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定位】

本节主要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方面展开。其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况及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节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探讨事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师:6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险境,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过去的老大哥苏联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紧张,而中美关系却得到改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这一切的变化及原因,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

(一)概况

展示图片:

“乔冠华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西方媒体称“乔之笑” “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师: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

生:……

展示图片: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二)原因

师: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9-p90文字归纳原因。)

生:……

教师总结:中国政府长期斗争;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许多国家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意义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着怎样的意义?

生:……

教师总结:美国孤立政策破产,中国外交重大胜利;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增强第三世界力量。那么,这之后中国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概况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

展示照片:“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游览”。

师:你知道该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

师:中美关系的“解冻”在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基辛格访华(官员交往)

展示图片:“周恩来会见基辛格”。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结束敌对、走向正常)

展示图片:“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4、正常之旅—建交、邓访美(实现正常化)

(图一:1979年1月1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招待会上,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和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共同举杯,庆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图二:为了进一步增进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90-P91页文字了解史实。

(二)原因

材料研读

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摘自尼克松1970年2月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二: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不仅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从此,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活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力量,国际地位举世瞩目。

——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席位的确立与恢复》

材料三:1964年10月以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大量增兵中苏边界……1969年3月……苏联出动装甲车、坦克和武装部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两次侵入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多名。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材料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资料包》(2005年)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生:……

教师总结:中国方面: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发展;中苏关系的紧张;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和祖国统一。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破产;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经济增长缓慢。改善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需求,符合两国国家利益。

(三)影响

材料研读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材料二:(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五千万人民参加,就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材料三:70年代初以来,中国同西欧(包括北欧和南欧)国家出现了建交高潮。……中国还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70年到1979年,中国同亚非拉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师: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中美“跨洋握手”对中国及世界产生的影响。

生:……

教师总结:是中国70年代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带动了更多国家与中国改善了关系,出现了建交的热潮(一大片);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基本完成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师: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曲折历程,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时间写出相应

的事件。

事件

197

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197

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

2.2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197

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

9.1

中美正式建交

三、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当历史步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日两国也握手言和了。

展示图片:“1972年毛泽东和田中角荣的握手”、“1972年周恩来和田中角荣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师:上面的两幅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92,了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相关史实。

师: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那么中美关系改善和中日建交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影响?

生:……

教师总结:对中国:提升了国际地位;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对世界:有利于缓和当时世界紧张局势;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师:请思考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生: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意识形态。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学生回答),关于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巩固练习】1、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

A、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B、第三世界国家的蓬勃兴起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D、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唯命是从

2、(2007天津文综,16)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3、(2004全国文综Ⅲ,23)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B、中美已经建交

C、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D、“文化大革命”结束

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D )

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5、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果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

6、影响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共同障碍是什么?应怎样扫除障碍,保障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板书设计】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

(一)概况

(二)原因

(三)意义

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概况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基辛格访华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4、正常之旅——建交、邓访美(实现正常化)

(二)原因

(三)影响

三、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化

【教学反思】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定位】 本节主要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方面展开。其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况及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节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探讨事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师:6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险境,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过去的老大哥苏联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紧张,而中美关系却得到改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这一切的变化及原因,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 (一)概况 展示图片: “乔冠华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西方媒体称“乔之笑” “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师: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 生:…… 展示图片: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二)原因

《师说》重难点突破教案

《师说》重难点突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所学,翻译课文,熟记重点字词; 2. 了解韩愈及其写作背景; 3. 欣赏韩愈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韩愈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用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 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2. 请学生快速翻译课文,发现学生仍没有掌握的地方,加以强调。 (二)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有关韩愈的介绍,强调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2. 介绍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并点明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为学习新课,谈论“传道”、“师道”做铺垫。《师说》里的“道”指的是儒家思想,“业”指的是儒家经典。 (三)学习新课 1. 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初中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师说,就是谈一谈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介绍写《师说》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加了解韩愈及其生活的时代 古代教育史表明"唐朝尤其是前期"学校教育长足发展" 甚至早于西方一千多年设立了实科学校,“被誉为达到了世界上和中国空前的昌盛程度”。安史之乱后官学教育虽有些衰落,但经学、文学大家的私人教学和乡村私学反而有较大发展,韩愈就曾从独孤及、梁肃等学者游学,李翱、李汉、皇甫湜、孟郊,张籍

等则均师从过韩愈。韩愈的好友柳宗元遭贬柳州,“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可见,当时并不存在一种普遍厌学、“耻师”风气。《师说》也承认童子“择师而教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所谓“耻学于师”究竟针对何人? 在韩愈的时代,虽然仍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高门”、“公卿大夫”一类用法,但在韩文中的“士大夫”除了与官位相联系外,却更多地与科举进士背景相关联。中唐以来,由于科举取士弊端丛生、得举者趋利忘道、攀附权贵。我们由此可以判定韩愈所谓“耻学于师”者就是指那些有进士背景的当朝权贵及其子弟。 众所周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独尊权威地位屡受佛道冲击。唐王朝为扩大统治基础,整合重构意识形态,佛道地位交替提升,儒家道统不断削弱。唐代官学虽也设有儒家经典课程,但由于“科举主司褒贬,实在诗赋,务求巧丽”,遂出现“末学之驰骋,儒道之不举”的“取士之失”致使“生徒不以经学为意”。如此一来,儒学经师地位自然每况愈下。 此外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垄断了政治和经济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上层士族子弟凭借其高贵门第就能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韩愈所处的时代,这种风气依然存在。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于是写作此文予以抨击。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3. 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在说什么? 第一段是文章的主旨段,首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指出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接着韩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框架对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 让学生从第一段找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原句,“是什么”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什么”即“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怎么做”的结论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了得到这一结论,韩愈在之前还进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重返联合国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③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也使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美关系解冻 1、中美关系解冻原因: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 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迄今为止,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多少个吗?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复习课程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 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

