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浙江省电力公司

2013年3月

第一部分配电网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配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总则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一般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站址的选择

(4)配电站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配电站主接线图

(3)配电站总平布置图

(4)通信链路拓扑图

(5)光缆走向示意图

3.3.2.1 电网地理接线图应包括现状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前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年电网接线图、远景电网接线图。

3.3.2.2 配电站主接线图应包括工程投产年主接线图、远景主接线图。

3.3.2.3 配电站总平布置图应表明主要建、构筑物,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及主要电气设备等。

3.3.2.4 通信链路拓扑图应明确拓扑环中站点个数,站点详细名称及通信设备型号。

3.3.2.5 光缆走向示意图应明确光缆路径以及光缆的大概长度。

3.3.3 可研报告的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管理部门同意开展本工程前期工作的相关文件

(2)规划部门关于配电站站址方案的同意文件、函或协议

(3)视工程具体情况,提供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同意意见

(4)配电站站址的审查意见

4工程概述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委托函或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工程概况

4.2.1 说明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位置、相关电网规划情况、所属项目批次、相关协议落实情况及投产计划安排。

4.2.2 简述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主要设计原则

(1)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采取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简述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4)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5.1 说明本设计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5.2 说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4.5.3 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5电力系统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产年限,并根据电气计算,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要求。

电力系统概况

5.1.1 系统现况

5.1.1.1 介绍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面积、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5.1.1.2 概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现状用电情况、电源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电网接线,以及与周边电网的联系情况。给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其中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电压等级,并标注各线路的长度和导线截面等。

5.1.2 负荷预测

简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增长趋势,概述相应电网的近远期负荷预测结果,提出各水平年与本工程相关的分区域、分变供电负荷。

5.1.3 配电网发展规划情况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配电网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近远期各水平年的电网布局、电网结构、在建的配电网工程情况,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和评审意见。

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2.1 说明目前及工程投产前电网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程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与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相协调等方面的需求。

5.2.2 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供电范围,以及在解决电网存在问题方面的作用。

5.2.3 说明本工程的其他社会经济意义,包括在落实国家能源和产业政策、发挥节能减排效益、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提高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原有电网的特点、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规划、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提出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并附工程投产前后(包括过渡实施方案)、远景电网的接线图予以说明,必要时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明确各电压等级本期、远景出线回路数和连接点的选择。

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

论述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并明确系统对各主要电气设备参数选择的要求,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应说明工程已建、终期规模,以及原有设备的电气参数。

5.4.1 配变的选择

根据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合理确定本工程的本期、远景配变容量规模,包括配变的台数和单组容量,明确配变调压方式、分接头、阻抗、接线组别、型式的选择。

5.4.2 本工程及对侧变电站的出线规模

简述本工程各电压等级本期、远景的出线回路数,并明确各电压等级的近、远景间隔排列,简述对侧变电站的出线规模和间隔排列。

5.4.3 电气主接线

结合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及分期建设情况,提出配电站本期、远景电气主接线的建设规模,明确母线通流容量要求。

5.4.4 断路器

考虑电网的发展,合理选择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中断路器设备的额定通流能力、开断能力。

5.4.5 无功补偿

提出配电站本期、远景无功补偿配置方案,包括组数、单组容量、型式、安装位置等。

5.4.6 中性点接地方式

合理确定各电压等级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明确消弧线圈的近远景容量配置或小电阻阻值的选择。

5.4.7 其他设备

如根据系统要求,需配置其他设备,应阐述相应理由,并明确相应的设备参数。

6 站址的选择

站址分析

说明站址周边的环境要求、出线条件,明确进出线方式及进出线走廊预留情况等。

站址地质及水文

说明站址位置的海拔高度、环境温度、水文概况、污秽等级、区域地震概况、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及场地水、土的腐蚀性等内容,论证站址方案的可行性。

7 配电站工程设想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7.1.1 根据配电站规模、线路出线方向、近远期情况、系统中位置和站址具体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配电站的主接线型式,并对主要电气设备、导体的电气参数进行选择。

7.1.2 扩建变压器、间隔设备工程,应与已建工程相协调,并校核现有电气设备及相关部分的适应性,核实改造搬迁工程量。

电气布置

7.2.1 绘制配电设施总平面图,说明配电设备的布置型式及通用设计的应用情况。

7.2.2 说明本工程的防雷措施、接地设计方案。

电气二次

7.3.1 说明本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二次设备布置、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电能计量、直流系统的设计方案。

7.3.2 说明本工程的主要动力、照明方式。

站区总体规划及总布置

7.4.1 说明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进站道路的引接和长度。

7.4.2 说明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确定场地设计标高,预估土石方工程量。

7.4.3 提出站区防洪、防涝措施。

7.4.4 预估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本工程总用地面积。

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7.5.1 说明全站主要建(构)筑物的布置型式,预估全站总建筑面积。

7.5.2 简述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

7.5.3 简述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区域,应对场地沉降进行估算,并提出防沉降措施。

7.5.4 简述建构筑物采取的节能措施。

供排水系统

简述配电站供、排水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提出站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

