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得血管神经走行。原则就是在重要结构得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得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得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就是困难得,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得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得穿刺针就是只穿过皮肤、皮下与骨骼,避开肌肉与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得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得牵引弓;牵引得力线要与骨折得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得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得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与皮肤之间得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得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得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得、暂时得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

一、适应证

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2、用于稳定脊柱与下肢骨折,早期活动;

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得腕下垂等;

4、矫正畸形。比如用于畸形足与关节挛缩得治疗;

5、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与脊柱侧凸患者。

二、原则

石膏固定得原则有二:

1、三点固定原则术者在肢体得两端用力塑形,第三个点则位于石膏定点得对侧。骨膜与其它软组织一般要求位于石膏夹板得凸侧来增加石膏得稳定性。

2、水压原则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得容器里,容器可克服水自身得重力而保持水得高度不变。在胫骨骨折时,如果石膏强度足够得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利用水压原则,长度就不会丢失。

三、注意事项

1、内置薄层衬垫,保护骨突起部位;

2、水温适宜,以25~30℃最佳;

3、待气泡完全停止排逸再排水,手握石膏绷带两端向中间挤压,减少石膏丢失;

4、石膏绷带贴着肢体向前推缠,边缠边抹,松紧适宜;

5、100°~90°方法:如果欲将关节固定于90°屈曲位,则绑缠石膏时应屈曲100°,塑形前将其恢复至90°;

6、石膏厚度根据石膏绷带质量与性能而定,应掌握厚薄适宜;

7、石膏固定应包括邻近上下关节,避免过长或过短;如胫骨骨折后石膏固定,应包括踝关节;

8、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

9、一般固定关节于功能位,个别骨折为了防止复位后再移位,需要将关节固定于非功能位,但在两周左右初步愈合后,需要及早改为功能位固定;

10、石膏固定完毕,需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与固定日期;

11、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得关节、肌肉功能。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时就诊。

外固定架技术

一、定义

将骨折得远近两端用骨针或钉穿过,在皮肤外将穿过骨折两端得骨针固定在外固定架上,从而达到使骨折对位与固定得目得,即为外固定架技术。

二、作用

1、能保持骨折端得良好对位;

2、可牵开骨折两端以延长肢体;

3、可利用加压技术,促进骨折愈合;

4、可以纠正早期得成角畸形与旋转畸形。

三、适应证

1、开放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病人得转送,方便伤口处理; 2、治疗骨不连;

3、肢体延长术;

4、多段骨折;

5、不稳定得粉碎骨折;

6、关节融合术。

四、种类

1、单边式半针外固定架;

2、双边式骨外固定架;

3、四边式骨外固定架;

4、半环、全环与三角式骨外固定架。

五、使用方法

1、熟悉解剖,避免损伤重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针口处应用酒精敷料包扎;

3、慎选穿针得粗细及穿针部位,不能离骨折端太近或太远;

4、穿针在局麻下进行,穿针时宜使用慢速钻进针;

5、应每天检查外固定架连接部位有无松动以及针眼处有无感染;

6、根据骨折情况,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得前后路内固定。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得种类及适应症

1、螺钉

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得目得,获得满意得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接骨板

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板。

⑵适应症:根据骨折得部位、程度、形态等不同得情况,选择合适得接骨板进行固定。骨折线得两端应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开粉碎性得骨折线,螺钉必须穿过两侧得骨皮质。

3、髓内针

⑴种类:①V形与梅花髓内针;②带锁髓内针;③弹性髓内针;④加压髓内针。

⑵适应症:应用于治疗各种长管状骨得新鲜骨折、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

形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另外也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切除术后须行大块植骨得患者。

4、不锈钢丝主要用于治疗髌骨骨折、尺骨鹰嘴、股骨大转子等骨折,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还可用于捆绑粉碎性骨折。

5、骨圆针选择各种粗细不同得骨圆针,用于治疗各种掌骨与指骨骨折以及不适宜用螺钉固定得骨碎片,粗得骨圆针可用于骨牵引。

二、脊柱内固定器械

1、脊柱前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症:

⑴种类:前路内固定物包括各种前路钢板、椎体螺钉、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等。

⑵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前方减压术后、椎体肿瘤切除术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前方植骨不稳定以及脊柱畸形矫形等得内固定。

2、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症:

