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报告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报告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报告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报告

轻型动力测试试验

9.1试验目的

(1)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

(2)熟悉操作轻型动力测试的仪器设备。

(3)查明土洞、滑动面、软弱土层界面的位置;

(4)根据圆锥动力触探实验成果,并通过建立地区经验可以用于;

(5)评定地基土的均匀性与变形参数;

(6)评价天然地基的承载力;

(7)估算单桩承载力。

9.2试验的适用范围

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难易程度(贯入阻力或贯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来判别土的性质。轻型触探属于动力触探的一种,根据锤击数可以进行地基土的力学分层、定性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评定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

9.3试验的仪器设备

导向杆、穿心锤、锤垫、探杆和圆锥探头。

9.4试验的基本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M E 可按下式计算:

22

1Mv E M =(9-1) 式中M --落锤的质量(kg);

v --锤自由下落碰撞探杆前的速度(m/s)。

实际的锤击动能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的材质、形状与大小、杆件传输能量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应按照下式进行修正:

M p E E 60.0≈(9-2)

N

Ah R E d P =(9-3) 式中P E --平均每击传递给圆锥探头的能量;

h --贯入度;

N --贯入度为h 的锤击数;

d R --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2/cm J );

A --探头的截面积(2cm )

。 As

E h N A E R P P d =?= 式中S --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N

h s =

)。 其余符号同上。 9.5试验的操作步骤

先确定试验的场地地点,然后将探头打入土中,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过2%。进行锤击贯入试验,将10kg 的锤提升到50cm 高度时,自由落下,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 。贯入30cm 后记录该30cm 的锤击数;再继续向下贯入,记录下一深度的锤击数。重复该试验步骤至预定试验深度。如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 所需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 超过50击时,可以停止作业。

9.6试验数据

(1)绘制N-h 曲线:

(2)划分土层界线

进行土层力学分层,根据N10-h曲线,考虑触探的临界深度及界面效应,即“超前”和“滞后”影响,一般触探曲线由软层进到硬层时,则分层界线定在软层最后一个小值点以下2-3倍探头直径处,由硬层进入软层时,则分层界线定在软层第一个小值点以上2-3倍探头直径处。

0~0.6m时,锤击数稳定,为素填土;0.6~2.4m时锤击数继续增加,稳定在32左右,为软塑状粉质黏土;2.4~3.6m,锤击数稳定在50左右,为硬塑状粉质黏土。

7.结论及建议

(1)由于本场地为这里为桂工4栋后面,进行过各种现场原位测试试验,在经多次扰动与实验填实后,与原状地基土有很大差别,故本场地的试验数据只可以用作试验教学所用。(2)轻便触探一般用于地基土承载力的粗劣估算,如需得到更准确的地基承载力,还需与其他原位测试试验相结合。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1、依据标准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340-2015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2、检测目的 2.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及其人工地基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 2.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及其人工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检验砂石桩和初凝状态的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注浆加固地基的成桩质量、处理效果以及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2.3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适用于评价密实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土性状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3.检测设备及其安装 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

3.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3.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4.现场检测 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地面上触探杆高度不宜超 过1.5m,并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 4.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4.3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 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4.5对轻型动力触探,当贯入30cm锤击数大于100击或贯入15cm 的锤击数超过50击时,可停止试验。 4.6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锤击数大于50击时,可停止试验或 改用钻探、超重型动力触探;当遇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1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应按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 技术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 5.2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5.3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 以及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5.4应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 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轻型动力触探模拟报告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模拟试验 委托单位: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检测内容:轻型动力触探检测 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桂建检字第4501257号 说明 1、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计量认证章”无效。 2、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无效。 4、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报告涂改无效。 6、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 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地址:南宁市安吉大道15号 邮政编码:530001

电话:(0771)3125863

工程名称:模拟试验 委托单位: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2014年7月28日 检测资质证书号:桂建检字第4501257号 主要检测人员: 编写: 批准: 审核:

目录 1 概况 (6) 1.1工程概况 (6) 1.2 地质概况 (6) 3 检测内容与数量 (7) 2 检测依据 (7) 4 检测仪器设备 (8) 5 试验原理与方法 (8) 5.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8) 6 试验结果及分析 (8) 6.3轻型动力触探结果及分析 (8) 7 结论 (9) 表6-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统计汇总表 (9) 图6-1 3#桩N10-S关系曲线 (10)

