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知识

一、伟大的复兴之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过渡”的含义

(1)从社会性质看:过渡时期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的某些特点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这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我们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割裂开来。

(2)从经济结构看:三大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占较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3)从阶级结构看:三大改造前,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并存;经过改造,他们都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

(4)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经过三大改造,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从政治制度看: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转变为人民代表大会。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背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经济命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核心);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条件)。

(4)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5)特点

①从中国国情出发,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东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为主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

(6)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5.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基本途径和方式

①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小农个体经济改变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买”政策,最后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赎买”政策指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已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5)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

(1)特点: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建立过程:1953~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其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年启动,1957年提前完成的“一五”计划,在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同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影响:这一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可以说是“走苏联的路”,带有鲜明的“斯大林模式”特点。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需要反思的经验与教训,如经济结构中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在管理体制方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分配方案,全国各地区经济平衡等。

7.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农民的口粮和种子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后来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严重牺牲了农民利益,为工业建设提供原始积累。

二、艰难的探索之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1956~197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1956年中共八大

(1)主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历史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经济建设的失误

(1)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际环境的影响,

(1)背景:三面红旗的错误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

(2)“八字”方针(1960年冬):

①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②主要做法: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停办集体食堂,开放自由市场(大集体小自由);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等。

(3)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

①内容: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带头做了自我批评。但未能从根本上纠正党的“左”倾指导思想。②意义和结果:对于清理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促进国民经济好转,起了积极作用。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4.十年建设取得的成就

(1)特点:失误与成就并存,成就是主要的。从时间上看,两头较好,中间较差。

(2)成就: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工业基地;初步建立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实现石油自给,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二)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

1.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工农业遭受巨大损失。

(1)对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的破坏。

(2)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思考] 据上图统计,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1956~1976年探索中的经验教训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中国体育发展白皮书

体育发展 中国体育发展白皮书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千帆说明 l 千帆分析全国网民,分析超过99.9% 的APP 活跃行为。 l 千帆行业划分细致,APP 收录量高,分析 45领域、300+行业、全网TOP 4万多款APP 。 l 千帆是数字化企业、投资公司、广告公司 优选的大数据产品,2015年至今累计服务客户数量400+。 分析定义与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l 分析内容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 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易观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l 分析内容中运用Analysys 易观的产业分析 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厂商研究,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分析定义及分析范畴 l 本分析中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 球、网球、田径、游泳、冰球(冰雪)、电竞、健身为代表体育运动项目,以各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包含但不限于竞技体育举办情况、竞技体育获奖情况、大众体育活动内容、体育商业厂商情况等。l 通过对基本情况的研究分析,构建完整的评价 体系。从竞技体育发展指数、大众体育发展指数、其他体育服务及衍生产业发展指数三个大角度入手对目前中国各运动项目的发展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CONTENTS 目录01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概况解读 2.中国体育市场运动项目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解读 3.中国体育市场运动项目发展特征分析 4.典型运动项目发展分析