⑴种类:种类繁多,主要有:椎弓根螺钉、椎弓根钩以及各种撑开、加压系统。

⑵适应症:主要用于脊柱畸形得矫正、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骨折以及脊柱不稳定得内固定系统。

关节穿刺及引流

一、定义

关节穿刺及引流就是一项有创检查与治疗方法,在局麻下进行,需根据需要准备不同型号得穿刺针,套管针及注射器,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二、适应症

1、四肢关节积液,积脓须行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2、需行关节腔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得变化。

三、各关节穿刺部位及方法

1、肩关节穿刺术患肢轻度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位,于肱骨小结节与喙突之间垂直刺入关节腔。也可以从喙突尖下外侧三角肌前缘,向后外方向刺入关节腔。

2、肘关节穿刺术肘关节屈曲90°,紧依桡骨小头近侧,于其后外方向前下进针。也可在尺骨鹰嘴顶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向内前方刺入。还可经尺骨鹰嘴上方,经肱三头肌腱向前下方刺入关节腔。

3、腕关节穿刺术经尺骨茎突侧面下方,垂直向内下进针,也可在桡侧进行,但需避免损伤桡动脉。

4、髋关节穿刺术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得中点,腹股沟韧带下2㎝,股动脉得外侧垂直进针,也可取下肢内旋位,从股骨大转子上缘平行,经股骨颈向内上方刺入。

5、膝关节穿刺术髌骨四周无重要得血管与神经,均可穿刺,标准穿刺点在髌骨外上方及髌骨内外侧下方,可通过此三点做穿刺及经套管针安置引流冲洗管。

6、踝关节穿刺术紧贴内外踝尖部,向内上方进针,经踝部与相邻得距骨之间刺入关节腔。

四、操作注意事项

1、应边进针边回抽,如抽到新鲜血液,应退针少许,改换穿刺方向再进针; 2、对抽出得关节液作肉眼观察,各种镜下及细菌培养检查;

3、关节腔有明显积液者,应尽量抽尽积液,局部加压包扎,适当予以固定; 4、关节腔内注射激素不应超过三次。

局部注射疗法

即我们常用得局部封闭疗法,有消炎止痛作用。

一、适应症

1、肩周炎;

2、网球肘;

3、腰3横突肥大综合征;

4、其她部位得筋膜炎;

5、腱鞘炎;

6、棘间韧带炎;

7、各关节韧带得急慢性损伤。

二、使用药物得方法

醋酸强得松龙1ml+2%得普鲁卡因2ml,严格无菌条件下局部注射,注射部位及进针深度非常重要,要准确得将药物注射到炎症部位。

三、注意事项

1、注射当天局部避免洗浴;

2、每一部位注射不应超过三次;

3、严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症,以避免感染;

4、注射局部皮肤有炎症时禁止注射;

5、注射过程中避免损伤周围得血管神经。

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得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得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得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得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得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得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得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清创术

[适应证]

1. 6~8小时以内得伤口,应行清创术。

2.8~24小时之间得伤口仍可行清创术,但一期缝合与否应依伤口情况而定。

[禁忌证]

1.超过24小时得伤口,通常不宜做清创术。

2.伤口已有严重炎症,则不应作清创术。

[操作步骤]

1.刷洗:

(1)良好得麻醉、必要时上充气止血带。

(2)用肥皂水刷洗伤肢及伤口创缘皮肤,生理盐水冲洗,反复三遍。

(3)依次用双氧水、新洁尔灭液及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4)擦干伤肢,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2.清创:

用刀、剪等器械清除污染与失活组织,按方向、层次循序进行。3.冲洗:

(1)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2)伤口时间较长或某些特殊类型得创伤,再次用双氧水清洗。

(3)更换手术台最上层无菌单,更换用过得器械,术者更换手套。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doc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适应征: 1. 股骨颈头下型或粉碎骨折者; 2. 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Pauwel角大于70°者;3.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失败,或股骨颈骨折病人不能配合治疗者;4.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颈已吸收,或股骨头缺血坏死, 髓臼及其软骨正常者; 5.股骨颈部良性肿瘤,不宜行刮除植骨者; 6. 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股骨颈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病人痛苦,可施行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禁忌证: 1. 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严重糖尿病患者; 3. 有全身感染病灶存在时; 4. 被臼破坏较重,或已有明显退行性变者; 5. 儿童、中青年不应作此手术。 术前准备: 1. 全面检查,了解心、肺、肝、肾的功能,并做相应治疗; 2. 患肢进行胫骨结节牵引或皮肤牵引1—2周;

