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和1.33。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1、热力

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压力在焓熵图(表)内查得每千克的热焓减去给水(或回水)热焓,乘上锅炉实际产出的蒸汽或热水数量(流量表读出)计算。如果有些企业没有配齐蒸汽或热水的流量表,如没有焓熵图(表),则可参下列方法估算:

(1)报告期内锅炉的给水量减排污等损失量,作为蒸汽或热水的产量。

(2)热水在闭路循环供应的情况下,每千克热焓按20千卡计算,如在开路供应时,则每千克热焓按70千卡计算(均系考虑出口温度90℃,回水温度20℃)。

(3)饱和蒸汽,压力1-2.5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上的热焓按620千卡,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的热焓按630千卡。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按640千卡计算。

(4)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每千克热焓:200℃以下按650千卡计算,220℃-260℃按680千卡计算,280℃-320℃按700千卡,350℃-500℃按700千卡计算。按4.1868焦耳折算成焦耳。1卡=4.18焦耳1千卡=4.18千焦

2.热力单位“千卡”与标准煤“吨”的折算

能源折算系数中“蒸汽”和“热水”的计算单位为“千卡”,但“基本情况表”中(能源消耗量中)“蒸汽”计算单位为“蒸吨”,在其它能源消耗量(折标煤)其中的“热水”计算单位为“吨”,因此需要进一步折算,才能适合“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要求,按国家标准每吨7000千卡折1千克标准煤计算:

3.电力的热值

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按理论热值计算,另一种是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种方法各有各的用途。理论热值是按每度电本身的热功当量860大卡即0.1229千克标准煤计算的。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每年各不相同,为便于对比,以国家统计局每度电折0.404千克标准煤,作为今后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

蒸汽按111kg标准煤/吨折算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和1.33。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20934千焦/公斤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26377千焦/公斤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8374 千焦/公斤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28470千焦/公斤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41868千焦/公斤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43124千焦/公斤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42705千焦/公斤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47472千焦/公斤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46055千焦/ 公斤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35588千焦/立方米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16746千焦/立方米5.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0.03412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能耗计算方法模型说明 1.COP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之比。 COP=冷量/制冷机电耗 2.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3.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4.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5.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泵电耗=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6.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却塔风机电耗=冷却塔风机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7.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源(含制冷机、冷却塔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8.单位空调面积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法 制冷机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空调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源电耗=冷源电耗直接计量值/总空调面积 9.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值(根据综合用电的直接计量值按照办公比例等方法计算得

出)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0.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法 办公设备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办公设备电耗=办公设备电耗值/总建筑面积 11.单位面积常规电耗直接计量法 常规电耗(除特殊电耗外的总能耗值)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常规电耗=常规电耗/总建筑面积 12.单位面积厨房电耗直接计量法 厨房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厨房电耗=厨房电耗/总建筑面积 13.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直接计量法 电梯电耗的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电梯电耗=电梯电耗/总建筑面积 14.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末端(含新风机、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末端电耗=空调末端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5.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法 空调系统(含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末端等)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空调系统电耗=空调系统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6.单位面积冷冻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空调面积冷冻泵电耗=冷冻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7.单位面积冷量直接计量法 冷量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单位面积冷量=冷量直接计量值/总建筑面积 18.单位面积冷却泵电耗直接计量法 冷却水泵电耗直接计量值与总建筑面积之比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目录 展开 前言 【标准名称】General principle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发布时间】2008-2-3 【实施时间】2008-6-1 【国家标准】GB/T 2589-2008 代替GB/T 2589-1990 封面 本标准代替GB/T 2589-1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本标准与GB/T 2589-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修改了格式; ——更新了引用标准; ——增加了术语; ——进一步细化了能源种类;

——简化了计算公式; ——增加了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工业标准一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秀莲、李爱仙、陈海红、辛定国、张管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589-1981;GB 2589-199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能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指标的核算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耗能工质 energy-consumed medium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能量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 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的实际能量。按国际单位制,折算系数为1。 能源的等价值 energy equivalent value 生产单位数量的二次能源或耗能工质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能量。 用能单位 energy consumption unit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of product 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折算标准煤的计算方法如下

