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陈万灵唐曦宁

2012-7-28 17:41:12 来源:《南方金融》2011年12期内容摘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中心香港

作者简介:陈万灵(1964-),男,四川武胜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教授;

唐曦宁(1986-),女,广东清远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香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起步于香港开埠。二战后,香港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多次内外部冲击。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香港建立了一套自由、透明并受国际标准规管的成熟金融体系。而得益于有竞争性的金融制度、经济体系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港受到国际资本、机构以及客户的青睐,逐步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奠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为内地发展金融业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一)香港金融业的起步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资银行相继进入香港;同时保险业开始出现,并于19世纪末成立了首个证券交易市场。在二战期间香港金融业遭到了破坏。战后,香港经济经历了恢复、发展和转型,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催生了对融资和结算等与贸易相关的金融业务的需求。这一时期,港英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动香港金融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香港的商业银行由29家增加至73家。

20世纪60年代,港府冻结新银行牌照发放和规管银行股本、核数和流动资产数额的措施,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发展设置了障碍。60年代末,港府不愿放弃15%的外币存款利息税而丧失了在香港建立亚洲美元市场的机会。这两项措施减缓了香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速度。然而,香港政府允许外资银行收购当地银行或建立全资、非全资拥有的存款接受存款公司进入香港市场。而当时成为亚洲美元市场的新加坡,因为经济规模过小而未能发挥其作用,不少跨国企业开始将资金转往香港,为香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出了契机。

(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为了应对激烈的贸易竞争、促进产业升级,开始谋求向多元化经济体系转型,通过金融自由化措施促进香港金融业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先后取消外汇管制、解除黄金进出口管制并实施港元浮动、解除冻结银行新牌照的颁发、取消外币存款利息税和其他所有形式的利息税,推动香港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银行业迅速发展,强化了香港作为自由经济体的地位,并奠定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截至1984年末,香港已有银行140家,其中外资银行占101家,银行分支机构1407家,外国银行代表办事处122家,财务公司343家①。同年,证券市场主板的全年成交金额达到488亿港元,占当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18.7%②;金融和保险业所创造的本地生产总值为155.2亿港元,占当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6.4%③。至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初步形成。其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和提升。根据Jao(1997)的测算,1995年至1996年,香港已经成为亚太区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而在世界排名中保持在第七和第六位。

(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

1996年,香港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不足15万人,经过亚洲金融风暴期间的起伏后,在2003年起稳定增加至2008年的20.67万人(见图1),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由4.9%增长至5.9%(见图2)。而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在1996年为1209亿港元,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出现下滑后,2001年开始稳定增长,于2007

年增长至3020亿港元,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在2008年急速下滑至2518亿港元,但仍然是仅次于贸易与物流业的香港第二大支

柱产业(见图3)。而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由1996年的10.3%增加至2008年的16.2%,期间的峰值为2007年的19.5%(见图4)。

图1 1996-2008年香港金融服务业从业人数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处

图2 1996-2008年金融服务业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处

图3 1996-2008年香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以当时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处

图4 1996-2008年香港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处

在银行机构数日方面,香港是国际银行中心,在港设立的银行机构数目在全球位列前茅。至1996年1月末,香港有持牌银行186家,其中在香港境外注册的银行有155家;有限制牌照银行有63家,其中在香港境外注册的有26家;接受存款公司有132家,其中在香港境外注册的有3家;而香港代表办事处有155家。经过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2月末香港所有认可银行机构数目缩减为199家,有70家为全球100家最大型的银行。其中,持牌银行有145家、有限制牌照银行26家、接受存款公司28家,在香港境外注册的共有134家,合共经营1293家本地分行。在这199家认可机构中,有180家由来自29个国家的机构实际拥有;而香港代表办事处则有71家(见表1)。虽然银行数目有所减少,但相对于香港较小的土地面积来说,香港仍然是银行机构数目较多、金融密度较高的国际银行中心。而在保险业方面,截至2010年2月末,香港获授权保险人数目共有170家,其中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有89家,在香港境外注册成立的有81家,其中在百慕大、英国和美国注册的最多,分别为14家、13家和13家。由此可见,香港是金融密集度较高的国际化金融中心。

表1 香港认可的银行机构及在港代表处数目

数据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数据月报

在公司驻港地区总部和驻港地区办事处的数目方面,两者都呈现增加趋势(见图5)。驻港地区总部数目由1991年末的602家增加至2009年的1252家,驻港地区办事处数目由1991年278家增加近10倍至2009年末的2328家。这些机构中有一半其母公司所有国家分布在美国、日本和英国。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

处的数目显示出香港经济金融体系的外向性和国际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图5 1991-2009年末公司驻港地区总部和办事处数目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处

在证券市场发展方面,截至2010年3月底,香港交易所市值为23250亿美元,是世界第七大证券交易所,在亚太区内排名第三,次于日本东京和中国上海(见表2)。香港交易所提供的证券产品有股本证券、债务证券、交易所买卖基金和包括衍生权证、牛熊证和股票挂钩票据在内的结构性产品,并提供股市指数产品、股票产品、利率及定息产品和黄金期货这四大类衍生产品。

表2 2010年3月末香港交易所证券的市值及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全球证券交易所联会

截至2009年末,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数目有1145家,市值为177693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额为620.2亿港元;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数目为174家,市值1050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额为3.04亿港元。香港证券市场主板全年成交金额由1997

年的37889.6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44980.9亿港元,于2007年上升至215062.7亿港元。由于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冲击,成交额在2008年下降至176007.1亿港元,并于2009年继续缩减至154394.9亿港元(见图6)。此外,直接或间接透过香港证券主板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也由1997年的2475.8亿港元增加至2009年的6377.3亿港元。

