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aej1268 淬透金属规范

saej1268 淬透金属规范

saej1268 淬透金属规范
saej1268 淬透金属规范

SAE Technical Standards Board Rules provide that: “This report is published by SAE to advance the state of 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The use of this report is entirely voluntary, and its applicability and suitability for any particular use, including any patent infringement arising therefrom,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user.”

SAE reviews each technical report at least every five years at which time it may be reaffirmed, revised, or cancelled. SAE invites your written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QUESTIONS REGARDING THIS DOCUMENT: (412) 772-8512 FAX: (412) 776-0243

TO PLACE A DOCUMENT ORDER; (412) 776-4970 FAX: (412) 776-0790

Copyright 1995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Inc.

3.

Chemical Composition Limits—To permit steel producers the necessary latitude to meet the standard hardenability limit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limits of these steels have been broadened somewhat from those limits applicable to the same grades when specifi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only (SAE J403 and J404).These broader limits permit adjustments in manufacturing ranges of composition to compensate for individual plant melting procedures which might otherwise influence the levels and widths of the bands. The modifications have not been great enough to influenc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s of the series under considerati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limits for electric furnace, open hearth, and BOF steels are outlined in T ables 1 and 2 of this document and are subject to the permissible variations for product analysis outlined in Tables 1 and 3of SAE J409.

TABLE 1—CARBON AND CARBON BORON H STEEL (ladle chemical composition, weight %, for elements shown;

see Figures 3 to 16 for respective H-bands)

UNS No.SAE Steel No.C Mn Si P ,max (1)1.If electric furnace practice is specified or required, the limits for phosphorus and sulfur are 0.025%, respectively, and the prefix E is

added to the SAE number, for example, E1038H.S,max (1)H103801038H 0.34/0.430.50/1.000.15/0.350.0300.050H104501045H 0.42/0.510.50/1.000.15/0.350.0300.050H152201522H 0.17/0.25 1.00/1.500.15/0.350.0300.050H152401524H 0.18/0.26 1.21/1.750.15/0.350.0300.050H152601526H 0.21/0.30 1.00/1.500.15/0.350.0300.050H154101541H 0.35/0.45 1.25/1.750.15/0.350.0300.050H1521115B21H (2)2.These steels contain 0.0005 to 0.003% boron.

0.17/0.240.70/1.200.15/0.350.0300.050H1528115B28H (2)0.25/0.34 1.00/1.500.15/0.350.0300.050H1530115B30H (2)0.27/0.350.70/1.200.15/0.350.0300.050H1535115B35H (2)0.31/0.390.70/1.200.15/0.350.0300.050H1537115B37H (2)0.30/0.39 1.00/1.500.15/0.350.0300.050H1541115B41H (2)0.35/0.45 1.25/1.750.15/0.350.0300.050H1548115B48H (2)0.43/0.53 1.00/1.500.15/0.350.0300.050H15261

15B62H (2)

0.54/0.67

1.00/1.50

0.40/0.60

0.030

0.050

TABLE 2—(1)STANDARD ALLOY H STEEL COMPOSITIONS (ladle chemical composition, weight %, for elements shown(2)(3) see Figures 17 to 88 for respective H-bands)

UNS No.

SAE

Steel No.C Mn Si Ni Cr Mo V

H133001330H0.27/0.33 1.45/2.050.15/0.35————H133501335H0.32/0.38 1.45/2.050.15/0.35————H134001340H0.37/0.44 1.45/2.050.15/0.35————H134501345H0.42/0.49 1.45/2.050.15/0.35————

H402704027H0.24/0.300.60/1.000.15/0.35——0.20/0.30—H40280(4)4028H(4)0.24/0.300.60/1.000.15/0.35——0.20/0.30—H403204032H0.29/0.350.60/1.000.15/0.35——0.20/0.30—H403704037H0.34/0.410.60/1.000.15/0.35——0.20/0.30—H404204042H0.39/0.460.60/1.000.15/0.35——0.20/0.30—H404704047H0.44/0.510.60/1.000.15/0.35——0.20/0.30—

H411804118H0.17/0.230.60/1.000.15/0.35—0.30/0.700.80/0.15—H412004120H0.18/0.230.90/1.200.15/0.35—0.40/0.600.13/0.20—H413004130H0.27/0.330.30/0.700.15/0.35—0.75/1.200.15/0.25—H413504135H0.32/0.380.60/1.000.15/0.35—0.75/1.200.15/0.25—H413704137H0.34/0.410.60/1.000.15/0.35—0.75/1.200.15/0.25—H414004140H0.37/0.440.60/1.000.15/0.35—0.75/1.200.15/0.25—H414204142H0.39/0.460.65/1.100.15/0.35—0.75/1.200.15/0.25—H414504145H0.42/0.490.65/1.100.15/0.35—0.75/1.200.15/0.25—H414704147H0.44/0.510.65/1.100.15/0.35—0.75/1.200.15/0.25—H415004150H0.47/0.540.65/1.100.15/0.35—0.75/1.200.15/0.25—H416104161H0.55/0.650.65/1.100.15/0.35—0.65/0.950.25/0.35—

H432004320H0.17/0.230.40/0.700.15/0.35 1.55/2.000.35/0.650.20/0.30—H434004340H0.37/0.440.55/0.900.15/0.35 1.55/2.000.65/0.950.20/0.30—H43406(5)E4340H(5)0.37/0.440.60/0.950.15/0.35 1.55/2.000.65/0.950.20/0.30—

H462004620H0.17/0.230.35/0.750.15/0.35 1.55/2.00—0.20/0.30—

H471804718H0.15/0.210.60/0.950.15/0.350.85/1.250.30/0.600.30/0.40—H472004720H0.17/0.230.45/0.750.15/0.350.85/1.250.30/0.600.15/0.25—

H481504815H0.12/0.180.30/0.700.15/0.35 3.20/3.80—0.20/0.30—H481704817H0.14/0.200.30/0.700.15/0.35 3.20/3.80—0.20/0.30—H482004820H0.17/0.230.40/0.800.15/0.35 3.20/3.80—0.20/0.30—

