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

1.信息及信息技术

信息:信息就是消息,是以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等作为载体呈现的消息。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传递性(口耳相传)、不完全性(盲人摸象)、时效性、价值性、依附性、可知性、共享性等。

信息的作用:能够告知消息、提供决策依据、控制主体的行为,还有认知、使动、欣赏、学习以及研究等作用。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应用等有关的技术和手段均可视为信息技术(广义)。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狭义)。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

2.计算机组成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满足导弹弹道设计的需求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根据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元部件,将计算机划分为以下几代: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的方向:智能化、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

计算机病毒(Virus):是一组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独立存在或插入在计算机程序中,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为目的(部分病毒可破坏硬件)。病毒的特点: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

黑客(Hacker):是指那些采用技术破解其他网络系统的安全措施,私自侵入并控制网络的主要计算机,并干扰网络系统正常工作的“不速之客”。

计算机中最基本的存储单位为Byte字节,最小的存储单位为Bit位(二进制中的位),表示信息的最基本的单位为Byte。

单位换算:

1Byte=8Bit 1KB=1024Bit 1MB=1024KB 1GB=1024MB

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00101)2=1×20+0×21+1×22+0×23+0×24+1×25

要求:能够识别计算机中常见硬件以及它们的连接方式。详细参考“硬件识别.ppt”

3.文件及文件夹操作

文件命名规则:

文件名由两部分组成“主文件名.扩展名”,其中扩展名标识文件的类型,如txt表示文本文档,doc表示WORD文档、PPT表示幻灯片、htm和html表示网页、exe表示可执行程序、avi、rm、rmvb、wma、mpeg等表示视频、mp3、wav表示音频、swf表示动画、psd是photoshop专用格式、bmp、jpeg、gif表示图片等;

主文件名不超过255个字符,可以是英文、数字也可以是特殊符号但是不能包含*、\、|、“、”<、>、?、/、:中的符号;

文件名不区分大小写。

①、文件、文件夹的新建、删除、复制、移动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新建扩展名为txt的文件就是新建文本文档。

删除操作:选中要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右键选择“删除”,或者点击键盘上的“Delete”键删除:放到了回收站中

彻底删除:Shift+Delete

回收站:在计算机硬盘上开辟的一块磁盘空间,用来存放计算机中用户暂时不要的文件。计算机关机后回收站中的文件不丢失,回收站中的文件可以还原,可以一次清空。软盘和移动存储器上的文件删除,不会放到回收站中。

复制操作:复制Ctrl+C——粘贴Ctrl+V

移动操作:剪切Ctrl+X——粘贴Ctrl+V

连续文件的选择:按住Shift加鼠标单击

选择不连续的文件:Ctrl+鼠标单击

全部选定Ctrl+A

②、文件的查找:

通配符:* 代表任意的字符串?代表任意的一个字符

例如:查找文件扩展名为htt的文件需要在搜索对话框“全部或部分文件名”框中

输入*.htt

查找文件名第二个字符是a,第四个字符是m的文件需要在搜索对话框“全部或部分文件名”框中输入?a?m*.*

查找文件中包含“木马”的文件(在文件中包含木马文字,不是文件名中)

需要在搜索对话框“文件中的一个字或词组”框中输入“木马”

需要在查找文件的时候区分文件名的大小写时候需要在搜索的高级选项中设置。

③、快捷方式的创建

找到要创建快捷方式的文件或文件夹,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快捷方式”,然后将创建的快捷方式移动到相应的文件目录下并修改名称。 ④、程序的安装:

直接双击setup.exe 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浏览”按钮,找到安装目录,安

装即可

⑤、文件的解压缩:

选择要解压缩的文件(扩展名为zip 或rar ),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

⑥、文件属性的修改

选择要修改的文件或者文件夹,右键选择“属性”,勾选属性对话框上的复选框。

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

1.获取信息的渠道:

确定信息的需求和来源;获取信息的方式(直接获取和间接获取)和渠道;

数字化过程,就是利用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把各种非数字化资料采集为光电等物理信号(也成为模拟信号),再经过采样量化和数字编码,转换成用二进制数表示的数字信息,最后进入计算机中存储。

2.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谓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多台计算机及专用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所构成的系统。包括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按照数据传输方式分为广播网、交换网;按照拓扑结构分为星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按照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等。

网络中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基础为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互联协议),所有的计算机必需安装TCP/IP协议。

IP地址和域名:

IP地址是在网络上计算机的唯一标识,相当于计算机的身份证,同一个网络中IP地址不能冲突。

IP地址的格式:用四个字节(32位),四组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点隔开每个数的取值范围为0-255,例如:192.168.100.100