3. 手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生素; 4. 术前备皮、洗澡、更换内衣、洗肠等; 5. 摄X线照片检查,了解病变情况及选择与原股骨头相近大小的人 工股骨头;柄的粗细应略小于股骨上端髓腔的内径。 6. 特殊器械:除一般骨科器械外,还应准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器械。 (1)人工股骨头;(2)股骨头把持器;(3)股骨头锤入器;(4)股骨 头拔出器;(5)髓腔锤。 7. 麻醉:硬膜外麻。 8. 体位:侧卧,患肢向上,使患髋屈曲45°,以便术中活动肢体。手术步骤: 1.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其显露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带肌蒂骨瓣 植骨术。显露骼关节囊后壁后,将后关节囊作倒T字或十字形切开,即可显露骨折部。用股骨头拔出器,取出完整的股骨头。同时,用卡尺或两脚规测量股骨头的直径,以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再以钢丝线锯或骨刀截除股骨颈残端。 2. 修正股骨颈残端,使其基底部呈斜坡状,向前倾斜150,并保留 股骨矩基础上开始扩髓。 3.然后,将患肢尽力内旋,用粗细不等的髓腔锤扩大髓腔。 4.将已选好的人工股骨头,对准方向保持正常股骨的127°颈干角及 12°-5°前倾角,插入已扩好的做腔内。此时,将四个松质骨块嵌入人工股骨头柄的圆孔内,或用骨粘固剂。然后,用锤徐徐锤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得血管神经走行。原则就是在重要结构得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得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得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就是困难得,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得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得穿刺针就是只穿过皮肤、皮下与骨骼,避开肌肉与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得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得牵引弓;牵引得力线要与骨折得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得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得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与皮肤之间得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得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得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得、暂时得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 一、适应证 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2、用于稳定脊柱与下肢骨折,早期活动; 3、用来稳定固定关节,改善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得腕下垂等;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一.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C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 .患者的准备: (1) 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 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 .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 .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 .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 .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 .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 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 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 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 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 [ 适应证] 1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2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3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4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 牵引方法] 1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 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自胫骨结节下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 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 股骨髁上: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 (画髌骨上缘1CM处与股骨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 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 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 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 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5) 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骨科常规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石膏绷带固定 [ 包扎前准备] 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C左右)、石膏刀、剪、针、线、 2.患者的准备: (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 固定时注意事项] 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 观察。 8 .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 (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 9 .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 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牵引术 适应证]

长骨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如股骨干大斜形骨折。 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如颈椎骨折脱位。 需要矫正或预防肌肉痉挛所致的关节畸形。 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牵引方法] .骨牵引:小孩易损伤骨骺,应慎用。 (1) 穿针部位: 1)胫骨结节:由胫骨外侧,自腓骨头和胫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自胫骨结节下1CM 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与垂线的交点) 由外向内侧穿入,注意勿损伤腓总神经。 2) 跟骨:踝关节置于中立位,自内髁尖端和足跟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向外穿入,注意勿损伤胫后动脉及胫神经。 3)股骨髁上:内上髁内收肌结节上方一横指处进入 (画髌骨上缘1CM处与股骨垂直的横线,画沿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线,两线交点) 由内向外,注意勿损伤动脉。 (2) 操作方法: 1) 放好体位,划标线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手术者在牵引针进出口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由皮肤直至骨膜下,助手固定患肢,皮肤轻向近心端牵拉。 3)术者用骨钻,将牵引针直接穿入皮肤,按进出口位置,垂直于骨干钻入。 4)用酒精纱块保护针的皮肤接触点。 5)安装牵引弓、牵引架,按所需重量进行牵引。床脚抬高。

骨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总11页)

骨科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手术的分类?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麻醉方法(以下统 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级别? 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 定手术医师的级别。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1、住院医师?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主治医师

(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副主任医师: (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学分册资料(修订版)