图6 1997-2009年香港证券市场主板全年成交金额

数据来源: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增长,中国内地对诸如收购、合并、IPO、供股、配售和财富管理等专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2009年,与中国内地相关的股份在香港证券市场上的市价总值为85485.6亿港元,占股份市值的48.1%;而通过IPO、供股、配售和其他方式在香港市场筹集资金的H股总金额已经占直接或间接透过香港市场筹资总金额的19%。由此可见,香港是中国内地与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中国内地的崛起将会为香港提供一个潜在需求巨大的经济腹地,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

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

从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把握国内外有利因素发展金融业。“灵活”和“务实”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香港及时选择由制造业向金融业转型,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步奠定了重要基础。而近年香港积极吸收中国内地的金融需

求并寻求中港金融合作和融合,也是香港把握中国经济腾飞时机、进一步发展自身金融业的重要举措。因此,充分运用有利自身发展的内外因素,为香港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转型和升级的条件,并减少了阻碍。

第二,自由和竞争是金融业发展的必备因素。自由的经济体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的经济基础。港英政府时期,香港长年奉行自由放任的金融经济政策,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然而,一系列内外部的金融冲击令港府意识到不受监管的证券、商品和保险市场并不利于金融业长远的健康发展。于是,港府先后出台各种规管金融业界的法例,并建立了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保险业监理处等监管机构,逐步建立起一套自由、透明并且符合国际标准规管的金融体系。

第三,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当的金融市场定位。当前,全球金融业竞争激烈。在西方,有着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在亚太,也有着东京和新加坡两大国际金融交易市场。面对竞争,香港大力发展离岸借贷业务,主要辐射东亚市场;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新加坡有着较为成功的商品期货市场,东南亚是其重要市场。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建立过程中注重扬长、避开竞争,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金融业务类型和市场,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方。

第四,重视中国内地这一重要腹地,积极拓展与内地的金融合作。与纽约、伦敦等依赖于当地强大经济实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自身对金融业的需求有限。而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对香港金融业融资、结算和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成为香港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香港通过跨国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为内地提供各种离岸金融服务,并提供在香港股票市场筹资等金融服务,从而获得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的机遇。

三、对中国内地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启示

我国内地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吸收香港建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加强两地金融合作,不断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

第一,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与透明度的同时要保证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自由和透明的金融体制可以促进金融业创新和发展。而在提高内地金融市场的自由度与透明度过程中,内地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对金融业进行适度监管,在保

护投资者利益与金融市场自由成长之间保持更好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金融业的自由度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而对金融的监管也需要更加成熟。

第二,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仅依靠本地的经济增长未必能够承托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一个经济容量大、成长度高的经济腹地则可以强化一个城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内地部分地区在发展金融业时应该重视经济腹地的因素。例如,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时,应充分利用长三角和长江沿岸经济增长迅速的腹地优势,将金融影响力辐射至环渤海地区,大力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奠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进行互补性的良性竞争。我国内地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市场定位、产品服务设计和竞争优势选择等方面与亚太区其他竞争地区错位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各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促进良性竞争。

第四,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内地要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客户,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分散性,以增强其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注释:

①数据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②数据来源: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③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处。

参考文献:

[1]Choi S. R..Tschoegl and Yu C-M. 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financial Centers, 1970-1980[J].Welt wirts char liches Archly,1986, 122,(1).

[2]Jao Y. C..Hong Kong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Evolution, Prospects and Policies[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1997.

[3]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J].管理世界,2003,(11).

[4]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6).

[5]黄解宇.金融集聚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6]张世晓.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联度[J].改革,2008,(1).

[7]何小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与隐忧[J].学术研究,1990,(2).

[8]阎丽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与结构[J].金融科学,2001,(3).

[9]周天芸,李曦.香港的金融机构集聚及其效应研究[J].当代港澳研究,2009,(1).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 陈万灵唐曦宁 2012-7-28 17:41:12 来源:《南方金融》2011年12期内容摘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开放、透明的经济体制和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本文回顾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总结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要经验,提出中国内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包括提高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和透明度、实施对金融业的适度监管、充分利用经济腹地因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中心香港 作者简介:陈万灵(1964-),男,四川武胜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教授; 唐曦宁(1986-),女,广东清远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香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起步于香港开埠。二战后,香港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多次内外部冲击。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香港建立了一套自由、透明并受国际标准规管的成熟金融体系。而得益于有竞争性的金融制度、经济体系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香港受到国际资本、机构以及客户的青睐,逐步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奠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为内地发展金融业和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一)香港金融业的起步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资银行相继进入香港;同时保险业开始出现,并于19世纪末成立了首个证券交易市场。在二战期间香港金融业遭到了破坏。战后,香港经济经历了恢复、发展和转型,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催生了对融资和结算等与贸易相关的金融业务的需求。这一时期,港英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动香港金融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香港的商业银行由29家增加至73家。

