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卤素》单元测试题

《卤素》单元测试题

《卤素》单元测试题
《卤素》单元测试题

《卤素》单元测试题 姓 名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氟、氯、溴、碘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B .氟、氯、溴、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依次增多 C .氟、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相同

D .氟、氯、溴、碘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分别与惰性气体氖、氩、氪、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2. 下列化学反应的情况及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氯气一般通过氯离子的氧化反应来制备B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 2C .氯水受日光照射能分解产生氯气D .Cl 2只能作氧化剂

3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4.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大量Cl -的是( )A .KClO 3 B .KCl C .AgCl D .KClO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粗食盐晶体,久置常结块,是因粗食盐中含氯化镁、氯化镁潮解 B .氯化氢能很容易做喷泉实验,是因为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C .食用精盐是纯氯化钠

D .硫酸氢钠的水溶液是酸性的

6. 氯气与水反应时,其中水是( )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7. 加入AgNO 3 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再加稀HNO 3 沉淀不消失的是( )

A .NaBr 溶液

B .液氯

C .Na 2CO 3 溶液

D .氯水

8. 将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的颜色( )A .由蓝变红 B .由蓝变白

C .由蓝变红再变

D .无明显变化

9. 下列变化加入适当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10. 为了证明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下列方法能成功的是( )(1) 通入水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2) 用蓝色石蕊试纸接触该气体(3) 使气体接触空气,看是否出现白雾(4) 使气体溶于水,加入锌看气泡

A .(1) (2)

B .(3) (4)

C .(2) (3)

D .全不能

11. 氯化氢是( )A .离子化合物,极易溶于水B .共价化合物,密度稍大于氯气C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能电离D .共价化合物,在水中能电离

12. 用以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HCl 气体的溶液最合适的是( )

A .浓H 2SO 4

B .饱和Na 2C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饱和NaHCO 3溶液

13. 把9.5g 氟气,通入90.5g 水中,若这些氟气完全被水吸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9.5%

B .10%

C .10.4%

D .16.4%

14. 将过量的氯气通入溴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然后把混合溶液蒸干,再将剩余残渣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是( )A .溴的单质B .碘的单质C .NaCl 和NaBrD .NaCl

15.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 .把氟气通入到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氯B .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出碘C .用碘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碘化氢D .用氟化钙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氟化氢

二、填空题(共20分)

16. 卤素包括_________,它们在跟金属反应时容易________电子,卤素本身被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它们是________剂.

17. 新制成的氯水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长久放置的氯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8. 溴水呈______色,加入少量有机溶剂苯,振荡后静置,则上层呈_______色,下层呈_______色,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这种操作叫______.

19. 在O 2、H 2、Cl 2、HCl 、HF 、HBr 、HI 、CO 、CO 2等气体中

-422

-22

A MnO M O

B HCl H

C 2Br Br

D HClO O n .→ .→.→ .→

(1) 无色、无刺激性气味,但有毒的是_________________.(2) 有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在其水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是___________.(5) 常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_,常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_.(6) 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_____.(8) 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6分)

20. A、B、C、D、E五种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确定A、B、C、D、E各为什么物质(2)写出C→D、D→E、E→C、C→A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 7分)

21.在盛有氯气的五个集气瓶中,分别做以下实验:(A)把一束细铜丝灼热后,立即放入集气瓶①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颗粒,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把少量水注入集气瓶中,用毛玻璃片把瓶口盖住,振荡,所得溶液呈____色.(B)将燃着的氢气慢慢地插入集气瓶②中,现象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C)把燃着的红磷放进集气瓶③中,现象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D)将少量石蕊溶液注入集气④中,见溶液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E)将10mL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注入集气瓶⑤中,振荡,见溶液呈_______色.离子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共7分)

22.用HCl质量分数为36%(密度为1.18g/cm3)的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到KI溶液中,如果得I2 6.35g,试求反应中被氧化的盐酸为多少毫升?