折算标准煤的计算方法如下(以电耗为例): (折算标准煤系数)×(电耗用数)=(耗用标准煤数量) 对于电耗,折算标准煤系数为0.429 即270万度,折合成标准煤量115.83万公斤,即1158.3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品种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洗精煤0.9000千克标准煤/千克 洗中煤0.2857千克标准煤/千克 煤泥0.2857-0.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 焦炭0.9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原油 1.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 汽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煤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柴油 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 燃料油 1.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 液化石油气油 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炼厂干气 1.5714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油田天然气 1.3300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气田天然气 1.2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煤田天然气(即煤矿瓦斯气) 0.5000-0.5174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焦炉煤气0.5714-0.6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其他煤气 (1)发生炉煤气0.1786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0.6571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3)重油热裂煤气 1.2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4)焦炭制气0.5571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5)压力气化煤气0.5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6)水煤气0.3571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电力(等价0.4040千克标准煤/千瓦小时(用于计算最终消费) 电力(当量)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小时(用于计算火力发电) 热力(当量) 0.03412千克标准煤/百万焦耳 (0.14286千克标准煤/1000千卡)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能耗计量系统方案解读

能耗计量系统方案解读 1.1国家政策 随着能耗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实现能耗管理和能源成本最小化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为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相关部门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地区,由各个省、市、地区政府承担相应的节能任务。“政府出面帮助和督促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以行政命令结合扶持政策,鼓励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 在我国目前的能耗结构中,建筑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已占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而建筑运行的能耗,包括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的运行过程中。建筑节能主要是为了降低各类建筑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 实际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建筑运行能耗,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都低于同等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现状,更远低于美国大多数建筑的目前状况。这是由于对室内环境要求的不同理念和不同标准所致。由于我们的状况与发达国家差异很大,因此不能简单复制国外建筑节能技术与经验。然而目前我国在大型公共建筑的新建和既有改造项目中,一方面建筑设计追求“与国外接轨”,“新、特、奇”,造成大量全玻璃,全密闭的高能耗建筑出现;另一方面又大量采用发达国家的所谓的“节能技术”,如变风量系统(VAV),建筑热电冷联供系统(BCHP),区域供冷,吸收制冷机,等等。但这些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因此,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应该从实际能源消耗数据抓起,建筑实际运行能耗数据是评价和检验建筑节能的唯一标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分项用能实时监控

工序单位能耗的计算方法及企业吨钢可比能耗计算方法

. 一、各工序单位能耗计算方法: 二、其它能耗计算方法的资料 中国8个钢铁企业产量达千万吨 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规模明显扩大,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已有8家,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共有1 7家,年产钢300万吨以上的有30多家。

2005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企业由2000年的1家(宝钢)上升到8家(宝钢、鞍钢、唐钢、武钢、首钢、沙钢、济钢、莱钢),合计产钢11191.9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31.76%。产钢大于500万吨小于1000万吨企业由2000年的3家(鞍钢、首钢、武钢)上升到2005年的9家 (马钢、华菱钢铁、包钢、邯钢、攀钢、安阳钢铁、太钢、酒钢、建龙钢铁),合计产钢6051.21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17. 17%。产钢300万吨以上企业共30家,合计产钢22079.65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62.65%。据介绍,中国钢产量已由2000年的1.28亿吨上升到2005 年的3.52亿吨,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5.2%上升至2005年的31.1%。 ;. . 标准煤系数就是把某一能源品种的实物量折合成标准量时所采用的系数,换句话说,就是单位能源的实际发热值与7000千卡的比率:即: 单位能源的实际发热值 =该能源品种折标准煤系数 千卡 7000例如:1公斤焦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为6800千卡,其折标准煤系数为:6800千卡÷7000千卡=0.9714。也就是说,1公斤焦炭相当于0.9714公斤标准煤,1000吨焦炭相当于971.4吨标准煤。 在企业内部同一能源品种,由于到货时间、供货单位的不同,其实际发热值也不一样。在此情况下,确定企业标准煤系数,一般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反映次数结构影响的算术平均数,它的计算方法是总体各标志值(变量值)乘以相应的次数(权数)之和与总次数(总权数)的比。 例如:某企业2002年5月份先后从枣庄、肥城、山西、兖州等地购入原煤的实际数量分别为150吨、175吨、250吨、250吨,每次到货后实测发热值分别为4910千卡/公斤、4509千卡/公斤、5101千卡/公斤、5250千卡/公斤,这些原煤在本月全部消耗,那么该企业5月份消耗煤炭折标准煤587.62吨,折标准煤系数为0.7123。 150×4910+175×4509+250×5101+250×5250 =587.62即:折标准煤(吨)= 7000587.62 =0.7123 折标 准煤系数= 825计算折标准煤系数时可将上两步合为一步求得:即 150×4910+175×4509+250×5101+250×5250587.62 数标折准煤系=÷825= 825 7000=0.7123 由此可以得出计算任一能源品种在某一时期内折标准煤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该品种能源平某一批能源〕∑〔×均低位发热量某一时期任一能源品种品种购入量÷该能源某一时 = 折标准煤 系数千卡 7000 期内购入量之和;. . 能源品种折标准煤系数的确定 (一)煤炭折标准煤系数的确定 可按下列顺序依次确定:l、由实测计算确定。2、如不具备实测条件,可用煤矿发货单上的发热量计算出。3、按照当年能源统计制度规定的参考系数。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能源消耗中节约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能源节约量的计算,也适用于行业(部门)、地区、国家宏观节能量计算的基础。 2 引用标准 GB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2587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 8222企业设备电平衡通则 GB 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3 企业节能量的概念 企业节能量是企业统计报告期内能源实际消耗量与按比较基准值计算的总量之差。 4 企业节能量计算的比较基准值 4.1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选择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量、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标准能源消耗定额等作为相对比较的基准。 4.2 标准能源消耗定额由主管部门具体规定。 5 企业节能量的分类、使用范围和计算公式 5.1企业产品总节能量 5.1.1 企业产品总节能量是指按企业各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节能量之和计算出的总量。 5.1.2 某种产品单位产量节能量是指按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出的节能量。 5.1.5 企业产品总节能量是用于评价企业节能效果的指标。 5.1.4 企业产品总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1) 式中:——企业产品总节能量,t (标准煤); ——第种产品的单位产量节能量,t (标准煤)/产品单位; ——期内产出的第种产品的合格品数量,t(件、箱等); ——期内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