说明站区主要建(构)筑物及大型充油设备的消防设计原则。

说明站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噪声源及防噪措施。

拆旧情况说明

7.10.1 说明拆旧工程范围。

7.10.2 列表提出拆旧物资工程量,并说明拆旧材料回收利用情况。

8 自动化工程建设方案

充分考虑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接线方式、设备现状和现有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等,提出自动化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配电自动化规划,提出自动化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配电自动化整体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包括主站建设目标、配电终端建设目标、信息交互建设目标。

提出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包括一次设备、配电主站(子站)、配电终端、信息交互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方案,满足与配电主站系统信息交互的要求。

提出远动信息传输方式,确定远动信息内容,明确远动设备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9 通信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电力通信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各类信息的传输通道要求,确定通信方式和通信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通信网络规划,提出通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设备选型及配置原则,包括传输模式、信号方式、接口要求及通信电源等。

根据通信设备配置原则,提出通信设备布置方案。

明确配电通信系统实施范围及承载业务,若有载波或无线的建设需求,明确与光纤站点的对接方式及位置。

10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说明配电站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情况。

说明配电站通用造价应用情况。

说明配电站标准工艺应用情况。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说明本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11 投资估算

主要工程量

说明本工程建设规模,统计本工程主要新建及拆除工程量。主要工程量统计需包括变压器容量及台数;中低压开关柜型号及数量;预装箱式变电站型号及数量;配电站、开关站、电缆分接箱、土建结构形式及数量等,并参照附表2进行统计。

投资估算的编制

11.2.1 投资估算的编制应参照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发布的《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等文件的规定。

11.2.2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人工费和材机费调整文件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11.2.3 提供主要设备材料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单价等。

11.2.4 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工程投资汇总表等。

11.2.5 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

11.2.6 投资估算应分析其与通用造价控制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提供对比分析表。

12 附表

根据《浙江省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供相应附表。

配电网项目汇总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主要设备及工程量、投资估算、预计实施效果等内容,见附表1、2。

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需填报本批次配电网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对比表,见附表3。

附表1 XX地市(州)供电局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 XXXXX 编制人:XXXX 填报日期:XX年XX月XX日

序号项目单位

10kV配电网现状10kV配电网新建与改造

投资估算

(万元)

线路

名称

主干线

截面积

线路长

度(km)

配变台

数(台)

配变总

容量

(kVA)

配变(台)配变

总容

(kVA)

其中:

更换

(kVA)

开闭

(座)

其中:

户外

开闭

环网

(台)

其中:电缆排管

户内

(台)

杆上

(台)

箱式

(台)

真空

/SF6环

网柜

户外高

压环网

XX地市(州)

供电局合计

1 XX县区局合计

XX项目

XX项目

2 XX县区局合计…XX项目

…XX项目

7

附表2 XX地市(州)供电局千伏配电网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 XXXXX 编制人:XXXX 填报日期:XX年XX月XX日

序号项目名称投资估算(万元)

配电网现状配电网新建与改造

配变

线路总长度

配变

线路总长度容量(kVA)配变型号容量(kVA)配变型号

8

附表3 本批配电网项目实施前后指标对比表XX地市(州)供电局

指标名称配网可转供电

率(%)

规划项目比率

(%)

10kV线路重过

载比率(%)

10kV线路站间

联络率(%)

符合典型接线

线路比率(%)

配电重过载比

率(%)

配电网自动化

覆盖率(%)

单位投资增供

电量(千瓦时/

万元)

单位投资增供

负荷(千瓦/万

元)

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后

9

第二部分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总则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一般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线路路径选择

(4)线路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相应配电站的地理位置及进出线规划图

(3)线路路径图

3.3.2.1 电网地理接线图应包括现状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前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年电网接线图、远景电网接线图。

3.3.2.2 应在1:500~1:10000地形图上绘制线路路径方案。

3.3.3 可研报告的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管理部门同意开展本工程前期工作的相关文件

(2)规划部门关于线路路径方案的同意文件、函或协议

(3)视工程具体情况,提供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同意意见

(4)线路路径的审查意见

4工程概述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委托函或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工程概况

4.2.1 说明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位置、相关电网规划情况、所属项目批次、相关协议落实情况及投产计划安排。

4.2.2 简述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主要设计原则

(1)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采取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简述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4)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5.1 说明本设计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5.2 说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4.5.3 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5电力系统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产年限,并根据电气计算,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要求。

电力系统概况

5.1.1 系统现况

5.1.1.1 介绍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面积、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5.1.1.2 概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现状用电情况、电源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电网接线,以及与周边电网的联系情况。给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其中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电压等级,并标注各线路的长度和导线截面等。

5.1.2 负荷预测

简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增长趋势,概述相应电网的近远期负荷预测结果,提出各水平年与本工程相关的分区域、分变供电负荷。

5.1.3 配电网发展规划情况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配电网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近远期各水平年的电网布局、电网结构、在建的配电网工程情况,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和评审意见。

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2.1 说明目前及工程投产前电网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程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与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相协调等方面的需求。

5.2.2 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供电范围,以及在解决电网存在问题方面的作用。

5.2.3 说明本工程的其他社会经济意义,包括在落实国家能源和产业政策、发挥节能减排效益、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提高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原有电网的特点、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规划、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提出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包括线路电压等级、引接方式、线路的起迄点及中间点位置的选择,并附工程投产前后(包括过渡实施方案)、远景电网的接线图予以说明,必要时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工程建设规模

