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XX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XX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说明

山西省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速培育ICT产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特推出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以下是具体内容:一、ICT学院简介

XX公司ICT学院,全称XX公司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是XX公司为打造ICT 人才产业链,推动ICT领域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为社会培养ICT领域的人才,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长期需求而设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

1、ICT类专业内容建设

面向新经济改造升级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专业,制定面向ICT领域进行专业改造升级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工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XX公司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共同体。

2、双师型教师提升计划

围绕产业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产业最前沿技术的机会与平台,提升教师对产业前沿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联合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一批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在线课程资源,快速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在线课程资源与在线教育支撑工具在课程上的广泛应用。

4、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一批面向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的实训教学科研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与产业真实场景结合的实训科研平台服务。

5、建立能力评价机制

通过XX公司ICT大赛、XX公司职业认证与课程结合等模式,建立ICT类人才能力评测体系,客观评价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参考指标体系。

6、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

XX公司一直倡导构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商业、聚合服务,最终助力山西省ICT产业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从2012年开始,XX公司开始与全球高校合作开展“XX公司ICT学院”,每年为ICT产业链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每年的双选会旨在为合作伙伴输送人才,并帮助合作院校解决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核心问题,从而建立起ICT产业链中企业、院校、平台、人才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ICT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

7、社会服务

双方利用XX公司ICT学院面向山西各市地区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开展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支持、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及市场推广。

(二)智慧校园

XX公司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5G、VR、网络安全等先进技术为基础,通过1套基础设施平台、1套教育行业使能平台和1套数字服务平台(1+1+1)的先进技术架构,构建校园内的全智能感知、校园内外数据的全智能融合、校园内外用户的全智能交互。

运用AI、大数据、云、物联网、5G、VR等新ICT技术,实现教、研、管的资源共享,培养优质人才,赋能高教科研创新。

教:强化“第一课堂”的主体地位,信息化技术,创新学科教学方法;大数据分析学生薄弱知识点,进行学业预警;打造线上泛在学习空间,支撑个性化发展;

研:提供校级/院级超算能力,加速科研创新成果输出;

管:提供教学规划、教学质量、办学绩效、发展趋势等数据服务,为校长、教务处等提供日常办公和管理的智慧化手段。

通过此次合作, 我们致力于将高校打造成“全国智慧校园示范院校”,为区域新经济、新产业、创新技术等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XX公司技术有限公司

2019年8月31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说明书

XX技术有限公司 关于XX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说明 山西省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速培育ICT产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区域经济能力,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特推出校企合作项目“ICT学院”,以下是具体内容:一、ICT学院简介 XX公司ICT学院,全称XX公司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是XX公司为打造ICT 人才产业链,推动ICT领域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为社会培养ICT领域的人才,满足产业链对人才的长期需求而设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 1、ICT类专业内容建设 面向新经济改造升级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专业,制定面向ICT领域进行专业改造升级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工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XX公司深度参与的“产学研”共同体。

2、双师型教师提升计划 围绕产业前沿技术,为高校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产业最前沿技术的机会与平台,提升教师对产业前沿技术的敏感度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联合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一批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在线课程资源,快速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动在线课程资源与在线教育支撑工具在课程上的广泛应用。 4、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一批面向ICT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的实训教学科研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与产业真实场景结合的实训科研平台服务。 5、建立能力评价机制 通过XX公司ICT大赛、XX公司职业认证与课程结合等模式,建立ICT类人才能力评测体系,客观评价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参考指标体系。 6、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 XX公司一直倡导构建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商业、聚合服务,最终助力山西省ICT产业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从2012年开始,XX公司开始与全球高校合作开展“XX公司ICT学院”,每年为ICT产业链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每年的双选会旨在为合作伙伴输送人才,并帮助合作院校解决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核心问题,从而建立起ICT产业链中企业、院校、平台、人才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ICT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 7、社会服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 (2017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顺利实施,明确项目组织与职责分工,规范项目发布、申报、评审、公示、立项、结题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下简称“高教司”)有关文件精神和指导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项目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促进教改、协同育人”为宗旨,通过汇聚企业资源,征集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依照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原则,鼓励有能力的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高教司统筹规划,企业发布需求、高校申报,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高教司组织委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开展项目相关标准制定、咨询和评审工作。 第五条企业的主要职责 1.作为项目发布单位,根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目标定位

