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手术器械技术审评规范修订-2012版

骨科手术器械技术审评规范修订-2012版

骨科手术器械技术审评规范修订-2012版
骨科手术器械技术审评规范修订-2012版

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2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的要求并结合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的特点,为规范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无源类常规手术器械,带电手术器械(如电动骨锯)不在此规范涉及范围内。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骨科手术器械(以下简称骨科器械)管理类别分为I类和II类,产品类代号为6810。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骨科器械的名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可按作用部位、适用范围、手术方式来命名,一般由多种类别器械组成,如:髋关节手术器械、膝关节手术器械、脊柱内固定手术器械等;另一类可按器械的结构、性能来命名,一般为单一类别器械,如:刀锥类骨科手术器械、剪锯类骨科手术器械等。

如按前种命名,应注重明确产品的各种组件和其具体性能要求;如按后种命名,应注重明确产品的适用范围和产品之间配合使用要求。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

应明确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三)产品工作原理

主要应用机械力学原理。

(四)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常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

GB/T 4340.1-2009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5132.5-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圆形层压管和棒第5部分:圆形层压模制棒

GB 4234-2003 外科植入物用不锈钢

GB/T 13810-2007 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

GB/T 2965-2007 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3621-2007 钛及钛合金板材

GB/T 3623-2007 钛及钛合金丝

YY/T 0149-2006 不锈钢医用器械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YY/T 0294.1-2005 外科器械金属材料第1部分:不锈钢YY/T 1052-2004 手术器械标志

YY 1122-2005 咬骨钳(剪)通用技术条件

YY/T 1127-2006 咬骨钳

YY/T 1135-2008 骨剪

YY 1137-2005 骨锯通用技术条件

YY 91071~91073-1999 平骨凿圆骨凿医用凿凿切性能测试方法平凿、圆凿

YY/T 91141-1999 骨科凿类通用技术条件

注:应执行产品适应的标准,并不局限于以上标准。(五)产品的预期用途

产品预期用途范例如下:

剪类:用于剪断骨、韧带、软组织或器械

钛网剪 钢丝剪

锯类:用于锯断骨。

骨锯

钩类:用于显露手术视野的各种拉钩。

骨钩

刮类:刮勺:刮除病灶用;骨膜剥离子:用于剥离骨膜;扩孔。

刮匙

骨膜剥离子

钳类:对骨的去除、夹持、撑开或压缩、或对植入物的塑形等。

持板钳 弯棒钳

钻、锥类:用于在骨上打孔、攻丝。

丝锥 丝锥

刀类:用于切除、截断骨。

骨刀

辅助工具类:导向器:作为骨科器械配套工具,起导向和组织保护作用;测深尺:主要用于测量孔的深度;持钉镊:用来夹取骨螺钉;打入器:用于打入骨科植入物;试模:用于临时复制骨形状;钢板弯曲扳手:用于接骨板折弯;紧固工具:用于紧固或卸下螺钉、螺母。

导向器测深尺

持钉镊打入器

试模钢板弯曲扳手

改锥

组合工具类:一般用于某项特定的临床用途,如髋关节置换手术工具等。

(六)产品的主要风险

骨科器械一般应考虑产品的材质、消毒要求和产品结构造成的不易清洗,电动骨钻、骨锯等有源器械还应考虑电气安全风险。(七)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

骨科器械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材料

应选择耐高温、无毒、不易生锈的材料。

如:咬骨钳(剪)的头部可选符合GB/T 1220规定的32Cr13Mo、30Cr13、40Cr13等材料,也可选用性能优于上述材料的材料;骨锯的锯片可采用GB/T 1220中规定材料及65Mn、60SiMn等材料制造;骨凿可采用GB/T 1220中规定的40Cr13和90Cr18MoV 等材料制造。

其它不锈钢材料应符合GB/T 1220或YY/T 0294.1或GB 4234的要求。

非金属材料:聚乙烯、硅胶、聚甲醛、聚四氟乙烯、夹布胶木等。

钛合金材料应符合GB/T 13810或GB/T 2965或GB/T 3621或GB/T 3623的要求。

材质证明(如有):如适用可包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可包含抗拉、屈服、延伸、抗弯等性能)等。

其它材料适用于手术器械的非主体部分时,应能满足高温高压灭菌要求。

以上为目前常用于骨科手术器械的材料及标准,本规范并不局限于以上要求,只要能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及国家的相关法规文件,也可用于骨科手术器械的生产。

2.硬度

产品硬度如有行业标准要求,应执行行标(如:YY 1122、YY/T 1127、YY/T 1135、YY 1137等);如无相应行标要求,企业可根据产品实际情况明确硬度要求,但应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如:咬骨钳(剪)热处理后的头部硬度为:30Cr13材料47 HRC~53 HRC,32Cr13Mo材料48 HRC~56 HRC,40Cr13材料50HRC~58 HRC,左、右两片头部硬度之差应不大于4HRC;片锯齿部表面硬度应不低于30HRC;骨凿热处理后的硬度为:头部20