1 概况 1.1工程概况 ╳╳╳╳╳╳╳位于╳╳╳╳,该工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处理地基,设计桩径为600mm,桩按正方形布置,桩间距为1200mm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Pa。 受广西安盛建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该工程进行桩身轻型动力触探检测工作,检测工作于2014年7月28日进行并结束。 1.2 地质概况 1.2.1 该路段地质情况如下: 根据╳╳╳╳╳╳╳公司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的土质以杂填土、素填土、淤泥和种植土为主,无膨胀土,各土层的情况如下: 种植土①层:由粘土、有机质、砂质、砾质、砾质及各种垃圾等组成,含较多植物根系;填筑土②层:属最近弃土填筑区,松散状、欠固结;杂填土③层,普遍分布于勘察场地的表层或浅部,尤其村庄附近,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素填土等组成,局部有大块石或大块砼等分布,未经压实;含砾粘土④层;为邕江三级阶地冲积产物,由砾石和粘土组成,砾/粘土比例约为1:6~1:3,砾石多为石英质、硅岩质、次圆状,砾径0.5~3cm均有,分选性差,粘结性差,松散至稍密状。淤泥⑤层:多见于池塘、洼地、屋边、大树根下,由淤泥和有机质组成;粘土⑥1层:稍湿,以硬塑状土为主,仅见局部有可塑状土或软塑状土;粘土⑥2层;稍湿,以可塑状土为主,仅见局部有软塑状土;粘土⑥3层;稍湿~湿,以软塑状土为主,仅见局部有可塑状土;粉质粘土⑦层:湿~饱和,以可塑状土为主,局部软塑状;为高压缩性土;圆砾⑧层:分布于底部,以灰色、灰黑色为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 20 25 30 fa(Kpa) 105 145 190 23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BG02FADJ1400004J1 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第1页 共 1 页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报告 审核: 校核: 项目负责: 委托 单位 名称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编号 HT02FA1400134 地址 / 检测日期 2014年10月24日 工程名称 武夷山东站片区--规划一路K0+140~K0+240箱涵 工程地点 武夷新区 设计单位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福州诺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地基土类型 粉质粘土、石英云母片岩残积粘性土 检测深度 1.2m 处理面积/ 处理数量 / 检测数量 6点 见证单位 / 见证人 (见证号) / 检测方法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委托检测 内容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DBJ/T13-146-2012) 检测结论 试1#点在检测深度0.0m ~0.9m 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8kPa 。 试1#点在检测深度0.9m ~1.2m 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93kPa 。 试2#点在检测深度0.0m ~0.9m 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13kPa 。 试2#点在检测深度0.9m ~1.2m 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90kPa 。 试3#点在检测深度0.0m ~0.9m 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2kPa 。 试3#点在检测深度0.9m ~1.2m 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86kPa 。 ( 以下空白 ) 备注

规划一路K0+140~K0+200箱涵基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简报 参考依据: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J/T13-146-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设计院提供的图纸中的有关条款 1、1-XH-1桩轻型动力触探结果 (1)N10-H曲线图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0204060 图表标题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适用范围 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 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应根据地质条 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 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设备 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3.现场检测 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 ,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3.3每贯入1m ,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 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 ' 63.5、N '120) 。 3.5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100或贯入15cm 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 止试验。贯入15cm 时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3.6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 '63.5 >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 触探。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3.7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 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 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3.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 表A.0.2的格式进行记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文件.doc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 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 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 击/min 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 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 N 10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kPa) N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0 一般黏性土地基50 7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黏性素填土地基60 80 95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 70 80 90 100 110 125 140 150 160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 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 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 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动力触探 1前言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由于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 2)检验地基土的夯实程度; 3)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随着基建投资的加大,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浅基础工程,通常用平板载荷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较高的人力物力。本文介绍的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便、快捷的检测浅地基承载力,而且费用便宜。下面以工程实例论述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基槽验收中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应用。 2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楼盘,位于浏阳河畔,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大部分是耕地和农田,耕地和农田的土质为耕植土和淤泥层(耕地0-30cm为耕植土,农田0-80cm为淤泥层,饱和、软塑-流塑,颜色为黑色-灰色),底层土质为粉质粘土,颜色为灰色、硬塑。 3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法 3.1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 3.2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 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3检测结果 工地现场基槽已开挖到持力层粉质粘土,通过现场随机选点触探,该楼盘第61栋和57栋的轻型圆锥动力触探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第57栋基槽开挖以后遭雨水浸泡,地基承载力明显受到影响,特别是面层(0-30cm)偏低严重,必须挖掉被雨水浸泡部分以后该地层方可作为持力层。 4资料整理及成果应用 4.1资料整理 (1)每完成一次轻型触探后,在现场及时核对所记录的锤击数及深度是否有错漏,并结合其它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分析,去掉不合理的特异值。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 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10±±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60 60 60 探杆直径(mm)25 42 50~60 深度(cm)30 10 10 锤数N10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15 20 25 30 fa(Kpa)105 145 190 230