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本文着重从香港地铁果断、可靠、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先进、完各、全而的培训中心,机动、快速、应变能力强的救援队伍等方而,介绍了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的情况,分析其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不和借鉴。 关键词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经验启不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nd- dons of Hongkong n们R Corporation, focusing on decisive, reliable, e伍- dent regulation command system, advanced, welleqt叩ped, comprehen- sive training center, mobile, rapid, flexible emergency rescuing team,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e analy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oper- ations management of Hongkong MfR Corporation, as well as the elicita- tion and reference to us. Keywords Hongkong n们R Corporation operations management experience elicitation 香港地铁开通运营20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下交通网络。香港地铁优良的运营管理以及全体员工奋发向上的敬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搞好地铁运营管理的良好范例。 1运营管理情况 1. 1服务最佳和最安全 香港地下铁路公司从1975年9月成立至今,逐步扩展为5条地铁线路(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线路总民82. 2km.44个车站(14个地而站,其余为地下站).4个车厂,每日运行时间19. 5小时。其中,1998年7月投入运营的机场快线是川_界上第一条专门为服务机场而设计的铁路,是连接香港新国际机场与ili中心最快捷可靠的交通工具,乘客可在地铁5条线路上的任何一个车站乘地铁到达新国际机场,并可在香港站、九龙站为机场快线的乘客预办行李登机手续。在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上运行的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80km;在东涌线、机场快线上运行的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135kmo 3条地铁过海隧道把人屿山和新国际机场与九龙和香港岛勺_相连接起来。3条地铁线路(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形成一个环状,四通八达,服务范围遍及九龙与香港各卞要商业及住宅区;加上新建成的机场铁路(东涌线、机场快线)连接港岛的中区和人屿山北部,给乘车带来方便。地铁行车线每周日平均载客量达230万人次,机场快线每日平均达2. 85万人次,1995年,在香港7家卞要公共交通运输机构(地铁、九)’一铁路、城巴、九巴、油麻地小轮、轻铁和山顶缆车)中,占总载客量的280a}已成为川_界上乘客人数最多的铁路系统之一。)’一人il}民已逐渐接受了地铁作为快捷、可靠、准时、方便的交通工具,对地铁有一种依赖感,特别是从外地来港的人员,在人街上看到地铁标志,都有一种亲切感、踏实感。地铁对缓解香港拥挤的路而交通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铁已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香港地铁是川_界上使用量最人、利用率最好的铁路之一,也是川_界上少有的无需接受资助而靠票务收入达到收支平衡的地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是全体员工不断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结果,也是地铁公司人力推行“服务至上、准时按值,4_敬4_重”信念的结果。1994年11月香港地铁公司提出了与载客量相当的铁路系统进行标准借鉴的建议,五个地铁公司(香港地下铁路公司、柏林交通管理局、伦敦地下铁路有限公司、纽约城ili公共交通局、巴黎ili政府交通局)参与了标准借鉴活动。比较的范围是:服务品质、可靠性、效率、资产使用率、财政表现五个方而。通过相勺_交流经验,取民补短,积极、卞动地查找不足之处,寻求改善,力求尽善尽关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始终保持了在商业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根据ili场调查,以乘客满意程度计,香港地铁公司在香港各交通运输机构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ifc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ifc 香港最时尚的购物休闲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座落于香港核心地段的中环金融街,位于机铁香港站,其连接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二期,以及四季酒店和Four Seasons Place,面向维多利亚海港,为港岛中区海旁带来崭新的购物饮食新体验。商场除云集多元化的名店外,并设有多种消闲娱乐设施,包括中区首家备有五间影院的 Palace IFC 及园艺花园,以及可欣赏维港景致的户内户外食肆,方便游客随时投入舒适惬意的购物消闲环境里。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楼高4层,占地八十万平方呎。商场连接机场快线香港站的大堂,并将国际金融中心其余三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商场的各项交通设施,都十分方便,游客可自行乘搭机场快线抵达。此外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位于中区海旁,宏伟建筑设计,气派不凡,不论午间消闲购物或晚上喜庆聚会,皆献给国内游客称心满意的娱乐新体验。 商场汇聚了超过二百间国际品牌商户亦设有包括多家大型的特色食肆。商场更设有一间设计新颖独特的电影院Palace IFC,此殿堂级大型建筑为游客带来一流的生活娱乐体验。 2004年10月,国际金融中心商场曾举办法国国宝展览,展出国宝级画家毕加索在1917年为俄罗斯芭蕾舞家狄亚基列夫(Serge de Diaghilev)同名芭蕾舞剧绘画的最大幅帷幕画《巡游》,并由专程来港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主持仪式,为保护此幅作品,商场需特别安装深色的布帘遮挡强光,及把灯光调至较暗,以免损害画上的油彩;保安亦需特别加强,是次展览是全亚洲首个大型幕画展览。 座落于香港中环海滨及商业中心的唯一商场,可近距离欣赏世界驰名的维多利亚港醉人日夜景致,为香港的国际地标。 商场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身,为香港最时尚的高级购物休闲中心之一、游客指定的观光点及名人消费热点。经常到访名人歌手及影星包括刘嘉玲、章子怡、张柏芝、陈慧琳、梁朝伟及甄子丹等等! 商场云集名店近200间:国际一级时装服饰名牌及高级餐厅,商户组合多样化,特色概念店一应俱全,现已跻身国际级商场之列。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55楼香港金融管理局信息中心之展览馆及图书馆,可居高临下一览维港及中环的繁荣景致。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与毗连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及二期顶级写字楼、世界级的四季酒店及四季汇套房酒店,合组成国际金融中心综合发展项目,总面积达近44万平方米,为全港最高商业及休闲之地标。 主要店铺 连卡佛、Calvin Klein Jeans、City's Super、Anne Klein New York、Atsuro Tayama、BOSS Hugo Boss、Nine West 商店及餐厅 H One 及其集团餐厅 H One、Harlan’s、G Bar及The Box为JC Group饮食集团旗下餐厅,全都座落于香港心脏地带中区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及坐拥迷人维港景致,所有餐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氛围,广受政商界及娱乐界名人欢迎;其中H One更成为米其林所推介的餐厅。H One向以其时尚形象及国际级餐饮享誉国际,最近更邀请到芬兰米其林二星级餐厅总厨加盟。 国金轩 美丽华集团旗下之国金轩,以广东雅膳为题,位于名店云集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三楼,