毫米内:40Cr13材料50HRC~55 HRC,90Cr18MoV材料53HRC~58 HRC,其余部位不低于35HRC。

3.耐腐蚀性(如产品采用不锈钢为主体材料)

应耐腐蚀,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器械的用途不同,选择YY/T 0149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的相应评价方法。

4.外观

表面应洁净、光滑,无锋棱、毛刺、附着物等缺陷。

5.规格尺寸

应明确产品规格尺寸和公差。(可采用图表明示)

6.使用性能

各活动部件应活动自如,并应能满足使用要求。

7.表面粗糙度

产品表面粗糙度如有行业标准要求,应按行标执行;如无相应行标要求,企业可根据产品实际情况明确表面粗糙度要求,但应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如:咬骨钳(剪)的表面粗糙度:头部凹槽Ra≤0.8μm,光亮外表面Ra≤0.4μm,无光亮外表面Ra≤0.8μm;骨锯的锯片Ra≤0.8μm,齿部Ra≤6.3μm,手柄Ra≤1.6μm。

8.组件要求(如有)

如产品由多个部件组成,还应对各组件有相应具体要求。(八)产品的临床试验要求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时,应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规定》(国家局5号令)的要求。

(九)产品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

产品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应按照国家局10号令的相关要求。产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按YY/T1052制作。

产品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应明确产品使用前的消毒或灭菌方式;

2.应明确产品使用后的清洗方法;

3.应注明产品贮存环境要求;

4.应明确配套、组合产品使用方法。

(十)注册单元的划分

产品注册单元的划分按以下原则:

1.按同一手术类型划分(临床专家)

例:髋关节手术器械、膝关节手术器械等;

2.按性能、用途划分

例:刀类、锥类、剪类等。

如按照第二种划分原则,应符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要求。(十一)同一注册单元中典型产品的确定原则

典型产品的确定主要依据器械的材料、结构、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长径比、加工难度、使用量等因素。

(十二)常用的生产和检测设备

常用生产设备一般包括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

常用检测设备一般包括硬度计、千分尺、百分表、卡尺、粗糙度样块、耐腐蚀试验设备等。

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技术审评规范修订说明

本规范于2008年3月首次发布。三年来,通过日常审批、生产企业的反馈,我们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加有效的实施此规范,我们对规范进行第二次修订,现将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1.更新最新版本的相关引用标准。

2.调整第五部分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增加部分可能引用

到的标准。

3.调整钳类、剪类和刮类手术器械的适用范围。

4.增加非金属材料,钛合金材料的材质要求,提出了对其

他材料应用于手术器械非主体部分要求。

5.调整产品表面粗糙度要求。

6.调整了产品的硬度要求,明确了产品硬度可参考的标

准。

7.由于GB1220目前已有最新版本,不锈钢牌号有所变化,

本规范对此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里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一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脚跟)→在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部呈直角功能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伤员头部→助手检查伤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

骨科手术器械技术审评规范修订-2012版

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技术审评规范(2012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的要求并结合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的特点,为规范骨科手术器械类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无源类常规手术器械,带电手术器械(如电动骨锯)不在此规范涉及范围内。 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骨科手术器械(以下简称骨科器械)管理类别分为I类和II类,产品类代号为6810。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骨科器械的名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可按作用部位、适用范围、手术方式来命名,一般由多种类别器械组成,如:髋关节手术器械、膝关节手术器械、脊柱内固定手术器械等;另一类可按器械的结构、性能来命名,一般为单一类别器械,如:刀锥类骨科手术器械、剪锯类骨科手术器械等。 如按前种命名,应注重明确产品的各种组件和其具体性能要求;如按后种命名,应注重明确产品的适用范围和产品之间配合使用要求。 (二)产品的结构组成 应明确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三)产品工作原理 主要应用机械力学原理。 (四)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常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1220-2007 不锈钢棒 GB/T 4340.1-2009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5132.5-2009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圆形层压管和棒第5部分:圆形层压模制棒 GB 4234-2003 外科植入物用不锈钢 GB/T 13810-2007 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 GB/T 2965-2007 钛及钛合金棒材 GB/T3621-2007 钛及钛合金板材 GB/T 3623-2007 钛及钛合金丝 YY/T 0149-2006 不锈钢医用器械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YY/T 0294.1-2005 外科器械金属材料第1部分:不锈钢YY/T 1052-2004 手术器械标志 YY 1122-2005 咬骨钳(剪)通用技术条件 YY/T 1127-2006 咬骨钳 YY/T 1135-2008 骨剪 YY 1137-2005 骨锯通用技术条件 YY 91071~91073-1999 平骨凿圆骨凿医用凿凿切性能测试方法平凿、圆凿 YY/T 91141-1999 骨科凿类通用技术条件 注:应执行产品适应的标准,并不局限于以上标准。(五)产品的预期用途 产品预期用途范例如下: 剪类:用于剪断骨、韧带、软组织或器械