4.(05天津)A和B均为钠盐的水溶液,A呈中性,B呈碱性并具有氧化性。下述为相关实验步骤和

实验现象:

请回答:⑴出A、B和C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⑵依次写出A→D和D→E(E中含有某+5价元素的含氧酸根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将SO2气体通入K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由F→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⑴NaI NaClO AgI

⑵2I—+ ClO—+ H2O == I2 + Cl—+ 2OH—I2 + 5ClO—+ 2OH—== 2IO3—+ 5Cl—+ H2O

⑶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4H+ ⑷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卤素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C 2. A 3. B 4. B 5. C 6. D 7. A 8. C 9. C 10. D 11. D 12. D 13. C 14. D 15. D

二、 填空题16. F 、Cl 、Br 、I(At);得;还原;氧化17. Cl 2、HCl 、HClO 、H 2O ;HCl H 2O

18. 橙黄;橙红色;无;Br 2在苯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萃取.

19. (1) CO (2) Cl 2 (3) O 2 H 2 CO (4) Cl 2 (5) O 2 Cl 2 ; H 2 CO

(6) Cl 2 HCl HBr HI HF CO 2 (7) Cl 2 HCl (8) H 2 CO 三、 简答题 20.(1)A 为Cu 、B 为CuCl 2、C 为CuCl 2溶液、D 为Cu(OH)2沉淀、E 为CuO 固体.

(2)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CuCl 2+2NaOH=Cu(OH)2↓+2NaCl

Cu(OH)2 △ CuO + H 2O CuO+2HCl=CuCl 2+H 2O CuCl 2+Fe=FeCl 2+Cu

四、 实验题21.(A)Cu 丝继续红热,生成棕黄色的烟; CuCl 2晶体;Cu + Cl 2 △

CuCl 2 ; 蓝

绿 (B )H 2继续燃烧,火焰苍白色;H 2 + Cl 2 点燃 HCl (C )生成大量白色烟雾;2P + 3Cl 2 点燃 2PCl 3 PCl 3 + Cl 2 = PCl 5 (D )变红;褪色;22 (E)无;Cl 2+2OH -=ClO -+Cl -+H 2O 五、 计算题22. 解:I 2 ~ 2HCl

127×2 2×36.5

6.35 1.18×36.5%V

解得V=4.3(mL)答:(略)

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版)

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一、选择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 D.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 锦州解放 B. 徐州解放 C. 南京解放 D. 北平解放 3.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 是下列哪次战役()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 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这座城市是() A. 北平 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土豪, 分田地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要和平,争民主 6.高明在学习 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 北伐战争 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7.毛泽东的诗篇中,反映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实施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是() A.黄洋界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 护国战 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 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挺进大别 山 B. 辽沈战役 C. 百万雄狮过长江 D. 横扫大西南 10.下图反映 的历史事件是() A. 淮海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11.《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 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所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A. 使人 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D.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2.下图是三大战役中以徐