香港地铁AFC系统运作的启示

香港地铁AFC系统运作的启示 发布: 2004-08-04 00:00:00 作者: 来源: 查看:0次 1香港地铁AFC系统运作概况 香港地铁(MTR)始建于1975年,1979年首条线路开通运营,并采用了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简称AFC)系统,现有6条线路,线路网络全长87.7公里,共有49个车站,每天运营长达19小时,每天乘客量超过230万人次,已成为香港客流交通的重要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轨道系统之一。 AFC系统是对自动售检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车票管理、现金管理、收益管理、客流统计分析管理、以及为这些管理提供载体的硬件设备系统管理和提供信息处理的软件系统管理。香港地铁与AFC系统相关的工作涉及AFC系统、收益管理、电子工厂和AFC系统训练中心四大部分。收益是核心,AFC系统是基石,各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以AFC系统为主线把四大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效稳定可靠地运作,在地铁运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1AFC系统 香港地铁AFC系统采用了美国的Cubic 公司,法国的Alcatel公司,瑞士的Ascom 公司和澳大利亚的ERG集团等公司产品。单程票采用磁卡,储值票采用SONY公司Felica非接触式IC卡,即八达通(Octopus)卡,八达通卡的发行量超过1000万,八达通卡每日平均交易量800万宗,八达通卡每日平均交易金额5600万港币,八达通卡的使用量在地铁超过85%。 AFC系统车站自动售检票终端设备(简称终端设备)的维修已完全适应车站一体化管理,按线统一管理,在每条线上分几个组,根据工作需要,每个组管理几个车站,车站是具体工作的执行单位,车站终端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由车站的人员和线上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车站一体化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的趋势,是高效运营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运营管理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AFC系统中应用软件系统是在不断兼容旧终端设备和旧应用软件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起来的,现在采用的应用软件系统是ERG集团在集成香港八达通收费系统时,将地铁的AFC系统作为一个服务对象进行升级改造的,在地铁中心有中央电脑系统,在车站有内部资料处理系统,地铁中心是八达通清算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地铁信息管理组成部分之一。 从终端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应用来看,香港地铁采用了很复杂的地铁AFC系统,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同一个系统中集成,在技术上难度大,在软件维护和硬件维护维修上要求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但在终端设备的稳定和可靠程度上高度集成了不同公司的优势,终端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供应打破了垄断局面,是香港地铁AFC系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收益管理 高效、稳定、可靠、安全的AFC系统是香港地铁收益管理以最少人力和物力高效运作的基石。经过二十多年的地铁收益运作,收益管理已日趋科学化,操作已日趋简单化,收益管理的具体操作由现金承办商或车站的站务人员来完成,收益管理已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现场操作。公司的收益数据与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容为一体,收益管理工作主要是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来揭示收益规律,而不单纯是表面上的数据处理工作和报表传递。 1.3电子工厂 经过十多年的地铁运营,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各系统趋于稳定,为了适应地铁运营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在1997年3月成立电子工厂。电子工厂为地铁采用的电子设备系统提供全面可靠的中央维修和检测服务,支持地铁车辆、信号、电讯、AFC系统等系统的电子产品的维修和检测,保证其高度可靠稳定地运行,还提供其它形式的技术支援,包括预防性维修、车卡翻新、故障分析、事故调查、仪器校准、物料管理、代用部件供应、设计及技术革新等工作。

HK商业街的商业模式

香港铜锣湾(因为粤音比较顺口的关系,部分香港人会把铜锣湾读成铜锣“环”,使 三字都变成阳平声)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西,是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区内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及大型商场,包括:崇光百货、时代广场、利舞台广场以及世贸中心。铜锣湾购物区亦是全世界租金第二贵的地段,仅次于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 简介 自然资源 铜锣湾在香港有多处重复地名,本文指位于香港岛的铜锣湾;另一个铜锣湾(英文名称:TungLoWan)位于沙田区大围。铜锣湾(英文名称:CausewayBay,原称东角)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西,是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该地段集中了很多购物中心、日资的百货公司以及酒店等,在街头巷尾还有很多餐厅,所有高档次的时尚潮流物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还是香港不夜市区之一。入夜后,铜锣湾避风塘显得热闹而繁忙,只见船只灯火通明,穿唐装衫裤的艇妹摇橹,接送游客往来于海鲜艇、酒吧艇及歌艇之间。现在,铜锣湾已成为尖沙咀以外最重要的旅游区。 地理位置 现在所指的的铜锣湾位于湾仔以东,北角以西,横跨湾仔区及东区:东至清风街天桥,西至坚拿道天桥(鹅颈桥)。其中香港海底隧道、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怡和午炮、皇仁书院及香港中央图书馆等则位于铜锣湾东区部分(天后或铜锣湾尾段)。 统计资料 截至2000年,铜锣湾的居住人口为478434人,人口密度则为每平方公里1630.3人。 铜锣湾风光 住宅单位数量为190,724个,密度则为每平方公里549.9个。居住人口中,82.49%为本地华人,17.51%为外籍人士。 精彩看点 位于时代广场的连卡佛是顶级名牌聚集的高级百货店,不少顶级品牌以店中店的形式在这里设置分店。铜锣湾更是世界各大奢侈品牌开设顶级旗舰店的必争之地,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任何一家奢侈品牌的店铺。同时富有港岛特色的本地自主品牌与明星开设的自创品牌店面也在这里熠熠生辉。 明星阵容在香港,想见明星并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铜锣湾,不少本地明星平日里逛街也不时会在这一带出现,这里也是众多亚洲明星疯狂扫货的必去之处。 主要交通 港铁 意指“香港铁路”,英文为MassTransitRailway(MTR)[8],是香港最大以铁路为基础的一个交通运输系统[9]。港铁由9条市区线[4],连同1条连接机场及香港市中心的机场快线、1个拥有12条路线的轻铁系统、1个旅游缆车系统昂坪360,组成84个港铁车站及68个轻铁车站的铁路网,贯通港九市区及多个新市镇[3]。同时,整个系统亦包括接驳巴士、城际客运及中国铁路货运服务。综合港铁系统[10]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营运,于2007年12月2日由地铁系统[11]及九铁系统[12]合并而成[13]。其中东铁线[1]始建于1906年,1910年通车,是连接香港及广东省主要的铁路线;而以隧道为主的第二条路线观塘线则于1979年通车,成为香港铁路史的里程碑。其后港铁经多年不断扩展,更成为“国际都市铁路联会”的创会会员之一[14]。2008年8月,港铁成为唯一提供“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铁路运输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15]。于2008年4月,港铁本地铁路路线过去12个月的累积载客量超过10亿人次[3],位列全球第7位。现时,综合港铁系统[10]的平均周日载客量达430万人次[3],是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尽管地铁和九铁已经合并,但大部分香港市民仍沿用合并前的称谓,将港铁的不同部分称呼为“地铁”(原属地铁的路线)、“马铁”(马鞍山线)、“西铁”(西铁线)、“火车”(东铁线)。 小巴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100200113 罗雅尹一、香港金融业 香港金融业是以汇丰集团、中银集团及外资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国际租赁市场等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的经营和运行相结合,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一体化组成的香港经济部门。 二、香港国际银行的基本情况 香港银行业历史悠久,20世纪60~70年代后大幅度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银行业的中心之一。香港是国际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近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截至2010年7月16日为止,香港共有196家认可银行机构以及70家代表办事处。香港作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基于市场透明度高、对金融机构披露要求严格和审慎监管。伦敦金融城于2010年3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排名第三。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下,香港银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门槛有所降低。从2009年7月开始,香港银行获准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业界数据