28种常用手术器械用途培训讲学

28种常用手术器械用 途

精品资料 01.弯血管钳:又称止血钳,用于分离、钳夹组织或血管止血,以及协助缝合。 02.直血管钳:又称止血钳,用于皮下组织止血。 03.直角钳:用于游离血管、神经、输尿管、胆道等组织及牵引物的引导。 04. 组织剪:简称弯剪,有长、短、尖、钝之分。用于游离、剪开浅部及深部组织。 05.线剪:简称直剪,用于剪线、敷料。 06.手术刀:由刀柄刀片构成,刀柄和刀片有多种型号,用于不同组织的切割和解剖。 07.手术镊: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和无齿两类,有长短、粗细之分用于夹持、辅助解剖及缝合组织。 08. 持针器:有不同长度及直弯之分,用于夹持缝针、协助缝线打结。 09.缝针:由针尖、针体、针眼三部分组成。针尖分圆针、三角针;针体有不同弧度,分直针、1/2弧、3/8弧3个弧度。用于缝合各种组织。 10.布巾钳:用于固定敷料,保护切口。 11.苛克钳:又称有齿直钳,用于夹持较厚组织及易滑脱组织,也可用于切除组织的夹持牵引。前端钩齿可防止滑脱,对组织的损伤较大,不能用作一般的止血。 12.组织钳:又称鼠齿钳、爱力司钳,用以夹持纱巾垫与切口边缘的皮下组织,也用于夹持组织或皮瓣作为牵引。 13.阑尾钳:用于夹提、固定阑尾或输尿管等组织。 14.肺叶钳:用于夹提、牵引肺叶,以显露手术野。 15.胃钳:用于钳夹胃或结肠残端。轴为多关节,力量大、压榨力强,组织不易脱落。 16.肠钳:分直弯两种,用于夹持肠管,齿槽薄、细,对组织压榨作用小。 17吸引器头:有不同长度,弯度及口径。用于吸出术野血液、体液及冲洗液,保持术野清晰。 18.取石钳:有各种弧度,用于夹持各种结石。 19.拉钩:又称牵开器,有不同形状、大小,用于牵开切口、显露术野,便于手术操作。拉钩种类繁多,大小、形状不一,根据手术部位、深浅进行选择。 (1)甲状腺拉钩:用于浅部切口牵开显露。 (2)爪形拉钩:用于牵开肌肉。 (3)腹部拉钩:用于牵开腹壁。 (4)直角拉钩:用于牵开腹壁及腹腔脏器。 (5)S拉钩:用于深部切口牵开显露。 (6)输尿管拉钩:用于牵开输尿管、血管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手术器械维护与保养

手术器械维护与保养 一、手术器械的循环过程: 使用→分类处理→清洗消毒→维护保养→打包→灭菌→存储→供应发放 二、器械使用后务必及时消毒清洗 1、如果污垢残留物留在器械上凝结后会使随后的清洁更困难。 2、器械的粘附材料(如填充材料)如果硬化在器械上会损坏器械。 3、如果器械长时间搁置不处理,污染物会腐蚀器械。 三、消毒清洗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冲击 1、碰撞冲击会损伤器械表面的镀铬层或钝化膜,降低器械的耐腐蚀能力。 2、碰撞冲击可能会导致精细器械与有刃口的器械受到损坏。 3、显微外科器械应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如存放在架子上或者盛放在合适的装置里处理。清洗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使用过大的力或压力,防止损坏器械。 4、对于刃口类的器械如剪刀、骨凿、钻头、刮匙等应存放在专门的容器内或盛放在合适的装置里单独处理,避免刃口受到损伤。 四、清洗过程注意事项 1、手工清洗时应使用软麻布、塑料刷或者清洁枪、压缩空气枪等方法,不能使用金属刷或冲洗试剂,避免器械受到损坏。橡胶与