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一般只测定痛觉及触觉,必要时还可测定温觉、位置觉、振动觉、两点辨别觉及本体感觉。末梢神经损伤时,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域就会有感觉障碍。横贯性脊髓损伤,在损害平面及其以下有感觉障碍,损害水平以上有一感觉过敏带。半侧脊髓损伤可在受伤节段以下对侧出现痛觉、温觉障碍以及同侧的运动障碍。 2.运动观察肌肉外形、周径、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肌肉在静止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上运动元神经损伤时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受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无力。 3.反射应在肌肉放松的体位进行,两侧对比,常用的检查如下。 (1)深反射:刺激肌腱、关节内的本位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肱二头肌反射(C5~C7);肱三头肌反射(C6~C8);膝腱反射(L2~L4);跟腱反射(L4~S2).。 (2)浅反射:刺激皮肤的体表感受器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腹壁反射:上腹(T7~T9),中腹(T9~T11),下腹(T11~L1);提睾反射(L1~L2);肛门反射(S4~S5)。 (3)病理反射:一般在中枢神经受损时才出现,如Hoffman 征、Babinski征、髌阵挛、踝阵挛等。 4.自主神经 (1)皮肤、毛发、指(趾)甲营养状态:自主神经受损区的皮肤

失去正常的光泽,粗糙,毛发脱落;指(趾)甲失去光泽,易裂,变形。 (2)皮肤划痕试验:钝针快划皮肤,几秒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1~5min,见于交感神经兴奋性高者。钝针深压慢划,几秒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8~30min,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3)排尿障碍:见于横贯性脊髓损伤,应检查有无尿储留或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 骨科无菌技术 概述 无菌技术对任何手术都非常重要,对骨科手术尤其重要。骨科手术常需植入各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异物,如人工关节、骨水泥、人造骨、各种内固定物等。这些异物在无菌条件下与人体组织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一旦发生感染,他们就成为人体组织不能相容的异物。如不取出,感染难以治愈。若去除将导致肢体畸形,后将完全腐烂,甚至丧失功能。经较长时间治疗后,炎症静止,创口也已闭合。但是如需再次手术,等待的时间仍较长。因为局部骨组织内还遗留有细菌,机体要完全消灭它,尚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外科的感染创口愈合后,再次手术要等待3个月,而骨科传统的常规是等待1年。因为创口虽已愈合,但再次手术可使还未彻底消灭的细菌扩散,以致感染复燃,手术将再次失败。由于上述原因,骨科手术对无菌技术的要求更高。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踝顶点下3㎝,由向外穿针。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四、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骨科技术操作规范

太康县人民医院骨科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皮内注射法 【目的】 将小剂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用于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部位】 1、皮肤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 3、局部麻醉时,在需麻醉的局部皮内注一皮丘,再行局麻。 【准备工作】 1、用物:注射盘内备1-2个无菌注射器和4.5号针头、75 %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按医嘱备药液及急救药盒等。 2、向病人说明目的,消除其顾虑,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药物做皮试。 【操作方法】 1、其备用物携至病员处,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2、选定注射部位,用75 %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出现碘过敏反应引起混淆。

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剌入真皮与表皮之间。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4、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嘱病员留观15-20分钟,按时观察反应。 5、如作对照试验,须更换另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相应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第二章皮下注射法 【目的】 将小剂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 1、需迅速达到药效,但又不能静脉途径给药或不宜口服者。 2、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 3、预防接种,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方。 【准备工作】

用物:注射盘内备1-2个无菌注射器和5.5-6号针头、备络合碘(或27%碘酊、75%酒精)、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镊。 【操作方法】 1、携用物至病床边,核对无误后,选择注射部位,用络合碘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 3、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40°角度,过瘦患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以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射药液。 4、注射毕,用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按压至无液渗出。清理用物。 第三章肌内注射法 【目的】 1、和皮下注射相同,适宜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又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部位】