5.4.1 论述本工程所采用的线路导线型号(导线截面),明确线路的输送能力。

5.4.2 说明本工程线路的回路数、架设方式、线路长度。

6 线路路径选择

线路路径的选择是根据电网发展规划,通过室内选线、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结合取得路径协议等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案,并准确提供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等基本特征,结合走廊清理工程量统计数据,优化线路路径,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架空线路路径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城乡规划、压覆矿产、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军事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和重要交叉跨越等因素,并取得相关部门的路径协议。

架空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应通过对线路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主要材料耗量、交叉跨越情况、节能降耗效益、拆迁补偿、投资差额、环境影响、交通条件、施工难度、协议难度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路径推荐方案。

推荐路径方案描述

6.4.1 具体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包括路径所经行政区、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交通条件、林区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6.4.2 新建线路应说明进出线位置、进出线终端杆塔布置和方向,清晰标明与现有线路的相对关系(包括交叉的具体位置、解口点的位置等),以及近远景过渡方案。线路路径所经过的复杂地段应附相应的照片资料。

6.4.3 说明线路沿线需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的情况,收集线路影响范围内的其他设施位置及资料,说明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6.4.4 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原则性协议的情况。

7 线路工程设想

气象条件

7.1.1 根据已有的标准气象区划分选择各段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

7.1.2 当线路经过地段无通用气象资料时,应收集附近已投产线路所采用的设计气象条件及其运行经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采用的基本风速值、覆冰值,宜选择最接近的标准气象区进行套用。

7.1.3 列表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气象条件组合。

线路导地线型式

7.2.1 导、地线选型

7.2.1.1 根据线路输送容量要求计算导线截面,选择确定导线型号。

7.2.1.2 根据系统通信及导地线配合等要求确定地线型号。

7.2.1.3 列表说明导、地线的机械电气特性。

7.2.2 导、地线防振

简要说明线路采取的防振措施。

7.2.3 导、地线防舞

根据舞动区等级划分,说明采取的防舞措施。

绝缘配合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最新污区分布图确定污秽等级;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污秽发展情况,确定泄漏比距。

防雷和接地

简要说明防雷措施和接地方式。

绝缘子、金具及杆上开关

7.5.1 说明导线和地线的绝缘子组装型式和特点。

7.5.2 说明杆上开关的配置原则及安装方式,并选择开关型号。

杆塔和基础

7.6.1 杆塔

7.6.1.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并进行说明。新设计塔型应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并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必要性。

7.6.1.2 比选确定杆塔型式及数量。

7.6.1.3 线路经过舞动区时,应对杆塔荷载、杆塔型式、杆塔构造及防松措施等进行说明。

7.6.2 基础

7.6.2.1 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土壤冻结深度、地震烈度、施工、运输条件,对软弱地基、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作详细的描述。

7.6.2.2 综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基础作用力,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

7.6.2.3 线路通过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腐蚀性土、活动沙丘、流砂、冻土、膨胀土、滑坡、采空区、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局部冲刷和滞洪区等特殊地段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

7.6.2.4 对新型基础应论证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安全性和施工可行性。

7.6.2.5 说明基础材料的种类、强度等级。

7.6.2.6 如需设置围堰、护坡、挡土墙和排水沟等辅助设施时,应论述设置方案和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拆旧情况说明

7.7.1 说明拆旧工程范围。

7.7.2 列表提出拆旧物资工程量,并说明拆旧材料回收利用情况。

主要设备材料及工程量统计表

列表说明本工程所需的导线、地线、绝缘子、间隔棒、金具、钢材(杆塔、基础、接地)、混凝土及通信保护所需材料量等,必要时进行工程量技术指标分析。

8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说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杆塔通用设计情况,内容包括线路杆塔总数、应用通用设计的杆塔数量、比例及模块等。杆塔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应说明原因。

说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金具通用设计情况,内容包括线路金具总串数、应用通用设计的金具串数、比例及型式等。金具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应说明原因。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说明本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9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执行《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等文件的规定。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人工费和材机费调整文件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提供主要设备材料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单价等。

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工程投资汇总表等。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

投资估算应分析其与通用造价控制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提供对比分析表。

第三部分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电缆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总则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一般规定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电缆路径的选择

(4)电缆线路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相应配电站的地理位置及进出线规划图

(3)线路路径图

(4)电缆通道断面图

3.3.2.1 电网地理接线图应包括现状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前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年电网接线图、远景电网接线图。

3.3.2.2 应在1:500~1:10000地形图上绘制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3.3.3 可研报告的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管理部门同意开展本工程前期工作的相关文件

(2)规划部门关于电缆线路路径方案的同意文件、函或协议

(3)视工程具体情况,提供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同意意见

(4)线路路径的审查意见

4工程概述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委托函或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工程概况

4.2.1 说明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位置、相关电网规划情况、所属项目批次、相关协议落实情况及投产计划安排。

4.2.2 简述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主要设计原则

(1)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采取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简述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4)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5.1 说明本设计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5.2 说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4.5.3 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5电力系统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产年限,并根据电气计算,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要求。