水泥搅拌桩N10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案

水泥搅拌桩N10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案 1、试验目的 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 2、仪器设备 1)触探头:圆锥头,锥角60°,直径40mm; 2)触探杆:直径25mm,长度1m,采用地质管材D40; 3)穿心锤:落锤质量10kg,落距50cm。 3、基本原理 轻型动力触探,就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搅拌桩中,根据打入桩中的阻抗大小来判别桩身强度。 4、检测标准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 2)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 5、抽检数量 检测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 6、准备工作 为确保检测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我方将设置专职联络员,负责通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及时掌握现场进度情况,以便我方做好人力、物力的调配工作,同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在进场检测前有关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检测桩触探测试时应将上覆砂层挖除,露出搅拌桩桩头。测试时桩顶标 高为自然地面标高; 2)触探测试时,桩龄期应在3d内。 7、技术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深度不应超过4m; 2)触探杆连接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 3)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不宜间断,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15?30击; 5)触探测试点的位置位于搅拌桩径向D/4位置处; 6)当N io> 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8测试方法及测试步骤 1)安装触探头及触探杆,使探头与探杆及探杆与探杆联接紧密; 2)定位,使触探头置于所检测的搅拌桩径向D/4位置处; 3)使落锤自由落下,锤击贯入连续进行; 4)防止锤击偏心和探杆侧向晃动; 5)记录探头每贯入30cm的击数。 9、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正式检测期间,保证每天可完成约30根桩的触探检测,并根据施工现场进度的要求,投入相应的人员、设备,以确保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三天内可提供初步检测结果,全部检测完成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供正式检测报告。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击/min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 N>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N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 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4)本试验方法试用宇深度小于4米的土层。

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简介及存在问题)

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习惯上称为动力触探试验(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或简称动探,它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贯入能量)来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相关参数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习惯上简称为标贯。它和动力触探在仪器上的差别仅在于探头形式不同,标贯的探头是一个空心贯入器,试验过程中还可以取土。因为和动力触探试验由许多共同之处,故将其放入同一章中论述。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国内外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具有独特的优点: (1)设备简单,且坚固耐用; (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掌握; (3)适应性广,砂土、粉土、砾石土、软岩、强风化岩石及粘性土均可; (4)快速,经济,能连续测试土层; (5)标准贯入试验可同时取样,便于直接观察描述土层情况; (6)应用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丰富。 因此,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岩土工程中应用极广。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动力触探技术。其中,美洲、亚洲和欧洲国家应用最广;而日本则几乎把动力触探技术当作了一种万能的土工勘测手段。 试验设备和方法 试验设备 动力触探使用的设备如图3-1,包括动力设备和贯入系统两大部分。动力设备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源,为便于野外施工,多采用柴油发动机;对于轻型动力触探也有采用人力提升方式的。贯入部分是动力触探的核心,由穿心锤、探杆和探头组成。