第种单位产品节能量按式(2)计算: (2) 式中:——第种产品统计报告期内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产品单位; ——第种产品基期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量或单位产量标准能耗定额。 5.2 企业产值总节能量 5.2.1 企业产值总节能量是指用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计算的总量。 5.2.2 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是用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计算出的节能量。 5.2.3 企业产值总节能量是计算行业(部门)、地区、国家节能量的基础、也是衡量企业节能经济效益的依据。 5.2.4企业产值总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3) 式中:——企业产值总节能量,t(标准煤); ——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t(标准煤)/万元; G——期内产出的净产值(价值量),万元。 企业单位产值节能量按式(4)计算: (4) 式中:——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万元; ——基期的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量,t(标准煤)/万元。 5.3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 5.3.1 技术措施是指设备更新、改造和采用新工艺等措施。 5.3.2 某项技术措施实施后比采取该项措施前生产单位产品(工件)能源消耗减少的数量,称为该项技术措施节能量。各项技术措施节能量之和等于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 5.3.3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用于评价企业技术措施总节能效果。单项节能技术措施节能量,用于评价该项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5.3.4 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的计算公式: (5) 式中:——企业技术措施节能量,t(标准煤)/年; ——第种单项技术措施节能量,t(标准煤)/年; ——企业技术措施项目数。 单项技术措施节能量按式(6)计算: (6) 式中:——第种单位产品(一工件)的生产(加工),采取某项技术措施前所消耗的能源量,t(标准煤)/产品单位;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计算方法及等级指标 本方法适用于煤矿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的计算及等级划分。 1.工序能耗定义 主通风机工序能耗是指在统计期内主扇通风机排出(或压入)1兆立方米风量,压力升高1帕时,所消耗的电能。 2.主扇通风机工序边界 以拖动主扇通风机的电动机开关柜输入端为起点,风机出(入)风口为能量终端。 3.统计期 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以测试和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期为一年。 4.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统计计算公式 4.1单台主扇通风机工序能耗计算公式: ' 410f W E Q P =? 式中: 'f E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能耗,kw ·h/Mm 3 ·pa ; W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耗电量,kw ·h ; Q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抽出(压入)的风量,m 3 ; P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平均全压,pa;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上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即: ' 1t m j j j m W E t Q P == ∑ 't E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工序能耗,kw ·h/Mm 3 ·pa ; W ——统计期内单台主风扇通风机工序耗电量,kw ·h ; t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的运行时间,s ; m ——统计期内单台风机测试次数; Q j ——统计期内第j 次测量流量,m 3 /s; P j ——统计期内第j 次测量全压,Pa ; 4.2 测点:在通风机进、出风口两侧选择测试截面和测点。 4.3 方法:通风机全压和风量测试计算方法按照煤炭工业出版社《矿山固定设备技术测定》中规定的有关风机风量、全压测算方法进行。 4.4 测试工况:只测算风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全压、风量,勿需折算到标准状态。 4.5 测试时间:在统计期内每季度至少测试一次,且每季度测试次数必须相同,测试稳定工况下的风量、全压。 4.6 耗电量的统计计算:统计期内主通风机所消耗的电能,以拖动风机的电动机实际消耗的电能为准(同步电机包括励磁电能消耗)。 4.7 多台通风机组成的通风机工序能耗按下式计算

