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热现象 全章教案

第三章 热现象 全章教案

第三章 热现象 全章教案
第三章 热现象 全章教案

3.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重、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

2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①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②这些状态如何转化?③受什么因

素的影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自然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温度?

2 凭感觉判断物理的温度可靠吗?如何准确测量温度?

3 温度计的结构原理是什么?

4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数?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温度值?

5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6 体温计为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篇首页显示的图片情景试验:

结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须采取其他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3.1-1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常见的温度计:①实验室用温度计②体温计③寒暑表

3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每两人发一支实验室用温度计,一杯热水。当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当温度计放入冷水中时,温度计的液柱下降。

4温度计的读数:

(1)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1℃。

(2)温度计的读数:

①37℃读作:37摄氏度

②-37℃读作:负37摄氏度或零下37摄氏度。

(3)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①沸水温度:100℃②冰水混合物温度:0℃③人体温:37℃

5 正确使用温度计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①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②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练习:观察课本48页图3.1-2中三种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①实验室用温度计:量程(-20~110℃)分度值(1℃C)

②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寒暑表:量程(-30~50℃)分度值(1℃)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

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让学生把温度计正确放置在热水中,读数,并把结果写出来。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强调结果注意单位。

6体温计为什么能离开人体读数:

(1)结构特点:为了使示数不降仍能代表体温,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叫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

(2)原理: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

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

(3)使用:使用之前必须先把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内。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实际进行)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3.2熔化和凝固(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这种直观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难点: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

___________ 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

B、37℃

C、36℃

D、35℃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物质有哪三种存在状态?

2 什么叫物态变化?

3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4 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5 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6 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

7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

8晶体熔化需要什么条件?

9晶体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10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利用有哪些?

11 影响晶体熔点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提问: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 (2)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状态: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①桌子、石头、课本——形态固定——固态

②水、油、牛奶——形态不固定,有流动性——液态

③空气、氧气、屁——形态不固定,看不见,摸不着——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提问: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吗?请举出一些例子。 (2)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最典型的例子:冰---------水---------水蒸气

3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4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 化规律相同吗? (2)猜想假设: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注意:任何科学猜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根据所观察到的 现象,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定。 参考: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 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3)设计实验: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器材。

要求能把这个图记下来。(经常考,特别是温度计的用法) (4)进行实验:(根据需要,可改为演示) ①四个人一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 性学习,课前指导组长,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 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每

组分成两部分,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②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 和温度计的用法。

③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 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1分钟报告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萘的温度/℃ 蜡的温度/℃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凝华

举个和本内容无关,

但助于学生理解的例子:第一次看见一

个人,没有任何的了

解,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就需要

我们来进行猜想和假设,根据我们的生

活经验:这是个男

人,手臂上有恐怖的纹身,脸上有刀疤,

我们就猜想,他有可能是坏人。但是他的

眼神柔和,行为亲

切,有可能也是好

人。

(5)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

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萘:AB段,熔化前,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BC段,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D段,熔化后,液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两个特殊点:

B点,熔化刚刚开始,但是未熔化,为固态;

C点,熔化结束,已完全熔化,为液态。

②蜡:整个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没有明确固液分界点。

(6)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7)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

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5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熔化后,一段时间,停止加热,每

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和物质形态。

(2)图像:为上述图像的反过程。

(3)温度变化规律:

①萘:DE段,凝固前,液态,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EF段,凝固过程中,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FG段,凝固后,固态,放出热量,温度下降。

两个特殊点:

E点,凝固刚刚开始,但是未凝固,为液态;

F点,凝固结束,已完全凝固,为固态。

②蜡:整个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下降,没有明确固液分界点。

6 熔点和凝固点

①熔点:物质熔化时的温度。(该温度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②凝固点:物质凝固时的温度。(该温度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不变)

③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不同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不同。

④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钨3410℃(熔点最高,用作灯丝);