电力系统概况

5.1.1 系统现况

5.1.1.1 介绍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面积、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5.1.1.2 概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现状用电情况、电源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电网接线,以及与周边电网的联系情况。给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其中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电压等级,并标注各线路的长度和导线截面等。

5.1.2 负荷预测

简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增长趋势,概述相应电网的近远期负荷预测结果,提出各水平年与本工程相关的分区域、分变供电负荷。

5.1.3 配电网发展规划情况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配电网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近远期各水平年的电网布局、电网结构、在建的配电网工程情况,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和评审意见。

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2.1 说明目前及工程投产前电网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程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与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相协调等方面的需求。

5.2.2 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供电范围,以及在解决电网存在问题方面的作用。

5.2.3 说明本工程的其他社会经济意义,包括在落实国家能源和产业政策、发挥节能减排效益、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提高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原有电网的特点、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规划、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提出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包括线路电压等级、引接方式、线路的起迄点及中间点位置的选择,并附工程投产前后(包括过渡实施方案)、远景电网的接线图予以说明,必要时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工程建设规模

5.4.1 论述本工程所采用的电缆型号(导线截面)及敷设方式,明确电缆的输送能力。

5.4.2 说明本工程电缆的回路数、线路长度。

6 电缆路径选择

线路路径的选择是根据电网发展规划,通过室内选线、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结合取得路径协议等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案,并准确提供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等基本特征,结合走廊清理工程量统计数据,优化线路路径,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原则上使用1:1000精度的地图。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市政管线设施统筹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的认可;如需穿越已征用地,应取得相关单位的路径协议。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应通过对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地质情况、敷设方式、主要材料耗量、交叉穿(跨)越情况、节能降耗效益、拆迁补偿、投资差额、环境影响、交通条件、运行条件、施工难度、协议难度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路径推荐方案。

推荐路径方案描述

(1)具体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包括路径所经行政区、道路名称、管线位置、路径长度、曲折系数、地质情况、敷设方式、施工工法、交通条件及重要交叉穿(跨)越等。

(2)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进出线走廊布置情况,远近期过渡方案。线路路径所经过的复杂地段应附相应的照片资料。

(3)说明线路沿线需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或其它市政管线的情况。

(4)若采用电缆隧道方案,则应根据隧道建设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成果,描述其地质和水文条件,说明隧道起讫点的位置、隧道横断面、隧道施工工法、隧道工作井、通风口、投料口位置等。

(5)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原则性协议的情况。

(6)说明本工程的建设资金来源情况。

7 电缆线路工程设想

环境条件

7.1.1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温、雷暴日数、基本风速、日照、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等。

7.1.2 说明电缆路径所经地区地震设防烈度。

7.1.3 列表说明工程环境条件。

污秽条件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最新污区分布图确定污秽等级;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污秽发展情况,确定泄漏比距。

电缆的敷设方式

根据电缆所经路段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推荐各路段电缆敷设方式。如采用电缆隧道方案,则应根据规划论证确定电缆隧道的截面和布置方式。

电力电缆选型

7.4.1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结合电缆敷设的回路数、环境温度、沿线的土壤热阻系数等,提出推荐的敷设方式及电缆导体截面。

7.4.2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敷设方式,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条件,提出推荐的电缆型号。

7.4.3 若在已有电缆通道内增加敷设线路,应说明对原有电缆载流量的影响。

电缆附件选型

7.5.1 根据电缆绝缘类型、安装环境、污秽条件、海拔高度、作业条件、工程所需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确定电缆附件的型号和规格。

7.5.2 根据电缆短路热稳定条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确定接地电缆、回流缆截面及护层保护器的特性。

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电缆外护层电缆限制器的配置及连接方式。

电缆土建部分

7.7.1 根据拟采用的电缆敷设方式和沿线主要地质水文情况,结合工程特点,提出电缆敷设常规构筑物(电缆沟、槽、管、井、桥等)的型式,明确构筑物的土建结构类型。

7.7.2 对特殊地质情况,需明确地基处理的措施方案。

7.7.3 论述说明电缆通道的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隧道、沟道、沟槽的净宽、净高、结构型式及壁厚,明确沟盖板承载能力等;保护管的直径、数量、排列方式及材质等,当保护管选用新型材料时,论述材质的选择理由。可研报告应绘制电缆通道典型横断面图(可随文布置或汇总至附图)。

7.7.4 重要交叉跨越

7.7.4.1 说明城市道路立交桥、城市排污河涌、地下人行隧道、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的处理方案。

7.7.4.2 说明与不同市政管线的交叉穿(跨)越处理方案。

7.7.5 鉴于电缆隧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若采用电缆隧道方案,需编制电缆隧道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需包含电缆隧道路径方案,隧道建筑设计原则,隧道施工工法,隧道通风、排水、

消防、照明、监控和通信设计原则等。

电缆通道的排水及防火措施

7.8.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电缆通道的排水方式。

7.8.2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重要程度考虑防火设置方案。

线路拆旧情况说明

7.9.1 说明拆旧工程范围。

7.9.2 列表提出拆旧物资工程量,并说明拆旧材料回收利用情况。

列表提出主要工程量技术指标(包括路径长度、电缆长度、附件数量、电缆沟(槽)长度,电缆排管长度、工作井数量等),必要时进行工程量技术指标分析。

8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说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电缆线路通用设计情况。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应说明原因。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说明本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9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执行《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等文件的规定。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人工费和材机费调整文件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提供主要设备材料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单价等。