锅炉耗煤量核算---主要计算方法

十、主要计算方法 (一)锅炉耗煤量核算 () D i i B Q η '''-= ?低 (kg /h ) (10—1) 式中:D ~锅炉每小时的产汽量(kg /h ); Q 低~煤的低位发热量(kcal/kg ); η ~锅炉的热效率(%); i′ ~锅炉在某工作压力下的饱和蒸汽热焓(kcal/kg ); i″ ~锅炉给水热焓(kcal/kg ),一般给水温度取20℃,则: i′=20 kcal/kg 。 注意:此式适用于产生饱和蒸汽的锅炉耗煤量核算,对于过热蒸汽的锅炉耗煤量核算则不适用。 (二)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 V y =(α+b)V 0 (10—2) 式中:V y ~实际烟气量(Nm 3/kg ); α ~锅炉炉膛空气过剩系数; b ~燃料系数。 1、二氧化硫排放量 SO 2=B×S%×80%×2 (10—3) 式中:B ~耗煤量; S% ~煤中的全硫份。 对于燃煤火(热)电厂(站),其二氧化硫的核算方法如下: 2 2 (1)2y SO g SO G B C S η=?-? (10—4) 式中:G SO2 ~二氧化硫排放量(t /h ); B g ~耗煤量(t /h ); C ~燃料中的含硫量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的百分比(%); ηSO2 ~脱硫效率(%); S y ~燃料的应用基含硫量(%)。 2、烟尘排放量 燃煤烟尘量的一般核算方法是:

G =B·A·d fh ·(1-η) (10—5) 式中:G ~烟尘排放量; B ~耗煤量; A ~煤的灰份(%); d fh ~烟气中烟尘占灰份量的百分比(%),其值与燃烧方式有 关; η ~除尘器的总效率(%);若安装二级除尘装置,其效率分 别为η1、η2,则除尘装置的总效率η总可按下式计算: η总=1-(1-η1)(1-η2) (10—6) 3、氮氧化物排放量 燃料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量可用下式核算: G NOx =(β·n+10-6V y ·C NOx ) (10—7) 式中:G NOx ~燃料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以NO 2计)量(kg ); B ~煤或重油消耗量(kg ); β ~燃烧氮向燃料型NO 的转变率(%),与燃料含氮量n 有关。 普通燃烧条件下,燃煤层燃炉为25~50%(n≥%),燃油锅炉为32~40%,煤粉炉取20~25%; n ~燃料中氮的含量(%); V y ~燃料生成的烟气量(Nm 3/kg ); C NOx ~温度型NO 浓度(mg /Nm 3),通常取70ppm ,即/Nm 3。 (三)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 1、废气体积 V=3600·S·u (m 3/h ) (10—8) 式中:V ~废气体积(m 3/h ); S ~排气筒的断面面积(m 2); u ~废气的平均流速(m /s ) 。 2、有格栅排气筒排气量 V=3600·k·S·u (10—9) 式中:k ~系数(k =),其余符号意义同上。 3、通风机排气量 12 2 Q Q V += (m 3/h ) (10—10) 式中:V ~通风机的排气量(m 3/h );

统计计算练习题

1、某局所属企业某年下半年产值资料如下: 算填写表 中空缺 算 2、现有 某市国内 生产总值 资料如下, 通过计算 填写表中 空缺。 (单位:亿 元)和动态 相对数(%) 算(1)3. 企业职工 的工资资 料如下:

(2)计算标准差 (3)计算方差 (2)比较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年龄更具代表性 300件产品的资料如下:

7、甲、乙两企业工人有关资料如下: 比较哪个企业职工 20个 10、甲、乙两钢铁生产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 试比较甲、乙两企业该月上旬钢材供货的均衡性 11、某

