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以我国2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为例

郑勇

2012-12-19 15:27:48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1期【英文标题】University Library Website: From Monologue to Dialogue With the Setting of University Library Websites of

20 Key Universities in China as Example

(Library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t Zhuhai, Guangdong, 519085)

【作者简介】郑勇,男,196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广东 519085

【内容提要】通过调查2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普遍缺乏对话性格,但正在从独白走向对话。为更好适应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的对话要求,文章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建设的建议。

The paper surveys 20 key universities' library websites and finds that they are generally lack of dialogue characteristic,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on their way from monologue to dialogue. Aiming at satisfying the demand of readers in a better wa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columns and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websites at universities in China.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站/独白/对话university

library/website/monologue/dialogue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读物之间展开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读者与读物之间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选择、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的关系[1]。读者访问浏览图书馆网页,也是一种阅读活动,因而也是一种读者与网页之间互为主体的对话活动。

1 对话及对话的展开

什么是对话?顾名思义,对,即两者相对;话,即谈话。所谓对话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的交流。对话是跟“独白”相对应的语言形态。所谓独白,就是独自表达,自言自语,没有听众,没有交流对象。教师兴致勃勃讲得唾沫飞溅,不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感受,学生不愿意聆听和参与,在下面恹恹欲睡,就是典型的教学独白。图书馆网站无论自我介绍有多全面,栏目设置有多丰富,自以为做得有多精美,如果读者不愿访问,也就变成了独白。读者通过QQ、电子邮件、留言跟图书馆员交流,是显性对话;读者访问浏览图书馆网页、网页栏目及内容进行思想与感情上的交流,是隐性对话。对于高校图书馆网站来说,需要通过显性对话直接获得读者的需求信息和意见反馈,更需要通过读者访问和浏览图书馆网站的隐性对话来实现其功能与价值,因而是否适应读者网络阅读特点和需要,是否拥有对话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积极有效的对话都必须以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为前提[2]。由于网络读物的数字化和超文本性,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网络阅读

方式的虚拟性,使得读者的网络阅读更具选择性和随意性,因而图书馆网站作为对话主体的一方,可以吸引读者、指导读者、帮助读者,赢得读者信任,但无法去要求读者。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是否拥有共同的话题,是否能满足彼此的需要,直接决定引起和展开对话的可能性。读者是否会访问高校图书馆网站,关键在于其是否能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不同读者有不同需要,因此网站信息量的大小、功能的多寡、能满足不同读者需要的程度,对于他们的访问和阅读活动具决定性影响。如果信息量小、功能单一、能为读者提供新信息的栏目少,必然影响读者访问的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网站是否能召唤读者访问和促进阅读对话,可通过读者访问量做出评价和判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网站无论是栏目设置、表达方式还是网页风格同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网站基本一致,因而其读者访问量统计对于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对话性无疑具有参考价值。笔者2009年5月5日统计了该馆网站读者访问情况,该馆新版主页发布了427天,总访问量为152097,日均访问量为356.2。

表1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主要栏目读者访问情况

(各栏目网页日均访问量=各栏目网页访问量÷该栏目网页自发布之日到统

计之日的总天数)

表1显示,“常用数据库”网页访问量为52066次,日均访问155.9次,占整个网站日均访问量的43.8%,如果再加上该馆主页提供的无法统计的“数据库快速通道”和数据库分类导航读者访问量,可以肯定资源利用类栏目占据了图书馆网站大部分访问量,可见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为学习、研究和工作服务是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的主要目的,对读者有用,是此类栏目高访问量的主要原因。馆情介绍和读者服务类栏目读者访问量较少,这是因为这些栏目信息量极小,且内容长期不更新,只对新读者或有特定需要的读者(如外借图书超期读者需查询相关处罚规定)才有价值,对于多数读者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这类栏目属于典型的独白式栏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借阅服务”和“学科服务”两栏目访问量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借阅服务是读者利用最多的服务,读者需要访问有关栏目获得利用此项服务中的相关规则,而“学科服务”这一栏目对读者有较强针对性,能召唤学科读者通过此栏目获得比较专业的深层次服务信息。资讯报道类栏目访问量较高,表明读者对新信息新资讯有兴趣,特别是图书馆新资源报道和新实用信息(如五一放假通知)更受读者关注。

任何阅读对话都以语言为中介,语言是否可理解、可接受也直接影响阅读对话的展开。表1显示,专为读者提供借阅规则的“借阅服务”一栏访问量较高,而同样可为读者提供借阅规则的“规章制度”一栏访问量却很低,这是因为“借阅服务”栏目名称含义明确,内容指代清晰,并可一目了然,符合读者网络阅读特点,且是从服务的角度介绍,跟读者之间无心理距离,而“规章制度”一词含义不够清晰、易产生歧义,查《现代汉语词典》还知,“规章制度”往往是上级行政机关规定必须遵守的规程和准则,其颁布者跟其所要求的对象不具有对等性,读者看到这个词,在心理上会产生距离感和被动压抑感,对访问和阅读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对话性调查

访问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看出各馆主页无论是栏目设置还是内容建设大都以独白为主,但有走向对话的趋势。2009年5月,笔者访问调查了代表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水平的20所重点大学(名单见表4)图书馆网站,对各馆主页栏目菜单做了大致分类统计。

