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1)

§4.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1)

§4.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1)
§4.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1)

课时教案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与降水得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得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就就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影响气温分布得因素:1、纬度位置得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得影响;3、地势高低得影响;4、洋流得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就就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降水得空间分布?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 以上)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 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 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 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得季节分配 全年多雨区 :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得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区 :南北纬30°-40°之间得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之间得大陆西岸 世界大洲得主要界限 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与北美:白令海峡;?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四大洋得主要特征 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得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④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浅得大洋。 七大洲地形特征?(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 (2)非洲:高原为主,起伏不大,有东非裂谷带。最高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3)欧洲:平原广,地势最低,冰川地形广布。 (4)北美洲:分三大地形区,不少湖泊就就是冰川作用得产物。?(5)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6)大洋洲:地势低平、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7)南极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世界主要地形?(1)世界主要山脉:①两大年轻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②古老山脉:斯堪得纳维亚山脉,大分水岭,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讲课稿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 布规律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1.纬度位置的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3.地势高低的影响;4.洋流的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 降水的空间分布 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 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的季节分配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世界大洲的主要界限 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与北美:白令海峡; 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四大洋的主要特征 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 教案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顺降水(1) 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顺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第一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摸索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势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加深经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把握的技能是能够依照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那个练习,能够利用课堂时刻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顺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顺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回忆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利用世界要紧都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顺 降水的差异; (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顺降水分布图, 分析气候的阻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说明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顺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阻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与降水得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得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就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北半球: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影响气温分布得因素:1.纬度位置得影响;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得影响;3。地势高低得影响;4.洋流得影响;5、人为原因(本来每一条都还有解释,可就是我犯懒了,原谅我吧)??降水得空间分布?赤道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多(2000mm以上)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 两极附近年降水量:降水少(200mm以下)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1000mm) 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降水量少(200mm以下)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中纬内陆年降水量:降水少(500mm以下) 成因: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中纬度大陆东岸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中纬度大陆年降水量:降水多(500-1000mm)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降水得季节分配?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全年少雨区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55°之间得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得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之间得大陆西岸 世界大洲得主要界限 亚与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苏伊士海峡、红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与北美:白令海峡; 欧与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四大洋得主要特征?①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得一半。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③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④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浅得大洋。 ?七大洲地形特征 (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3/4);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高、四周低。?(2)非洲:高原为主,起伏不大,有东非裂谷带。最高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 (3)欧洲:平原广,地势最低,冰川地形广布。?(4)北美洲:分三大地形区,不少湖泊就是冰川作用得产物、?(5)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6)大洋洲:地势低平、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7)南极洲:海拔最高,冰雪高原。

气温和降水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 【篇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 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 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 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 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课程标准: 1、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 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 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 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通过对某一处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变化情况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 思路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关心世界气候的行为习惯。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 第一课时:世界气温 (一)、导入新课(2分钟) 读教材p32世界部分城市的1、7月平均气温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解释它们吗? (二)、自学问题 1、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和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的差异是怎样的?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稀疏且比较平直? 2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3看1月份-10度等温线和7月份10度等温线,你发现什么规律?○ 4试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能说明原因吗?(三)学生活动 1、学生初读教材,并自主解决自学问题(8分钟); 2、自学问题展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并阐述原因,不全面的地方老师进行点拨(15分钟); 3、问题识记,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和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识记并提问(10分钟); 4、课堂检测,检测练习册相关内容并学生互评(10分钟)。(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世界的降水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4章 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专题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试题新人教版(20210211123119)

专题一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一、选择题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 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 图。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原因是 ( ) A. 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 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 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越能吸收太阳辐射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2?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 ( )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第1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 距离地面越近,越早 接受到来自地面的辐射, 高度越高,接受到地面的辐射量越小,温度越低, 所以丁曲线越接 近地面气温越高,D 项正确,A 项错误;空气尘埃对太阳辐射起到反射的作用, 故B 项错误;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较少,故 C 项错误。第2题,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 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点即14点前后。根据图中气温的高低可判 断出甲表示的是日出前后的曲线, 丁表示的是午后的曲线, 乙表示上午的曲线, 丙表示的是 夜间的曲线,故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的是甲, A 项正确。 答案 1.D 2.A (2017 ?河南洛阳统考)读某区域1月等温线及河流分布图,完成 3?4题。 3.已知图中a 与b 的温差为5 C, b 等温线的数值为( 图例 ?城市 —河流 月均温 0 RX) km