萘80℃;冰0℃;海波48℃;固态水银-39℃;固态酒精-117℃

7 晶体和非晶体

(1)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2)得出结论:

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如各种金属、冰、海波。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如松香、沥青、玻璃。

8 晶体熔化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例:0℃的冰在0℃的房间不能熔化

9 晶体凝固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例:0℃的水在0℃的房间不能凝固

10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利用

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来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为生活服务。

例:①下雪不冷化雪冷;②地窖中放几桶水为蔬菜保鲜;③吃冰棒降温④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11 影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因素

①晶体中掺入杂质,熔点或凝固点会降低。

例:路上结冰,撒盐让冰熔化;在水中加入酒精做汽车制冷剂。

②增大晶体的压强,熔点或凝固点会降低。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实际进行)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理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其乐于探索自然中的物理规律。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2难点:利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为生活服务。 ●教学器材:

杯、水、温度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 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 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 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 么塑料 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 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物质存在有哪三种状态?这些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上一节 我们主要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我们来学习液态和气 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汽化?汽化有哪两种方式?

2 什么是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哪些蒸发现象?

3 什么是沸腾?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沸腾前后气泡怎么变化?沸腾有何条件?

4 沸腾和蒸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 什么是液化?使气体液化的办法有哪些?

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你知道多少?

固态 液态 气态 升华 凝华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三)知识梳理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 蒸发:

(1)概念: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的通快慢(3)利用蒸发知识为生活服务实例:

①应用蒸发吸热制冷。

手背上擦酒精,擦酒精的部位感到凉快;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人体出汗,扇风扇觉得凉快;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

②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加快蒸发:

晒衣服时,展开是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晒在通风处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晒在有太阳的地方是增加液体的温度,使衣服快干。

③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减慢蒸发:

墨水有瓶盖,减小液体的表面积的同时阻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

④解释生活现象:

有油比较多的汤冷得比较慢,因为油阻挡了汤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3 沸腾:

(1)概念:

温度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时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

①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气泡怎么变化?

②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和假设。

③设计实验: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拟定试验计划。

(课本中的那个装置一定要记牢,主要考温度计的使用)

④进行实验:待水温上升至90℃时开始记录数据每1分钟记录一

次水温,并在整个过程中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

数据记录:

时间(分)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⑤分析和论证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

教师总结如下:

OA阶段: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气泡从大变小(烧杯底部受热,热胀冷缩)。

AB阶段: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

变,气泡从大便小(沸腾后液体温度一样,

但烧杯底部压强比较大)

(3)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加热)

典型例题:给大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试管里的水温度是多

少?会不会沸腾?(不会,温度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吸热)

4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5液化

(1)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是气体液化的办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例:液化石油气

6 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 (1)汽化实例:(物体的表面或内部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

烧开水时液体内部产生的气泡;地上的水、衣服变干;蔬菜枯萎等

(2)液化实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烧开水时产生的“白气”;云、雨、露、雾;冬天窗户玻璃上的雾;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外壁“冒汗”;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水烫伤严重。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 (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 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 教学反思: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发生部位 不同点

相同点沸腾

蒸发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

达到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缓慢,平和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3.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理解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中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并能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难点: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死奥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2 什么是凝华?凝华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3 生活中有哪些实例可以用升华和凝华解释?或者服务生活?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过程)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过程)

3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实例

(1)碘的升华和凝华:(所以炒菜时,应等菜快熟时再放入碘盐)演示实验: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

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汽并充满试管——升华过程;将试管从热水中

拿出,放入冷水中,碘蒸汽又变为固态的碘——凝华过程。

(2)白炽灯的钨丝:用久灯丝变细——升华;用久灯壁发黑——凝华。

(3)冬天结冰的衣服会变干——升华

(4)樟脑丸(卫生球)用久了会变小

(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利用:

①舞台烟雾:在舞台附近撒上干冰,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

的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②人工降雨:把干冰投到天空云层密集处,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使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

