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兴利、除弊、增值、风险预警、信息鉴证等功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这不仅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改革使其发挥其应有的最大功效。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①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如果丧失了独立性,那么内部审计就名存实亡。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而内部审计要对单位管理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因此内审人员必须置身于从设计、授权、执行到记录的全部管理职能之外。内部审计人员怎样才算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呢?对此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那就认为他是独立的。自由意味着内审人员可以不受

其他部门、个人或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指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审计事项的判断不能服从与他人的意向,对审计的结果不能做重要的质量的妥协。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识和态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对前者而言是给予重视和支持,对后者而言是保持客观公正。

二、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较之外部审计有更大的难度。它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有着天生的缺陷。与外部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由于发展的历史短,各种理论及实践不足使得我国的内审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制约,纵观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21年(即从我国加入IIA算起)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制约我国内审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建制模式及管理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三种类型:由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来讲,领导层次越高越有权威性,其独立性越有保障。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很不规范,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当前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例如:(1)附属于办公室;(2)附属于会计部门或与会计部

门合署办公;(3)附属于纪委;(4)附属于监察部门或监事会;(5)临时由某一部门领导。这种状况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难以开展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所以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甚至名存实亡。

当前,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都设置了专职的纪律监察部门,都直接对本单位最高权力机构(公司党委或董事会)负责。进行内部审计时,往往由纪检部门牵头,组织监察、计财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组展开审计。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临时性和非正规性,被审计部门往往不予重视,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对工作组施加影响,甚至处处抵制,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此种模式下,内审部门成为临时机构,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致使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在目前状况下,片面强调“企业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监督权”是不切实际的,它过高的估计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过高的估计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的缺陷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状况,内部审计部门一般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副职领导,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由所在单位掌握。即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有些单位领导为了本单位、小集体或个人利益而不信任或限

制使用坚持原则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依法办事的内部审计人员实施高压制,迫使内部审计人员听其指挥或与其同流合污。其表现为:人员由财会部门调任,这些人员只具备财务审计的经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内部审计的作用的发挥,这些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客观公正地发挥监督评价职能。

三、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途径与措施

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实现机构设置的独立和人员自身的独立。机构设置的独立是指在组织结构中要给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人员自身的独立是使内部审计人员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

(一)构建内部审计机构“超然”的独立性②

1、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在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从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讲,领导层次愈高,愈有保障。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所以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

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比较而言,董事会领导模式,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然而我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很多的公司董事长以及最高经理人是一个人,例如甘肃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样董事会领导模式也不能保证足够的独立性,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必须予以分离。因此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控制委员会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的董事会领导模式,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超然”独立性。

2、内审部门经理必须能和董事会直接交流信息

内审部门经理应有权出席、参加由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举行的与内审职责有关的会议,如有关审计、财务报告、管理控制系统等会议。通过在会议中提交书面或口头的报告,通报有关审计工作计划和实际审计工作的信息,内审部门就能与董事会直接交流。为了排除其他干扰,内部审计机构还应每年至少一次与董事会举行没有经营管理层的单方会晤。这样的直接交流机制,使得审计信息能迅速地以本来面貌到达董事会,避开了来自其他方面的干扰因素。

3、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应由董事会确定

人事任免是组织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被授予某个职位的人,总是对其任命者负责,并且为了保持其职位和权力,总是倾向与代表并维护其任命者的利益。因此,由谁来决定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对于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极其重要。如果由高级管理层负责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他们将对内审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职责分工的角度看,高级经理层是单位生产经营中的决策者和管理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内审部门评价的对象——管理控制

过程是在高级经理的指挥和领导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无法做到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经理为了维护其地位,势必要博取高级管理层的欢心,也无法保证内审工作实质上的独立性。使得内部审计的机构名存实亡,不能成为组织的利润核心,而成为组织的成本核心和累赘。因而不能由高级管理层决定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而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但又需要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此,它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一批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向它报告。所以,内审部门经理的任免权由董事会掌握,是能保证其权威性的最佳选择。