域名:为了形象化记忆IP地址,由域名服务器(DNS)提供域名解析

域名的格式:计算机名.组织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如:https://www.doczj.com/doc/051620731.html,

最高层域名表示国家,如:cn中国、jp日本、us美国

网络名标识单位性质,如:edu教育、gov政府、mil军队、com商业、net信息中心、org非盈利组织、int国际上的组织等

组织机构名表示主机所在的单位,如:zhengzhong正中、tsinghua清华、pku北大等

搜索引擎一般提供分类目录型检索(新浪)、关键词索引(谷歌)、元搜索引擎

网络操作知识点总结

1、信息检索(关键词检索)

2、保存网页:“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

3、保存图片:在图片上右键“图片另存为”

4、文件下载,点击“文件下载”链接,在对话框中选择保存

5、保存文字:将要保存的文字复制粘贴到相应的文件中(txt或doc文件中,在我的电脑中打开网络磁盘Z中)

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

信息管理的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管理方式、文件管理方式和数据库管理方式。

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一般可以实现数据录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数据查询以及生成报表等。数据库应用系统一般是按照权限分级管理的,通常系统管理员拥有对数据的录入、删除和修改等权限,而普通访问者一般仅有查询的权限。

对于文件管理通常使用资源管理器,它使用“树形目录结构”及“按文件名访问”的管理技术。

在数据库中,一行对应一个实体,及记录;一列对应着实体的一个属性,也就是字段。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它可以让用户

方便的实现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定义和打印报表等功能。Access就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二维表格的形式记录管理信息。

EXCEl数据表的使用

1、Excel工作薄中默认的包含3张工作表Sheet1、Sheet2和Sheet3,最基本的存储单位为

单元格。

2、数据的输入和数据的填充

001的输入:先输入英文状态下的单引号,然后再输入001,将数值数据转换成字符

填充:①、利用填充柄填充(数值填充依次递增步长为1,需要按住Ctrl键)

(A01这种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型数据填充的时候不用按Ctrl键)

②、“编辑”菜单中选择“填充”——“按序列填充”

3、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单元格格式设置包括:数字、对齐、字体、边框和图案选项卡,分别设置:

数字:设置数值的分类,包括数值、日期等

对齐: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包括:水平对齐(跨列居中)、垂直对齐、合并单元格,旋转角度等等

字体:设置单元格的字体格式

边框:设置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图案:设置单元格的填充底色

4、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公式和函数都要选择空白的单元格来输入,

公式输入:先输入“=”,公式中单元格中的内容用单元格的名称代替如:=D3+E3+F3 函数:选择空白的单元格插入函数

常用函数:SUM( ) 、A VERAGE( ) 、MAX( ) 、MIN( )

括号内表示数据区域,例如D3:F6

5、排序

选择所有参加排序的数据区域,数据菜单中选择“排序”

单击选项按钮可以设置排序的选项

6、筛选

选择所有参加筛选的数据区域,然后选择“数据”菜单中的“自动筛选”

在对应的选项中选择自定义,在自定义筛选方式中输入筛选的条件

7、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之前需要先排序,按照什么进行分类汇总就按照什么进行排序,

按照什么进行分类汇总,汇总字段就是什么,例如:按照性别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外语成绩的总分,那么首先按照性别进行排序,然后选择分类汇总,分类字段选择性

别,汇总项选择外语,汇总方式选择求和。

8、统计图表的制作

例如选择B1:B11和D1:E11区域,制作统计图表,要求“数据点折线图”,

数据产生在列,图表标题为“成绩分析表”,作为对象插入工作表中。

分五步:

①、选择数据区域(不连续的区域,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

②、插入图表,选择图表的类型

③、选择数据产生在行或列

④、修改图表选项

⑤、选择图表的位置

图表标题以及数值轴、分类轴的字体格式需要在统计图表制作完成后修改

第四单元加工表达信息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

Ctrl+C复制Ctrl+V 粘贴Ctrl+X剪切Ctrl+Z撤销

在Word程序中

Ctrl+O 打开一个已经保存的文档Ctrl+N新建一个空白文档Ctrl+S保存文档1 、设置页面格式

步骤:从“文件”菜单选择“页面设置”

2、字体格式的设置

方法1、先选中文字,然后从“格式”菜单中选择“字体”

方法2:选中要设置格式的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设置

3、段落格式的设置

方法1、选中要设置的段落,从“格式”菜单中选择“段落”

方法2、从格式工具栏中选择

4、特殊字符的输入

选择“插入”菜单中的“符号”