表2显示,各馆主页栏目菜单量较多,平均达76.5个,使得页面普遍拥挤,影响了读者访问时选择利用的便捷性;能不断为读者提供新信息、保持更新状态的资讯报道类栏目非常少(平均3.7个),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网站信息量,影响读者访问的积极性;资源利用类栏目菜单量最多,约占全部栏目菜单的34.6%,主要是各种导航目录,表明各馆都在试图改变长期以来“重藏轻用”的传统,努力从方便读者“用”的角度来揭示和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但过多的分类导航是否有利于读者访问利用值得反思,山东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读者调查”显示,读者对于“按照多种方式对电子资源进行分类编排感觉如何”,回答“很方便”的占44.07%,回答“感觉一般”和“不方便”的却达到了55.92%;读者服务与馆情介绍类栏目菜单量较多,但主要是馆情的独白和服务项目的自我介绍,并不能直接为读者提供服务;各馆都提供了读者个人信息查询途径、设置了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帮助的栏目,表明服务意识正在普遍加强。

各馆都设置了读者联系的栏目(如“咨询台”等),但表3显示,能提供在线咨询实现读者与图书馆实时对话的只有6所,提供读者留言簿或BBS的只有8所,可见各馆虽重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但多数馆只提供延时联系,被经验所证明更方便读者、更为读者所需要的即时联系不被重视,通过网络留言实现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也不受重视;10所馆通过“联系我们”这一具有对话性和召唤力的栏目提供了联系方式,但“我们”是谁?没有一所馆有相应栏目(如“关于我们”)与此对应。表3还显示,15所高校图书馆设置了“书刊荐购”专栏,表明在资源建设上直接反映读者需求,正成为各馆共识;针对新生、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等特定读者对象设置个性服务专栏的只有6所,针对学科读者设置“学科服务”专栏的只有8所,表明多数馆缺乏服务读者的针对性。

表4 20所高校图书馆主页部分栏目菜单名称列表

读者访问图书馆主页首先看到的是栏目名称,而不是内容,读者是否会访问某栏目,首先取决于该栏目名称所意指的内容是否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因此栏目名称很重要。表4显示,17所馆用“本馆概况”、“馆情介绍”、“图书馆概况”等名称来介绍馆情纯属自言自语,只有3所馆是从帮助和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角度来设置此类栏目;13所馆设了“规章制度”一栏,可见试图高高在上要求读者的意识普遍存在;18所馆设了读者教育专栏,但“教学与培训”是指图书馆自己开展的教学与培训活动还是面向读者推出的教学与培训活动指代不清,“读者教育”很容易被理解为对读者进行规章制度方便的思想教育,不利于读者接受;“常见问题”、“咨询台”通俗易懂,“PAQ”、“参考咨询”则让读者费解,图书馆网站主要是给读者访问和浏览,而不是图书馆人自己享用,采用图书馆专业术语作为栏目名称值得商榷。

3 赋予高校图书馆网站对话性格的建议

高校图书馆网站是为读者服务的,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访问和阅读来实现的,因而赋予其召唤力和对话性格,使读者乐于访问、乐于阅读,易于对话,并能保持对话的持续性,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根据阅读学和对话理论以及读者网络阅读的特点和接受心理,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内容建设遵循以下原则是必要的。

3.1 感受性原则

语言学认为人对语言的阅读和把握主要是无意识的不假思索的直觉活动,思维并不直接参与[3]。网络阅读不同于纸本文献的阅读,主要是快速浏览式阅读。

快速阅读的主要特点是眼停时间短,注视点少[4]。就是说读者停留在网页栏目和文章标题的时间极短,因而栏目菜单名称应具可感性和可接受性,即读者瞬间的扫视就能理解和把握,通俗易懂,没有歧义,所指代的意涵和内容无需辨识、一目了然,例如“参考咨询”、“虚拟咨询”显然都不如“向馆员提问”一词更易为读者的直觉所把握。

栏目数量多,主次不分,栏目分类不清、排列混乱,读者常用的重点栏目不突出、不醒目,信息含量小、实用内容少,访问利用不方便,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痼疾[5]。因此,减少主页栏目数量,明晰栏目分类、有序排列栏目菜单,方便读者最方便、最快捷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栏目,也是促进读者访问和阅读的有效措施。此外,还要充分考虑读者网络随意浏览的特性,以精炼、活泼的文字和多样化表达方式传达给读者,改变传统那种页面单调死板、语句冗长、文字细密、语言冷漠规则化的表达方式。

3.2 对象性原则

对话是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的,有很强的对象针对性。图书馆网站无论是栏目设置、内容建设还是表达方式都要有读者对象意识,要尊重不同读者对象的需要、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这就要求栏目名称所指示的内容对象要明确,如“网站地图”显然不如“本站地图”指示明确,“学科馆员”似乎是要介绍图书馆不同学科馆员的情况,难以看出跟读者有什么关系,而“学科服务”跟学科读者的联系则一目了然;栏目名称所针对的读者对象也要明确,如“留言板”、“意见与建议”显然不如“请你留言”指代清晰;内容表达语言也要有对象针对性,面向所有读者的栏目,可采用大众化表达语言,面向专业读者栏目,则可适当采用专业表达语言,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站不仅考虑了读者学习、研究的需要,还

满足了各年龄段和不同身份读者的需要,且不乏知识性和趣味性[6],颇有借鉴意义。

3.3 服务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网站不同于企业网站需要对外展示自己的形象,也不同于行政机关和政府网站需要对公众宣传政策规章,它的主要职能是为读者提供服务。但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热衷于服务项目的介绍,只管为读者提供了哪些服务,而不管读者从这些服务中得到了什么[7]。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内容与表达方式的选择、主次的分配以及页面的设计都要以读者需求为根据。服务读者、满足读者需要,应成为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内容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读者需要与利用情况,可将图书馆主页的所有栏目分成三类,一类是读者利用率最高的栏目(如资源利用类栏目和沟通交流类栏目),应放在最醒目、读者利用最方便的位置;第二类是信息量大并经常更新、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栏目(如反映学科动态信息、行业信息的“学科信息之窗”、时事动态及图书馆“公告通知”等),应占据主页中心区域;第三类是长期不更新、读者利用率最低的“馆情介绍”和服务项目介绍栏目,只需提供一个相应栏目入口即可。

