共十六周的课,机动一周,考试一周,教学14周 四、参考书目 《中外民俗》吴忠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中国的民俗文化》李萍司卫平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中国民俗文化》柯玲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五、有关注意事项 1、考勤:会不定时的点名,缺勤扣分,第一次3分,第二次6分,第三次12分,第四次24分,依次类推。 2、保持教室卫生,意思大家都知道吗 3、学期中会留几次作业,作业发我邮箱里,抄袭及雷同者,0分 4、课程的最终成绩是平时考勤分、平时作业分、期末课堂考试成绩的平均值。 第一章民俗文化概论 一、什么是民俗?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首次提出的 民——folk(民众、民间)

(有答案)第一部分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部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C1.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B2.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D3.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个性 A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铁钦纳 C.詹姆斯 D.罗杰斯 C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D.在实践中发展 D6.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12对脑神经 B.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C.脑神经 D.神经元 B7.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 )。 A.突感神经和副突感神经 B.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C.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D.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A8.对于一般人来说,言语功能占优势的大脑半球是( )。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右半球没有区别 D.有人在左半球,有人在右半球 C9.表达人的心理过程内容的是(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D.个性、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 A1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D1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B13.同看一部电影或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

第一章 民俗概述

中外民俗课程单元设计 教案首页 第 1 单元第9周 2 学时单元标题: 模块一:民俗概述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 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民俗的特征与功能、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能力(技能)目标: (1)能理解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并能通过丰富旅游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俗的特征与功能 2、难点:民俗的特征与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法、讲授法、ppt演示法 教学材料及工具:无

教案正页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10分钟) 播放红莓花儿开、康定情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三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观看我国旗袍图片;观看有趣的民谣,引起学生对民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民俗的定义及分类(15分钟) (1)民俗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从民俗与人类的关系上看,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2)民俗的分类 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它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展着。但是,民俗亦有它自身独特的类型和构架。按民俗的内容划分,我们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法。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人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民俗研究则有兼顾的使命,加上宗教旅游有着广阔的客源市场,故本书把道教和世界三大宗教内容列人。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等等。 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为广大民众生活服务的民俗也有其整体性与系统性。在经济民俗、信仰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四类民俗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有机联系,它们相互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2、民俗的基本特征(20分钟) (1)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民俗是集体创造的。也有的民俗是先由集体中的个别人创造,经集体的认可或加工而形成的。其次,民俗的流传、完善和创新是依靠集体的行为来完成的。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 25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 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①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②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③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概念(1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 / 25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民俗概述题目

民俗概述题目 1.(判断题)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 2.(多项选择题)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蒙古族 B.壮族 C.彝族 D.土家族 E.朝鲜族 3.(多项选择题)根据国务院规定,全国性法定节日有()。 A.春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端午节 E.中秋节 4.(多项选择题)我国人口最多的三个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蒙古族 C.满族 D.回族 E.藏族 5.(单项选择题)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起源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6.(判断题)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7.(单项选择题)()原是岁暮时张挂的门神,清代成为端午之神。 A.钟馗 B.神荼和郁垒 C.尉迟恭 D.秦叔宝 8.(判断题)端午节不仅是汉族的节日,有些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 9.(判断题)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10.(判断题)在端午节,人们把避毒除害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 11.(多项选择题)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A.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D.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E.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2.(判断题)踏青,又叫春游,起源于唐代。() 13.(多项选择题)清明节属于我国传统节日,节庆的主要活动有()。 A.放风筝 B.祭扫坟墓 C.挂钟馗像 D.踏青郊游 E.饮雄黄酒 14.(单项选择题)()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节日。 A.1989 B.1998 C.2005 D.2008 15.(单项选择题)祭月赏月活动始于周代,()始定为中秋节。 A.汉代 B.唐代 C.北宋 D.南宋 16.(判断题)端午节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清代变成了端午之神。() 17.(判断题)赛龙舟是端午节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之地。() 18.(判断题)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 19.(判断题)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虽小,但分布地区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 20.(判断题)汉族不仅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而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21.(判断题)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塔塔尔族。() 22.(单项选择题)周边各族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是在()以后。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汉代 23.(多项选择题)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A.苗族 B.蒙古族 C.傣族 D.藏族 E.回族 24.(判断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周边的各族以“汉人”称呼中原人。() 25.(单项选择题)()是端午节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水乡之地。 A.饮雄黄酒 B.吃粽子 C.赛龙舟 D.插菖蒲 26.(单项选择题)元宵耍灯起源于()。 A.汉代 B.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南宋时期 27.(单项选择题)根据国务院令,从()年1月1日起,除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 A.1989 B.1998 C.2005 D.2008 28.(判断题)钟馗原是门神,清代时变成了端午之神。()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df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 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 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持有的(知,情,意 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二、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具备科学的教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简答题 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欧洲有四位著名的学者,他们主要 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是什么? 1.(1)裴斯塔洛奇:人性中包含原始性,社会性和道德性(2)爱 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手均衡发展。 2.赫尔巴特:(1)人类的心灵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教育因道 德为先(3)重视儿童的兴趣(4)重视教学程序