骨伤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伤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骨牵引 一、穿针原则 1、术前征得患者同意,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2、熟悉穿针部位的血管神经走行。原则是在重要结构的一侧穿针,以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的结果。 3、遵循无菌操作的技术进行皮肤准备。 4、麻醉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皮肤,但要告知病人完全将骨膜阻滞是困难的,在操作中可能会有疼痛。 5、皮肤切口穿针前,应用小尖刀片预先做一小切口,再行穿针,针眼处每日以酒精消毒,可减少针道的感染。 6、尽量用手摇钻而不用动力钻,以避免高温高热造成骨坏死。 7、穿刺针最好位于干骺端避免损伤骺板,理想的穿刺针是只穿过皮肤、皮下和骨骼,避开肌肉和肌腱。 8、不要破坏骨折血肿以免人为将闭合骨折变为开放状态。 9、不要穿入关节否则会造成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 10、其它如在穿刺过程中针不要弯曲;要选择合适的牵引弓;牵引的力线要与骨折的纵轴一致;要注意牵引重量,不要过牵;随时给予X线检查。 二、常用部位骨牵引 1、胫骨结节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在其平面下部,由外向内穿针。 2、跟骨外踝顶点下2㎝,再向后2㎝或内踝顶点下3㎝,由内向外穿针。 3、股骨下端髌骨上缘2㎝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4、尺骨鹰嘴由鹰嘴尖端向远端⒈5横指处,由内向外穿针。 5、指骨指骨远节基底远侧。 6、颅骨双侧外耳道经顶部的连线与两眉弓外缘向枕部划线的交点。 皮牵引 一、牵引机制 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 二、牵引方法 胶布宽度为肢体最细周径的一半,上端在骨折部位,下端超过肢体远端10㎝。也有特制的泡沫塑料带牵引。 三、注意事项 1、适用于儿童、老人或作为一种最初的、暂时的治疗手段; 2、仔细检查牵引处皮肤,祛除污物; 3、保护骨突起部位,避免胶布粘贴骨突起; 4、最大牵引重量一般为5㎏,具体因人而异; 5、抬高患肢,防止水肿; 6、每天检查肢体长度,调整牵引力度。 五、常用皮牵引 1、上肢皮牵引; 2、下肢皮牵引。 石膏固定 一、适应证 1、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和关节感染性疾病,用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完整版)骨科操作规范

骨科操作规范 换药 1.换药前准备:向患者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取得合作;换药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含取无菌物品方法);多个病人换药时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 2.体位:原则上应能充分暴露创面,取坐位、卧位、侧卧位。 3.物品准备:换药包、线剪、生理盐水、棉球、碘伏棉球、胶布、心要时备绷带。 4.换药步骤: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取下伤口原有的敷料,外层敷料可用手取下,内层敷料应用镊子除去。消毒的方法:A、对清洁伤口先用0.5%碘伏棉球由里向外消毒3-5cm;B、对感染伤口则用O.5%碘伏棉球由外向里消毒皮肤,继之用生理盐水小棉球清除刨面脓液,最后用O.5%碘伏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伤口处理完后用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 5.换药后处理:更换下来的敷料集中放于弯盘内,倒入污桶,整理用物。 清创缝合 1.个人准备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 (1)全身支持 (2)告病情、治疗方案、预后 (3)术前准备、器械准备 (4)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5)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球蛋白 (6)抗生素 (7)洗手、戴手套 2.备物:治疗碗、无菌敷料、镊子、纱布、棉签、持针器、剪刀、缝针、缝线、注射器、一次性手套、胶布、利多卡因等。 3.检查伤口创面情况。 患者取左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以左侧卧位最常用,头部略向前倾。 1.术者带消毒手套,清创 (1)清洗皮肤(纱布盖伤口)、去毛发 (2)清洗伤口

(3)麻醉后消毒、铺巾、换手套、穿手术衣 (4)检查伤口、去血凝块、去异物 (5)清除失活组织 (6)切皮缘、必要时扩大切口 (7)彻底止血 (8)再次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伤口 2.缝合 (1)更换手术单、器械、手套,再消毒伤口(双氧水、碘伏) (2)分层缝合伤口 (3)引流 操作完毕后处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用物处理妥当,锐器需回收至锐器盒。 石膏固定术 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 (1)石膏绷带:规格有宽15cm、10cm、7cm (2)肘垫:棉花、螺纹织品、颤垫 (3)绷带 (4)30-40℃温水 2、固定部位准备 (1)清洁固定部位皮肤 (2)伤口换药 (3)完成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复位 3、若进行髋人字石膏,需准备石膏床 操作方法: 1、根据固定部位的特点选用适当宽度的石膏绷带。 2、根据固定部位的特点及石膏固定的类型选择螺纹织品、棉花、颤垫作为衬里或衬垫。