4、内部审计章程是内部审计保持对立性的护身符③

组织应当制定一个正式的章程,以书面形式确定内审部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并获得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确认在章程中,组织必须明确内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工作范围,以及在审计过程中有权检查的相关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这样,由组织中最高的权利机构董事会批准,由最高经营管理层认可的章程将赋予内部审计相关的权力,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由于内外环境不断发展变化,内部审计主管还必须定期评价章程中所规定的宗旨、权力和职责是否继续适用,是否有助于内审部门履行职责和保持独立性。该项评价工作可交由内审部门经理来完成,因为他所处的地位使他能够透彻了解章程是否有效,能够进行信当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当然,这种定期评价的结果必须报给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

5、项目计划减少内审人员不被外界因素所打扰

内审部门经理应当每年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和财务预算,以书面形式报高级管理层批准,并报董事会备案年度计划是内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的依据,也是对内审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控制的标准。内审部门在报送计划时,应在报告中说明制定的依据,并应包含足够的资料,以使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能够获取充分的信息,据此作出批示。计划内的有关事项在年度中如有重要变动,应该另行报批。内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工作计划开展审计活动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独立行使审计职责。

6、内审部门经理应适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书面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重点说明那些根据内审部门经理的判断,可能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审计结果(包括违法、违章、差错、低效率、无效、利益冲突和控制系统缺陷等)和改进建议,以及已批准的审计计划在执行中出现的重要偏离及偏离的原因。管理层应决定是否对重要审计结果采取纠正措施,以及采取怎样的纠正措施。如果高级管理层考虑到成本效益性和其他原因而决定不采取纠正措施,则应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这时内部审计部门经理应将查出的重要审计结果和管理层的决定报告给董事会以提醒董事会注意。如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层的判断一致,都决定不采取纠正措施,并承担由此所产生的风险,内审部门经理应该再次向董事会报告,引起其重视。当然,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建议权,他们不能代替管理层决策,也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管理层,最终的决定权始终在高级决策层手中。

(二)为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要求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在道德上是正直的,对有关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

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他人的干扰,对审计结果不作重要的质量妥协,保持客观性和职业操守。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就不能把内审人员置于一种使他们无法作出客观的专业判断的环境中。为此,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避免利益冲突

在分配工作任务和指派审计人员时,应避免实际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当审计人员被派去审计自己曾经或即将负责的工作时,常常出现利益冲突,因为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偏见则可能是由个人好恶或历史原因等造成。偏见不等于成见,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事项的责任人互不友好或过于亲密都会妨碍内审人员专业判断的客观公正性,造成偏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单位的内审部门力量比较薄弱,开展较大型的审计项目时,经常需要从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抽调人员。如果抽调的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偏见,也会影响到审计的客观性。内审部门经理需定期向内审人员了解关于潜在的利益冲突或偏见,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种事先了解不能保证内审经理全面掌握利益和偏见情况。如果利益冲突和偏见的情况已经或可能出现,相关的内审人员必须向内审经理报告,经理此时应另派他人。如果内审人员隐瞒不报,导致审计结论不客观而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或由于提供了不实信息而使管理层作出了不当决策给单位造成损失,应追究该审计人员的责任。

2、内审人员应定期轮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审人员应定期轮换。即使开始不存在利益冲突和偏见,长期负责对某一部门的审计工作也会使审计双方由陌生到逐渐熟

悉,发展出私人友谊,或是由于过于熟悉业务而觉单调乏味,导致懈怠和疏忽。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因此,定期轮换对于保持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是必要的。

3、内部审计人员应避免陷入经营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不得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不能参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执行,而只应承担与检查、评价和建议相关的审计责任。在实现经营中,由于专业人员紧缺或时限要求等其他原因,内部控制人员经常会被抽调去完成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这时单位及内审部门应明确该内审人员执行的不是内审职能,而是以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执行管理工作。以后他们不应审查该项自己曾负责的活动,以免其客观性受到损害。同理,从其他部门调入或临时借用的内审人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不能被委派去审查他们原先从事的活动。

在提交审计报告之前,要考虑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各种情况,尽量保证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另外,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三)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措施

1、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目前,我国还缺乏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现有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目前尚未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政府审计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准则也已陆续颁布了三批,政府审计工作规范也已颁布实施。相比之下,内部审计这方面的建设

