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复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题库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复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题库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复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题库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复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题库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4.钢筋经冷拉后,强度和塑性均可提高。()

5.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6.C20表示fcu=20N/mm。()

7.混凝土受压破坏是由于内部微裂缝扩展的结果。()

8.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9.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10.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11.线性徐变是指压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而非线性徐变是指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增长与应力不成正比。()

12.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13.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2.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3.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

4.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5.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受压时纵筋容易压曲,所以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取为2/400mmN。()

6.螺旋箍筋柱既能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又能提高柱的稳定性。()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2.对于'fhx 的T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fb的矩形截面梁,所以其配筋率应按0'hbAfs来计算。()

3.板中的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下面。()

4.在截面的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于改善梁截面的延性是有作用的。() 5.双筋截面比单筋截面更经济适用。()

6.截面复核中,如果b ,说明梁发生破坏,承载力为0。()

7.适筋破坏的特征是破坏始自于受拉钢筋的屈服,然后混凝土受压破坏。() 8.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处于梁工作的第Ⅲ阶段。()

9.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的确定依据是平截面假定。()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1.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2.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3.截面尺寸对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影响都很大。()

4.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抗剪承载力略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

5.钢筋混凝土梁中纵筋的截断位置,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第6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1.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时,其所需要的箍筋由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所得的箍筋与纯剪构件承载力计算所得箍筋叠加,且两种公式中均不考虑剪扭的相互影响。()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混凝土和钢筋均考虑相关关系。()

3.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不受限制。()

第7章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的特点是,混凝土先被压碎,远端钢筋没有受拉屈服。()2.轴向压力的存在对于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抗剪能力是有提高的,但是不是无限制的。()

3.小偏心受压情况下,随着N的增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随之减小。()4.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尺寸和形状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uN是相同的。()

5.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远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近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

6.界限破坏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达到最大值。()

7.偏压构件的抗弯承载力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8.判别大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条件是03.0hei 。()

9.如果b ,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

10.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11.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

12.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

第8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

1.受弯构件的裂缝会一直发展,直到构件的破坏。()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两条裂缝之间的平均裂缝间距为1.0倍的粘结应力传递长度。()

3.裂缝的开展是由于混凝土的回缩,钢筋的伸长,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相对滑移的结果。()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定义的裂缝宽度是指构件外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5.当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不大时,可以通过增加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来解决。()

6.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荷载增大而减小。()

7.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8.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第9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避免构件裂缝的过早出现。()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后可以取下重复使用的称为锚具。()

4.con 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是越大越好。()

5.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有关,张拉控制应力越大,松弛越小;()

6.混凝土预压前发生的预应力损失称为第一批预应力损失组合。()

7.张拉控制应力只与张拉方法有关系。()

二、单选题(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题中括号内,每题2分。)

绪论

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

A.相同; B.提高许多; C.有所提高; D.不确定。

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

A. 提高不多;

B. 提高许多;

C. 完全相同;

D. 不确定。

3.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A. 均提高很多;

B. 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C. 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D. 均提高不多;

4.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

A.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B.一旦出现裂缝,裂缝贯通全截面;

C.一旦出现裂缝,沿全长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力丧尽; D.通常是无裂缝的。5.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防火、防锈;

B.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

C.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力,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

D.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A.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

A.原点弹性模量;

B.切线模量;

C.割线模量;

D.变形模量;

3.混凝土强度等级由150mm立方体抗压试验,按()确定。

A.平均值fcu ;

B.645.1 fcu;

C.2 fcu;

D.fcu;

4.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al为()。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5.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A.冷拉钢筋;B.钢丝;C.热处理钢筋;D.钢绞线。

6.钢材的含碳量越低,则()。

A.屈服台阶越短,伸长率也越短,塑性越差; B.屈服台阶越长,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 C.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7.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上限;

D.屈服下限。

8.规范确定kcuf,所用试块的边长是()。

A.150 mm;B.200 mm;C.100mm;D.250 mm。

9.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确定的。

A.kcuf,;B.ckf ;C.cmf ;D.tkf 。

10.边长为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的强度换算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则需乘以换算系数()。

A.1.05 ;B.1.0 ;C.0.95 ;D.0.90 。

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是考虑了()。

A.初始偏心距的影响; B.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 C.两端约束情况的影响; D.附加弯矩的影响。

2. 对于高度、截面尺寸、配筋完全相同的柱,以支承条件为()时,其轴心受压承载力最大。

A.两端嵌固;

A.Ⅰa状态;B. Ⅱa状态;C.Ⅲa状态;D.第Ⅱ阶段。

3.()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

A.Ⅰa状态;B. Ⅱa状态;C.Ⅲa状态;D.第Ⅱ阶段。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A. 少筋破坏;

B. 适筋破坏;

C. 超筋破坏;

D. 界限破坏。

5.下列那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A.b ;B.0hxb ;C.'2sax ;D.max 。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抵抗矩系数s 取值为:()。

A.)5.01( ;B.)5.01( ;C. 5.01 ;D. 5.01 。

7.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A.0hxb ;B.0hxb ;C.'2sax ;D.'2sax 。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破坏形态不同;

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9.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增加保护层厚度;

C. 增加截面高度;

D. 增加截面宽度;

10.在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是()。

A. 均匀分布;

B. 按抛物线形分布;

C. 按三角形分布;

D. 部分均匀,部分不均匀分布;

1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A. 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 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 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D. 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1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2sax ,则说明()。

A.受压钢筋配置过多;

B. 受压钢筋配置过少;

C. 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

已屈服;

D. 截面尺寸过大;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1.对于无腹筋梁,当31 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2.对于无腹筋梁,当1 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3.对于无腹筋梁,当3 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破坏形态建立的。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5.为了避免斜压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

A.规定最小配筋率;

B.规定最大配筋率;

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规定最小配箍率。

6.为了避免斜拉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

A.规定最小配筋率;

B.规定最大配筋率;

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规定最小配箍率。

7.RM图必须包住M图,才能保证梁的()。

A.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B.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纵向钢筋弯起点的位置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A.0.30h; B.0.40h; C.0.50h; D.0.60h.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梁、板类构件,不宜大于()。

A.25%;

B.50%;

C.75%;

D.100%。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A.25%;

B.50%;