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数据月报》、香港政府统计处《就业及空缺按季统计报告》 服务提供者 香港银行体系的特点是实行三级制,即由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三类银行机构组成。这些银行机构均获授权接受公众存款。 三级银行机构按不同的规定营运,只有持牌银行和有限制牌照银行才可称为银行。截至2010年7月16日,全港共有146家持牌银行、23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7家接受存款公司。这些认可机构共经营约1,388家分行,组成庞大网络。此外,还有70家海外银行在香港设立代表办事处。 服务范围 银行是亚洲区内筹集资金最重要的渠道之一。香港银行业的重要性不单可从其庞大规模反映出来,更重要的是其在区内所处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的完善银行体系,令其服务可远远超出香港本土,发挥重要作用。很多香港银行亦于亚洲其他地区如中国内地营运。 截至2010年6月底,香港外汇储备资产达2,56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七。同期,香港人均外汇储备资产约36,500美元。 根据伦敦金融城于2010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名列第三位,紧随伦敦及纽约之后。 香港人民币业务 另一方面,由2004年初起,香港银行获准在香港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及人民币银行卡等。本港的人民币存款由2004年的12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0年7月底的1,004亿元人民币,共有77家持牌银行在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经营模式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城市轨道交通商业化运作模式 (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理论基础 公共基础设施分解理论。准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高度垄断的单一供给模式,限制社会资金进入这些领域,减少了潜在的供给增加,也使准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缺乏竞争。鉴于此,有必要打破行政垄断,实施政府管制职能和具体经营业务的分析制度,给各种经济成分进行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在必须实行垄断的准公共产品行业划分出适宜市场竞争业务和不适宜市场竞争业务。对前者鼓励市场竞争,对后者通过采取一些竞争性的激励制度,来提高其内部运行效率。 技术变化和管理创新打破了一部分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性,基础设施经营的规模得以降低,业务得以分解,这使得利用市场和竞争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的生产、供应成为可能。当技术和管理创新降低了基础设施经营的必要规模时,可以分解原本大一统的基础设施部门来获取竞争收益。就城市轨道交通而言,按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关系垂直分解为轨道线路管理与运营业务分解。 (二)东京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经验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商业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特点。东京地铁建成后交由东京都交通局和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公私两个团体共同运营。地铁运营费用也是由运营公司自行融资解决,政府不直接干涉。政府对地铁运营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运营公司的高层领导的任免权上。东京政府规定地铁票价要以社会物价增长指数为准,一般4年调价一次。作为补偿措施,政府将对地铁运营企业实行政策性补贴,补贴金额相当于实际价格与按总成本原则所拟价格的差额。

(三)上海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经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有别其他内地城市的一些优势,如资金充足、客源丰富。尽管如此,上海地铁为了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了商业化的投融资和运营模式。在投融资方面,上海地铁由前期的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化过度。上海地铁以项目公司为载体,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并借助政府财力、政策的支持,搞活资产运作,实行多元化融资。 在运营方面,上海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分别经历了三者合一、三者分开和三者再合一的过程,目前为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运营模式。2001年8月,上海地铁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上市,开拓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然而上市所融资金毕竟有限,上海地铁上市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商业运作环境,实现循环建设。 (四)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盈利措施 要保障商业化经营模式的盈利,必须做好综合交通体系的宏观调控。香港地铁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令人津津乐道的上盖物业盈利模式外,香港交通运输政策的变化对香港地铁的发展也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的运输政策几经调整,最初保护铁路运输的政策大大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而后的政策调整使得前后政策不具有一致性,之后轨道交通发展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局面。一般认为,公共交通市场私有化能够通过引入竞争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然而,尽管香港有着极高的人口密度和极低的私家车出行率,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和管制,市场也并不能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和供应过剩,这种恶性循环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效应。 所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仅应该进行价格规制,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各类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和扩张,确保部分用户的利益获取不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利益损失为代价。