冰粒(小冰晶)。

(6)自然现象:雪、霜、雾凇、窗花

形成原因: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小冰晶)。

(7)冰箱里的“白霜”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同步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 光现象 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 B .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避循光的反射定律 C .丙图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大于月亮像到水面的距离 D .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日食美景 B .天空彩虹 C .耀眼幕墙 D .林间光柱 4.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 .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C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 .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D .雨后彩虹 A .凿壁借光 C .水中倒影 B .太阳灶聚光 甲 乙 丙 丁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食是光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 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8.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9.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C.发生镜面反射D.发生漫反射 10.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45° 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

2020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训练(含答案)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 2.一束激光自左边与水平面成 40°角的方向射来,现要利用平面镜把这束激光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则平面镜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应为() A. 10° B. 20° C. 40° D. 80° 3.下列现象中,含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4、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5.伦敦奥运会圣火于5月11日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点燃。利用凹面镜采集圣火的过程属于下列哪种光现象()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折射 6.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7.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教师教案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的性质 颜色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无色 刺激性气味 小于空气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体积比1∶700) 较低,易液化 3.氨水的性质 ①氨水中含有:H 2O 、NH 3、NH 3·H 2O 、NH +4、OH -、极少量H +。 ②NH 3·H 2O 是一种弱碱,但不要写成NH 4OH 。 ③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但氨水的溶质是NH 3而非NH 3·H 2O 。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 3·H 2O 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 3分子 NH 3、NH 3·H 2O 、H 2O 、NH +4、OH -、H +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存在条件 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 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1)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NH 4Cl 受热分解:NH 4Cl=====△ NH 3↑+HCl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凝结成白色固体。 NH 4HCO 3受热分解:NH 4HCO 3=====△ NH 3↑+H 2O +CO 2↑ 现象: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口有无色液体凝结。 ②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NH 4Cl +NaOH=====△ NaCl +NH 3↑+H 2O 。 通常用强碱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检验NH +4: 铵盐与碱在溶液中反应,若加热或为浓溶液,生成NH 3和H 2O ,若为稀溶液,生成NH 3·H 2O 。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②发生装置:固+固――→△ 气 与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即: ③干燥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碱石灰又称钠石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疏松多孔,是氧化钙(CaO ,大约75%),水(H ?O ,大约20%),氢氧化钠(NaOH ,大约3%),和氢氧化钾(KOH ,大约1%)的混合物。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⑤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②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⑥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氨气不溶在CCl4,所以通入之后NH3会从CCl4层往上走,进到水层后溶解。倒吸的原因是NH3 1:700的溶解比,导致导管内的NH3与水直接接触立刻溶解,导管内压强骤减。现在有CCl4隔着,导管内NH3不会溶解,保持导管内一个较大的压强所以不会倒吸。

苏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 章节过关测试【含答案】

苏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过关测试 一、单选题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皎洁的月光 B.晶莹的露珠 C.璀璨的钻石 D.漂亮的萤火虫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图中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现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则() A.入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时,入射角会减小 B.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应沿顺时针转动 C.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没有反射光线 D.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会立即消失 4.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应在() A.甲 B.乙 C.丙 D.丁 5.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A.轿车上中兴 B.轿车上兴中 C.公交车上中兴 D.公交车 上兴中