C.75%;

D.100%。

第6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1.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7.16.0 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A.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B.仅箍筋达到屈服; C.仅纵筋达到屈服;

D.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2.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

A.不受限制; B. 0.20.1 ; C. 0.15.0 ; D. 7.16.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 A.混凝土和钢筋均考虑相关关系;

B.混凝土和钢筋均不考虑相关关系;

C.混凝土不考虑相关关系,钢筋考虑相关关系;

D.混凝土考虑相关关系,钢筋不考虑相关关系。

4.钢筋混凝土T形和I形截面剪扭构件可划分为矩形块计算,此时()。

A.腹板承受全部的剪力和扭矩; B.翼缘承受全部的剪力和扭矩;

C.剪力由腹板承受,扭矩由腹板和翼缘共同承受;

D.扭矩由腹板承受,剪力由腹板和翼缘共同承受。

第7章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偏心受压构件计算中,通过哪个因素来考虑二阶偏心矩的影响()。A. 0e; B.ae; C.ie; D. 。

2.判别大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条件是:()。

A.03.0hei ;B.03.0hei ;C.B ;D.B 。

3.由uuMN 相关曲线可以看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A.小偏心受压情况下,随着N的增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随之减小;

B.大偏心受压情况下,随着N的增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随之减小;

C.界限破坏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达到最大值;

D.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尺寸和形状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uN是相同的。

4.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A.远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近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

B.近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远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

C.近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远侧钢筋受拉屈服;

D.远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近侧钢筋受拉屈服。

5.一对称配筋的大偏心受压构件,承受的四组内力中,最不利的一组内力为:()。

A.mkNM 500 kNN200 ; B.mkNM 491 kNN304 ; C.mkNM 5 03 kNN398 ; D.mkNM 512 kNN506 。

6.一对称配筋的小偏心受压构件,承受的四组内力中,最不利的一组内力为:()。

A.mkNM 525 kNN2050 ; B.mkNM 520 kNN3060 ; C.mkNM 524 kNN3040 ; D.mkNM 525 kNN3090 。

7.偏压构件的抗弯承载力()。

A.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B.随着轴向力的减少而增加;

C.小偏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 D.大偏压时随着轴向力的增加而增加。8.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判别大、小偏心受拉的根据是()。

A. 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 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 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压碎;

D. 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

9.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b ,说明是小偏心受拉破坏;

B. 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全部拉力由钢筋承担;

C. 大偏心构件存在混凝土受压区;

D. 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判断是依据纵向拉力N的作用点的位置。

4.下面关于短期刚度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 增加,sB略有增加;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提高sB的作用不大;

C.截面高度对于提高sB的作用的作用最大;

D.截面配筋率如果满足承载力要求,基本上也可以满足变形的限值。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定义的裂缝宽度是指:()。

A.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B.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C.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D.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6.减少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首先应考虑的措施是()。A.采用直径较细的钢筋; B.增加钢筋的面积; C.增加截面尺寸;

D.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7.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混凝土强度等级; 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纵向受拉钢筋直径; D.纵向钢筋配筋率。

8.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钢筋的面积; C.改变截面形状; D.增加截面高度。

9.关于受弯构件裂缝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弯构件的裂缝会一直发展,直到构件的破坏;

B.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两条裂缝之间的平均裂缝间距为1.0倍的粘结应力传递长度;

C.裂缝的开展是由于混凝土的回缩,钢筋的伸长,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相对滑移的结果; D.裂缝的出现不是随机的。

10.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

A. 一级;

B.二级;

C.三级;D四级。

第9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20 ;

B.C30 ;

C.C35 ;

D.C40 。

2.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 l 应为

; C. 4321llll ; D. 54321lllll;()。 A. 21ll ; B. 321lll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4.对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应力松弛与时间有关系;

B. 应力松弛与钢筋品种有关系;

C. 应力松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有关,张拉控制应力越大,松弛越小;

D. 进行超张拉可以减少,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5.其他条件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延性()。

A. 相同;

B. 大些;

C. 小些;

D. 大很多。

6.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条件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A. 不出现拉应力;

B. 允许出现拉应力;

C. 不出现压应力;

D. 允许出现压应力。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做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20 ;

B.C30 ;

C.C35 ;

D.C40 。

8.《规范》规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且不应小于()。 A.ptkf3.0; B.ptkf4.0; C.ptkf5.0; D.ptkf6.0。9.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 l 应为()。 A. 21ll ; B. 321lll; C. 4321l; D. 54321lllll

1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A.2/80mmN;B.2/100mmN;C.2/90mmN;D.2/110mmN。

1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A.2/80mmN;B.2/100mmN;C.2/90mmN;D.2/110mmN。

12.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加载至混凝土预应力被抵消时,此时外荷载产生的轴向力为()。

A.0APC ;B.0APC ;C.nPCA ;D.nPCA 。

判断题参考答案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 错;对;对;错;对;

2. 错;对;对;错;对;对;对;对;

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错;对;对;错;错;错;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错;错;错;对;错; 2.错;对;错;对;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1.对;错;错;错;错;

第6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1.错;错;错;

第7章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对;对;对;对;对;

2.对;错;错;错;对;对;对;

第8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

1.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第9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对;对;错;错;错;对;错;

单选题参考答案

绪论

B A B A C

第1章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D A B C A B D A A.C B

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D A A B D C B D C C A D C;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C A

D B C A C D C A B C(A?);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B A

C B C

D A C A B;

第6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A A D D C;

第7章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

D C B A A D D.D A;

第8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

D B B D B A A D C C;

第9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B C C C C A D B A B A A

(4)钢筋端部的锚固力:一般是用在钢筋端部弯钩、弯折,在锚固区焊接钢筋、短角钢等机械作用来维持锚固力。各种粘结力中,化学胶结力较小;光面钢筋以摩擦力为主;变形钢筋以机械咬合力为主。

第2章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轴心受压构件设计时,如果用高强度钢筋,其设计强度应如何取值?