香港地铁调研报告

香港地铁考察报告 1香港地铁的线网规划及建设情况 1.1香港政府在铁路规划中的角色 在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而地铁和城铁出行量达到公共交通出行量的40%。全香港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环地铁站500米的范围内,几乎所有常去的地方都有地铁到达,非常方便。资料显示,全世界的公交服务基本都是亏损的,唯有香港的盈利。而香港的公交服务全部由私营或公营机构经营,政府不直接介入,也不提供直接资助。港府在奉行“积极不干预”方针下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香港的公共交通发展战略是:“铁路为先,合理规划”。香港与交通有关的部门组成:港府决策局之一的运输及房屋局,专责香港对外对内的海、陆、空交通,以及物流和房屋政策。运输及房屋局辖下的运输署和路政署负责具体的职务执行。运输署负责《道路交通条例》和其它规管公共交通服务法例的执行工作。路政署负责公路的整体设计、建造和维修。执行交通法例和检控违例者的工作,主要由警务处负责。运输署辖下的检控组则处理涉及巴士安全设备问题的事务;根据违例驾驶记分制度取消驾驶资格等工作。除以上政府部门外,与交通有关的机构还有交通谘询委员会和交通审裁处。咨询委员会就重要的运输政策和问题,向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提供意见。委员会有委任成员21名,包括主席和3名官方成员,辖下设有交通投诉组。交通审裁处是根据《道路交通条例》设立的,主席和成员全部由公众人士出任。市民如不满运输署署长就车辆登记与发牌、签发出租汽车许可证和客运营业证以及指定车辆测试中心等方面所作的决定,可向交通审裁处提出上诉。运输及房屋局也会定期与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交换意见。 政府的施政方针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和环保的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市民的需要,并促进香港未来的持续发展。而这个目标,将通过推行下列措施来实现:一、优先发展铁路,使铁路成为香港运输系统的骨干。铁路是既环保又具效率的集体运输工具,是香港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运输部门着墨最重的一笔。过去几年,香港有几条铁路或铁路支线投入服务:2002年8月投入服务的将军澳支线、2003年的西线铁路、2004年的马鞍山至大围线及尖沙咀支线、2005年的竹篙湾线及2007年的上水至落马洲线。至2016年,香港还将建设5条新的铁路。新铁路全部建成后,70%的香港市民都不必搭车,住处与铁路车站之间的一小段路,步行即可。二、将城市规划与交通运输有机结合,减少市民对交通的

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

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 第一点:发车密集 香港地铁是全球地铁中发车间隔密度最大的运营线路之一。香港地铁列车系统允许最密间隔105秒。换句话说,两趟列车的最短间隔不到2分钟。 地铁高效运转,依靠先进技术与精确管理来支撑。比如,香港地铁站台上都加装一道屏蔽门,既可将地铁候车区和隧道分隔,保持候车区恒定的温度,也可对客 流进行控制,保证列车准点开行;又比如,香港地铁列车都装有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行进中的列车间距,决定列车最佳的加速和减速时机。由于设施先进和有效管理,香港地铁列车准时率超过99.5%。 第二点:地铁+房地产 在香港,从城市最边缘地区到市中心,坐地铁基本上半个小时都能到达。而对不少在城市中心地带上班的民众来说,往往是距上班地点最近的地点是最堵的地方。因此尽管地铁票比巴士要贵出一倍还多,坐几站就要四五元港币,地铁交通因为快捷、便利还是受到了香港上班族的青睐。 香港地铁的运营完全由电脑控制,高峰时同时在线运行121列车,每班车平均间隔120秒。根据香港相关部门的统计,平均每天有250万人乘坐地铁出行,占总出行人数的1/3。 遇到雨天,香港人可以不带雨伞,而衣衫不湿地出行办事。因为庞大的地铁网络将地面上建筑连为一体。走进香港地铁,干净凉爽的环境很得人好感,各种指示牌一目了然。香港地铁经营者很有头脑,不单纯是建设地铁,通常把沿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每一条新建地铁线路,香港地铁都充分评估其地面商业开发价值。与特区政府签订的项目协议,一并将地产开发“设计”其中。 与绝大多数由当地政府投资、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地铁公司相比,香港地铁公司的运营模式独树一帜,它采用的是“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它盈利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地铁公司大多接受政府补贴,或是难以持续盈利。

香港各大药房

一元堂香港銅鑼灣記利佐治街1號金百利中心1704樓2808 1958一元堂九龍尖沙咀港鐵站13號舖2992 0993一元堂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3號中港城UG51號舖2314 2200一元堂九龍深水埗港鐵站14號舖2708 9098一元堂新界沙田連城廣場6樓619舖2609 2980 一寶藥房及保健中心有限公司新界元朗大棠路24號寶發大廈12號舖裕景坊7號 D 2442 2208 大山藥房有限公司九龍旺角山東街40P號榮華大廈地下A3-A4舖2332 3311大來大藥房有限公司九龍觀塘協和街99號地下J地舖2793 1310大華中西藥房九龍旺角彌敦道655號胡社生行地下D舖23925255大華西葯房有限公司九龍長沙灣青山道240號A 永隆大廈地下2729 4949大鵬中西藥房有限公司新界粉嶺聯和墟聯盛街10-16號地下A舖2669 1223中大西葯房九龍觀塘協和街107號地下2345 9951中大保健葯業九龍黃大仙龍翔中心1 樓122號舗2322 0111中正藥房有限公司新界葵涌打磚坪街70號麗晶中心B座8樓3760 8300中英西藥房九龍旺角通菜街121號地下4號舖2397 2982中華中西藥房有限公司香港筲箕灣筲箕灣道388號逢源大廈地下L2舖2560 4127仁心中西藥房新界天水圍嘉湖銀座第二期G10B舖2123 1975仁生大藥房有限公司香港北角英皇道425-B號地下2561 3378仁安大藥房新界沙田大圍路50號地下35831988仁康中西藥房九龍將軍澳坑口培成路15號1樓連理街商場107 號舖 2141 0168仁愛藥房有限公司九龍大角咀埃華街57號地下2396 9334友康寧藥房香港北角英皇道169號地下2512 1995友誠中西大藥房香港灣仔莊士敦道210號地下2891 6838