5、查找替换命令的使用

方法:“编辑”菜单中选择“查找”或者“替换”

打开软键盘

中英文标点符号切换

查找替换中可以使用通配符,可以查找替换一些特殊符号,或者带有格式的字词。在高级查找替换

6、分栏操作:

方法:“格式”菜单中选择“分栏”

7、设置段落的边框和底纹:“格式”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

8、 插入对象(艺术字、图片、剪切画、自选图形、文本框) “插入”菜单中选择

选中对象,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格式”

设置填充效果:

选择填充效果,在弹出的“填充效果”对话框中设置

10、设置页眉页脚

“视图”菜单中选择“页眉页脚”

11、表格的操作:

插入表格:“表格”菜单中选择“插入”

设置表格的高度、宽度、对齐方式;表格的合并,拆分:“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

《信息技术基础》会考复习题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会考复习题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 1.()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A. 能量 B. 信息 C. 宇宙 D. 物质 E. 意识 2.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时效性和()。 A. 传递性 B .特殊性 C. 广泛性 D. 快捷性 E. 安全性 3.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中,韩信主要利用了信息的()。 A. 可伪性B共享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4.“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要签订书面协议。主要 体现了信息的()。 A. 可伪性B共享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5.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是第()次信息技术革命。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E. 五 6.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 语言的形成 B. 文字的产生 C. 指南针的发明 D. 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E. 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 F.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7.信息技术正朝着()的方向发展。 A. 高速化 B. 网络化 C. 数字化 D. 多媒体化 E. 智能化 8.将信息存储在下列设备中,断电后数据会消失的是()。 A. 内存 B. 硬盘 C. 软盘 D. 光盘 E. U盘 9.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 上课的铃声 B. 开会的通知 C. 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D. 电视里播放的汽车降价消息 10.以下交流方式中不属于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 QQ B. 网络论坛 C. MSN D. ICQ 11. 信息技术主要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等目标的技术。 A. 获取信息 B. 传递信息 C.存储信息 D. 处理信息 E. 显示信息 12.下列哪些内容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A. 机场指挥塔对飞机进行航空管制 B. 医学机器人辅助医生为病人做手术 C. 准确的天气预报帮助人们确定每天出行的穿戴 D. 通过数字机顶盒让电视接收数字信号 13.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下列可采用的合适途径有()。 ①广播电视②光盘资料③教材书本④因特网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归纳 (2007-06-10 22:16:11) 转载▼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 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 ”,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 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 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多媒体通用计算机,它除了具备普通计算机具有的文字处理、数据计算等功能外,还能够听音乐、看影碟、玩游戏和漫游网络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脑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五)电脑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时需要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组成。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信息概念代表性人物:(P3)香农、维纳、钟义信 2.信息的载体形式和传播途径(P4表1-1) 3.信息的传播过程(P4图1-4) 4.信息的基本特征(P6): 5.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4种技术(P8) 6.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及影响(P12) 7.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5次(P10) 8.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P10):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第二章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图2-1) 2.采集信息的方法(P20表2-2):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工具及其作用(P20表2-3) 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P22表2-5): 5.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 6. 常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P26表2-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 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P27 表2-10): 8.常用下载工具(P29表2-13) 9.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第三章 1.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P43 表3-3) 2.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P49 表3-11) 3.表格地址表示:列(大写字母)行(数字)如:B5 4.表格数值计算:函数(sum、average、max等) 书写格式:=sum(A2:D2)(连续的用“:”连接)或者=sum(a2,d2,f2)(不连续的用“,”连接),注意符号是英文状态下的冒号和逗号。其它常用函数基本书写方法类似,公式的书写也类似。 5.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用途:表P54,表3-4(P54) 6.EXCEL表格中的数据改变,则与它有关的函数、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图表都会发生相应改变,无需重新计算和绘制。 7.选中不连续的行或者列可以先按下“Ctrl”再来选择行或者列。 8.填充柄的作用、对单元格地址的绝对引用$ 9.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P57)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材料.doc

5、电了计算机正向着巨型化、彳网络化等诸多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复习材料(基础知识) 概述 1、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木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技术。 3、第一台电了计算机的各知识点(1946年诞生于美国、ENIAC、18000个电了管、每秒5000 次运 算、电子管) 4、电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和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迄今为止的电了计算机基木上是按照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的思想设计的。 1、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的数据所表达的内容就是信息。 注意:信息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来实现 信息主要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计算机是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是信息的数字化。 2、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的。 进制标识:B二进制 D十进制 H 3、二进制数 (1)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B), 一个字节由八个二进制位(bit,简称b)构成。 (2)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相互转换(整数部分)见教材p4-5 ?二进制转十进制 将每位二进制数和该数位的权(2的相应次藉)相乘再取和。 1011B=l *23+0*22+1*21+1 *2°= 11D ?十进制转二进制: “除以2取余数法”(余数逆序排列)。