明显滞后。因此,制定企业内审的法规,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规范,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施指南。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以下几种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会产生负面影响(1)内部审计人员的兼职。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承办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实务,否则其独立性会受到损害。(2)对内审人员工作的委派。与被审单位有直接牵连的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应采取回避态度。(3)内部审计人员的保密。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和决定涉及到被审查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数据、资料有很大的保密性,不经领导批准,内审人员不准向外泄露或用于私人目的。这些规定与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不谋而合。

2、加强内部审计职业独立性

职业的独立性又称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人们通过各种读物、新闻媒介以及各种各样的人对审计的看法,对集体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印象。这种印象在人们使用“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一词时,会自然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公众对审计人员地位的认识和接受,对于审计人员达到成功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社会公众最关心的是职业的独立性,而不是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因为前者是直观的,可以识别;后者致命的缺点是无法观察。因此,尽管理论上普遍接受的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但审计独立性的现实却是“形式重于实质”。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内审人员的独立性起根本作用的还是其内在的、实质上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就目前审计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人员数量较少、素质

较低的现象,这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为了促进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在知识、技能、应有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达到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的标准。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使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做到两个过硬:一是政治过硬。审计人员对复杂的审计对象要及早做好心理准备,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讲原则,才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制止那些挥霍浪费国家财产的行为。二是业务过硬。审计部门是执行财经法规的业务部门,作为内审人员,必须掌握与审计有关的专业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后续教育,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参见刘华 M《审计治理规范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月P203

②参阅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2004版《索耶内部审计》《Sawyer’s Internal

Auditing》

③参阅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2004版《索耶内部审计》《Sawyer’s Internal

Auditing》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索耶.索耶内部审计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李学柔.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M].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

[4]张红英,陈东.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5](美)贝利.格拉母林.拉姆蒂《内部审计思想》[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李君.论内部审计独立性[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Z]2005

[8]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9]杨道.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N]. 中国审计报,2005

[10]赵秀荣. 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1]石峰. 审计实务[M].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12]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13]刘华.审计治理规范与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浅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浅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灵魂,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本文根据IIA强制指南中的内部审计独立性,结合通信企业对我国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原 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内部监督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内部审计“独立性”更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内审工作的灵魂。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就无从谈起,在通信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内部审计在独立性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通信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 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因为被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同在一个通信企业,内部审计服务于本企业的利益,因此,单位领导的意志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者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执法的程度,在领导力量的制约下,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自然会受到影响。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方面:在目前的通信企业中,独立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通信企业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一些部门的领导来完成的,或者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的一些部门一块办公;有些通信企业是由一些会计或者物资管理人员来兼职内部审计工作;这样内部审计人员和机构在工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多方利益的制约,不能独立的开展经济监督活动,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方面:我国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说,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成立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这样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很不成熟,有些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并且审计工作在监督和评价一些相关经济部门的时候,难免会得罪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内部审计相对于一些技术性比较强或者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待遇也比较的低,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并且有着较强的工作能力,自然不愿意从事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那么,目前通信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往往都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在工作的时候容易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难免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这样,仅仅依靠简单的查查帐,打打擦边球,自然不能将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给有效的发挥出来。 二、对通信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对策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要求不存在干扰内部审计活动的事项,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自由地开展工作并作出公正无偏的审计判断。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措施,指出我国在内部审计独立性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审计机构内审人员 就内部审计而言,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不管此后内部审计如何发展,独立性一直都是影响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1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内涵,学术界至今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目前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另一个是着眼于内部审计的外在环境。 有人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务人员的独立

性和职业独立性两方面。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实指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检查业务和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保持适当态度的能力,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形成和表达意见时能够保持诚实和公正无私;而职业独立性是人们对集体审计人员的印象,即审计职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外观上是否独立。 也有人认为,独立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他们将独立性定义为“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独立性是对个人或团队在提供确认服务时所处环境的期望特征,它要求个人或团队避免存在重大的可能威胁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既可能来源于个人或团队的个别环境,也可能来源于确认服务所处的一般环境。 上述两种定义,前者强调主观精神状态,后者强调客观环境因素,虽有所差异,但本质还是一致的。进一步说,审计人员主观态度上的公正无偏,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根本要求,而客观环境则可以为主观上的独立提供保障。在此,所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中不存在可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产生重大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兴利、除弊、增值、风险预警、信息鉴证等功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改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和浪费,这不仅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改革使其发挥其应有的最大功效。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①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正确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和评价。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之水,如果丧失了独立性,那么内部审计就名存实亡。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一个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而内部审计要对单位管理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因此内审人员必须置身于从设计、授权、执行到记录的全部管理职能之外。内部审计人员怎样才算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呢?对此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那就认为他是独立的。自由意味着内审人员可以不受