和自身发展需要,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接受高校项目申报,开展申报指南解读、高校合作洽谈、项目咨询工作。 2.落实申报指南承诺的项目支持经费到位,云平台、软硬件等价资源投入及实施部署。 3.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相关文件要求规范项目运行,抓好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组织项目验收和企业内部评审,向高教司报送项目年度实施情况报告。 第六条高校的主要职责 1.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合作的企业及项目类别进行申报。 2.为项目实施提供所需的环境及政策等支持。 3.抓好项目组织实施、过程管理工作。 4.监督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报送有关报表、材料并督促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七条项目负责人(高校)的主要任务 1.按要求填写项目申报书,组织申报材料进行项目申报。 2.按合同约定和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组织资源完成约定的任务目标。 3.与合作企业方成员一起,接受并配合专家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估,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提出解决办法。

海兴电力科技校企协同育人方案

2017年计算机、现代农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方案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新型职业技能人才,做好产学结合,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联合长阳职教中心开展学生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活动,现将跟岗实习工作相关安排如下: 一、跟岗学习主题 “美丽海兴、追逐梦想” 二、社会实践对象 长阳职教中心现代农艺、计算机专业实践生 三、社会实践时间 2017年1月-2017年3月 四、总体框架 1、体验企业文化 2、企业生产实践 3、职业生涯规划 4、职业素养提升 五、具体内容 1、职业素养课程安排(课程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 职业素养课程安排 序号日期 时 间 培训部门事项实践地点 讲 师 内容 实践 形式 1 12月 30日 待 定 公司人事 部、培训部 走进海兴公司 曾白 兰等 认识海兴,体验企业文化 参观、 讲座 2 1月8 日 待 定 茶话会 公司多媒体 室 曾白 兰等 我爱海兴,实践交流会讲座 3 1月 15日 待 定 《职场竞争力》公司会议室 曾白 兰等 职场技能讲解及经验分 享 讲座 4 1月 27日 待 定 春节联欢活动公司活动室 曾白 兰等 团年饭、游艺活动 文体 活动 5 2月5 日 待 定 大国理政讲座 公司多媒体 室 李永 华 从认识G20峰会到站在 国际的视角思考问题 讲座 6 2月 19日 待 定 走进杭州 西湖、G20峰 会所在地 曾白 兰等 感受杭州文化,参观西 湖、G20峰会场 参观 7 3月5 日 待 定 走进职场 公司多媒体 室 人事 专员 职场面试知识培训讲座 8 3月 19日 待 定 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多媒体 室 部门 经理 从海兴发展看如何实现 人生梦想 讲座 9 4月2待职业经理人创业课公司多媒体部门我想当老总创业课程讲座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611657976.html, 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作者:张志红 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9期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期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引企驻校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分析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方式和内容。介绍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会计学专业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入驻学校,借助企业资源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引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之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强调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学生毕业后需在企业一线从事会计各岗位的实务操作。但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还存在与企业要求脱节,毕业生缺乏企业实务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还较差,还需要企业的再次培训。主要原因是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有差距 1.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要求不接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比较老旧,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特点要求无法接轨,不适用高速发展的地方经济需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教职成(2018) 1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 48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号)和《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省人大(2019〕18号)等文件精神,推动双方资源统筹与共享、技术创新与服务、人才交流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党团建设等方而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仔念则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共贏、协同发展 二、合仔境? (一)共建共享校企共同体基地 合作双方可根据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共建校内外(包括跨境)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培训中心、企业(产业)学院和创新创业中心/基地等,为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企业员工培训和服务社会提供实践场所。 (二)共建共享产学研合作平台