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工程投资汇总表等。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

投资估算应分析其与通用造价控制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提供对比分析表。

2016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一、总 则 1.根据国家关于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要要求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 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进行编制。应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化工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环保和经济,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做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具体论述项目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5.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6.项目主办单位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应向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准确的有关基础资料;与有关单位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并签订意向性协议或取得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意见书。 7.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可按财务评价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必须作国民经济评价。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评价,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 8.根据国家计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一、总则 1.根据关于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要要求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 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进行编制。应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及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化工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环保和经济,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做多案的比较论证;具体论述项目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5.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6.项目主办单位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应向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准确的有关基础资料;与有关单位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并签订意向性协议或取得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意见书。 7.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可按财务评价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必须作国民经济评价。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评价,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 8.根据计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的依据,应按规定的深度做到一定的准确性,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一般不大于10%,否则视超出情况再议。 9.本规定适用于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于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原有基础条件和可利用设施情况,拟建设项目与企业总体改造规划的关系,如平衡、衔接等情况,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规定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包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参加工艺包设计的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设计,本标准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于特殊的工艺装置,本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项目经理可作适当调整,但要经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 当委托方(用户)另有要求时,可在工艺包设计合同的有关条款中加以说明,项目经理按合同要求作出补充规定,经工艺包设计有关部室确认,公司总经理批准,项目经理才可组织实施。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进行工艺包设计:本公司已经熟练掌握并成为公司技术专有的化工产品;与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共同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已具备工艺包设计所需的各项要求;用户专有技术并提供相近规模的工程设计文件或现有运行的生产装置可供设计参考;无专利权或专利有效期已过的成熟工艺技术。 由化工工艺、工艺系统、分析化验、自控、材料(需要时)、安全卫生(需要时)、环保(需要时)等专业共同完成该化工产品的工艺包设计工作。 工艺包设计的设计程序与公司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程序 相同。 工艺包的成品应包括说明书、工艺流程图(PFD)、初版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建议的设备布置图、工艺设备一览表、工艺设备数据表(附设备简图)、催化剂及化学品汇总表、取样点汇总表、材料手册(需要时)、安全手册(包括职业卫生、安全和环保),操作手册(包 括分析手册)、物性数据手册以及有关的计算书。 工艺包设计的质量控制与公司设计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专业在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 控制要求相同。 2工艺包设计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2.1说明书 工艺包设计说明书是工艺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2.1.1概述 a)生产方法、装置特点 描绘工艺包设计所采用工艺生产方法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装置特点。 b)产品名称及规模产品名称及规模年操作时间装置运行方式,按五班三运转或四班三运转,或者其他方式运转。 c)装置组成 按工艺过程的先后顺序,列出组成装置各工段的名称。 d)三废排放数量及组成列出产生三废的装置设备名称以及三废名称、数量、组成及排放形式,有关三废综合利用和处理的说明。 2.1.2设计基础 a)原料及催化剂、化学品规格分别列出有关原料、催化剂及化学品的名称及规格。 b)公用工程规格。分别列出水、电、气、汽等公用工程的名称及规格。 2.1.3工艺设计 a)工艺叙述 1)工艺原理 叙述工艺过程原理,列出工艺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副反应),说明所采用的催化剂。 2)工艺流程叙述 按照工艺过程顺序,分工段及系统(塔系统、反应器系统、压缩机系统)详细叙述工艺流程。 b)正常生产主要操作条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年版完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规范对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拟采用 1、相关批复。成果文件是否符合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用地红线、安全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总平面图。设计是否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气候、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远近期统筹兼顾、预留发展用地,充分考虑拟保留的地形、地物合理分区和布置工艺区、建构筑物及场地道路等; 3、竖向设计。(1)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土方平衡等情况);(2)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地形,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等要求进行竖向布置;(3)防灾措施是否合理,如针对洪水、滑坡、潮汐及特殊工程地质(湿暗性或膨胀性土)等的技术措施。 4、文通组织。(1)人流和车流的组织、道路、出入口、场地布置等是否合理;(2)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5、输送管道 (1)设计输送能力是否合适;管道材质、管径壁厚、设计压力是否合理;路由是否最优,合理减少管道长度; (2)交通条件,是否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必要的维检修