A. 0 C B . 5 C C . 10 C D 5 C 4 ?甲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 .地形C .纬度D .大气环流 解析第3题,考查等温线图数值的判读。由图中水系特征可知,水系大致呈放射状,可知中间为山地;或由经纬网定位,西侧为黑海,东侧为里海,中间为大高加索山脉。根据图中 等温线分布可知,a的数值为-5 C,从此处向外气温依次升高,因此,b线数值比a线大5,其数值为0 C。第4题,考查等温线密集的影响因素。等温线密集说明单位水平距离内 气温迅速变化,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处为大高加索山脉,地形起伏较大,随海拔的迅速升高,气温迅速降低,因此单位水平距离气温变化大,等温线密集。 答案3.A 4.B (2012 ?四川文综,6)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下题。 5.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植被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调动区域地图知识,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应是地形。 答案C (2014 ?山东文综,5?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 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6?7题。 6?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 ?温度C ?光照D ?地形 7?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 .林地C .城区D .乡村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例外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例外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例外的 地区有着例外的自然景色和例外的生活习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严重因素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 (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 (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 (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个性化修改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 【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 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学习任务(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总结复习讲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一、知识要点 1、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②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 温 ③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课本P35图) 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降水的特点 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少。 ②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划分四类干湿地区:(课本P38图)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③植被自东向西的变化: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二、跟踪训练

(益阳)读“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是( D ) A.哈尔滨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2.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数最多的两个城市是( C ) A.哈尔滨北京 B.北京上海 C.上海广州 D.广州哈尔滨 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3~5题:

3.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雨季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4.“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B ) 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5.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D )

天气温和降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 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 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 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学案

新兴中学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 课题:气温和降水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地理组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知道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2、掌握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3、知道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的气温分布规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1和P72《气温的测定》,完成自学检测内容) 1、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2、气温指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摄氏度_______来表示。 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想一想,怎样计算一 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有时候,我们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 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中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 (2)计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在几点? 探究学习:(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小组间合作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1、什么叫等温线?特点是什么? 2、找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以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 大洲,菏泽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 规律?

3、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7月气温高的城市分别是哪一个? 4、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简单说明原因 5、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1月哪里的气温高?简单说明原因 达标练习: 如图为等值线(面)示意图,且a

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教学案

一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2.冬季最冷的地方是哪里?黑龙江省的。 3.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哪里?---- 。 4.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5.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哪里?新疆的。 6..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为什么偏低?。 7.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2) 8.读图:温度带名称 A. 带B. 带 C. 带 D. 带 E. 带 F. 区 9.举例说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水果。 苹果、梨主要产自带,柑橘主要产自带,、 产自热带。 10. 二、降水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2.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台湾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 3.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4. 南北方雨季有什么不同?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5. 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6.读图:四类干湿地区A. 区 B. 区 C. 区 D. 区 7.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数值大约是多少? 湿润区一般在毫米以上。半湿润区为 —毫米,半干旱区为—4 毫米,干 9.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为什么是湿润地区? 10.天山地区为什么形成是半干旱地区? 11.降水多少对传统的住房有什么影响? 12.降水多少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13.降水多少对农作物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湿润区种植需水量大的,半湿润区主要种植较耐旱的、玉米。 第二节气候

一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2.冬季最冷的地方是哪里?黑龙江省的漠河。 3.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哪里?秦岭----淮河。 4.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5.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哪里?新疆的吐鲁番。 6..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为什么偏低?海拔高。 7.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气温的南北差异。(2)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 8.读图:温度带名称 A.寒温带B. 中温带 C. 暖温带 D. 亚热带 E. 热带 F. 青藏高原区 9.举例说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水果。 苹果、梨主要产自暖温带,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椰子、 香蕉产自热带。 10. 二、降水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台湾的火烧寮、新疆塔里木盆地中的托克逊。 3.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夏季 4. 南北方雨季有什么不同?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5. 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6.读图:四类干湿地区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 7.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数值大约是多少?湿 润区一般在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为400—800 毫米,半干旱区为200—400毫米,干旱区在200 9.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为什么是湿润地区? (1)纬度高、海拔高,年平均气温低,蒸发少。(2)森林茂密,水源涵养好。 10.天山地区为什么形成是半干旱地区?