H50401(6)50B40H(6)0.37/0.440.65/1.100.15/0.35—0.30/0.70——H50441(6)50B44H(6)0.42/0.490.65/1.100.15/0.35—0.30/0.70——H504605046H0.43/0.500.65/1.100.15/0.35—0.13/0.43——H50461(6)50B46H(6)0.43/0.500.65/1.100.15/0.35—0.13/0.43——H50501(6)50B50H(6)0.47/0.540.65/1.100.15/0.35—0.30/0.70——H50601(6)50B60H(6)0.55/0.650.65/1.100.15/0.35—0.30/0.70——

H512005120H0.17/0.230.60/1.000.15/0.35—0.60/1.00——H513005130H0.27/0.330.60/1.000.15/0.35—0.75/1.20——H513205132H0.29/0.350.50/0.900.15/0.35—0.65/1.10——H513505135H0.32/0.380.50/0.900.15/0.35—0.70/1.15——H514005140H0.37/0.440.60/1.000.15/0.35—0.60/1.00——

H514705147H 0.45/0.520.60/1.050.15/0.35—0.80/1.25——H515005150H 0.47/0.540.60/1.000.15/0.35—0.60/1.00——H515505155H 0.50/0.600.60/1.000.15/0.35—0.60/1.00——H516005160H 0.55/0.650.65/1.100.15/0.35—0.60/1.00——H51601(6)51B60H (6)0.55/0.650.65/1.100.15/0.35—0.60/1.00——H611806118H 0.15/0.210.40/0.800.15/0.35—0.40/0.80—0.10/0.15H615006150H 0.47/0.540.60/1.000.15/0.35—0.75-1.20—0.15 min H81451(6)81B45H (6)0.42/0.490.70/1.050.15/0.350.15/0.450.30/0.600.08/0.15—H861708617H 0.14/0.20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2008620H 0.17/0.23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2208622H 0.19/0.25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2508625H 0.22/0.28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2708627H 0.24/0.30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3008630H 0.27/0.33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301(6)86B30H (6)0.27/0.33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3708637H 0.34/0.41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4008640H 0.37/0.44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4208642H 0.39/0.46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4508645H 0.42/0.49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451(6)86B45H (6)0.42/0.49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5008650H 0.47/0.54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65508655H 0.50/0.60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

H866008660H 0.55/0.65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15/0.25H872008720H 0.17/0.230.60/0.950.15/0.350.35/0.750.35/0.650.20/0.30—H874008740H 0.37/0.440.70/1.050.15/0.350.35/0.750.35/0.650.20/0.30—H882208822H 0.19/0.250.70/1.050.15/0.350.35/0.75

0.35/0.650.30/0.40

—H925909259H 0.56/0.640.65/1.100.70/1.20—0.45/0.65

——H926009260H 0.55/0.650.65/1.10 1.70/2.20————H93106(5)E9310H (5)0.07/0.130.40/0.700.15/0.35 2.95/3.55 1.00/1.450.80/0.15—H94151(6)94B15H (6)0.12/0.180.70/1.050.15/0.350.25/0.650.25/0.550.80/0.15—H94171(6)94B17H (6)0.14/0.200.70/1.050.15/0.350.25/0.650.25/0.550.80/0.15—H94301(6)94B30H (6)

0.27/0.33

0.70/1.05

0.15/0.35

0.25/0.65

0.25/0.55

0.80/0.15

—1.The ranges and limits on this table apply only to material not exceeding 0.13 m 2 (200 in 2) in cross-sectional area, 460 mm (18 in) in width, or 4.5 tonne (10 000 lb) per piece in weight. Ranges and limits are subject to the permissible variations for product analysis shown in Table 4 of SAE J409.

2.Small quantities of certain elements may be found in alloy steel which are not specified or required. These elements are considered incidental and acceptable to the following maximum amounts: copper to 0.35%, nickel to 0.25%, chromium to 0.20%, and molybdenum to 0.06%.

3.For open hearth and basic oxygen steels maximum sulfur content is 0.040% and maximum phosphorus content is 0.030%. Maximum phosphorus and sulfur in basic electric furnace steels are 0.025% each.

4.Sulfur content range is 0.035/0.050%.

5.Electric furnace steel.

6.

These steels contain 0.0005 to 0.003% boron.

TABLE 2—(1)STANDARD ALLOY H STEEL COMPOSITIONS (ladle chemical composition, weight %, for elements shown (2)(3)

see Figures 17 to 88 for respective H-bands) (continued)

UNS No.SAE Steel No.C Mn Si Ni Cr Mo V

4.Identification—As a means of identifying steels specified to hardenability band limits, the suffix letter “H” has

been added to the conventional series number. In the Unified Numbering System (UNS), the “H” appears as a prefix. It is important the steel consumers use this letter in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s there is no other means of determining when hardenability band limits apply. When the letter is used, all conditions pertaining to chemical composition limits, restrictions, testing techniques, and so forth, as outlined herein apply

5.Grain Size—The H-band limits set forth are intended to apply to steels exhibiting austenitic grain size ASTM

No. 5 or finer (see SAE J418). In cases where coarse grain steel is desired, the hardenability limits shall be a matter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oducer and the consumer.

https://www.doczj.com/doc/015563589.html,e of Hardenability Limits—H-band limits are shown graphically and are so depicted for convenience in

estimating the hardness value obtainable at the various locations on the end quench test specimen and for quick comparisons of the various H grades.

The values of Diameter of Rounds, with Same As-Quenched Hardness shown above each H-band, are approximate and were selected from the ranges appearing in Figure 7 of SAE J406.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hardenability limits are presented graphically in both U.S. customary units and metric (SI) units. The metric hardenability bands were prepared by careful conversion from existing bands in U.S.

customary units.

In either case, for specification purposes, the tabulated values of Rockwell C hardness (HRC) are used.

Values below 20 HRC are not specified because such values are not as accurate.

Two points from the tabulated values are commonly designated according to method A, B, C, D, or E, which are defined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Those various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graphically in Figures 1 and 2.