答:纵向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RB400级、HRB335级和RRB400级,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因为与混凝土共同受压时,

不能充分发挥其高强度的作用。混凝土破坏时的压应变0.002,此时相应的纵筋应力值бs’=Esεs’=200310330.002=400 N/mm2;对于HRB400级、HRB335级、HPB235级和RRB400级热扎钢筋已达到屈服强度,对于Ⅳ级和热处理钢筋在计算fy’值时只能取400 N/mm2。

2.轴心受压构件设计时,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纵筋的作用:①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提高构件与截面受压承载力;②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改善受压破坏的脆性;③承受可能产生的偏心弯矩、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④减少混凝土的徐变变形。横向箍筋的作用:①防止纵向钢筋受力后压屈和固定纵向钢筋位置;②改善构件破坏的脆性;③当采用密排箍筋时还能约束核芯内混凝土,提高其极限变形值。

3.简述轴心受压构件徐变引起应力重分布?(轴心受压柱在恒定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现象?对截面中纵向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将产生什么影响?)

答:当柱子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使混凝土发生徐变而引起应力重分布。此时,如果构件在持续荷载过程中突然卸载,则混凝土只能恢复其全部压缩变形中的弹性变形部分,其徐变变形大部分不能恢复,而钢筋将能恢复其全部压缩变形,这就引起二者之间变形的差异。当构件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愈高,混凝土的徐变较大时,二者变形的差异也愈大。此时由于钢筋的弹性恢复,有可能使混凝土内的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立即断裂,产生脆性破坏。

4.对受压构件中纵向钢筋的直径和根数有何构造要求?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又有何构造要求?

答: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通常在12mm~32mm范围内选用。矩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应小于4根,圆形截面的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应小于6根。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最大净距不宜大于300mm。其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为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水平方向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不应小于25mm 和d。上下接头处,对纵向钢筋和箍筋各有哪些构造要求?

5.进行螺旋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时,有哪些限制条件?为什么要作出这些限制条件?答:凡属下列条件的,不能按螺旋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①当l0/b>12时,此时因长细比较大,有可能因纵向弯曲引起螺旋箍筋不起作

用;

②如果因混凝土保护层退出工作引起构件承载力降低的幅度大于因核芯混凝土强度提高而使构件承载力增加的幅度,

③当间接钢筋换算截面面积Ass0小于纵筋全部截面面积的25%时,可以认为间接钢筋配置得过少,套箍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6.简述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过程?

答:第Ⅰ阶段——加载到开裂前

此阶段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应力与应变大致成正比。在这一阶段末,混凝土拉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裂缝即将产生。

第Ⅱ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

裂缝产生后,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力,所有的拉力均由钢筋来承担,这种应力间的调整称为截面上的应力重分布。第Ⅱ阶段是构件的正常使用阶段,此时构件受到的使用荷载大约为构件破坏时荷载的50%—70%,构件的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是以此阶段为依据的。

第Ⅲ阶段——钢筋屈服到构件破坏

当加载达到某点时,某一截面处的个别钢筋首先达到屈服,裂缝迅速发展,这时荷载稍稍增加,甚至不增加都会导致截面上的钢筋全部达到屈服(即荷载达到屈服荷载Ny时)。评判轴心受拉破坏的标准并不是构件拉断,而是钢筋屈服。正截面强度计算是以此阶段为依据的。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受弯构件适筋梁从开始加荷至破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个阶段是哪种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答: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荷载较小,梁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增加,弯矩加大,拉区边缘纤维混凝土表现出一定塑性性质。

第Ⅱ阶段弯矩超过开裂弯矩Mcrsh,梁出现裂缝,裂缝截面的混凝土退出工作,拉力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随着弯矩的增加,受压区混凝土也表现出塑性性质,当梁处于第Ⅱ阶段末Ⅱa时,受拉钢筋开始屈服。

第Ⅲ阶段钢筋屈服后,梁的刚度迅速下降,挠度急剧增大,中和轴不断上升,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受拉钢筋应力不再增加,经过一个塑性转动构成,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构件丧失承载力。

第Ⅰ阶段末的极限状态可作为其抗裂度计算的依据。

第Ⅱ阶段可作为构件在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的依据。

第Ⅲ阶段末的极限状态可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的依据。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其破坏特征有何不同?答: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有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少筋破坏。

梁配筋适中会发生适筋破坏。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钢筋应力保持不变而产生显著的塑性伸长,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构件破坏。梁破坏前,挠度较大,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有明显的破坏预兆,属于塑性破坏。梁配筋过多会发生超筋破坏。破坏时压区混凝土被压坏,而拉区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破坏前梁的挠度及截面曲率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拉区的裂缝宽度较小,破坏是突然的,没有明显预兆,属于脆性破坏,称为超筋破坏。

梁配筋过少会发生少筋破坏。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受拉钢筋即达到屈服,并迅

速经历整个流幅而进入强化阶段,梁即断裂,破坏很突然,无明显预兆,故属于脆性破坏。

2.什么叫最小配筋率?它是如何确定的?在计算中作用是什么?

答: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3.单筋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答:单筋矩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是(1)平截面假定;(2)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规定;(3)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的规定;(4)不考虑混凝土抗拉强度,钢筋拉伸应变值不超过0.01。以上规定的作用是确定钢筋、混凝土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状态,并作适当简化,从而可以确定承载力的平衡方程或表达式。

4.确定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原则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将实际应力图形换算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时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合力C值的大小不变,即两个应力图形的面积应相等;(2)合力C作用点位置不变,即两个应力图形的形心位置应相同。等效矩形应力图的采用使简化计算成为可能。

6.什么是双筋截面?在什么情况下才采用双筋截面?

答:在单筋截面受压区配置受力钢筋后便构成双筋截面。在受压区配置钢筋,可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提高截面的受弯承载力;由于受压钢筋的存在,增加了截面的延性,有利于改善构件的抗震性能;此外,受压钢筋能减少受压区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产生的徐变,对减少构件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挠度也是有利的。双筋截面一般不经济,但下列情况可以采用:(1)弯矩较大,且截面高度受到限制,而采用单筋截面将引起超筋;(2)同一截面内受变号弯矩作用;(3)由于某种原因(延性、构造),受压区已配置'

sA;(4)为了提高构件抗震性能或减少结构在长期荷载下的变形。

7.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规定适用条件?答: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两个基本公式:

适用条件:(1)b ,

是为了保证受拉钢筋屈服,不发生超筋梁脆性破坏,且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以前达到屈服强度;(2)为了使受压钢筋能达到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满足'

2sax ,其含义为受压钢筋位置不低于受压应力矩形

图形的重心。当不满足条件时,则表明受压钢筋的位置离中和轴太近,受压钢筋的应变太小,以致其应力达不到抗压强度设计值。

9.第二类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规定适用条件?答:第二类型T形截面:(中和轴在腹板内)适用条件:规定适用条件是为了避免超筋破坏,而少筋破坏一般不会发生。

10.计算T形截面的最小配筋率时,为什么是用梁肋宽度b而不用受压翼缘宽度bf?