(3)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的穿跨越位置是否满足当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要求; (4)大开挖穿越是否有无稳管和水工保护措施; (5)定向钻穿越地层是否适宜,埋深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穿越曲线否合理,出入土点是否有合适的施工场地; (6)山体隧道的洞口位置、衬砌型式选择是否合理,地质条件是否适合; (7)管道敷设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工艺安装 7、建筑结构。(1)建筑物使用功能、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等;(2)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3)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4)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5)建筑防火设计;(6)外立面、屋面及内部装修风格。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规定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规定 篇一: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报告编写内容与深度 4.1 总论 4.2 电力系统 4.3 厂址条件 4.4 环境保护 4.5 工程方案设想 4.6 厂址技术比较 4.7 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 4.8 结论和建议 5 报告附图定 6 报告支持性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厂址普选报告》内容要点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行业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xx]739号)的安排,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制定《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1996年11月13日,原电力工业部曾以“电计[1996]737号”文颁布《核电厂工程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使用至今已超过10年,其部分内容和要求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核电厂前期工作需要。按照“发改办工业[20xx]739号”文的安排,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组织专家在“电计[1996]737号”文的基础上制定本电力行业标准。 限于我国核电机组的现有装机规模,核电工程建设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和丰富,本标准在今后执行过程中仍需不断补充完善。开展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法令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原核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锦洋、朱京兴、戴联筠、李武全、卢宏田、杨建祥、张力、张 琳、傅耀宗、武红兵、杜建军、胡双跃、张弘、宋建军。 1 范围 1.0.1 1.0.2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工程。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在施工图设计中,总平面专业设计,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二、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注明设计依据、尺寸单位、比例、坐标及高程系统。 三、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场地四界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红线的位 置。 4、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 称、层数。 5、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 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6、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墙的 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总平面图应画图例。 四、竖向布置图 1、场地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纵坡度、纵 坡距、关键性坐标,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 6、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地面坡度用箭头表示。 五、详图: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运动场地、 停车场等。(以上项目如另外委托作环境设计,本设计可不画。) 六、总图制图规定 1、计量单位: (1)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详图宜以毫米为单位。 (2)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方位角,宜注写到“秒”。 (3)道路的纵坡度、场地平整坡度、排水沟底纵坡度宜以百分计,并应取至小数点后一位,不足时以“0”补齐。 2、坐标注法: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可向左或右偏移,但不宜超过45°,x为南北方向轴向,x的增量在x轴线上; y为东西方向轴向,y的增量在y轴线上; (2)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 (3)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注其三个角的坐标,如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3、标高注法:

35~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

贵州电网公司 35~110kV输变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征求意见稿) 贵州电网公司 2009年4月贵阳

前言 为规范贵州电网公司35~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深度,加强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立项审批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初步设计提供基础,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贵州电网公司建设管理中心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由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定由下列人员编审: 批准: 审定: 审核: 主要起草人:

目录 前言 1总则 (1)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 3 工程概述 (1) 4 电力系统一次 (2) 5 电力系统二次 (4) 6 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 (5) 7 输电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 (9) 8 环境保护 (10) 9 节能 (10) 10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10) 11 附件及附图 (11) 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13)

1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贵州电网系统内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变电和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35kV输变电工程参照执行,并可适当简化。 1.2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阶段的一个主要设计文件,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并为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推行的典型设计控制造价指标提供前提条件。 1.3 可行性研究工作须以电网规划为基础。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技术进步,控制工程造价。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2.1 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问题,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投产时间和评估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包括电力系统(一、二次)、变电站选址、线路选线、主要设计原则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相应增减。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相关图纸。设计文件与相关协议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对设计方案应有分析比较。 3 工程概述 3.1 设计依据 3.1.1 报告编制的任务依据 1)经批准或上报的电网规划审查文件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或设计委托书。 3.1.2 报告执行的技术依据 1)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2)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文本(注明标准、规程和规范的名称及最新版本编号)。 3)地方政府部门和各职能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3.2 工程概况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内容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 1 施工图设计文件。 1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设计图纸(含图纸目录、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见第4.2节至第4.8节)以及图纸总封面;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 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容; 2 合同要求的工程顶算书; 注:对于方案设引后直抵进入施工图田设计的项目,若合同未要求编制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概算书(见第3.10节)。 3 各专业计算书。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什,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 4.1.2 总封面标识容。 1 项目名称; 2 设计单位名称; 3 项目的设计编号; 4 设计阶段; 5 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和项目总负责人的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 6 设计日期(即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4. 2 总平面 4.2. 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4,2.2 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4.2.3 设计说明。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图纸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3.3.2,该表也可列在总平面图上),说明地形图、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等设计依据、基础资料: 4.2. 4 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 场地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的位置; 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层数; 5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

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深度

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深度 一、总说明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 项目负责人: 企业主管部门: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织 1、本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承担单位及其资质; 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 (三)可行性研究概论 1、概述 (1)改造目标及生产纲领、技术和设备方案、各项生产及配套条件等; (2)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3)经济效益主要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财务外汇成本(或节汇成本),新增销售收入、产值、利润、销售税金、出口创汇等; (4)不确定性分析指标: 盈亏平衡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5)社会效益。 2、结论 该项目在技术上、市场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 3、建议 如果可行性研究的结论认为该项目还存在什么问题,应提出建议。