3.福绿贝尔:(1)家庭是学校的基础(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 性(3)重视团体社会化教育功能(4)重视儿童感知觉发展 4.莫依曼:(1)儿童身心发展与成人有差异(2)儿童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3)儿童学习与疲劳 2.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取向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特 点是什么? ○1儿童发展心理学逐渐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2重视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因素○3成就学习,合作性研究学习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教学应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2)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3)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三、分析题 1.假如你是你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班里有25名学生,请问:你对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育教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知识各自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种知识?最不重要的又是哪一种知识?为什么?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 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 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三)情感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

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五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等。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 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 (二)三过程 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 本文探讨了居住民俗的概念,阐述了居住民俗内容:选址习俗、建房习俗、入住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从民居文化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旅游价值,并对居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标签:民俗居住民俗旅游 一、对居住民俗的初步探讨 1. 居住民俗概述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它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P4)。简言之,就是民间习俗,是黎民百姓的生活习惯。民俗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物质民俗包括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服饰民俗等等。 居住民俗,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包括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一旦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时代沿袭,便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2. 居住民俗的内容 (1) 选址习俗 民居的选址与人们的传统居住观有很大关系。住宅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物质功能,二是它在社会文化意识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民俗观念的物化符号,这两方面综合构成了居住观。 居住的物质功能显而易见,人们自远古时代以来,为躲避禽兽的袭击迫害,必然找一个安稳方便的地方安营扎寨,靠山以便采伐燃料,邻水以便饮食洗涤用水,久而久之,人们的居住观里便把背山面水或是依山傍水作为择居的第一要求。 住宅反映了家庭生活,家庭的居住生活因经济、文化等境遇不同而不同,人们期望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种期望依托于一种活动体现出来,这就是讲风水。民居的基本精神是讲究大环境的营造,村落的布局,家屋的地基、朝向都贯穿这种风水意识。这种意识在民居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意味丰富的居住民俗。人们建房,同时就是在构造一个观念体系,用以表达对于安逸、和睦、人丁兴旺、荣华富贵的企盼。 在风水理论中,理想的居住环境都含有一种负阴抱阳依山傍水、蔵风聚气的

3.3 教育心理学章节考点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

心理健康概述.doc

第一讲心理健康概述 导入新课: 现代社会认识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一个“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联合国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含义 1、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它的定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就如同身体没有病才算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样;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它是指我们不但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发展处于最佳状态。打个比喻吧,如同体弱不算有病,但毕竟不算强壮一样,现在我们更注重心理健康的第二层意思。在一般的理解中,心理素质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个性品质、心理健康状况、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和自我认识能力等等。现代社会要求个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讨论:心理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是一回事吗? 教师:随着中职生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等,许多学生都会在学习、生活、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不适应,这是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轻微的失衡,但这并非就说明这些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A.学生B.教师C.学习D.教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d )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 b ) A.皮亚杰B.桑代克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c ) A.1877年B.1879年C.1903年 D.1913年 5.廖世承在( d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 c.> A.裴斯泰洛齐B.卡普捷列夫c.乌申斯基D.雏果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d )原则。 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鸷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胶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a )思潮撅: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 10.( c )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II.有人把( d )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b ) A.19世纪未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3.教育心理学是( c)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科学B.普通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理论心理学 14.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b )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大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