《卤素》单元测试题

《卤素》单元测试题 姓 名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氟、氯、溴、碘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B .氟、氯、溴、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依次增多 C .氟、氯、溴、碘的原子结构相同 D .氟、氯、溴、碘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分别与惰性气体氖、氩、氪、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2. 下列化学反应的情况及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氯气一般通过氯离子的氧化反应来制备B .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 2C .氯水受日光照射能分解产生氯气D .Cl 2只能作氧化剂 3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4.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大量Cl -的是( )A .KClO 3 B .KCl C .AgCl D .KClO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粗食盐晶体,久置常结块,是因粗食盐中含氯化镁、氯化镁潮解 B .氯化氢能很容易做喷泉实验,是因为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C .食用精盐是纯氯化钠 D .硫酸氢钠的水溶液是酸性的 6. 氯气与水反应时,其中水是( )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7. 加入AgNO 3 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再加稀HNO 3 沉淀不消失的是( ) A .NaBr 溶液 B .液氯 C .Na 2CO 3 溶液 D .氯水 8. 将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试纸的颜色( )A .由蓝变红 B .由蓝变白 C .由蓝变红再变 D .无明显变化 9. 下列变化加入适当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10. 为了证明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下列方法能成功的是( )(1) 通入水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2) 用蓝色石蕊试纸接触该气体(3) 使气体接触空气,看是否出现白雾(4) 使气体溶于水,加入锌看气泡 A .(1) (2) B .(3) (4) C .(2) (3) D .全不能 11. 氯化氢是( )A .离子化合物,极易溶于水B .共价化合物,密度稍大于氯气C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能电离D .共价化合物,在水中能电离 12. 用以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HCl 气体的溶液最合适的是( ) A .浓H 2SO 4 B .饱和Na 2C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饱和NaHCO 3溶液 13. 把9.5g 氟气,通入90.5g 水中,若这些氟气完全被水吸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9.5% B .10% C .10.4% D .16.4% 14. 将过量的氯气通入溴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然后把混合溶液蒸干,再将剩余残渣灼烧,最后留下的物质是( )A .溴的单质B .碘的单质C .NaCl 和NaBrD .NaCl 15.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 .把氟气通入到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氯B .用酒精从碘水中萃取出碘C .用碘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碘化氢D .用氟化钙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氟化氢 二、填空题(共20分) 16. 卤素包括_________,它们在跟金属反应时容易________电子,卤素本身被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它们是________剂. 17. 新制成的氯水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长久放置的氯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8. 溴水呈______色,加入少量有机溶剂苯,振荡后静置,则上层呈_______色,下层呈_______色,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这种操作叫______. 19. 在O 2、H 2、Cl 2、HCl 、HF 、HBr 、HI 、CO 、CO 2等气体中 -422 -22 A MnO M O B HCl H C 2Br Br D HClO O n .→ .→.→ .→

点火系统复习题

第六章、发动机点火系统复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点火系统,大致可分为传统点火系统、晶体管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和磁电机点火系统。 2、点火系的作用就是;将蓄电池或发电机的低压电变成高压电,再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顺序点燃气缸内混合气,使发动机运转。 3、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点火开关及辅助装置等组成。 4、断电器的作用是接通与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中的电流,以便在铁心中产生变化的磁场,供次级绕组升压。 5、配电器的作用是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点火顺序,配送至各缸的火花塞。 6、点火提前装置包括离心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真空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和辛烷值选择器。 7、电容器的作用是减小触点断开时的电火花,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次级电压。 8、蓄电池点火系的低压电路电流走向为:蓄电池正极→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初级绕组→断电器活动触点→断电器固定触点→分电器壳体搭铁,流回蓄电池负极。 9、蓄电池点火系的高压电路电流走向为: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蓄电池正极→蓄电池→接地→火花塞侧电极→火花塞中心电极→高压导线→配电器侧电极→分火头→配电器中心电极→点火线圈次级绕组。 10、附加电阻是一个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它串联在低压电路中。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初级电流减小,但同时附加电阻的电阻值却因温度降低而减小,故又使初级电流下降较少。这样附加电阻就起了保持初级电流基本稳定的作用。 11、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12、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是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断电器凸轮与分电器轴的相对位置方法来实现点火提前自动调节的。 13、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的作用是随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是通过改变触点与凸轮的相位关系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14、点火提前角过大(即点火过早),会使气缸内压力在压缩行程急剧升高时,给正在运动的活塞所造成的阻力增大,不仅会使发动机功率降低,而且还会出现发动机运转不平稳现象。 ※15、点火提前角过小(即点火过迟),则混合气一面燃烧,活塞一面下行,燃烧过程是在气缸容积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进行,使炽热的气体与气缸壁接触面积增大,气体最高压力降低,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上升。 16、点火线圈按磁路形式,可分为开磁路点火线圈和闭磁路点火线圈。闭磁路点火线圈的优点是漏磁少,磁路的磁阻小,损失少,能量转换率高,正在推广使用。 ※17、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的触发方式常用的有磁脉冲式、霍尔效应式、光电式和振荡式四种。 18、磁脉冲式电子点火系统又称磁感应式电子点火系统,特点是用磁脉冲信号替代传统的断电器。 19、无触点半导体点火系是用传感器代替断电器触点产生点火信号,一般由传感器(也称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配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 20、蓄电池除了向用电设备供电外,还相当于一个较大的电容器,能吸收电路中出现的瞬时过电压,以保护电子元件不被击穿。 21、蓄电池主要由极板、隔板、电解液和壳体组成。 22、极板分正负两种:正极板上所附的活性物质为PbO2,负极板上所附的活性物质为Pb 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就是靠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解放战争试题及答案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任务是国内斗争。”你认为此斗争主要集中在() A. 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B. 内战与和平之争 C. 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之争 D. 是否争取外援之争 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3. 国民党民主派柳亚子先生赋诗称颂毛泽东赴的某一行动是“霖雨苍生”、“弥天大勇”。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去()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长征 D. 重庆谈判 4.毛泽东在一次出行前,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你知道毛泽东这次出行的目的地是() A.上海B.广州C.重庆D.西安 5.“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 A.蒋介石B.毛泽东C.周恩来D.王若飞 6. 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政治欺骗 B. 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 共产党不应该同骗子谈判 D. 谈判有一定成果 7.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下列哪一史实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 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全面内战的爆发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8.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说明国民党() A. 内战是真,和谈是假 B.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根本不把中共放在眼里 D.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9.在历史课本剧晚会上,《西安和平谈判》《重庆谈判》两块节目中。你会看哪一人物都曾出场()