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利用双方资源,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傅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开发产品,服务企业发展,共建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提高双方的社会美誉度。 (三)共建混编教科研团队 通过高层次人才互聘(产业教授进学校,教授、博士进企业等方式)共建混编教科研团队,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 根据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设置专业、研究制定专 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培养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联合培养,共同申报国家校企协同育人项目。 (五)优先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基于校企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现实利益的相应回报。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企业有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有优先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的义务,优秀学生有优先选择高端就业岗位的机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贏。 三、取方的权钊知文.务 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合作,具体合作以本协议的《附加协议书》形式进行约定。 (一)甲方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 (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三)师资培训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面向教师的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企业提供资金、软硬件设备或平台,支持高校建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等,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企业提供师资、软硬件条件、投资基金等,支持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训练体系、创客空间、项目孵化转化平台等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六)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企业提供资金、指导教师和项目研究方向,支持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教育部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有关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和指导项目规范运行;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探讨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25T11:02:34.0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8期作者:胡宝宝林宗得 [导读]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应强化院校与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稳妥有效地开展合作。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却显露出一些问题。尽管国家一直都强调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但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创造能力依然薄弱。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取代,这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十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走过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仍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将探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然后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概述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注重产教深度融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外高等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合作理念、合作政策、合作机制等诸多问题。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措施 首先,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政策激励机制。该激励机制的目的是要突破制约校企协同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成为院校和企业相互“推动”的动力源。高校可通过政策的适度调整,充分释放人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环境氛围,研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般传授模式中走出来,更加注重实践和对技术创新化的倡导,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领域,将科技开发成果直接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全面有效的融合和整合。院校和企业可组建战略联盟,将院校的知识技术扩散需要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以及校企各自的创新要素,通过新模式、新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快校内科研成果的转化,鼓励师生创业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最终提高院校和企业各自的竞争力。再次,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市场配置机制。校企双方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配置双方的资源和要素,达成双方合作的共识。一方面,院校可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其学术创造能力,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升级转型,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取得发展的动力,实现企业目标。最后,高等院校应制定“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监督评价机制。该机制把院校的发展目标、院系的工作目标和教师的工作要求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形成了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监督评价制度保障了各方的利益,鼓励良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 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再辅以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与“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相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将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走出一条促进校企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特色之路。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重点在于合作,要求院校和企业相互配合,其未来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一体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校企双方需要作出以下四个转变:由机制探索向制度创新转变,由资源共享向利益共享转变,由体制融合向文化跨越转变,由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这样可以使双方变成制度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双赢。 另外还要着眼于三点:一是要转变理念,增强合作的开放性;二是要利责明晰,体现合作的平等性:三是要资源共享,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校企协同育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合作培养模式,建立校企长远合作的教育机制。高等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布局、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还可以根据本校的软硬件以及学生的特点开发教材,使理论和实践相联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应强化院校与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稳妥有效地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2]陈兴文刘燕邵强校企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1),92-96。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与探索 一、引言 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 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 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 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 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 学存在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 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

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 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 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 课程设计。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 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经过深入的调研,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全面推动汽车工程学院和青岛英谷教育合作共建车联网专业的教育改革,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真实训练环境。协同共建符合车联网时代需求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双创实践基地,并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项目,开展真实的创业实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本院交 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已逐渐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全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 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 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

“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1+1+N”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要求,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构建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则是落实上述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1+1+N”平台的构建 “1+1+N”平台,即:合作院校+行业协会+若干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各院校实验实训条件所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构建“1+1+N”产教融合、協同育人平台,能有效地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尤其是学生生产实习的问题。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层次,培养目标介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为了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突出专业特色,学院指定物流管理系对其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尝试创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是5A级行业协会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具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协会现有1800多家会员单位,其中企业会员1600多家(含央、国、私、外资等企业),院校会员有152家(含本科、高职、中职、技工等)。设有4个研发机构(即广东省南方物联网信息中心、广东省南方物流研究设计院、广东省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及信用等级评估办公室、广东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十多个专业工作委员会,5个专业服务中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