Note that nearest whole integers of distance and hardness are to be used, not fractions.

6.1Method A—The minimum and maximum hardness values at any desired distance. This method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s 1 and 2 as points A-A.

6.2Method B—The minimum and maximum distance at which any desired hardness value occurs. This method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s 1 and 2 as points B-B. If the desired hardness does not fall on an exact mm (or sixteenth of an inch) position, the minimum distance selected should be the nearest mm (or sixteenth of an inch) position toward the quenched end and the maximum should be the nearest mm (or sixteenth of an inch) position away from the quenched end.

6.3Method C—Two maximum hardness values at two desired distances, illustrated in Figures 1 and 2 as points

C-C.

6.4Method D—Two minimum hardness values at two desired distances, illustrated in Figures 1 and 2 as points D-

D.

6.5Method E—Any minimum hardness plus any maximum hardness, illustrated in Figures 1 and 2 as points E-E.

When hardenability is specified according to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methods, the balance of the hardenability band is not applicable.

In cases when it is considered desirabl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limits at a distance of 1.5 mm (1/16 in) from the quenched end can be specified in addition to the other two points as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methods

A to E, inclusive.

HARDENABILITY REQUIREMENTS IN METRIC (SI) UNITS

HARDENABILTY REQUIREMENTS IN U.S. CUSTOMARY UNITS

When the full h-band is specified, the hardenability can be reported by listing hardness values for 1.5, 3, 5, 7, 9, 11, 13, 15, 20, 25, 30, 35, 40, 45, and 50 mm from the quenched end of the test specimen. In the case of the test specimen made to U.S. customary units, hardness values would be reported for each 1/6 to 16/16 in and 1/8 in increments from there to 32/16 in.

It is customary to accept a tolerance of two points HRC for a 5mm or 3/16 in portion of the curve, except at the

1.5 mm or 1/6 in position. This tolerance is necessary because curves for individual heats may vary somewhat

in shape from the standard band limits and thus deviate slightly at one or more positions in the full length of the curves.

For shall hardening carbon H steels, distances form the quenched end may be reported by listing hardness values for 1 mm or 1/32 in intervals near the quenched end, as described more fully in SAE J406.

Acceptance testing shall be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SAE J406.

7.General—The hardenability limits in this document are those for regular quality steels produc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eel Products manual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AISI). Some of the steels in this document can be specified to more restricted hardenability ranges, as presented in SAE J1868.

FIGURE 3—UNS H10380—HARDENABILITY BAND—SAE 1038H

FIGURE 4—UNS H10450—HARDENABILITY BAND—SAE 1045H

FIGURE 5—UNS H15220—HARDENABILITY BAND—SAE 1522H

FIGURE 6—UNS H15240—HARDENABILITY BAND—SAE 1524H

FIGURE 7—UNS H15260—HARDENABILITY BAND—SAE 1526H

FIGURE 8—UNS H15410—HARDENABILITY BAND—SAE 1541H

FIGURE 9—UNS H15211—HARDENABILITY BAND—SAE 15B21H

FIGURE 10—UNS H15281—HARDENABILITY BAND—SAE 15B28H

FIGURE 11—UNS H15301—HARDENABILITY BAND—SAE 15B30H

FIGURE 12—UNS H15351—HARDENABILITY BAND—SAE 15B35H

FIGURE 13—UNS H15371—HARDENABILITY BAND—SAE 15B37H

FIGURE 14—UNS H15411—HARDENABILITY BAND—SAE 15B41H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SGBZ-0628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 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金属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经过渡锌处理得定型产品。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1、2绝缘导线:其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螺旋接线钮:适用于6m㎡以下得铝导线压接。选用时应根据导线截面与导线根数选择相应型号得加强型绝缘钢壳螺旋接线钮。 2、1、41C安全型压线帽有关要求请见2—8、2、1、5有关内容。 2、1、5套管:套管有铜套管,铝套管及铜铝过渡套管三种,选用时应采用与导线得材质相同、且规格相应得套管。 2、1、6金属膨胀螺栓:应根据容许拉力与剪力进行选择。 2、1、7接线端子(接线鼻子):选用时应根据导线截面及根数选用相应规格得接线端子。 2、1、8镀锌材料:采用钢板、圆钢、扁钢、角钢、螺栓、螺母、螺丝、垫圈、弹簧垫等金属材料做电工工件时,都应经过镀锌处理。 2、1、9辅助材料:钻头、电焊条、氧气、乙炔气、调合漆、焊锡、焊剂、橡胶绝缘带、塑料绝缘带、黑胶布等。 2、2主要机具: 2、2、1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锡锅、喷灯。 2、2、2电工工具、手电钻、冲击钻、兆欧表、万用表、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2、3作业条件: 2、3、1配合土建得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与预埋吊杆、吊架等全部完成。 2、3、2顶棚与墙面得喷浆、油漆及壁纸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线槽敷设及槽内配线。 2、3、3高层建筑竖井内土建湿作业全部完成。 2、3、4地面线槽应及时配合土建施工。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 第一部分局部修订条文及条文说明 1.0.3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管道的设计: 1.0.3.1(内容无修改) 1.0.3.2电力行业的管道; 1.0.3.3~1.0.3.7(内容无修改) 1.0.3.8城镇公用管道。 [条文说明]第1.0.3.2款电力行业的管道也包括核电的管道。输送粉料或粒料的气流输送管道,由于其制造上的特殊性,一般属于制造厂成套设计范围。工业管道穿越居民区时,应符合城镇公用管道的有关规定。 2.2符号 C s——冷拉比,即冷拉值与全补偿值之比 T tn——主管名义厚度 [条文说明]①全补偿值的解释,见本规范第9.4.1条的条文说明。②原T m,更正为T tn。 3.1.3设计温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3.1.3.1管道中每个组成件的设计温度,应不低于本规范第3.1.2.1款规定的需要最大厚度或最高公称压力相对应的温度。设计温度的确定,还应包括流体温度、环境温度、阳光辐射、加热或冷却的流体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设计的最低温度应为管道组成件的最低工作温度,此温度不应低于材料的使用温度下限。常用材料的使用温度下限,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1.3.2~3.1.3.6(内容无修改) [条文说明]根据国内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和国外引进工程的设计规定,管道的设计温度一般都按最高工作温度适当增加裕量。由于各种生产流程的差异,流体的性质差别,这种裕量只能在工程设计中规定。 第3.1.3.3款无隔热层管道组成件的设计温度,是根据散热情况不同而规定的,并参照ASME B31.3的规定。一条无隔热层管道中,各组成件的设计温度用于强度核算时可以是不同的。