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

新课标 必修 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张燕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再现历史场景,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2、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图片,培养学生历史材料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步缓和、中日建交基本史实及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2、理解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政策,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与智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外交成就和经历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积极进取人生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节课的内容。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余年风雨历程,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改善,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四、学情分析 1.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都是其明确要求学习的内容,应当说,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在上节中已学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知识准备状态较好。同时对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历史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讲授。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这是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周恩来”。封面标题写着“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

共和国外交风云学案

《共和国外交风云》纪录片 一、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拍摄现场——各班教室;剧组成员——班级全体学生;剧本——岳麓版教材 剧情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中,新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方针,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共和国外交风云》以真实的再现外交方面的历史为主题,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本纪录片共分三部:一、“另起炉灶”新气象,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方针和成就;二、“冰破雪融”又一村,说的是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的突破;三、“和平发展”显风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三、具体要求—— 以现有小组为单位,1、2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一部“另起炉灶”新气象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1组负责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关键词提示——独立自主、三大政策、五项原则、成熟、五大国身份、求同存异、团结、合作。2组负责对第一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4)、“求同存异”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具体要求是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文(更好) 3、4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二部“冰破雪融”又一村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3组负责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关键词提示——恢复、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基辛格、尼克松、中日关系、建交热潮。4组负责对第二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恢复”合法席位?70年代为什么能恢复? (2)、结合7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说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70年代外交突破主要指哪些国家?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5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三部“和平发展”显风采“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5组负责人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关键词提示——四项原则、交流与合作、世贸、亚太、东盟、独立自主、不结盟、联合国、多边外交、地区和平、反恐。对第三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爬山虎的脚》 重难点突破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重难点突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作者用细致简洁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导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生《爬山虎的脚》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 认识“脚”的特点 小组再次讨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这时起步阶段,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非常重要,配合一定的历史逻辑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 重点: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难点: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 了解60、70年代世界局势(围绕中、美、苏三个国家) 了解中日之间的过往历史 结合世界局势分析决定国家之间外交策略的影响因素 全方位的认识中美关系改善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探究环节锻炼分析国家与国家的外交的利弊,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会收集相关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因素,能够认清国际局势,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到祖国在不断的强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 导入: 图片一:漫画(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封锁、外交孤立) 图片二:朝鲜战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 教学过程: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突破。 突破一:重返联大 问题设计: 1) 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 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生了什么? 答: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取代台湾长期占据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依据导学案上的材料回答) 答: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突破二:中美关系解冻 合作探究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

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生物科《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镇安镇中学林勇华 《血液循环》是《生物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这一节教学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课堂目标:血管、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等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些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以,把以上内容列为难点。在教学中, 利用编制顺口溜和简图帮助学生轻松记忆突破了难点。 一、血管复习中难点的突破 1.识记概念,分清知识点 根据概念认识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教学中,提示学生,三种血管是根据血液流动方向(以心脏做区分点)来区分的,其中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离开心脏,相接直不并脉静和脉动而,脏心回流是向方动流液血的内管血脉静. 通,两者通过毛细血管相连通。实际运用中,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就是:“动离静回毛连通”。将顺口溜多读几次,学生很容易就分清楚了。 2.简图强化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 A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传身各器官的血管,所以,动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是从大血管流向小血管(分散型血管); B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会心脏的血管,所以,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是从小血管流向大血管(汇聚型血管); C 毛细血管处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毛细血管两端各是哪一种血管);由于毛细血管管腔非常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在相同级别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各有不同,具体情况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以上四点理解后,马上进行解题训练(借助简图)如下图: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对现代中国各个时期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掌握,形成这一专题的知识框架,便于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复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课上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框架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解答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以下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难点:我国从建国起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需要而有所调整。

主题 2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探究1:《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提示: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外交政策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它除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要将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放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去,以便更全面的理解它。 请大家完成【时空定位】 中国 世界 这里有一幅漫画是关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搭积木”教学设计----突破重难点

搭积木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六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教案——外交关系的突破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材内容与地位 与地位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主要简述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专题五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在内容呈逐次递进的关系,可以概括为:50年代打下基础,70年代取得突破,80年代进行调整。而第二部分《外交关系的突破》恰恰在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上都是承前启后的一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果缺乏本课知识的学习,就会导致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完整。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温州地区高一学生设计。 优势:学生对于风云变幻的外交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和尊重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因此本节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由于中考历史与社会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且总分仅三十分,导致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高一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其原因及意义;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演变并探讨其历史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理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认识中美关系的缓和是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突破的关键。

示范教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 (1)重点讲清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2020届二轮复习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学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历程 1.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思想上: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③组织上: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为建立新中国做了重要组织准备。 (2)时间:1949年10月1日。 (3)意义 ①结束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基石。 2.三大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1.中共八大的探索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 (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领导者的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 (2)结果:民主与法制遭践踏。 3.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上,停止使用“以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第2课专题五2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美国政府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3)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实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选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这就是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3.意义: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中国从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误区警示]1971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中美关系解冻 1.主要过程 (1)乒乓外交: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3)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4)中美建交 ①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主要影响 (1)《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同美国关系的逐渐缓和,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误区警示]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授课题目: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课程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意义。 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列表的方法,概括中国外交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通过搜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本课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五、板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P89第一段) (1)历史背景: (2)(3)(4) 2、标志:1972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3、影响: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美国方面: (2)中国方面: 2、经过 (1)(2)(3)(4)(5) 3、影响:⑴⑵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2、经过: (1)(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