其他部门、个人或其他外来因素的制约。客观意指内审人员在工作中要保持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审计事项的判断不能服从与他人的意向,对审计的结果不能做重要的质量的妥协。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识和态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组织地位的影响。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需要高级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这对前者而言是给予重视和支持,对后者而言是保持客观公正。 二、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内部审计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较之外部审计有更大的难度。它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有着天生的缺陷。与外部审计相比,我国内部审计由于发展的历史短,各种理论及实践不足使得我国的内审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制约,纵观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21年(即从我国加入IIA算起)存在以下几个因素制约我国内审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建制模式及管理方法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三种类型:由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来讲,领导层次越高越有权威性,其独立性越有保障。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和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很不规范,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当前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或合署办公,例如:(1)附属于办公室;(2)附属于会计部门或与会计部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文摘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面临的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现实需要,对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机构设置 1 国外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成果 1.1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 1.1.1 以“控制”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20世纪40至60年代,在内审制度产生的初期,企业只在总公司一级设立内审机构,实行自上而下的巡回式审计,一般由会计部门领导,实质上履行的是会计监督职能。 1.1.2 以“流程”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内审职能到了20世纪70至80年代,变成以业务流程为关注点,对组织内关键业务流程的设计、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 1.1.3 以“风险基础”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演进至20世纪80到9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以“风险基础”为导向的内审应时而出,主要关注对企业关键业务流程以及关键控制的风险的辨识,从而采取措施,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 1.1.4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审阶段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较大的转变——认为企业所面临的

是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经营、流程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是企业的整体风险,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部分、某一功能或某一区域。 1.2 国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现状 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就将内部审计界定为一种“独立评价活动”,此后,内部审计的定义虽几经变迁,但“独立”作为内部审计的显着特征一直被包含在有关定义中。根据IIA2001年提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IIA(2003)也指出,恰当的报告关系对实现独立性、客观性及在组织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内部审计有效履行其义务的必要因素。IIA进而提出“双报告模型”。IIA建议:CAE在职能上应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适当的治理机构报告并负责;CAE的行政性报告应当面向CEO或另一位具有充分权利的高级管理人员,以使日常审计工作得到适当的支持。 2 我国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成果 2.1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年-1994年)为我国内部审计初步建立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后,就一直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制度。1983年国务院批转了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到了内部审计监督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这一阶段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促使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 第二阶段(1994年-2002年)为我国内部审计立法进一步完善的阶段。1994年8月颁布了《审计法》;1995年7月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98年经审计署批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使其成为对企业、事业行政机关和其他事业组织的内审机构进行行业自律管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2001年中国内部审计协

论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 目录 什么是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的意义[1] 审计独立性与可靠性的关系[1] 审计独立性的衡量[2] 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3] 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4] 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预防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措施 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和对策[5] 什么是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的意义[1] 审计独立性与可靠性的关系[1] 审计独立性的衡量[2] 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3] 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及对策[4] 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预防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措施 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和对策[5] 什么是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受那些削弱或纵是有合理的估计仍会削弱注册会计师做出无偏审计决策能力的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对审计工作来讲至关重要。因为涉及市场经济的利益公平,独立性被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 审计独立性的意义[1]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理论上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委托审计师审计,但实际上是公司的经理人在控制审计师的选择,是经理人在委托审计师审计,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的发表意见。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及其他利益关系人。 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但是审计独立与审计的可靠能否划上等号,还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审计独立性与可靠性的关系[1] (一)从审计效果方面来看审计效果不只取决于审计人员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还涉及审计人员的客观、公正、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也就是说,可靠性涵盖了独立性、正直和职业胜任能力等。 不可否认,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因素。然而,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准则要讲诚信,要诚实地按照准则要求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执行准则要充分理解