卤素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卤素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铁罐存放液氯 B.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制取氯化氢 C.氯气氧化性很强,一般都能将还原剂氧化为它的最高价态D.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氯元素只有-1价和+7价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3.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溶液变成橙黄色,再向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四氯化碳后,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 A.Cl-B.Br- C.I-D.Fe2+ 4.(双选)实验室里保存下列试剂有错误的是() A.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玻璃瓶中 B.氟化氢水溶液有剧毒,盛放在磨口玻璃瓶中 C.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封的棕色瓶中 D.碘易升华,保存在盛有水的棕色试剂瓶中

5.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A.碘水B.溴水 C.碘化钾溶液D.氯气 6.(双选)下列试剂能鉴别NaCl、NaBr、NaI三瓶无色溶液是() A.AgNO3和稀HNO3B.氯水和CCl4 C.石灰水D.碘水和淀粉 7.向一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某液体,振荡后能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的现象。则加入的液体是() A.水 B.碘化钾淀粉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8.(双选)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用溴水作试剂可以将下列各组中的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水、汽油、酒精 B. AgNO3、NaOH、KI C. NaCl、NaBr、NaI D.汽油、酒精、NaOH 9.在含有NaBr和NaI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把溶液蒸

集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版本

高一数学集合测试题 总分15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 1.下列集合的表示法正确的是( ) A .实数集可表示为R ; B .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可表示为{} (,)0,,x y xy x R y R ≤∈∈; C .集合{}1,2,2,5,7; D .不等式14x -<的解集为{}5x < 2.对于{,(3)0,(4)0,x x Q N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4 B. 3 C. 2 D. 1 3.集合{},,a b c 的子集共有 ( ) A .5个 B .6个 C .7个 D.8个 4.设集合{}{}1,2,3,4,|2P Q x x ==≤,则P Q =( ) A .{}1,2 B .{}3,4 C .{}1 D .{}2,1,0,1,2-- 5.下列五个写法:①{}{}00,1,2;∈②{}0;??③{}{}0,1,21,2,0;? ④0;∈?⑤0??.=?其中错误..写法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6.已知全集{}{}|09,|1U x x A x x a =<<=<<,若非空集合A U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9a a < B .{}|9a a ≤ C .{}|19a a << D .{}|19a a <≤ 7.已知全集{}{}1,2,3,4,5,6,7,8,3,4,5U A ==,{}1,3,6B =,则集合{}2,7,8C =是( ) A .A B B .A B C .()()U U C A C B D .()()U U C A C B 8.设集合(]{} 2,,|1,M m P y y x x R =-∞==-∈,若M P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m ≥- B .1m >- C .1m ≤- D .1m <- 9.定义A-B={} ,,x x A x B ∈?且若A={}1,2,4,6,8,10,B={}1,4,8,则A-B= ( ) A.{}4,8 B.{}1,2,6,10 C.{}1 D.{}2,6,10 10.集合{}{} 2 2 ,1,1,21,2,34,A a a B a a a =+-=--+{}1,A B ?=-则a 的值是( ) A .1- B .0或1 C .0 D . 2