地 理: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 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 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 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 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 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自学生疑: 自学课本思考 1、什么是气温? 2、如何测定气温? 3、世界气温的分布 学习释疑

1、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 度。符号——℃。 2、测定气温 (1)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2)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4)(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3、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那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 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图分析。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61 页活动1)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比周围低。 ③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指导学生观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利用书63页活动1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事实 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差别,简单介绍其中原因。

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2.1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3)认识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图文资料中分析气温,把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相结合,正确对待不同的气候现象,树立全球气候变化意识。 【 【教学教学重点】 重点】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地区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展示图片西伯利亚风光.撒哈拉沙漠.热带雨林景观.哈尔滨冰雕.海南岛椰风海韵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回答)明确这些不同的景观是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形成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首先来了解世界的气温。 二 二..新课学习新课学习展示图片1月份的莫斯科.1月份的北京.1月份的悉尼提问从人们的着装来看,三地的气温有何差异(学生回答)明确很明显,1月份的莫斯科和北京是冬季,1月份的悉尼是夏季,这反映了世界气温存在着地区差异。 (一)世界的气温

(一)世界的气温活动活动展示“世界部分城市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图”提问 1.比较曼谷.东京.莫斯科1月和7月平均气温,试着总结1 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2.1月伦敦和北京哪个城市平均气温高,啊个城市平均气温低7月呢 3.对比北京和圣地亚哥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有什么不同,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1月,伦敦平均气温比北京高;7月,北京平均气温比伦敦高。 3.一年中北京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圣地亚哥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高,7月平均气温最低。原因是北京位于北半球,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 提问什么是等温线等温线密集和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的差异各是怎样的(学生读图回答)明确等温线就是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异越小。 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明确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并根据数据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记住我国降水季节分配变化的规律和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配规律。 3、记住800毫米和400毫米降水量通过的地方。 重难点: 1、我国降水季节分配变化的规律和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配规律 2、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判读。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梳理 1、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等统称为降水,其中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降水量常用表示。 2、通常用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 4、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 5、我国的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二.课堂合作研习 1、划分我国湿润区、半湿润区的界线是() 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属于()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3.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 B. 雨夹雪 C. 冰雹 D. 降雨 4. 测量降水的仪器是() A.量杯 B.储水瓶 C. 雨量器 D. 试管 5. 下面降水量的多少,常用的单位() A.毫米 B.微米 C.厘米 D. 分米 6、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 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 D.多年平均降水量 三.课后拓展探究

1、读图、绘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5 -2 4 12 20 24 27 24 20 12 4 -2 降水量(毫米)10 17 20 28 30 70 190 250 60 25 12 5 (1)根据上表绘出该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是毫米。 (3)该地最热月是月。气温为℃,最冷月是月,气温为℃气温年较差是℃。 (4)该地降水量较多的三个月是月,三个月的降水总量是毫米,大约占全年的﹪,按照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属于季多雨型。 2.看图归纳我国的干湿区 四.归纳小结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茌山学校李汝喜2017/11/20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 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 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 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启发式、分层次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新课: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讲授新课: 一.气温 顾名思义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二.测定气温 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 学生自己阅读书62页活动了解测定气温的方法,注意事项。 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我们把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种“气温等值线分布图” 1、等温线 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备 课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地图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看图A、B,引导学生了解“除夕之夜,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

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提问:同学们请估计一下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紧接着追问第二个问题“关于气温大家想了解哪些内容?” 总结:大家对气温都非常感兴趣,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气温的变化一、在黑板上写出一句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并设置一个问题:“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讲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请大家阅读课文,自己总结都有哪些值,这些值都是如何得来的。 常用描述气温的值有: a.日最高气温;b.日最低气温;c.日平均气温;d.月平均气温;e.年平均气温。这些值是通过观测与计算得来的。 读图:学生读图P69图,完成读图活动。 ①图上纵坐标代表什么?横坐标代表什么? ②读出一天中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及度数。 ③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差,叫做什么? 小结: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日出前后。 二、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