答:最小配筋率从理论上是由Mu=Mcy确定的,主要取决于受拉区的形状,所以计算T形截面的最小配筋率时,用梁肋宽度b而不用受压翼缘宽度bf 。11.单筋截面、双筋截面、T形截面在受弯承载力方面,哪种更合理?,为什么? 答:T形截面优于单筋截面、单筋截面优于双筋截面。

12.写出桥梁工程中单筋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是什么?比较这些公式与建筑工程中相应公式的异同。

答:适用条件: b ; bhAsmin 《公路桥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受弯构件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但在公式表达形式上有差异,材料强度取值也不同。

第5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1.斜截面破坏形态有几类?分别采用什么方法加以控制?

答:(1)斜截面破坏形态有三类: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

(2)斜压破坏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来控制;剪压破坏通过抗剪承载力计算来控制;斜拉破坏通过限制最小配箍率来控制;

2.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剪跨比的影响,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抗剪承载力逐渐降低;

(2)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当剪跨比一定时,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抗剪承载力增加;(3)纵筋配筋率的影响,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加,抗剪承载力略有增加;

(4)箍筋的配箍率及箍筋强度的影响,随着箍筋的配箍率及箍筋强度的增加,抗剪承载力增加;(5)斜裂缝的骨料咬合力和钢筋的销栓作用;(6)加载方式的影响;

(7)截面尺寸和形状的影响;

3.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什么要规定上、下限?具体包含哪些条件?

答: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以剪压破坏为依据的,所以规定上、下限来避免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

4.钢筋在支座的锚固有何要求?

答: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asl 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剪力较小(07.0bhfVt )时,dlas5 ;当剪力较大(07.0bhfVt )时,dlas12 (带肋钢筋),dlas15 (光圆钢筋),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如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在

钢筋上加焊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预埋件上等有效锚固措施。

5.什么是鸭筋和浮筋?浮筋为什么不能作为受剪钢筋?

答:单独设置的弯起钢筋,两端有一定的锚固长度的叫鸭筋,一端有锚固,另一端没有的叫浮筋。由于受剪钢筋是受拉的,所以不能设置浮筋。

第6章受扭构件承载力

1.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中适筋纯扭构件的破坏有什么特点?

答:当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数量配置适当时,在外扭矩作用下,混凝土开裂并退出工作,钢筋应力增加但没有达到屈服点。随着扭矩荷载不断增加,与主斜裂缝相交的纵筋和箍筋相继达到屈服强度,同时混凝土裂缝不断开展,最后形成构件三面受拉开裂,一面受压的空间扭曲破坏面,进而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破坏,这种破坏与受弯构件适筋梁类似,属延性破坏,以适筋构件受力状态作为设计的依据。

2.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中超筋纯扭构件的破坏有什么特点?计算中如何避免发生完全超筋破坏?

当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过多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太低,会发生纵筋和箍筋都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而混凝土先被压碎的现象,这种破坏与受弯构件超筋梁类似,没有明显的破坏预兆,钢筋未充分发挥作用,属脆性破坏,设计中应避免。为了避免此种破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构件的截面尺寸作了限制,间接限定抗扭钢筋最大用量。

3.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中少筋纯扭构件的破坏有什么特点?计算中如何避免发生少筋破坏?

当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过少(或其中之一过少)时,混凝土开裂后,混凝土承担的拉力转移给钢筋,钢筋快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阶段,其破坏特征类似于受弯构件的少筋梁,破坏扭矩与开裂扭矩接近,破坏无预兆,属于脆性破坏。这种构件在设计中应避免。为了防止这种少筋破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受扭箍筋和纵向受扭钢筋的配筋率不得小于各自的最小配筋率,并应符合受扭钢筋的构造要求。

4.简述素混凝土纯扭构件的破坏特征。

答:素混凝土纯扭构件在纯扭状态下,杆件截面中产生剪应力。对于素混凝土的纯扭构件,当主拉应力产生的拉应变超过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时,构件即开裂。第一条裂缝出现在构件的长边(侧面)中点,与构件轴线成45°方向,斜裂缝出现后逐渐变宽以螺旋型发展到构件顶面和底面,形成三面受拉开裂,一面受压的空间斜曲面,直到受压侧面混凝土压坏,破坏面是一空间扭曲裂面,构件破坏突然,为脆性破坏。

5.在抗扭计算中,配筋强度比的ζ含义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有什么限制?答:参数ζ反映了受扭构件中抗扭纵筋和箍筋在数量上和强度上的相对关系,称为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即纵筋和箍筋的体积比和强度比的乘积,为箍筋的单肢截面面积,S为箍筋的间距,对应于一个箍筋体积的纵筋体积为,其中为截面内对称布置的全部纵筋截面面积,则ζ=;试验表明,只有当ζ值在一定范围内时,才可保证构件破坏时纵筋和箍筋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规范》要求ζ值符合0.6≤ζ≤1.7的条件,当ζ>1.7时,取ζ=1.7。

8.对受扭构件的截面尺寸有何要求?纵筋配筋率有哪些要求?