图3-1 现场动力触探试验 根据所用穿心锤的质量将动力触探试验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等种类。动力触探类型及相应的探头和探杆规格见表3-1。 表3-1 常用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 在各种类型的动力触探中,轻型适用于一般粘性土及素填土,特别适用于软土;重型适用于砂土及砾砂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穿心锤的质量之所以不同,是由于自然界土类千差万别;锤重动能大,可击穿硬土;锤小动能小,可击穿软土,又能得到一定锤击数,使测试精度提高。现场测试时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动探类型。 虽然各种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的重量相差悬殊,但其仪器设备的形式却大致相同。图3-2示出了目前常用的机械式动力触探中的轻型动力触探仪的贯入系统,它包括了穿心锤、导向杆、锤垫、探杆和探头五个部分。其他类型的贯入系统在结构上与此类似,差别主要表现在 细部规格上。轻型动力触探使用的落锤质量小,可以使用人力提升的方式,故锤体结构相对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基本原理与试验方法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基本原理与试验方法 摘要:本文从圆锥动力触探的原理、应用入手,以工程实例分析动力触探数值常常偏大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实现动力触探成果与地基土力学参数之间合理的转换关系,以推进对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更好、更准确地应用。 关键词:勘查技术;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研究;锤击数;应用技巧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a reaso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parameters of foundation soil mechanics is present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why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results are often much larger than their normal values. Therefore, the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s could be better applied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Key word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ne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number of hammering (numerical result); application skills 1.前言: 圆锥动力触探( D P T) 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 或动贯入阻力) 判别土层的变化,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评价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国外使用的动力触探种类繁多,国内按其锤击能量划分为轻型( N ) 、中型( N ) 、重型( N6 3 ~ ) 、超重型( N- ∞) 等4种类型的动力触探。 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2.1圆锥动力触探测试(DPT) 利用一定质量的落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打入土层中,根据探头贯入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探头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简称动力触探或动探。 2.2技术特点 (1)可以获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判定地基土的均匀性; (3)具有钻探和测试的双重功能。 2.3圆锥动力触探测试的优点: (1)设备简单,坚固耐用; (2)操作及测试方法容易;

水泥搅拌桩N10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案

水泥搅拌桩N10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方案1、试验目的 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 2、仪器设备 1)触探头:圆锥头,锥角60°,直径40mm; 2)触探杆:直径25mm,长度1m,采用地质管材D40; 3)穿心锤:落锤质量10kg,落距50cm。 3、基本原理 轻型动力触探,就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搅拌桩中,根据打入桩中的阻抗大小来判别桩身强度。 4、检测标准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 5、抽检数量 检测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1%,且不小于3根。 6、准备工作 为确保检测工作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我方将设置专职联络员,负责通业主、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联系、沟通工作,及时掌握现场进度情况,以便我方做好人力、物力的调配工作,同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在进场检测前有关方做 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1)检测桩触探测试时应将上覆砂层挖除,露出搅拌桩桩头。测试时桩顶标

高为自然地面标高; 2)触探测试时,桩龄期应在3d内。 7、技术要求 1)轻型动力触探检测深度不应超过4m; 2)触探杆连接后的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 3)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不宜间断,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15~30击; 5)触探测试点的位置位于搅拌桩径向D/4位置处; 6)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8、测试方法及测试步骤 1)安装触探头及触探杆,使探头与探杆及探杆与探杆联接紧密; 2)定位,使触探头置于所检测的搅拌桩径向D/4位置处; 3)使落锤自由落下,锤击贯入连续进行; 4)防止锤击偏心和探杆侧向晃动; 5)记录探头每贯入30cm的击数。 9、进度安排及成果提交 正式检测期间,保证每天可完成约30根桩的触探检测,并根据施工现场进度的要求,投入相应的人员、设备,以确保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三天内可提供初步检测结果,全部检测完成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供正式检测报告。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规范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 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 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国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 4.2 现场准备 4.2.1 安排组成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负责人、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 由项目负责人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检测项目和检测数量,委托方要求工期,场地地质情况,以确定采用何种动力触探 及配备合适数量设备及人员。 4.3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 带齐试验所需的全部设备,包括动力触探主机、探杆及其他辅助设备等。设备进场 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设备规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检查和校准落锤的 质量、锤座、落距及探头规格是否合符要求,探杆是否平直,接头是否牢固等。 4.4 现场检测实施 4.4.1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 试验前平整场地,将触探架安装平稳,使触探保持垂直地进行,垂直度的最大偏差不 得超过2%,触探杆应保持平直连接牢固。 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50?2cm,使其自由下落,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 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可在探杆上每30cm作出标 记以记录每打入土层中30cm时所需的锤击数N10。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以减少探杆侧壁摩阻对试验的影响。 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 贯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探杆偏斜情况,及注意各部件紧固情况。 4.4.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 20 25 30 fa(Kpa) 105 145 190 230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完整报告一套