3.4 互动性原则

通过网络互动交流与共享已成为时尚,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优势所在。众多网络媒体为读者提供留言窗口,博客在迅速兴起,QQ在线交流更是越来越受用户欢迎。高校图书馆网站也大都设置了诸如“咨询台”、“留言簿”、“BBS”之类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栏目,这当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图书馆网站本身就是在与读者互动对话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因而赋予图书馆网站本身的互动对话功能,

召唤读者参与对话至关重要。如果说“馆情介绍”、“本馆介绍”是自我独白介绍,那么“关于我们”虽也在自我介绍,但“我们”却意味着正在面对着“你们”。同样是提供读者咨询途径,“咨询台”和“参考咨询”远不如“我要提问”和“向馆员提问”具有对话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读者在访问和阅读各个页面时,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想随时需要表达,随时需要跟图书馆和其他读者交流与分享,图书馆网站各个页面都应为读者提供互动交流的窗口。

3.5 开放性原则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读物永远是一个开放性的没有完成的召唤式结构,是一种吁求,读物的现实意义需要通过读者的阅读对话生成、建构来实现[8]。毫无疑问,同样作为读物的高校图书馆网站也不能例外。高校图书馆网站应拥有快速信息反映与更新能力,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风云变幻、对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成果作出及时反映,让每位读者每天访问图书馆网页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所收获。网站建设终处于未完成状态,需要通过读者的访问参与不断生成、创造、丰富和完善,完全可大胆开放图书馆各个栏目,留出窗口或提供平台,让读者发表看法,甚至添加补充,实现共建与共享。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航”就附设了“我要推荐”一栏,召唤读者进一步补充有价值的学科网络资源,无疑是不错的尝试。图书馆网站应拥有宽广的胸怀,广纳读者参与网站资源建设与服务,同时接受读者的选择与淘汰,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建设与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185-189.

[2]靳玉乐.对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4-5.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5.

[4]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1.

[5]胡昌斗.高校图书馆的网页优化与网站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5(3):98.

[6]邱永萍,徐澎,何程.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评价——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站建设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78.

[7]马先皇.对我国2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内容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1):94.

[8]曹明海,宫梅娟.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16-17.

经典台词独白

经典台词独白 经典台词独白 1、多希望地球是平的,那样,我一直望下去,就可以看到你——《似水年华》 2、这世上只有两种人:骗人的和被骗的。——《不夜城》 3、生命中有你,感觉精彩;回忆中有你,感觉温馨;旅程中有你,感觉快乐;失落中有你,感觉坚毅;沉默中有你,感觉灿烂;朋友中有你,我不再孤单! 4、生活是否永远如此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这个杀手不太冷》 5、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想想为什么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美国丽人》 6、所谓深情挚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来,一个人吃饭没有两个人吃饭开心。——《天下无双》 7、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肖申克的救赎》 8、对于“你”来说,我是陌生的。所以,我如实填写了个人资料,把自己最近的生活照放进相册里。除了这些你看到的,我还想告诉你,我是八零代独生子女,但没有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我会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条,会做可口的饭菜;懂得关心照顾家人和朋友,是个很让人放心的女孩。对于我来说,“你”是未知的。人生旅途依旧孤单的时候,我努力让自己更健康,更快乐。未来有一天,当我走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抬头看见你站在不远微笑着向我挥手,大声对我说,我在这里等你很久了!我会心一笑,走向你,然后和你牵手走完一生。这个让我会心一笑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出现,但我会守侯,因为我相信你的存在…… 9、如果让我在这里遇见你,会不会是个奇迹呢,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未来另一半的样子,朦胧而亲切,找寻至今,我才相信,爱情终究是缘分,茫茫人海两个人的相识相爱,本身就是一种巧合,你会是我的那个巧合吗? 10、“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因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你也是。”——《当幸福来敲门》 11、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麦兜》 12、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艋舺》 13、爱是责任,爱是一辈子的承诺,爱是相互的扶持,有伟大的爱情,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然而,我从来就相信爱情应该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鼓励,两个人不离不弃,平凡而不平淡,浪漫温馨。 14、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神偷》 15、我一直在这里,没有离开,我一直在等待,等着那个和我终生相伴相爱一生的你的出现。因缘而聚,我始终这样认为,所以觉得这里真的很好,美丽的缘分,也许就是给我的最美丽的暗示吧。 16、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骗人,而有些人用一辈子去骗一个人。——《开往春天的地铁》 17、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离开自己的父母,不知不觉就走出很远,与他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

高校图书馆网站:从独白走向对话——以我国2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为例 郑勇 2012-12-19 15:27:48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0年01期【英文标题】University Library Website: From Monologue to Dialogue With the Setting of University Library Websites of 20 Key Universities in China as Example (Library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t Zhuhai, Guangdong, 519085) 【作者简介】郑勇,男,196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馆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广东 519085 【内容提要】通过调查2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网站,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普遍缺乏对话性格,但正在从独白走向对话。为更好适应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的对话要求,文章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置与建设的建议。 The paper surveys 20 key universities' library websites and finds that they are generally lack of dialogue characteristic,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on their way from monologue to dialogue. Aiming at satisfying the demand of readers in a better wa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columns and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websites at universities in China.