塑料材料尤其需要特别小心地漂洗。为了避免产生水污点,清洗之后器械必须马上烘干。 2、绞接器械(如剪刀、钳子)消毒清洗前应将其打开,可以使器械得到更有效彻底的消毒清洗。对一些内部有腔或沟槽结构难以清洁的器械,如缝(吻)合器、内窥镜等产品,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指示的内容拆开器械后再消毒清洗。 3、采用成套设备对器械进行清洗时,应预先将器械处于张开与悬挂状态,使立体交叉喷淋的水柱能冲洗到器械的每个部位。若采用有孔的浅盘盛放器械清洗时,应注意盘内器械要交叉叠放,防止因堆放过多而影响清洗效果。 五、应首选高温高压蒸汽物理方法消毒灭菌 1、任何化学方法消毒灭菌对器械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有条件的单位应首选高温高压物理方法消毒灭菌,这样可有效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如果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采用化学方法消毒,但必须严格按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 2、电动类器械可用蘸了清洁消毒溶液的软麻布擦拭,也可用软刷子。在使用喷射消毒后,要保证用布料擦干。 3、电动类器械如果采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时,器械应保持干燥,表面不能有水滴或粘贴物,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六、采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时应特别注意 1、不能把器械浸入生理盐水中,因为与生理盐水暴露接触会引起点蚀与锈蚀。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 超过药面 3-5 厘米——浸泡( 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 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 单煎、烊化、 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 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 而定。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 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 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 2 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 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 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 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 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 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 6 号或 5 号筛。②干燥温度一 般不能超过 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 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 衣及包装 ( 2)注意事项: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完整

内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电除颤 [适应症]:1. 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2.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3.持续心房扑动。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5.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禁忌症]:1.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方法]:1.打开除颤器电源,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2.按3J/Kg电能充电。 3.在电极板上涂满导电胶,两电极分别紧压在右胸上部锁骨下和左乳头外侧腋前线胸壁相当于心尖区。 4.病人四周不应与人或金属物体接触。 5.暂停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气末按下放电钮除颤,观察ECG,继续行心肺复苏术。 6.一分钟后若室颤持续存在,可将电能增至5J/kg,再次除颤和用药。一般首次除颤电能成人为200J,第二次300J,第三次加至360J,为1-2J/Kg。 [注意事项]:1.胸外电除颤时,为防止胸壁电阻抗过大而阻碍足够的电能通过胸壁作用于心脏,应尽可能降低胸壁的电阻抗。如用性能优良的导电胶涂抹电极板与胸壁的接触面。适当用力将电极板紧压在胸壁上(10Kg/电极),并在呼气末放电除颤。2.遇有除颤不成功者,不应盲目反复电击,需考虑和纠正诱发室颤的原因及影响除颤效果的因素:(1)室颤时间长短;(2)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3)内环境紊乱,如酸中毒、低钾或高钾血症;(4)心脏大小和体重,可能与电击能量有关;(5)电极局部的阻抗。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方案

骨科常见手术操作规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适应征: 1. 股骨颈头下型或粉碎骨折者; 2. 6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Pauwel角大于70°者;3.股骨颈骨折经治疗失败,或股骨颈骨折病人不能配合治疗者;4.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颈已吸收,或股骨头缺血坏死, 髓臼及其软骨正常者; 5.股骨颈部良性肿瘤,不宜行刮除植骨者; 6. 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股骨颈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病人痛苦,可施行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禁忌证: 1. 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严重糖尿病患者; 3. 有全身感染病灶存在时; 4. 被臼破坏较重,或已有明显退行性变者; 5. 儿童、中青年不应作此手术。 术前准备: 1. 全面检查,了解心、肺、肝、肾的功能,并做相应治疗; 2. 患肢进行胫骨结节牵引或皮肤牵引1—2周;

3. 手术前一天开始应用抗生素; 4. 术前备皮、洗澡、更换内衣、洗肠等; 5. 摄X线照片检查,了解病变情况及选择与原股骨头相近大小的人 工股骨头;柄的粗细应略小于股骨上端髓腔的内径。 6. 特殊器械:除一般骨科器械外,还应准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器械。 (1)人工股骨头;(2)股骨头把持器;(3)股骨头锤入器;(4)股骨 头拔出器;(5)髓腔锤。 7. 麻醉:硬膜外麻。 8. 体位:侧卧,患肢向上,使患髋屈曲45°,以便术中活动肢体。手术步骤: 1.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其显露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带肌蒂骨瓣 植骨术。显露骼关节囊后壁后,将后关节囊作倒T字或十字形切开,即可显露骨折部。用股骨头拔出器,取出完整的股骨头。同时,用卡尺或两脚规测量股骨头的直径,以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再以钢丝线锯或骨刀截除股骨颈残端。 2. 修正股骨颈残端,使其基底部呈斜坡状,向前倾斜150,并保留 股骨矩基础上开始扩髓。 3.然后,将患肢尽力内旋,用粗细不等的髓腔锤扩大髓腔。 4.将已选好的人工股骨头,对准方向保持正常股骨的127°颈干角及 12°-5°前倾角,插入已扩好的做腔内。此时,将四个松质骨块嵌入人工股骨头柄的圆孔内,或用骨粘固剂。然后,用锤徐徐锤击