6.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7.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黄、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绿、蓝 8.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 B.圆形的 C.“▽”形的 D.无法判断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认识几何图形(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看课本P116—118完成下列问题)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并抽象出有哪些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3)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______图形。 (4)几何图形主要关注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3,并思考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什么是立体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课本118页思考题(图4.1-4) 3.平面图形 (1 )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它们是平面图形。 (2)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做课本119页练习 2.做课本123-124页第1、2、3题 巩固练习 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⑥ 2.课本125页第7题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八上 第三章 热现象(一)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人教八上 第四章 热现象(一)教案 二. 重、难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 2.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 三. 知识点分析 (一)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量具。 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 常用温度计分类:水银、酒精、煤油。 3. 常用温度计的构造: (三)摄氏温度“t ”: 1.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1℃。这种分度方法还可延续到100℃以上和0℃以下。 2. 单位;摄氏度,符号:℃。 (四)热力学温度“T ”——国际单位制。 1. 绝对零度: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C ?-≈273。 2. 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 3. 两种温度的关系:k t T 273+= (五)体温计:测体温的医用温度计。 1. 构造:

2. 量程:35℃—42℃;最小刻度:0.1℃。 3. 使用注意:测温前用力甩——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内。 (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 2.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3. 温度计与被测物要充分接触; 4. 不能把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也不能接触容器; 5. 待掖柱稳定后再读数; 6. 读数时: (1)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 (2)目光与温度计垂直,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7. 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典型例题】 -4,请在如图所示温度计中标出来。 一支温度计的读数是C? 分析:本题考察识别温度计示数的技能。在读温度计示数时应注意:(1)温度计最小刻度值;(2)温度计C?0的位置,如果读数是负多少摄氏度或零下多少摄氏度,则液柱应在C?0刻度线的下面。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液柱应在零刻线下第4个小刻度值处。 说明:有些类似的题目可能在图中并未给出C?0的位置,这时应根据液体温度计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原理,液柱越长,温度越高。 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请按正确的实验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其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A. 取适当的温度计; B. 观察温度计量程; C. 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D. 估测出被测液体温度; E.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 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月光下的人影 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 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 3、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

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 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 24、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6、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A、 B、 C、 D、7、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第三章---光现象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基础达标 1.光源的概念:,光源可分为和。 2.我们把一束色光被分散为几种色光的现象称为:现象,太阳光可以被分散为,,,,,,七种色光,这是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 3.光的三原色是指:,,;其它色光均可由三色光按照的混合而成,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得到光。 4.颜料的三原色是指:,,;其它颜色均可由颜料的三原色按照的混合而成,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得到色。 5.透明物体可以过和物体颜色的光,和物体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可以和物体颜色的光,和物体颜色的光。 6.光具有,光能还可以转化为、、。 7.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称为,色散光带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色散光带光外侧存在能使相机底片的不可见光称为紫外线。 8.红外线是英国科学学家发现的,紫外线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有,,。 9.红外线具有,,的特性,主要引用有,,。 10.紫外线具有,,的特性,主要引用有,,。 11.光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12.表面是的镜子称为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 ,。以上规律可总结为:物与像关于平面镜。 13.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步骤为:(1),(2)。 14.在做平面镜成像的试验中,要用色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因为茶色玻璃既可以光,也可以光。 15.虚像的特点为:,,。 16.平面镜的应用有:,;危害有:。 17.光照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入射角是指:与的夹角,反射角是指:与的夹角。 18.反射定律可表述为:(1)、、在同一平面,(2)与分居在法线两侧,(3)等于。并且反射光线的光路是。 19.光的反射可分为反射和反射,二者遵循反射定律。光的反射的应用有。 20.反射面是的镜子称为凸面镜,具有作用;反射面是的镜子称为凹面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3章《光现象》单元检测 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3章《光现象》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 “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2. 英国媒体报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用三束单色激光照射特制的“扩散器”,使三束激光均匀混合,从而得到需要的色光,而且光色可调。该技术有望制造出更好的照明设备。对此技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复色光 B.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单色光 C.要得到白光,三束激光的颜色应分别是红、绿、蓝 D.改变三束入射激光的强度比例,可以得到任何颜色的光 3. 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 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 数值。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 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 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 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 4. 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普及,扫描二维码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 活中的一部分。用扫码仪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 C.二维码上黑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 D.二维码上每个区域都反射所有色光