二、听对话或独白,选择最佳答案

二、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 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共15 分,每小题1.5分)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6至第7小题。 6.When will Grandpa arrive? A.At 8:00 PM. B.At 7:00 PM. C.At 6:00 PM. 7.How is Grandpa coming? A.By train. B.By bus. C.By car. W : Mike, you want coffee or tea? M : Coffee, please. I am so excited! At this time tomorrow, Grandpa will be with us in the kitchen. W : When will he arrive? . M : At six o’clock this evening W : Great! Is he coming by train? M : Yes. You know he likes taking trains. W : Are we picking him up at the station? to pick him up. M : No. He doesn’t want anybody a room for him. W : Well, let’s prepare now! M : Good idea. Let’s do it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8至第9小题。(学校生活) 8.What is the woman studying? A.English. B.Chinese. C.Maths. 9.What is the man good at? A.Playing the guitar B.Playing the piano. C.Playing the violin. W : Hi, nice to meet you. I’m L ily. new student? M : Nice to meet you, too. I’m Mark. Are you a really fun. So, how W :Yes, I am. I’m studying Chinese here. It’s about you? Are you new here, too? M : Yes. I just came here last week. I’m studying music. W : Really?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M : Oh, I like all kinds of music, but I’m studying pop music. I’good at playing the guitar.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话剧台词独白

话剧台词独白 话剧台词独白 1、《屈原》里的雷电颂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砂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 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2、《话剧北极风情画》 林上校台词:

我常常走入回忆的坟墓,和死人谈话、做伴。一个人的日子,只剩下回忆时,虽然够美,却也够苦的,只有老年人爱回忆,因为,他们所有能保有的“将来”,是很少很少的了,只有在“过去”,她们才能感到一种骄傲、自满。可是,我才四十,怎有勇气放弃将来,完全和过去做朋友呢?我常常陷入深深的痛苦而不能自拔…… 3、话剧《日出》李石清片段 李石清:(爆发) 你不要说了!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沉重地)你难道看不出来我心里整天难过?你看不出来我自己总觉得我们穷么?我恨,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父亲生来就有钱,叫我少低头,少受气。我不比他们坏,这帮东西,你是知道的,并不比我好,没有脑筋,没有胆量,没有一点心肝。他们跟我不同的地方是他们生来有钱,有地位,我生来没钱没地位就是了。我告诉你,这个社会没有公理,没有平等。什么道德,服务,那是他们骗人。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拼,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叹一口气)孩子!哼,要不是为我们这几个可怜的孩子,我肯这么厚着脸皮拉着你,跑到这个地方来?陈白露是个什么东西?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又不是姨太太,这么一个贱货!这个老混蛋看上了她。老混蛋有钱,我就得叫她小姐,她说什么,我也说什么;可是你只看见我把她当作我的祖宗来奉承。素贞,你没有觉出有时我是怎么讨厌我自己,我这么不要脸,连人格都不顾地来巴结他们!我四十多的人,

简论讨论教学与合作学习

简论讨论教学与合作学习 讨论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是同等范畴的教学方式,都来自孔子。“讨论”一词源于《论语·宪问》,意思是就某一问题通过谈话交换意见或证明答案(结论)正确与否进行辩论。讨论的优良传统来源于孔子。孔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讨论式教学为对话提供了特别好的组织形式。 讨论式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而小组的组织形式式是组际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当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共同目标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只有集体目标达成时,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个人目标的达到又与集体目标达成息息相关。 作为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为中介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学习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习者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促进思维生成——创新。现代教学方法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边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讨论式教学要求交往形式的优化和多样化,只有强化小组中个体与小组集体的交往,强化小组与小组的交往才能激活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交往,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擅长某一方面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特别是对于学业水平差的学生,他们将会在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在组际交流中,小组的成功体现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既满足了他的自尊感,又增强了他进一步成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不因少数学生学习的成功而减少大多数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 二是有利于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习者思维生成——创新的社会化进程。培养协作精神,养成协作的习惯,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各种活动,这是人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为中介的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中,既体现了组际间,个体间的激烈竞争,又更多地体现了广泛的多方面的学习合作。小组讨论建立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增加了与同伴更多地交往和理解的机会,形成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以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从而达到思维生成——创新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堂所强调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和主要操作环节之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精彩的表现形式。合作学习是现代群体互动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获取真知,提升能力,发展交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上兴奋起来;有利于在教学上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由课堂学习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而变成融入者,最后使学生“融化”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之中。 合作学习的教学关系。一些令人并不满意的现象反映了当下课堂的教学关系,它们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脱离教师的主权与强势,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一些交流与互助的形式,但依然是教师话语的代表和延续,是一种表达教师意志的活动,附和教师观点的交流。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起点,教学设计“去学生化”,学生充其量只是作为教师的工具,而非主动思维的主体存在。教师与学生没有改变原有的传输与接收的关系,说教与听从的关系,这也就是学生远离教学的重要原因。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学关系基础上。所谓良好的教学关系,是指师生间的相关性发展,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互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有感

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有感 澄迈中学李燕南 这次到上海学习,根据要求每人必须读两本教育理论书籍,东昌中学为我们一行六人每人发了两本书,我拿到的是《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和《职业规划----自我实现的教育生涯》。《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拿到这本书我逼不及待地要把它读完。因为做为老师我是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能得到学习的快乐,读它就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些灵感和方法。读完之后,我虽对该书的理论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这本书探讨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依此我了解了一批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基本主张。这本书对“教育”、“学习”、“老师”、“学生”、“课程”、“学校”、“教室”的概念有了重新的构建,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一、学习。 学习就是“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的三位一体的实践。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就是重建世界、重建自身、重建伙伴。学习的活动就是构建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自我塑造的活动,是编织与他人关系的活动。学习的实践就是三种对话实践的领域。同客体的对话,跟自己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 我想孤学无友是完全错误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的实践。听、说、读、写、算曾经被称为学生身上必备的五把刀。但是学习基本功扎实的学生不再是我们的唯一的学习目的。还有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创新能力、电脑能力、发现能力、提示能力,这些能力能让