答:(1).截面尺寸要求在受扭构件设计中,为了保证结构截面尺寸及混凝土材料强度不至于过小,为了避免超筋破坏,对构件的截面尺寸规定了限制条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试验的基础上,对hw/b≤6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规定截面限制条件如下式当hw/b≤4时 bhV 25.08.00(8-27)当hw/b=6时

fWTbhV 20.08.00(8-28)当4<hw/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计算时如不满足上面公式的要求,则需加大构件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名词解释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办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2.混凝土的徐变: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3.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下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恰好被抵消为零时的弯矩。4.双筋截面:在拉压区都配置受力钢筋的截面。

5.短暂状况:指桥涵施工过程中承受临时性作用的状况。

6.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控制的正截面的受拉边缘可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1>λ>0。

7.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照规定的标准试件和标准试验方式得到的混凝土强度基本代表值。(或用试验方法标准描述)

8.可变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9.配箍率:衡量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箍筋数量的一种指标,vsvsvbSA 10.张拉控制应力:锚下控制应力,张拉结束锚固时张拉力除以力筋的面积。有锚圈损失的要扣除。

11.换算截面:将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实际截面换算成一种拉压性能相同的假想材料组成的匀质截面。

12.剪跨比:0VhMm ,实质是反映了梁内正应力与剪应力的相对比值。

13.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14.预应力混凝土: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15.条件屈服强度:对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定义的名义屈服强度,取残余应变为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

16.T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17.钢筋混凝土梁的界限破坏:指受拉钢筋屈服的同时受压混凝土压碎的状态。18.预应力度: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M0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Ms的比值,0sMM

19.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20.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21.最小配筋率:少筋梁与适筋梁的界限配筋率。

22.有效预应力:扣除预应力损失后,钢筋中实际存余的预应力值。

23.作用效应:结构对多所受作用的反应。

24.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25.抵抗弯矩图: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的图形,即各表示各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26.后张法:先浇注混凝土,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值,再张拉钢筋,靠锚具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

27.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构件长细比增大的附加效应使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计算系数。

28.结构的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9.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l与短边1l的比值2

/12 l l时,称双向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30.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31.局部承压:指在构件的表面上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2.材料强度的标准值: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33.混凝土的切线模量:过应力应变曲线上某一应力作切线,该切线的斜率即为相应于该

应力的切线模量。

34.结构抗力:指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

35.永存预应力:扣除所有的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筋中的有效预应力。36.束界:保证梁的上下边缘都不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钢筋重心的布置范围。

37.螺旋箍筋柱:配有纵向钢筋和螺旋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

38.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按照规定的标准试件和标准试验方法所得的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39.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的分布图,其纵坐标表示该截面上作用的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

40.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这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41.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42.混凝土保护层:具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层,即:钢筋边缘至构件截面表面之间的最短

距离

43先张法: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构件混凝土的方法。

44.作用效应组合:结构上几种作用分别产生的效应的随机叠加。

45.第二类T形截面:受压区进入梁肋的T形截面,即:x>fh

46.普通箍筋柱:配有纵向钢筋和普通箍筋的受压构件。

47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容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λ≥1。

48.预加应力阶段:系指从预加应力开始至预加应力结束(即传力锚固)为止的受力阶段。

49.抗弯刚度:构件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50.材料强度的设计值: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后的值。51.钢筋松弛:钢筋在一定拉应力值下,将其长度固定不变,则钢筋中的应力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一般称这种现象为钢筋的松弛。

52.混凝土的原点弹性模量: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原点作切线,该切线的斜率即为原点弹性模量。

5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56.截面的有效高度:受拉钢筋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即h0=h-as。h为截面

的高度,as为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到受拉边缘的距离。

模拟电子线路期末试题及其答案(两套)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期末试题〔A 〕 一、填空题(15分) 1.由PN 结构成的半导体二极管具有的主要特性是 性。 2、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工作于放大模式的外部条件是 。 3.从信号的传输途径看,集成运放由 、 、 、 这几个部分组成。 4.某放大器的下限角频率L ω,上限角频率H ω,则带宽为 Hz 。 5.共发射极电路中采用恒流源做有源负载是利用其 的特点以获得较高增益。 6.在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当满足相位起振条件时,则其中电压放大电路的放大 倍数要略大于 才能起振。 7.电压比较器工作时,在输入电压从足够低逐渐增大到足够高的过程中,单限比较器的 输出状态发生 次跃变,迟滞比较器的输出状态发生 次跃变。 8.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 、 。 二、单项选择题(15分) 1.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将 。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2.场效应管起放大作用时应工作在漏极特性的 。 [ ] A 非饱和区 B 饱和区 C 截止区 D 击穿区

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 。 [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 受输入信号变化的影响 4.差动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 [ ] A 有效放大差模信号,有力抑制共模信号;B 既放大差模信号,又放大共模信号 C 有效放大共模信号,有力抑制差模信号; D 既抑制差模信号,又抑制共模信号。 5.互补输出级采用射极输出方式是为了使 。 [ ] A 电压放大倍数高 B 输出电流小 C 输出电阻增大 D 带负载能力强 6.集成运放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是因为 。 [ ] A 可获得较高增益 B 可使温漂变小 C 在集成工艺中难于制造大电容 D 可以增大输入电阻 7.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下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是 。 [ ] 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影响 B 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影响 C 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 8.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L f 和H f 时,放大倍数的数值将下降到中频时的 。 A 0.5倍 B 0.7倍 C 0.9倍 D 1.2倍 [ ] 9.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 ] A 输入电阻增大 B 输出量增大 C 净输入量增大 D 净输入量减小 10 [ ] A 、

2012年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翻译基础真题试卷.doc

2012年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翻译基础真题试卷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词语翻译(总题数:32,分数:60.00) 1.英译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i-Fi(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SO(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NA(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MF(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itrogen oxide(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utoalarm(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biological agent(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Charles Darwin(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multistage rocket(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radio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probability theory(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geoastrophysics(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neon(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semiconductor(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058410023.html,municative translation(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汉译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矿物燃料(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载人飞船(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工智能(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信息类文本(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电化学(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PN结正偏时(导通),反偏时(截止),所以PN结具有(单向) 导电性。 2、漂移电流是(温度)电流,它由(少数)载流子形成,其大小与(温 度)有关,而与外加电压(无关)。 3、所谓理想二极管,就是当其正偏时,结电阻为(0 ),等效成一条直线;当其 反偏时,结电阻为(无穷),等效成断开; 4、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 5、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外部电压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6、当温度升高时,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变小),发射结压降(不变)。 7、三极管放大电路共有三种组态分别是(共基)、(共射)、(共集) 放大电路。 8、为了稳定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为了稳 定交流输出电流采用(串联)负反馈。 9、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放大倍数AF=(1/(1/A+F)),对于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 的放大倍数AF=(1/ F )。 10、带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频带宽度BWF=()BW,其中BW=(), ()称为反馈深度。 11、差分放大电路输入端加上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两个信号,称为()信号, 而加上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个信号,称为()信号。 12、为了消除乙类互补功率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失真,而采用()类互 补功率放大器。 13、OCL电路是()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OTL电路是()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4、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具有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等特点,所以常用在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 15、差分放大电路能够抑制()漂移,也称()漂移,所以它广泛应用于()