天棚吊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方法验收标准

天棚吊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方法验收标准 天棚吊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方法及验收标准 吊顶工程要达到面平、缝细、线直、接口齐(平项与墙面、灯具的接口)、吻合好(平项与照明灯具、消防报警、风口、其他装修的吻合)分布整齐(消防探头、广播、灯口、风口等布整齐划一)不低于国家行业标准的量化施工标准。安装吊顶的龙骨、紧固件、螺钉、钉子应为镀锌,吊杆、角钢等应作防锈处理。 标高线的水平控制要点为:第一,基准点和标高尺寸要准确。用水平仪找字标高点。第二,吊顶面的水平控制线应尽量拉出通直线,经要拉直,最好采用尼龙线。第三,对跨度较大的吊顶,应在中间位置加设标高控制点。 (一)、天棚工程施工顺序流程 基层清理--弹线--安装吊筋--安装主龙--机电系统工程完毕--试水、打压完毕--安装次龙骨--隐蔽检查--安装饰面板--刮腻子、刷涂料--分项验收 (二)、(办公区)轻钢龙骨安装施工技术、工艺 1、建筑用轻钢龙骨 (1)建筑用轻钢龙骨:建筑用轻钢龙骨(简称龙骨)以冷轧钢板(带)、镀锌钢(带)或彩色喷塑钢板(带)作原料,采用冷弯工艺生产的薄壁型钢。用作吊顶的龙骨,其钢板(带)、厚度为0.5~1.5mm。 (2)产品规格:吊顶龙骨按承载龙骨的规格分为D38、D45、D50 和D60。 (3)技术要求 外观质量: 1)龙骨外形要平整、棱角清晰、切口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毛刺和变形; 2)镀锌层不许有起皮、起瘤、脱落等缺陷; 3)对有腐蚀、损伤、黑斑、麻点等缺陷,按规定方法检测时,应符合下表要求。 外观质量 缺陷种类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腐蚀、损伤、黑斑、麻点不允许无较严重的腐蚀、损伤、麻点。面积不大于2cm 的黑斑每米长度内不多于5 处 (4)表面防锈;龙骨表面应镀锌防锈,其双面镀锌量应不小于下表规定 双面镀锌量(g/m2)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双面镀锌量12010080 注:龙骨及其配件表面允许用喷漆喷塑等其他防锈方法,其性能应与本节的规定等同。 (5)尺寸要求 1)龙骨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 的规定。弯曲宽应不小于5.0mm,弯曲高应不小于3.0mm。 2)底面和侧面的平直度应不大于表2 的规定。 3)弯曲内角半径R 应不大于表3 的规定。 表1 尺寸允许偏差(mm)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长度L+30-10 覆面龙骨断面尺寸宽AA≤30±1.0 A>30±1.5 高B±0.3±0.4±0.5 其他龙骨断面尺寸宽A±0.3±0.4±0.5

金属线槽施工规范要求

金属线槽施工要求 随工检验: (1)安装位置正确;(2)安装符合工艺要求;(3)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 (4)接地 4.0.4 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 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 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 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5 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 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7 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4.0.5 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3 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 1)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2m 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2)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可开启。 3)直线段缆线桥架每超过15~30m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 4)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6)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1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2 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2000 1 总则 为了提高工业金属管道工程的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管道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管道的设计: 制造厂成套设计的设备或机器所属的管道; 核能装置的专用管道; 长输管道; 矿井的管道; 采暖通风五空气调节及非圆形截面的管道; 地下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管道; 泡沫、二氧化碳及其他灭火系统的管道。 除另有注明外,本规范所述的压力均应为表压。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除应执行村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A1类流体 在本规范内系指剧毒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如有极少量的流体泄漏到环境中,被人吸入或与人体接触时,能造成严重中毒,脱离接触后,不能治愈。相当于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Ⅰ级(极度危害)的毒物。 A2类流体 在本规范内系指有毒流体,接触此类流体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中毒,脱离接触后可治愈。相当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中Ⅱ级及以下(高度、中度、轻度危害)的毒物。

B类流体 在本规范内系指这些流体在环境或操作条件下是一种气体或可闪蒸产生气体的液体,这些流体能点燃并在空气中连续燃烧。 D类流体 指不可燃、无毒、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设计温度高于-20~186℃之间的流体。 C类流体 系指不包括D类流体的不可燃、无毒的流体。 管道 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等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或控制流体流动。 管道系统 简称管系,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 管道组成件 用于连接装配成管道的元件,包括管子、管件、法兰、垫片、紧固件、阀门以及管道特殊件等。 管道特殊件 指非普通标准组成件,系按工程设计条件特殊制造的管道组成件,包括:膨胀节、补偿器、特殊阀门、爆破片、阻火器、过滤器、挠性接头及软管等等。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设计条件 管道设计应根据压力、温度、流体特性等工艺条件,并结合环境和各种荷载等条件进行。设计压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条管道及其每个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运行中遇到的内压或外压与温度相偶合时最严重条件下的压力。最严重条件应为强度计算中管道组成件需要最大厚度及最高公称压力时的参数。但上述设计压力不应包括本章中允许的非经常性压力变动值。 下列特殊条件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与第款比较,并应取两者的较大值。 ⑴输送制冷剂、液化烃类等气化温度低的流体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阀被关闭或流体