01中国体育市场发展概况解读

发展体育产业是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 六大幸福产业 旅游 健康养老六大幸福产业成中国服务业增长新动力 文化 体育 教育培训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易观整理 数据说明:幸福产业消费增速由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合计计算得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易观整理 l 城镇居民在“幸福产业”的支出增长率超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幸福产业”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六大幸福产业成为中国服务业增长的新动力 l 体育产业增加值跑赢GDP 增长,体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l 综上,发展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国民幸福感息息相关。同时处于国民消费转型期,也正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知识 一、伟大的复兴之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形势严峻。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堵塞,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3.措施: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在城市: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②进行“五反”运动,建立工人对资本家的监督。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应。 5.意义:经过3年努力,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过渡”的含义 (1)从社会性质看:过渡时期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的某些特点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这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我们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割裂开来。 (2)从经济结构看:三大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占较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完全占据主导地位。 (3)从阶级结构看:三大改造前,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并存;经过改造,他们都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 (4)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经过三大改造,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从政治制度看: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转变为人民代表大会。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特点。 【温故互查】 洋务运动的评价。 【知识链接】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 元。考中状元后,他没有去当官,而是回到家乡,创办工厂,兴建学校,还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博物院。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曾担任民国初年的实业部长和农商总长等职,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动动脑筋,做一做】 1.阅读课本P115“民族工业的兴起”板块,思考: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表现(代表性企业)、产生地点及部门? 【合作交流,议一议】 一、发展历程 我们以“艰难破茧”、“初步发展”、“黄金时期”、“无奈凋零”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破茧”] 材料一:1866年,广东中山人方举赞和同乡孙英德在上海开设“发昌号”,三开间门面,为发昌五金店,店后是厂房。初,专为虹口老船坞锻铸轮船零件,而承接的主要是外资船厂和来华暂泊的货轮的修理,获利颇丰。 材料二: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开了一家牌号“贻来牟”的机器磨坊,是为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其实真正使用机器的部分只是由蒸汽机代替了驴马牲口来推磨,但仅仅这一个改变就让朱其昂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原因。 [“初步发展”] 材料三: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2.材料反映了张謇的什么主张?他是如何践行这一主张的?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謇投资实业的其他有利条件? 4.结合课本“张謇的创业活动”板块,思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精神? [“黄金时期”] 材料四: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强化企业管理,不遗余力。他还独出心裁使用促销手段。 材料五: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材料六:1914—1922年8年间,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申新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了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 5.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1912年以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无奈凋零”] 材料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6.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7.从中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八:1927年至1931年间,荣家企业已在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创办面粉工厂和棉纺织工厂21个。尤其在1932年,荣家企业的日产面粉能力达10万包,这一数字约占当时除东北地区之外的全国民族面粉工业总生产能力的1/3;同时拥有52万余枚纱锭和5300多台布机,分别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设备总数的1/5和1/4以上。 8.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荣氏企业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快速壮大的因素? 材料九:荣家的工厂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损失巨大,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2/5的粉磨被破坏。幸存下来的大都被日军 “军管”劫夺。 9.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集团在这一时期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 材料十: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荣氏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荣氏集团很多企业不得不被迫停产。 10.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118,概括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的成立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首先,体育在整个国家中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和对人民健康的关怀,体育事业被当作国家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0月开国大典刚刚结束,就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及时地将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同志亲自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我国第一个体育杂志《新体育》题写了刊头。1952年,为祝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主席为大会作了“发展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的题词。1954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其中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l983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了《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通知指出:“体育战线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向四化进军的信心,在建设两个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指出:“体育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积极有效方法,同时

是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建国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国体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构。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作为直属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并由贺龙副总理兼任体委主任;以后又陆续健全了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县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军委总政治部等有关部门,也都相应地建立了负责体育工作的机构,同时还建立了各产业系统的体育协会和单项体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地方体育科学学会及单科学会。近年来国家机构改革,将国家体委改为体育总局。由此,使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相互配合,形成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完整体制。 其次,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的重视,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改善。过去对体育和体育工作者的偏见和传统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体育工作者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数一届比一届多。历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邀请了体育界的代表,还有不少人担任了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总工会的委员。近年来,通过有组织、有领导地评选全国干名、百名优秀体育教师、评选“十佳”运动员等活动,使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教练员非常关怀。他们经常出席运动会和庆功会。优秀运动员经常被邀请到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作客。对我国参加的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央领导同志有时还直接参与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 一、古代学校体育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 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 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目录报告摘要......................................................................................................1 上篇总报告 (5) 一、2019 发展概况 (5) (一)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大幅放缓 (6) (二)稳就业作用初步显现 (8) (三)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9) (四)直接融资较上年下降52% (11) (五)聚合模式等新模式备受关注 (13) (六)共享平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15) (七)平台经营理念和行为更加理性 (16) (八)智能化应用进程不断加速 (17) (九)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十)规范发展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20)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的影响 (23) (一)短期影响:有“冲击”也有“刺激” (24) (二)长期影响:“危”中藏“机” (26) 三、存在的问题 (29) (一)疫情冲击下平台企业经营压力巨大 (29) (二)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30) (三)《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 (31) (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32) (五)可共享资源开放力度不足 (33) 四、发展趋势 (34) (一)共享经济将很快走出疫情冲击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34) (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35)