学生更好地参与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们比“学力基础”重要的多。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不断修炼、不断模仿、不断创新、不断重塑。 二、教师。 介于儿童的探究活动和对话性活动之间的教师的作用,可以用“对话性他者”来作为一个概念。组织和促进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的学习,要求教师展开比之以往的“教学”概念更广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在课堂里,把课堂环境设计成活动性、合作性学习的场所,设计具备了教育内容的意义和魅力的学习经验,促进活动性、自立性、合作性的对话性实践。 教师不仅仅是个脚手架的角色。教师要能诱发儿童的自我内对话。能够走在儿童前面,补充性的代理儿童的“内部语言”。教师的本身就是一个文化领域的优秀的学习者。对学习者起着掌管的作用。熟悉尊重学习的意义、方法和价值的优秀的学习者。作为对话性他者的作用,全在于作为学习者老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把课堂和儿童的学习跟课外广泛的共同体的知性活动关联起来。教师是课堂里生成文化和文化社会的媒介者,能够在学习者中间进行对话性的实践,这是把课堂学习和社会息息相通的对话性实践。 对于教师的角色,佐藤学把教师界定为一位精神的导师,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像维果茨基那样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一位学习上的榜样,不但是在传道授业,而且本身就是个不懈的学习者;是文化的导游,能够架起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

男生台词独白推荐

男生台词独白推荐 导语:由于社交文化的出现,会有很多人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的机会大大增多,比如说一次即兴演讲等等。下面是橙子为大家在网络上搜集整理的有关人士的台词的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我也是个西北人》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母爱》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我的南方和北方》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希尔斯堡》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徽州女人》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中国》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你那里下雪了吗》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草原雄鹰》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做一个战士》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老人与海》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替我叫一声妈妈》

中国传媒大学齐越朗诵节稿件:《审判》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最爱是兵》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一头知识渊博的猪》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永远的第十一位教师》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永远的九岁》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用牙咬住的生命》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有一种奇迹叫父爱》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珍爱万物呵护生命》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纸钢琴》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三斤珍贵的水》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生命的姿势》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老师,我们嫁给你》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满仓娘》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没有上锁的门》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残缺的馒头》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高原的茶花》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红肚兜》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爱,最伟大的力量》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爱的故事》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八元五角的母爱》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永远的乡愁》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橄榄树》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这些都不是理由》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曾子杀猪》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会流泪的鱼》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群山之上》 表演播音编导自备稿件精选:《我听到樱花开放的声音》

《学习快乐——走向对话》读后感

《学习快乐——走向对话》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佐藤学的《学习的快乐》一书。这本书探讨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了解了一批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基本主张。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向我们清晰地展示出了一幅快乐学习图景,对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与解读。 在佐藤学看来,从存在论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个体通过学习,不仅要构建起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培育实现某种抱负的能力,而且使自己作为不可替代的存在,确证其生存的价值,充实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无愧于这个社会。从关系论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对话、交往行为,即学习是个体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与客观世界的交往、对话,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与自身的交往、对话。 要实现对话性学习,首先必须实现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学校的品质与运行机制的转换,将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其主要的支撑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从个人主义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2、学校作为教师共同成长的场所。3、吸引家长、市民参与教育活动。4、赋予学校自律性品质。 其次,要实现课程的重建。佐藤学认为,在改革学习的

实践方面,最大的障碍是课程问题。以往的学校课程被理解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公共框架”,缺乏把课程作为师生在学校与课堂里创造的“学习经验”加以理解的传统。 第三,实现学习方式的重建。这是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途径。佐藤学主张,必须彻底打破基于效率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勉强”式的认知活动,实现由“勉强”到“学习”的转换。具体措施如下:1、实现由“座学”向“活动式学习”的转换。佐藤学认为,从前的学习只是立足于教科书、黑板、笔记本的“座学”,学习者不与任何事物沟通、不与任何人对话,只听教师的讲授、牢记书本知识,表现为典型的“座学”方式。为了克服这种学习方式的障碍和弊端,必须在课堂中实施“活动式学习”,即借助工具、素材和他人而展开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活动。2、实现由个人独白式学习向同他人对话的“合作式学习”的转换。佐藤学认为,受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制约,从前的学习把与人沟通、求得他人帮助视为依赖别人而加以否定。个体的学习普遍采取完全封闭的、彼此隔绝的所谓“自学自习”的方式。为了克服这种学习方式的障碍和弊端,必须抛弃对独立学习的片面的理解与错误认识,将学习看作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在个体的碰撞之中进行的合作性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实施彼此贡献见解、合作探究、联合攻关与互相启发的合作式学习。3、实现由“占

唯美的情感独白语录

唯美的情感独白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语录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也许爱你是错,但我不后悔爱上你,希望让我下辈子还能遇见你!既然爱上你我就不后悔,我愿永远陪着你,用我的一生爱你! 2、聪明的女人懂得在男人两段最脆弱的时光下手,那就是他最爱她的时候和他对她最内疚的时候。 3、男人的情话都离不开山盟海誓,可是男人最擅长忘掉自己的承诺,只有被爱情冲昏了头的女人才相信情话,可是世上有不曾被爱情冲昏了头的女人吗?所以,男人的情话,永远有效。 4、有时,我们挣扎着喝完一杯苦味的咖啡,直到最后一口才尝到杯底甜蜜的糖味。这就是生活,加了糖,只是未被搅动激活起来。 5、我是今生的水,你是前世的茶,用今生的水来泡一杯前世的茶,透明的瓷杯里,沉淀的是前世的情,沸腾的是今生的爱,这味道就叫做:缘份。 6、有人牵挂的路程不叫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叫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会失落,别让缘分擦肩而过,别让爱边泡沫,愿你的快乐比别人多。 7、你是火车,我是铁路;你是砖瓦,我是泥巴;你是云,我是风;你是巧克力,我是包装纸;情人节到了,祝你快乐幸福,甜甜蜜蜜。