金属桥架施工规范

金属桥架施工规范 篇一:电缆桥架安装要求及规范 电缆桥架安装要求及规范指导 1、电缆桥架作为布线工程的一个配套项目,目前尚无专门的规范指导,个别生产厂家的规格程式缺乏通用性,因此,设计选型过程应根据强弱电各个系统缆的类型、数量,合理选定适用的桥架。 (1)确定方向: 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结合空调管线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方便维修,以及电缆路由的疏密来确定电缆桥架的最佳路由。在室内,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及楼板架设,如许利用综合管廊架设时,则应在管道一侧或上方平行架设,并考虑引下线和分支线尽量避免交叉,如无其它管架借用,则需自设立(支)柱。 (2)荷载计算:计算电缆桥架主干线纵断面上单位长度的电缆重量。 (3)确 定桥架的宽度:根据布放电缆条数、电缆直径及电缆的间距来确定电缆桥架的型号、规格, 托臂的长度,支柱的长度、间距,桥架的宽度和层数。 1 (4)确定安装方式:根据场所的设置条件确定桥架的固定方式,选择悬吊式、直立式、侧壁式或是混合式,连接件和紧固件一般是配套供应的,此外,根据桥架结构选折相应的盖板。 (5)绘出电缆桥架平、剖面图,局部部位还应绘出空间图,开列材料表。 2、如与电力电缆桥架合用时,应将电力电缆和弱电电缆各直一侧,中间采用隔板分隔。 3、弱电电缆与其它低电压电缆合用桥架时,应严格执行选择具有外屏蔽层的弱电系统的弱电电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

4、电缆桥架安装要求 (1)槽式大跨距电缆桥架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 1/100。(2)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3)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4)在平行图上绘出桥架的路由,要注明桥架起点、终点、拐弯点、分支点及升降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标高,如能绘制桥架敷设轴侧图,则对材料统计将更精确。 直线段:注明全长、桥架层数、标高、型号及规格。拐弯点和分支点:注明所用转弯接板的型号及规格。升降段:注明标高变化,也可用局部大样图或剖面图表示。 (5)桥架支撑点, 如立柱、托臂或非标准支、构架的间距、安装方式、型号规格、标高,可同意在平面上列表说明,也可 2 分段标出用不同的剖面图、单线图或大样图表示。 (6)电缆引下点位置及引下方式,一般而言,大批电缆引下可用垂直弯接板和垂直引上架,少量电缆引下可用导板或引管,注明引下方式即可。 (7)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米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米,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米,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8)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 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米处进行固定。 (9)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毫米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10)布放在线槽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 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米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暗龙骨吊顶工程验收规范

强制性条文 3.2.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 6.1.12 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 主控项目 6.2.2 吊顶标高、尺寸、起拱和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6.2.3 饰面材料的材质、品种、规格、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6.2.4 暗龙骨吊顶工程的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的安装必须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6.2.5 吊杆、龙骨的材质、规格、安装间距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吊杆、龙骨应经过表面防 腐处理;木吊杆、龙骨应进行防腐、防火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 记录。 6.2.6 石膏板的接缝应按其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板缝防裂处理。安装双层石膏板时,面层板与基层板的接 缝错开,并不得在同一根龙骨上接缝。 检验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6.2.7 饰面材料表面应洁净、色泽一致,不得有翘曲、裂缝及缺损。压条应平直、宽窄一致。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6.2.8 饰面板上的灯具、烟感器、喷淋头、风口蓖子等设备的位置应合理、美观,与饰面板的交接应吻 合、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 6.2.9 金属吊杆、龙骨的接缝应均匀一致,角缝应吻合,表面应平整,无翘曲、锤印。木质吊杆、龙骨 应顺直,无劈裂、变形。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6.2.10 吊顶内填充吸声材料的品种和铺设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防散落措施。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6.2.11 暗龙骨吊顶工程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 暗龙骨吊顶工程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6.2.11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者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使语音、通信、数据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得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电气保护措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6个子系统,它们是: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干线子系统 (3)管理间子系统 (4)垂直干线子系统 (5)建筑群子系统 (6)设备间子系统 1.1、缆线的布放: 1.1.1、水平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 水平子系统缆线宜采用在吊顶、墙体内穿管或者设置金属密封线槽及电缆桥架方式敷设,当线缆在地面布放时,应根据环境选用地板下线槽、防静电地板等布线等安装方式。 1.1.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 (1)垂直干线子系统通道有穿楼板电缆孔、管槽、电缆竖井三种方式,一般采用电缆竖井方式。电缆竖井的位置上下应对齐。 (2)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者数根外径63—102mm的金属管预埋在楼板内,金属管高出地面25—50mm,也可直接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

(3)管道敷设方式包括明管和暗管。 1.1.3、建筑群子系统的管道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之间的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或者电缆沟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1.1.4、线缆布放要求: (1)线缆的规格与设计相符; (2)线缆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与设计相符; (3)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或损伤; (4)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签字迹清晰、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线缆布放应留有余量,以防变更。双绞线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为10cm,设备间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为3-5m,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要求; (6)线缆应远离高温和电磁干扰的场所; (7)线缆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如下要求: A、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平行敷设时间距在30cm以上 B、对于有保密要求的工程,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规定,对于有保密要求的线缆宜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 (8)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9)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标出编号内容; B、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截面利用率为30%—50%。 C、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PVC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线缆或4芯以上光缆时,管径利用率应为50%。暗管布放4对双绞线缆或者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 (10)设置线缆桥架和线槽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密封线槽内线缆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金属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B、线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每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C、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双绞线缆、光缆及其他线缆应根据线缆类别、数量等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者线缆收到挤压。 1.2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措施 1.2.1 预埋地面金属线槽 (1)预埋线槽应单层设置,线槽长度超过30m或者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布放线缆和维修。 (2)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尘与防水功能。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3.1 设计条件 3.2 设计基准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金属材料的使用温度 4.3 金属材料的低温韧性实验要求 4.4 材料的使用要求 5. 管道组成件的选用 5.1 一般规定 5.2 管子 5.3 弯管及斜接弯管 5.4 管件及支管连接 5.5 阀门 5.6 法兰 5.7 垫片 5.8 紧固件 5.9 管道组成连接结构选用要求 5.10 管道特殊件 5.11 非金属衬里的管道组件成件 6. 金属管道组成件耐压强度计算 6.1 一般规定 6.2. 直管 6.3 斜接弯管 6.4 支管连接的补强 6.5 非标准异径管 6.6 平盖 6.7 特殊法兰和盲板 7. 管径确定及压力损失计算 7.1 管径的确定 7.2 单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7.3 气液两相流管道压力损失 8. 管道的布置 8.1 地上管道