浅谈内部审计独立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55315080.html, 浅谈内部审计独立性 作者:张璐璐 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12期 【摘要】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要素,内部审计独立性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影响 着内部审计在改善单位管理和提高单位效益方面功能的发挥。本文在界定内部审计独立性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基础薄弱、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欠缺客观公正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单位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查找出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中的风险点,分析责任岗位,从而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制定或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提高单位运作的效益性,保护单位的宝贵人才。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内部审计质量也越高,即越能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为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出谋献策。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概念界定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审计部门和人员呈现出一种客观、公正不受影响的独立身份,即周围的人认同他们是客观、公正的。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审计人员时刻保持客观、公正的内心状态。独立性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与单位的关系决定了内部审计独立性比外部审计独立性更难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不受限制地查询各种记录、获取审计证据、询问相关人员,并且不受被审计对象及其相关管理部门、领导的干扰与控制。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审计,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能更有针对性的查找出问题,提高审计的效率。但这也往往是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因为审计人员可能会对被审计对象存在偏见,无法客观、公正的做出应有的职业判断。此外,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隶属的领导层,内部审计人员的调配、晋升等管理,经费由单位拨付,都对内部审计形式上、实质上的独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审计制度基础薄弱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一)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2006-9-25 13:36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1内部审计的定义及人员的基本质量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内部稽查的需要增多,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内部审计多式多样的发展起来,与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鼎足而立,成为社会经济中审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1内部审计的定义 中国审计署1995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中表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性质,其中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领导下”和“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的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除此之外,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法国审计师协会等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都大相径庭。 1 2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质量特征 由世界各个权威机构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不难看出,内部审计的功能主要是咨询、协助和建议,是否接受建议关键是要看管理人员,它只是一种中介责任而不是最终责任。为了有效地达到审计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的基本质量特征为:①精神上完全的独立性。②保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 2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的涵义及联系 2 1两者的涵义 《国际内部审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人员需独立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以便不受约束、客观地开展工作。”明确说明了独立性的涵义。它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应得到经理和董事会的支持和配合,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它包括相对于被审计的人和事的独立。 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事件的判断、调查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为主观思想、单位领导所左右。 2 2两者的联系 独立性的保证是客观性得以贯彻的前提条件。独立性是一种组织上地位的独立,内审人员应得到经理和董事会的支持和配合,以充分保证审计职责的履行。有了这样的组织地位的保障,内审人员才可以客观地、自由地开展工作,才可能做出真实公正的判断。 客观公正做出的审计判断和评价建议,若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了管理绩效,那么企业领导将更重视内审的重要性,从而更重视本企业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地位,为内审人员今后开展工作做好铺垫。

关于审计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的思考

论审计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 作者:马晓煜湖北省武汉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30073 【摘要】 本文从我国审计理论与准则出发,以安然公司破产,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瓦解为例,探讨审计独立性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立统一关系,并针对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审计人员行为规范机制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独立性;专业能力;审计准则 一、引言 2001年12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的安然公司突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它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安然事件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遭到了诉讼。作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安达信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其中的往来关系,如何去平衡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关系,是维护审计质量不得不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对立统一关系 审计质量主要取决于审计师发现并消除财务报告错弊的能力,“发现”的可能性取决于专业胜任能力, 而“消除”的可能性则取决于独立性。对于维护审计质量,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独立性二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1缺乏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缺乏立足根基 首先,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譬如,取得注册会计师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师行业的第一步,而取得初,中,高级会计师职称,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都是专业胜任能力的有效证明。只有具备了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册会计师才能在审计行业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基础之上,即审计三方关系形成之后,才有关于审计师是否保持独立的争议,因此,专业胜任能力是探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 其次,当前严峻的形势使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越来越来迫切。由于审计任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审计人员技术不精,业务单一之间的矛盾,审计业务的开展急需高素质的审计人才。而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中的审计人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其文化结构,文化层次以及业务水平层次不齐,而国家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使得提高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越来越来迫切。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它以增强价值、促进单位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并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界定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最本质的要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一些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建立独立、健全的内审机构;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制约因素,措施