(三)未来几年平台企业上市步伐有望加速 (36) (四)资源开放和平台赋能成为共享制造的重要支撑 (37) (五)区块链技术应用成为新热点 (38) (六)“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加强 (38) 下篇典型案例 (40) 一、滴滴出行:迈向技术与安全双轮驱动新阶段 (40) 二、小猪短租:发力自营业务加快智能化应用 (42) 三、Airbnb 爱彼迎:持续提升品质服务与文化体验 (43) 四、途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发力品质化服务 (44) 五、美团:全力打造综合性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45) 六、WiFi 万能钥匙:以技术自主创新保障连接安全 (47) 七、满帮集团:优化增值服务探索模式创新 (48) 八、好活平台:积极探索灵活用工新模式 (50) 致谢 (52)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体育是金色的,耀眼的不仅仅挂在健儿胸前的金牌,还有一座远未被充分开掘的“金矿”——体育产业。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此次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力挺体育运动产业,这无疑为这一产业的深化改革吹响了号角。 体育产业成为下一个“金矿”已经若隐若现。在业界看来,简政放权,给体育产业不断松绑,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2013年,体育产业领域并不平静,如期而至的改革大潮和社会各界要求改变体育发展现状的倒逼与追问,当然还来自于体育界自身在改革破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惑与纠结;2014年,体育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求新求变所积聚的内在动力,改革大势所释放的利好与激励,当然也还来自于改革所必然触动的自身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 (一)政策红利释放 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大众健身,并制定了取消审批、优化环境等具体措施。国务院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使得体育产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其灿烂前景值得期待,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似乎在一夜之间,体育产业成为产业政策红利的一个释放窗口。 继财政部发布9月初调整体育彩票竞猜规则后,备受关注的体育产业改革政策也相继落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具体提出了改革体育产业的措施。 1、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姚明就曾吐槽,要想办一个简单的街头3人球赛都得经过审批。下放赛事审批权限,将激发民间资本参与举办体育比赛的热情;转播权的出售,也可以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商业效应。 2、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近期,“大妈广场舞”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抛开其中的种种议论不谈,老年人对健身场地的“争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滞后,也表明体育消费尚有巨大潜力有待开掘。城市里的体育场馆,很多都建立在市中心,供给重要比赛使用,不仅利用率低,也不能满足广大普通民众的健身需要。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及未来 摘要: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1840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伴随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近代体育发展史。主要由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外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而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年,这段时间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由最初的体育弱国成长为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首这样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中国体育以后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体育科学化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 正文: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一般指从1840—1949年,这一时期内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西方近代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位置。为中国体育的的主要内容和模式,伴随这一过程中国体育与当时的世界体育的发展主流模式逐渐融合一致,成为近代体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1】 1、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政府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当时的“兵操”俗称“洋操”实际上是西方仅是军队以列队的训练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操。 创办军事学堂,设置体操课程。19世纪后叶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培养人才。先后兴办了一些新式军事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较早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一般都开有体操课程,并聘用欧洲人担任教习。以得、日两国居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体育为了培养军事工业人才及军官。洋务派曾选送不少学生赴英、法、德、美、日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带回了一些西方近代体育,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体育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体育表现以下特点: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报告摘要 (1) 前言 (3) 一、认识分享经济 (5) (一)定义内涵 (5) (二)基本特征 (7) (三)主要类型 (8) (四)驱动力量 (10) (五)影响作用 (13) (六)认识误区 (17) 二、全球态势 (18) (一)分享经济成为热点 (19) (二)分享领域不断拓展 (19) (三)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20) (四)竞争格局尚不稳定 (20) (五)政策导向趋于明朗 (21) 三、中国概览 (22) (一)特殊意义 (22) (二)有利条件 (24) (三)发展历程 (26) (四)发展态势 (28) (五)问题与挑战 (33) 四、趋势展望 (36) (一)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 (36) (二)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企业胜出 (37) (三)传统企业转型,积极拥抱分享 (38) (四)监管体系重构,社会协同治理 (39) (五)倡导开放包容,走向信息社会 (40) 附:分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41) 一、交通出行 (41) 二、房屋住宿 (46) 三、金融 (50) 四、知识技能 (54) 五、生活服务 (57) 六、生产能力 (59) 致谢 (65)