上海理工大学试卷规范及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理工大学试卷规范及管理办法(试行) 教务【2004】2号 为了加强对考务工作的管理,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命题、严格考试、严格评分标准,规范试卷管理各环节工作,培养和营造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不断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证,特制定本办法。 一、试卷的命题要求 1.考试命题 建有试卷(题)库的课程和其它有条件的课程应实行教考分离,统一考试。凡课时、大纲、教材相同且结束时间基本相同的课程,其考试均应使用同样试卷并在同一时间进行。 现有试卷(题)库课程的命题方式 (1) 建立了试卷(题)库的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学科大类基础课,其试卷(题)库由教务处保存,考试命题由教务处组织。 具体方式是:在考试前两周,由各任课教研室向教务处提出使用试卷(题)库的申请,并填写申请登记表(附件1),经审查合格后统一由教务处教研科派专人在相关人员监督下负责抽卷,并填写相应的抽卷记录(附件2)。同时由专人根据学院(部、中心)所要求印刷的份数与教务处教材科联系印刷事宜。任课教研室或监考教师按考试的领卷时间安排到相关地方领取试卷。 (2) 建立了试卷(题)库的专业与专业前沿(特色)及选修课,其试卷(题)库由任课学院(部、中心)保存,抽卷工作由任课教研室组织,并填写相应的抽卷记录,同时由专人根据学院(部、中心)所要求印刷的份数与教务处教材科联系印刷事宜。任课教研室或监考教师按考试的领卷时间安排到相关地方领取试卷。 其他课程的命题方式: (1) 非试卷(题)库课程的考试命题工作由任课教研室组织。每门考试课程及笔试的考查课程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同一水平命题两套(A、B卷)。 (2) 考试命题工作一般应在考试前“两周”完成。 (3) 考试使用A卷或B卷由教务处负责确定。

模电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 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B )。 A.前者反偏、后者反偏 B.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正偏(2)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以下物质后形成的( C )。 A.电子 B.三价硼元素 C.五价磷元素(3)为了减小零点漂移,通用型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 C )。 A.共射电路 B.乙类放大电路 C.差动放大电路)。(4)高通滤波电路可以用于( A 滤除高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A. 滤除低于某一频率的无用信号 B. 让低于某一频率的有用信号通过C. 。(5)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C ) A.采用了双极型电源 B.电路和参数对称性好C.引入了电流串联型负反馈。) B 等于((6)、电路如图所示,其输出电压u O u?u?uu uu?C.A.B. i2i1i1i2i2i1 (7)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或f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HL0.7倍,即增益下降( A )。 A.3dB B.4dB C.5dB (8)( B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A.同相比例B.微分 C.同相求和 (9)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10)OCL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当u为正半周时,则( A )。i-111A

A. T1导通T2截止 B. T1截止T2导通 C. T1,T2导通 (11)整流的目的是( A )。 A. 将交流变为直流 B. 将高频变为低频 C. 将正弦波变为方波 (12)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为理想元件,输入信号u为如图所示的三角波, i则输出电压u的最大值为( B )。o A. 5 V B. 7 V C. 2 V 二、填空题:(总16 分,每空 2 分)

科技英语 上海理工大学课程练习试题

上海理工大学课程练习试题*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or English) . 1.Energy is usually and most simply defined as the equivalent of or capacity for doing work. Energy can either be associated with a material body, as in a coiled spring or a moving object, or it can be independent of matter, as light and othe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raversing a vacuum. The energy in a system may be only partly available for use. The dimensions of energy are those of work, which, in classical mechanics, is defined formally as the product of mass(m) and the square of the ratio of length(l) to time(t). This means that the greater the mass or the distance through which it is moved or the less the time taken to move the mass, the greater will be the work done, or the greater the energy expended. 能量通常也是最简单地定义成或等价于做工能力。能量可以与一个实际的物体有关,正如卷曲的弹簧或移动的物体;也可以独立于物质,例如光和其它电磁辐射在真空中传播。系统中的能量仅有部分可以利用。能量的单位和功一致,在经典力学中,正式定义为质量和长度与时间比值的平方的乘积。这意味着质量和它通过的距离越大,或者质量移动的时间越少,则做工越多,或者所付出的能量越大。 Energy 能量、能源; 能源通常被定义为与生产有着不相上下的地位。 2.Any characteristic of a system is called a property. Some familiar properties are pressure p, temperature T, volume V, and mass m. The list can be extended to include less familiar ones such as visco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ulus of elasticit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electric resistivity, and even velocity and elevation. 体系中的任一特征称作属性。一些属性为我们熟悉有压力p,温度T,体积V和质量m。该列表可以被扩展到一些不太熟悉的属性例如粘度、导热系数、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电阻率,甚至速度和高度。 Characteristic 特征; Property 属性 Properties are considered be either intensive or extensive. Intensive properties are those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the mass of a system, such as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density. Extensive properties are those whose values depend on the size —or extent—of the system. An easy way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roperty is intensive or extensive is to divide the system into two equal parts with an imaginary partition, as shown in Fig.1-11. Each part will have the same value of intensive properties as the original system, but half the value of extensive properties. 属性可以被看作具有广延量或强度量,强度量(属性)与系统质量无关,例如温度、压力和密度。广延量(属性)取值依赖于系统的尺寸或尺度。一个简单的区分属性是广延量还是强度量的方法是通过一个假想分割线将系统平均分成两部分,如图1-11所示。在每一部分强度量具有和原体系相同的值,但是广延量只有一半的数值。 3.这种被人为(artificially)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与系统 发生质能交换的物体统称外界。系统和外界之间的分界面叫做边界。边界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假想的。 The limited substance system, artificially separated/divided as the object of thermodynamic analysis, is called the thermodynamic system. All matters which interact with the system by

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大作业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文件 上理工〔2016〕223号 关于印发《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大作业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校内各部门: 经校长办公会审定通过,现将《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大作业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理工大学 2016年10月17日