Concerning the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BSTRACT Internal auditing is an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consulting activity, it is in order to enhance value, promote unit management as the basic guiding ideology, and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methods to evaluate and improve unit risk, control and the management process effect and help accomplish the goal (1999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definition of internal audit latest definition). Internal audit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make the internal audit really play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ervice function, first depends on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Independence is the soul of audit work,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audit. Independence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its func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exists som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To strengthen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 Establishing an independent and perfect in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 personnel; Improve internal audit personnel's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independence,constraints,measures

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2006-8-11 10:0于英丽李玉秋于辉【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这在客观上就导致了部分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审

浅议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浅议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2013年7月31日 一、目前的现状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1999年在PPT 中从新定义内部审计以来,内部审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空前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趋同化的发展思路指引下,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CIIA)的推动下,中国内部审计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由于IIA、CIIA 等组织并未对内部审计的愿望和使命做出规划或构建,使得目前内部审计在实务届的发展缺乏方向感;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缺乏自发提高自身职业胜任能力的动力。 二、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亏的真实情 况,查处企业 财务收支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服务,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完善 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的同时,其在促进组织加强资金的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性、提高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使企业不断完善间接控制,不断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实现价值增值,最终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变大变强。 三、存在的不足 (一)内审工作重视不足和国外重视内部审计的成功经验相比,我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 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许多单位虽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却做的是财务的辅助工作;有的单位甚至连自己的章程都没有;或是有的单位虽有自己的章程,但大都引用一些财务会计的工作标准,他们认为内部审计就是监督会计,而忽视了内审的管理控制职能。 (二)审计姿态不够端正内部审计工作严谨很重要,但是负责企业内审工作的人员往往工作姿态不 够端正,一些审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使命感,认为审计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不能正确地看待个人所得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工作欠主动,导致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三)内审人员能力有限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具 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还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内审部门因受现有人员知识结构、行动惯性的制约,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市场需求,不能够及时提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 的审计成果信息。

浅谈审计的独立性及影响其的几个因素

浅谈审计的独立性及影响其的几个因素

摘要 (1) 第1章序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审计师独立性的内涵 (1) 1.2.1形式独立 (1) 1.2.2实质独立 (2) 第2章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因素 (2) 2.1自身利益 (2) 2.2自我评价 (3) 2.3过度推介 (3) 2.4密切关系 (3) 2.5外在压力 (3) 第3章我国审计行业缺乏独立性的原因 (4) 3.1监管职责混乱 (4) 3.2政府监管所依据的法律缺乏操作性 (4) 3.3政府监管不严惩罚力度较弱 (5) 第4章解决对策 (5) 4.1明确各监管部门权责提高监管效率 (5) 4.2加大惩罚力度 (5) 4.3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的监管 (6) 第5章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2001年,美国前五大会计事务之首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丑闻曝光,引起了美国和世界的热烈讨论。在热烈讨论中出现的是对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缺陷的批判。近年来,相关制度规则已经出台,但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仍面临重大挑战。在中国,缺乏审计独立性的问题更为严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业信心压力,利润,促销动机,低价竞争等,限制了中国审计的独立性。本文旨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我国审计的独立性的完善,促进我国审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审计师;独立性;影响因素

第1章序言 1.1研究背景 无论审计是否保持独立性,以及何时实践正确评估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能够顺利参与投资,这都和使用公司的财务报表有关。只有当消除审计过程中的所有干扰并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时,才能准备出可靠的审计报告,公正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如果不是这样,这不仅会导致侵犯各方利益的利益,而且由此审计师本身也无法避免法律制裁。但是,在实际的审计行业中,很难实现真正的独立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仍存在诸多弊端。不同公司的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流程参差不齐。此外,审计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该行业本身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目前,审计师的道德规范通常较低,这些仅依靠审计师自己的意识和自律是不够的。因此,健全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监督和治理是一个更有力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审计行业监管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机构的职责模糊,削弱了原本的监管。其次,由于中国的国情,目前我国审计行业的自律管理影响不大。建立一套实用的职业道德体系来指导审计行为,同时创建一种更加实用的监督和控制审计缺乏独立性的方法,这已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紧迫任务。目前,政府监管奠定了基调。行业自律监督也是促进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投资者提供健康的投资环境,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1.2审计师独立性的内涵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准则》对审计独立性的定义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出具报告中应独立于委托单位及其他机构”。其中,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包括形式独立与实质独立两方面。 1.2.1形式独立 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正式的独立条款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厉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厉害关系,应当向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声明,并实施回避。”简而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内部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我国加入WTO后,给内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运用审计理论和实务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又要加强内部审计改革。 一、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实践证明,引起独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等都制约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建制及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建制带有明显的外部压力,并且长期以来,作为国家审计的附属品而存在,服务于国家审计。主要职能是通过事后审计实施监督。而事实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一般无处理权,并且权威性也较弱,很难像国家审计一样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真正的监督,尤其对本单位管理当局本身的决策错误及违纪、违规的监督更显得软弱无力。而且,由于独立性不足,监督经常被曲解为挑毛病,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对内部审计持不合作、抵触的态度,使内部审计