二、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 (一)依据 1、项目建议书及批准文件 包括批准机关、文号、日期及主要结论。 2、其它文件 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批准文件和资料。 3、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简要说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及其深度要求。 (二)必要性 1、项目的提出是否符合国民经济有关的长远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以及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 2、改造的目的和必要性要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增加产量、形成经济规模、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原材料、综合利用、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以及与企业的改革、改组相结合等方面加以说明。 三、承办全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概况 l 、企业简介 企业名称、所有制性质、隶属关系等简况。 2、厂址概况 地址、占地面积、周边单位和环境及有无改造扩建余地、交通运输条件等。 3、物资供应情况 主要原材料、燃料、能源供应的情况,主要协作关系。 4、职工人员情况 职工人数及构成、劳动工资、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及其构成等。 5、固定资产现状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析说施工图设计——代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日新月异,建筑设计市场也因之兴旺起来,国家、集体及私人设计单位竞争激烈。面对这种局面,建筑方案的设计能否出奇制胜,固然成为设计单位取得设计权的重要保证,但施工图的设计能力与质量,同样成为设计单位整体水平的体现。 然而,有些建筑师却只热衷于方案设计,视施工图设计为雕虫小技,难以展现自己的才华。这种片面认识,主要是由于对施工图设计的下述特点缺乏了解所致。 一、施工图设计的严肃性 施工图是设计单位最终的“技术产品”,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依据,对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质量及效果,负有相应的技术与法律责任。因此,常说“必须按图施工”。未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经协商或要求后,同意修改的,也应由原设计单位编制补充设计文件,如变更通知单、变更图、修改图等,与原施工图一起形成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应归档备查。 即便是在建筑物竣工投入使用后,施工图也是对该建筑进行维护、修缮、更新、改建、扩建的基础资料。特别是一旦发生质量或使用事故,施工图则是判断技术与法律责任的主要根据。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中规定:“……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施工图设计的承前性 建筑工程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小型和技术简单者,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简化为两个阶段)。其实质可以认为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决策到实施逐步深化的过程。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就施工图设计论,它必须以方案与初步设计为依据,忠实于既定的基本构思和设计原则。如有重大修改变化时,应对施工草图进行审定确认或者调整初步设计,甚至重做再审。 值得提醒的是:为了保证施工图设计的顺利进行,开始前除充分准备内部作业所需的技术资料外,还应协助业主落实并提供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详见附录二)。否则往往欲速而不达。难免返工! 由此可见,建筑师只有参与施工图设计,通过本工种和其他工种间反复推敲、协调的量化过程,才能深化、修正、完善最初的建筑构思。也即首先确保施工图设计不变形,才能使建筑竣工后“不走样”! 三、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 就一般民用建筑而言,如果说建筑方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建筑师构思的水平。那么建筑施工图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处理好建筑工种本身的技术问题,同时更取决于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协作。诚然,建筑工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仍然处于“龙头”地位,因为建筑的总体布局、平面构成、空间处理、立面造型、色彩用料、细部构造以及功能、防火、节能

室内设计服务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

上海览海西南骨科医院 室内设计 服务内容及设计深度要求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

1设计服务范围及要求: 本次设计服务内容为室内设计。设计阶段包含概念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招标配合、后期施工配合服务。 整体设计在符合整体建筑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需体现国际化高端专科医院的服务理念,需符合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认证所需相关规定、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部门规范规定;应结合医院管理模式,突出现代医院、绿色医院的特点。 1.1室内设计工作分以下几个阶段: 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配合、后期施工配合 1.2室内设计服务范围和内容: 1)室内设计服务范围:建筑设计范围内甲方认为需要进行室内精装修设计的部位。 2)室内设计完成内容需包含所有场所及功能房间内软装(定制家具、系统家具、医疗家具、 装饰灯具、地毯、装饰挂画、装饰品、窗帘、盆景绿植、室内景观小品等)订制、陪同采买及摆场完成(采购由甲方负责)。 3)各阶段提交的设计文件需符合以下要求:满足国家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符合业主提出的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满足项目所在地各政府部门的报批报审要求(包括审图、盖章、出蓝图)。 1.3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建筑设计各专业图纸(分阶段按需提供)。 2)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设计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部门规范规定。 1.4设计原则 1)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及满足相关部门验收标准。 2)符合现代医院的建设要求。 3)在建筑设计的功能分区基础上优化各级医疗工艺流程;使各类流线、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4)高品质原则。室内装修设计品质不仅应体现在硬件配置、建设标准上,还应体现在室内 空间品质、色彩的选择、质感的处理等美学要求和文化品味上。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和先进 性;形象和空间处理要简洁大气,富有时代感,要与甲方的服务理念相协调。 5)人性化原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注重人的心理、行为需要,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良好医 疗环境,注重使用的便捷性和科学合理性。 6)为病员、医务人员提供温馨舒适、开敞明亮的医疗环境。 2室内设计各阶段具体设计要求: 2.1概念设计阶段: 1)需完成的设计工作: a)与甲方会晤、熟悉并定位设计要求、设计标准,同时也评定项目室内设计的目标。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 1 概述 1.1 工程项目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研究过程。 1.2 编制依据 1.2.1 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立项批准文件。 1.2.2 委托单位的委托书及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1.2.3 其它依据性文件。 1.3 批准的道路网规划及城市排水规划。 1.4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5 主要研究结论 1.5.1 对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5.2 工程项目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 1.5.3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2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 区域概况。 2.2 道路现状及评价。 2.3 现状道路交通量及评价。 2.4 沿线建筑、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土上、地下杆管线等情况。2.5 沿线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地震烈度区划。 2.6 工程地质资料。 3 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4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5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5.1 分析道路沿线资源土地使用情况及将来开发情况,论证道路修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5.2 论证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分析主要交通源的特点。 5.3 论证修建道路对交通量增长的满足程度。 5.4 论证修建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5.5 论证修建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程度。 5.6 论证对文物古迹、树木等的保护措施。 6 工程方案内容(进行多方案比选) 6.1 方案设计原则 6.2 总体方案