报告摘要 (一)基础数据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 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二)主要论点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技术特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主体特征是大众参与、客体特征是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行为特征是权属关系的新变化、效果特征是用户体验最佳、文化特征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分享经济的六大驱动力:用户需求的提升、提高收入的意愿、信息技术的推动、消费理念的转变、灵活就业的追求、资本市场的热捧。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有答案

高三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 【课题】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复习目标: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成功和失败的探索史实 复习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影响。 【基础知识复习】 一、过渡时期—建国初期的探索(1949--1956) 问题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前提: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_____________。 2、内容: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_。 (二)实践:一五计划(________年---_________ 年) 1、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1)背景:①新政权的巩固---政治前提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③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④新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底子薄弱(2)特点:借鉴苏联经验,“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____________。 (3)成就: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________;②初步形成合理的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全面展开。 2、三大改造: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 问题二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实质、意义是什么? (1)目的:适应__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_______________。 (2)方式: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合作社;(个体所有→集体所有)手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同上) 资本主义工商业: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公私合营;(民族资本家所有→全民所有) (3)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4)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探索中的曲折(1956--1976) 问题三改革开放前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 (一)、成功探索(1) 1956年,_____________召开; (2) 1960年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方针 (二)、失误的探索: (1)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8年开展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 (3)1966年开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探索失误给我们有何教训? 1、失误的主要表现是犯了“左倾”错误。因此发展经济应该有科学方针指导。 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启示: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3、大跃进的启示:要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4、人民公社运动的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5、文化大革命的启示: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重点突破】。 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P82第一段小字 材料二:我们知道,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是学习苏联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同样,我国在革命成功后如何实现工业化问题上,也与苏联当时的情况相似,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在1955年苏联国内问题“揭盖子”以前,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是赶超战略的成功典范,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胜利所证明,受到世界瞩目。 材料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卷入战争,由此导致中美两国的直接对抗和来自外国的威胁(1840年以来这种威胁几乎没有停止过)。 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初期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1、中国工业底子薄弱 2、 有苏联成功的典范 3、国防压力巨大 探究三:

高中历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1.熟悉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2.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2.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电视上张裕公司的广告,引出“张裕”这一百年民族工业老品牌。对张裕进行一个简单概括说明。 (2)展示出课题和课标幻灯片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是指1912——1949 年,这一阶段又分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12——1927 年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年两个阶段。本节课我们要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实,探讨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现在我们透过张裕公司的发展历史,来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新课】 (1)展示张裕公司第一阶段“创建及初步发展”的内容: 1892 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提问:1、中国的近代工业是何时起步的? 2、到19 世纪70 年代又有什么发展? 3、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在什么时候? 解释:何谓民族资本?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 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师:(总结)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裕公司并不是最早出现的那一批民族工业,但它成立后,马上就迎来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乘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大潮,张裕公司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短暂春天”。 板书:1912-1919 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2)展示张裕公司第二阶段“短暂春天”的内容: 1912 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 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张裕”一跃成为一个世界知名企业。 1917 年张裕正式营业四周年庆典,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 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提问:1912 年—1919 年,张裕葡萄酒公司步入一个发展的辉煌时期,这是不是偶然?如果不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参考教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何表现? 师:我们在思考问题之前,先来统一一下思路,我们分析原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 ——“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洪志生薛澜周源《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1日10版) 一、国内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状况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又称分享经济)这一全新的商业潮流已初露端倪,众多的共享网站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广泛渗入了从消费到生产的各类产业,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共享模式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充分应用共享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1.互联网+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是共享发育的基础 我国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社会网络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高端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新兴软件等产业方向。“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持续保持突出地位。互联网+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其带来的特殊商业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来说,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立足“三个端口两个转换”——即两信息端口(人和物)、两信息转换平台(价值和信息)和一个分布式价值创造端口。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人们通过使用无线智能终端(手机、PDA、平板电脑、车载GPS、智能手表等),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这是人的信息输入的重要端口。物联网是指通过智能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按约定的协议,将某一单位(区域内或行业内)的物品进行信息编码并输入全域互联网系统,从而实现各相关物品的信息链接和融通,是物的信息的重要输入端口,与云计算平台相互链接。3D打印是通过SAT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将设计好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设计图,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打印真实物体,也称为增材制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李振岩 1、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面对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要求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组织不同观念的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符合规则的辩论,以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爱国思想是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到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特点。 1935 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教学难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准备:通过张裕葡萄酒百年兴衰的历史,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问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代表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1912~1919年)——“短暂春天” 1.探讨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展示多媒体课件,投影材料: 百年张裕(一) 1892 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帮”的梦想,先后投资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该公司采用欧洲现代酿酒技术生产优质葡萄酒,建立了窖内恒温为摄氏11 度的亚洲唯一的地下大酒窖,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896 年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05 年张裕葡萄酒公司兴建的亚洲最大的地下大酒窖竣工。结合书本知识思考:张裕葡萄酒公司是在什么时期诞生的?在这一时期诞生有哪些有利因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张裕葡萄酒公司诞生在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时期。有利因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利润的刺激。 百年张裕(二)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4年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公司正式对外营业。 1915 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张裕”一跃成为一个世界知名企业。