校企合作邀请函篇

校企合作邀请函范文8篇 (篇一) 各用人单位: 为创新人力资源供求机制,加强校企联动,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58号)文件精神,我校拟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的认定及建设工作。现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与我校合作,挂牌共建“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基地认定办法及合作协议详见附件1、2)。 同时,请共建基地向我校推荐至少1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学校颁发“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聘书(就业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及推荐表详见附件3、4)。 基地和导师将深度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欢迎各用人单位来电咨询,携手共建。 联系人: 附件: **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年9月20日 (篇二) **贸易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原国家地质部创建的郑州地质学校,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2000年由河南省教育厅管理,是河南省职

教攻坚计划确定的首批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 学校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白沙园区工贸路和通商路交叉口,占地377亩。占地200亩的东地块一期工程十万平方米主体已封顶。占地160亩的西地块二期工程,准备启动规划调整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中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要求。具体落实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新校区西地块邀请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校校合作实训基地。 请有意参与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单位与我校下列负责人联系,商讨具体合作事宜,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优先考虑。 工业贸易学校 **年5月9日 (篇三) 为进一步满足我市企业招聘需求及长期基础性人才储备需要,市委组织部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于2018年4月19日举办南安市第四届公益性校企合作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树立校企间“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我市150家企业与70家职业技术院校交流合作。方案如下: 一、会议名称 南安市第四届大型公益性校企合作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

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潘一霞 (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一一江苏无锡一一214206) 摘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以中等职业院校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其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二有目标性的解决策略,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协同编制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等,以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从而有效培育实践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一一产教融合一一协同育人 一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许多指导意见与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新时代背景下,培育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根本职责,各大院校正朝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向发展.然而事实上,由于转型节奏缺乏协调性,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之中政府主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加之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中等职业院校仍需要以产教融合为支点,深入探索二研究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切实提高新型人才培育质量,从而满足国家二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二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突出性问题1.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偏弱,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进程缓慢 近些年,尽管地方政府二职业院校二企业创设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机制,然而实践运行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地方政府尚未针对产教融合二校企合作机制出台具体的法规条例,尤其是有关项目责任的确定,从而造成产教融合发展脚步放缓.经过实践调查发现,许多项目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有的甚至已经搁浅,致使后续工作无法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协调职业院校二企业间的具体合作关系,促进产教融合项目的顺利落实,从而实现协同育人. 2.企业对待产教融合项目缺少精力,造成产教融合项目运行成果不理想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两者所追求的目标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职业院校看重的是综合型人才的培育,而企业关注的是校企合作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在校企合作中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目标,使得企业不愿集中精力参与产教融合项目.从地方中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具体情况方面分析,基本上是职业院校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仅仅是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平台,负责学生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教学是无法深度参与的.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实行了 双导师制 ,也就是为全体学生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但是在具体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职业院校与企业缺少交流二沟通的平台与桥梁,大多情况下校内指导教师能够发挥作用,而企业指导教师基本上流于形式,同时关于校内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二职责也没有进行清晰界定. 3. 双师型 教师资源匮乏,培育人才目标的实现举步维艰 要想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可是职业院校中的 双师型 教师资源是十分匮乏的,大多任课教师并不具备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产学研 1 2 1 ?本文是宜兴市 十三五 规划课题 产教融合视野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训研究 (课题编号:Y X/2016/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数据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改