Ⅰ. 一般规定 Ⅱ. 管道的净空高度及净距 Ⅲ. 一般布置要求 Ⅳ. B类流体管道布置要求 Ⅴ. 阀门的布置 Ⅵ. 高点排气及低点排液的设置 Ⅶ. 放空口的位置 8.2. 沟内管道 8.3. 埋地管道 9. 金属管道的膨胀和柔性 9.1. 一般规定 9.2. 管道柔性计算的范围及方法 9.3. 管道柔性计算的基本要求 9.4. 管道的位移应力 9.5. 管道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 9.6. 改善管道柔性的措施 10. 管道支吊架 10.1. 一般规定 10.2. 支吊架的设置及最大间距 10.3. 支吊架荷载 10.4. 材料和许用应力 10.5 支吊架结构设计及选用 11. 设计对组成件制造、管道施工及检验的要求 11.1. 一般规定 11.2. 金属的焊接 11.3. 金属的热处理 11.4. 检验 11.5. 试压 11.6. 其他要求 12. 隔热、隔声、消声及防腐 12.1. 隔热 12.2. 隔声和消声 12.3. 防腐及涂漆 13. 输送A1类和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13.1. A1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13.2. A2类流体管道的补充规定 14. 管道系统的安全规定 14.1 一般规定 14.2. 超压保护 14.3. 阀门 14.4 盲板 14.5. 排放 14.6. 其它要求 附录A 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

吊顶工程监理要点 细则

吊顶工程监理要点(细则) 装修工程之三 木工程适用于以轻钢龙骨、铝合金龙骨、木龙骨等为骨架,以石膏板、金属板、矿棉板、木板、塑料板、玻璃板或格栅等为饰面材料的暗、明龙骨吊顶工程。 一、材料质量控制: 1、饰面材料的材质、品种、规格、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性能应符 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具备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 对人造板应复验甲醛含量,其他材料复验按实际情况确定。 2、吊杆、龙骨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并具有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对金属吊杆、龙骨应经过表面防 腐处理,对木吊杆、龙骨应进行防腐、防火处理。 3、顶棚内填充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干燥均匀。 4、木骨架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应经干燥处理,含率≯12%,防火 阻燃处理,符合消防B1级标准。木质饰面板也应符合B1级标准。 5、吊顶用固定件(钉、挂、搁、卡)及建筑胶粘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 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二、吊顶施工质量控制 1、吊顶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隐蔽验收: (1)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及管道保温; (2)木吊架、木龙骨防水、防腐处理; (3)预埋件或拉结筋及吊杆安装; (4)龙骨安装; (5)填充料的设置; 2、吊顶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安装龙骨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房间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内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交接检验。 (2)安装饰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

(3)吊顶工程的木吊杆、木龙骨和木饰面板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并应符合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4)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应进行防锈处理。 (5)吊顶的标高、尺寸、起拱、造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3、吊顶工程吊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吊杆的间距应符合设计的要求,连接安装牢固。 (2)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3)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应安排吊点来吊挂。 (4)设计无明确规定时,木龙骨吊点一般按每1㎡布置一个,均匀分布。有迭级造型的吊顶,应在迭级交界处布点,两点间距为~。 轻钢龙骨吊点,上人的不应超过,不上人的不应超过,(无主龙骨 时可按~一个设置)预埋筋或紧固件不应小于Φ10。 4、吊顶工程吊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杆、龙骨的安装间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的要求,连接安装牢固。 (2)吊杆按设计施工,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若用钢筋吊杆,不上人吊顶应不小于Φ6,上人吊顶应不小于Φ8,连接焊缝长度不小于 60mm。 (3)当吊杆长度大于时,应设置反支撑。 5、龙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龙骨的安装间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金属龙骨吊顶中间部分的起拱高度尺寸应不小于房间短跨的1/200。(一般当跨度7~10m时,按3/1000起拱,跨度10~15m 时按5/1000起拱,规范要求按1/200起拱) (3)金属骨架安装,必须位置正确,连接牢固。主龙骨接头平顺,拼缝严密无松动,角缝吻合,表面平整,无翘曲、锤印;次龙骨平

金属表面处理方式详解

电镀/电泳/锌镀/发黑/金属表面着色/抛丸/喷砂/喷丸/磷化/钝化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布线线槽桥架规范

1、规范是规定水管不能走桥架上面,如果局部要穿越桥架上方,必须做结露保温层。 2、并且桥架的空间利用率应在40%,剩下的70%是留给以后的变更使用。 3、金属线槽布线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明敷,但对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应采用。 4、需屏蔽电气干扰的线缆回路,或有防护外部影响如油、易燃粉尘等环境要求时,应选用有盖无孔型线槽。 弱电桥架系统设计方案 1.概述 线缆桥架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承载能力强、配置灵活、安装方便、规格齐全等优点,它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消防工程、弱电系统工程、广播电视等领域。 电缆桥架使电缆线路的敷设以及高层建筑的网络布线变得整齐、美观、规范,在工程设计中也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为美化环境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电缆桥架具有应用广、强度大、结构轻、造价低、施工简单、配线灵活、安全标准、外形美观的特点,对技术改造、扩大电缆、维护检修带来方便。 2.设计依据 《普通碳素结构钢冷轧刚带》 GB716-1983 《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 91 3.桥架的分类及特性 电缆桥架是由托盘、梯架(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以支撑电缆,并具有连续的刚性结构系统。 按照结构型式分为:梯型桥架、槽型桥架、托盘式桥架、线槽。 按照材质分类有:钢制桥架、不锈钢桥架、铝合金桥架、有机材料、阻燃防火桥架。