校甲、乙两班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组情况如下: 40个企业 求平均利润率。 13、设甲乙两公司进行招员考试,甲公司用百分制记分,乙公司用五分制记分,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问哪一个公司招员考试的成绩比较整齐(用标准差) 2 3、(1)平均工资=655元(组中值:450 550 650 750 850。450*100+550*250+650*300+750*200+850*150=655000。655000/1000)(2)标准差=元 (3)方差=14475 4、(1)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4元、38元,乙企业职工年龄偏高 (2)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差系数分别为%、%,所以乙企业职工的平均年龄更具代表性 5、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件/人(组中值:55 65 75 85 95。 8250/55+6500/65+5250/75+2550/85+1520/95=366。24070/366) 6、各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为496 .0

7、(1)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875元、2420元,所以乙企业职工工资 偏高 (2)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差系数分别为%、%,所以乙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8、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组中值:105 125。实际: 5*%+30*%+24*%+12*105%+9*125%=) 9、全部债券的年平均利率为% 10、甲、乙两企业的平均差系数分别为5%、7%,所以甲企业供货的均衡性好。 11、(1)甲、乙两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分、分 (2)甲、乙两班的平均差系数分别为%、%,所以甲半的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强知识点五: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 1、

各种燃料折合成标准煤的计算方法

各种能源折算的原则 1.应符合GB3100-82/GB3101-82的规定 2.计算综合能耗时,各能源分别折算成一次能源的规定的同一单位即吨标煤 3任一规定的体系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都应用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为标煤 4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等于的燃料称为1kg标准煤 5任一规定的体系实际消耗的二次能源以及耗能工质均按相应的能源等价值折算为一次能源:本企业自产时,他的能源等价值按投入产出的原则自行规定;外购外销时其能源等价值必须相同。当未提供能源等价值,可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折算系数进行折算。比如说蒸汽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只是计算用去多少燃料和产出多少蒸汽,不会来计算具体产出多少高压蒸汽多少中压蒸汽,所以在折标系数上高低压蒸汽是没有区别的。当然根据规定你也可以企业自己的计量结果来规定不同工质的折标系数,但是在报能源管理部门和统计局的时候都应该统一折标系数,否则不同企业就无法比较。 公用工程比如冷冻水、工艺水、锅炉水、氮气、压缩空气等等均属于二次能源,等价热值的概念是加工转换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因此等价热值是一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的效率而改变。我们目前所用国家统计局所颁布的折标系数是一个平均的水平。 1公斤重的标准煤的热值为kg 即生产一度电不少于约0.12KG的标准煤.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9714公斤标煤/公斤

过程能耗分析的方法

过程能耗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洽分析法、熵分析法和有效能分析法。其中洽分析法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耗分析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规定了能量量的守恒,因此,恰分析法以装置的综合能耗和产品单耗等作为评价准则,其计算准则能表征系统能量在数量上利用状况。然而并不是所有满足能量守恒的过程都可以实现,要使过程能够实现还需同时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洽分析方法的缺点是,单纯的以过程消耗能量数值来评价过程能耗优劣忽视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等值折算问题[2】。特别是对于热量传递过程,由于反应过程中能源热力学参数(温度、压力等)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过程中能量的能级发生变化。因此始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节能技术改造中抓不住关键所在,不能真实反映能耗状况。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分析法用摘的变化趋势来反应能量能级变化状况,熵增加的幅度越小,说明损失越小,效率越高。然而由于熵值无法反映能量的量变;且熵是反映物质内部混乱和无序状态的一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用仪表测量,只能推算出来。因此熵分析法可描述能量质量的变化,但不具有直观性。有效能分析法利用系统与环境参数偏离程度来度量系统可以利用或转化的能量,且把这部分能量称为有效能(础)[3]。以“环境参考态模型”为基础,■的计算可简单表示为[4]: e, =(/1,-/1,+ 其中第一部分表示物质的热洽,第二部分表示物质的熵变,第三部分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上式可以看出,棚的计算结合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因此它能对能的质量、数量变化和差异做统一的描述,从而规定能量的价值,有效能已成为