8、想念想念,我已想不出你的模样,夜神扯下了黑色的脸;你在心里乐开了颜;短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爱,老远处跑来,勾画出一对想你的红眼眼。 9、我想要太阳永不西行,常挂天空;我想要星光永不暗淡,夜夜灿烂;我想要冬季永不寒冷,犹如春暖;我更想要看短信的人永无烦恼,欢乐相伴,幸福永远! 10、爱是人生的一部分,付出了爱,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收获到爱。人生中的爱情就像刷牙一样,一边是洗具,一边是杯具! 11、“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一旦攒够了失望,就可以离开。从此再也不见~爱情如此。友情如是。 12、从美丽的邂逅到痴痴的相恋,从一见钟情的浪漫到生死相许的约定,匆匆而过的天,让一对男女仿佛经历了几年的爱情蜕变。 13、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内涵,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还可以看写字。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位,写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14、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中站起来。生命这段旅程,没人能对你的幸福负责到底,除了你自己。 15、幸福便是那劳动着的美丽,纵然汗流浃背,千辛万苦,却又苦中透甜。那是一种收获着的幸福,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只要是用心在经营,那便是幸福。 16、一直固执的以为面对什么事情我都能够坦然的微笑,可是,

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塑造人类的精神和铸造人的灵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种蜂拥而至的思想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批判的视角认真审视当前的学校德育。本文试图探讨建立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德育对话模式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对话的内涵及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对话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和别人进行对话。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对话却是一个含义深刻、使用及其频繁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它或者被赋予存在论的意义或者被赋予认识论的意义或者被赋予社会哲学的意义。① 何谓对话?对话决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说话。从广义上讲说话包含着对话;说话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对话。这是由于在对话中存在着对真理的辩证揭示。对话的内涵是丰富的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对话即是辩证法对话就是修辞学通过这种修辞学人旨在达到善和幸福而非旨在获得一种对话的技巧和技术②;对话是一种认识方式是对话主体双方从各自理解的前结构出发所达成的一种视界融合③;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对话是一种游戏我们使用的语言不过是人们玩的一种游戏对语言游戏只能描述或显示出来而不能解释或说明④。把对话运用于德育中我们有必要对对话有

一个统一的认识。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所谓对话是指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以语言为中介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对话不同于说话、独白。它是对话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思想交流活动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性。即主体双方在对话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和机会任何一方不得靠自己的权威或权势压迫另一方压制他们的观点、行为等。 2.开放性。对话是主体间相互开放的过程各自敞开真实的自我把“我”的思想、“我”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传给对方以使对方理解“我”的思想达到双方心灵的契合。没有开放性则意味着对话双方各自封闭自己的心灵他们就不可能达到彼此间的心理沟通。 3.理解性。理解是对话的前提与归宿。对话是以理解为基础并通过理解达到双方观点上的一致和视界间的融合。如果没有这些视界融合对话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理解也是对话的归宿对话的目的就是达到对话双方意见的一致从而扩大视界融合促进双方的精神进步。 4.创造性。对话具有生产性、创造性、建设性而不单单具有机械性。在对话之前对话双方不可能用固定的模式去套用因为对话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对话者或许心中设计了一些对话的方式但对话的内容往往是随机的;对话者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变化的它依赖于对话的情景随着双方经验的增长和精神的变化而变化。对话模式提出的意义(一)当前学校德育现状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学校德育方面取得令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对白爱情电影英文独白赏析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对白爱情电影英文独白赏析经典台词一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e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uve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e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经典台词二

从“独白”到“对话”

从“独白”到“对话” ——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 蔡春/扈中平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希望完成教育理念(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但随着教育研究中交往理论的引入及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独白”绝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来理解与反省,“独白”更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固疾,是诸多教育深层问题的集中体现,它实际上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一种典型的操作方式或称实践形态。 一、“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一)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 教育者为谁工作?为学校(社会),为学科(包含着为自己),为学生。那么教育者就应该同时忠诚于学校(社会)、学科、学生,这是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但就“独白式”教育现象来看,他们的行为是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教学中的“独白”是这种现象的脚注。这种独白几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只是忠诚于学科的逻辑,把教学看成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知识成了统治者。这种“独白式”教育实质上就是“知识专制”,教师的任务似乎是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知识成了中心,而学生处于教育的边缘。 (二)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 “独白式”教育虽然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教育中,就有很多这种独白现象。在“独白”式教育中,一方面,教师更关注的是自己的表演,而不关注学生(观众)的反应;另一方面,学生很少有表演的机会,即使表演,教师也不愿当观众。如德育过程中似乎更多地是要求学生“遵守”,关心学生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美育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没有体验,只有审美经验的传递。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异想天开”时一笑了之。没有体验的观众不是真正的观众,而没有体验积淀的人生不是真正的自己的人生。教育中的人在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既在进行着表演又在欣赏着表演,这才是教育应有的形式。 (三)体现了权力,却忘记了民主 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教育中的“独白”实际上是一种专制,是一种没有民主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权威。在教育活动中,民主似乎应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价值取向,这种民主不仅仅是政治生活意义上的民主,更是生活方式上的民主。教育过程中必须陶冶受教育的民主意识。“独白式”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只是专制的心态,而对话式教育则可以养成民主意识、民主精神与培养民主行为能力。 (四)追求着效率,却忽视了意义

