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州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惠州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惠州乡村人才振兴

工作方案

惠州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根据《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惠市委发〔〕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党管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各项建设紧密结合,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类人才形成合力,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各阶段任务,创新乡村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工作机制,到2020年,建立起全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基本实现乡村实用人才充分、专业人才门类齐全、重点领域人才结构合理,人才能稳定留在乡村,全域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22年,基本实现50岁以下从业人员全员技能培训,全市基本建立起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和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并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二、重点措施

(一)加强各类乡村人才培养工作

1、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体系,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实行分类、分级、分层培训,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专业人才评价标准,重点突出对其在农业技术推广、带头致富、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发展经济、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贡献的评价。到底,培育认定200名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市农业局、各县区)

2、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院校、培训机构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发“东江菜师傅”工程、家庭服务业培训工程等涉农特色培训项目,支持有意愿的农民群众经过专业培训后回乡开办农业特色企业或外出就业创业。支持有条件的返乡下乡创业企业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注重职业素养、实用技术等培养,培育适应返乡下乡企业需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到2020年,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到二三产业就业。(市人社局、各县区)

3、培训乡村专业人才。贯彻落实省乡村工匠培训和职称评定办法,结合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或传统手工艺等,组织开展乡村工匠项目培训。探索在惠州学院、市技师学院、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和市广播电视大学等院校开设乡村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和课程,针对性培养充实我市专业人才队伍。,推动惠州学院、惠州工程技术学校等院校开设乡村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启动招生。各职能管理部门加大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旅游人才、农村经营管理者、农村规划设计师、农村教师、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农业机械化、农林牧渔业人员、农技推广员、养老护理员、农村文体协管员、社会工作者、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海渔局、市卫计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各县区)

4、加大力度培养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支持涉农单位申报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加大涉农专业博士后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乡村人才职称评定机制,启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完善评价机制,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分类类别和评定范围,打通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专业技术资格的障碍。(市人社局、各县区)

(二)畅通人才流入乡村机制

5、创新人才政策引进“双高人才”。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推动引进乡村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按照相关政策优先予以激励扶持。贯彻落实“扬帆计划”,大力支持龙门县引进急需紧缺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金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龙门县)

6、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扶持返乡创业,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帮助返乡下乡创业者提升创业素质能力。组建由农业技术专家、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头人、天使投资人、专家学者等对返乡下乡创业者分类、分阶段指导。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扶持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落实返乡下乡创业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纳入相关创业补贴范围,推广“政府+银行+保险”或“政府+银行”等多种融资模式返乡下乡创业企业。(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局、各县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