点火系统习题

项目6点火系 一、选择题 1.作用于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电压一般为( D)。 A.220V B.380V C.1000~ 1800V D.0000~ 15000V 2.为保证火花塞易于跳火,应使点火瞬间火花塞的中心电极为(B )。A正极B.负极C.正、负不一定D.正、负无所谐 3.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的关系一般应为(A )。 A.1:1 B.1:2 C.1:6 D.不一定 4.分电器轴的旋转速度与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为(B) A.11 B.1:2 C.2:1 D.1:6 5.点火过早会使发动机(B )。 A.过热 B.功率下降 C.燃油消耗率下降 D.排气管冒黑烟 6.点火过迟会导致发动机(A)。 A.排气管放炮 B.耗油率下降 C.化油器回火 D.曲轴反转 7.传统点火系与电子点火系统最大的区别是(B )。 A.点火能量的提高 B. 断电器触点被点火控制器取代 C.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应用 D. 点火线圈的改进 8.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由(B )直接驱动点火线圈进行点火。 A. ECU: B.点火控制器: C.分电器: D. 转速信号 9.一般来说,缺少了( C)信号,电子点火系将不能点火。 A.进气量: B. 水温: C. 转速, D.上止点 10.点火闭合角主要是通过(B )加以控制的。 A.通电电流: B. 通电时间: C. 通电电压: D. 通电速度

二、判断题 1.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距离越大,气缸内的压力越低、温度越低,则所需击穿电压越高。( √) 2.为保证火花塞易于跳火,火花塞的电流应从侧电极流向中心电极。(√) 3.分电器轴是发动机曲轴直接驱动的。(×) 4.点火线圈的高压电是在断电器触点闭合的瞬间产生的。(×) 5.不同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是不同的,但同一台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却是恒定的。(×) 6.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白动调整最佳点火时刘的装置是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7.点火过早会使发动机过热。(√) 8.发动机的转速越高,点火提前角应越大;发动机的负荷越小,点火提前角应越小。(×) 9.要使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就应在活塞到达上止点的那一时刻点燃混合气。(×) 10.配电器上分火头总是与配电凸轮同步旋转的,所以它们与分电器轴也总是同步旋转。(×)11.从配电器侧插孔引出的高压线应按发动机从前向后顺序与各缸火花塞的中心电极相连。(×) 12.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一般无点火提前装置。(√) 13. 一般来说,缺少转速信号,电子点火系统将不能点火。(√) 14.在无分电器点火系统(一个点火线制驱动二个火花塞)中,如果其中一个气缸的火花塞无间隙短路,那么相应的另一缸火花塞也将无法跳火。(×) 15.最大点火提前角一般在350~-450之间。(√) 16.发动机负荷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也应增大。(×) 17.通电时间和闭合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18.采用爆震传感器来进行反馈控制,可使点火提前角在不发生爆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 三简答题

单元教学设计及详案(解放战争)

单元整体立意和构想 湖南城步西岩镇中学杨爱勇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大家辛苦了! 我进行教学设计的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七单元:解放战争。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又一个奋斗历程;另一方面,解放战争的胜利,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讲授这个单元时,我打算先给学生放映一段《辽沈战役》的电影(大约5分钟),由此引入“解放战争”这个单元,并板书该单元标题。然后,我再按教材的顺序,分别讲授《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课的内容。讲授这两课的内容时,我打算充分运用电影资料、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完毕,每堂课后,我都撰写了教学反思。详情请见具体教学设计:

第23课内战爆发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何时?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又是在何时? 2、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何时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二、导入新课 先给学生放映如下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的时候,处境非常困难。他的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他的媳妇连忙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蒋介石。老蒋长叹一声,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赶紧说:“还是爷爷好!”老蒋又一声长叹,说:“爷爷不好!要是好的话,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来!”从此以后,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老蒋那可是威风八面,神气十足,国内外威信极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三、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重庆谈判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备战高考化学 卤素及其化合物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如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为气体,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是________,D是________,G是________,H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CO2 CaCl2 HClO O2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①⑤ 【解析】 【分析】 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则A是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G在光照下反应,应为HClO,生成的气体H为O2,则F为HCl,B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产生E,E与HCl反应产生B与C反应产生G为HClO,所以C应为 Ca(ClO)2,D为CaCl2,无色气体B应为CO2,沉淀E为CaCO3,以上推断符合题目转化关系,结合物质的性质和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详解】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A是Cl2,B是CO2,C是Ca(ClO)2,D是CaCl2,E是CaCO3,F是HCl(盐酸),G是HClO,H是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B是CO2,D为CaCl2,G为HClO,H为O2; (2)反应①为Cl2和石灰乳Ca(OH)2的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由于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漂白粉在空气中可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 (3)A为Cl2,Cl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反应①⑤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③④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⑤。

集合基础知识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集合单元测试卷 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理解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理解。 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集合;理解空集的含义;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其区别联系。 基础知识: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下列经典例题中 例2 (2)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_______ ;正整数集______、______;整数集_____; 有理数集_______ ;实数集_________。 (3)集合的表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及意义: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 ++==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4)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用符号“___________”来表示。 (2)交集}{________________B A =?;并集}{______ __________B A =?; 补集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____ B A ??;A B ____ B A ??;B A ____ B A ?? ②U A C A ?= ,U A C A ?= ,()U C C A = . ③()()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________________B C A C U U =?

电控点火系统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电子控制式点火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的电子控制点火系统,一种是的电子控制点火系统。 2.点火系统中的重要传感器有与。 3.无分电器双缸同时点火方式用一个对接近压缩和排气上止点的两个汽缸同时实施点火。 4.无分电器点火线圈与一般点火线圈不同,其与没有连接,为互感作用。 5.能够保证发动机在、和都达到最佳的点火提前角被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6.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组成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火花塞属于点火系统当中的()。 A、执行器 B、传感器 C、既是执行器又是传感器 2.点火系统工作时主要根据以下哪种传感器控制点火提前角的大小()。 A、曲轴位置传感器 B、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C、爆燃传感器 3.霍尔传感器产生霍尔电压信号时,叶片()空气隙。 A、进入 B、离开 C、任何时候 4.汽缸内最高压缩压力点的出现在上止点后()曲轴转角内为最佳。 A、20°~25° B、30°~35° C、10°~15° 5.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6.影响初级线圈通过电流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 A、发动机转速和温度 B、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 C、发动机转速和负荷 三、多项选择题。 1.修正点火提前角的内容包括()。 A、暖机修正 B、空燃比反馈修正 C、爆燃修正 D、运行修正 2.下面哪些原因是产生爆燃的原因()。 A、汽缸内积碳过多 B、点火提前角过迟 C、燃油使用不当 D、发动机过热 四、判断题。 1.()无分电器式电子控制式点火系统是一种全新点火系统。 2.()除爆燃传感器以外,其他所有传感器,都是发动机整个控制系统共用的。 3.()执行器主要包括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和氧传感器。 4.()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用是确定曲轴基准位置和点火基准的传感器 五、简答题。 1.叙述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2.爆燃传感器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网络 单元特征: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人民解放战争的方式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可分五个阶段来掌握本单元知识。 抗战胜利后各方的态度:美国扶蒋反共;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 1.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中共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 (1945.8—1946.6)政治协商会议:经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 利于人民的决议。 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我军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标、运动战为主要作 战方法,八个月歼敌70多万。 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陕北战场西北野战军在青化砭等战役中歼敌、 山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全歼敌74师。 2. 战略防御 (1946.6—1947.6)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国统区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第二条战线;民主 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背景:中共方面(1)1947年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政治、 经济翻身,积极支持解放战争。(2)粉碎了敌人的全面和重点进 攻,实力上升。国民党方面(1)前线失败。(2)国统区危机重重。 过程:时间,1947年6月底。主攻方向,中原地区。 3.战略反攻三路进军,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建立大别山根据地; (1947.6—1948.8)陈赓、谢富治率部建立豫陕鄂根据地;陈毅、粟裕率 部建立豫皖苏根据地。 意义:(1)战场引向国统区,有利于深入土改。 (2)打破敌人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南京、武汉。 背景:中共方面(1)解放区的土改基本完成。(2)我方力量大大增 加。(3)装备大大改善。国民党方面(1)军队数量下降。(2)士气 低落。(3)全国人民反对。(4)军事计划举棋不定。 过程:辽沈战役(1948.9—11,歼敌47万余人); 4.战略决战平津战役(1948.11—1949.1,歼敌52万余人); (1948.9--1949)淮海战役(1948.11—1949.1,歼敌55万余人);敌人主力基本被消 灭。