xxxx国际金融中心排名(ifcd index).docx

2010国际金融中心排名(IFCD INDEX) 城市榜单2010-07-11 11:55:31 阅读26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IFCD INDEX通过综合66项客观指标、2386份主观调查问卷,对全球4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客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五个方面。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前十名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新家坡、法兰克福、上海、华盛顿和悉尼。 这份指数报告认为,从整体看来,排在前9位的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认知度较高,影响力较强。 从地域分布上看,欧洲城市最多,达到21个;其次为亚太及非洲地区,达到14个;美洲有10个城市,但有8个分布在北美。在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中,上海排在第8位,北京排在第13位,深圳排在第22位,均处于一个中上的位次。 1、纽约——全面领先

纽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更被视为都市文明的代表。有著名的自由女神,帝国 大厦,时代广场和百老汇等 作为此次排名第一的纽约,其“产业支撑”和“综合环境”在所有参评的45个城市中位于第一位,综合得分87.2。纽约的“金融市场”和“服务水平”也排在第二高位。仅有“成长发展”相对薄弱,位列中国三个城市之后,排名 第四。 纽约的全面发展是纽约超越伦敦、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国际上可与纽约抗衡 的竞争对手目前只有伦敦。在成长发展、产业支撑和创新产出方面,纽约的表现优于伦敦;而在市场和服务水平方面则略逊于伦敦。 2、伦敦——老牌劲旅

有关香港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有关香港地铁运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熊庆龙 (轨道交通学院运输工程系) 摘要:主要从香港地铁站点综合体开发的成功案例,灵敏、可靠、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先进、完备、全面的培训中心,机动、快速、应变能力强的 救援队伍等方面,介绍了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的情况,分析其运营管理的 成功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香港地铁、运营管理、经验、启示 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网线之一,香港地铁开通运营30多年,在地铁运营、维修管理方面有着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安全、高效、环保及各项服务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扩展新的线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地下交通网络,在取得骄人业绩、享有良好声誉的同时,更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香港地铁公司在轨道交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通过多渠道的沟通,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自身积累的经验,不断变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使其资产运作更加合理,管理技术更加科学,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1香港地铁发展概况 香港地铁公司自1975年9月26日成立至今,逐步发展成有7条路线,全长91.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共有53个车站,其中14个为转车站,每日运行时间19小时(由早上6时至凌晨1时),车次在高峰时间每2~3分钟一班,正常时间每5分钟一班。香港地铁是一个既快捷又安全可靠的集体运输网络,覆盖香港心脏地带,连接中国大陆。整个综合铁路系统全长211.6公里,由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东铁线、西铁线、马鞍山线、迪士尼线、机场快线及轻铁各线共150个车站组成。其中,1998年7月6日投入运营的机场快线是世界上第一条专门为服务机场而设计的铁路,是连接香港新国际机场与市中心最快捷可靠的交通工具,乘客可在地铁7条行车线上的任何一个车站乘地铁到达新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并可

中国银行香港

附件四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債券發行 辦理按揭證券公司零售債券申請 之配售銀行各指定分行 中國銀行(香港) 分行名稱地址 港島 中銀大廈分行花園道1號 軒尼詩道409號分行灣仔軒尼詩道409-415號 香港仔分行香港仔湖北街25號 中環李寶椿大廈分行德輔道中189號 置富南區廣場分行薄扶林置富南區廣場510號舖 城市花園分行北角電氣道233號 炮台山道分行北角英皇道272-276號 港灣道分行灣仔港灣道26號 灣仔軒尼詩道分行灣仔軒尼詩道310-312號 渣華道分行北角渣華道8號 莊士敦道分行灣仔莊士敦道152-158號 英皇道分行北角英皇道131-133號 北角英皇中心分行北角英皇道193-209號 北角僑輝大廈分行北角英皇道413-415號 1060號柏惠苑 上環皇后大道西分行上環皇后大道西2-12號 西灣河分行筲箕灣道142-146號 筲箕灣道分行筲箕灣道289-293號 石塘咀分行石塘咀皇后大道西534號 常安街分行柴灣常安街77號 上環分行德輔道中238-252號 海怡分行鴨洲海怡東商場118號舖 太古城海星閣分行太古城海星閣G1006號舖 環翠道分行柴灣連城道4號 灣仔依時商業大廈分行灣仔軒尼詩道253-261號 灣仔分行灣仔軒尼詩道395號 雲咸街分行中環雲咸街1-3號 九龍 廣東道分行尖沙咀廣東道60號 加拿芬道2號分行尖沙咀加拿芬道2-2號A