槽式电缆桥架是一种全封闭型电缆桥架。它最适用于铺设计算机电缆、通信电缆、弱电系统电缆、热电偶电缆及其它高灵敏系统的控制电缆等。它对控制电缆的屏蔽干扰和重腐蚀环境中电缆的防护都有较好的效果。 梯式电缆桥架具有重量轻、成本低、造型别致、通风散热性能好等特点。它适用于一般直径较大电缆的敷设,特别适用于高、低压电力电缆的敷设。 托盘式电缆桥架是石油、化工、电力、电视电讯等方面最广泛应用的理想敷设装置。它具有重量轻、载荷大、造型美观、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散热透气性好等优点,既适用于动力电缆的安装,也适用于控制电缆的铺设。 电缆桥架的选用及安装应因地制宜,应随工艺管道架空敷设; 电缆桥架可楼板,梁下安装; 可室内外墙壁、柱壁、隧道、电缆沟壁上的侧装; 可在露天立柱或支墩上安装。 可水平、垂直敷设,可转角、T字形、十字形分支; 可调宽、调高、变径等,具有安装使用灵活的优点。 4.桥架的计算 ●电缆桥架的载荷G总的计算: G总=n1q1+n2q2+n3q3+ …… 式中:q1、q2、q3 …… 为个电缆每单位长的重量(kg/m) n1、n2、n3 …… 为相应电缆的根数 G应小于电缆桥架的允许载荷 当电缆桥架在室外或带护罩时,还应计入水载和风载等因素。 ●电缆桥架宽度b的计算: 控制电缆桥架宽度b的计算(一般电缆桥架的填充率取40%左右) 电缆总截面积:s0=n1π(d1/2)2+n2π(d2/2)2+ …… 需要的托架横载面积:s=s0d/0.4=s/h=s/(0.3h) 式中:h为电缆桥架净高

最新吊顶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精)

6 吊顶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暗龙骨吊顶、明龙骨吊顶等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 6.1.2 吊顶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 吊顶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 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施工记录。 6.1.3 吊顶工程应对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进行复验。 6.1.4 吊顶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1 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 2 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 3 预埋件或拉结筋。 4 吊杆安装。 5 龙骨安装。 6 填充材料的设置 6.1.5 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同一品种的吊顶工程每50间(大面积房间和走廊按吊顶面积30m2为一间)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间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6.1.6 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 10%, 并不得少于3间;不足3间时应全数检查。 6.1.7 安装龙骨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房间净高、洞口标高和吊顶内管道、设备及其支架的标高进行交接检验。 6.1.8 吊顶工程的木吊杆、木龙骨和水饰面板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并应符合有关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6.1.9 吊顶工程中的预埋件、钢筋吊杆和型钢吊杆应进行防锈处理。 6.1.10 安装饰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 6.1.11 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6.1.12 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 6.2 暗龙骨吊顶工程 6.2.1 本节适用于以轻钢龙骨、铝合金龙骨、水龙骨等为骨架,以石膏板、金属板、矿棉板、木板、塑料板或格栅等为饰面材料的暗龙骨吊顶工程的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6.2.2 吊顶标高、尺寸、起拱和造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6.2.3 饰面材料的材质、品种、规格、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6.2.4 暗龙骨吊顶工程的吊杆、龙骨和饰面材料的安装必须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 6.2.5 吊杆、龙骨的材质、规格、安装间距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金属吊杆、龙骨应经过表面防腐处理;木吊杆、龙骨应进行防腐、防火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2.6 石膏板的接缝应按其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板缝防裂处理。安装双层石膏板时,面层板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二) 3.3 预留孔洞:根据设计图标注的轴线部位,将预制加工好的木质或铁制框架,固定在标出的位置上,并进行调直找正,待现浇混凝土凝固模板拆除后,拆下框架,并抹平孔洞口(收好孔洞口)。 3.4 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及预埋吊杆、吊架。 3.4.1 支架与吊架安装要求: 3.4.1.1 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 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3.4.1.2 钢支架与吊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焊缝长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咬边、气孔、凹陷、漏焊、焊漏等缺陷。 3.4.1.3 支架与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有相同坡度。 3.4.1.4 支架与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扁钢25mm×25mm×3 mm。 3.4.1.5 严禁用电气焊切割钢结构或轻钢龙骨任何部位,焊接后均应做防腐处理。 3.4.1.6 万能吊具应采用定型产品,对线槽进行吊装,并应有各自独立的吊装卡具或支撑系统。 3.4.1.7 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l.5~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转弯和变形缝两端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mm以内应设置固定支持点。 3.4.1.8 支架与吊架距离上层楼板不应小于150~200mm;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1 00~150mm; 3.4.1.9 严禁用木砖固定支架与吊架。 3.4.1.10 轻钢龙骨上敷设线槽应各自有单独卡具吊装或支撑系统,吊杆直径不应小于5mm;支撑应固定在主龙骨上,不允许固定在辅助龙骨上。 3.4.2 预埋吊杆、吊架: 采用直径不小于5mm的圆钢,经过切割、调直、煨弯及焊接等步骤制做成吊杆、吊架。其端部应攻丝以便于调整。在配合土建结构中,应随着钢筋上配筋的同时,将吊杆或吊架锚固在所标出的固定位置。在混凝土浇注时,要留有专人看护以防吊杆或吊架移位。拆模板时不得碰坏吊杆端部的丝扣。 3.5 预埋铁的自制加工尺寸不应小于120mm×60mm×6mm;其锚固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5mm。紧密配合土建结构的施工,将预埋铁的平面放在钢筋网片下面,紧贴模板,可以采用绑扎或焊接的方法将锚固圆钢固定在钢筋网上。模板拆除后,预埋铁的平面应明露、或吃进深度一般在10~20mm,再将用扁钢或角钢制成的支架、吊架焊在上面固定。 3.6 钢结构:可将支架或吊架直接焊在钢结构上的固定位置处。也可利用万能吊具进行安装。 3.7 金属膨胀螺栓安装 3.7.1 金属膨胀螺栓安装要求 3.7.1.1 适用于C5以上混凝土构件及实心砖墙上,不适用于空心砖墙。 3.7.1.2 钻孔直径的误差不得超过+0.5~-0.3mm;深度误差不得超过+3mm;钻孔后应将孔内残存的碎屑清除干净。 3.7.1.3 螺栓固定后,其头部偏斜值不应大于2mm。