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与E同主族,A、B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B与G 的单质都能与 H2反应生成“HX”(X代表B或G)型氢化物,D 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1)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D 的两种常见氧化物中均含有______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和木炭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与G的单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5)用原子结构解释“B、G 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型氢化物”的原因:________。 【答案】第2周期第VIIA族离子键 2H2SO4(浓)+C CO2↑+2SO2↑+2H2O Cl2+2OH﹣═ClO﹣+Cl﹣+H2O 氟和氯同在VIIA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均可与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解析】 【分析】 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B与G同主族,B 与G 的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X代表B或G)型氢化物,则B为F元素,G为Cl元素.D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F而小于Cl,则D为Na元素.A与E 同主族,A、B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可知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则A为O元素,E为S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解答。【详解】 A、B、D、E、G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B与G同主族,B 与G 的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X代表B或G)型氢化物,则B为F元素,G为Cl元素.D为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F而小于Cl,则D为Na元素.A与E 同主族,A、B和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可知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则A为O元素,E为S元素; (1)B为F元素,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第VIIA族; (2)D为Na元素,其两种常见氧化物为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含有离子键;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木炭共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 CO2↑+2SO2↑+2H2O;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 +H2O; (5)氟和氯同在VIIA族,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均可与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单质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 型氢化物。 2.在下列各变化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E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

【4套试卷】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1. . (1)小刚买了( )种文具,小娜买了( )种文具,两人一共买了( )种文具。 (2)两人买的相同的文具是( )。 2. 把他们爱吃的水果填在下面圈里合适的位置。 两人都爱吃的水果有( )种。 3.三(1)班有25人订了《数学王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没有一种都不订的。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4.“六一”前夕,同学们组织开联欢会,第一小组有16人。 如果有3名同学两个节目都不参加,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5.三(3)班有28人去过西湖,有20人去过长城,其中有9人两个地方都去了,没有一个地方都没去过的。三(3)班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1. (1) 4 4 6 (2)橡皮和铅笔 2. 梨香蕉李子苹果枣桃草莓葡萄 2 3. 25+18-9=34(人) 4. 16-3=13(人) 10+9-13=6(人) 5. 28+20-9=39(人)

人教版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学期《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细心读题,谨慎填写。(每空2分,共16分) 1.明明排队,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列小朋友共有( )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 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 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三(1)班一共有()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从《漫画大王》和《红树林》中至少选一种订购,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5.看下图回答问题。 (1)一共调查了()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反复比较,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 3 B. 5 C.7 D.9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 )人。 A.15 B.13 C.10 D.9 三、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共12分) 1.在圈中填上合适的数。(5分) 2. 4的乘法口诀得数有( )个,6的乘法口诀得数有( )个。(2分) 3.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个得数?(5分) 四、认真读题,快速解答。(共21分)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试题答案