未来五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体育是金色的,耀眼的不仅仅挂在健儿胸前的金牌,还有一座远未被充分开掘的金矿--体育产业。2014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此次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力挺体育运动产业,这无疑为这一产业的深化改革吹响了号角。体育产业成为下一个金矿已经若隐若现。在业界看来,简政放权,给体育产业不断松绑,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2013 年,体育产业领域并不平静,如期而至的改革大潮和社会各界要求改变体育发展现状的倒逼与追问,当然还来自于体育界自身在改革破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惑与纠结;2014 年,体育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求新求变所积聚的内在动力,改革大势所释放的利好与激励,当然也还来自于改革所必然触动的自身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一)政策红利释放2014 年9 月2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大众健身,并制定了取消审批、优化环境等具体措施。国务院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使得体育产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其灿烂前景值得期待,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正式开启。似乎在一夜之间,体育产业成为产业政策红利的一个释放窗口。继财政部发布9 月初调整体育彩票竞猜规则后,备受关注的体育产业改革政策也相继落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具体提出了改革体育产业的措施。1、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姚明就曾吐槽,要想办一个简单的街头3 人球赛都得经过审批。下放赛事审批权限,将激发民间资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二~五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一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示意图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 1919年北京大学生焚烧日货 材料四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五火花是火柴的商 标,贴在火柴盒上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民族工 业分布示意图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指出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一些主要行业中,1912年至1919年资本万元以上的新设厂家及投资数额,分别超过以前数十年的总和。 (2)材料二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 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3)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哪些行业?原因何在? 材料三 民国初年在华外商、华商煤矿比例简表(%) 材料四 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煤量的75%,拥有全国纱锭 总数的46.7%、布机的59%。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 (4)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原因何在? 材料五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 (5)材料五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材料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6)为什么会出现中国“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7)材料六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时间上有什么特点? (8)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自然经济

有关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 告 报告人:治鑫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 调查时间:2017.08.22-2017.08.26 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 整理报告时间:2017.08.27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尽管仍有人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但总体发展较好,是人类的进步。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兴起。类似于众筹,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需求,跟其他消费者一同订购旅馆、汽车、飞机、船舶等,以较低的价格成本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出租者可以利用闲置的产品赚取额外的费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直接交换、资源共享。无论从国外还是国看,共享经济都表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有人却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充满了质疑,共享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2.共享经济涵及其争议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 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 (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 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

年流行的。据调查统计,当今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共享单车,大概有一半的人听说过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闲鱼等共享产品,只有26.92%听说过Uber。共享经济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在讨论共享经济的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 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共性经济的主要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