低位 高位 x<=a or x>b and x<=c 把十进制数“2 9”转换为二进制。 2 |2 9 2 1 4 .................. 余数为1 2| 7 . ............ 余数为0 2| 3 .. ............ 余数为1 2 1 .............. 余数为1 0 .............. 余数为1 商为0,则转换结束。 29D=111O1B (3)二进制数的运算 ?算术运算 加、减、乘、除 运算规则逢二进一: 0+0=0 0+1 = 1 1+1=10 ?关系运算 比较二个数据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再区分大小 关系运算包括“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和“不等于” 六种。运算结果为一个逻辑值(1或()) ?逻辑运算 对逻辑数据的操作称为逻辑运算 逻辑数据只有两种值:T (True 真)和F (False 假),或者相应地用“1”和“0” 三种基本逻辑运算: 逻辑与 AND (只有当两边条件同时成立时,结果为真) 逻辑或 OR (只要有一边条件成立,结果为其) 逻辑非 NOT (取反) 优先级为not>and>or 举例: rm e __ 1 a b c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总复习

信息技术基础总复习 清镇市第一中学 第一章绪言 本章知识要点: 关于信息概念的三种典型观点; 信息的的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组成;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及其标志;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1.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 )的观点: A、香农 B、维纳 C、钟义信 D、图灵 1.1. 2.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B.信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C.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D.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1.1.3.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ch1.1 信息的三种典型观点(定义)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信息是用于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Norbert Wiener):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1.2.1.孙膑的“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说明信息具有()的特征: A、真伪性 B、依附性 C、变换性 D、时效性 1.2.2.从信息的特征来说,以下关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1.2.3.交通红绿灯能同时被行人和驾驶员看到并做出相应反应,这说明信息具有()的特征: A.普遍性 B.依附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2.4.小明听说佳惠超市最近进行酬宾优惠大活动,于是前去购物,却被告知酬宾活动已经结束。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依附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1.2.5. 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ch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与多人共享而不产生损失。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但信息的价值因人而异;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1.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等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以下属于信息加工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是______。 A.信息的检索 B.信息的测量 C.信息的控制 D.信息的识别 2. 将计算机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方面的应用. A. 人工智能 B. 管理和决策 C. 自动控制 D. 办公自动化 3. 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电子元器件是由____构成. A.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在表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时,1MB的准确含义是____. A. 1024字节 B. 10242字节 C. 10243字节 D. 10244字节 5. 根据ISO的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 A. 信息包含数据 B. 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 C.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6.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 B.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C.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 数据是对____、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 物质 B. 信息 C.事实 D. 意识 8. 根据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可认为____。 A. 数值、图片、声音、活动图像都是数据 B. 仅数值和文字是数据 C. 仅声音和图像是数据 D. 仅数值、图片和文字是数据 9.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 信息处理方便 B. 运算速度快 C. 降低能耗 D.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10.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它们是____. 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1.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____进行编址. A.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长 D. CPU型号 12.微机的硬件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A. 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B.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 C.主机和外设 D. 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13.微型计算机中的内存储器的功能是____. A.存储数据 B. 输入数据 C. 进行运算和控制 D. 输出数据 14.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要由____组成. A. 运算器和主存 B. 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期末复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及其特征98677130 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 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1、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特网上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 (B)从核心刊物或有关专家处获取的信息一般属于高可信度信息 (C)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的信息,依据正反双方的观点多少就能确定其有效性 (D)一个信息只能依附于一个载体 (2)信息的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②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③信息可以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④信息具有传递性和共享性 ⑤信息具有时效性 【例1】古代的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博学,那时的书是以笨重的竹简、木简为载体,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传递性 答案:(A)(海南省2006年会考模拟试卷) 1.2008 年1 月,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遇50 年不遇的大雪冰冻灾害,各地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各类天气预警信息,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做好各项防御灾害的准备,把损失减到最低。以上资料主要反映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可加工处理性(C)时效性(D)共享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网格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数字地球和智能化社区、因特网2和下一代因特网,虚拟现实的实用化等。 试题选编: 1.利用软件实现汽车、飞机模拟驾驶训练的主要技术是____A_____。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笔记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的变化。信息、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 源。 2、 信息的基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不同的载体 2) 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3)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人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而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4) 价值性、不完全性、真伪性、可传递、可存储、可处理等 3、 信息的载体形式: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基本载体)、书籍、报纸、光盘等 (二)信息技术(IT ) 1、 什么是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存储、管理、评价有关的技术。 2、有了人类就是有了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核心) 4、信息技术的应用:因特网、电话、手机、打印机、数码相机、MP3等 5、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6、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继续发挥作用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人性化和大众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b)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 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性能高,价格低 8、 合理用信息: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既不要过度 崇拜,也不要盲目排斥,而要客观认识、扬长避短,合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获取信息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书籍、询问知情者、因特网、实地考察 2、 信息来源的分类: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个人信息源) (现场信息源) 3、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5图2-2 定位信息需求——————————————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情况 选择信息来源——————————————电视 报纸 电话 网络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拔打114查询 评价信息——————————————————————天气晴好 4、 采集信息的工具:望远镜、摄像机、相机、扫描仪、录音设备 (二)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1、 Windows 默认的网页浏览器:IE (Internet Explorer ) 搜索引擎: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最早的搜索引擎是1994年创办的超级目录索引雅虎(Yahoo ) 2、 分类 a) 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查询):关键词越具体,搜索范围越小,结果越精确 b) 目录索引搜索引擎(分类查询) c) 元搜索引擎:同时在其他多个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 (三)文件的下载 1、 2、 文件路径 URL 路径:由协议名、主机名、和文档名组成。例:https://www.doczj.com/doc/051620731.html,/index.htm UNC 路径: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例:\\计算机01\共享资源\作业.doc 本机路径:D :\高一\作业.doc E —MAIL 地址:hngz2007ji@https://www.doczj.com/doc/051620731.html, 3、 保存网页:“文件”菜单——保存 4、 保存图片:右击图片——图片另存为 5、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选中、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粘贴 6、 常用的下载工具:Flashget (网际快车)、Thunder(迅雷)、网络吸血鬼、网络蚂蚁 (四)网络数据库 1、 应用领域:网上商城、数字城市、娱乐欣赏、在线图书馆、学术类网络数据库 2、 网络数据库的评价:①内容准确无误、②范围广深适度、③来源权威可信、④更新及时规律、⑤检 索方便高效、⑥系统稳定可靠 三、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1、计算机加工的优点: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 计算机加工的类型:①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②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③基本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3、 计算机编程加工 1) 什么是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2) 算法描述工具: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3) 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 Visual C++,C 语言,Pascal,Java 。。。 4) 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信息——设计方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5) 调试运行的作用:检查程序的可行性,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 智能加工 常见的信息智能处理软件:机器翻译软件、语音识别软件等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信息、物质、能量人类生存三大资源,信息≠物质(例:书不是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传递性:信息可打破时空限制 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真伪性:信息有真有假可处理性:看上去没用的信息处理后变得有用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核心)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似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 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通过事物本身。 (2)间接获取信息:借助他人与媒体。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