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大作业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上理工〔2015〕188号)的精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目的与任务 第一条创新创业大作业是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创新创业大作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条面向本科生实施创新创业大作业,鼓励教师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第三条实施创新创业大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弘扬、自主性的培养、兴趣的引导和责任心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第二章创新创业大作业内容

第四条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设置2个“创新创业大作业”学分,学生必须通过完成各级创新创业项目或取得创新创业成果,经学分认定后方可取得。其中: 1.创新创业大作业(1)为1个学分的创新大作业,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完成各级创新项目取得创新实践成果经认定后获得。认定成果的基本范围为: (1)授权专利: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 (2)论文或著作:在校定C类及以上期刊发表的论文,市级及以上官方媒体发表的文学作品,出版的专著等; (3)竞赛获奖:取得学校备案的校级及以上学科竞赛的奖项; (4)创新项目:校级、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项目(通过结项验收),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项目; (5)创新实践:符合教学要求,经学校和学院备案认可的其他创新成果或荣誉。 2.创新创业大作业(2)为1个学分的创业大作业,注重对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完成各级创业项目及创业成果、技能成效等认定后取得。认定成果的基本范围为: (1)竞赛获奖:取得学校备案的校级及以上创业竞赛的奖项;

上海理工大学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7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融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融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学科建设方面,工程学科、材料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级平台51个,拥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69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42人,博士生导师18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2.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教师占比33.7%。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0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人才127人。

上海理工大学 - 教务在线

上海海洋大学2012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方案 一、分级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以下简称“大纲和要求”)的规定,本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通过本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分级教学+模块教学、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和测评体系转变(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使我校建立起科学的、适应新形势对高层人才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使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成为集多种教学层次、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实用技能和文化素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整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分级教学方案具体内容 1. 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学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 课程任务及目标 学生在入学时先进行分级考试,按照成绩分为一级起点班和二级起点班,具体分级标准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确定。第一学年,一级起点班学生学习《大学英语一级》和《大学英语二级》,二级起点班学生学习《大学英语二级》和《大学英语三级》。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符合学校报考规定的学生可以参加当年6月的全国CET四级考试,具体标准由教务处规定。 第三学期,按照当年6月CET四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学习《大学英语三级》(低于425分的原二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低于425分的原三级学生)和《大学英语五级》(425分及以上学生)。 第四学期,顺延第三学期教学,即第三学期学习《大学英语三级》、《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五级》的学生分别学习《大学英语四级》、《大学英语五级》和《大学英语六级》。另外,对于前一学期12月份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达到或超过425分的学生,设置若干选修课供其选修,目前已开出的有《英语国家概况》和《雅思阅读听力测试与策略》,另在12级拟开设《英语口语》(外教)。随着师资的改善,还会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 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学生须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部分学生达到“大纲和要求”规定的较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培养学生多种英语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 3. 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 “大学英语”及若干选修课教学总学时数为256学时,分别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个学生所修“大学英语”课程或选修课必须达到16学分。 “大学英语”一级至六级每门课程4学分,每周4学时,每学期64学时。 选修课程模块每门课程2学分,每周2课时,每学期32学时。

模电试题及答案40678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试题(A 卷) 学号 姓名 .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 (10分) (1)在运算电路中,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均为“虚地”。 ( ) (2)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电流负反馈稳定输出电流。 ( ) (3)使输入量减小的反馈是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 ( ) (4)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晶体管参数受温度的影响。 ( ) (5)利用两只NPN 型管构成的复合管只能等效为NPN 型管。 ( ) (6)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后两种载流子浓度仍然相等。 ( ) (7)未加外部电压时,PN 结中电流从 P 区流向 N 区。 ( ) (8)集成运放在开环情况下一定工作在非线性区。 ( ) (9)只要引入正反馈,电路就会产生正弦波振荡。 ( ) (10)直流稳压电源中的滤波电路是低通滤波电路。 ( ) 二、选择填空 (10分) (1)为了减小输出电阻,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 。 (A )电流负反馈 (B )电压负反馈 (C )直流负反馈 (D )交流负反馈 (2)RC 串并联网络在RC f f π21 0= =时呈 。 (A )感性 (B )阻性 (C )容性 (3)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多采用 。 (A )共基接法 (B )共集接法 (C )共射接法 (D )差分接法 (4)两个β相同的晶体管组成复合管后,其电流放大系数约为 。 (A )β (B )β2 (C )2β (D )1+β (5)在(A )、(B )、(C )三种电路中输出电阻最小的电路是 ; 既能放大电流,又能放大电压的电路是 。 (A )共基放大电路 (B )共集放大电路 (C )共射放大电路 (6)当NPN 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各极电位关系为u C u B u E 。

现代控制理论作业题.

现代控制理论作业题 上海理工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2.1 设系统微分方程为 u x x x =++23&&& 式中u 为输入量,x 为输出量。 ⑴ 设状态变量,试列写动态方程; x x x x &==21, ⑵ 设状态变换2122112,x x x x x x ??=+=,试确定变换矩阵T 及变换后的动态方程。 2.2 设系统微分方程为 u y y y y 66116=+++&&&&&& 式中u, y 分别为系统的输入、输出量。试列写可控标准型及可观测标准型状态空间表达式, 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2.3 已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状态变量为 x 1, x 2, x 3。试求动态方程,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系统结构图 2.4 已知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如下, 3 2122 112321321321212261162x x x y x x y u x x x x u u x x u x x ?+=?=+???=?+=+=&&& 试写出其向量-矩阵形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 2.5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3 48 6)(22++++=s s s s s G 试求可控标准型、可观测标准型、对角型动态方程。 2.6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 ) 2()1(5 )(2 ++= s s s G 试求约当型动态方程。 2.7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u x x ??????+? ? ? ???=111101& 初始条件为x 1(0) = 1,x 2(0) = 0。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 2.8 已知线性系统状态转移矩阵 ?? ? ???+?+???=Φ????????t t t t t t t t e e e e e e e e t 222232334456)( 试求该系统的状态阵A 、Ф(t ) 的逆阵。 2.9 试求习题2.4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2.10 已知差分方程 )(3)1(2)(2)1(3)2(k u k u k y k y k y ++=++++ 试列写可控标准型离散动态方程,并求出 u (k) = [ u (0) u (1) ]T = [ 1 1 ]T 时的系统响应。 2.11 已知连续系统动态方程为 []x y u x x 01,102010=??????+? ? ? ???=& 设采样周期T = 1s ,试求离散化动态方程。 2.12 试判断下列系统的状态可控性: ;u x x ??????????+? ???? ?? ???????=100041020122)1(& 。;;;;u x x u x x u x x u u x x u x x ????? ? ??????+??????????? ?=?????? ??????+????????????=?? ????????+????????????=? ?????? ???? ?????+??????????=????? ?????+???? ??????=110001 1 )6(111001 )5(12110404)4(011000110 010011)3(010********* )2(21 1 121 1 121λλλλλλλλ&&&&&