地基基础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 检测项目:振冲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委托单位: / 检测性质:委托检测 检测日期: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地勘单位: / 施工单位: /- 试验: 审核: 签发:

目录 一、前言 (4) 二、检测规、原理 (4) 三、工程慨述 (5) 四、工程地质概况 (5) 五、检测的仪器设备 (6) 六、试验点位的选取 (6) 七、检测结果 (7) 八、结论 (8) 附图表 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及P~S曲线图动力触探检测结果汇总表及曲线图 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声明: 1、报告无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经重新加盖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 4、报告涂改、换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5、对送样委托检测,检测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6、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工程纯地下室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一、前言 我公司受×××的委托,于年月日至日对×××工程纯地下室的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了动力触探检测;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目的:通过静载试验,模拟建筑物地基的实际受荷条件,测定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参数。通过动力触探,对桩体进行评价,判定地基振冲碎石桩桩体的施工质量。 现根据试验数据和资料综合分析提交试验报告。 二、检测规、原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 2009版); 《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1、静载荷试验:采用正方形承压板,压板面积为1.14m2,由千斤顶反力加荷,精密百分表测量沉降。根据沉降计算各测点承载力特征值。试验加荷共分8级,每级加荷后立即读记一次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均不得少于1.5小时,稳定标准为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 2、桩体检测:采用SH—30型钻机及N120动探配套设备,使用超重型动力触探,依据N120每10cm贯入的锤击数对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评价,判定成桩质量,其检测深度应与地基处理的深度相同。

动力触探计算

.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 的规定。 10.4.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宜转动探杆20cm ,每贯入10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m每贯入3 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10.4.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0.4.4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

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 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10.5.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10.5.2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0.5.2 的规定。 10.5.3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2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击30 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 /min; 3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 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并终止试验。 式中ΔS――50 击时的贯入度(cm)。 10.5.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N 可直接标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上,也可绘制单孔标准贯入击数N 与深度关系曲线或直方图。统计分层标贯击数平均值时,应剔除异常值。 10.5.5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值,可对砂土、粉土、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成桩的可能性等做出评价。应用N 值时是否修正和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公式在《桥涵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教材书中有,楼主去翻一番吧 、静力触探试验: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1.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完整报告一套

地基基础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 检测项目:振冲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委托单位: / 检测性质: 委托检测 检测日期: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地勘单位: / 施工单位: /- 试验: 审核: 签发: 目录 一、前言 (2)

二、检测规范、原理 (3) 三、工程慨述 (3) 四、工程地质概况 (3) 五、检测的仪器设备 (4) 六、试验点位的选取 (5) 七、检测结果 (5) 八、结论 (6) 附图表 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及P~S曲线图动力触探检测结果汇总表及曲线图 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声明: 1、报告无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经重新加盖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 4、报告涂改、换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5、对送样委托检测,检测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6、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工程纯地下室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一、前言 我公司受×××的委托,于年月日至日对×××工程纯地下室的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了动力触探检测;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目的:通过静载试验,模拟建筑物地基的实际受荷条件,测定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与变形参数。通过动力触探,对桩体进行评价,判定地基振冲碎石桩桩体的施工质量。

现根据试验数据与资料综合分析提交试验报告。 二、检测规范、原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1、静载荷试验:采用正方形承压板,压板面积为1、14m2,由千斤顶反力加荷,精密百分表测量沉降。根据沉降计算各测点承载力特征值。试验加荷共分8级,每级加荷后立即读记一次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均不得少于1、5小时,稳定标准为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 2、桩体检测:采用SH—30型钻机及N120动探配套设备,使用超重型动力触探,依据N120每10cm贯入的锤击数对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评价,判定成桩质量,其检测深度应与地基处理的深度相同。 三、工程慨述 该工程地基基础由×××公司设计。地基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径为900mm,桩距1、15m,排距0、996m,设计要求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 ≥250kPa,压缩模量E sp≥15MPa。振冲碎石桩地基施工由×××公司承担。由×××公司监理。 四、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市。本次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粉土、中砂与卵石层组成。 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