吊顶工程施工要求及验收规范

(4)安装面板前应完成吊顶内管道和设备的调试及验收。 (5)吊杆的间距不得大于1200mm,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 吊顶工程施工要求及验收规范 吊顶工程施工要求及验收规范时间:2010-03-15 10:2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114次吊顶工程施工要求 5.1.1 适用于木龙骨、轻钢龙骨表面全部镀锌和铝合金龙骨为骨架,以常用胶合板、石膏板、玻璃板、 PVC 板、铝扣板等材料为罩面板的吊顶工程。 5.1.2 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及基层结构、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5.1.3 各类龙骨吊顶必须 吊顶工程施工要求 5.1.1适用于木龙骨、轻钢龙骨表面全部镀锌和铝合金龙骨为骨架,以常用胶合板、石膏板、玻璃板、PVC板、铝扣板等材料为罩面板的吊顶工程。 5.1.2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颜色及基层结构、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5.1.3各类龙骨吊顶必须固定牢固,固定完毕后,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校平。 5.1.4根据吊顶设计标高,在四周围墙上弹线。弹线应清楚,位置准确,其水平差为?5mm。 5.1.5主、次龙骨的位置、水平度要全面校正,连接件应错位安装。明龙骨应无明显弯曲,次龙骨连接处的对接错位偏差一般不大于2mm。校正后应将龙骨所有吊挂件、连接件拧紧、夹紧,使其牢固可靠。 5.1.6木龙骨、木方应按设计要求,各木方之间应打胶,再用钉固定。与罩面板接触的面必须刨平并符合防火要求。 5.1.7施工中与电气照明设备安装作业应紧密配合,穿孔板的孔距应排列整齐,预留孔洞,吊灯等处的补强,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安全。 5.1.8罩面板不得有悬臂现象,如有应增加龙骨固定。

桥架、线槽施工工艺标准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金属桥架、线槽安装工程。 1.2编制依据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设计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进行了图纸会审。 2.1.2有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2.2材料准备 2.2.1金属桥架、线槽及其附件必须选用厂家配套产品,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证书,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必须做检查验收,填写设备进场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检查确认。 2.2.2金属桥架、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棱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3主要机具设备准备 2.3.1铅笔、卷尺、线坠、粉线袋、手电钻、冲击钻等。 2.4 作业条件 2.4.1配合土建的结构施工,预留孔洞,预埋铁和预埋吊杆、吊架等全部完成。 2.4.2顶棚和墙面的喷漆,油漆及壁纸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桥架、线槽敷设。 2.4.3高层建筑竖井内土建湿作业全部完成。

2.4.4地面线槽应及时配合土建施工。 3.施工工艺流程 3.1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预留孔洞→支架与吊架安装→金属桥架线槽安装→配线。 3.2施工工艺 3.2.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出进户线、盒、箱、柜等电气器具的安装位置,从始端至终端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处进行弹线。 3.2.2预留孔洞:根据设计图纸标注的轴线部位,将预制加工好的木制或铁制的框架,固定在标出的位置上,并进行调直找正,待现浇混凝土凝固模板撤除后,撤下框架,并抹平孔洞口。 3.2.3支架与吊架安装: (1)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2)钢支架与吊架必须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焊缝均匀平整,不得出现裂缝、咬边等缺陷。 (3)支架与吊架必须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必须与建筑物有相同的坡度。 (4)万能吊具必须采用定型产品,对线槽进行吊装,并应有各自独立的吊装卡具或支撑系统。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一、热处理工艺简解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意图: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削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业所需求的力学功能;3.安稳工件尺度。 运用关键:1.坚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坚持必定韧度的条件下进步钢的弹性和屈从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坚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满足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通常钢尽量防止在230~280℃、不锈钢在400~450℃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发生一次回火脆性。5、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行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意图:1.改进切削加工功能,进步加工外表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 3.取得杰出的归纳力学功能。 运用关键: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布局钢、合金东西钢和高速钢;2. 不只能够作为各种较为重要布局的最终热处理,并且还能够作为某些严密零件,如丝杠等的

压力管道设计(工业管道,公用管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0道题】 1.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房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内的空隙应密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距离管端部应不小于150mm。套管应高出楼板、房顶面()mm。 A.200 B.150 C.100 D.50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50 2.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包括延伸出工厂边界线,但归属企业、事业单位所管辖的管道。在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简称设计规则)中,工业管道分为()。 A.GA1、GA2 二级 B.GB1、GB2二级 C.GC1、GC2、GC3三级 D.GD1、GD2二级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50 3.在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版)中,规定A1类流体管道的泄压装置的最大泄放压力不得超过()。 A.设计压力 B.设计压力的1.1倍 C.工作压力 D.工作压力的1.1倍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50 4.工业管道设计时,为减少管道的热应力,常常需要对管道设置人工π形补偿器,为了对管道进行有效保护,如果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将Π型补偿器布置在补偿段的中间位置上时,就应在补偿器两端对称布置两个导向支座,这样,就可以使管线伸缩均衡,不致弯曲。导向支座与Π补偿器管端的距离,一般取管径的()倍,以防止管道发生弯曲和径向偏移造成补偿器的破坏 A.5倍 B.10倍 C.20倍 D.30~40倍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50 5.当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额定流量的()以上时,就会产生垂直于轴方向的径向推力,而且由于泵在低效率下运转,使入口部位的液温升高,蒸汽压增高,容易出现汽蚀。为了预防发生这种情况,要设置确保泵在最低流量下正常运转的最小流量管线。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50 6.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规定, 对有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按采暖热负荷进行中央调节时,应保证闭式供热系统在任何时候热力网供水温度不低于()℃。 A.50 B.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