常用外科手术器械介绍

1、手术刀 分刀柄和刀片,用于切开组织。 2、手术剪 分线剪和解剖剪,尖头为线剪,用于剪线和敷料,钝头为解剖剪,用于分离、解剖、剪开组织。 3、手术镊 用于夹持组织,已利解剖及缝合。有不同的长度。镊的尖端分为有齿及无齿(平镊)。有齿镊用于夹持比较坚韧的皮肤、筋膜等。平镊用于夹持比较脆弱的胃肠壁、脏器等。 4、血管钳 血管钳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齿槽床。由于手术操作的需要,齿槽床分为直、弯、直角、弧形等。用于血管手术的血管钳,齿槽的齿较细、较浅,弹力较好,对组织的压榨作用与对血管壁及其其内膜的损伤亦较轻,称无损伤血管钳。常用的血管钳尖端为平端。尖端带齿者称有齿血管钳,多用于夹持较厚的坚韧组织已防滑脱,对组织的损伤较大。 血管钳对组织有压榨作用,不宜用其夹持皮肤、脏器及脆弱的组织。 5、缝合针 分直针和弯针;圆针和三角针。三角针前半部为三棱形,较锋利,用于缝合皮肤、软骨、韧带等坚韧的组织,损伤较大。圆针用于缝合血管和神经等 6、持针器 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靠近持针钳的尖端,若夹在齿槽床中间,则容易将针折断。一般应夹在缝针的后三分之一处,缝线应重迭三分之一以便操作。 7、组织钳 对组织的压榨较血管钳轻,一般用以夹持软组织,较不易滑脱。 8、巾钳 用于固定消毒巾。 9、海绵钳 分有齿和无齿,前者用于夹持敷料作消毒用、或放在盛消毒液的大口量杯或大口瓶内,便于供手术台下向台上传递物品之用。后者用于夹持肠管等组织。 10、拉钩 根据需要,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使用拉钩时,应以纱垫将拉钩于组织隔开,拉力应均匀,不能突然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有皮肤拉钩、甲状腺拉钩、阑尾拉钩、腹腔拉钩等。11、吸引头 常用的单管吸引头,用于吸除手术野的血液及胸、腹腔内液体等。套管吸引头则主要用于吸除腹腔内的液体,其外套管有多个侧孔,可避免大网膜、肠壁等被吸住堵塞吸引头。12、探针 普通探针用于探查窦道、瘘管、伤口和管腔。有槽探针用于窦道瘘管切开或脓肿引流时的引导工具 13、缝线 分为可吸收缝线及不吸收缝线两大类。 1.可吸收缝线类: 主要为羊肠线和合成纤维线。 (1)肠线:为羊的小肠粘膜下层制成,主要用于内脏如胃、肠、膀胱、输尿管、胆道等粘膜层的缝合(2)合成纤维线:适合于缝合腹膜、腱鞘等。 2.不吸收缝线类: 有丝线、棉线、不锈钢丝、尼龙线、钽丝、银丝、麻线等数十种。一般0→多0号丝线可用

消毒与灭菌及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消毒与灭菌及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产业外科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消毒灭菌 二、实验仪器设备 1、外科常规器械 组织镊、直舌钳、钝钝剪、尖尖手术剪、弯剪、眼科弯剪、眼科直剪、扩创器、止血钳、持针钳、巾钳、弯止血钳(肠钳)、组织钳(实验室无)。 2、缝针:三棱针、圆针 三、手术器械的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 ?当蒸气压力达到104.0~137.3kPa时,温度可达121~126℃。在此温度下维30min,即能杀死包括具有顽强抵抗力的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 物。 (2)化学药品消毒 ?新洁尔灭 0.1%皮肤、粘膜,浸泡器械。0.1% 新洁尔灭1000ml,5g医用亚硝酸钠,用于长期浸泡器械。物品上不可有有机物存在,不可与肥皂、碘酊、高锰酸钾和碱类药物混用。 ?酒精 70~75%,浸泡器械,特别是有刃器械,30min以上。 ?甲醛 10%,金属器械、塑料薄膜、橡胶制品、各种导管,浸泡,30min 以上。 (3)煮沸灭菌法 ?水煮沸3~5min,去除沉淀,将器械放入,第二次水沸后15min,可将一般细菌杀死,细菌芽孢则需60min。2%NaHCO3液可使水的沸点提高到102oC~105oC,并可防止金属生锈,但对橡胶制品有损害。 四、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 1.巾钳 前端弯而尖,似蟹的大爪,能交叉咬合,主要用以夹持固定手术巾,并夹住皮肤,以防手术中移动或松开。注意使用时勿夹伤正常皮肤组织 ? 2.尖尖剪 组织剪刀薄、锐利,有直弯两型,大小长短不一,主要用于分离、解剖和剪开组织,通常浅部手术操作用直组织剪,深部手术操作一般使用中号或长号弯组织剪。 扶剪发,反剪法,正剪法,垂剪法。 ? 3.止血钳 用于血管手术的止血钳,齿槽的齿较细、较浅,弹性较好,对组织的压榨作用及对血管壁、血管内膜的损伤均较轻,称无损伤血管钳。由于钳的前端平滑,易插入筋膜内,不易刺破静脉,也供分离解剖组织用。也可用于牵引缝线、拔出缝针,或代镊使用,但不宜夹持皮肤、脏器及较脆弱的组织。 用于止血时尖端应与组织垂直,夹住出血血管断端,尽量少夹附近组织。 握的姿势,左右手松开的方法,手术中如何携钳,结扎缝合时钳的尖端朝上。 ? 4.缝合针 A.圆锥形 B.传位形(三棱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药物临床试验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药物临床试验急救预案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在临床试验中规范、及时、合理地处理受试者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最大程度地保障受试者的生命安全。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中。 一、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强化培训,加强考核;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预防与控制 1、明确职责: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必须制定参加临床试验的各类人员 职责,所有参加试验的人员均应明确职责,按章办事,各负其责。 2、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均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 与试验有关的各项仪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医疗、检查操作均应制定相 应的标准操作规程,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培训和考核: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所有研究者和药品管理员均应参 加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培训考核;科室内部应在试验 正式开始前对其他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必须包括GCP法规和 各项标准操作规程。 4、加强观察和随访: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应密切观察或随访受试者 用药后出现的各种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给予 及时处理。 三.处理措施:

1、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应将其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时间、 持续时间、程度、处理措施、经过等记录于病案,评价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由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报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并由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报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不良事件处理措施:发现不良事件时,研究者应立即处理并向科室负责人 报告,根据病情决定必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决定是否中止临床试验观察。 所有不良事件都应追踪调查,详细记录处理经过及结果,直到妥善解决或病情稳定,若化验异常者应追踪至恢复正常。追踪随访方式可以根据不良反应事件的轻重选择住院、门诊、家访、电话、通讯等方式。 3、严重不良事件处理措施: (1)报告:研究者应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迅速通知受试者损害和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如在节假日或夜间,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医院医疗行政总值班工作人员,由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组长或总值班通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应当在24小时内向医学伦理委员会、申办者、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处(司)、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组报告;紧急情况,包括严重、特别是致死的不良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包括电话、传真、特快专递、E-mail等)报告上述部门。 (2)紧急破盲:研究者在得到科室负责人批准后,从“试验药品管理员”处领取并拆封随药品下发的应急信件,查明所服药品的种类并及时抢救。需会诊时由受试者损害和突发事件处理小组或总值班紧急联系相关科室,必要时送ICU。已破盲的受试者将被中止试验。 (3)记录:研究者应在原始病案和CRF表中记录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损害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程度、处理措施和经过等,保证记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填写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签名并注明日期;在原始记录中应记录时间、报告方式(电话、传真、书面)以及报

骨科手术器械准备

骨科 膝关节置换:骨备四件、克克钳、护皮膜(多)、止血带、电刀、吸引器、绷 带、电刀、电钻、下肢器械盒、骨撬、电池、骨水泥、冰盐水、50ml注射器、球式灌洗器、输血器、布包(多)、骨刀(直、弯、宽)、1#可吸收线(多)、双手套、纱布绷带(多)、髋关节包、骨蜡 自备:万古霉素、外来器械、氨甲环酸、钉皮机 鸡尾酒:罗哌两支、地米两支、NS50ml 髋关节置换:侧卧位、外来器械、外来电钻、骨刀(直、弯)、骨备四件、 骨撬、克克钳、克氏针、无菌绷带、护皮膜、双手套、纱布(多)、10ml、50ml 注射器、碘酊消毒、髋关节拉钩、电钻、引流装置、1#、0#可吸收线 自备:氨甲环酸、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钉皮机 椎间盘突出狭窄、滑脱:俯卧位、棉片、护皮膜、电刀、纱布(多)、止血 棉、5ml、10ml注射器、咬骨钳、骨蜡、引流管、骨撬、骨剥、腰椎包、脊柱包、骨刀、4#、7#丝线、尖、圆刀片、冰盐水、1#可吸收线(多)、C臂、敷料包(多) 腰椎暴裂骨折钉棒内固定:俯卧位、棉片、护皮膜、电刀、纱布(多)、止 血棉、5ml、10ml注射器、咬骨钳、骨蜡、引流管、骨剥、腰椎包、脊柱包、骨刀、4#、7#丝线、尖、圆刀片、双极、1#可吸收线(多)、C臂、敷料包(多) 腰椎内固定取出:俯卧位、取出器械、腰椎包、电刀、皮针、4#、7#丝线、20ml注射器、溢流管、套针、1#可吸收线 骨盆骨折:平卧位、护皮膜、电刀、纱布(多)、止血棉、髋关节拉钩、腹壁 拉钩、电钻2、持骨钳、三抓、小S、骨元针、直角拉钩、直角钳、骨蜡、卡丝钳、10ml注射器、1#可吸收线、 骨盆骨折(骨二):漂浮卧位、侧卧垫、小垫子、腿架、术中备血、普包、 骨备四件、电钻*2、克氏针、无菌绷带、布包(多)、外来器械、大S、骨刀、骨剥、骨撬、直角拉钩、刀片*2、50ml注射器、电刀、吸引器个三套、克克钳、引流袋、输液器*2、自备氨甲环酸