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舞台激光海市蜃楼绿树成荫水中倒影 6.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m。则她在镜中的像()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m 7.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8. 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 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 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 8 9 10 9.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章节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试卷 第三章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 “皓月”是人造光源 B. “皓月”是自然光源 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2.以下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皎洁的月光 B. 晶莹的露珠 C. 璀璨的钻石 D. 漂亮的萤火虫 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图中纸板B可沿折缝ON向后翻折。现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O点,则() A. 入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时,入射角会减小 B. 增大过程中,反射光线应沿顺时针转动 C. 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没有反射光线 D. 纸板B向后翻折后,反射光线会立即消失 4.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应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A. 轿车上中兴 B. 轿车上兴中 C. 公交车上中兴 D. 公交车 上兴中

6. 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 拱桥倒影 B. 海市蜃楼幻影 C. 立竿见影 D. 毕业合影 7.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 黄、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绿 D. 红、绿、蓝 8.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 “△”形的 B. 圆形的 C. “▽”形的 D. 无法判断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运用及分 析(教具 的准备及 使用的意 义) 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运用及分 析 启发式教学 重点教学 环节设计 导 入 设 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新 课 教 学 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 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

设计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 生 互 动 设 计 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学生活动设计 (1)你能说说圆柱与棱柱,圆锥与棱锥的区别吗? (2)你能再举一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实例吗? (3)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随 堂 练 习 设 计 课本第116页练习1、2 课外作业 设计与布 置 课本第121页习题1、2、3题及导学案 板书 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立体图像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例题讲解和练习

第三章 热现象复习课后作业

第三章热现象复习课后作业 1.【题文】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 A. 清晨草上的露珠 B.深秋枫叶上的霜 C.衣柜里的樟脑丸会慢慢变小 D.大雾弥漫 E.屋檐下的冰凌的形成 F.江河冰雪的“消融” G.放在杯子里的水过几天不见了 H.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属于熔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凝固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汽化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液化的是_____________; 属于升华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属于熔化的是F;属于凝固的是E; 属于汽化的是G;属于液化的是ADH; 属于升华的是C;属于凝华的是B。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A. 清晨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 B.深秋枫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 C.衣柜里的樟脑丸会慢慢变小是樟脑丸从固体升华到气体的现象 D.大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 E.屋檐下的冰凌的形成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 F.江河冰雪的“消融”是冰雪吸热熔化的现象 G. 放在杯子里的水过几天不见了是水吸热汽化的现象 H.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题文】为了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如图1所示,通过观察实验器材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____是否有关,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____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答案】酒精的表面积温度 图1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蒸发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 在本题的图中可以看出来,两滴酒精质量虽然相同,但是表面积并不相同,所以小明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酒精的表面积是否有关,同时为了控制变量,需要将其他两个因素控制不变,故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温度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期末复习:《光现象》(第三章)