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 教育从“有形”至“无形”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读书笔记 黄土塘小学郁琳琳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这本书是由日本学者佐藤学撰写、由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课程论与比较教育学专家钟启泉教授翻译的。钟教授利用他笃实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对这本书中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通俗的阐释。但对于部分观点,尚且要好好咀嚼。 教育理念一直是教育者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话题。从大体来说,这本书探讨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其中,佐藤学研究了许多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的主张,以此得出两个当下面临的挑战:一是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二是把学校重新界定为提供共享知识的场所。 一、重新发现使学习恢复快乐 在佐藤学看来,学习的传统分为“修炼”和“对话”。 “修炼学习”是一种“自我修行”、“自我矫治”的行为过程。一个人学习学术和艺术,不是借助知识去控制和支配外界或其他人,而是能治愈并丰富自己的内部世界所欠缺的部分,能够让自己从不完善的存在慢慢改变到完善。这种“修炼的学习”是快乐的,能让人获得感悟和救赎。 ^ “对话学习”则与之不同,它是通过与他人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出“学习是在探究真理的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中形成的”。从中我读出,苏格拉底的“教”不在传授,而在启发,从问答或者辩论的方式中引导学生思考,揭露对方认知中的矛盾,从而使其一步步得出真理,这就是一种教育实践,远比教育理论的直接面授更能深入人心。但要达到这种境界,还是非常不容易的。就从最普通的教育经验来看,假如同学犯了错,那应该以一种语言艺术渐渐引导他自己认识到错处,起因是什么矛盾冲突是什么当时的情绪如何想法如何造成的后果如何在此环节中,教师的问题也要问得谨慎小心,否则一不注意就会破坏了对话的氛围甚至会伤害学生。所以,假如要实现以“对话”来传授“真理”,就要求引导者本身有丰富的方法经验和真理的积累,这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可谓是一字千金。而这种利用语言艺术的学习,也一定是使人轻松快乐的。 二、重新界定学校的概念 杜威把学校视为“学习共同体”,重新界定了学校的概念:各种各样的人通过“沟通”形成共享文化,形成民主主义之基础——“共同体”的场所,就是学校。试想一下这种概念变为真实的图景:不再有三尺讲台,不再有排列整齐的课桌书本,不再有挥笔传授的教师,不再有端正聆听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四壁随时可供涂鸦的黑板和投影,房间里是随时能够上网查阅资料的信息设备和一排排书架,人与人之间或三五成群地探讨,或独自阅读学习,或请教对此间负责的老师。每间教室就是一种学科领域,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这好像就是把读书沙龙放到了课堂中,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中国这种学习模式是否是痴人说梦

我的对话只是自己的独白

我的对话只是自己的独白 作者:张舒瑶 昨天去树木园散步,在寒风中对着枯树发呆的时候,脑海中走马灯似的想起很多事情,有现在,有从前。当时很想记录下来,却忙了一天没得空来写。今早起来便想了了昨天这个心愿。 听说过的不好的人就会怀念从前,我却不觉得。我自认为现在的生活状态还是很好的。那次看完德鲁克的书,我问自己,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会怎么度过今天?答案是,就像现在的每天一样度过。我现在的每天,已经是把明天当作末日来过的状态,不轻易浪费时间,不接受束缚,做自己当下最想做的事,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给自己找借口,也不想留下遗憾。即使是平淡的日子,也充满了幸福。我不想像蔡康永说的那样,18岁碰到一个喜欢的人约我去游泳,我说,我不会啊;28岁碰到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需要英文,我说,我不会啊。 不知不觉2015年走到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成长了许多,也学习到了许多。研究生生活与本科的时候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能够自主地支配生活和学习,所以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去做事情的。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在午夜的办公室关了灯,锁了门,一个人离开空无一人的大楼。一个人在深夜悄悄打开宿舍的门,室友已经入睡,一个人清晨偷偷掩上宿舍的门,室友没被惊醒。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觉得以前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人相伴的日子多么奢侈,我又是多么感激那些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来陪我无所事事的人。而现在其实更加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不再是从前那个总需要陪伴的小孩。 以前,现在,全然不同的生活,说不出哪个更好,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路,大家都走得太远无暇顾及身边陪伴的人,有时候我会停下脚步,看到平行道路上的你们还在飞奔,就笑笑,背上行囊,继续跑。 我知道,我们会在终点相遇。 近日读完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颇有感触。说起孤独六讲,总觉得和浮生六记名字颇像,恰巧一本如此出世,另一本又如此入世,实在很有意思。 我总是在问自己,我在追求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现在了然,在这样和自己对话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孤独的过程,只有处于孤独的状态,才能听见心底的声音。以前很害怕孤独,害怕独处,害怕没人和我说话,没人听我的声音。现在懂得,那种状态并不叫孤独,而是寂寞。孤独是饱满的,内心充盈的,是逃离了喧嚣的宁静,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寂寞是令人慌乱的,是急于跳进人海里的浮躁。蒋先生说,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这话颇耐人寻味,细思之后又

艺考男生表演台词独白

艺考男生表演台词独白 艺考男生表演台词独白 篇一: 艺考——表演考试表演考试中的声、台、形、表怎么考首先我们说说表演考试中的三大忌讳: 第一,笑场: 突然跟表演剧情无关的笑起来是表演中的大忌。第 二,背台: 表演时不要背对舞台,要尽量让观众或考官看的清你的脸,看到你在做什么。第 三,扫台;表演时不允许跟观众或考官有眼神的对视。下面,我们就具体说说表演考试中声台形表怎么考吧: 考试声乐的目的是演员有了较高的踊跃休养后,也能帮助其提高对节奏、韵律和美的感受的把握,对角色的塑造也能有直接的帮助。声乐只要能和谐,顺畅的唱一首歌曲就可。歌曲以民族,美声为主,切忌唱一些比较潮的流行歌曲。表演专业通过对朗诵的考查,不仅可以了解考生的声音条件及其基本表现力,还可以了解考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人物的塑造能力、内心情感的表达能力,语言节奏的把握能力等等一系列演员所需要的具备的基本素质。台词: 是表演考试比较重要的一项。朗诵一个文学作品即可。一般时间为一分钟左右,所以文章要简短些,富有激情矛盾些。朗诵题材:一般叙事散文,小说,台词独白通过考形体,考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考生的形体条件、形象气质、身体比例、躯体结构等,同时考查考生的动作协调性,肌肉控制力,形体的模仿力、表现力、爆发力,形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可塑性及节奏感等。形体: 不需要什么扎实的舞蹈功底,和谐,顺畅的跳一段舞蹈,或者武术,健美操等即可。舞蹈的选择一般以民族舞蹈为主。