大数据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随着大数据政策环境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大数据行业应用持续升温,我国大数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纲要中提出:“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开展大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合作原则 校企双方坚持“挖掘优势资源潜力,发展教育、创新科技,优化配置、提升实力,促进双方事业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恪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 二、合作目标 校企合作致力于为高校提供大数据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竞赛、助学基金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同时也为企业人员进修、委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提供有效解决办法。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和大数据行业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过硬的大数据行业人才,助力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创新研发。进一步推动大数据领域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的纵深发展。 三、实施内容 1、一体化课程 校企双方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大数据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大数据相关研发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企业中技术骨干可承担学校一些实验课和实践课的部分教学工作,并以具体研发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研发过程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让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学做合一,让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根据大数据行业就业方向和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安排所学内容,如:教导如何搭建大数据平台、数据建模等专业课程。 2、大数据竞赛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制定《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教育部办公厅 文号:教高厅〔2020〕1号 颁布时间:2020-01-18 实施时间:2020-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高〔2018〕3号)精神,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以下简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第三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需求,服务企业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需求,鼓励相关企业不以直接商业利益作为目标,深化与高校产学合作,促进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的多方协同,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第四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主要包括六类: (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改革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 (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

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 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 育协同创新的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 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

校企合作邀请函范文8篇

校企合作邀请函范文8篇 各用人单位: 为创新人力资源供求机制,加强校企联动,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58号)文件精神,我校拟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的认定及建设工作。 现诚挚邀请各用人单位与我校合作,挂牌共建“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基地认定办法及合作协议详见附件1、2)。 同时,请共建基地向我校推荐至少1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学校颁发“云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导师”聘书(就业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及推荐表详见附件3、4)。 基地和导师将深度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欢迎各用人单位来电咨询,携手共建。 联系人: 附件:

**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年9月20日 (篇二) **贸易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原国家地质部创建的郑州地质学校,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贸易学校,2000年由河南省教育厅管理,是 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确定的首批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 学校新校区位于郑东新区白沙园区工贸路和通商路交叉口,占地377亩。占地200亩的东地块一期工程十万平方米主体已封顶。占地160亩的西地块二期工程,准备启动规划调整工作。 根据 __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 干意见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中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要求。具体落实河南省地矿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在新校区西地块邀请相关企业和学校共建校企、校校合作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并且了解了了产教融合的相关要点,据我所了解的产教融合,主要的内容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把学校办成及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相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一体系有助于保障跨界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构成,培养未来年轻人的能力、以及可发展力。 以我看来产教融合的最主要性关键在于实体项目,学到最后的成果积累的够不够丰富,以及被学者是否积极配合产教融合内容,并且是否有累计一定的经验。这一体系对于构建专业发转方向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就业质量与精度、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地方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现在基本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才更加适合。或者说只有小部分专业才能进行产教融合。若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在先进的产教融合的知识下达成共识,是在这一体系中最只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在产教融合里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认为产教融合的专业性领域再大大拓宽是有必要的。 产教融合主要是将人为的目的,以及团队的组织相结合以最终收获成果为最终效果的一项有水平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主要以质量和效益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意义在于以模仿为主的技能的实训实习,它是在真正的环境下认真的、真实的工作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了解了产教融合,我了解后的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相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及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这一体系有助于保障跨界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共建的构成。 我认为,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实体项目究竟到底能不能让学生在实习中又能学习到东西,并且累计一定的经验。这一体系对于构建专业发转方向提升专业品牌、提高就业质量与精度、提升专业技能推动项目建设、融入地方与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学校存在的几个校企合作都是比较好的,但能影响到的专业太少了。基本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才更加适合。或者说只有小部分专业才能进行产教融合。但是,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协作、达成共识,是在这一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将他的专业性领域再大大拓宽。 除此之外,应为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以模仿为主的单项技能的实训实习,它是在真正的环境下认真的、真实的工作和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要求的教学活动,最终是以质量和效益为衡量学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我认为,产教融合当然是在学习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但是发展路线相对宽泛,是后续学习更加优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