————————————————————————————————作者:————————————————————————————————日期: 1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家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2、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消息。 3、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我们得到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4、从广义来看,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5、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信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传递;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是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初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的手段和效率再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递的能力得到惊人的提高。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7、信息技术应用和几个实例: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8、信息资源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资源。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以带来的不良影响。 9、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应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1、信息、物质、能源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加工)、发布、交流等技术。 3、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4、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柱。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6、按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划分,计算机经历了①电子管②晶体管③集成电路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 7、“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机)。 8、计算机由原来的单纯的数值计算发展成同时具有文字、绘图、表格、音像处理以及数据通讯等多种功能。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各种形式的信息都能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9、计算机今后发展的总趋势是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新一代的计算机将是智能化的多媒体计算机。 10、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运算速度快②运算精度高③具有存储记忆能力④具有逻辑判断能力⑤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领域有:①数值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自动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⑤计算机辅助教育⑥人工智能⑦计算机网络。 12、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声音、图像、图表等。 13、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sted Instrction)简称CAI;

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d Ins trction)简称CMI。 14、人工智能主要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机器人等。 1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 16、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有效、迅速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巨大的神经中枢。 17、从外观看,计算机主要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 1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19、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0、运算器、控制器和外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心部件。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通常被称为计算机的外设。 21、中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单元),英文缩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中央处理器时钟频率称为计算机的主频率。主频率通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常用的CPU的型号有Pentium(奔腾)Ⅱ、Pentium(奔腾)Ⅲ、Pentium(奔腾)Ⅳ。 22、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内存按其功能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3、随机存储器(RAM),主要用来随时存储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允许被读取,还允许被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