第三章 光现象 【知识点梳理】 (一)、光的色彩和颜色 1、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几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有 。 a 、红宝石 b 、蜡烛 c 、电灯(开关断开) d 、太阳 e 、月亮 f 、通电的手电筒 g 、恒星 2、光的色散:白色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色的彩色光带,白纸最上面的光线的颜色 ,最下面的光的颜色是 ;如果在三棱镜 和光屏之间再倒放一只三棱镜,在后面的光屏上光的颜色为 色,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性。请列举出日常现象中与光的 色散有关的现象: 。(列举一例即可) 3、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的色光,透明物体只能透射 的色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 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 色光,所以电影院的银幕都采用的是 色。红色的追光灯照在主持人白衬衫和蓝裤子上,则主持人的衬衫呈 色,裤子呈 色。 4、光(颜料)的三原色:如右图所示,图 是色 光的三原色,请问1区是 色,请问2域是 色;乙图是学美术的同学所用的三种颜色,可以调制出各种颜色,请问3区是 色,4区是 色。 5、光的能量: 下面几幅图共同说 明 了 ,这四幅图分 别反映了光能转为 能、 能、 能和 。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以光区域的温度时,惊奇地发现: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时,温度会 (上升/下降)(如图),这是因为红光外侧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光,它是 ,它具有 效应。试举出其具体的应用: 。(列举两例) 2、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氟利昂造成地球臭氧层空洞,给人类带来具大的伤害,主要是太阳光中的 造成的,它的最显著的性质是 ,例如 就是应有它的这一性质制成的。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却对人有害。请写出一种预防过量紫外线照射的措施: 。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试列举三例应用其特性的例子: 、 、 。 2、如图是日食的形成情景,日食是由于光的 绿 红 1 2 甲 红 3 蓝 4 乙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月亮,钻石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5、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内能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微波炉)。 7、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用紫外线灯) 9、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月亮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 月食: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 小孔成像:①形成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③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位置不变,物到孔的距离越近(远)像越小(大),物位置不变,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远(近)像越大(小)】(简记:像定物远像变大;物定像远像变大)。④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孔的形状无关。(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10、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分别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模型,光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方法叫建立模型法。 1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①选择茶色玻璃板,在较暗的地方做实验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选用两个一样的棋子: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③用薄点的玻璃板原因:防止成两个像 ④无论怎么移动物体,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⑤成像特点:成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⑥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比如潜望镜、反光镜、后视镜、水中倒影等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教案

4.1.1几何图形(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知道立体图形的某些面是平面图形,会在立体图形中指出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 2.难点:辨认棱柱、棱锥. 三、教学过程 (教学说明:本节课用到的教具较多,课前需要作认真的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板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本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什么是图形.(板书:图形)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图形?在小学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 师:(出示正方体模型)这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没有学生知道,教师直接告诉) 师:(将画有正方体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体.(师板书:正方体) (以下师依次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模型,教学过程同上) 师:(出示三棱柱模型)这是什么图形? 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 师:这个图形叫棱柱. 师:(将画有三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棱柱.(师板书:棱柱) 师:(出示六棱柱模型)这又是什么图形? 生:……(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 师:这个图形也是棱柱. 师:(将画有六棱柱的纸贴到黑板上)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 生:棱柱.(师板书:棱柱) 师:(三棱柱、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这两个图形都是棱柱,但它们的形状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演示三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三角形,(演示六棱柱)这个棱柱相对的这两个面都是六边形,所以我们把这个棱柱叫做三棱柱,(板书:三)把这个棱柱叫做六棱柱.(板书:六) 师:(三棱柱的棱平行桌面放置)三棱柱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什么东西?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三棱柱挺像是一个帐篷. 师:(六棱柱的棱垂直桌面放置)六棱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生:……(多让几位同学说) 师:六棱柱挺像是一个茶叶盒.(也可说其它东西) (以下师依次出示四棱锥、五棱锥,教学过程与棱柱教学基本相同)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现光象》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黑板“反光”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是因为() A. 反射处入射光太暗 B. 反射处发生漫反射 C. 反光处黑板发生镜面反射 D. 反光处表面光滑,反射性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验钞机是红外线的一种应用 B. 红外线夜射仪发出的是红外线 C. 紫外线是紫色的 D. 医院里常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光的色散 B. 钢笔移位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A. 5m B. 4.6m C. 4.2m D. 3.3m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由于紫外线有荧光效应,常常用紫外线来鉴别真伪 B. 电视机遥控器通过红外线遥控电视 C. 看到河水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 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7.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 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8.如图T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 A. 青山的影子 B. 青山的实像 C. 青山倒立的虚像 D. 青山正立的虚像 10.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A. 15° B. 20° C. 30° D. 60° 11.以下物品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是() A. 照相机 B. 投影机 C. 穿衣镜 D. 放大镜 12.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A.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B. 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D. 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 13.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 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 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1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水中“弯折”的筷子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天空的彩虹 D. 倒映在水中的山 15.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初中物理 第三章《光现象》测试卷