手术器械的包装方法

手术器械的包装方法(一)棉布类包装方法 【目的】 建立无菌屏障,抵抗微生物、尘埃粒子和水等作用,提供储存安全期,可以无菌移动,同时对器械有保护作用,避免器械在搬运中损坏。 【用物准备】 双层外包布、双层内包布、器械包、器械串、篮筐或带孔托盘、吸水巾或吸水纸、一次性无纺布、硅胶管、剪刀、锐利器械保护套、封包胶带、胶带切割器、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化学指示物等。 【操作方法与程序】 1.清洁包装台面,准备用物。 2.根据回收或清洗清单书写或打印灭菌标识。 3.检查包布、器械的清洗质量及功能。 4.将包内物品进行装配并核对器械种类、规格和数量。 5.在篮筐或托盘底层平铺吸水巾/吸水纸或一层治疗巾,用器械串或消毒钳等按照器械的大小、构造顺序将器械串在一起(开口、弯头朝向一致),并合理摆放在篮筐或托盘中。

6.将篮框或托盘放在包布中央,将两张包布分层、分别进行双重闭合式的包装。包的中央内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7.根据体积、重量,包外用两条胶带进行封包。 8.将灭菌标识粘贴在外层包布的封口处。 【质量标准】 1.器械、容器光洁,功能良好,无血渍、污渍、水垢、锈斑及缺损等。玻璃制品清晰透明、无裂痕。橡胶制品洁净、干燥、不粘连、不变形。器械轴节打开、扣齿一扣,换药碗、弯盘不对扣。剪刀轴节打开,锐利器械锐利部部套上防护套保护。穿刺针配套适用、针尖锐利无钩、针梗通常无弯曲,各种穿刺针拔出枕芯,套上防护套(硅胶或医用纸)。棉球用方纱包裹或放置于小药杯内,缝合针别于一次性使用无纺布上。 2.包布清洁、干燥、平整、无毛絮、无破损、无缝补等。 3.包装摆放合理、包装严密,松紧适宜。标识内容齐全包括:品名、灭菌日期、失效期、包装操作者、质检者、锅号、锅次、灭菌操作者等内容。 3.标识清晰、正确、完整、正确无误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4.标识粘贴在封口处,强调撕毁无效的原则。 5.各类器械包不宜过大,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时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时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重量不超过7kg。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2016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016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新编临床常用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主编冯雁杨顺秋金丽芬制定) 【评估】 1、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要分秒必争,患者的评估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3、有无禁忌证: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屏风或布帘、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元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仰卧位。 【方法】 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的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秒)→双手拍击患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唤(喂/ 呼姓名,您怎么啦)→呼救(快来人啊)或请人拨打“120”,记录时间,安置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在病室内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部下垫复苏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有无呼吸、颈动脉搏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喉结旁开两

横指部位,判断时间5—10秒→无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处(男性为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1/ 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地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头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 压额手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颏→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秒/分,使患者胸廓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连 续2次(吹气频率为成人10—12次/分)。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共计5个循环在2分钟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和呼吸情况→若无搏动,继续心肺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除复苏板,头部垫枕→记录时间→洗手→继续后期高级生命支持。

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介绍

第一节骨伤科常用手术器械介绍 骨科手术与外科其他手术一样,是一门专项技术,除一些通用器械外还需要一些专用手术器械,因为骨科器械种类繁多,不能一一介绍,因此将一些常用手术器械做一简单介绍。 一·牵开器 牵开器即称拉钩。为了充分显露手术野,使手术易于进行,并保护组织,避免意外损伤,骨科手术除了应用一些普通的牵开器外,还可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选用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牵开器,如胫骨牵开器(图2-1)和自动牵开器(图2-2)等。胫骨牵开器的弧形圆头可插入骨干之下,在手术中保护周围软组织。于施行截骨术时,因骨干之下,已有自两侧插入的胫骨牵开器的两个弧形圆头存在,故锋利的截骨刀刃就不至于在截断骨干后损伤其下之软组织(图2-3)。在作脊柱手术时,应用自动牵开器除可充分显露手术野,并有压迫软组织,协助止血的作用。在其他一些手术中,应用自动牵开器,可以减少助手人数。 二·骨膜剥离器 骨膜剥离器又称骨膜起子或骨膜剥离质。应用骨膜剥离器,可将附着于骨面上的骨膜及软组织自骨面上剥离下来。骨膜剥离器有多种不同形状,其刃的锐利程度亦有所不同,常用者如(图2-4)所示。 三·持骨器 持骨器又称持骨钳或骨把持器。持骨器用以夹住骨折端,帮助骨折复位并保持复位后的位置,以便于进行内固定。有骨钳和骨夹两种