班级电控发动机模块五考试试题 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 分) 1.使发动机产生最大输出功率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2.电控点火系统一般由电源传感器 ECU 点火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 成 。 3.对应发动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 4.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发动机气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 5.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数值与燃料性质转速负荷 燃烧室的形状等很多因素有关。 6.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抗暴性较。点火提前角则应 7.日本丰田车系中,实际的点火提前角等于初始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和修正点火提前角之 和。 8.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修正项目有水温修正怠速稳定修正 空燃比反馈修正爆震传感器 9.水温修正可分为暖机修正过热修正修正。 10.爆燃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气缸体上

起动开关信号 。 12.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的负荷增大而 减小 13.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包括 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动后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两种基本工况控制。 15.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 —好—,点火提前角可适当 类型。 及爆燃强度。 有关。 20.发动机正常运转时,主 ECU 根据发动机—转速 ____________ 和 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21.压电式非共振爆燃传感器中,当发生爆燃时,压电元件将 信号转变为—电 _______ 信号输送给ECU 22.点火过晚会造成 发动机性能下降、排气管温度过热 -。 11.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信号主要是 发动机转速信号 14.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 点火提前角 通电时间 爆燃控制 .及三个方面。 16.爆燃传感器有—电感式 和 ___ 压电式 两种 17. 一般采用 _____ 发动机振动 的方法来判断有无爆燃 18.点火提前角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而 增大—。 19.爆震和—丿点火时刻 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汽油的 辛烷 负荷 压力 23. IGT 为 点火正时 信号,IGF 为___点火确认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三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复习目标] 1.正确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和在国统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分析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3.掌握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对民主和团结的惨案及重大影响;正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追歼残敌等阶段的斗争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分析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原因及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认识其伟大意义。 6.深入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要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2.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卤族元素练习题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45分) 1. 下列物质能直接通过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是( ) A. FeCl 2 B. Cu S 2 C. FeI 2 D. SO 3 2. 将氟气通入NaCl 溶液中,可以得到( ) A. Cl NaF 2和 B. O HF 2和 C. NaCl NaF 和 D. Na HF 和 3. 下列制备卤化氢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NaCl HNO NaNO HCl ()() 固浓++↑33? ] B. NaBr H PO NaH PO HBr ()()固浓++↑3424? C. H I HI 22 2+? D. CaF H SO CaSO HF 22442++↑() 浓? 4. 将下列溶液加入KI 溶液中,再滴入四氯化碳,振荡,四氯化碳层不呈紫红色的是( ) A. 氯水 B. 三氯化铁 C. 碘水 D. 硝酸钾溶液 5. 在反应aFeCl bKNO cHCl dFeCl eKCl fM gH O 2332++=+++中,若b =1,d =3,则M 的化学式为( ) A. NH Cl 4 B. N O 2 C. NO D. NO 2 6. 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 . A. 烧瓶里集满HI 气体,用水做喷泉实验 B. 烧瓶里集满CO 2,用水做喷泉实验 C. 烧瓶里集满Cl 2,用水做喷泉实验 D. 在盛满Cl 2的烧瓶内加过量点燃的白磷,密封,反应完毕用水做喷泉实验 7. 在529443322NH NO HNO H O N =++的反应中,被还原的氮原子与被氧化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3:5 B. 5:3 C. 5:2 D. 1:1 8. 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1)AgNO 3 (2)FeCl 3 (3)Na SO 23 (4)AlCl 3 (5)FeCl 2 (6)Na CO 23 / (7)NaOH A. (1)(2)(6) B. (3)(4)(7) C. (2)(4) D. (5)(6)(7) 9. 在0101 105 C Pa 、.?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其平均分子量可能达到50的是( ) A. O F 22, B. HF Cl ,2 C. HI HBr , D. HI Cl ,2 10. 在碘化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迅速发生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反应过程表示如下:(未配平) (1)H O I H I H O 2222++→+-+ (2)H O I HIO 222+→ (3)H O HIO I O H O 2222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 O HIO I 222>> … B.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IO H O I >>222 C.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I HIO - >>2 D. 反应(3)中H O 2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1. 已知63422233FeCl Br FeCl FeBr +=+,现将112mL Cl 2(标准状况)通入101mL mol L /的FeBr 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Cl Br Cl Br 2222+=+- - B. Cl Fe Cl Fe 22322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