加拿芬道28號分行尖沙咀加拿芬道24-28號 大有街31號分行新蒲崗大有街31號 大有街35號分行新蒲崗大有街35號 汝州街42號分行42-46號 馬頭圍道47號分行紅磡馬頭圍道47-49號 牛頭角道177號分行牛頭角道177號 長沙灣道183號分行183-185號 長沙灣道194號分行194-196號 青山道248號分行長沙灣青山道244-248號 彌敦道678號分行旺角彌敦道678號 彩虹分行牛池灣清水灣道19號 彩虹道分行新蒲崗彩虹道58-68號 S1號舖 又一城分行九龍塘又一城LG149 加連威老道分行尖沙咀加連威老道67-69號 開源道分行觀塘開源道55號 堪富利士道分行尖沙咀堪富利士道4-4A 紅磡義達大廈分行紅磡馬頭圍道21號 埃華街分行大角咀埃華街59-61號 金巴利道分行尖沙咀金巴利道37號 觀塘分行觀塘裕民坊20-24號 觀塘廣場分行觀塘開源道68號觀塘廣場G1 荔枝角香港工業中心分行青山道491號香港工業中心地下A2 樂富分行樂富中心第二期商場2號舖 馬頭角道分行土瓜灣馬頭角道39-45號 旺角總統商業大廈分行旺角彌敦道608號 旺角銀高國際大廈分行旺角彌敦道707-713號B號舖 旺角道分行旺角道50-52號 太子彌敦道分行彌敦道774號 油麻地彌敦道分行油麻地彌敦道495-497號 衙前圍道分行衙前圍道25號 北帝街分行土瓜灣北帝街4-6號 寶勒巷分行尖沙咀寶勒巷17-19號 九龍城太子道分行九龍城太子道382-384號 旺角太子道西分行旺角太子道西116-118號 秀茂坪分行24座1-2號舖 太子上海街分行旺角上海街689-693號 油麻地上海街分行油麻地上海街364-366號 雙鳳街分行慈雲山雙鳳街66-68號 黃埔花園三期分行紅磡黃埔花園第三期翠楊苑商場2號舖美孚二期分行19號 美孚六期分行N47-49號舖 大角咀分行大角咀道73-77號 土瓜灣道分行土瓜灣道80號N 土瓜灣美景樓分行土瓜灣道245號A 塘尾道分行塘尾道54-58號 爵祿街分行新蒲崗爵祿街86號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_李伟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4-0030-02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对地铁建设的启示 收稿日期:2010-04-26 作者简介:李 伟(1979-),男,工程师,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广东深圳 518026 李 伟 摘 要:从香港城市形态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发展历程出发,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 统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各类人行接驳设施等,论述了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的建设对内地城市地铁建设的重要 启示,以完善人行接驳系统。 关键词:人行接驳系统,地铁车站,启示 中图分类号:U 293.5 文献标识码:A 笔者曾多次往来深圳与香港之间,不管是购物、学习、过境, 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主要为香港地铁(以下简称/港铁0)。港铁不 仅成为香港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也成为内地人士往来香港的 主要交通工具。2009年5月笔者跟随深圳地铁公司组织的香港 地铁学习考察团,对港铁进行了一次相对全面的了解,尤其印象 深刻的是港铁完善、发达的车站人行接驳系统,这对当前深圳及 内地众多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 香港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匮乏的资源、多山的地形、众多的人口是香港城市特征的真 实写照,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成为香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 同时,高密度的城市形态也决定了香港只能选择大运量的公共交 通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发展需求。 通过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确定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 地位,香港建立了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运载 量大、占用道路面积少、符合环保要求等优点,近年来,铁路逐渐 取代了公共汽车,成为香港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 2 香港轨道交通网路香港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九广铁路,目前整个铁路线网全长218.2km,11条铁路线、84个车站和8个车辆段,日周载客370万人次;轻铁及接驳巴士服务线网全长36.2km,12条行车线、68个车站,周日载客38.5万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之一。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铁路线网四通八达,在各种公共运输工具中已超过最大竞争巴士跃居第一位市 场占有率(见图1),客运量逐年增长,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 路系统。3 香港地铁车站人行接驳系统3.1 人行接驳系统设计的理念配合轨道交通的发展,确保车站的人行接驳设施及附近行人网络能提供合适及安全的步行环境,让乘客及市民能方便、快捷及安全地往来主要的目的地,充分达至推展轨道项目的成效。3.2 人行接驳系统设计的需求条件 由于街道空间比用地高1.5m ~1.8m,将首层地面下降 1.6m,使上下台阶均可进入百工坊。 地产开发区:1)根据功能分为公建区域和居住区域,沿祈年 大街为公共建筑区域,底部为商业,上部设置办公和公寓;西侧部 分为居住区域。区域间以一组保留的四合院建筑和中心绿地作 为视觉中心,这组保留建筑除一处文物作为区文联下的创作室 外,其余可为综合用途的公共建筑。同时,在两区域间设置服务 于居住小区的以日用百货小商品为业态的商业内街作为过渡。 2)商业内街上部设置连廊连接两侧商业,下部设下沉式庭院,以 丰富商业内街的街道空间。同时,可以激活地下商业。3)公共建 筑呈条形布置,通过上下开口的方式,寻求一种变化的节奏。立 面处理尽量简洁大气。4)居住建筑呈围合的态势,可使院内空间 相对安静。作为前门历史风貌保护区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间的 过渡,要求处理的立面尽量简洁,起到一个背景和过渡的作用,采用坡屋顶形式,使绿树掩映下的坡顶隐约露出城市居住景象。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色,在旧城保护中,我们必须保留其特色有机更新,否则盲目创新,只会使历史文化名称宝贵信息荡然无存,今天的北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古城风貌的日益萎缩,作为建筑师,应很好的解决传统与现代,保留与开发的矛盾,从而在保留城市特色的情况下,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创造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和谐城市。参考文献:[1] 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规划作品集1946~1996[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 方 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赵全儒.旧城更新中城市文化再生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8):53-54. Old city preservation and the organic renewal JIANG Ha-i yu Abstract:T his thesis analy zes the curr ent old city protection condition in Beijing ,taking dilapidated building renewal project in t he w est of Qinian r oad,it makes a discussio n fro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rotection pr inciples,layout and high degree control of protected ar eas and ot her aspects,it makes a hig h degree of control over several aspects.T hen,it holds that the old city preser vation should follow the org anic r e -new al appr oach,furt hermore,proposes constructive sug gestions for Beijing old city pr otection. Key words:old city pr eserv ation,organic renew al,urban tex ture,hig h deg ree contr ol #30#第36卷第24期2010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 Vol.36No.24Aug. 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