6.2.1 总体布置方案。 6.2.2 主要节点方案。 6.2.3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 6.3 道路工程。 6.3.1 道路(含主、辅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6.3.2 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6.3.3 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 6.3.4 人行道及过街设施、公交停车站及无障碍设施等。 6.3.5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6.4 桥梁下隧道工程。 6.4.1 沿线桥梁与隧道设计方案。 6.4.2 技术标准。 6.4.3 桥梁与隧道路设计方案。 6.5 排水工程。 6.5 排水工程概况。 6.5.2 技术标准。 6.5.3 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6.6 附属工程 6.6.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 6.6.2 照明工程。 6.6.3 绿化工程。 6.6.4 其它附属工程。 7 环境评价 7.1目大气环境质量。 7.2 交通噪声。 7.3 振动环境质量。 7.4 日照环境质量。 8 新技术应用及建议科研项目 9 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设想 10 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 11 资金筹措 12能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见本规定《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文件》的相关章节 13 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初步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2.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3 总平面 3.3.1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3.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 场地概述 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2005) 一、总则 1.根据国家关于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要要求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搞好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 2.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文件进行编制。应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地区发展规划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要求,对化工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环保和经济,在项目建议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 4.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做多方案的比较论证;具体论述项目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5.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对于不落实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6.项目主办单位要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应向编制单位提供必要的、准确的有关基础资料;与有关单位研究落实建设条件,并签订意向性协议或取得有关单位对拟建项目的意见书。 7.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般可按财务评价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必须作国民经济评价。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评价,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

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规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规定 篇一: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要 求 一、总论 1、项目提要 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名称、主管单位、建设单位、项目由来、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艺技术方案、主要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期限、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结论与建议 (1)综合评价。简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技术上的先进性与成熟、可*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 (2)结论意见。 (3)问题与建议。 3.编制依据

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申报指南。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XX-20XX年)。 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XX-20XX年)。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文件名称)。 其它有关法规、规定等依据性文件。 二、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与环境,以及本地区经济现状与发展需求,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内容包括: 1、提出建设项目的由来。依据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政策,简述提出该项目建设的理由。 2、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政策和环境要求。依据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政策要求,分析、论证项目的符合性。 3、行业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及布局规划、建设规划的 要求。主要依据《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等要求,阐述申报项目的符合性。拟建项目应是与恢复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项目。 4、国家或行业投资方向要求。依据项目投资安排原则,分析、论述申报项目的符合性。 5、地区或区域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分析申报项目是 否符合本地区或区域经济与农业发展需要,本地区或区域自

概念性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概念性方案设计深度要求 项目概念性方案设计成果及深度除满足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中有关的要求外,同时必须满足甲方以下要求。 一、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及图纸8套:统一按A3规格印制、装订 概念设计方案图纸目录 概念设计方案图纸深度要求:

1.总平面图 1) 标明用地界限、道路红线、周边道路名称、指北针; 2) 表明地下室边界和出入口位置; 3) 标明建筑单体的层数和退线,建筑单体体块和建筑间距要用真实尺寸; 4) 表明小区道路的性质、位置、与城市道路接口的位置以及道路中车行道、绿 化带及人行道的划分并标明道路红线宽度。 5) 表明停车位位置和停车数目; 6) 表明景观绿地和水系的性质、等级和边界。 2. 功能分区与产品类型分布图 1) 明确住宅和公建分区;排布适宜地块档次与形态的住宅产品。 2) 描述公建配套设施设置位置、规模、占地和内容; 3) 根据现有市政配套情况选择设置各类技术配套设施(煤气调压站、变电站、 垃圾中转站、水泵房、物业管理用房) ,通过明显的图例描述这些设施的名称、位置及规模。 3. 交通、消防分析图 1) 根据道路设计宽度,示意性表达路网分级,标明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接口的 位置,并完成各级道路的道路断面放大图。 2) 对用地已有道路进行功能定位,通过明显的图例区别表示车行道及人行道。 3) 通过不同的图例表达各种机动车流线、非机动车流线和人行流线 的分级与方向设计。 4) 通过不同的图例表示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各种停车方式、

位置、规模与数量。 5) 表明满足消防要求的车道和场地设计。若单张图纸无法清楚表达上述设计内 容时,应分成若干张图纸分 别表达。 4. 分期开发分析图 1) 应表明分期开发的范围、顺序。分析分期开发的地块价值、交通可行性、公 建配套分布、景观分期利用、施工难易度、物业管理的可行性; 2) 各分期地块应有经济技术指标数据的统计; 3) 应体现分期销售卖场的统一规划构想,并标明首期卖场的选址。 5. 典型组团单元分析图应体现典型组团单元、庭院或邻里单元大体的户型配置、朝向、间距、转角、入口的关系。 6. 物业管理模式分析图 1) 反映小区以及组团物业管理模式:通过图例明确小区开放程度和物业管理单 元的划分。 2) 表明管理单元的数量、规模、围墙范围、入口设置、门卫数量、人车管理等。 7. 景观分析图 1)表达景观设计概念。 2)体现不同景观空间的分级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景观轴线与景观节点的组织结构设计 3)分析地块内、外有价值的景观资源,标明应保留的现状景观(树木、水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