杨晖教授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杨晖教授简介 杨晖,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生,2009年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留校任讲师,2012年和2017年被光电学院聘为副教授、教授,2010年度上海市“晨光学者”,2013-2014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测量、颗粒技术。 09年至今已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教委专项基金,以及激光粒度仪开发(中国石化)、数字化显微镜软件开发(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漏泄电缆辐射场测试系统(上海电缆研究所)、电池电量监测管理系统(福建文创太阳能)等十多项课题,科研经费300多万元。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 Hui YANG,Male, PhD, Professor, born in 1981 Qualifications PhD in Op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2009 “Genguang Scholar” of Shanghai 2010 Visiting scholar in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t Australia from 2013 to 2014. Research Interest: Optical-Electric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Particle Technology His work has been supported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includ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We have finished more than ten projects cooperated with the enterprises which include: Particle Size Analyzer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with China Sinopec),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Digital Medical Microscope (with Siemens Co. Ltd. China), Measurement Systems of Leaky Cable Radiation (with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Battery Pow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Winchance Solar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The above researches result in more than 30 publications, of which more than 18 papers are indexed by SCI, and 8 patents.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推荐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推荐 推荐理由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立于1999年5月,由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和上海理 工大学复兴路校区机械工程系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2 年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机电科及暨后的各个时期。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科经过近九十年的建 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上海市培养先进制造领域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下设机械电子系、车辆工程系、机械制造系、机械设计系、工程基础系、机械工程 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并承担上海理工大学工程实训中心的管理工作。 学院目前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四个二级学 科,即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有机械 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硕士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被认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 科,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特色专业。拥有机械工业精密磨 削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数控机床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汽车底盘机械零部件 强度与可靠性评价重点实验室、上海数控机床优化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上海数控装备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教授21人,副教授35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全国模范教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的教师。此外,还聘 请了一批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教风优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适应教学与学科 发展需要的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控技术与数控装备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及检测技术,生产系 统自动化技术,CAD/CAM/CAE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机械结构的动态设计、优化设计, 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虚拟设计,车辆工程,金 属功能材料,企业信息化技术等,在数控技术、机械优化设计技术以及车辆强度设计方面形 成了鲜明的特色。 机械工程学院与德国、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多家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有数十名本 科生、研究生赴海外学习交流。 研究方向 01精密检测技术 02机械控制工程 03 机电一体化 04机械故障检测与诊断 05智能控制 复试分数线 报考年份总分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一专业课二2013 295 40 40 60 60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学生的毕业资格及申请学士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立题卡;任务书;承诺书;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工程图纸;程序或数据介质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不宜超过20个字。题目过长可设副标题。 2.摘要 设计摘要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摘要字数在800字左右,外文摘要字数以600个左右实词为宜。 论文摘要简要陈述研究课题的内容,创新见解和主要论点,中文摘要在5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300个左右实词为宜。 3.关键词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关键词条应为通用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4个,按其外延层次,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4.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第1章×××、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每一章节后应标明页码。 5.正文 正文篇幅要求15000字以上(理、工、艺术等带有图纸、程序或作品的课题,字数可适量减少),内容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1)绪论是研究工作的概述,内容包括: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文字量可比摘要多。 (2)正文主体是研究工作的详述,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及其应用,研究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上海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录取《英语》考试大纲

上海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录取 《英语》考试大纲 (2008年12月修订) 本考试是专为有志到上海理工大学继续本科学习的专科考生设计的一种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量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与应用、阅读理解、词汇应用、语言理解与综合应用、写作等五个部分。 一、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与应用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语法结构和词汇,其目的在于应用。 (二)阅读理解 这一部分测试考生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题材包括:科普、社会、文化、史地、人物、日常生活等;体裁有议论文、叙事文、描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70个英语单词。具体要求是: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2、了解用以说明主旨的事实或细节; 3、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断; 4、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三)词汇应用 这一部分测试考生使用词汇的能力。考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将所提供的词以正确形式填写于句中。 (四)语言理解与综合应用 这一部分测试考生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内留有20个空格,每一个空格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考生应通读全文,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答案,使文章的意思和结构完整。(五)书面表达 这一部分测试考生是否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写出一篇总数为120个词左右的材料,如评论性、叙述性、说明性的短文、或如信件、图表等常见的应用文。 二、试卷题型 (一)语言结构(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本部分由30题词汇和语法结构组成,,其中词汇15题,语法结构15题。每题为一个不完整的句子,句子下面列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佳答案。每题分值为1分。 (二)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本题共有四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后有5个问题,每个题目后有四个选项供考生选择。每题分值为2分。 (三)完型填空 (Cloze) 本部分是在一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内留有20个空格,每一个空格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每题分值为0.5分。 (四)构词(Word Extension)

上海理工大学2017年《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上海理工大学2017年《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参考教材:刘颖,马春荣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 课程内容(无标记章节一般了解、不考,打*号标记章节要求掌握,打**号标记章节要求重点掌握) 0.绪论 机器与机构的概念; *从功能上对机器进行分类; *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概念;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速度瞬心的概念; 机构速度瞬心的数目和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极位夹角,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 3.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熟悉什么是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利用“反转法”画平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4.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廓的特点;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的条件(正确啮合的条件); *重合度、连续传动条件和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掌握斜齿轮的传动特点。 5.轮系及其设计 轮系的概念与分类,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6.间歇运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7.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调节方法, *飞轮的作用。 8.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二、机械设计部分 9.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零件的疲劳强度、接触强度和工艺性的基本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