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体制。 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本组织的管理者,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内审人员的人事调派权、工资管理权、奖惩权等均由所在单位掌握。同时,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让内部审计对本单位产生依附,单位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却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 (三)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状况。 当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审机构不是由其他部门领导,就是合署办公。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些单位单独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中不切实际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人为地削弱审计力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985年12月5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内部审计才开始在全国各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内审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许多工作尚处于

论如何落实审计独立性

论如何落实审计独立性 一、审计独立性的界定 (一)企业审计独立性的定义 企业审计独立性是指企业审计人员(机构)在进行审计时,必需与他们所需要审计的活动独立开,不能有相关的联系,这样才能达到客观地、不受约束地开展工作的目的。以下两个方面是审计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 人员与机构相独立。审计人员和相应的机构必须是专职的,必须与机构所需要审计的活动独立开,首要的前提就是内审与被审计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 2.业务保持独立。进行审计的人员在行使审计监督权时受法律保护,同时也必须准循法律的规定,最终要整理出审计报告,在进行审计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干涉。需要注意的是,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为企业审计会受到本单位领导人的影响,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二)审计独立性定义的缺点 1.企业所设置的审计机构有不合理的地方 在审计独立性定义中,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的审计机构,有很大的局限性:从隶属关系上看,大部分的审计机构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和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同时还隶属于总会计师或总经理;从机构的设置上看,显然,存在一些非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可

以想象的是,这种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会导致内部人员和审计机构受各方利益掣肘,从而很难实现公正、客观的原则,由此导致不能独立地开展监督活动,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国家赋予企业审计机构的权利不能很好地被行使。 2.企业审计人员工作经验参差不齐 从审计独立性定义来看,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者,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以满足工作的要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处于开展初期,内部审计工作起步也较晚。从审计人员的履历来看,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原来都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更有甚者,存在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的情况。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许多审计人员,未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对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了解准确,不能很好地判断和识别风险,对于风险的观念也比较淡薄。 3.独立性的观念宣传不到位 在审计独立性定义中可以看出,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于多传统观念,审计的重作用和要性未能被企业领导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内部审计与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能会出现人员之间凝聚力不足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企事业团结和稳定,更有甚的是,如果认为审计活动是在制约某方面的权力,还会引起领导人间的不和谐。所以,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干涉审计人员工作的开展,更不能对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而作为审计人员必须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工作。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作者: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专业:会计学 年级:2015春 学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绩:

摘要 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服务职能,首先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立身之本。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是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状况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来实现的。 通过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含义,说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状况,从而去思考总结怎么样才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让审计独立健康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审计独立健康

目录 引言 (1) 一、审计独立性含义的界定 (1) (一)机构的独立性 (1) (二)内部审计师的客观独立性 (1) 二、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2) (一)审计市场不够完善,现行市场对审计服务的淡漠 (2) (二)审计关系失衡,委托人、被审计人、审计人三者关系不明确 (2) (三)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 (3)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现状 (3) (一)社会环境决定了内审工作的局限性 (3) (二)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4) (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4) (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四、如何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 (一)加强对单位领导班子的民主监督,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4)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5) (三)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建设 (5) (四)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 (5) (五)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学习,切实提高内审人员的待遇 (5) (六)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委派与内容的保密 (6) 参考文献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