形式(图2-5) 四·骨钻和钻头 有手摇钻(图2-6)及电动钻(图2-7),气钻等。前者构造较简单,只能用于在骨上钻洞。其优点为灭菌方便;又因其转动速度较慢,不产生高热,故不致引起钻孔周围组织“灼伤”。后者构造复杂,维护要求较高。电动钻,气钻除可用于钻洞外,还附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不等的锯片。除去钻头,装上锯片后,即成电动锯,气锯,可用于采取植骨片和截骨等。电动钻和气钻还附有修整骨面的附件,故适用范围较广,对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帮助。常用的钻头有15号至45号等不同直径。在选用钻头时,必须与螺丝钉相匹配。 五·骨锤 骨锤的用途是敲击功能,直接敲击或间接敲击。分通用骨锤和专用骨锤。一般专用骨锤是配套专门工具使用,通用骨锤则应用广泛。锤头部分多用金属制成,既有硬木或聚乙烯做锤头表面(图2-8)。骨锤一般按其重量及大小等分成不同型号。轻型主要用于指骨,趾骨及小关节的手术;中型主要用于尺,桡骨及脊骨手术;重型用于股骨,胫骨,肱骨和大关节的手术。 六·骨凿和骨刀 骨凿(图2-9)的头部仅有一个斜坡形的刃面。骨凿之刃面不仅短而粗,因此在操作时有凿裂骨片的危险。骨凿主要用于修理骨面和取骨。骨刀则由两个相等坡度的斜面相遇于一个刀口而构成。主要由于截骨和切骨。有各种形状及型号之骨凿和骨刀。

常用手术器械识别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常用手术器械识别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常用手术器械辨识与使用(1) 项目描述 正确辨认和熟练使用、传递常用手术器械;说出常用手术器械的主要用途,器械清洁、保管方法,使用注意事项。 技能要求 能根据指定的手术案例正确准备手术用物;正确识别各种常用手术器械并说出其主要用途;熟练管理手术台与传递手术器械与物品;与巡回护士一起于术前、术后准确清点手术器械、物品并记录;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无菌观念。 操作规范 常用手术器械名称及用途,管理与传递 一、手术刀:由刀片和刀柄组成,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性质不同而更换不同大小和和形状的刀片。刀片的末端刻有号码,常用型号为20~24号大刀片,适用于大创口切割;9~17号属于小刀片,适用于眼科及耳鼻喉科。根据刀刃的形状分为园刀、弯刀、球头刀及三角刀。刀柄根据长短及大小分型,其末端刻有号码,一把刀柄可以安装几种不同型号的刀片(如图1、表1)。 图1 各种手术刀片及手术刀柄

表1 手术刀型号、刀柄、刀片用途表 型号长度惯称安装刀片用途3 4 7 3L * 4L * 125 140 160 200 220 小号刀柄 普通刀柄 细长刀柄 长3号刀柄 长4号刀柄 小刀片(20号以下) 中大号刀片(20号以上) 小刀片 小刀片 小刀片 浅小部割切 浅部割切 深部割切 深部割切 深部割切安、取刀片法:使用手术刀将刀片安装在刀柄上,刀片安装宜采用持针钳夹持,避免割伤手指,安装时,用持针钳夹持刀片前端背侧,将刀片与刀柄槽对合,向下嵌入;取下时,再以持针钳夹持刀片尾端背侧,稍稍提起刀片,向上顺势推下(图2)。 图2 安、取刀片法 传递方法:刀锋朝上,手持刀柄中上部,以柄轻拍手术者的手掌,以示有器械传递。或用专用容器放置间接传递。 正确的执刀方式有四种(图3): 1.持弓式:最常用的一种持刀方式,用于各种胸腹部皮肤切开、腹直肌前鞘切开等,其动作涉及整个上肢,而力量主要在腕部。 2.执笔式:用于切开短小切口,用力轻柔而操作精细,如解剖血管、神经、腹膜等,其动作和力量主要在手指。 3.握持式:用于切开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开,如截肢、切开较长皮肤切口等。

最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肿瘤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 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2.凡是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3.检查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5.建立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6.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8.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9.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0.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11.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