第三章《光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福州市)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2.(莆田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3.(泉州市)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反射的是() A.人影形成 B.水中倒影 C.凿壁借光 D.傍晚落日 4.(茂名市)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折射5、(梅州市)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 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6.(贵阳市)在下列的一些生活场景中,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特点的是A.在树阴下“躲太阳”B.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C.对着平面镜梳妆D.站在岸边观赏水中的游鱼 7.(株州市)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8.(株州市)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树影婆娑9.(株州市)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01第三章 热现象及应用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课题第三章热现象及应用第一节分子动理论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 标 1.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温度、气体的压强、热力学能的概念; 3. 了解改变物体热力学能的方法。 能力目 标 1. 通过对温度、气体的压强的学习,知道其在生产、 生活中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对热力学能的学习,知道生产、生活中改变物 体热力学能的方法; 3.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 一些宏观现象,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 标 1. 通过对温度等概念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2.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分子动理论、热力学能的概念;改变物体热力学能的方法

难点热力学能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展示系统、(冷、热水中分子运动快慢不同的演示实验装置)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3-1。 提问:将一杯20 ℃的水和一杯30 ℃的水放在 桌子上,如果不许用手摸,你能分辨出哪一杯水的温 度高吗?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因为温度的高 低不能通过用眼观察而分辨出来,如果用红外线测温 仪是可以的) 引入课题: 为了弄清楚这些与温度有关的问题,我们需要继 续学习有关热力学的知识——第三章热现象及应 观看图片 学生思考 并回答 板书 板书 学生观看

用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二、分子动理论 所有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物质分子的直径,都是以纳米(1 nm=1×10-9 m)为数量级的。如氢分子的直径为0.23 nm,水分子的直径为0.4 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最大,也只有几纳米。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能够用放大200万倍的离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分子的大小,甚至能够用放大3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操纵原子”的梦想,如下图所示就是用铁原子在铜上组成的汉字“原子”。 在一间封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盖,不一会儿,香水的气味就会弥漫到房间的每个角落;在一杯静置的清水中,轻轻滴入一滴红墨水,慢慢就会发现杯中板书 观察实验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学生回答板书 结合技术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

第三章光现象习题

1.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 分) 如图 2. 如图 同 ( A . B . C . D . 3. 4. 5. 6. 光现象 姓名 班级 得分 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話入水中騎 祀笔奸隈背捕了 A 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 颜 色 ) A 处应是紫光 只有AB 之间有光 将照相底片放到 AB 范围B 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将温度计放到 AB 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正确的说法是 水中Jj 的创粥 2, 圏1 C 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的 光 紙子在平 面览申轴瘵 D AB 范围内观察到不 则 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 正 ( A . C . B . D . 如图 于 ( 确 平面枕 ) 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米 小春距离她的像 5米 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 4.6米 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2.1米 检先視力 视力表 1所示, B 处 ) CD 为竖直挂在墙面上的平面镜,位于 的乙同学。在这一现 A 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 象C 寸角 3 如图所示的四中事例中, 应用了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太讯的械皿 :成阳的实际位置 7.利用紫外线可使荧黄光物质发生荧光, A .验钞机 B .遥控器 人们制成了 C . 微波炉 D . ( ) 超声波诊断仪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

课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主备人李莉 参备人解天江、肖爱华、张小莉 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3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过程与方法: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把握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教学手段运用及分 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采用“有效课堂”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运用及分 析 启发式教学 重点教学 环节设计 导 入 设 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新课教学设计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 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 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3)观察其他的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圆柱,球,圆等图形. (4)引导学生得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 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比如长方体,长方形,圆柱,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有些几何体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立方体等. 有些几何图形和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长方形,圆等. 重点教学环节设计师 生 互 动 设 计 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帐篷,,金字塔的图片,从面抽象出棱柱,棱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