热力学和能源科学中单独评价能量价值问题的一种物理量。基于■的系统能耗分析方法改变了人们对能的性质、能的损失和能的转换效率等的传统看法,提供了热工分析的科学基础,深刻地揭示了能量转换过程中能量变质退化的本质,因此只有充分和有效发挥灿的作用,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和不合理的灿损失才是真正的节能。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企业使用能源折算系数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氧气、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其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不包括生活用能和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在企业实际消耗的能源中,用作原料的能源也必须包括在内。 能源折标煤系数及单位 品种单位系数单位原煤吨0.7143 吨标准煤 洗精煤吨0.900 吨标准煤 洗中煤吨0.2857 吨标准煤 煤泥吨0.2857-0.4286 吨标准煤 焦炭吨0.9714 吨标准煤 原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汽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煤油吨 1.4714 吨标准煤 柴油吨 1.4571 吨标准煤 燃料油吨 1.4286 吨标准煤 液化石油气油吨 1.7143 吨标准煤 炼厂干气千立方米 1.5714 吨标准煤 油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3300 吨标准煤 气田天然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煤田天然气(即煤矿瓦斯气) 千立方米 0.5000-0.5174 吨标准煤 焦炉煤气千立方米0.5714-0.6143 吨标准煤其他煤气 (1)发生炉煤气千立方米0.1786 吨标准煤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千立方米0.6571 吨标准煤 (3)重油热裂煤气千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 (4)焦炭制气千立方米0.5571 吨标准煤 (5)压力气化煤气千立方米0.5143 吨标准煤 (6)水煤气千立方米0.3571 吨标准煤 电力(等价) 万千瓦小时 3.2469 吨标准煤 (用于计算最终消 费)

标煤 能源消耗 换算

标煤 标准煤(Standardcoal)的简称,由于各种燃料燃烧时释放能量存在差异,国际上为了使用的方便,统一标准,在进行能源数量、质量的比较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按一定的比例统一换算成标准煤来表示(1公斤标准煤的低位热值为29270千焦耳,即每公斤标准煤为292700焦耳)。 标煤换算 1吨原油= 1."43吨标准煤 1立方米天然气= 1."33Kg标准煤 1吨原煤= 0."714吨标准煤 “标煤”是“标准煤”的简称能源的度量单位。各种能源由于所含热值不同,采用的实物计量单位也不一样。因此,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汇总计算,对比分析,应将各种能源的实物单位折算成统一的标准单位,即能源度量单位。我国目前采用标准煤为能源的度量单位,即每千克标准煤为29271千焦耳(7000千卡),也就是用焦耳去度量一切能源。 我国目前采用标准煤为能源的度量单位。国际制单位为焦耳。折算的方法是: 以7000 千卡度量各种燃料、动力能源。能源折标准煤的折算系数=某种能源每千克实际热值/每千克标准煤热值(7000千卡)。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应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

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为: 平均热值(千卡/千克)=Σ(某种能源实测低位发热量)(千卡/千克)×该能源 数量(吨)/能源总量(吨) 标准煤的计算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1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中国、前苏联、日本按7000千卡计算,联合国按6880千卡计算。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 原煤 洗精煤 其他洗煤 ⑴洗中煤 ⑵煤泥 焦碳 原油 燃料油 汽油 煤油 柴油平均低位发热量 20908千焦(5000千卡)/千克

空气过滤器的能耗计算模型

空气过滤器的能耗计算模型 摘要:文章介绍了三种计算空气过滤器能耗的模型,用于估算过滤器的耗能情况,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关键词: 空气过滤器, 压力损失, 能耗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ree kinds of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air filter energy consumption, used to estimat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filter, and by simulation calculation. Key Words: air filter, loss of pressure, energy consumption 引言:在通风系统中,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尘粒。普通集中空调系统中,过滤器能耗约占风机总能耗的10%(办公建筑)~30%(制药厂等洁净空调中)[1]。过滤器的能耗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过滤器的数量、类型、气流速度、尘粒的积累程度和过滤器的更换状况等。 River(1996)提出了过滤器压力损失模型,即过滤器总压力损失为空气进出口压力损失和通过过滤器压力损失之和。该模型假定通过过滤器的气流形式为层流,空气进出口压力损失与气流的动压头成比例,通过过滤媒介的压力损失与空气流速成比例[2]。River和Murphy在2000年的研究中又进一步考虑到空气通过过滤媒介被压缩的因素[3]。过滤器的压力损失模型可以利用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建立,当安装日期和气流状况确定后,这个模型理论上可以得到压力损失的精确解。然而在这些模型中都假设气流的温度和压力是恒定的,而许多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空气流速是随时间变化的。尽管我们可以根据过滤器寿命期空气的平均流速和平均压力来大致估算过滤器的能耗,但是由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本文介绍了三种计算空气过滤器能耗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克服以前的压力损失模型存在的不足,后两种方法还可用来估算过滤器寿命周期和能耗,进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研究。 1.压力损失模型 对于一个选定的过滤器,压力损失模型应该反映空气流速和过滤器尘粒积累程度的影响。为了建立压力损失模型,进行以下假定: 对于固定的过滤器尘粒积累度,过滤器的有效面积A,压力损失Δp和空气质量流速m的关系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