骨科手术操作与图谱详解实用全书

《骨科手术操作与图谱详解实用全书》 本书作者:编委会 图书册数:全四册 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 定价:998元 现价:450元 《骨科手术操作与图谱详解实用全书》本店是实体店,坚决抵制各类盗版、劣质图书及附件,严格控制图书进货渠道,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直接从经过国家出版发行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出版社进货,与国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古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社科、社科文献、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科学、法律、上海外教、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南大、广西师大、北京出版集团、浙江少儿、江苏少儿、21世纪、作家、春风文艺、长江文艺、接力、漓江等全国知名的300余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采购的图书均经所在地图书市场审读办公室审读合格后,方上市发行,100%正版、优质,订购速度快,数据提供及时,加工全方位,能全面符合客户的需求。公司经营的图书科目品种齐全,涉及学科面广,涵盖文学、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历史、工具图书、艺术、哲学、语言、

政治、经济、学术专著、工具书及其它社科综合类图书等。经营风格全方位,适合各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和阅读需要。 内容介绍:商品简介 商品编码:pdf78115 出版社:中国知识出版社 册   数: 作者:编委会 出版时间:2013年1月 印刷时间2013年1月 isbn:

版次:第二版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印次:第二次 页数: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目录 骨科手术操作与图谱详解实用全书 骨科手术操作与图谱详解实用全书 >>>详细介绍: 第一章骨科手术操作及图谱详解总论 第一章骨科常用手术器械使用方法及技巧 第二章骨科基本手术操作及图谱详解 第三章骨科无菌操作及图谱详解 第四章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第五章骨科手术经络及图谱详解 第六章骨科上肢手术经络及图谱详解 第七章骨科脊柱手术经络及图谱详解 第八章骨盆手术经络及图谱详解 第九章骨科下肢手术经络及图谱详解

骨科手术器械(二类)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7版)

附件3 骨科手术器械(第二类)产品注册审评规 (2017版) 本审评规旨在指导和规骨科手术器械(第二类)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审评规所确定的核心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审评规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围 本审评规适用于第二类骨科手术器械,一般包括:使用过程中与椎间隙直接接触的骨科手术器械;骨科窥镜用手术器械;以无菌形式提供的骨科手术器械;由网电源、电池或气源提供所需机械动力的骨科手术刀具(如钻、铣、锯、磨、刨等);第二类骨科手术器械包等。 本审评规不适用于骨科外固定器械和一次性使用骨科手术器械,一次性使用骨科手术器械可参考本审评规的相关容。 骨科手术器械产品类代号为6810。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骨科手术器械产品名称依据《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确定。 骨科手术器械的名称可按作用对象和预期用途等方式来命名,如椎管铲刀、颈椎刮匙、椎板咬骨钳、无菌骨牵引针。 由网电源、电池或气源提供所需机械动力的骨科手术器械,可命名结构为:电动/电池式+刀具对象+刀具名称,如电动胸骨锯、电动骨钻。 骨科手术器械包类产品以体现产品组成、功能用途为基本原则,由多种类别器械组成,一般应以其主要预期用途来命名,如椎间融合手术器械包。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 骨科手术器械产品应明确产品结构组成,宜采用图示方式表述产品各组成部分,并明确所用材料。 由网电源、电池或气源提供所需机械动力的骨科手术器械一般由单一或多件与手机配合使用的刀具组成(如:钻类、铣类、磨类、锉类、锯类、刨类)。 骨科手术器械包类产品由多组件器械产品组成,应明确每个组件的名称。组件可以是外购的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也可以是尚未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但其安全有效性要求应与单独注册该组件基本一致。 常见产品如图: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 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通过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对骨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及随访,对骨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骨科主要包括创伤骨科、关节与矫形外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手外科、足踝外科、骨肿瘤、小儿骨科等亚专业。 一、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基本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够比较熟悉骨科手术操作技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完成中等难度的骨科手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行骨科亚专业的深入学习和骨科住院总医师工作奠定基础。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骨科及相关外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病历;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骨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 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具体安排如下表。相关科室包括医学影像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 ·

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软组织肿瘤科、骨科康复可根据医院科室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由于多数培训基地不单独设立足踝外科,故在本培训细则中将足踝外科合并入关节与矫形外科。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放射影像科(3个月,X射线、CT、MRI各轮转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全身各骨关节的X射线、CT、磁共振的正常解剖学图像。 熟悉:全身各骨关节骨折、脱位、骨病等的X射线、CT、MRI图像诊断。 了解:X 射线、CT、MRI的基本知识及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X 射线、CT、MRI的检查法。 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