篇二: 表演台词朗诵时遵循的艺术规律与原则表演台词朗诵时遵循的 艺术规律与原则考试时的台词朗诵有几个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与 原则,即要“做什么”,还有几条不可违背的忌讳,即“不要做什么”:从宏观上说,朗诵的基本要求要做到“三要四必”的原则,朗 诵的三要是: 一要清晰,使考官听的清楚,听的明白; 二要感人,真感动、 真动听,耐人寻味,给人享受; 三要性格化,创造独特的个性魅力。朗诵的四必是: 言必有旨。语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体现作品的主题、意蕴; 言必有衷。语言要从内心出发,有真情实感; 言必有形。语言要有 鲜明的形象感、并建立内心视像; 言必有艺。语言要进行艺术加工、讲究技巧、具有审美感。最终归纳考场上朗诵的考试技巧为“九要 九不要”: 1、要朗读好必须要反复朗读全文,首先理解它,才可能完成好朗 诵稿件。考生必须了解整个剧本,对整篇作品有深刻、正确的理解和感受;理解全剧;理解规定情境;理解台词内容层次;理解台词目的;理 解人物关系;理解人物情感;理解风格式样;理解叙说方式等。理解这 个人物和这个段子在全剧中的地位。千万不能只背诵选定的片段,只片面字面的意思。 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熟悉朗诵稿件、理解稿件、处理稿件 和表现稿件;包括外部的、心理的、技巧的、生活的准备。考生对朗 诵的稿件内容要有正确的理解、真切的感受和艺术的处理。要把稿件的内容尽量生动、准确的表达出来,要好好理解稿件的内涵。如有条件最好请教有经验的专业老师指点,使你能深入的理解作品的结构与涵义,加深对内容的感受,提高朗诵的得分数。切忌临时抱佛脚。千万不要拿一篇稿件读诵,那肯定要被淘汰,那是一种自杀行为。 3、要深入、投入到作品中去,以作者的身份说话,并把自己的生

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变化与前景探索

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变化与前景探索 2008: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变化与前景探索景海峰【专题名称】中国哲学【专题号】B5 【复印期号】2009年12期【原文出处】《文史哲》(济南)2009年5期第13~19页【英文标题】2008:The Paradigm Tra 【内容提要】近年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大哲学”意识的浮现与提升,试图打破哲学二级学科的框限,在中哲、西哲和马哲之间找到对话与沟通的孔道,以共同面对当前的世界格局和中国文化的新处境;二是中国哲学研究的本土化转向,特别是对以往过分依赖于西方的研究范式及方法的深刻反省和努力调整,使得学界之立场与态度、取径与方法,以及问题意识和学问关注等等,均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以2008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为例,选取几个较为重要的问题,略作述评,可以见其概貌。 【关键词】中国哲学/中、西、马对话/国学与哲学/内在价值/诠释方式 回顾2008年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似有波澜不惊之感。在经历了以“中国哲学合法性”大讨论为媒介的学科深度反思之后,学术界稍事喘息、茫然四顾,颇有点不知所从的感觉。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惯性研究套路和普遍方法被进一步消解和稀释,其与中国思想史、历史文献学,乃至于一般的传统文史学之间的界限也越发模糊,有时甚至难分彼此。而基于后现代哲学的异彩纷呈、扑朔迷离,对于西方思想之新的吸纳与消化,也就同样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难以形成主流之态势。在传统范式弱化、探索的多向性蓬勃展开的格局下,试图遵循着原有的描述路径和评价方式也变得困难起来,“概括”只能行走在不能概括的密林之中。但多向的探索毕竟打开了更大的空间(问题域),也掘发出了更为深层的话题,这就使得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前所未有的丰赡性和多样性呈现出来,其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我们这里试着举出几题,略予评述。 一、中哲与西哲、马哲的对话和融通 当前的中国哲学研究仍处于分隔和裂散的状态。因学科分类的辖制,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河饮马、互不统属,各有一套独立的学术规则和叙事逻辑,在各自的既定情景和惯性轨道上运行。哲学研究与教育的从业者,也是分田耕作,画地为牢,只知有汉,哪管魏晋,早已经习以为常。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渐行渐显,只是于今更甚,随着科研、教学体制化的变本加厉和哲学研究从业队伍的急剧膨胀,这似乎已经成为无法疗治的痼疾,积重难返,救无可救。但面对全球化融通时代的到来和由独白走向对话、分隔变为一体的新世界之场景,以世纪性崛起的姿态和文明大国之身份登场的中国,其哲学岂能是这般的四分五裂、甚或面貌不清?目前的中国哲学状态,以未经过充分融合的中、西、马之杂拌形式,显然是难以承担起时代重任的,也不足以代表全面开放、走向世界新纪元的中国哲学之整体。 面对中哲、西哲、马哲亟待进行学科整合与学理融贯的现实要求,继2007年底在深圳大学举办了以“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开展”为主题的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之后①,这一年来,不同学术领域和学科背景的学者,就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和如何有效地开展中、西、马之间的对话,纷纷发表论议,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行的哲学分科体制积弊甚重,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哲学的当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